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光
萨姆和西布兄弟俩
在海伦斯堡的豪华大厅里久久地回荡着一个名字——贝丝,这仅仅是因为名字的主人是这里的管家。此时主人正需要她。
但是现在,无论萨姆和西布兄弟俩怎样呼唤,即使直呼其全名——伊丽沙白·贝丝夫人,这位举止文雅的女管家也不会出现。
男管家帕特里奇听到呼唤手持直筒无边高帽地来到来到正坐在窗边的两位主人面前。
“主人,刚才是在叫贝丝夫人吧,”他说道,“她不在别墅里。”
“不在别墅?那她到哪去了,帕特里奇?”萨姆焦急地问。
“坎贝尔小姐要去花园散步去,她陪小姐去了。”
然后,帕特里奇在看到主人的手势后,静静地退了出去。
这两位主人是地道的苏格兰人,出身于高地的一个古老的家族,哥哥萨姆与弟弟西布俩人的年龄加在一起有120多岁,哥哥又比弟弟年长一年又三个月。他们兄弟俩的真正名字分别是塞缪尔和塞巴斯蒂安。当然,这幢别墅里还有另外一个主人,那就是刚才提到的去花园散步的坎贝尔小姐,她是兄弟俩最疼爱的外甥女。
海伦娜·坎贝尔小姐的父母也就是兄弟俩的姐姐和姐夫,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相继去世了。
于是萨姆·麦尔维尔和西布·麦尔维尔便成了她在这个世界上惟一的亲人。
兄弟俩为了更好地照顾外甥女儿坎贝尔,他们一直没有给她找舅妈。而父母的角色一直由他们分别扮演着,坎贝尔小姐一直称呼他们“萨姆爸爸”、“西布妈妈”。
萨姆与西布的姐姐与古老的坎贝尔家族的一个旁支联姻。他们拥有相同的精神气质,他们之间很默契,以至于,其中一个的举手投足对方都了如指掌,他们常常可以把同一个手势接着做下去,把一句话补充完整。
总之,他们就像一个整体,密不可分。
就是对衣服的款式,他们也显出了相同的品味,都喜欢做工简单的老式服装,偏爱英格兰产的上等呢料,惟一的差别就是在布料的颜色上,哥哥喜欢浅蓝色,而弟弟钟情于深栗色。
如果不是兄弟俩的外貌略有不同,人们是很难分清他们谁是哥哥,谁是弟弟的。从外形上,萨姆比西布略高大些,而西布比萨姆略胖一些,至于面貌,他们都继承了麦尔维尔家族的一切尊贵的印记:灰色的头发下面是一张英俊、诚实的面孔。
海伦斯堡别墅是他们的父祖辈留下的遗产,他们是古老的麦尔维尔家族的最后两根顶梁柱,他们还得长时间地支撑着这幢古老的建筑。这个古老家族的历史可上溯至十四世纪,那时正是罗伯特·布鲁斯与华莱士所处的战火硝烟的年代,这时正值苏格兰为了争取独立自主权与格兰人作斗争。
虽然萨姆和西布已远离了那段漂荡不定的年代,生活在和平时期,但他们仍继承了祖辈慷慨大方、乐善好施的美德。
在生活上,他们严格要求自己,不允许有任何不检点行为。这使他们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年轻许多,而且身体也很健壮,这一直都是他们引以为豪的。
现在,既然已经提到了他们的生活,也就不得不说说他们共同的爱好——吸食鼻烟。在联合王国的烟草界,最显为人知的要数这那手持鼻烟盒的强壮的苏格兰男子,他身穿传统的服装,像高傲的孔雀一样不可一世。而麦尔维尔兄弟则是他的同类;他们的烟量比特威德河两岸的其他人都重。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他们两人共用一个鼻烟盒,这件随身携带的用具在他们两人的衣袋里来回穿梭着。在吸食鼻烟上,他们也很默契,首先是在一个小时里共犯10次烟瘾,然后是拿出鼻烟盒共同吸上一口,接着共同打喷嚏,在共同说出的一句“愿上帝保佑我们”中结束他们的嗜好,最后要说明的一点就是,他们对鼻烟末的要求很高,从法国弄来的上等烟末,才会使他们津津乐道。
总之,萨姆和西布兄弟俩的社会经验很少,在这方面,他们就像两个孩子。
他们从不去了解工业、金融业与商业的事情;而且,在政治上,他们仍怀念斯图加特王朝的最后一任国王,对当政的汉诺威王朝仍有几分偏见;在感情方面,他们更是局外人。
他们心里只有一个人,那就是坎贝尔小姐。他们惟一的心愿就是能够按照坎贝尔小姐自己的心愿把她嫁给一个他们信任的、认为诚实可靠的、能使坎贝尔小姐幸福的人,然后与他们一起生活。——似乎他们已找到了一个英俊潇洒、正直的年轻人,找到了那个去完成令人羡慕的任务的人了。
“坎贝尔小姐去花园了,西布?”
“是的,”西布看看手表,接着说,“五点钟了,她也许快回来了。”
“那么,等她回来……”
“必须得找她好好谈一谈了,我认为。”
“你说得对,因为,两个星期后就是她18岁的生日了。”
“金子般的年龄,你不认为她比《罗布·罗伊》中美丽的女主人公黛安娜·弗农更光彩照人吗?”
“当然,萨姆。我们的海伦娜知书达理……”
“善解人意……”
“她只会令人想起黛安娜·弗农,而不是弗洛技·马克·艾弗,《弗伏莱》中的美人。”
他们很崇尚本民族的作家,他们又列举了《古玩商》、《修道院》、《珀斯的漂亮姑娘》等作品中的女主人公,但所有这些人,在他们的眼里,在坎贝尔小姐面前都要甘败下风。
“西布,她还是一个天真、纯洁的小姑娘,我们应该……”
“为她选一位保护人,我想,最合适的莫过于……”
“她的伴侣,这个人必须是坎贝尔小姐……”
“最最中意,并且愿意嫁给他的人,萨姆。”
兄弟俩的这段对话,简直就像是一个说得似的,语句连贯,思路清晰。然后,萨姆微笑着打开鼻烟盒,用手指醮上一点,自然地塞到西布手里。西布也同样吸了一撮后,随手装在了自己的衣袋里。很显然,他们对刚才的谈话很满意。
“看来你我想的一样,萨姆?”
“谁让咱们是兄弟呢。”
“也包话丈夫的人选?”
“世界上再没有第二个人能比那位年轻学者更让人喜欢、海伦娜更为之倾心的人了,而且,他也不止一次向我们表达了他的忠心……”
“看上去,这件事对他来说比任何事都重要。”
“他是牛津大学和爱丁堡大学的高才生,真是不简单。”
“同时,他还是一位与泰恩多尔齐名的物理学家。”
“与法拉德伊不相上下的化学家。”
“具有很高的觉悟,对世上的万世万物都有很深的研究。”
“无论你提出多么难的问题都不会难倒他,他总能对答如流。”
“他是法夫郡一个显赫家族的子孙,并继承了一大笔财产。”
“尤其是他那副铝框眼镜,更显得他英俊、潇洒、文质彬彬。”
至于这位年轻的物理学家、化学家的眼镜框到底是钢制的还是镍质的问题,麦尔维兄弟准备把它暂且放在一边,总之,这副眼镜很适合这位被谈论的绅士。但是,这位杰出的青年真的与坎贝尔小姐是最完美的结合吗?他们最终会走入教堂吗?既然把坎贝尔小姐比做黛安娜·弗农,但弗农直到最后也只是向她的堂兄表示了最纯洁的友谊,并没有与她的堂兄白头到老啊!
即使是这样,萨姆与西布也不会为此而闷闷不乐的,因为他们对感情几乎是免疫的。
“他已被海伦娜的美丽所折服,现在,他们开始不断地幽会了。”
“我们的海伦娜是莫伊娜,她受到所有人的尊敬,得到众人的爱戴。”
“西布,如果他把海伦娜比作菲奥娜,无疑,她在他心目中,将是绝代佳人。”
“难道他还不知道海伦娜的心思,萨姆,他说:她从那间遮掩了她悲叹的房屋,就像普照万物的太阳,光彩照人。”
“闪闪的光环围绕着她,西布,她迈着轻盈的脚步,就像微微的春风。”
好在兄弟俩急时收住了口,走出诗的世界回到现实之中。
“毋容置疑,”萨姆说道,“年轻的绅士为海伦娜痴迷,那么海伦娜也会倾心于他的。”
“萨姆,如果我们单纯的海伦娜还没有注意到年轻绅士头上的光环的话……”
“那就只有一个原因,西布,那就是我们没有提醒她,她已经到了婚嫁的年龄了。”
“假如,我们把这些告诉了她,但她却对丈夫或者是婚姻持反对意见的话……”
“别担心,她会做出选择的。”
“就像《小题大作》里的木尼迪哥塔那样,西布,在抵制过后……”
“欣然嫁给了她的丈夫。亲爱的萨姆。”
坎贝尔小姐的两位最亲的亲人就是以这种方式解决问题的。他们认为,海伦娜与年轻学者的婚姻与莎士比亚喜剧的结局一样顺理成章。
他们互视一眼,笑容爬上了他们的脸庞。这桩婚事,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不会有任何障碍,年轻的学者已向他们求婚,姑娘也已暗自心许。这层窗户纸已被揭开,最后,就只剩下选择黄道吉日了。
最终,婚庆大典将会热闹非凡。当然,它决不会在苏格兰惟一的一座宗教堂圣·芒女教堂举行,因为这里的空间不够宽敞,麦尔维尔兄弟认为年轻人的婚礼应该充满青春的气息,无疑,窄小的空间会约束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所以他们认为圣安德鲁教堂或者圣伊诺克·圣·乔治教堂可以任选其一。
与其说萨姆与西布是在谈话,倒不如说他们在按照自己的意愿凭空设想。他们从没有间断过对话,但眼睛却一直透过窗户上的菱形玻璃观赏着花园里葱绿的树木,此时,坎贝尔小姐正在其间散步。看着他们日益美丽的外甥女,他们的手仍没有忘记时不时地互握,以表达自己最真诚的感情。
是的,那时,婚礼的庆典将盛况空前。当然,他们也不会忘记那些流落街头的穷苦人。到那时,如果坎贝尔小姐提意一切从简的话,他们将破例反对她的意见,而且绝不让步,按照惯例,宴席上宾朋们将举杯痛饮,互道祝福。想到这里,兄弟俩的手臂再一次合二为一。
正当他们沉浸在幸福的幻想中时,一位手持报纸、笑容满面、美丽年轻的姑娘撞开了大厅的大门,跑到他们面前,在每个人脸上吻了两下。
“您好,萨姆舅舅。”她甜甜地说。
“你好,我亲爱的天使。”
“您好,我的西布舅舅,您看上去精神不错。”
“是的,我好极了。”
“有件事情,”萨姆趁机说,“事实上早就该对你说,我们来谈谈好吗?”
坎贝尔小姐睁大她那水灵灵的大眼睛,笑盈盈地问:“有什么事,您们就说吧。”
“你听说过亚里斯托布勒斯·尤尔西克劳斯这个名字吗?”
“何止是知道,我们已经相识了呀。”
“那么,你讨厌他吗?”
“我们的关系很好,根本谈不上讨厌。”
“很好,那么你不讨厌他,就一定是喜欢他,对吗?”
“我不明白,西布舅舅?”
“事情是这样的,我们俩人经过考虑,最后决定让他来作你的丈夫。”
“什么?让他作我的丈夫,让我嫁人?”坎贝尔小姐一边指着自己,一边笑弯了腰,她那银铃般的笑声使整个大厅都为之一震。
“别笑,我亲爱的海伦娜,难道你不想结婚吗?”萨姆与西布被她笑得莫名其妙。
“为什么要结婚呢,那多没意思呀。”
“永远不……?”西萨姆问道。
“永远不。”坎贝尔小姐止住笑,表情变得严肃起来,“永远不,亲爱的舅舅,至少在我没有看到前。”
“没有看到什么?”萨姆和西布异口同声地问,看得出,他们很着急。
“绿光。”
海伦娜·坎贝尔小姐
克莱德湾的右岸是一个风景秀丽,但又不失变幻莫测且参差不齐的锯齿状河岸,其中一个是加尔-洛克河岸,海伦斯堡镇就座落在这里,而麦尔维尔兄弟和坎贝尔小姐居住的别墅离这个小镇还有三英里的路程。
整个冬季,他们三人都将在格拉斯哥西乔治街,一个离布莱兹伍德广场不远的历史悠久的旅馆里度过。但偶尔他们也在海伦娜的提议下,去意大利、西班牙或法国进行长期旅行。旅行期间,他们将在海伦娜的带领下游览各地的美丽风光和娱乐场所。最后,在海伦娜写下旅游日记后,欣然返回到西乔治街温馨的旅馆里。
五月即将过去,格拉斯哥——这座商业城市依然那样喧嚣,东来西往,穿流不息。萨姆和西布与他们的外甥女海伦娜都心照不宣地想到他们的乡间别墅去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城市里夹杂着工业废气的空气及无休止的噪音让他们快要透不过气来了。
一经决定,马上动身,他们以最快的速度处理好家里的一切事情就出发了。
他们的乡间别墅建在海伦斯堡附近,海伦斯堡是个旅游的好地方。那里的海水浴场是许多游客向往的地方,但那里的消费标准对一般游客来说有一点昂贵。
麦尔维尔兄弟在离村子一英里的加尔—洛克河岸选择了一处最好的地方,建造了他们的乡间别墅。这里,树林茂盛,潺潺溪水环绕着整座丛林,丛林里是一个天然的大花园,园中绿树成荫,草坪茵茵,百花争奇斗艳,草地上温顺的羊儿正在吃草;池塘里波光粼粼,这里是野天鹅的家园。
所有这一切都天然形成的,没有经过任何加工,麦尔维尔一家的乡村别墅就座落在这里。
乡村别墅座落于罗森黑德半岛,阿盖尔公爵的意大利式别墅修建在那里;左边是海伦斯堡镇,在所有房屋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钟楼,镇子沿岸的居民主要是为湖面上的汽船服务;别墅的正面是克莱德河的左岸——格拉斯哥港——纽马克城堡遗址,村庄与船泊形成了一副美丽的生活画面,清新、自然,令人不由得止步不前。
别墅的主塔是景致的最佳观赏点。
主塔是四方形,在四方平台的其中三个角上各设有一个哨亭,上面装有三个堞眼朝下的三个雉堞;而第四个角另有其作用,那里是国旗的领地。在联合国里,所有的房屋和船只上都挂国旗。站在主塔上可以看到整座别墅的全景,条石砌成的围墙,错落有秩的屋顶,向外凸出的正面建筑,精心雕饰的小巧阳台,以及那别具一格的建在屋顶的壁炉,这是典型的撒克逊建筑。
通常坎贝尔小姐都会在小塔的平台上独自沉思,因为她喜欢这里的环境,这里可以免受外界任何干扰,是思考心事的好地方。如果在这里找不到她,那她很可能是在花园中散步,身边时常伴有贝丝夫人。坎贝尔小姐还有另外一个嗜好——骑马,如果在平台和花园找不到她的话,除了骑马奔驰在乡间小路上,她别无选择,这时她身边常伴着的却是最忠实的男仆帕特里奇。
贝丝夫人和帕特里奇是别墅里两个特殊的仆人,因为他们是在麦尔维尔大家庭中长大的。
伊丽莎白,Laluckie(母亲之意),在乡村别墅里,人们这样称呼她,她身上挂着47把钥匙,这也正是她的年龄。
在她身上兼有管家的所有美德,她温文而雅,做事井井有条,精打细算、聪明稳重。麦尔维尔兄弟受到了她无微不至的照顾,当然,最被关心的还是坎贝尔小姐。
帕特里奇,这位忠实的苏格兰男仆,一直恪守着最最传统的忠诚。他的装束也是最传统的——山民们酷爱的传统服装,一顶斑蓝色直筒无边帽,传统的苏格兰花格呢制成的短裙,Pouc特有的一种外面有长毛的钱袋挂在短裙上,菱形图案的饰带缠在他腿上,脚上穿着一双牛皮硬鞋。
帕特里奇不仅在装束上默守成规,而且称乎主人名称时也绝不老卖老。他总是这样称呼他的女主人:坎贝尔小姐。因为在苏格兰,如果仆人叫主人的全名,或是直呼其名的话,那就触犯了等级制度,将受到惩罚,即使在麦尔维尔家里不会计较这些,但他仍然觉得那样是对主人的不尊。
在麦尔维尔的家里,有聪慧的贝丝夫人和忠实的帕特里奇这两个完美的搭当管家,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难道还能找到比这个家庭更温馨舒适的住所吗?
