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力营救

  • 2008年5月17日,胡锦涛命令:“在救援队伍进入所有乡镇的基础上,尽快进入所有村庄,排查每一处倒塌房屋,竭尽全力搜救被困群众。”
  • 随着“进村入户”的命令传送到部队,数万将士即刻徒步向村寨进发,他们心中只有两个字:救人!
  • 小郞铮停止哭泣,轻声道:“叔叔,谢谢你们。”而当战士们小心地抬起他时,他慢慢地抬起右手,敬了一个礼!

中央命令进村入户

2008年5月17日,偏远山村受灾群众的安危,深深牵动着国家主席胡锦涛的心。

当时,在四川抗震救灾第一线的胡锦涛,当面指示中央军委副主席郭伯雄和有关部队领导,迅速组织精干的小分队,带着食品、饮用水和药品,徒步进入深山区,火速赶往这些村庄救援,把抗震救灾工作扩展到所有乡村、进村入户。

此前,联合指挥部组织救灾官兵以空投、摩托化开进、徒步行军等一切可能的方式,在5月15日23时35分前,全部进入58个乡镇。

然而,因道路中断,通讯中断,情况不明。大地震发生5天后,仍然有405个村寨与外界隔绝联系,34万群众亟待救援。从中央到参加救援的13多万官兵,为每一个平民百姓担忧:灾情如何?还有没有幸存者?

17日深夜,成都军区抗震救灾联合指挥部内灯火通明。大比例尺的地图占满了整个墙壁,405个亟待救援的村寨被一个个红圈标注出来。这些村寨全部远离交通线,山高沟深、地势险要。由于地形和天气的原因,直升机无法起降,唯一的办法就是徒步进入。

几十位将校军官,面对地图展开详细部署。同一时间,5个责任区指挥部里——济南军区、第二炮兵、武警部队等参加抗震救灾的每一支部队的指挥部内,都在做着同样的部署,一一在地图上细心地标注出每一个村寨和拟进入的官兵人数、携行物资。

1时,随着一道道电波,“进村入户”的命令迅速传送分布在几百个救灾点上的一支支部队。

数万将士即刻出发,徒步向村寨进发,心中只有两个字:救人!

从汶川到北川,从平武到江油,在重灾区的崇山峻岭中,70多名将军带领着数百支突击队,向着一个个村寨进发。

18日上午,空军政委邓昌友上将带着100多人的队伍,艰难地走在什邡市麻柳坪镇的崎岖山路上。紧跟着他的是两名少将:空降兵某军军长王维山、政委赵以良。

19日下午,成都军区副政委段禄定中将率领200名官兵,跋涉了5个小时的山路,抵达白坭乡金泉村。

“水磨乡全部到达!”

“漩口镇全部到达!”

“银杏乡全部到达!”

……

报告不断飞向成都军区抗震救灾联合指挥部。19日14时,救灾部队全部到达重灾区40个乡镇405个村寨。

29日、30日,在前期2.8万多名官兵“进村入户”的基础上,成都军区抗震救灾联合指挥部再调整部队和民兵预备役人员6.2万人,向边远偏僻的100个乡镇1000个行政村拓展救助面,使部队和民兵预备役“进村入户”人数达到9万多人。

联合指挥部还专门下发《指导部队“进村入户”66条》的文件,对下一步“进村入户”的目标、原则、任务、程序、特殊情况处置及有关要求和注意事项进行了规范。

中央军委副主席郭伯雄,日夜奔波在抗震救灾第一线,对部队“进村入户”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现场研究解决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

当时,近十万的军队深入到每个受灾乡镇的行政村组,在一个个废墟上拉网排查,不留任何死角,在细致深入的查找中,不断创造营救生命的奇迹。

不放弃一丝救援希望

2008年5月12日,北川曲山幼儿园,一个普通的下午在瞬间被演绎成最黑暗的时刻。

地动山摇、乱石横飞之后,3岁的小郞铮被压在废石瓦砾之下。他拼命哭啊哭,但是,没有人理会他!平时一有声音就会出现的阿姨没管他,平时不许他淘气的爸爸妈妈也没管他。怎么没人管了呢?

5月13日早晨,天微微亮,有声音传来:“下面有人吗?听见请回答!”

迷迷蒙蒙的小郞铮分辨了一下,然后稚嫩而虚弱地答应:“叔叔,我在这里。”

霎时,一束电筒光循着他的声音而来,然后,焦急地说:“孩子,别怕!你看得见电筒的光吗?”

