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疯狂的顽敌
- 10月22日,蒋介石电示负责金门防务的汤恩伯:“金门不能再失,否则军法论处!”
- 蒋介石为了阻止解放大军的步伐,又下了一道道炸毁船只的命令。
- 正在战斗十分激烈的当头,国民军队一阵骚动,原来,胡链来到了岛上。
蒋军金门设防
1949年10月27日下午2时,台北的蒋公馆里响起了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公馆的佣仆急匆匆地抓起电话,并快速地将电话转接到了蒋介石的书房。
电话是驻守金门的汤恩伯打来的。他急切地向蒋介石汇报了金门战役的最后消息:“总裁……我们胜利啦!”
蒋介石紧紧地握着电话筒,竟然喜极而泣,鼻涕一把眼泪一把地说:“我们胜利啦?……这一仗我们胜了,那台湾就安全了!”看来,这位已经被我人民解放军追到天涯海角的国民党“总裁”,实实在在是担忧再被赶出这唯一的落脚之地。
这个战役的胜利对蒋介石来说,简直是太重要了。金门是台湾的门户,金门保住了,就意味着台湾无忧了。这怎么能不让蒋介石喜极而泣呢?自从和共产党交手以来,他蒋某人什么时候取得过如此“辉煌”的战绩啊!
早在1949年4月,蒋介石就曾携陈诚、蒋经国等人乘飞机视察了金门。蒋介石在空中对金门注目良久,问道:“你们看,金门像什么?”
蒋经国答到:“金门像个红黄色的大哑铃,横卧在厦门湾的大嘴巴里。”
陈诚说:“金门岛的形状像一根丢在海上的骨头,两头大,中间小。”
蒋介石说:“金门是根刺。”
当时金门既未驻兵,也无工事。蒋介石通过视察,下决心固守金门,将此地作为他们固守台湾的屏障。
蒋介石问蒋经国:“谁守金门?”
蒋经国说:“汤恩伯吧。金门为金,汤司令官姓汤,加起来是‘金汤’,固若金汤嘛。”
此后,汤恩伯就将李良荣指挥的二十二兵团取了个“金汤”的代号。
同年6月,我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在解放上海的战役中大获全胜,随后即派出十兵团进军福建。
国民党残军得到这个消息后,快速加强了华南地区的部署。同月中旬,把从上海吴淞要塞撤下的10门57毫米战防炮、10具探照灯布置在金门岛上,并成立了金门要塞总台。8月,随着我军解放福州,国民党军开始逐渐增强金门防御。同月,国民党军队第二十二兵团司令李良荣率领所部进驻金门,其中兵团部、第二十五军军部及第四十五师镇守大金门,第五军军部和第二○○师镇守小金门,第四十师镇守大嶝岛。
8月27日,国民党军队战车第三团第一营的第一、三连从台湾运抵金门,共计有22辆美制M5A1轻型坦克。该型坦克全重16.5吨,配制有1门37毫米炮、1挺7.62毫米高射机枪,乘员4人。
9月3日,国民党军队青年军第二○一师师部及第六○一团、六○二团也从台湾抵达金门。蒋介石和蒋纬国都曾亲临部队视察训示,给国民党军加油打气。
9月12日,又有国民党东南军政长官陈诚抵达金门视察。自此,国民党军在金门地区的总兵力已达两万人,其中在大金门岛约1.7万人。
国民党军在金门岛的具体部署是:第四十五师防御岛东北部,第二○一师防御岛西北部。尽管第五军、第二十五军和第二○一师都是国民党军的嫡系精锐,但此时除了第二○一师,其他部队都是重建的,新兵占70%,战斗力与昔日的王牌已不可同日而语。而第二○一师尽管没有遭到过解放军的歼灭性打击,但却没有多少重武器,因此战斗力也非常薄弱。
蒋介石很快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他认为金门的守军还不足以担负起防御重任,便于10月初,命令第十八军军长高魁元率领第十一师、第一一八师从汕头抵达金门。
这两个师都是下辖4个团的加强师,共计两万余人。具体部署是:第十一师的三十一团进驻大嶝岛,第十一师三十三团进驻小金门,主力全部进驻大金门,统归第二十二兵团司令李良荣指挥。