坎贝尔小姐就是在舅舅与这两位管家的精心照料下逐渐长大的,即使她是苏格兰图勒岛上高贵的小姐之一,但他并没有娇横的小姐架子,她对这两个仆人非常有礼貌,并不因他们是仆人而蔑视、欺侮他们,而是与他们成了很好的朋友。
用绝代佳人来形容坎贝尔小姐一点也不为过,因为她的确非常美丽——苏格兰人特有的湖兰色大眼睛镶嵌在白里透红的脸庞上,显得格外动人,匀称的身材、轻盈的步伐,——完美的化身。惟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她的眼睛里总是透露出一种让人难以琢磨的迷惘。
坎贝尔小姐不仅人长得漂亮,而且心灵也像她的容貌那样美丽,她继承了坎贝尔家族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
“在我们身上,有两个存在生命体:我和另外一个我。”这是德·迈斯特说的。
而坎贝尔小姐的“我”,是一个精明、沉稳的生命体,在她的生活中,义务比权利更重要。
她的另外一个“我”,则是集梦想和迷信于一身。喜欢读科幻小说、传奇故事,这些书在芬格的国度里随处可见:与这些小说里女主人公不同的是,这个生命体会跑遍周围的峡谷,以便听到高地人称之为“斯特拉斯德的笛声。”
对于坎贝尔小姐的两个我,麦尔维尔兄弟都喜欢。只不过她的前一个“我”是因理智而被欢迎,而后一个则因其不可思考的幻想和一些实施的行动,经常令她的两个舅舅不知所措。尽管这样,萨姆和西布兄弟还是纵容着她的一切。
此时,麦尔维尔兄弟不知坐在平台躺椅上的坎贝尔小姐心里倒底在想些什么。
“绿光对于她来说意味着什么呢?”萨姆问道,“为什么她的眼神里总会出现迷惘。”
“为什么她一定要看到这种光呢?”西布回问道。
到底是为什么?人们只有拭目以待。
《晨邮报》上的文章
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坎贝尔小姐手里拿着一份报纸,面带笑容,急步走进大厅,她迫不及待地打开报纸给两个舅舅念,这是一份《晨邮报》,坎贝尔小姐念的是篇有关“绿光”的报导。下面是这篇文章的内容:
您曾经观察过在海平面上落山的太阳?是的,有可能见过。那么,您可曾观察着它,直到日轮将要全部消失?无疑,您也有可能这样观察过。那么,当天空一片澄清时,您是否注意到,就在这个发光的天体放射出最后的光芒时所发生的现象?肯定没有,是不是。很好,以后您要有机会——当然不会很多——来做这种观察时,您就会发现,撞入您眼帘的并不是人们常说的红色光线,而是“绿光”,这是一种不可思议的绿色,这种绿色是画家调不出来的颜色;在自然界里,无论是植物还是各种水质都没有一种颜色与其相同!也许它是天堂中的一种绿色,无疑,这是代表着希望的真正绿色。
事实上,坎贝尔小姐向她的舅舅隐瞒了她知道关于绿光的一个古老的传说。传说是这样说的:这种绿光的神奇之处就在于,所有看到绿光的人们,都不会在感情方面做错事,因为它会摧毁所有的谎言与幻想,有幸看到它的人,不仅会看清自己的心,还会看清别人的心。
萨姆和西布此时正呆坐在椅子上,不知所措。他们的脑子还一时无法转过弯来,他们认为这种绿光,世界上从没有人看到过它,而他们的坎贝尔小姐的另一个“我”却轻信地追随着它,并准备倾注一生的时光。过了好长时间,他们才清醒过来。
萨姆摇着头大声地问坎贝尔小姐:“这就是你说的绿光?”
“是的。”坎贝尔小姐重重地点了下头。
“这就是你为之准备牺牲一生幸福的绿光?”西布大声追问道。
“我想尽早看到它,但我必须得争得你们的同意才行,两位舅舅。”
“那么,在你看到它之后有什么打算呢?”
“之后我们就可以谈一谈我丈夫的人选问题了。”
听到坎贝尔小姐的回答,麦尔维尔兄弟相视笑了一下,似乎轻松了许多。
“既然这样,那我们赶快去看绿光吧。”萨姆说道。
“马上就去,越快越好。”西布接着说。
说着,他们就急步走至窗前,伸手准备打开,但被坎贝尔小姐制止了。
“别忘了,只有在太阳落山的最后一刻,它才会出现。”她提醒道。
“好吧,就在今天晚上,我们共同来观察。”萨姆说道。
“希望晚上的天空一片澄清,大海风平浪静。”坎贝尔小姐直视前方说道。
“今天,我们早点到罗森黑德岬角去。”萨姆认真地说。
“也许我们登上别墅的塔楼会更好。”西布建议。
“亲爱的两位舅舅,您们说的这两个地方都无法看到绿光,因为它需要一定的条件,那就是必须在水天交接处才可以与它会面。而我们现在只能看到海平面!”
坎贝尔小姐好笑地看着两位舅舅。这下,麦尔维尔兄弟可着急了。
萨姆口是心非地说:“我想不必操之过急吧。”
“我们可以再等一段时间。”西布附和道。
“不行,两位舅舅,我不能等,因为时间已经不多了。”坎贝尔小姐摇着头说。
萨姆眼里闪过一丝惊喜,说:“是因为亚里斯托布勒斯·尤尔西克劳斯吗?”
“可怜的年轻人,他的命运竟掌握在绿光手里。”西布说道。
“你们想到哪去了,我着急是因为现在已经是八月份了,苏格兰的天空很快就会被云雾所遮盖,现在这种美丽的夜晚已经不多了。哦,我们什么时候出发?”坎贝尔小姐问道。
现在,问题已经很明确,为了保证坎贝尔小姐在今年看到绿光,他们必须立即出发去苏格兰海岸的某个地方住下来,然后抓紧时间,每晚仔细观察绿光的出现,时间紧,任务重,一刻也不能耽搁了。
但《晨邮报》上也有这样句话:“即使具备了观看绿光的所有条件,也很难捕捉到它的身影。”
《晨邮报》是苏格兰最具权威的报刊,它的结论是有根据的。
首先,要在西海岸的某一处可以看到水天相接的地方。
但是,要到达西海岸就必须通过克莱德湾。
然而,克莱德湾是一道天然的屏障,基勒·德·布特、阿兰岛、克那普德兰岛、康提尔半岛、汝拉岛和艾莱岛,这些在地质变迁中被弄得乱七八糟的岩石在阿盖尔郡整个西半部形成了一个岛链,如果想越过它们是不可能的。
还有一个途径,那就是留在苏格兰,在秋季傍晚时赶在雾气到来之前,往南或往北走,直至没有任何障碍物的地方。但要走出很远。
毫无疑问,无论坎贝尔小姐选中哪个地方——爱尔兰海岸、法国海岸、西班牙海岸、葡萄牙海岸——只要可以看到绿光,她的舅舅——麦尔维尔兄弟都要尾随其后。
麦尔维尔兄弟迅速递换了一个眼神,心领神会。
“我有个好地方,”萨姆首先开口,“那就是奥班。”
“我保证,那里是最佳观察点。”西布不失时机地说道。
“真的吗?”坎贝尔小姐激动地问。
“当然,而且不止一个观察点!”萨姆大声说。
“至少有两个。”西布肯定地喊道。
“明天就出发,怎么样?”寻问的口气。
“我们可以准备三天。”他给大家一点时间。
这时,坎贝尔小姐离开椅子上站起来,用不容更改的口吻说:“不,明天就出发。”
“好的,明天,就明天!”萨姆给予肯定。
“我希望现在已经到那里了!”西布认真地说。
从这些话语中可以听出来,麦尔维尔兄弟的话是出自真心的。那么,是什么让老兄弟俩如此急于去奥班呢?原来,到奥班去观看绿光是假,让坎贝尔小姐去见他们心目中的未来外甥女婿才是他们的真正目的。现在,亚里斯托布勒斯·尤尔西克劳斯正在奥班度假。他们认为,不管坎贝尔小姐是否看得到绿光她必定会被累得精疲力竭,那时绿光已不是她的最终愿望,他们的杰出青年将会兴高采烈地得到未婚妻。在这里必须强调一点,这只是麦尔维尔兄弟一厢情愿之事。
“贝丝!”这个名字又回荡在大厅里。这次贝丝应声而来,并得知了主人们要出远门的消息。
气压计的数值(30英寸3/10处也就是796毫米)预告近来几天将是一段好天气。无疑,乡村别墅的主人必须抓紧时间,准备第二日清晨即刻出发。
动身前的准备工作正在紧张忙碌,但又在有条不紊中进行,整幢别墅里听到的都是开关柜橱及抽屉和挂在贝丝夫人身上的47把钥匙奏出的交响乐。这都是为了坎贝尔小姐的希望,难道不应该为坎贝尔小姐反复无常的性格考虑一下?要是绿光不肯出来见她怎么办?如果云雾挡住了她的视线怎么办?如果需要去苏格兰更南边的海岸,去英格兰或者爱尔兰,甚至去欧洲大陆寻找新的观察点该怎么办?出发的时间不能更改,但这不意味着返回的时间不可以更改,一个月、六个月、一年还是十年以后?这还是一个未知数。
“怎么就一定要去看绿光呢?”贝丝夫人忙里偷闲,问身旁的帕特里奇。
“不知道。”帕特里奇答道,“不过我们的女主人不会轻易做出决定,这你是知道的,Mavourneen。
在苏格兰,Mavourneen的意思是“亲爱的”,贝丝很愿意听到这个词。
“你说得对,”女管家说,“同你一样,我也觉得坎贝尔小姐这个决定的后面隐藏着什么秘密。”
“你知道是什么秘密?”
“我怎么知道,无非是想托延她舅舅把她嫁出去的时间罢了。”
“我真不明白,”帕特里奇接着说,“那位尤尔西克劳斯先生究竟好在哪里,至使我们的主人一定要把坎贝尔小姐嫁给他。”
“事情明摆着,”贝丝夫人答道,“坎贝尔小姐是不会嫁给一个不如她的男士的,到时候,她将会很自然地拒绝她的两位舅舅。给他们留下一连串的疑问。总之,我对这桩婚姻不报有任何希望。”
“跟我想的一样,Mavourneen!”