“看得见。”小郞铮乖乖地、安静地回答。

顺着电筒的光,救援战士李帅看到了穿着黄色衣服的郞铮,被压倒在一道卷帘门隔着的砖瓦之间,似乎未受重伤。

“别怕!叔叔马上来救你!”李帅边招呼不远处的战友们过来帮忙,边冲到郞铮的身边。

郞铮努力侧了侧头,看见穿着迷彩服的叔叔赶过来,觉得他就像爸爸或者爸爸的同事一样,一定会有办法的!于是,郞铮提高声音不断叫:“叔叔,快救救我!”

冲下去的李帅准备抱起小郞铮时才发现,他的左半个身子压在水泥板底下,左手压在最里面,一点也挪不动。李帅试着抱了一下,郞铮痛苦地叫道:“叔叔,痛!”

脸色苍白、一头血污的郞铮睁着可怜无助的大眼睛看着李帅,紧紧地咬着嘴唇。

李帅和他的战友在一瞬间被打动了,这孩子太坚强了!但时间不容他们去体会这种感动,救人第一!

大型机械还没有运进来,他们只能跪着趴着,拼命用手刨、用钢钎撬,将一块块断砖碎石扒开,用脸盆将水泥灰土飞快搬走,小心地、快速地、谨慎地搬开压在小郞铮身上的碎石瓦砾,生怕他再受到第二次伤害。

战士们手指磨破了,膝盖跪麻了,但没有人停歇一秒钟。整个过程小郞铮都很配合,不哭不闹,只是睁着大眼睛充满希望地看着汗如雨下的救他的叔叔们。

半个小时,仅用了半个小时,李帅抱起了小郞铮,也就在这一瞬间,小郞铮大哭起来。是啊,他已经被整整压了18个小时!在凄厉、寒冷的雨夜,他是怎么度过的?在那无助无能无法动弹的18个小时里,他幼小的心灵经历着怎样的煎熬?此刻,能哭,挺好!

可爱的小郞铮一边哭一边不忘:“我的鞋子!”

“好!好!”战士们一边安慰他,一边赶忙从废墟里刨出他的鞋给他穿上,又找来一点葡萄糖水喂他,装甲团的卫生员查万军迅速赶到,给郞铮已经骨折的左手小臂作了一个简单的夹板并包扎。

这时,战士们从附近找到一块结实的木板,小心翼翼地将郞铮放在上面。这个时候,小郞铮停止哭泣,轻声道:“叔叔,谢谢你们。”而当战士们小心地抬起他时,他慢慢地抬起右手,敬了一个礼!

《绵阳晚报》摄影记者杨卫华捕捉到了这一瞬间,然后,泪蒙住了双眼。

5月13日凌晨,正在曲山小学搜救的修理连连长黄河听到废墟里有孩子的哭泣声。透过瓦砾的缝隙,他看见了让他终生难忘的一幕:已经僵硬的年轻父母保持着生命最后的状态,用一切力量护卫着依然哭泣的孩子。

突然降临的灾难将那一刻定格,让所见的官兵都震撼得忘了流泪。

一定要救出这个孩子!

然而,所有的方法所有的方案,所有的努力所有的工具用遍,效果微乎其微。余震不断,孩子所在的位置太深、上面的废墟又多又悬。已经坍塌的房顶随时可能再次垮塌,将所有的缝隙完全填满!甚至,官兵们不小心地不谨慎地搬动都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不能盲目施救!而且此刻,夜晚又来到了。

当晚,他们通过废墟的缝隙给孩子喂水、喂酸奶。

下半夜,大雨袭来,就像是为了洗涤这因大地的过错而造成的遍地血腥。倾盆的大雨浇在裸露的废墟上,试图掩盖那些微弱的哭泣。

官兵们守在缝隙边,不断地不停地不止地和她说着话,问她叫什么名字,会数数吗?官兵们讲着不擅长讲的故事,与她一起共渡着漫漫长夜。这一夜,官兵们的心悲凉如雨;这一夜,孩子泪长如雨。

天一亮,官兵们就开始施救。这是一次多么难的解困!挪开像积木一样搭在一起的水泥板,就像做着挑棍子的游戏。稍有不慎,就可能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引起一连串的坍塌。余震也不消停,数吨重的水泥板块随时可能成为重磅炸弹,让营救人员与被埋者一起粉身碎骨!各种危险暗藏在狰狞的废墟上。

展开施救的官兵,小心地用木头撑起水泥板,用锹挖、用手抠、用镐刨……轻轻地、慢慢的,4个小时后的惊心一瞬,这个叫馨懿的孩子成功获救!

