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马更些

为了探究北美这块广袤土地的利用价值,探险者、拓荒者纷至沓来,拥向中西部荒野,在险象环生的环境中生活,开始了充满神秘与艰难的开拓史。在那一望无际的荒野中,探险者时而徒步,时而驰骋,时而漂流,时而休憩, 在大西洋与太平洋之间筑起一座无形的桥梁。一望无际的新大陆,对开拓者来说往往具有无穷的诱惑力,逐渐地以伐木为主旋律的鸣奏曲四处响起,从而撩开了新西部拓展史的序幕。

19 世纪初期,法国皇帝拿破仑和西班牙缔结了一项秘密条约,密约中西

班牙将北美大陆的核心约 200 多万平方公里的殖民地割让给法国。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一心一意幻想开拓西部那广阔无际和充满神秘色彩的地区。于是他从法国人手中买下了 200 多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土地——“路易斯安那”,以及无论是当时还是今天都是极有价值的新奥尔良。这样一来, 美国国土一下子增大了一倍,这的确是一桩划得来的买卖。如何对那片“美国大沙漠”的中部领土进行开发,就成为开拓者们的中心话题和行动指南。

那一个时期,不论是令人胆战心惊的探险生涯,还是扩张领土的贪婪欲望,都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载入美国的史册,成为美国史上重要的组成部分。 200 多年前,在苍茫的北美大陆上,走来了一位刚毅、勇敢的探险家,

他就是亚历山大·马更些。

1789 年,出生于苏格兰的加拿大探险家兼西北公司的贸易商人亚历山大·马更些,从阿萨巴斯卡湖的吉布伊昂要塞出发,向北迈进。当时,27 岁的马更些对探险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并充满着必胜的信心。他对前人开拓西北地域的情况深入研究,收集和掌握有关地理知识,同时,深入实地探索, 描绘出较准确的地图,为进一步深入内地作了精心策划。

尽管时值 6 月,由于地处高纬度环境,天气却相当寒冷,河流冰封根本不能行驶船只。马更些一行人凭着一股坚定的信心和对未来的憧憬,克服了重重难关,勇往直前,终于越过大奴湖,进入一条宽阔而水流湍急的大川。欣喜之中的马更些便用自己的名字命名此河。北美大陆北部的马更些河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7 月 2 日,他们来到一片浩淼的波涛之前驻足观察。马更些断定:这就是他们的目的地——太平洋。完成了横越大陆的壮举,马更些与大伙儿设宴庆功。但一阵惊喜之后,从土著人口中得知,这并不是他们梦寐以求的太平洋,而是北极海,于是,他们只能扫兴地打道回府了。

1793 年,马更些在吉布依昂要塞再度启程。这次,两位印第安人及一位名叫马可的苏格兰同乡,协助马更些采伐桦木,制成独木舟。马更些携带了两名随从,然后踏上那充满希望的征途。湍急的水流成为这次航行中最难逾越的障碍。当时,在荒野狩猎的旅行者被人称为“窝瓦纠亚”。“窝瓦纠亚” 们在汹涌澎湃的河流上使出了浑身解数操纵着独木舟,冲破重重险阻,度过道道难关。面对如万马奔腾的急流,探险者屡遭困顿,有时还要为生计而奔忙、操劳,为此付出的艰辛和代价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但他们决没有因此而退却,仍继续不断地努力。

日复一日,时光在流逝。一天清晨,曙光洒在这艘孤零零的独木舟上。马更些在船头,遥望没有尽头的前方,无尽漂流产生的疑虑和实现目标的坚定信心,矛盾的思绪呈现在这位“三十而立”的年轻探险家脸上。突然,前方出现依稀可辨的山脉轮廓,这一信息如电流般传遍了马更些的全身,刚才的疑虑神色一扫而光。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将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告诉船上的每一个人。大家心中的疑云也消散了,原本开始涣散的意志又重新凝聚在一起,信心倍增,他们又起锚了。紧接着汹涌急流又蜂拥而至,阻碍了前进速度。

正当一筹莫展之际,他们遇到了生活贫困以致濒临死亡的印第安塞尔尼族。马更些给予他们极大的关怀和足够温饱的粮食、精美的礼品,从而获得塞尔尼族人的信赖和尊重。在印第安人的帮助与指点下,勇敢的“窝瓦纠亚” 们沿着帕斯尼普河前进。虽然大家身心疲惫,食不果腹,但跨越两大洋水系的大分水岭的雄心壮志,时时处处体现在他们的行动里。在人迹罕至的荒野, 咆哮的河水冲击着两岸高大的树木,还真让人毛骨悚然。沿河密布的沙洲犹如迷宫,即使有高超驾驶技艺的“窝瓦纠亚”们,对此也变得无可奈何。一次,独木舟为躲闪沙洲,失控地撞上了岩石。舟身严重“受伤”,舟内的物品被湍急的流水冲走,火药全被打湿,不幸中的万幸是一行人却奇迹般地被冲到沙滩上。此时,马更些又发出激动人心的言词:“振作起来,只要勇往