“在我看来,坎贝尔小姐的心就像这把抽屉,”贝丝夫人指着面前的抽屉,做着示范,“它已经被牢牢地锁住了,而要打开它,就必须用与它相配的惟一的这把钥匙……”
“也许钥匙会被盗走,除非她愿意。”贝丝夫人说,“如果坎贝尔小姐真的成了尤尔西克劳斯先生的新娘,那么,大风就会把我的头巾吹到圣·芒戈教堂钟楼的尖顶上去。”
“如果他生在苏格兰,我想他一定会住在特威德的南边,遗憾的是,他是南方人。”
贝丝夫人并不赞同帕特里奇的话,她认为尤尔西克劳斯先生根本不符合苏格兰的传统风俗。不管怎么说,这两位管家是不赞成这桩婚事的。
美丽的坎贝尔小姐在他们心中是最纯洁且至高无上的。
“你知道吗,”贝丝夫人接着说,“事实上,我们山地人的传统习俗是最好的,它使以前的婚姻要比现在的更幸福。”
“我也是这样想的,”帕特里奇用赞成的口气说,“过去的人们并不在意物质,只要人好,那么一切都是美好的,但是,现在的人却把物质摆在第一位,他们相信钱是万能的。”
“你说得很对,那时,人们选择伴侣总是先看人品,然后他们会在八月初在基尔科沃举行的圣·奥拉庙会上互述爱慕之情。而现在,正值金色的八月,圣·奥拉庙会已经开始了。”
“我想,如果当初,”帕特里奇说道,“我们的主人能够听见你的这番话,而选择一位伴侣的话,那么坎贝尔小姐就会有两位舅妈,也许现在的生活也不会这样单调了。”
“是这样的,”贝丝夫人接着说,“如果那样的话,坎贝尔小姐的舅妈肯定不会把她嫁给尤尔西克劳斯先生的。”
其实,贝丝夫人的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两个年轻人没有经过了解就忽忙结合的话,它的稳固性是值得怀疑的。但坎贝尔小姐与尤尔西克劳斯先生即使是经过圣·奥拉庙会的考验,他们的结合,也是不会美满的。
两位管家一边聊一边收拾行李,他们不愧为最称职的管家,瞧,一切物品都被整理得井井有条,而且非常齐全。
无论贝丝夫人和帕特里奇对这次旅行多么不情愿,但出发的时间已经定了,度假的地点也已选好了,明天的报纸上也会刊登出麦尔维尔兄弟和坎贝尔小姐去奥班度假的消息。惟一没有决定的就是去奥班的路线。
到达格拉斯哥西北方向的一百英里外,濒临马尔海峡的奥班小城有两条路线可供选择。
第一条路线是陆路——由鲍灵,经丹巴通,沿着莱温河右岸到达洛蒙德湖畔的巴朗克;穿过有三十多座岛的湖泊,沿着湖畔走就到了达尔马林,然后再走到一段盘山公路,经过格兰扁山脉的洗礼之后,便来到了布满欧石南、冷杉、橡树、落叶松的狭谷,穿过这里,奥班就出现在眼前了。这里的海岸是大西洋中最为宜人的,是其他海岸所不能比拟的。
如果走这条路线,那将是一次令人陶醉的旅行,这也是很多人向往的旅途,但遗憾的是,走这条路线看不到海平面,所以坎贝尔小姐给它贴了封条。
那么,既然第一条路线被查封了,就只剩下这条惟一的路线。——水路——沿克莱德河——克来德海湾——大小岛屿连成的一个似手掌的海湾,从手掌的右侧迎水而上——目的地奥班港。这条路线是坎贝尔小姐一心想走的。尽管沿途的海岸风光非常迷人,但这对于她来说都不是重要的。她的最终目的是要看到她梦寐以求的仅仅出现五分之一秒的绿光。
“两位舅舅,”坎贝尔小姐说道,“您们知道,我只希望看到绿光,其他的对于我来说都不重要,所以,我并不需要一定到达奥班。”
坎贝尔小姐的话可不是麦尔维尔兄弟想听到的,他们的愿望恰恰与坎贝尔小姐相反——他们只想到达奥班并在那里呆上一段时间——至于绿光——最好不要出现。
但这只是他们的希望,实现的积率微乎其微。
“愿绿光永远不会出现!”萨姆在坎贝尔小姐走出大厅后喊道。
“愿我们的海伦娜小姐早日成婚!”西布嘀咕道。
沿克莱德河而下
第二天,也就是8月2日,清晨,坎贝尔小姐便如期登上了海伦斯堡火车站的火车。到达格拉斯哥后,转乘去奥班的汽船。陪同坎贝尔小姐去的有麦尔维尔兄弟和两位忠实的管家。
7点整,火车准时抵达格拉斯哥火车站,坎贝尔小姐一行五人坐上了一辆马车。因为,哥伦比亚号汽船烟筒里喷出的黑烟预示着即将起航。黑烟混在雾气里已经慢慢消退了,说明今天是个晴朗的天气。
汽船自然不会落下这五位尊贵的乘客,它把坎贝尔小姐一行人迎了上来。
正是第三次钟声敲响之时,随着最后一批乘客的上船,哥伦比亚号的机械师发动了汽船,一声长笛响过之后,便启航顺流而下。
哥伦比亚号不仅速度快而且船舱内的设施也非常讲究,客厅与餐厅极尽舒适,宽敞的轻甲板用有垂饰的天篷遮了起来,甲板上有一些铺着软垫的长凳与椅子——这可是一个真正的平台,还用精美的栏杆围了起来。在这里,乘客可以沐浴着新鲜的空气,凭栏远眺。
在八月——旅行黄金季节里,克来德湾和赫布里底群岛是最受欢迎的地方。因此,这也使往返于克莱德河上的哥伦比亚号生意兴隆。船上所有的客舱都住满了人;乘客中,有的是全家出动,他们的家庭和睦得到上天慷慨的祝福;船上的年轻姑娘美丽动人,小伙子们英俊萧洒;还有一些身穿黑色礼服、头戴丝质高帽的牧师;另外还有几个农夫;船上大部分都是苏格兰仍和英格兰人,有一少部分是外国人——德国人和法国人。相比之下,他们的言行则显得有些拘谨,但也不失他们好献殷勤的天性。
麦尔维尔兄弟的旅途并不寂莫,因为他们要忙着观察坎贝尔小姐指的景物,又要解答她提出的问题,时而还得跟随这位活泼的外甥女往返于船的两个极端。结果是,在从格拉斯哥到旅程中忙得不亦乐乎,连一个小时的休息时间都没有。然而,他们不但没有发牢骚,还兴致勃勃,这全归属于他们太爱这个外甥女了,她就是他们的全部。
就在三位主人在船上穿梭不停时,贝丝夫人和帕特里奇则与其形成了鲜明对比。他们坐在甲板前半部,迎着温和的海风,亲切地谈论着逝去的时光、消失的习俗和四分五裂的古老家族。那时,克莱德河澄清的上空还没有消失在工厂排出的烟雾之中,河两岸也不会回响着沉闷的撞击声,河水也不会因来往的船只而变得浑浊不堪。
“过去这里的美好景象会很快重现的。”贝丝夫人十分肯定地说。
“希望这一天能够早日到来,那时,我们就又可以看到祖先的古老习俗了。”帕特里奇严肃地说。
在贝丝夫人和帕特里奇谈话期间,他们共同承受了克莱德河沿岸铁器碰撞发出的叮当声、工业的喧哗吵闹声再加上缭绕的烟雾与水蒸气,和充满炭味的烟雾。这令他们心烦意乱。
不过,很快他们的烦恼便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心旷神怡,因为此时显现在他们眼前的是别致的住宅,林木掩映的别墅和散布于绿色丘陵之中盎格鲁·撒克逊式的房屋。
这些乡间住宅与别墅构成了一条美丽的风景链,连接着一座座城市。
很快,柯尔帕特里克丘陵便在里伏尤镇的后面显现出来,圣·帕特里克——爱尔兰人的保护神就出生在此,这在爱尔兰家喻户晓;美丽的克莱德河在这也成为了大海的一只臂膀。贝丝夫人和帕特里奇先是向勾起人们对苏格兰历史的回忆的道格拉斯·卡斯尔遗址致敬,但他们又很快扫视了为纪念哈里·贝尔建造的方尖碑,这位第一艘机动船的发明者所发明的齿轮正在扰乱安静的水面。
即使这些名盛古迹也没能把坎贝尔小姐的思绪拉回来。她心里就只有那个能够看到绿光的海平面。但在哥伦比亚号驶出这一系列圈住了克莱德河海湾的河岸、岬角和山丘之前,他们是看不到海平面的。
再往远处,是格里诺克市入海口,这里停泊了上百艘汽船,这座城市是工业和商业的前沿,它拥有四十五万人口,但这对坎贝尔小姐而言又有多重要呢?为什么她的目光总是停留在河左右两岸罗克村和丹限村,注意那些参差不齐的峡湾处?这些峡湾不断地侵蚀着阿盖尔郡的滨外沙洲,使其呈锯齿状。
坎贝尔小姐那焦急的目光似乎在寻找着什么,难道是在找莱文塔楼遗址里的小精灵吗?不!她是在寻找照耀着克莱德湾出海口的克洛克灯塔。
突然,在河岸的拐角处,一盏巨大的明灯展现在她面前。
“看,克洛克灯塔,哦,萨姆舅舅,您看到了吗?”坎贝尔小姐高兴得叫起来。
“我看到了,克洛克。”萨姆答道。
“大海,大海,西布舅舅,快看!”坎贝尔小姐再次因兴奋提高声调。
“我看到了,大海。”西布答道。
“简直是太美啦!”麦尔维尔兄弟异口同声。
像他们第一次见到大海时一样赞美着。
的确,随着哥伦比亚号的前行,海平面呈现出来。
现在,他们正在五十六度赤纬线下,再经过七个小时,他们才会消失在大海中,但即使他们看到大海,也不意味着在这里就会看到绿光,因为,太阳只有在冬至时才会光顾这里的弧形海面。要想现在看到的话,只有再继续向西并稍微偏北走。因为离九月还有六个星期。
但这对坎贝尔小姐来说并不重要,她可以等,甚至陪上她一生的时光,她只要看那1/5秒、稍纵即逝的绿光。
此时的坎贝尔小姐再没有心思去做别的事情,她站在甲板上,眼睛直盯着水天交接处,好像在测量太阳所处的位置及它的光盘没入海平面时的最后那一段弧线的长度。她默默祈祷——雾气不要笼罩澄净的天空!
“时间到了,海伦娜。”
西布的声音打断了坎贝尔小姐的思绪,她愣了一下。
“时间到了,什么时间,舅舅!”她还没转过神来。
“当然是午饭时间到了。”西布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
“好吧,我们去吃饭。”坎贝尔小姐答道。
从一条船到另一条船
坎贝尔小姐与两位舅舅吃了一顿正宗的英式午餐,味道很好,他们都很满意。饭后,他们一行三人又来到了甲板上。
“啊,我的大海,我的海平面不见了!”坎贝尔小姐刚到甲板上就嚷道。
此时,汽船在朝北航行,海平面已经消失很长时间了。
“都是你,西布舅舅,如果你不来叫我吃饭,海平面就不会消失。”坎贝尔小姐有些不讲理。
“可是,亲爱的海伦娜……”
“我已经记下这笔帐了,萨姆舅舅!”
麦尔维尔兄弟对眼前这位骄横的外甥女,一时间哭笑不得。这确实不是他们的错,他们无法控制船的航行。
其实,走水路也有两条航线可以到达奥班。
很显然,船走的不是第一条路,这段航线比较长,也是麦尔维尔兄弟没选择它的原因。它的航线是——首先汽船在巴特岛的首府罗瑟塞停靠,十一世纪的古老城堡座落在那里,巴特岛以西的高大峡谷挡住了侵袭古城堡的海风——沿克莱德海湾顺水而下——阿兰岛的南部——改变航线,向西,绕过阿兰岛和康提尔半岛的顶端——吉戈汉航道——穿过艾莱岛和汝拉岛之间的桑德海峡——洛恩海湾,这个海湾的顶端在奥班北面一点。
没有走这条航线,不用坎贝尔小姐责怪,麦尔维尔兄弟就已懊悔了。因为如果沿着艾莱岛海岸航行,他们就会看到马克·唐纳德的旧居,而马克·唐纳德在十六世纪初,被坎贝尔小姐家族打败并驱逐。面对这个与他们密切相联的历史事件,不只是麦尔维尔兄弟很遗憾,就是贝丝夫人和帕特里奇也有些不满。
历史事件对于坎贝尔小姐来说并不是主要的,最主要的是她失去了观看大海的机会。要知道,如果按这条航线走,她就可以看到从阿兰岛岬角到康提尔半岛岬角和从康提尔半岛的马尔岛连绵三千里的美洲海峡。但走这条航线有一个很大的弊病,那就是,汽船到达布里赫群岛时,那里的天气会非常炎热,旅客将感到很不舒服,同时,酷热的天气将给航海员带来不快,从而增加事故的发生率,所以,为安全起见,哥伦比亚号还是选择了另外一条——坎贝尔小姐他们现在正走的航线。
自然,走这条航线不会看到三千里的美洲海峡,取而代之的是沙滩、森林和山脉。
此时,哥伦比亚号沿着艾尔邦戈雷戈小岛驶入了里多狭湾,这个小岛是阿盖尔公爵在格兰争取苏兰政治与宗教自由的斗争中避难的最后地方,这场战斗以失败而告终。现在,汽船又转向南方,沿巴特海峡航行,然后,又调头继续向北,经过康提尔海岸左侧的分斯特——塔贝特村和阿尔德瑞西格角,便到了洛克吉尔费德村,克里南运河的入口。
到达这里,也就意味着哥伦比亚号已完成了它的使命,人们将转乘早已等在那里的一艘小汽船——里内特号。
换船几分钟便完成了。然后,里内特号以飞快的速度航行在运河中。正当人们坐在甲板上自在地欣赏着沿途风光时,一位风笛手吹响了他的乐器。这首乐曲一改欢快的曲调,以那特有的既悲伤又怪异的曲子舒发了无比愁畅的心怀,这使所有游客的好心情跌入深谷。
悲哀过后是一段十分惬意的航行。里内特号先后穿过了陡峭的河岸——布满欧古南的山脉——开阔的田野——两个船闸之间的陡堤,而后准备在引水渠中暂做停留,这里热情的青年和孩童用大量的新鲜牛奶招待着他们的客人,尽管客人们很快便会离开。
里内特号因船闸出了点故障而晚两个小时到达巴拉诺克村。在这里,旅客们将经历第二次换船,也就是说,他们得从此下船再转乘格伦加里号,然后沿着西北方继续他们的旅程。格伦加里号将带着他们驶出克里南过它的岬角,到达巴特岛,这里很像苏格兰中部的湖泊地带,罗布罗伊热的家乡。景色宜人的岛屿随处可见,岛上地势起伏平缓,植物主要是桦树和落叶松。
随着汝拉岛海湾的北端岬角的逝去,无边无际的海平面在这个岬角和斯卡岛之间展现出它全部的容颜。
萨姆指着海平面,转向坎贝尔小姐,说:“你看,我把海平面又还给你了。”
“事实上,”西布接着说,“是老尼克的岛屿挡住了它美丽的容颜,我们是无辜的。”
“我已原谅您们了,我的两位舅舅。”坎贝尔小姐微笑着说。
考瑞威尔坎旋涡
现在是晚上六点整,也就是说,在太阳完全逝去之前,他们完全可以到达奥班。并且极有可能,坎贝尔小姐的愿望将在今晚实现。
澄清的天空,平静的海面,为观察提供了最佳条件。应该说,在奥隆塞岛、科隆塞岛和马尔岛之间看到海平面已成定论。
然而,一件始料未及的事阻碍了船的正常航行时间。
坎贝尔小姐目不转睛地盯着两个岛之间圆弧状的水线。在水天连接的地方,由于太阳在这完美的环境中幻想着当她看到绿光的那一刹那激动人心的场面。突然,汽船的舰首与海浪互相撞击的声音,惊醒了陷入沉思的土地。
“怎么会有这么大声音和如此湍急的水流?”坎贝尔小姐转向两个舅舅问道。
这无疑是在向麦尔维尔兄弟的知识误区挑战,他们面面相觑,不知该如何回答他们本不知的问题。
既然在两位舅舅那里得不到解答,那就只好求助于格伦加里号的船长了。
“您听到的是考瑞威尔坎旋涡发出的声音,”船长做出解答,“这只是很正常的潮汐现象。”
“可是天气,一点风也没有。”坎贝尔小姐又提出疑点。
“这是天气所不能左右的,”船长耐心地说,“这是海流作用的结果,流出汝拉一桑德时,海流只能在汉拉与斯巴两个岛之间寻找出路。在那里水流速度猛然加快,小吨位的船只上那儿去是很危险的。”
这一海域的考瑞威尔坎漩涡是赫布里底群岛中最为奇特的地方之一,其危险程度令人畏惧。
这个漩涡的名字传说是以一位在克尔特时期在此遇难的王子的名字命名的。
实际上,已有很多船只被这条水道吞没,因此人们把它与挪威海岸的迈斯达姆急流排在了一起。
海峡中一个黑点引起了坎贝尔小姐的注意。它在起伏不定的浪涛中时隐时现,如果细心的话,还真会以为那是一块岩石。
“那个黑点是岩石吗,如果不是,又会是什么呢?”坎贝尔小姐指着远处问船长。
“事实上,”船长答道,“大概是随着水流游过来的漂浮物,也可能是……”
船长举起望远镜。
“不,是一艘船!”他大声喊道。
“一艘船!”坎贝尔小姐重复道。
“我看得清清楚楚,是艘在考瑞威尔坎水面遇难的小船!”船长紧张地说。
旅客们也寻着船长的声音陆续来到甲板上,望向旋涡处。
是的,船长通过望远镜看到遇险的船只被涨起的潮水勇流卷着,被漩涡的吸力吸住,极有沉没的可能。
“也许它早已遇难,被冲到了这里。”一位乘客说。
“不!我看到一个人。”另一个说。
“一个……两个人!”站在坎贝尔小姐身边的船长冲口而出。
船长说得没错,的确是两个人,他们正在努力控制这艘小艇,实际上,他们的努力是徒劳的,现在,或许有一阵风吹过,帆可以张起的话,两个人还有生还的希望。
“船长!”坎贝尔小姐喊道,“我们不能眼看着他们死去,应该去救他们!应该去……”
坎贝尔小姐一席话道出了船上所有旅客的心声。
“格伦加里号,”船长镇定地说道,“不能去冒这个险。”
“但是,如果我们慢慢靠近也许可以帮上他们的忙。”
船长又接着说,并用征求的目光看着旅客们。
坎贝尔小姐走近船长。
“您的决定是对的,船长!……”她的声音因激动而有些颤抖,“所有人的心情都和您一样,那两个人需要您的救助,去救他们吧……去吧……求你了!……”
“去救吧!”旅客们异口同声地喊道,他们被坎贝尔小姐的善良打动了。
听到大家的回应,船长毅然转身举起望远镜朝着遇难船只的方向,下达命令:“注意驾驶!”他喊道,“左满舵!”