“让开!让开!”战士们抱着浑身是伤的小馨懿,飞奔向医疗救助点。大雨倾盆,山路泥泞,10名官兵接力护送,一刻也不敢停歇。

快到山口时,正碰上来到灾区视察灾情的温总理。温家宝看到战士们正奔跑着运送伤员时,立刻站到路边,让出了这条生命通道……

2分钟后,馨懿进入了临时手术棚……

也许有一天,我们会看见一个用单腿跳芭蕾的女孩,那一定是曲山小学的李月。这位11岁的小女孩儿,埋在废墟里依然笑着,依然说:“叔叔,不要截我的腿,我喜欢跳芭蕾,长大了我要跳芭蕾!”在场的干部、战士、医生护士忍不住哭了。大家太想帮她实现这个愿望了!

于是,一批一批的救援队伍来,一队队的医疗人员研讨方案……70多个小时过去了,李月的腿没保住。那一刻,炮兵营营长陆益斌用雨衣紧紧裹住她,那一刻,她哭得伤心欲绝……

都江堰新建小学的小学生在废墟里等待被营救时,不知是谁带头唱起《国歌》;都江堰聚源中学15岁的初三学生高莹,在废墟下被埋20个小时后获救,虽然永远失去了双腿,但她依然微笑着说:“要勇敢,不要哭”。

“叔叔,我不急,先救他们。”

“叔叔,别着急,我还能坚持。”

这些精灵般的孩子,让世界充满了多少真!多少善!多少美!可是……

坍塌再次发生,一块巨大的混凝土块眼看就在往下陷!大家将想要往里钻的战士死死拖住,这个刚从废墟中带出了一个孩子的战士就跪了下来大哭,对拖着他的人,大嚷:“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我还能再救一个!”

5月18日11时,距离地震已经141个小时。时间早已过了所谓“黄金时间”,江油市工业技校的2名老师和水泥厂附近的一位老大娘,找到驻滇某炮兵旅正在救灾的官兵,对他们说,四川江油市武都镇武德水泥厂一幢居民楼废墟里,好像还有人活着!“我们听到废墟里传出了敲击声。”两位教师肯定地说。“我听到有哭声。”老大娘也附合着。

生命的奇迹将再次出现?旅长卢兴波和政委郑璇当即派出70余官兵前往抢救。

震倒的居民楼就像被撕得七零八碎的破布条,在风中摇拽。那根本不符合力学结构,但却是依然顽固矗立的残余,看上去既诡异又恐惧。而旁边还有一座岌岌可危的高楼依靠在这栋居民楼上。

70名官兵争相上阵,不懈战斗,清理完3层和2层废墟,搬走水泥预制板和砖块数十立方米。第二日1时许,江油发生6级余震,施救现场险情增大,但官兵们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坚持抢险。救援工作已连续进行17小时,仍没结果。一些群众怀疑是报告人出现了幻觉。

天亮了,连续奋战25小时的炮兵旅官兵几乎搜遍了废墟的每一个角落,没有人,没有人,没有人!甚至连只有生命的小猫小狗都没发现。

这一结果未免令人遗憾,但官兵们无一后悔,反而因为有了答案而欣慰而踏实。

极其相似的一幕在灾区各地重复着,救灾的官兵们,演绎着“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

全力寻找生命迹象

2008年5月12日地震后,都江堰新建小学救援现场,教学楼已是一片废墟,只有靠近西侧的一堵墙没有倒塌,可以证明这里曾经是一座四层楼房。废墟上,到处散落着学生用的课本、书包、作业本、文具盒,还有一只只颜色不同的小鞋子。

大门外,几百名学生的家长在激动中期盼着、呼喊着自己孩子的名字,有的在号啕大哭。据学校老师介绍,当时,还有300多名学生埋在废墟里。

一个在现场指挥的地方领导站在废墟上对着门外的家长们高喊:“国家救援队来了,我们的娃儿有救了!”

一个小时之前,温家宝曾在这里对人们说:“我们有一支技术力量很强的国家救援队马上就要赶到了,他们一定能把废墟里的幸存学生救出来!”

此时,表层救援已基本结束,国家救援队一到,在场的其他救援队伍撤离。

副队长刘向阳擦了一把脸上的泪水,把手一挥:“快!快展开!”