直前,就会抵达太平洋!”这好像是一贴灵丹妙药,又一次抚平了部下心灵的创伤。他们随着独木舟的残体,歪歪扭扭地朝着目标继续前进,几天后终于到达塞尔尼族人所指点过的大河岸——今天的弗雷泽河。不久,大伙儿又体会到了弗雷泽河的险势更难以抗拒。垂直的峡谷,陡峭的岩壁,难以通过的急流,凶猛强悍的部族⋯⋯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马更些抛弃了独木舟, 踏上了陆路。历时 10 个昼夜,他们精疲力竭地翻越了险峻高耸的海岸山脉。在狂风暴雨中,在山岚雨雾里,在灼热的日光下,一行人颠扑前行。“窝瓦纠亚”们的意志跌入最低极限,体力、粮食都已消耗殆尽。

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善良友好的印第安贝拉库部落,向他们伸出了温暖之手。真正的“患难与共”使得白人们与这些土著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真诚友好的气氛中,印第安人拿出了最丰盛的晚餐来招待客人们,有些“山珍野味”,白人们确是第一次品尝。这对于数日之中处于饥饿状态的马更些一行人来说,确实如同“雪中送炭”,求之不得。当土著人看到狼吞虎咽的白人,露出了善良的笑容。用餐之后,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土著又纷纷向马更些一行人表示欢迎,载歌载舞,真挚的热情与友好的行为,使得这些刚毅的“窝瓦纠亚”们流下了滚滚的热泪。他们忘情地融入了印第安土著人的憨厚、淳朴与热情之中。此时,仿佛天地之间,除了强劲有力的音乐节奏之处,什么也不存在了,人们全身心地沉浸其中,没有烦恼,没有争执,没有痛苦, 也没有饥饿。

夜已深了,可不知怎的,大家依然没有倦意。火堆边团团围坐的白人们传递着烟杆,你一口、我一口地传下去,这是印第安人对待客人极友好的一种方式。双方都希望时间走得慢一点,再慢一点,留住一份和平,一份轻松, 一份自由。

恢复了生气的马更些一行人,又燃起使命感的火焰。尽管印第安人酋长一再表示,欢迎他们留下来住几天再走,可马更些却满怀着深深的谢意,告诉他们:第二天,他们必须上路!此时,印第安人向酋长建议道:“在他们身上留下我们友谊的象征。”于是,四面八方的印第安人土著响起了一片赞同声,当天夜晚的聚会又一次推向高潮。两三个一同上来,不由分说,拉开马更些的衣服,在他的背上文上了富有特征的崇拜物。马更些忍着阵阵疼痛, 过了一会儿,在他的背上绘出了一幅美丽的图画:鲜艳的太阳光芒万丈,充满希望的田野,远处群山⋯⋯太阳是这个印第安部落崇拜的偶像。整个美丽的图案,难道不是印第安人心中的那片乐土吗?他们希望自己脚下的土地, 能给他们带来欢乐与幸福,让子子孙孙繁衍下去,美好的生活周而复始。接着马更些的同伴们也一一文了身,狂欢延续至黎明,一行人随着土著进入了印第安式的梦境。数小时后,马更些等整装待发,告别了依依不舍的印第安人,踏上了征途。

突然,马更些似乎嗅到了带有咸味的空气。长时间的沉默一下被打破了, 几双手不约而同地蘸起河水尝起味道:“啊!水是咸的!海!海!海!”大伙儿顿时狂喜不已地高声喊叫,疲劳、饥饿,所有不愉快事情都抛到九霄云外。海鸥在蔚蓝色的天空中盘旋飞翔,海豚、海豹自由自在地在海水中嬉戏。广阔无垠的大海呈现在他们的视野里,勇士们不仅感慨万分,回忆起艰难岁月,使他们更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阳光和煦,万里无云,大河两岸的牛群悠然自得地咀嚼着鲜嫩的绿草, 呈现一派安乐、优美的田园风光。马更些一行人横越大分水岭,乘上独木舟

顺流而下,于 8 月 24 日,安全抵达阿萨巴斯卡湖。全城的人热烈欢迎英雄的凯旋。在挥舞的彩旗簇拥下,在震耳的礼炮轰隆声中,载誉而归的勇士们, 回到了吉布依昂要塞。他们艰苦行进了 2400 多公里,写下由陆路横越大陆的记录。为了纪念这位探险家,人们在太平洋岸的岩石上留下了“亚历山大·马更些从加拿大经由陆路抵达此地。公元 1793·7·22”的记载,以此激励后人。

人们常说探险家是伟大功业的揭幕者,亚历山大·马更些等人的英名将永远载入美国史册。在以后的几个世纪里,美国的领土不断向太平洋海岸延伸,一时到处可见笔直的马车道通向西部。到了 1840 年,美国人更把扩张领土当作责无旁贷的头等大事。美国人的勇敢和卓识,的确令人佩服,但这又何尝不是美国扩张领土的野心使然!篷车是美国西部开拓时代重要的工具, 不仅外表极富特色且意义深刻。浩浩荡荡的车队,辗过苍茫的大平原向西部挺进,于是又在后人经过的漫漫长路里,留下一串串、一段段辛酸而又动人的故事。

19 世纪中叶,探险时代已成为历史。但是,探险家们对这片充满希望的大地,已做了详细的调查,绘制出许多精致的地图,提供了诸多地理上的资料。移民们踏着先行者们的足迹,迅速遍布整个广阔的西部。在美国西部日渐发达的同时,加拿大西部也有了一番大改变。就这样,不到 100 年,北美大陆东部原来的两个小居民集团,便演变成了横跨东西部大陆的两大国家—

—美国和加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