随着一声令下,格伦加里号很快调转方向,朝着西方全速航行,汝拉岛的岬角被远远地抛在了后边。
寂静笼罩着格伦加里号的每一个角落,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了远处那个小黑点上,渐渐地,小黑点扩大成了一艘小渔船,船上放倒的桅杆使它免遭由于海浪剧烈的撞击而导致的巨大反冲力的侵害。
船上只有一个人在奋力划桨,试图死里逃生,而另一个则因某种还不清楚的原因现在躺在船尾。
三十分钟后,格伦加里号靠近了考端威尔坎漩涡,因海浪的冲击,船开始剧烈地前后颠簸。但船上旅客似乎并没有感觉到,他们只感觉到了两个渔夫面临死亡的危险气息。
距渔船还有半英里,这是汽船不可愈越的距离。显然,格伦加里号的靠近,给了渔夫无比的力量。他正用尽全力划桨努力地靠近格伦加里号,他知道,只有与汽船汇合才会摆脱死亡。
形势更加危急,为了保证旅客的安全,船已经是一点点在往前挪了,尽管如此,由船头拍上船来的海浪已经在威肋着锅炉舱的甲板窗,这极有可能使船熄灭,直接威肋着整船人的生命安危。
船长是位极富有经验的老船长,他紧靠着舷梯,以防船偏离航道,他娴熟地操纵着,从而使船在水中被横过来。
现在,渔船的处境更加危险,在漩涡的冲击下,随波浪忽高忽低,如同利箭一般,又如弹弓射出的石块般迅速地做着圆周运动。
“快!快!”坎贝尔小姐抑制不住内心的焦急,一遍一遍地喊到。
波涛汹涌的巨浪令船上的旅客连连发出惊叫声。想到船上的旅客,船长有些犹豫,他是一船之长,确保旅客安全是他的职责,但见死不救又违背了他的做人原则,二者互相矛盾。船长一时想不出一条万全之策。
然而,遇险船只与格伦加里号之间还有不到半里的距离,这时,已经可以看清渔船上的遇险人员了。
奋力划桨的是一位年轻的小伙子,而躺在船尾的是一位老水手。
一个巨浪袭向格伦加里号,增加了它的危险度。
虽然船长经验丰富,但在如此困难的条件下,似乎也显得有些吃力。
突然,小船在一个浪尖上摇摆几下之后滑向了一边,即而不见了踪影。只留下一声惊恐的尖叫声久久回荡在空中。
旅客们的心紧缩着,当看到小船又出现在另一个浪尖上时,人们的心才又恢复了正常收缩,此时,渔船已被海浪推到了汽船这边。形势一片大好。
“加油!加油!”水手们站在船头大声地呼喊着。
他们手里摆着早就准备好的一捆绳子,伺机抛向年轻人。
机会来了,两个旋涡之间的海平面出现了暂时的平静,船长果断下令加足马力,水手抛出了绳子。
年轻人敏捷地把绳子缚在桅杆脚上,格伦加里号开始倒航,从而尽快摆脱漩涡,小船被拖在后面。
这时,沉着冷静的年轻人把老水手用船上又抛下的绳子绑好,在水手的帮助下,老水手得救了,年轻人也随后跳到了格伦加里号的甲板。
只见小伙子脸色平静,神不慌气不喘,他的态度表明他具有超人的勇气和意志。
老水手一上船,人们就对他进行了急救,好在他在一杯白兰地的作用下,度过了危险期,开始恢复知觉。
他醒过来的第一句话是用那微弱的气息道出一个人名——奥立弗。
“我在这里!我的老水手!”年轻人有些激动,“那阵海浪……”
老水手摇摇头,说道:“那没什么!我还经历过比这更汹猛的!它已过去了!……”
“都是我不好,一定要再往前走走,结果差点让我们丧了命!不过,还好,我们得救了!”
“在您的努力下,奥立弗先生!”
“不,是上帝帮助了我们!”
年轻人与老水手相拥在一起,如此动人的场面,撞击着在场每一个人的心。
年轻人扶老水手躺好后,走向刚从舷梯上下来的船长。
“船长先生,”他说道,“真不知该如何感谢您刚才对我们的帮助。”
“这是我的责任。不过,感谢船上的旅客才是理所应当的,是他们使我下定了决心。”
听了船长的话,年轻人与船长握手后,转向旅客们摘下礼帽深深鞠了一躬,这是旅客们应该得到的,不过,更确切地说,坎贝尔小姐最应该接受这真诚的谢意,这位美丽姑娘的乞救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但她却躲在了一边,她不想宣扬自己的功劳。突然,她想起了绿光——此行的目的,眼望着落日,惊呼出声:
“光线呢?太阳呢?”
“太阳落下去了!”萨姆说。
“光线消失了!”西布说。
太阳落山的时候,正是急救的关键时刻,坎贝尔小姐那时正在关注着她可以看到的现实,而一时忽略了头脑中时时幻想的绿光。看来,想真正看到它,还要耐心地再等一段时间。
“哎!机会错过了!”坎贝尔小姐喃喃地说,但她并不后悔,为刚才的事情。
格伦加里号安然无恙,此时已调整好方向,继续朝目的地方向驶去。惟一不同的是,船上又多了一位乘客——年轻人,而那位老水手已乘着他的小船向汝拉岛驶去。
格伦加里号在经历途中的小小的插曲后,终于沐浴着黄昏的最后一缕光芒,完成了它此航的使命——抵达奥班港。
亚里斯托布勒斯·尤尔西克劳斯
奥班的海滩每天都会迎接很多来这里进行海水浴的游客,使这里人潮涌动,热闹非凡,但在众多的游客中,仍没有遮住亚里斯托布勒斯·尤尔西克劳斯的才华,使之脱颖而出,倍受关注。
奥班地处马尔海峡,凯尔雷雷岛为它挡住了大风的侵袭,令其免受西风的打扰,也因此倍受外国人的偏爱。他们有的是来泡一泡有利于身体健康的海水,有的是以此为根据地,沿呈辐射状的路线去了格拉斯哥,依据内斯和赫布里底群岛里那些最最稀奇的岛屿。需要说明的一点就是,凡是在奥班度过热季、经过海水疗养的人都身体健康,并且长寿者居多。这也是奥班成为联合王国中人们喜欢的海滨城市的一个很重要原因。
奥班已有一百五十年的历史了。这里的城市规划得很合理,房屋布局整齐,街道干净宽敞,且畅通无阻,充满现代都市气息。古老的钟楼与杜罗莱城堡给这座城市更增添了几分文化气氛,港口五颜六色的船只与岸上白色的住所以及阔气的别墅则构成了另一幅令人陶醉的写生画。
八月份是旅游旺季,这也使大大小小的旅馆生意兴隆,收入大增。然而,在城中最好的一家旅馆的登记簿上,来自苏格兰的亚里斯托布勒斯·尤尔西克劳斯的名字已经连载了几周。
这位亚里斯托布勒斯·尤尔西克劳斯,今年二十八岁。他的外表与年龄正相辅,既不多也不少。就其面孔而言,实在找不出值得称赞的地方。一头并不受男人们欢迎的颜色过深的金发;眼镜后是一双失去光芒的近视眼;鼻子出奇的短。顶着一头比一般人少一半的发丝,络腮胡遮住了他的嘴,这使他看上去有几分猴相。看到他很难让人把他与年轻的学者联系在一起。
俗话说:人不可貌相。这位奇貌不扬的尤尔西克劳斯先生,毕业于牛津大学和爱丁堡大学。并且说起文学来,他拥有物理、化学、天文学与数学知识,或者更多一些。实际上,他自命不凡得几乎像个蠢才。他主要的嗜好就是随心所欲地给那些最简单不过的事情作出解释;总之他是个爱卖弄学问的学究,顺从的交往者。这样一个任何人都认为滑稽的人,高地的哪位姑娘,包括坎贝尔小姐在内,哪会把芳心交给他呢?
这就是麦尔维尔兄弟俩为坎贝尔小姐挑选的作为她丈夫的最佳人选?难道只是因为他是第一位向这两位可爱的六十岁老人表白对他们的外甥女爱慕之情的人?也许麦尔维尔兄弟在兴奋之余会这样说:
“如此出身贵族,拥有大笔财产的年轻学者竟然会看中我们的迷人的海伦娜,我们还有什么好挑剔的呢,他做我们的外甥女婿最合适不过了!”
接着,兄弟俩美美地吸了一撮法国上好的鼻烟,然后满意地关上鼻烟盒,似乎他们已完成一项伟大使命。
第二日,上午九点,坎贝尔小姐还在喀里多尼亚旅馆二楼房间里休息的时候,她的两位舅舅已经出发去找他们心目早就定好的外甥女婿人选——亚里斯托布勒斯·尤西尔西克劳斯。
麦尔维尔兄弟从喀里多尼亚旅馆前厅出来,走下海滩,朝海湾北边的一家旅馆走去。
似乎是上天的安排,他们刚刚走出旅馆不到十分钟便在海滩上与每天早晨都要迎着温和的海风作科学散步的亚里斯托布勒斯·尤尔西克劳斯相遇了。他们与他完全机械化式地握了握手。
“哦,亚里斯托布勒斯先生!”麦尔维尔兄弟说。
“哦,麦尔维尔先生!”尤尔西克劳斯用一种故作惊喜的声调应道,“真想不到在这儿……”
“昨天到的。”西布说道。
“在这见到您真高兴,尤尔西克劳斯先生!”萨姆说道。
“是的,我也很高兴,事实上早晨的快讯破坏了人们的好心情。”
“什么快讯?”萨姆说,“是否是关于格拉斯内阁……?”
“不,”尤尔西克劳斯先生很快否定道,“是一个气象快讯。”
“气象,真的吗?”麦尔维尔兄弟同时脱口而出。
“是的,上面说Swinemunde低压已向北部转移,并形成一明显的空洞,它的中心已到达斯德哥尔摩附近,气压计已经降低了二十五毫米,不过,在英格兰与苏格兰的气压虽然变化不大,但还是于昨天在巴伦西亚下降了十分之一,在斯托诺韦下降了十分之二。”
“那么,这个低气压……”萨姆说。
“将给我们带来什么结果?”西布说出他想问的话。
“不再有好天气,”尤尔西克劳斯先生回答道,“即将刮起西南风,而且,北大西洋上的雾气将笼罩我们的天空。”
这个对于所有游客来说都是个坏消息的快讯并没有使麦尔维尔兄弟感到懊恼,反而令他们有点欢喜,因为这样——绿光可能会让坎贝尔小姐再等上些日子——就可以延长他们在奥班逗留的时间——两个年轻人就有了更多的接触时间。
“麦尔维尔先生,你们到这里来是……?”亚里斯托布勒斯道出他心中的疑问。
“我们想呆上一段时间。”西布在说谎。
“顺便加上一句,”萨姆说,“由外甥女陪着我们……”
“坎贝尔小姐!是真的吗?”亚里斯托布勒斯有些惊喜地大声说道,“——我想这里的海水浴会对她的身体很有益的,……你们瞧,今天的天气多么温和,她会感到舒服的。”
“是的,”萨姆说道,“她也会这样认为。”
“我会告诉她这里的天气好极了,”亚里斯托布勒斯接着说,“0.21的氧,0.79的氮,再加上一定数量有益健康的水气,至于碳酸,几乎没有。我真希望马上见到坎贝尔小姐。”
麦尔维尔兄弟很想告诉他坎贝尔小姐的住址,但这个年轻的学者似乎关心的是另外一个问题。
“我想知道,”亚里斯托布勒斯问道,“麦尔维尔先生,是什么原因使你们离开了海伦斯堡别墅?”
“我们当然没什么可隐瞒您的,只是现在还……”萨姆答道。
“那么,在这段时间里,”年轻学者打断他的话,“我是否可以找一些机会,与坎贝尔小姐更好地彼此了解一下,以增近感情呢?”
“你会有机会的,年轻人,只要你努力。”萨姆鼓励道。
“我会的,先生,”亚里斯托布勒斯认真地说道,“在这个公共场所,坎贝尔小姐和我有机会的时候可以谈谈大海的风向、浪高、潮汐的变化,还有其他一些物理现象,我想这些会让坎贝尔小姐很感兴趣的。”
此次交谈令麦尔维尔兄弟很满意,他们准备帮助年轻人。
“我想,麦尔维尔先生,”尤尔西克劳斯接着说,“一定是你们编造了一个借口来到这里,否则坎贝尔小姐是不会想到这的。”
“是有一个借口,但它是坎贝尔小姐自己提供给我们的。”西布答道。
“是什么借口?”尤尔西克劳斯先生问道。
“一种物理现象,它需要特定的条件,只有奥班才具备。”
“原来是这样。”尤尔西克劳斯先生说道,“看来我与坎贝尔小姐还是有相似之处的,我们可以共同来研究,但不知是什么物理现象?”