一时间,队员们冲上废墟,利用生命影像探测仪、红外和声波探测仪展开搜索,一条条搜救犬在废墟上快速奔跑着寻找幸存者。队员们对着一个个有缝隙的地方高声呼喊:“有人吗?”

人、犬、先进器材三结合的地毯式搜索迅速地有条不紊地展开。不到3分钟,几条搜救犬在不同的方向发出警报,生命影像探测仪探测出了幸存者的准确位置,高科技救援手段在救援现场发挥着“神通”作用,一个个鼓舞人心的生命信息不断传来。

两个小时之后,第一名幸存者被成功救出,队员们一片欢呼。

3小时过后,救援队已经救出了8名幸存者。

随着一个个孩子被救出,底层的救援难度在不断加大,发现生命迹象的难度也在加大。

“汪、汪、汪”搜救犬又发出了警报声,二连指导员杜国平迅速带队员张文起、于爽、陈飞兴奋地奔向搜救犬吠叫的地方。

在一块大水泥板中间露出一条缝隙。杜国平趴下身子听了一下,下面有微弱的声音。陈飞则透过一缕光线,隐隐约约看到废墟深处一张小女孩的脸,她的小手明显在动,胸部在起伏地呼吸。

让人兴奋的是,他还看到了在小女孩身边,还有一名小男孩幸存,两个小孩之间的距离只有两三米。刘向阳察看完现场后,立即会同大家做出了救援方案,眼下最要紧的是先把大水泥板吊开,然后才能实施救援。

水泥板被吊起来了,站在吊车下面的刘向阳的心也被悬起来,每上升一厘米,他的心就揪一下,他挥动着双手,仰望着天空,一再高喊:“慢!停!”他知道,掉下来哪怕是一块废渣,都会伤着废墟里的孩子。

与此同时,队员们也在对着废墟里的孩子喊:“闭上眼睛!”水泥板被吊开了,小女孩的身体暴露出来。张文起首先跳进废墟,只见小女孩的身体旁拥挤着遗体,互相缠绕在一起,还有两具遗体抱着小女孩的腰。

不远处,那个小男孩身边也有几具遗体,但男孩的状态很好,他正在用手挖身边的土块。张文起问小女孩:“你伤在哪儿?”小女孩摇摇头,用微弱的声音说:“不知道。”

就在这时,忽然听到废墟上面有人喊:“总理来了!”

温家宝急切地来到废墟上。此时,天正下着大雨,工作人员把雨伞举到他的头上。温家宝把伞推开,向着救援现场走去。

刘向阳迎上去对温总理报告说:“报告总理,我是国家救援队的副队长刘向阳,我们已经在这里救出了8名幸存者。”

温家宝满意地说:“好,谢谢你们,你们是好样的!希望你们能尽快地救出更多的幸存者。”

温家宝蹲下身子对着废墟里的女孩说:“孩子,你一定要挺住,你一定能获救。”

刘向阳对着小女孩说:“总理爷爷来看你来了,你一定要坚强。”

废墟里的小女孩说:“总理爷爷……”

从废墟上看不到小男孩的身体,却听到了他的声音:“总理爷爷好,我很坚强。”

听到这话,温家宝的眼睛湿润了,两行热泪一下子流了下来。在场的人都流泪了。

温家宝见雨水淋湿了小女孩的脸和头发,心疼地对刘向阳说:“找个东西,给孩子遮一下。”

刘向阳马上派一名队员给小女孩送去一床被子,裹住了她的身体。

温家宝慢慢地站起身来,眼泪还在不住地流。少顷,他对刘向阳说:“你们一定要把这两个孩子救出来。”

刘向阳含泪激动地说:“放心吧,总理,我们一定完成任务!”

温家宝冒雨亲自在现场指挥救援,20分钟后才离开。临走时,他再一次叮嘱刘向阳一定要把两个孩子救出来,并对身边的当地干部说:“你们要查一下这两个孩子叫什么名字,将来我要去看他们。”

“你们一定要把这两个孩子救出来。”望着总理远去的身影,总理的嘱托不停地在刘向阳耳边回响,他既受到鼓舞,又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压力。

他对队员们说:“我们不能辜负总理的重托,一定要把两个孩子救出来,而且要完完整整地救出来!”