与此同时,金门岛上的防御工事也于10月初开始了大规模地修筑。
当时,国民党军队判断解放军如果进攻金门岛,大金门岛最有可能首当其冲,而大金门又以岛西北部古宁头至垄口段最有可能被设为登陆地区。有鉴于此,国民党军队的防御计划就以大金门岛西部为重点。他们在这里加强构筑工事,并配备机动部队随时策应。
根据这一计划,国民党军队在海岸地区特别是西北部,在原有工事的基础上,大力加修野战工事,布设大量障碍物,并在水际滩头布设了7000余枚地雷和800余枚水雷。在修筑工事过程中,由于金门岛缺乏木料、水泥等建筑原料,国民党军队正好利用这一理由大量征用民间的门板,甚至连墓碑都被从坟地挖出来用上了,真是竭尽所有、孤注一掷了。
就在自蒋介石视察后的十几天之内,国民党残敌在古宁头到一点红之间宽达10公里的海岸线上,小丑玩魔术似地修起了碉堡,明的暗的总共就有200多个。后来,当我人民解放军从这一线突击时,这个碉堡群给登陆部队带来了极大伤亡。
10月22日,蒋介石发电报给负责金门防务的汤恩伯。在电文中,蒋介石的口气异常强硬:
金门不能再失,必须就地督战,负责尽职,不能请辞易将,否则军法论处!
金门之战前夕,国民党军队守备情况是这样的:
大金门岛东部由十八军军长高魁元指挥十八军十一师主力和二十五军四十五师防御。
大金门岛西部由二十五军军长沈向奎指挥二十五军四十师残部和二○一师防御。
小金门岛由第五军军长李运成指挥第二○○师和第十八军十一师三十三团,以及从厦门战败逃出的第一六六师残部进行防御。
第十八军的一一八师(位于琼林地区)和战车营的两个连则为机动部队。
所有部队由第二十二兵团司令李良荣统一指挥。福州绥靖公署主任汤恩伯则将从厦门逃出的绥靖公署总部一分为二,一半设在金门海域的船上,另一半设在大金门岛西南海岸的水头村。
国民党海军厦门巡防处此时改称金门巡防处,共有“中荣”号、“楚观”号、“联铮”号、“淮安”号、“南安”号、“扫202”号、“扫203”号、“炮15”号、“炮16”号等9艘舰艇。这些舰艇整天在大金门西侧海域游弋,像看门狗一样巡逻警戒。
驻台中的国民党空军第一大队,拥有25架B24轰炸机和60架FB26蚊式战斗轰炸机,负责对金门地区的空中支援。
蒋军疯狂毁船
10月24日凌晨,国民党军队的坦克“轰轰隆隆”地开上了无人守护的平坦海滩。随着重机枪、坦克炮对海岸滩头我登陆部队搁浅帆船进行狂轰滥炸,整个古宁头开始燃烧起来,木船在钢板的冲撞碾轧下扭曲断裂,几百只解放军的渡海船只在国民党炮火的疯狂轰炸下,顷刻之间化为熊熊大火。一时间,烟冲九霄,血染苍穹。这些被炸燃的船只渐渐变为灰烬。
解放军援兵就在对岸,4个主力团1.2万余人早已整装待发,但是,没有一条船回来。他们只能望着对岸的冲天大火,狠狠捶打手中的武器,擂自己的脑壳,像老虎一样咆哮、怒吼。
船,船啊!
解放军本来就缺船,然而,蒋介石为了阻止解放大军的步伐,又下了一道道炸毁船只的命令。
原来,蒋介石早就下定决心要长期驻守台湾,为此,他将屏障台湾的金门岛严密保护起来。1949年9月,他曾给驻守金门的汤恩伯发去一封电报。
电文声称:
敌军若来犯,必在每月满潮之时,务必要派海空军在此之前不断搜索敌船,凡可通海口各内河之上游一百海哩内的大小船只,必须彻底炸毁。
从这以后,汤恩伯就秘密地向台湾方面多次发去电报,报告大陆方面船只的位置和数量。
后来,台湾的飞机越过海面又屡屡进犯大陆内地,不光轰炸了我福建等地的船厂和船只,甚至对浙江、江苏沿海一带的船厂等也进行了狂轰乱炸。
另外,国民党军在退出厦门逃跑时,对当地的渔船,能抢的抢走,能烧的烧毁,并对渡海器材大肆破坏。狗急跳墙的国民党军蓄意破坏,使得我军在筹集船只的过程中,遇到了巨大的困难。
为了对付国民党反动派一系列疯狂的毁船行为,解放军尽可能地将船只沉没在水中,这才部分地保住了出海的战船。然而,已经是穷凶极恶的国民党军队又将我渡海登陆的船只尽数炸毁。
没有了渡海的船只,我军怎么能够轻易跨过大海!