“绿光。”萨姆简明扼要地说。
“绿光。”年轻学者重复着,想了想,还是不明白,问道,“对不起,我能问一下,何为绿光?”
麦尔维兄弟便把《晨邮报》上的内容叙述了一遍。
“哦!”尤尔西克劳斯先生恍然大悟,“这不过是一种毫无意义的猎奇,根本没有观察价值。”
“坎贝尔小姐还是个小姑娘,”西布说,“她把这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也是她一生的愿望。”
“她发誓,不看到绿光,绝不结婚。”萨姆补充说道。
“放心吧,麦尔维尔先生,我会令她实现愿望的。”尤里西克劳斯先生肯定地说。
就这样,他们边走边谈来到了离喀里尼亚旅馆一百步的地方,准备结束他们的谈话。
就在这时,二楼上,一个正对着他们的窗口。有一位年漂亮的姑娘正在焦急地望着海滩,似乎在寻找着什么,也似乎在期待着……
忽然她看见了海滩上的三个人。然后窗户被用力地关上,片刻,她出现在海滩上。她——坎贝尔小姐,半抱双臂,神情严肃,紧锁的眉头充满责备之意。
坎贝尔小姐的神情令麦尔维尔兄弟一时不知所措,他们以为海伦娜已经看穿了他们的计划,正准备兴师问罪。
这时,年轻学者走上前,很礼貌地向坎贝尔小姐问好,打破了尴尬的局面。
“亚里斯托布勒斯·尤尔西克劳斯先生……”萨姆热情地介绍道。
“事情真是巧极了,……恰巧在奥班!……”西布说道。
“您好,尤尔西克劳斯先生。”
坎贝尔小姐出于礼貌与他打了个招呼。
然后,她表情严肃地转向麦尔维尔兄弟,他们的心在剧烈地跳动。
“两位舅舅。”她说。
“我们亲爱的外甥女。”麦尔维尔兄弟说,显然有些底气不足。
“这就是我们的目的地——奥班吗?”她问道。
“当然,这就是奥班。”
“在这里,我可以看到绿光,是吗?”
“是的,孩子。”
“那么,它需要的海平面呢?”
“海平面……”麦尔维尔兄弟倒吸了一口凉气,转过身去。
眼前,除了塞尔岛、凯尔雷雷岛和基斯摩尔岛构成的一处到另一处连绵不断的屏障,哪里不有什么海平面;现在,他们不得不承认,他们向坎贝尔小姐保证的海平面在奥班根本不存在。
这也是麦尔维尔兄弟在沙滩散步时并未注意到的一点,他们发出两声叹息,表达出内心真正的失望。
“舅舅们,一小时之后我们将不在这儿!”
“不在这儿?”
“是的,我要去找海平面。”
“你决定了?”
“是的,必须这样。”
“看来,需要解释一下。”麦尔维尔兄弟互望了一眼。
海平面上的云彩
最有理由做出解释的是亚里斯托布勒斯·尤尔西克劳斯先生,但他与此事无关,坎贝尔小姐也并不需要他的解释,只是生硬地向他行了个礼,便快步走回了旅馆。
亚里斯托布勒斯·尤尔西克劳斯为刚才被拿来与一个毫无价值的绿光作比较,感到是对自己的侮辱,所以也生硬地回了一个礼,然后径直走回海滩,想给自己一个安慰。
麦尔维尔兄弟沮丧地回到喀里多尼亚旅馆的会客厅里,满脸羞愧地等着坎贝尔小姐找他们谈话。
坎贝尔小姐的态度很明确,为了看到绿光,必须放弃一切,即使是以和亚里斯托布勒斯·尤尔西克劳斯见面的便利条件为代价。
两个舅舅只能从他们良好的愿望出发进行推测,因为他们压根就不熟悉奥班嘛!谁会想到尽管游客们如潮般涌来,可大海,真正的大海却并不在那儿!
“现在,我们没有其他选择,”坎贝尔小姐说道,“必须离开奥班,寻找真正的海平面。”
尽管麦尔维尔兄弟极不愿意,但那只能怪讨厌的赫布里底群岛遮住了大海的面容。
“我们马上收拾行李,”坎贝尔小姐接着说,“最好今天就动身。”
“好的,我们没有意见。”
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
于是,贝丝夫人与帕特里奇,在他们女主人的再次决定之下,开始快速地收拾行李。
让人们料想不到的是,喀里多尼亚旅馆的主人——麦克·菲恩老板。
当他得知这一消息后,便宣布可以为他们找到一个令大家都满意的解决方法。当然,他还有另外一个目的,那就是把客人留住。要知道,在苏格兰的旅馆业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无论他的客人因何原因要离开旅馆,那么老板必须想尽一切办法挽留,直到客人执意离去。
坎贝尔小姐与她的舅舅有什么要求?一个可以看到海天相接的地方?没有比这更容易的事情了,只要太阳落山时可以看到海平面。奥班看不到?那么,在凯尔雷雷岛行吗?不行,这里只能看到一小部分大西洋。事实上如果沿海岸下行就能看到塞尔岛,它的北端与苏格兰海岸之间由一座小桥连接着,在塞尔岛上,西边罗盘五分之二的地方,将会看到海平面。
坎贝尔小姐从挂在旅馆大厅里的大幅地图上,证实了麦克·菲恩老板并没有说错。的确,在塞尔岛上可以看到一段宽阔的海平面,秋分前后,太阳便会光顾那里。
为了尽到最后义务,麦克·菲恩老板建议他们可以坐一辆马车前往,只需三十分钟即可到达,并且沿途的风光也十分迷人。
结果如何?当然是坎贝尔小姐决定接受旅馆老板的建议,而麦克·菲恩也为可以得到一笔不小的收入而心满意足。
麦尔维尔兄弟悬着的心,终于又落回了原处。
“真奇怪,”萨姆说,“怎么偏偏就奥班这里看不到海平面。”
“自然界真是让人理解不透。”西布答道。
可是,知道了坎贝尔小姐不再去另外的地方寻找海平面,亚里斯托布勒斯·尤尔西克劳斯却没有表现出十分热衷的态度,只是沉迷于自己的高深研究,这是令人很难理解的。也许是他心里高兴,没有表现出来吧。
相反,坎贝尔小姐的态度有所变化,她对他不再是冷冰冰地,似乎温和了许多。
一切都进展得很顺利,惟有天公不做美,正午时,被炎热所驱散的云朵,总是在日出日落时笼罩着海平线,想看到绿光,还需要耐心等待。
在这漫长的等待中,麦尔维尔兄弟与尤尔西克劳斯先生接触甚密,而坎贝尔小姐则喜欢一个人独自到海边的沙滩上散步,她需要清幽而没有喧闹的环境。与她形成强烈对比的是构成海滨城市流动人口的大军:这其中有举家出游,在温暖的海滩其乐融融;还有一些学者,头顶遮阳帽,不停地从这边走到那边;在沙滩的一角,画家支起画架寻找最入画的角度,试图创作出满意的作品;电学家们则为了赚两个便士向那些阔绰的游客兜售一种流体;摄影家们则为那些美满的家庭递送全家福;最忙碌的要数那些身穿黑礼服和头戴花帽的小商贩们,他们推着小货车遍布整个沙滩,不放过一位游客,向他们推销世上最好的饮料、水果……
麦尔维尔兄弟与尤尔西克劳斯先生分手后,总是到沙滩的边缘,或海湾内突出的尖端去与坎贝尔小姐会合。
坎贝尔小姐坐在一块突出的岩石上,双肘支在腿上,双手托着俏丽的脸庞,双眼茫然地望向远处平静的海面,时而追随因受惊而飞起的鸬鹚,它们不愧捕鱼高手,瞧个个收获甚丰。
我们纯洁美丽的少女在想什么呢?是不是想找一位长相厮守的伴侣,而且不是别人,正是年轻学者?啊,我们的宝贝外甥女终于把注意力转到男士身上了。麦尔维尔兄弟为他们的私下猜测惊喜不已。
不过,他们只猜对了一点点。坎贝尔小姐的确是在想一位男士,但不是尤尔西克劳斯先生而是另一位年轻的小伙子,那个在考瑞威尔坎漩涡中奋勇挣扎、临危不乱、沉着冷静的青年。坎贝尔小姐的脸上浮现出一丝笑容,举止优雅的勇士出现在甲板上,摘下礼帽向大家致敬,然而他并不知道是这位年轻姑娘放弃了观看绿光的最佳时期挽救了他的生命,更不知道他已在姑娘心中烙下了印迹。
坎贝尔小姐满脑子都是离奇的想象,她把考瑞威尔坎漩涡遇险事件和绿光混在一起,可以肯定的是前者与后者一样都不明朗,雾气使后者模糊不清,姓名与身份的不明则让前者可望而不可及。
在这以后的四天里,她都跟随两位舅舅与尤尔西克劳斯先生呆在一起,但年轻学者似乎并不珍惜这难得的机会,在看到云雾时,他就解释云雾的形成,以及构成它的每一种物质的科学分类,他只听到和看到自己,只顾自己涛涛不绝地讲,根本没注意到坎贝尔小姐的态度。
一开始,坎贝尔小姐还能很有礼貌地仔细听他的科学理论,渐渐地,她开始看别处;抬头去看杜罗莱城堡;最后,干脆低头看着自己精美的鞋尖——这是一位苏格兰女孩能做到的最不加掩饰的冷漠标志,一种极端的不满,不光对谈话的内容,也对谈话者本人。
第五天,麦尔维尔兄弟从气压计指数上获得了一个好消息——上升了几度。
十点钟,太阳露出了它清晰的面孔,光芒四射,大海也显示出它那干净明亮的蓝色。
晚上五点,一辆专供出游用的四轮敞篷马车准时停在了喀里多尼亚旅馆门前,毫无疑问,这是为坎贝尔小姐准备的。
过了一会儿,马车上的乘客出现在旅馆门口,不过,错了,只有三位,那么另一位呢,那个麦尔维尔兄弟心目中外甥女婿的最佳人选怎么迟到了?他不怕坎贝尔小姐生气吗?
生气也没有办法,一篇不可放弃的科学论文挡住了他的步伐。
车夫的长鞭梢轻轻掠过四匹马,马车便踏上了由奥班去克拉干的路。
在看到海平面之前,坎贝尔小姐兴致勃勃地欣赏着沿途的美景。他们正在穿过凯尔雷雷岛与苏格兰海岸之间的火山岛,岛上有绿葱葱的树林,被阳光分成了两半,还有一些丹麦人的城堡遗址围着岛的南端。
“这是麦克·道格格斯·德·洛恩的旧居。”西布指着城堡说。
“这是我们家族的荣耀,”萨姆补充道,“因为它是坎贝尔家族摧毁的。”
过了凯尔雷雷岛,马车走进了一条通往克拉干村的狭长的小路。过了克拉干村,马车驶入了人工地铁——连接塞尔岛与苏格兰海岸的桥梁。三十分钟后,马车停在了一条沟壑深处,坎贝尔小姐一行三人走下马车,登上了一个山丘较为陡峭的山坡,在临海的岩石边缘坐了下来。
现在,再不会有阻碍坎贝尔小姐观看绿光的物体了。转向西面:既没有伊斯达勒岛,也没有伊尼施岛,这两个岛靠着塞尔岛。在赫布里底群岛最大的岛之一——马尔岛东北面的阿达里斯岬角以及西南面的科隆寒岛之间露出一大片海平面,过一会儿,太阳将在那儿将它的炽火浸入水中。
站在天文学角度上来看,每年的这个时候,在此纬度,晚上七点四十五分太阳都会准时在阿达里斯岬角处落山。
不过,再过几周,科隆寒岛将掩去它的光芒。
今天晚上,的确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现在,太阳正沿着一条弧行轨迹滑向水天交接处。
在天边的太阳放射出刺眼的红光,尽管这样,坎贝尔小姐仍然目不转睛地盯着这个大火球,她不会放过它,一丝一毫也不会。
突然,坎贝尔小姐的眼前出现了一线又细又长的小云团,它把太阳分成了不等的两部分,然而,太阳仍在不停地降落,云团也不落后。
当太阳变成了一弯极小的弧时,小云团恰巧给太阳最后一道光辉戴上了面纱——即而成了水天相接的分界线。
满怀希望的坎贝尔小姐目睹了全过程,随着太阳的消失,她的好心情也无影无踪了。
此次观察在坎贝尔小姐的叹息中宣告结束。
贝丝夫人的话
在回喀里多尼亚旅馆的路上,既有规律而有节奏的马蹄声显得格外响亮,很长时间以来,似乎没有人愿意打破这片寂静。
事实上,坎贝尔小姐大可不必为此次观察的失败而懊恼。因为气候宜人的季节还会延续六周多,谁也不能保证在这一百多个晚上都是雾气弥漫,所以观看绿光的机会有一个……十个……几十个也不止。
接下来的两天,薄雾一直笼罩着天空,但傍晚时,太阳的余辉布满了天空,绚丽多彩。使海平面成为了善于运用色彩的画家的令人眩目的调色板,所有的游客都陶醉在这幅五光十色的美景中,只有坎贝尔小姐一心想看到那幻想中的另一种颜色。
坎贝尔小姐除了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赌气外,什么也不想做。但她也不是一味地想令她心烦的观察,事实上大部分的时间都被划桨的青年小伙子占据着。
这种关闭,直到贝丝夫人的出现才结束。
坎贝尔小姐在贝丝夫人的陪伴下来到多诺里-卡斯尔城堡散步以排解心中的沉闷。这儿,常春藤爬满了老墙根,远处,奥班海湾的凹入处,凯尔雷雷岛苍凉的外表展现在余辉下,马尔岛西边的岩石正遭受来自西大西洋的风暴侵袭。所有的这一切都透着一种凉意。
坎贝尔小姐的目光直视远方,似在观赏那里的迷人景色。可她真是在欣赏吗?
这时某段回忆,某些画面仍在脑海中浮现,可以断定,那上面的主角绝不是亚里斯托布勒斯·尤尔西克劳斯先生。这位年轻学者如果能听到贝丝夫人这天谈到他时发表的那些发自内心的意见,一定会黯然伤神的。
“我一点也不欣赏他!”贝丝夫人反复地说,“我一点也不欣赏他!从我见到他的第一面起,他一定是自私的马克家的人!真不知道麦尔维尔先生是怎么想的,竟然会选这样一个人做他们的外甥女婿。“帕特里奇更不能忍受他,这我知道,您呢,坎贝尔小姐,您对他的印象如何?”
“谁,对谁的印象?”坎贝尔小姐根本没听贝丝夫人说的话。
“那个考虑的人……门当户对的。”
“您认为我会考虑谁呢?”