从现场看,这些孩子是从楼上跑下来,冲到一楼门口时被砸倒的,好在西面的一堵墙没有倒塌,才使他们成为幸存者。

队员们轻轻地把小女孩身边的遗体挪开,然后用手把小女孩身边的石块、水泥渣一点一点清掉。小女孩的身体全部露出来了,但拽了一下还是拽不动。

几个队员又接着挖。说是挖,其实是用手指头抠,抠一会儿,挪一下小女孩的身体,问她疼不疼,冷不冷,再给她水喝,鼓励她坚持住。

经过两个小时的奋战,小女孩被于爽抱出来了。当于爽抱着小女孩子走出废墟时,在场的人都异常兴奋。

刘向阳却提醒大家不要鼓掌,不要欢呼,甚至提醒记者不要用闪光灯拍照,因为小女孩太虚弱了。

又过了半个小时,那个小男孩也被救出来了,放上担架的时候,小男孩送给大家一个从容的微笑。这一笑,让刘向阳如释重负,心里特别踏实。

经核实,被救出的男孩叫赵其松,女孩叫王佳淇。这一天,救援队在新建小学共救出15名幸存者。

当国家救援队的团长王洪国带队赶到都江堰聚源中学的时候,天正下着瓢泼大雨。四周一片漆黑,只有几束灯光孤零零地照射着救援现场,几架吊车在进行挖掘作业,周围到处是群众的呼喊声和哭叫声。

借着灯光可以看到,这所中学已在突然降临的地震灾难中遭受重创,教学楼除了中间的楼梯还戳着,两侧的楼房已夷为平地,一层层楼板以不同形状叠压着、交错着,已经看不清这座楼到底是几层。

据在场的学校领导介绍,该校18个教学班的800多名师生埋压在废墟中。“下车!救人!”王洪国一声令下,队员们齐刷刷地下了车。

大雨中,队员们携带救援工具火速冲向废墟,搜救犬在废墟上奔跑,队员们利用生命影像探测仪展开搜索。

不到一分钟的时间,生命影像探测仪的屏幕上显示了废墟下有生命体征。在紧挨楼梯的一侧,队员们听到废墟深层发出了微弱的求救声,并可以分辨出是一名女生的声音。

有生命迹象!现场指挥组、营救组、器材保障组、观察组迅速展开。一营副营长张庆山带一连指导员杨茂、三连连长韩丕龙及10多名战士负责营救这名幸存者。

经过深入废墟仔细观察,初步判定幸存者的身上被三层半尺厚的楼板叠压在一起,在三层楼板与四层楼板之间大约有20厘米的缝隙,幸存者的求救声音就是从这个缝隙里发出来的。

队员们先用汽垫把楼板慢慢顶起来,然后再塞进木块,这样,缝隙就扩大到50多厘米。两名队员戴着装有探照灯的头盔,顺着被扩张的缝隙钻了进去,借着探照灯的灯光在废墟里探寻接近幸存者的途径。他们一边往外清理石块,一边一寸一寸地往里爬。“里边有人吗?”队员在喊。

“叔叔,我在这……”幸存女孩发出微弱的声音。

顺着声音望去,队员可以看到女孩呈半躺姿势,双腿被碎石碎砖牢牢卡住,全身只有头部能够动弹,但女孩很镇静,表情很自然。

队员被女孩的坚强所感动,安慰她说:“你一定要坚持住,我们一定把你救出来。”女孩点点头。

然而,几个组的队员轮流作业,各种器材都用上了,两三个小时过去了,女孩的身体还是挪不动,救援工作没有突破性进展。

5个小时过去了,还没找到有效的营救办法。在安慰女孩的同时,队员们的内心也急躁起来。

集团军张明副参谋长、王洪国团长也急得满头大汗。我们是国家救援队,是幸存者获救的最后和最高希望,如果不能把发现的幸存者安全救出,将有辱于国家救援队的使命和声誉。

会同地震专家的意见,他们最终做出了新的救援方案,对被埋女孩身边的压物采取曲进、侧进等多种形式进行救援作业,多侧面、多手段地接近幸存者,把夹在她腿上的水泥块清除,用军刀把桌腿砍掉。新的方案果然奏效。

5月13日9时10分,经过长达6小时的艰苦奋战,幸存女孩终于被成功救出。

到13日下午6点,救援队在聚源中学共救出5名幸存者。而刘向阳所带领的支队也传来消息:他们已经救出了19名幸存者。

5月16日下午,王洪国率部到达北川。此时距地震发生时间已过了100多个小时,黄金救援时间早已过去,废墟里再发现幸存者已是奇迹。

18日,救援队通过生命探测仪,又发现了一名幸存者,奋战几小时,幸存者被成功救出,给了队员们以极大的鼓舞。截至到当天,救援队已经救出了48名幸存者。

晚上,王洪国在帐篷里反复琢磨,并找来副营长张庆山商量,决定:下一步由全面搜索改为重点搜索,重点目标放在菜市场、超市等有蔬菜、水源的地方,幸存者可以借助这些食物维持生命。