李良荣困兽战法
1949年8月1日,几艘从厦门方向发出的国民党军舰停靠到了金门岛的港口。最先靠岸的军舰上有一位身着军装的矮个子军官,此人便是第二十二兵团司令李良荣。
李良荣从停泊的军舰上下船后,立即前去参见早已等候在此的汤恩伯。随后,两人一起在港口检阅从军舰上下来的第二十二兵团部队。
汤恩伯发现,从舰上排成两列纵队走下来的人中,有很多穿着老百姓衣服的人,他们的衣服上缝有补丁,每人的后背上还背着一个斗笠。
汤恩伯诧异地看着这群人,并好奇地询问旁边的李良荣:“现在正是军情如火之时,司令应该下令战斗兵先下船才对,怎么反倒让这些民夫抢了先?”
李良荣望着这群“民夫”回答说:“他们不是百姓,而是我二十二兵团的战斗兵,因为他们还没有领到军衣,所以才会穿成这样。”
汤恩伯吃了一惊,说道:“他们形同乞丐,怎么可以临阵作战?”
李良荣笑而不答,故弄玄虚地说道:“我有我的秘密武器!”
这位自称有“秘密武器”的李良荣,曾经参加过东征、北伐,抗日战争和三年内战,由排长积功至军长、兵团司令,一度曾兼福建省长和福州绥靖公署副主任等职,退台后任金门防卫司令官。是国民党军队中阅历最长、年资最老,也是军职最高的人。
李良荣的二十二兵团,因为个个背着斗笠,所以被后人称为“斗笠军”。
与上海和厦门一样,驻守金门的汤恩伯还是把自己的指挥部一半留在了兵舰上,随时准备逃跑。他知道国民党败定了,再打也是白搭。半年前,他这位堂堂的京沪杭警备司令统帅的60万大军都被解放军打得一败涂地,眼下这一二颗弹丸小岛,一二万残败兵马又有什么打头儿呢?
汤恩伯早已心灰意冷,于是在10月22日发布命令:“所有金门岛部队在十二兵团胡司令官到达以前,均归二十二兵团李司令官统一指挥。”
解放军攻克厦门后,蒋介石给李良荣打电话,问他能否守住金门,李良荣回答道:“成功虽无把握,成仁确有决心。”就在同一日,他召集全兵团团以上干部训话:“金门岛在军事上是一死地,如不死里求生,就会死无葬身之地。”
随后,李良荣命令部下把海边仅存的几条轮船全部炸毁,颇有点背水一战的味道。
看着被炸船只冒出的滚滚浓烟,李良荣说:“现在好了,从这一刻起,我们谁也无法从海上逃生。大家只有在金门岛上与共军拼啦!今日之战,胜则生,败则死。”
李良荣甚为狡猾,他明白他的二十二兵团光靠吓唬还不够,还要鼓点劲儿。于是,他效仿古人,搞起了迷信的一手。他请人为即将到来的大战测字,得出一“烟”字,结果为“火烧西土”,意思就是解放军必然大败。他的属下听到了这个消息后竟也被他迷惑住了,个个兴奋不已,恐惧之心也消去大半。
金门战役前,李良荣判定:解放军不登陆金门则已,如登陆金门,则必在古宁头至一点红之间。为此,李良荣于10月24日上午在水头村指挥部召开了相关的军事会议。
会上,李良荣根据在金门岛北太武山观察所连日来观察到的情况认为,我军的登陆作战将在一二天里开始。于是决定,让担负岛西部防御的部队,于当天下午在古宁头至垄口地段进行演习,训练抵抗登陆作战。演习于下午7时后结束,次日凌晨,我军登陆地点居然与李良荣的判断一致。其实,从根本上说这是一种巧合。
金门战役一打响,解放军攻势迅猛,尖兵直插金门蜂腰和金门县城,金门岛上“三高”已被我军攻占其一。可就在这关键时刻,李良荣非但不收缩部队,反而命令部队进攻。10月25日夜里,因所有部队都已投入战场的整日激战,双方伤亡都很大,可李良荣仍令他疲惫不堪的部队进攻。
李良荣的部队装备较差,有些连队3人共用一支枪。等一个人阵亡之后,其他人再拣他的枪使用。后半夜,敌军士兵冲到我方控制的一点红阵地前时,几乎死伤殆尽,只剩5个军号手。
针对李良荣部下的作战方式,后来台湾的教科书中这样点评道:
古宁头之战,二十二兵团不守却攻,奠定胜局。反登陆战只有以攻击手段,始能消灭登陆之敌,达成防卫之目的,此古宁头作战宝贵之经验也。
败战之军,竟然把被打败的历史刻意淡化,反对此役大作文章,评为“作战宝贵之经验”云云!