“当然是亚里斯托布勒斯·尤尔西克劳斯啦,难道麦尔维尔先生还选择了别人吗?”
这位直言不讳的老管家,在关系到主人幸福的关键时刻,道出了自己的观点。同时,她也明显地感觉到坎贝尔小姐对年轻学者并不热衷,她猜测造成这种现象的也许是因为另一个人的侵入。贝丝夫人的猜测在坎贝尔小姐问及她还是否记得考瑞威尔坎漩涡中被救上的那个年轻人时得到了证实。
“记得,不会忘记的。”贝丝夫人答道。
“那您说,在奥班还会再见到他吗?”坎贝尔小姐认真地问道。
“怎么可能,”贝丝夫人答道,“不过,帕特里奇好像说看到了他……”
“真的,什么时候?”坎贝尔小姐有些着急。
“昨天,在达尔马里大街,一副艺术家的装束,还背着一个包,看来是旅游刚回来,啊!我想他的旅行一定非常不愉快,就凭他遇到了考瑞威尔坎漩涡。”
“可是,他已经获救了,大难不死的他应该交好运才对呀。”坎贝尔小姐持反对意见。
“有可能。但无疑,坎贝尔小姐,”贝丝夫人接着说,“这个年轻的小伙子肯定不知道他的得救,多亏了您。第二天,他本该向您致谢……”
“不,”坎贝尔小姐摇了摇头,继续说道,“我只不过做了任何人都会去做的事而已。”
“您还能认出他吗?”贝丝夫人望着美丽的少女。
“能,”坎贝尔小姐毫不迟疑地说,“我不否认,他站在甲板上时,所表现出的超人的意志和勇气以及向众人致谢时优雅的动作,令我至今难忘。”
“我敢肯定,他一定和谁有些相像,我虽一时想不起;但肯定不是尤尔西克劳斯先生。”
听了贝丝夫人的话,坎贝尔小姐只笑了笑,没有说话,然后,她们走下了通向奥班大路的陡峭小径。
这天晚上,两位舅舅为她准备了她最爱吃的晚餐,但她只吃了几口,便匆匆回到二楼自己的房间,躺在床上,又陷入了沉思。
一场槌球比赛
这几天,麦尔维尔兄弟的心情并不比这大雾天气好多少。坎贝尔小姐的独处意识,对尤尔西克劳斯先生的不理不睬,而年轻学者似乎并不像麦尔维尔兄弟那样关心,所有的一切都是那样不尽如人意。更让他们不能接受的是,坎贝尔小姐为了那个绿光竟忘了每天早晨都要给两位舅舅的那个吻,要知道,这个吻可以使两个人保持一整天心情愉快。
看着昔日活泼快乐的外甥女闷闷不乐,麦尔维尔兄弟挖空心思,终于想出了一个主意,八月十一日下午,他们建议坎贝尔小姐去玩一场槌球,如果可能的话,也好让她借机消遣一下。
尽管亚里斯托布勒斯·尤尔西克劳斯也会去玩,坎贝尔小姐还是答应了,因为她知道,应该让两位舅舅高兴才是。
麦尔维尔兄弟早已为这场比赛找好了场地——每天夜里洒水机都会浇灌这片绿茵茵的草坪,早晨又有特殊的机器在上面滚压,场地像优质的线毯从轨制机下滑过,划出了面积为1200平方英尺的每一块场地。
这是一处上好的场地,要知道,这种在英国很盛行的槌球游戏,一般的,只要一块比较平整的草地,就会令人们满足了,而像这样的,却很少见。
很多次,麦尔维尔兄弟都在这里羡慕地看那些年轻人尽兴地玩着。而自认为擅长这些运动的老运动员却没有一展身手的机会。
今天,在坎贝尔小姐接受邀请的情况下,他们是多么兴奋啊!既可以过足槌球瘾,又能使可爱的外甥女散心,一举两得的好事,还有谁会想得到呢?
亚里斯托布勒斯·尤尔西克劳斯接到请帖,决定暂时放下手中的论文,准时来到场地。
在毫无办法的情况下,坎贝尔小姐只好屈尊跟这年轻学究搭档。因为她不能自私地把两位在思想、性格、身心都是那么统一的舅舅分开,毕竟他们已经相依为命六十年又有余了。
“坎贝尔小姐,”尤尔西克劳斯先生说,“很高兴您能选我做您的搭档,首先,我想先向您介绍一下取胜的经验……”
“对不起,尤尔西克劳斯先生,”坎贝尔小姐打断他的话,“这场比赛我们必须输掉。”
“必须输掉?”
“对……,并且要很自然。”
“可是,坎贝尔小姐……”
“舅舅的年龄大了,如果他们输掉,会影响他们的心情,这样对健康不利。”
“要知道,坎贝尔小姐,”尤尔西克劳斯先生说,“我特意计算过线的组合和曲线值,我想我有几种方法可以……”
“不管用哪种方法,”坎贝尔小姐打断他的话,“我只想让老人们打得高兴,另外,我想您的理论未必能够胜过两位擅长打槌球的老运动员。”
“那就赛场上见吧。”尤尔西克劳斯先生小声嘀咕着。
他认为只有战胜对手才能使自己快乐,即使坎贝尔小姐会生气。
此时,服务人员已经把装有小木桩、标签、拱门和木槌的盒子拿来了。
九个拱门呈菱形状已摆在小石块上了,两个小木桩也已安在菱形对角线的两头了。
萨姆指着放在一个帽子里的签让大家抽,于是,每个人都抽出了一张。
抽签的结果表明他们将按这样的顺序进行比赛,萨姆用蓝色槌打蓝色球,尤尔西克劳斯先生用红色槌打红色球,西布用黄色槌打黄色球,坎贝尔小姐则分到了绿色的槌和球。
“刚好与绿光属同一色系——好兆头!”
比赛开始了,先由萨姆开球。
只见他身体既不太直,也不太斜,头向后转,刚好打到球恰到好处的地方,两手挨着放在槌柄上,左手在上,腿站稳,膝盖稍曲,以抵挡打球时的冲击力,左脚站在球前,右脚稍朝后挪一点,——完美的动作。
槌起球落,木槌打了一个放在离福克或者说起点木桩18英寸的球。真不愧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运动员,萨姆打出的第一球省去了还要试打两次的机会,因为此球准确无误——球被利索地发出之后,穿过第一个拱门,接着过了第二个,第二个打过之后,球穿过了第三个拱门,只是在第四个拱门口外因受到了小小的阻碍而停了下来。
“漂亮!”另外几个场地的观众中响起一片喝彩声。
接下来,该到尤尔西克劳斯先生大显身手的时候了。不过他的实际操作可比他的科学理论差远了。只见他动作笨拙,打三次才把球打入第一个门,而在第二个拱门前却不得不停下来。
他转身对坎贝尔小姐解释道:“我想可能是这个球的直径没定好,由于重心偏离,使球偏离了跑道……”
“看您的,西布舅舅。”坎贝尔小姐只关心她的舅舅。
西布也是一个出色的槌球手。他的球空越了两个拱门,停在了尤尔西克劳斯先生球的旁边,这个球正好帮他过了第三个拱门。在他把自己的球紧靠这个球并同时出击,也就是说从远处把这球打出去之后他又击了一下。又咬了一下对手的球,也就是说,通过反弹作用把对手的球弹到了六十开外的地方,远远超出了界沟。
而尤尔西克劳斯先生也只得踉跄地跟在后面。
坎贝尔小姐随后也打出了一技漂亮的绿球。
此时,比赛还没有结束,但两位舅舅却已遥遥领先了。
五分钟之后,坎贝尔小姐开始奋起直追,而年轻的学者却仍在纸上谈兵。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他不停地说着,“这就指出了球在碰撞之后会朝哪个方向,那么就应利用……”
“先生,请您还是把理论应用于实践吧,”坎贝尔小姐强调道,“现在,我已经超出您三个拱门了!”
事实上,尤尔西克劳斯先生令坎贝尔小姐很满意,他打得非常好,完全是接照他们事先商量好的计划顺利进行。但这可不是年轻学者希望的。可以看出他很烦。已尝试过了多次想穿过中央的双拱门,但都没有成功。
而他的搭档——坎贝尔小姐,真不愧为两位舅舅的外甥女,她打得非常好。这项运动恰好尽显出了她的优雅风姿。她右脚尖轻轻抬起,以确保在把另一球击离球门时,稳住自己的球,两只胳膊圆润,很有魅力,她用木槌划上半个圆,她那漂亮的脸庞生气勃勃,稍稍倾向地面,她的腰身优雅地摇摆着,这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可爱!
比赛就在这三强一弱中不协调的情况下继续进行着。
弱者并没有失去信心,他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让对手也尝尝的滋味,把他的球打到场外去,于是,他把自己的球放到萨姆的球旁边,小心翼翼地把草压下去好保证能紧贴着球,他左脚踩在上面,把木槌转了大半个弧,好让这一击更有力,然后快速旋转着木槌。
随着在一声恐怖的尖叫,人们并没有看到被打出去的球,奇怪,球呢?尤尔西克劳斯不是准备好了吗?怎么,球还在原地?为什么?原来是年轻学者的高帮鞋挡住了木槌的道路。
尤尔西克劳斯先生是这样的解释他的不幸遭遇的。
“木槌划的圆弧,是那个应跟地面成切线擦过的圆的同心圆弧。而我把这个圆弧半径弄得太短了,所以才会打在脚上,这存属意外事件,具有偶然性。”
“尤尔西克劳斯先生,要不,我们下次再打?”坎贝尔小姐建议道。
“下次?”尤尔西克劳斯先生嚷道,“下次?那么,这次呢,算我输了吗?不,根据概率公式,可以发现……”
“好吧!我们继续!”坎贝尔小姐说道。
但所有的概率公式却都不像年轻学者为自己计算的那样,它似乎没给他一点机会。这时比赛已经接近了尾声,萨姆已经“打完”,——他的球已经穿过了所有拱门,碰到了欠桑或者说终点木桩,接下来,他打球只是为了帮搭档一把,按照需要把所有的球击离球门或并撞,打过几下之后,麦尔维尔兄弟已遥遥领先。坎贝尔小姐因这一结局大喜过望。然后,她随意打出一球,想结束整场比赛。
但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了。坎贝尔小姐打出的球飞出靠海那边小沟划的边线,在一块卵石上弹了一下,又飞了起来,并以飞快的速度越过了沙滩的边界。
结果,球击中了一个画面,然后迅速擦过调色板——五颜六色盖住了它自身的绿色。最后打翻画架后落在了地面上,而它的余震却又打到了一位无辜的人身上。
年轻艺术家转过身,耸耸肩说道:
“通常,炮弹来临之前都会发出警报,看来并非完全如此!”
发现事情不妙,坎贝尔小姐早已朝沙滩跑去。
“对不起先生,”她急切地对“遇难者”说,“请原谅我的大意!”
艺术家原谅了这位漂亮的年轻姑娘。
与此同时姑娘惊喜地发现,这个“遇难者”恰巧是:考瑞威尔坎漩涡里的“遇难者”。
奥利弗·辛克莱
“遇难者”又名奥利弗·辛克莱,苏格兰籍,是爱丁堡一体面家族的最后一个后裔,雅典北部,中楼甸首府前参议员的儿子。
由于父母过早地相继离开人世,他的舅舅便成了他的养父;他的舅舅是四个行政大法官之一。奥利弗·辛克莱从小就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上了大学之后,仍是名列前茅,在他二十岁时,便有了自己的财产,这也为他渴望去看看世界的愿望提供了物质保障,他先游历了欧洲几个主要国家,其中有印度、美洲等,著名的《爱丁堡杂志》也时常发表他的游记。作为一个优秀的画家,以高价出售作品并非难事。在文学方面,他又是一位颇为著名的诗人。然而,在这层层光环的围绕下,更显得这个年轻人十分有教养、和蔼可亲、举止得体。
二十六岁的奥利弗·辛克莱身材匀称,面容开阔,神情坦诚,一脸阳刚之气,面部轮廓刚劲有力、目光温柔,一举手、一投足都是那么优雅,言语流畅,才华横溢,举止自然得体,眼光里总带着微笑,这一切都是那么迷人。他从不觉得自己自命不凡,或者说就从没这么想过,又不过分注意自己。
这对一个年轻漂亮的苏格兰姑娘来说,激起的决不仅仅是好感。
事实上,他今天来到这里,完全是想放松一下连日来的紧张情绪。当坎贝尔小姐的一记绿球打坏他的画具后,他不得不承认这是上天的安排。
坎贝尔小姐一眼就认出了这位勇敢、敏捷、机警的年轻人,而年轻人却没有认出她。要是他知道,在考瑞威尔坎漩涡中得救,坎贝尔小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那他就不会像陌生人一样只对年轻的姑娘微笑一下了。他当然也不会知道了,因为就在当天,坎贝尔小姐禁止家人告诉他这件事,因为坎贝尔小姐不愿出风头。她认为,这是她应该做的。
在球打着人之后,麦尔维尔兄弟也追了过来,他们的内心很难过,除了不住的道歉外,不知该用什么来弥补这次过失,这时,画家打断他们说:
“我没事,小姐,先生们,真的,请相信我。”
“先生,”西布继续说,“请接受我们最真诚的歉意……”
“对于这场灾难,我们很担心会无法去弥补……”萨姆接着说道。
“这只是个意外,根本说不上是灾难,”年青人微笑着回答,“至于画,只是消磨时间罢了。”
看上去奥利弗·辛克莱的心情很好,这让麦尔维尔兄弟放下了紧张的心。他们伸出手,觉得应该互相自我介绍一下,就像即将成为好朋友那样。
“塞缪尔·麦尔维尔。”一个说。
“塞巴斯蒂安·麦尔维尔。”另一个紧接着说。
“还有舅舅的外甥女坎贝尔小姐。”海伦娜自我介绍道,生怕落下自己。
下面,该年青人自报家门了。
“尊敬的麦尔维尔先生们,坎贝尔小姐。”他微笑着说,“被您们的槌球打中的奥利弗·辛克莱,很高兴认识您们。”
“奥利弗·辛克莱先生,”坎贝尔小姐说,“请您再次接受我的歉意……”
“也是我们的。”麦尔维尔兄弟跟着说。
“坎贝尔小姐,”奥利弗·辛克莱说,“请不要这样,真的没这个必要。我刚才正想画出蔚蓝的天空,可您的球,就像我想起了是古代那个画家的海绵一样,横着扔到画上,产生一种我的画笔一直想画出的效果来、但却总是事与愿违的颜色。”
他说话时的表情是那样地哭笑不得,逗得坎贝尔小姐和两位舅舅都忍俊不禁。
不管怎样,奥利弗·辛克莱的画是报废了,必须再重画一张。
但就在大家又是道歉,又是寒暄的时候,却没有看到尤尔西克劳斯先生的身影。
比赛结束后,年轻学者很是沮丧,他没能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他回到旅馆收拾行囊,准备去赫布里底群岛的路英岛,该岛位于塞尔岛南部,他想去那从地质学角度研究丰富的板岩矿。
此后的三、四天里,大家再也不会受到他那科学分析的干扰了。这对坎贝尔小姐来说是最高兴的一件事。
奥利弗·辛克莱终于知道了那次横渡时发生的事情。
“原来,坎贝尔小姐,还有两位先生们,”他很惊讶,“当时您们也在把我救上来的格伦加里船上。”
“千真万确,辛克莱先生。”
“当时我们的心都要跳出来了,”西布说,“我们看到您的船在漩涡里迷失了方向!”