19日天刚亮,王洪国找来当地群众作向导,又带着队员们出发了。

来到北川县曲山镇的老城区,在一个小河边倒塌的废墟前搜索犬发出警报。当轻轻挪开了幸存者身边的木板和家具时,队员们发现幸存者竟是一名老太太。老太太身体偏胖,精神尚好。她告诉队员说,她叫李明翠,今年61岁,还不住地向队员们说:“谢谢。谢谢。”

李明翠被抬上担架送往医院。王洪国看了一下手表,从发现到营救一共用了一个半小时。而这位61岁的李明翠竟在废墟里生存了长达164小时。

白衣战士生死抢救

2008年5月12日下午的四川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受灾人数最多、救灾难度最大的一场地震灾害。

北川告急、汶川告急、青川告急……

灾情紧急,人命关天,救人成了压倒一切的工作。

“尽快抢救伤员,确保灾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震后1小时,中央作出的重要指示随电波传到震区,传遍全国。

治病救人、转移伤员、严防疫情……6万医疗卫生“大军”第一时间奔赴灾区,与死神赛跑,掀起了一场场气壮山河的生死救援,唱响了一曲曲慷慨悲壮的“免人之死,解人之难,救人之患,济人之急”的时代之歌。

地震发生后,四川省卫生厅第一时间启动了抗震救灾应急预案,一支支应急医疗队伍开始向灾区冲锋。与此同时,全国各地的医疗卫生工作者也已整装待发。

12日15时,距离地震发生仅半个小时,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四川省人民医院等医院专家组成的应急医疗队开始向震中汶川进发,打响了医疗卫生大军奔赴灾区火速救援的第一仗。

这支应急医疗队急救车队队长王永茂说:“救护车拉开警报一路狂奔,早一分钟到达就能多救一条命。巨石拦路、道路中断,我们又连夜赶到灾情严重的北川,在那里开展应急抢救和转运伤员。”

13日0时30分,这支应急医疗队终于抵达北川羌族自治县开展救援。四川省卫生厅12日共派出28支、90余人的医疗、疾控队伍和28台救护车携带着相关急救药品、器械奔赴汶川、什邡、绵竹、北川等地。

这是一场众志成城的全国抗震救灾战役。

5月12日深夜,卫生部召开紧急党组会,在与四川通信中断、灾情不明的情况下,启动了一级卫生应急响应机制,先紧急抽调北京、天津、江苏、山东的700名医务人员组织应急医疗队,于次日急援灾区,并连夜从邻近几省和部队紧急调用大批血液、代血浆、药品和器械随队前往。

当晚,许多省、区、市卫生部门领导同志致电卫生部,主动要求派遣医疗队,奔赴救灾最前线,并表示所有医疗卫生人员都已做好准备,只等一声令下,即可出发。

5月13日凌晨,由来自第三军医大学3所附属医院及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重庆市血液中心与3所市级医疗单位的专家组成的101人的应急救援队抵达灾区,成为全国第一支进入地震灾区的外省医疗队。

把保证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这既是抗震救灾最重要的任务,也是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时间就是生命。在地震后的短短几天里,各省、区、市卫生部门纷纷向灾区派出了医疗队。这些医疗队,有些是卫生部指派的,但更多的则是自发的,或是“先斩后奏”的。

“担架!抬病人!手术!”几天来,坚守在一线的医务人员就是在这样此起彼伏的高喊声中工作着,抢救的前两天,救护车几乎以每5分钟一趟的频率驶入各家医院,并瞬间填满医院外的帐篷。

解放军二炮总医院副院长,年近50岁的李志韧,带领医院92名医护人员,从5月14日开始,冒着塌方和泥石流的危险,连续转战北川、绵竹和安县等灾区。她说:“抢救伤员的工程兵在哪儿,我们的医护人员就应该出现在哪儿,这样才能确保掩埋在废墟中的群众能抢得出、救得下、治得活。”

“医疗队应该走村入户,送医送药。”李志韧在动员会上对医疗队员说,“灾区哪里有伤病员,我们就往哪里去。”