胡琏亲到金门督战
10月18日晨,在台北的胡琏得到来自厦门的消息:“共军已进入市区,我军终止抵抗……”胡琏一脸伤感,不禁悲叹起来。
第二天,陈诚奉蒋介石之命召见了胡琏,告诉他,军事及人事部署已有变更,命他以兵团司令官及福建省主席名义率领所部十八、十九两军,接任金门防务,汤恩伯及李良荣两人调回台湾。
正在海峡中行进的第二船部队已经奉令赴金门驻防。东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罗卓英同去防地,监督交接。
10月24日夜,胡琏由基隆登上运送军品的“民裕”轮,前往金门,接受新的任务。第一船刘廉的一军,则照原定目标,增援舟山。
10月25日早上8时,胡琏带领着他的第十二兵团开始向金门港口登陆。
此时我军的二五一团和二五三团正在继续扩大战果。蒋军二十二兵团战斗力不强,阵地一被突破,就纷纷逃跑。有的士兵边跑边丢武器,有的干脆把帽沿向后脑勺一拉,跪下去高叫“不打啦,不打啦!”阵地上黑压压跪倒了一大片。
正在这十分重要的当头,队伍中突然传出了一阵炮响,只听得国民军队有人喊道:“胡老头到金门啦!”这个“胡老头”,就是国民党第十二兵团总司令胡琏。他气势汹汹地带着部队支援来了。
有着“猛如虎,狡如狐”称号的胡琏,曾经在1943年5月的鄂西战役中,身为师长,率部孤军奋战,浴血抗击数倍于己的日军,终于固守住险关的石牌,从此声名大震。
由于胡琏忠心耿耿,所以蒋介石非常器重他。1949年中,胡琏所部十二兵团计划将主力置于闽、粤、赣当年共产党的老根据地,准备长期斗争。但当解放军南下大军横扫而来时,国民党国防部却下令胡琏北上南昌正面迎击解放军。胡琏认为此举无异于以卵击石,拒绝执行此命令,反而率部南移,对外则谎称进攻南昌。
当时,攻占南昌的刘伯承部队并没有理会十二兵团,而是掉头向西,进入四川、贵州等地。十二兵团主力遂撤离并且集结于潮州、汕头等地。这时胡琏十二兵团有三个去向:一是舟山,二是台湾,三是金、厦。
10月9日,我二十八军进攻大嶝岛得胜后,在抓获的俘虏中发现有胡琏十二兵团的官兵。
肖锋亲自审讯俘虏,从他们的口中得知,敌十二兵团将前往金门支援,便立即将这一重要情况向兵团报告。
十兵团领导人认为,敌军在此时军心已乱,必定放弃金门岛而逃,不可能再增兵固守了。
几天后,二十八军侦听到敌人的电台,听到金门敌人高兴地讲:“来了几船活的,来了几船死的”。经分析,活的是指军队,死的是指军火。
10月24日中午,十兵团司令员叶飞接到肖锋的电报,计划当晚向金门发起攻击。叶飞召开作战会议,他询问胡琏是否到达金门,参谋人员回答说正在海上徘徊,尚未到达。此时,机要人员还送来一份截获的电报,是10月23日胡琏的十九军在海上发给蒋介石的,请示撤回台湾。
叶飞认为,从这份电报看,胡琏兵团的行动有两个可能,一是增援金门,一是撤回台湾。可能是蒋介石命令胡琏援金而胡琏不愿意,所以发电给蒋介石,要求撤台,因而在海上徘徊。于是,叶飞决定抓住战机,命令二十八军趁胡琏兵团尚未到达金门之时,发起夺取金门之战。
事实上,当时给蒋介石发电报要求撤台的是胡琏的十九军,而并不是胡琏兵团。
多年后,胡琏在《泛述古宁头之战》中指出:其实十二兵团一离开潮、汕,蒋介石就命令他增援金门,而不是像十兵团情报部门说的那样:“在海上徘徊”,这只是狡猾的胡琏当时把他的作战意图藏得很深,所以才骗过了叶飞的眼目而已。