“真是上天的安排,”萨姆接着说,“要知道,如果没有……”
就在这时,坎贝尔小姐打手势示意舅舅不要说出事情的真相,因为那样她会很不舒服,但又不得不接受别人的谢意,她无论如何也不想看到这样的情景。
“……那位老渔夫的不谨慎,也许不幸就不会发生。”萨姆随机应变地说。
“他既然是当地人,应该对那里很熟悉呀?”西布用责怪的口气说。
“那不是他的错,先生们,”奥利弗·辛克莱答道,“其实,是我造成了那次遇难。当时,我看到漩涡的表面上就像蓝色的丝绸一样平静、细腻,我觉得它美极了,便一直向前,老渔夫已经感觉到危险了,并且劝告我,但我当时心中只有那幅美景,以致于小船被卷入了漩涡中。我从梦幻中惊醒过来,但为时已晚了。可以肯定,要是没有格伦加里号,没有船长的献身精神,没有所有船上的每一个人,那我可能早就走在黄泉路上了,水手和我的名字也可能都已列入考瑞威尔坎遇难者的名单上了。”
坎贝尔小姐一直在仔细地听着,不时抬起那双漂亮的眼睛看着年轻人,而辛克莱的回视一点也不让她感到不舒服,当他谈到追赶蓝色丝绸时,她想到了绿光,那种追逐难道与她追赶绿光没有一些相似之处吗?
接下来,在麦尔维尔兄弟谈到来奥班的目的时,向他讲述了关于绿光的物理现象。
“原来,你们是来看绿光的。”奥利弗·辛克莱释然。
“您见过,先生?”坎贝尔小姐用寻问的目光看着他。
“没有,坎贝尔小姐,”奥利弗·辛克莱摇了摇头,“我只听人说过某个地方有绿光!但我却从未见过,不过今世,我是一定要见到它的,哪怕有天大的困难。然后我再用绿色来画太阳的最后一道光线!”
奥利弗·辛克莱在说这些话时,表情很严肃,不像是在开玩笑,至少,坎贝尔小姐相信他说的一定是真的。
“绿光并不是我的私有财产,”坎贝尔小姐又说,“它为所有人闪亮!谁都有权力分享它。如果您又反对的话,我想与您共同去看它。”
“高兴还来不及,怎么会反对呢!”
“那需要有耐心。”西布提醒道。
“我富有超极的……”
“眼睛会很痛。”萨姆接着提醒。
“为了绿光这不算什么。”奥利弗·辛克莱坚定地说,“我发誓,不看到绿光,绝不离开奥班。”
“其实,昨天是个很好的机会,”坎贝尔小姐说,“但就在太阳落下时,一团小云替代了它的位置。的确很遗憾,辛克莱先生,因为自那以后,我们就再没见过那么纯静的天空。”
“还会有的,坎贝尔小姐,相信在太阳改变降落点之前,它会施舍给我们绿光的,天气也会成全我们的。”
“您知道吗,辛克莱先生,”坎贝尔小姐说,“事实上,在八月二日晚上,在经过考瑞威尔坎时,要不是我的注意力集中在一项救援活动中,在那儿的天空上我肯定看到它了……”
“哦!您看,都是我不好,”奥利弗·辛克莱一脸懊悔,“如果没有我的冒失……总之,坎贝尔小姐,请您接受我的歉意,并相信我,以后我再也不会那样了。”
在回喀里多尼亚宾馆的路上,他们边走边谈甚是高兴,在大家的要求下,奥利弗·辛克莱谈起了爱丁堡和他的大法官舅舅帕特克·奥尔迪摩。这时,大家才知道,原来麦尔维尔兄弟与奥尔迪摩大法官已有几年的交情,而且这两个家族之间在上流社会早有交往,只是由于距离太远,联系才中断的。知道了这层关系之后,他们之间的距离似乎拉近了许多,而且艺术家也表示要把帐篷安在奥班,直到寻找到著名的绿光。
以后的几天里,毫无疑问,坎贝尔小姐、麦尔维尔兄弟和奥利弗经常在奥班的海滩相遇。他们共同观察大气的变化情况,但晴雨表的显示总是不如人意。
然而,在八月十四日上午,晴雨表上显示的数值是30.7英寸,这就意味着,今天是观测绿光的好时机。奥利弗迫不及待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坎贝尔小姐。
他们共同看向窗外,天空纯净得像圣母的眼睛!蓝天从靛色到云青色,颜色一点点渐弱!空气中没有一点湿气!一定会是个美妙的夜晚,日落也会让天文台的天文学家为之赞叹!
“如果今天我看不到绿光,”辛克莱先生说,“那我就是天下最笨的人!”
“我已经记住您说的话了。”坎贝尔小姐说。
下午五点,坎贝尔小姐、麦尔维尔兄弟、奥利弗·辛克莱准时出现在喀里多尼亚旅馆门口,还是上次的那辆马车,但人却增加了一个。转眼,马车便飞驰在风景如画的克拉干马路上了。不久,塞尔岛那广阔的海域便呈现在他们面前,在上次的岩石上坐下了四个人,但愿结果不要再与上次相同。
“马上就要如愿以偿看到绿光了,我感觉我的心跳在加快!”奥利弗·辛克莱有点激动地说。
“我也一样。”萨姆说。
“还有我。”西布补充道。
“我希望它慢些到来。”坎贝尔小姐紧盯着空旷的大海和无瑕的天空,喃喃地说。
大家谁也没有说话,静静地等着绿光出现。黄昏的太阳像一个燃烧着的大火球,在慢慢地一点一点地向下沉,就在大家全神贯注地盯着看时,坎贝尔小姐突然尖叫一声,接着,麦尔维尔兄弟和奥利弗·辛克莱也禁不住跟着焦急地喊起来。
在塞尔岛下,一艘从伊斯达岛驶出的一只小帆船恰巧停靠在那里,它那扬起的帆是否恰巧遮住了水天交接处,现在还不能确定。
要知道,绿光的出现仅有短短的1/5秒,而这里又是最佳观测点,况且,时间已经不允许他们再换一个角度。
大家都很着急,奥利弗·辛克莱使劲对小帆船打着手势,朝它喊,示意它放下帆,但是没有用,距离太远,船上的人既看不见他,也听不到他的喊声。
就在太阳圆盘顶部要消失的那一刻,帆船刚好驶到水天交接处,这一事实确定刚才的猜测。
缓缓地驶向了塞尔岛的一个小海湾,并且停在了海角底下。
显然,它送来了一名乘客。乘客下船后,绕过沙滩,越过几块岩石,好像要到海角尽头去。
他好像认识观察者们,因为他正向他们招手,那身影似乎有些熟悉。
“该死的尤尔西克劳斯先生!”坎贝尔小姐生气地喊道。
“对!这是他!”麦尔维尔兄弟同时说道。
“这位先生是干什么的?”奥利弗·辛克莱心里想。
没错,就是亚里斯托布勒斯·尤尔西克劳斯,他到路英岛堪察完板岩矿,刚好归来。
面对这样一个冒失鬼、扫把星,人们会欢迎他吗?答案是肯定的——绝对不会。
那好,现在,就让我们来证实一下——麦尔维尔兄弟俩丢掉绅士风度,面部的肌肉紧绷着,甚至忘了把辛克莱先生介绍给他,而坎贝尔小姐则低头看着她的鞋尖,沉默不语。
最后,坎贝尔小姐紧握着拳头,用狠狠的目光盯着他,她忍无可忍,大声说道:
“尤尔西克劳斯先生,您真不该在这个时候出现,干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
新计划
两次观察,同样的目的,同样的结果,惟一不同的就是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
如果说第一次的原因是人力所不能及的,那么,第二次呢,他确实是个活生生的人,他有头有脚,完全可以支配自己。虽然,在局外人看来,把这件事的责任完全推到亚里托布勒斯·尤尔西克劳斯身上是不公平的,但谁叫他早不回来晚不回来偏偏在这个时候并且就在那1/5秒时……
在一阵怒骂之后,亚里斯托布勒斯·尤尔西克劳斯那个曾大胆嘲笑绿光的家伙,只好识趣地回到帆船上返回奥班。即使他很想坐马车……但谁会给他让坐呢?坎贝尔小姐不会,麦尔维尔兄弟也不会,奥利弗·辛克莱根本不认识他,自然就更不会。
第二天,奥利弗·辛克莱独自漫步在沙滩上,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这个亚里斯托布勒斯·尤尔西克劳斯先生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是坎贝尔小姐和麦尔维尔兄弟的一个亲戚?还是……?但他们之间的关系肯定不一般,这一点从坎贝尔小姐对他毫不留情的指责可以看出来。不管他是谁,可这与奥利莱又有什么关系呢?如果他想知道,只需问一下麦尔维尔兄弟就可以,可他又不想问,最终也没那么做。
这段时间以来,大家一直都在盼望着晴朗的夜空再次出现。
坎贝尔小姐在年轻画家的陪同下,渐渐淡化了对观察失败的懊恼。他们谈得很投机;奥利弗把他周游印度、美国等国家时,所见到的听到的奇闻趣事讲给坎贝尔小姐听,使她受益匪浅。两位年轻人在一起,朝气蓬勃,思想活跃,他们大胆想像着未来的世界……但无论什么,都无法掩盖绿光存在的现实,最终,他们还是回到绿光上,奥利弗想抓住这次机会,解开常时间以来围绕在心中的谜团。
“我们还会有机会看到绿光的,坎贝尔小姐,”奥利弗·辛克莱慢慢引入正题,“会看到它的,要不我亲手点亮它!是由于我使你错过了第一次,这次我也有错使这位尤尔西克劳斯先生……是您亲戚……我想?”
“不……是我未婚夫……舅舅定的……好像是这样……”坎贝尔小姐边说边急步朝前走,她看见两位舅舅就在前面不远处。
坎贝尔小姐的回答对奥利弗·辛克莱的触动可以说是很奇特的,尤其是她说话时的口气。这让年轻画家有些失望,失望什么?说不清楚,隐隐约约……有些酸酸的。
观察绿光回来后的第一天和第二天都没有看到尤尔西克劳斯先生,从第三天以后,他开始频频露面,奥利弗·辛克莱好多次看到他和麦尔维尔兄弟呆在一起,兄弟俩或许没有对他怀恨在心,他好像跟两个人关系很好。年轻学者和年轻艺术家也碰到过几次,要么是在海滩上,要么在喀里多尼亚宾馆的大厅里。麦尔维尔兄弟觉得应该为他们互相介绍一下。
“这位是亚里斯托布勒斯·尤尔西克劳斯先生,来自邓弗里斯。”
“这位是奥利弗·辛克莱先生,来自爱丁堡。”
经过介绍之后,两个年轻人很格式化地互相问候一句,之后就都沉默了下来。
显然,两个人根本没有交谈的意思。谈什么呢?谈物理、化学现象,还是谈浪漫多彩的艺术世界,大相径庭,没有一点相通之处。
如果说两位年轻人的追求大相径庭,那么年轻姑娘对待他们的态度也是同样。此时如果她在的话,一定会热情地走过去与奥利弗先生交谈,而用英国礼节里最直截了当的方式跟尤尔西克劳斯先生“隔绝”。
麦尔维尔兄弟看到他们之间的尴尬。似乎明白了点什么,但又不明白,就像外面的天空一样,朦胧不清。
然而,面对这阴晴不定的天气,除了尤尔西克劳斯先生外。每个人都感到自己的耐心要经受一次极大的挑战。为了增加信心,他们又到塞尔岛游玩了几次。
一切都是徒劳的,八月二十三日到了,绿光还是不肯露面。
于是,大家焦急地期盼着。绿光充满了他们的空间,在他的眼里,蓝天是绿色的,沙滩是绿色的,岩石是绿色的,水和葡萄酒也都绿得像苦艾做的一样。……总之,一句话,简直是绿色世界!真不知这样的状态还要维持多久。
终于有一天,奥利弗·辛克莱有了个主意。
“坎贝尔小姐,麦尔维尔先生们,”他说,“这几天我一直在考虑,我们选择在奥班观察绿光是不是很合适。”
“自然不合适,”坎贝尔小姐看着两位舅舅说,“可是有的人却认为这里不错。”
“这里看不到水天交接,”年轻画家接着说,“只有塞尔岛才会看到,我们应该去那里寻找最合适的地方。”
“我同意!”坎贝尔小姐答道,“真不知道当初两个舅舅为什么会偏偏选这个鬼地方来观察绿光。”
“亲爱的海伦娜!”萨姆说,他觉得一时有些语塞,“我们原以为……”
“原认为……以为……在哪都一样……”西布接着解释道。
“以为太阳每晚都会选择落在奥班的海平面上。”
“奥班就位于海边!”
“您们有没有想过,舅舅们,太阳并不愿意落在奥班的海面上。”
“事实上,”萨姆说,“是这些岛屿挡住了我们的视线,使我们看不到外海!”
“可总不能把它们炸掉吧?”坎贝尔小姐问道。
“如果可以的话,我们会做的。”西布回答道。
“可是,塞尔岛上没有旅馆,我们总不能露营吧!”萨姆提出疑问。
“为什么不呢?”
“亲爱的海伦娜,如果你坚持那样的话……”
“别无选择。”
“我们没有意见。”两位舅舅可不想让可爱的外甥女生气。
两个人完全服从外甥女的安排,一切准备就绪,只等一声令下,立刻离开奥班。
这时,奥利弗·辛克莱插了一句。
“坎贝尔小姐,如果您愿意,我想在塞尔岛住下也许不是更好。”
“接着说,辛克莱先生,只要您说得对,我舅舅们是不会反对的!”