短短6天时间,他们就走遍了16个乡镇、78个村寨,巡视8000多人。李志韧的脚底板布满了水泡,脚面和小腿也肿起好高,多次累得晕倒在抢救现场。

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教导大队卫生所负责人、女医师石云川主动请缨,带领22名女兵,奔赴救灾第一线抢救伤员,先后对28个被掩埋在废墟里的重症患者、1400多个伤病员进行救护,被灾区群众称为废墟上的“生命天使”。

为确保手术成功,她带领大家多次论证,努力寻求最佳治疗方案:能用小手术治疗的,尽量不动大手术;能采用保守治疗的,尽量不截肢。即使是面对几乎坏死的上肢或下肢,石云川和队员们在“截与不截”之间也要论证许久,最终作出结论。

5月12日下午,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医疗队的11名专家教授主动请缨:“我们都参加过‘98抗洪抢险’、‘抗击非典’和‘抗击雨雪冰冻灾害’等重大救灾活动,具有救治经验,恳请批准我们参加医疗队……”

这批专家中年龄最大的是神经外科专家余泽、老年病专家黄尚珍。他们都已经60岁了。

黄尚珍的左腿曾经骨折,大拇指僵直,双脚走路就疼痛,但她毫不介意;曾被评为“全军优秀护士”的邓胜平,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等疾病,她悄悄随身带了一个月的药物;57岁的卢绮萍,出发前得知父亲去世的消息,接到随医疗队出发的命令后,她二话不说,抹去眼泪,背起了行囊;卢绮萍腿部受伤拄着棍子看伤员;汤韧全身过敏仍全力救治伤员;王启全、黄尚珍和邓胜平在天池乡差一点被乱石砸中;余泽连续48个小时在受灾严重的什邡市蓥华镇,救治受伤群众……

让人们记住的还有解放军总医院高级专家医疗队队员、79岁的卢世璧院士利用片刻休息时间给外孙女的一条短信“全身大汗,短袖衣衫;骨伤三百,手术等待;医疗队员,被阻途间;路途艰险,一心向前;志愿者多,全来捐献;众志成城,定可胜天。”

在救治伤员的过程中,医院病人超员、医疗资源紧缺、医务人员超负荷运转……这些问题困扰着抗震救灾的第一线。

5月17日下午,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会议提出:

要全力开展有序、有效的救治,保护伤员生命安全;统筹周边省、市医疗资源,适度分流、转运、收治受伤群众。

我们要尽一切努力,不仅要延续生命,而且要让生命健全。

为灾区伤员的生命安全,为四川减压,为国家分忧,全国各地纷纷高举双手,向受灾同胞敞开胸怀。

重庆腾出5000张床位,陕西交来申请书,云南递上请战书……

5月17日,重庆市卫生局55辆救护车从绵阳接走59名病情较重的伤员。

5月19日,首列转送伤员专列载着206名伤员驶上新生的旅程。

5月20日,首趟运送伤员“爱心号”航班展翼,将36名重伤员以最快的速度护送至广州接受治疗……

一场伤员大转运、大护送、大救治活动,一场绵延千里的生命接力在全国迅速展开,成为灾后救治工作的又一壮举。

到5月29日,四川灾区已累计转送伤员8678人。卫生部决定,将转送地震伤员的总数由原计划的8000人调整为1万人,接收地为20个省、区、市。

每过一辆救护车就能听到一阵掌声,每走一路都能看到关切的目光!

东航航班上,每位伤员手腕上都绑着一根蓝色的腕带,上面写着病人姓名、病床号、病情等资料。这是华西医院的护士医生们连夜赶出来的,以避免伤员转移后出现差错。

机舱的座椅拆了,腾出空间安放伤员。细心的机务人员还用绳索将担架的四个角固定,防止飞机颠簸时弄痛伤员们的伤口;专列的每节列车都卸掉一扇窗户,掀起所有的中铺并用专业卡锁锁住,以便伤员直接上车安卧;飞机、列车上的急救设备配备齐全,以便进行及时的治疗……

为了高效地接收伤员入院,赴川迎接伤员的护士以短信的方式向后方提供伤员的基本信息。

在全国十几个省区市的各大医院内,在专门收治地震灾区伤员的“爱心病房”,大批的医护人员、志愿者正在全身心投入这场救治同胞的“爱心接力”。

山东烟台毓璜顶医院创伤骨科病房近200米长的走廊里,一夜间出现了50多张病床。得知医院要接收灾区伤员,病人们主动腾出了病房。

抢救生命的同时,还需要拯救心灵。肉体的创伤容易治疗,心灵的伤痕难以弥合。

针对灾后心理疾病的问题,5月15日,卫生部就颁布了发布了《心理危机干预》方案,5月19日印发了《紧急心理卫生干预指导原则》,指导专业人员开展心理救援工作。

此后,灾后受灾地区的精神病医院和综合医院精神科的专业人员立即组织起来,开展心理救援工作。

卫生部派出的医疗队中也都有心理卫生工作人员,赶赴灾区开展心理救援工作。他们深入到灾区一线学校、社区、部队、医院,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评估和心理干预治疗。

