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尔热瓦尔斯基的发现
西方探险家们走向古老中国的探险热线主要有 3 条:一是东部政治、经济的发达地区。这里文明程度很高,大小城市相连。但从欧洲人的角度,毕竟走到了亚洲大陆的尽头。二是中国西部、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地区。这里崇山峻岭连绵起伏,有许多人迹罕见的地方。探险家们以登上这“世界屋脊” 为荣。三是中国西北部的塔里木盆地一带。在中国大探险家张骞的时代,这里被称为西域,是陆路从中国走向中亚、西亚乃至欧洲的门户。
在西方人的亚洲探险热中,马可·波罗、鄂多立克、伊本·拔图塔、尼科洛·康蒂等 4 人被誉为“中世纪四大游历家”。
19 世纪后半期,俄国军人尼古拉·米哈依洛维奇·普尔热瓦尔斯基对中国西北塔里木盆地的探险,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
从 1870~1885 年,普尔热瓦尔斯基携带助手和几个哥萨克兵士,先后 4 次在蒙古、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和青海各地探险。当时,这些地方并不对外开放。在欧洲人心目中,它们仍然是那样神秘莫测。
1870 年,普尔热瓦尔斯基开始了第一次探险。他从靠近蒙古边境的俄国城市恰克图出发,经过库伦(今蒙古乌兰巴托)来到中国北京,目睹了紫禁城的雄伟壮丽。
离开北京后他往北抵达呼伦湖。他被呼伦湖的美丽倾倒,为呼伦湖绘制了一幅全景图。然后他再上路拐往南行,来到包头。不久,他又穿过鄂尔多斯高原,往西南进发,考察了青海湖。
美丽的青海湖堪称鸟的天堂。这里是大雁、天鹅、丹顶鹤等鸟类的栖息地。鸟鸣不绝于耳,鸟蛋随处可捡。这种情景,真让“业余生物学家”普尔热瓦尔斯基流连忘返。他恨不得自己也成为青海湖的一只鸟,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
离开青海湖后,普尔热瓦尔斯基继续往南,深入柴达木盆地,登上了巴颜喀拉山脉,成为向黄河和长江上游挺进的欧洲第一人。他原想去拉萨,但
是经费用完了,更重要的是时令已进入冬季,青藏高原早已大雪封山。普尔热瓦斯基只得中途而返,越过大戈壁,仍回到出发地恰克图。归来不久,他将这次探险经过整理编写成著名游记《蒙古,党项人的国家,以及北西藏的荒漠之地》。
游记的出版即刻引起欧洲的轰动,很快被全文或者节译成欧洲许多国家的文字,并一版再版。普尔热瓦斯基也就在一夜之间成了欧洲的名人。
普尔热瓦斯基的第二次探险是在 1876~1877 年间。时间不长,行程也只有 4000 多公里,然而这是一次有重大地理发现的学术探险。
他从伊宁出发,沿伊犁河谷地前行,沿途满目苍翠,杨柳依依。他跨越了天山山脉,又从库尔勒涉过塔里木河,发现了喀喇布朗和喀喇库什两个湖泊。湖水很浅,有的地方都已底朝天。野生动物很多,有好些连普尔热瓦斯基这位颇有造诣的业余生物学家也叫不出名来。它们瞪着双眼,打量着这个陌生人。湖边长满了芦苇。普尔热瓦尔斯基躺在苇草上稍事休息,脑子却转个不停。探险家的敏感使他沉思:这里是不是神秘的罗布泊?
于是,普尔热瓦尔斯基回俄国后宣称他找到了罗布泊。一石激起千层浪。消息传出,地理学界大哗。因为普尔热瓦尔斯基说的罗布泊的位置,与地图上标示的罗布泊相距 400 公里,当时地理学界权威、德国的利希特赫芬对他的说法进行了猛烈的指责。后来的考察使学术界的意见趋于一致:两人都没错,原因是罗布泊是一个频频变迁的湖泊,其位置受流入湖内水量的多寡的影响。
普尔热瓦尔斯基的第三、第四次探险,目标都是西藏。第三次,他深入西藏腹地,到达离拉萨只有 270 公里的地方,遭到当地驻军的阻止。神奇的“日光城”在他的心目中,就像绚丽的彩虹,可望而不可及。第四次他来到了西藏东北部,然后回国。
在第三次探险时,普尔热瓦尔斯基在新疆罗布泊附近的一块绿洲边,意外地发现了一群正在吃草饮水的野马,一匹匹骠肥体壮,可爱极了。他浑身的热血立即沸腾起来,舔了舔干裂的嘴唇,打一声响亮的唿哨,策马猛追。野马受到惊吓狂奔起来。普尔热瓦尔斯基发现追不上,拿起枪打倒了两匹, 费了好大劲把它们拖回营地,再制成标本运回俄国。
俄国的生物学家惊喜地发现,这种野马是“世界上一切野马之母”。他们欢呼普尔热瓦尔斯基找到它们是“了不起的探险发现”。俄国沙皇亲自将这种野马命名为“普尔热瓦尔斯基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