水下建设者珊瑚虫

我国南海的东沙群岛和西沙群岛、印度洋的马尔代夫岛、南太平洋的斐济岛以及闻名世界的澳大利亚的大堡礁,都是由小小的珊瑚虫建造的。在17世纪之前,人们一直以为珊瑚是一种海洋植物。它的颜色鲜艳明亮,长得像是灌木丛,上面甚至还有黑蛞蝓和蜗牛在寄居。直到17世纪中期,法国生物学家佩桑内尔经历了长达10午时间的研究,才证明珊瑚是一种海洋动物。

珊瑚虫是一种海洋腔肠动物,它很小,没有眼睛、鼻子,只有灵敏的触手。触手随水流慢慢漂动,捕捉流经附近的浮游生物和碎屑。在它的生长过程中,能吸收海水中的钙和二氧化碳,然后分泌出石灰石,粘合在一起。我们看到的珊瑚便是珊瑚虫死后留下的骨骼。

珊瑚虫繁殖后代的方法是分裂,它能一分为二,二分为四……速度惊人。在热带地区,珊瑚虫繁殖迅速,老的不断死去,新的珊瑚虫不断成长,在前辈的骨骼上继续繁殖,无数细小的珊瑚虫,再加上其他生物和非生物物质的共同努力,使得它们的骨骼逐渐扩大,积沙成塔,日久天长,就成为硕大的珊瑚礁和珊瑚岛了。

这些海底花园的辛勤建设者们,建造的珊瑚礁式样繁多,颜色各异。红珊瑚像枝条劲发的小树;石芝珊瑚像拔地而起的蘑菇;石脑珊瑚如同人的大脑;鹿角珊瑚似枝丫茂盛的鹿角:筒状珊瑚像嵌在岩石上的喇叭……颜色有浅绿、橙黄、粉红、蓝、紫、褐、白,色彩艳丽。这些千姿百态、五彩缤纷的珊瑚骨骼在海底构成了巧夺天工的水下花园。

珊瑚礁有坚硬的躯体,阻挡着外海推进来的狂涛巨浪,筑成了一道牢固的屏障,护卫着它身后的黄金海岸、金色沙滩、阴阴绿树和万顷良田。珊瑚礁上布满了各种孔穴、裂隙,吸引了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来此居住。所以它还是一座水下森林,为各种海洋生物提供了栖身之所。

虽然珊瑚礁在全球海洋中占的面积不足0.25%,但超过1/4的已知海洋鱼类是靠珊瑚礁生活,并相互依存。珊瑚礁区域因此也成为地球上著名的海洋高生产力区域。珊瑚在造礁过程中,还能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这与陆地森林的生态作用很相似,对减轻温室效应也有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