另外,当胡琏的十二兵团集结于潮州、汕头时,他自知自己无论是前往舟山或者金、厦,都可能与我第三野战军作战。为此,他亲自编写了一本与第三野战军司令陈毅有关的作战手册,名为《关于陈毅匪军》。
胡琏的这本手册在我军正式攻打金门前就已全部完成。据看过这本书的人讲,书中对我第三野战军的成长过程、构成要素、协同战法等,研究得均比较透彻。特别是当胡琏得到蒋介石派他增援金门的命令后,他又命令部下编纂了我军攻击金门岛可能会采取的战法。这些被推测出来的战法主要是以下三种:
1.瓜分战法:将敌人之防线切成数段,先猛攻腰部,再围攻两端,使左右不能相应。
2.断道战法:以猛冲的动作,将金门一分为二,尔后深入东南及西南后方海岸,先断我海上交通,东西席卷,歼灭全部守军。
3.三猛战法:猛攻、猛打、猛追,力向纵深发展,击溃防御者之体系,不为少数守军所惑。着重独立作战。
据上面的战法可以看出,胡琏等人对我军的战法几乎是完全地推测对了,因为,我军的第一梯部队就是以“瓜分战法”在金门的蜂腰部登陆的,尔后右取132高地,居高临下,直逼古宁头,左取北太武山,控制金门东半部。我第二梯部队的任务也正是以“断道战法”的形式出现。
10月24日,胡琏兵团已在金门海面停留了一天一夜,只等风浪平息就登陆。这时他却狡猾地命令向蒋介石发电报,请求撤回台湾。而恰恰正是这份电报被我军截获后,我军司令员叶飞才随即下令于当日进攻金门。
后来证明,金门作战早打三天,或者晚打三天,都不会是现在这样的结局。早打,胡兵团未到;晚打,胡兵团到了,敌变我变。而恰恰选的是敌人最强的时候:李未走,胡已到。结果,我军在北岛登陆,胡琏在南岛下船。在最关键的时刻胡琏兵团的生力军源源地涌入战场。我军是愈打愈少,敌人是愈打愈多。
国民党战史都不得不这样承认:“25日夜间,共军获得休整及增援,战力又告恢复。若非十二兵团增援,金门原有守军,势难达成其任务。”
高魁元纠集残敌反扑
在金门的古宁头,蒋军士兵是荷枪实弹,岗哨林立,刚刚结束战斗的部队则排成方队持枪肃立。原来,这是战事结束后,蒋介石亲自赶到金门,在胡链的陪同下检阅古宁头参战的国民党部队。
蒋介石满意地检阅完他的部队后,并没有急于离去,而是亲切地叫过一个面庞消瘦、眉毛乌黑倒斜、身着宽大棉布军衣、扎着皮带、很像一个随军马夫的军官合影留念。
他是谁?为何获得了如此“殊荣”呢?原来,此人是国民党第十八军军长高魁元。
高魁元,山东铎县人,黄埔军校四期毕业,与林彪是同班同学,相传睡过上下铺。
早年任中央军校武汉分校区队长,教导第十四师营长、团长,第九十九师二九五旅少将旅长。抗战初期,任第九十九师师长。1942年因贪污被撤职。1949年任十八军军长,后退守金门,任金东守备区军长。后任台北防卫区副司令、军长。
淮海战役后,他与胡链一起重建十二兵团,当时任该兵团十八军军长,并奉陈诚之命,于1949年10月9日从汕头到金厦海域,汤恩伯命令其在10月10日“中华民国国庆节”于厦门登岸,到市区游行,以鼓舞士气。
4天后,即10月14日,高魁元开始驻防金门,扼守金门中部的琼林。金门战役前夕,汤恩伯命令李良荣授权高魁元统一指挥金门岛上的所有蒋军。
胡链接管指挥权时,战事已接近尾声,其前期的战事就是由胡链的部下高魁元所指挥的。