在这场灾难面前,当人民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时候,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表现出了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他们夜以继日地工作着,自觉地、积极地履行自身的天职和责任,将一个个生命从垂死边缘抢夺回来,努力让他们的生命之灯继续发光。

在抗震救灾的日子里,在地震灾区,时时处处演绎着人间的大爱故事,那种舍己救人的伟大无私精神,唱出了一首首感人的战歌,鼓励着灾区人民,激励着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人民。

真情永远凝聚在灾区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特大地震灾情,牵动着全国各族人民群众扶危助困的关爱之心。他们纷纷伸出援手献出爱心,捐款捐物。

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国各地纷纷组织救援人员,调拨各种救援物资,支援灾区抢险救灾。

在5月13日,北京市委市政府向四川致电慰问,并首批捐助300万元;湖南省委省政府向四川地震灾区发慰问电,并捐助500万元;广西省红十字会向四川地震灾区捐款10万元;深圳市捐款200万元人民币并公布捐款热线和账号;山东省委、省政府给四川省发出慰问电,并捐款300万元;山东省慈善总会首期向地震灾区捐赠50万元救灾资金;南京向成都捐款500万元;广州市红十字会紧急援助四川灾区50万元;天津向四川灾区捐助300万元和相应救灾物资;辽宁紧急援助四川地震灾区4000顶帐篷、5万床棉被……

速度就是生命,时间就是生命!随着震灾发生的消息传开,一场全国范围内的火速大救援以最快的速度全面展开。

全中国在行动!一辆辆满载救灾物资的车辆,一队队装备精良的救灾医疗队,一组组救灾机械,从四面八方汇集成一股股强大的洪流,涌向一个个灾区,来到灾民们身边!

从棉衣到药品,从急救血浆到机械,救灾物资迅速在全国各地聚集起来。

从沿海到内陆,从都市到乡村,满载救灾物资和救援队伍的汽车、火车、飞机第一时间从各地出发,向着灾区呼啸前进。

与此同时,在全国各地,每一个捐助点前,每一个献血车前,每一个能够献出爱心的地方,人们排起了长龙。他们以一个个普通中国人的力量,为抗震救灾筑起了强大的中华民族的坚强后盾。

从学校到工厂,从机关单位到社区街道,到处张贴着大红的募捐倡议书,捐款“光荣榜”姓名越写越多、越写越密。

在这些为灾区人民献爱心的队伍中,许多人、许多单位把灾区人民的安危置于首位,把困难留给自己。

比金钱更宝贵的是真情,比水更浓的是血。与此同时,筹款赈灾活动正在香港18区迅速展开。

在铜锣湾闹市区,香港立法会议员、民建联主席谭耀宗手捧捐款箱,呼吁路过的市民和游客慷慨解囊。香港演艺界人士纷纷带头捐款,并鼓励更多人献出爱心。

与此同时,台湾们同胞也深切地牵挂着海峡对岸正遭受灾难重创的同胞们。台湾工商界、文艺界人士纷纷行动起来捐助赈灾。

台湾法鼓山、慈济、佛光山、中台禅寺、灵鹫山等台湾宗教、慈善团体也纷纷投入赈灾,设立捐款账户,呼吁民众奉献爱心,还发起了祈愿活动。

14日下午,备战奥运会的中国军团500多名运动员举行捐赠仪式。运动员刘翔为了参加这个仪式,上午专门从上海飞赴北京,他第一个走上台捐款。刘翔和师父孙海平一共向灾区人民捐赠了50万元人民币。

刘翔说:“希望社会各界人士,有力出力,有钱出钱,为灾区人民献上一份关爱。我们将积极备战,争取在奥运会中取得更好的成绩,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告慰灾区的父老乡亲。”

与此同时,在互联网上,千百万网友用催人泪下的语言哀悼死者,表达他们全力支持抗灾的心情。

在汶川地震发生后,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中华民族精神又一次凝聚,在世界面前,展示了它可以战胜一切困难的伟大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