10月24日晚上7时,解放军渡海第一梯队向金门起航,至25日凌晨2时左右,各船团利用夜色,在大小伯、角屿、大小嶝炮火掩护之下,向国民党军第二○一师垄口至古宁头之间的阵地发动攻击。
由于风强浪高,使得船失去控制,大多漂至古宁头方向,在抢滩过程中,建制多被打乱。
不过,我人民解放军毕竟久经征战,虽然面临两辆坦克的强大炮火,死伤颇重,但很快就突破了二○一师第六○一团、六○二团的阵地,并立刻向金门内陆迅猛穿插。
3时多,解放军一部攻入六○二团观音亭山附近阵地,威胁琼林全岛蜂腰地带。接着解放军主力攻陷古宁头之北山、林厝。
可以说,在解放军登陆金门的数小时内,即成功地建立了古宁头阵地,初步完成了作战目标。
不过困兽犹斗,国民党军的反击能力却超过原先的预料。
战事发生的一刻,坐镇金门的汤恩伯即决定动用一切可战之兵将解放军压迫在古宁头地区。
他命令第二十二兵团司令李良荣将所有手下部队,授权给第十八军军长高魁元统一指挥。
高魁元立刻下令:第一一八师配属战车第三连,由琼林向观音山、湖尾乡、湖南等地前进;
第十四师配属第十四师之迫击炮全部,迅速由吴厝向北挺进;
第十一师之三十一团,及原驻琼林之第十八师第五十二团,统归第十八师师长尹俊指挥,在琼林附近集结,经后沙、垄口沿海岸向古宁头进行反扑;
战车第一营控制之预备战车二排向琼林集结。
简单地说,国民党残敌已经将可用的部队全部往古宁头这里集中。
25日整天,双方战事非常紧张。
国民党残敌同时又派出海空军进行轰炸,将解放军留在海滩上的渡船全部炸毁,解放军登陆部队的处境渐趋被动。
到了26日下午3时,解放军第八十二师二四六团团长孙云秀率领该团主力及二五九团一连由古宁头北端相继登陆增援,但增援兵力太少,不仅无助于扭转战局,反而增加了本身的损失。
26日上午10时,胡琏由台湾赶到金门,他后来写道:
立即电话正在前线指挥作战之高魁元军长,询问目前状况……高以低沉声音答说:战事仍在激烈地进行中,形势相当严重,即派车接司令官来……车到即行,不到二十分钟已到湖南高地前线。当以责任所在,并未顾虑形式上之交接,迅即实施指挥权……黄昏入暮,各团合围,共军遁入古宁头村内。
26日中午以后,是金门战役中最惨烈的时刻,即如高魁元所言“形势相当严重”。解放军打得勇猛顽强,如果再有援军登陆,那肯定是另一番景色。
事后证明,并未做好增援准备的肖锋等,在指挥部只能听见金门方向传来的猛烈炮火声,因无法派后续部队增援而干着急。
两军在林厝进行激烈地巷战,胡琏下令战车连不带士兵,炮轰解放军据守的民房,逐步推进。
解放军的核心阵地逐一被攻破,余部只好退至海滩阵地。
27日拂晓,国民党部队沿着海岸清理战场。
退至古宁头以北断崖下沙滩的最后一支解放军部队1000多人面对狂攻,依然顽强抗击。
就在胡链刚刚接管金门指挥权的同时,蒋介石又派蒋经国飞到金门进行慰劳和打气。
然而,野心勃勃的汤恩伯向正在指挥作战的胡链封锁了这一消息,并且一再向蒋经国表示:金门战事已接近尾声。
胡链对此大为光火,认为当时战事正紧。
蒋介石表面上是对两人都各与褒扬,但心中却另有所识。从事后人事任免中不难看出,他认为整场战役起关键作用的军事指挥官是高魁元,所以才上演了亲赴金门与其合影的闹剧,这也充分暴露了蒋介石老奸巨猾的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