麦尔维尔兄弟俩点了点头,对外甥女的话给予肯定。
“事实上,”奥利弗·辛克莱接着说,“塞尔岛的确不适合久留,哪怕只是几天。另外,通过观察我还发现那里的山坡地形也有些挡住了看海的视线。而从现在的天气看,也许我们还得在那等很长时间,甚至几周也说不定。要是那样的话,太阳正朝西逆行,最后可能就会落在科隆塞岛的后面,或者是奥莱塞岛,甚至去艾莱大岛后面。到那时就会由于没有够宽的海平面,而导致我们的观察彻底失败。”
“也就是说,这也许是最后一个机会了。”坎贝尔小姐应声说。
“也许我们可以找到一个远一点的观测站,就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大西洋……”
“您知道哪有这么个观测站吗?辛克莱先生。”坎贝尔小姐焦急地问。
两双眼睛都紧盯着年轻画家的嘴唇。他会怎么说?外甥女的梦想最后究竟会把他们带到哪去?为达到她的目的,旧大陆最后会在哪结束呢?年轻画家的回答让两位舅舅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在马尔岛高地后面有一个约纳岛,它锁住了奥班往西的视野,这个美丽的小岛是赫底里群岛中靠大西洋最近的一个岛,我说的观测点就在那里。”
“约纳岛!”坎贝尔小姐喊道,“舅舅们,我们还没去过吧?”
“是的,不过明天你就会到达那里了。”萨姆回答道。
“明天,日落前。”西布补充说。
“对,就在明天日落前,”坎贝尔小姐接着说,“如果,在约纳岛还找不到一个宽阔的地方,我想两位舅舅不会反对找海边的另外一个地方,从约翰·奥格雷特到苏格兰北端,再一直到英国南端的法地之端……”
“不管你去哪找,我们都会陪着你的,亲爱的海伦娜!”两位舅舅宠爱地说。
“即使去周游世界。”奥利弗·辛克莱补充道。
海的壮丽
做出决定后,麦尔维尔兄弟首先想到的就是,把这一消息告知尤尔西克斯先生,他们本以为,年轻学者会毫不迟疑地同行。但亚里斯托布勒斯·尤尔西克劳斯听了两位舅舅的消息,反应却很冷淡,然后又以科学实验为由拒绝前往。
麦尔维尔兄弟于是告辞离开,心想,要是他们的宠儿态度过于谨慎,而坎贝尔小姐又不欢迎他的话,那一切就算过去。
第二天,早上八点,麦尔维尔兄弟、坎贝尔小姐与贝丝夫人和帕特里奇与早已等在蒸气式先锋号快船上的奥利弗·辛克莱会合,准备共同前往约纳岛。他们之间因没有尤尔西克劳斯的科学理论而显得更加和谐、融洽。
所有乘客都上了船,随着第三声汽笛的响起,机械师发动了船,船桨的叶片在水中激起串串水花,一声长笛响过之后,缆绳被解开了,先锋号驶出了海湾。
一路上大家都非常兴奋,他们互相交谈着,观赏着沿途美丽的风光。
先锋号快船沿凯尔雷雷岛海峡而下,绕过岛的南端,开始穿越宽阔的络恩湾入海口,左边的科隆塞和古老的修道院——十四世纪岛上著名的贵族们修建的——渐渐远去,船又沿马尔岛南部海岸驶下,海岸就像一只巨大的墨鱼漂在茫茫大海上,它的触角却慢慢朝南弯曲,欧石南丛林形成了它的天然外衣,圆润的山峰俯视着绿茵茵的牧场,羊群像点缀的朵朵白花,景象清新自然,令人心旷神怡。
事实上,正午前,他们就会到达目的地,现在,风景如画的约纳岛已呈现在北方,几乎就在马尔岛这只巨大墨鱼触角顶端上,放眼望去,大西洋宽广无垠,浩翰无边。
在先锋号的舷梯上。两个年轻人在欣赏着这美丽的景色。
“您爱海吗,辛克莱先生?”坎贝尔小姐问挨着她坐的年轻同伴。
“我太爱海了,坎贝尔小姐!”他答道,“它丰富的内涵给我的艺术创作带来了无穷的灵感,要知道,一个画家要画出这变化既一致又不同的全部色彩,是多么富有挑战性啊,相比之下,画一张表情不变的脸就要容易得多了。”
“确实是这样,”坎贝尔小姐说,“一丝微风轻轻吹过,大海也会跟着不断变幻着面容,而且随着它浸透光的不同,也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着。”
“您看,坎贝尔小姐,”奥利弗·辛克莱指着风平浪静的海平面,又说,“它是绝对平静的!不像一张熟悉睡美人的面孔吗?什么东西也不会让它那令人赞叹的纯洁变质,它脸上没有一丝皱纹,它很年轻,很美!也可以说是一面大镜子,为所有人服务。”
“一面时常被暴风雨打破,又会不厌烦破镜重圆的镜子。”
“对!”奥利弗·辛克莱答道,“就是这让大海的面貌那样变幻无穷!一阵微风吹过,它的脸就会变,长上皱纹,让它满头白发,瞬间,它就老态龙钟,但它总是那么奇特,波光粼粼,动荡不定!”
“那么,辛克莱先生,”坎贝尔小姐问,“就没有一位画家可以在画布上画出这变幻的大海容貌吗?”
“没有,没有一个人能。大海的颜色太多了,有些是颜料无法调试出来的,你不能说它是哪种蓝,也不能说是哪一种绿。当它愤怒时,那海水里尖杂着深蓝、墨绿、黑,还有一些灰色;当它兴奋时,客观存在又泛出朱红、橙色、天蓝、白色,这许多种颜色互相交错,融合,又显得那样清新,透明,坎贝尔小姐,我越看越觉得大海雄伟壮丽!海洋!两个字说明了一切!那是辽阔!在海底极深处覆盖着无垠的草原,相比之下,我们的草原是多么的荒凉!是的!海洋是无穷无尽的,人看不到,但能感觉到,像水里反射的宇宙一样无穷无尽!”
“我也和您一样深深地爱着大海,”坎贝尔小姐说,“爱它的千姿百态!”
“您不怕会遇到危险吗?”奥利弗·辛克莱说。
“不怕,因为无论是谁,都不会怕自己喜爱的东西。”
“您是个勇敢的旅行者吗?”
“或许是吧,辛克莱先生,”坎贝尔小姐答道,“我平时最爱看的就是有关大海探险的小说,多少次,我想着自己也像书中的英雄们那样出海远行了,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比他们的经历更值得羡慕的了。”
“您说得对,坎贝尔小姐,古往今来,还有什么比发现更美的呢?每当我看到出海的船即将起航,心都禁不住跟着登上船,我想我是为大海而生的。”
“那您一定在海上旅行过吧?”坎贝尔小姐问。
“是的,”奥利弗·辛克莱答道,“我游历了一段地中海,从直布罗陀海峡到地中海东岸渚港,和直到北美洲的那段大西洋,还有欧洲北部海域,而且英格兰和苏格兰的所有海域都在我的心中,如果想去,可以随时启航。……”
“一定非常美,辛克莱先生!”
“的确如此,坎贝尔小姐。但事实上,我觉得所有的地方都不能与我们要到的赫布里底群岛相媲美,那才是真正的群岛,淡蓝的天空,映着野生岩石丛和雾朦朦的天空使它更富有诗意。那里没有世俗的勾心斗角,权益之争。是超自然生灵之所!斯堪的那维亚的神,不讲物质,非常纯洁,有抓不住的身形,那不是肉体!是奥丹、奥西昂、芬格这些诗的灵魂的升华。”
“您说得太对了,只有苏格兰人才会拥有如此的境界,”坎贝尔小姐被年轻同伴灼热的话语所鼓舞,“只有苏格兰高地上的苏格兰人!啊!辛克莱先生,我同您一样,为我们的喀里多尼亚群岛而痴迷!我爱它,即使它发怒时,我也会觉得它很美!”
“的确,它的大动肝火是很壮丽的,”奥利弗·辛克莱跟着说,“经过三千里的跋涉,什么也挡不住它的狂风大作!苏格兰海岸与美洲海岸遥遥相对,要是那边,从大西洋的另一岸,掀起了惊涛骇浪;这边,浪潮和风暴的侵袭也就要来临了,风和浪一齐向西欧涌去!但它们对我们的赫布里底群岛又能怎样呢?花岗岩的构造,可以使它从容面对狂风和大海的凶猛的攻击!……”
“那是氢与氧的化合物,含2.5%的氯化钠!是的,没有什么比氯化钠的撞击更美的!”
这些话一改浪漫的语气,显得那样呆板、乏味。听到这,两个人转过身。
站在舷梯上的亚里斯托布勒斯·尤尔西克劳斯正在朝他们微笑。
这个不受欢迎的人知道奥利弗·辛克莱要陪坎贝尔小姐去约纳岛,他无法再继续研究,于是,赶在两人前面先上了船,一直呆在船舱里,刚刚上来看小岛。
氯化钠的撞击!这给奥利弗·辛克莱和坎贝尔小姐的愿望是怎样重重地击了一拳呀!
约纳岛上的生活
近午时分,约纳岛已展现在眼前,该岛旧名波涛之岛,岛上的阿贝山海拔不过四百英尺。“先锋号”在方石砌成的石堤旁停泊下来。很多乘客下了船,一部分人准备在这里游览一小时后乘船穿过马尔海峡返回奥班,而另一些人则想在这里住上一段时间,以实现他们愿望。
按照日程安排,游客们只有一个小时的时间观看岛屿,所以这些人一下船就抓紧一切时间尽可能地把美景尽收眼底。而坎贝尔小姐他们也在忙,不是忙着游览,而是去找一个合适的住处。
不要指望在这里找到英国海岸城市所具有的优越条件。
约纳岛长不过三里,宽不过一里,居民仅有500人,由阿盖尔公爵领导。这里称不上是城市,说是城镇也不确切,甚至构不成一个村落。这里只散落着几个茅草屋,除了门和房屋上替代烟囱的圆洞,再也找不到可以直视屋里的缺口,草和石子垒成的墙上盖着芦苇和石竹南的屋顶,它们之间由海草的粗纤维连着,看上去倒也有一种乡间之美。
这里只有几户农家,他们的生活仅靠那么一点大麦、土豆和小麦维持着。还有少见的几户渔家,渔民靠赫里布里底小岛的多鱼水域生存。
“坎贝尔小姐,”亚里斯托布勒·尤尔西克劳斯以轻蔑的口吻说,“我觉得这哪里是人住的地方,简直就像牛圈,您认为呢?”
“请注意您的措词,尤尔西克劳斯先生,”坎贝尔小姐冷冰冰地说,“我认为这里是上帝缔造的最纯洁最神圣的地方,您应该为您刚才的话感到羞愧。”
亚里斯托布勒斯·尤尔西克劳斯没有再说话,因为他知道,他的话已惹怒了坎贝尔小姐。
因为没有餐厅或饭店,麦尔维尔兄弟找到一家稍微好些的客店,准备住在那里,但坎贝尔小姐对那里停船的时间不太满意,那时间不适合参观岛上的德落伊教祭司和基督教遗址。于是他们在阿尔摩德丹安下身,而奥利弗和尤尔西克劳斯先生则将就住在渔民的小屋里。
虽然这里没有喀里多尼亚饭店的大厅,也没有宽敞明亮的卧室,但坎贝尔小姐的心情却很好,在她的房间里,站在西边面向大海的窗前,她觉得就像在海伦斯堡乡间别墅的平台上一样,放眼展望,天海交界处展现于眼前,没有小岛挡住这圆球环。
就这样,临时组成的一家人过起了古老的苏格兰人极其简朴、单一的生活。早晨,大家在底层的大厅中一起用餐,按老习惯,贝丝夫人和帕特里奇与主人同桌共餐,这令尤尔西克劳斯先生很惊奇,奥利弗却觉得无可指责。他已经对两位管家有了好感,他们同样也对他心存爱意,然后,一家人共享午餐,八点共进夜宵。
大家都认为这里费尔有的正餐、奥尔德地克·朗迪盖尔的夜宵和按苏格兰方法做的菜肴无可挑剔,贝丝夫人和帕特里奇被带到一个世纪以前,他们觉得很幸福,仿佛生活在远古年代一般。
大家都对这里的一切感到满意,惟有习惯了都市生活的尤尔西克劳斯不停地报怨,但那也只是自言自语,没有听众。
说老实话,约纳岛并不大,但对在清新空气中散步的人来说,用得了这么大的地方吗?广阔的皇家公园就不能浓缩在花园的一角吗?
大家每天都在这里散步,欣赏这超凡脱俗的古朴。
而坎贝尔小姐则追随着奥利弗·辛克莱到处寻找入画的景点,看他勾勒出一副副自然的轮廓。
傍晚,太阳的光晕渐渐逝去,夜晚拉开了帷幕,坎贝尔小姐和奥利弗听两位舅舅背诵着苏格兰的不幸儿女——英雄赞歌诗人的诗节。
“星,夜的伴侣,闪光的头从落月的云朵中闪出,谁把你庄严的步伐印在苍穹,你在向平原上看什么?”
“白天的狂风沉默,平息了的海浪匍伏在岩石脚下,夜晚的小飞虫,很快喜欢上了自己的轻轻羽翼,天空的沉寂便填满了嗡嗡之声。”
“闪光的星辰,你在看平原上的什么?我已能见你微笑着向地平线边缘滑去,再见,再见,沉默的星辰。”
然后,大家一起散步回到旅馆里。
然而,尽管麦尔维尔兄弟没什么也没说,但他们明显感觉到奥利弗已经替代了尤尔西克劳斯先生的位置。的确,奥利弗在坎贝尔小姐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而坎贝尔小姐也深深吸引着年轻画家。他们有共同的爱好、共同的愿望、共同的追求,总之,当两个人在一起时,他们都觉得就像在快乐世界里遨游一样。看来,两位舅舅的外甥女婿的人选要重新考虑了,但他们根本不需要再去寻找,因为那人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值得一提的是,亚里斯托布勒斯和奥利弗之间也不再互相躲避,不再对对方保持一种冷漠的态度,彼此希望结交。
终于,他们决定用巧妙的方式达到目的。大家商定在八月三十日,一起去阿贝山的东北部和南部去参观教堂、修道院和墓地的遗址。
约纳遗址
八月三十日,一家人在吃过美味的午饭后便动身前往遗址所在地。这是一个典型的秋天的午后,秋高气爽,阳光透过薄薄的云层,均匀地散向万物。
一路上,大家有说有笑,气氛十分融洽,尤其是萨姆和西布兄弟显得格外兴奋,尤尔西克劳斯先生也放弃了他的科学话题与大家一起谈古论今,坎贝尔小姐和年轻画家享受着这少有的和谐。
首先,大家来到麦克-雷思耶稣受难的十字架前,它高十四英寸,由美丽的红色花岗岩巨石雕成。它是岛上宗教改革时期,即十六世纪中期左右竖起的三百六十个十字架中,惟一保留下来的一个。
奥利弗拿出画夹,想把这古老而状观的雕刻速描下来。
于是他找了一个最佳视角,坐下来,开始描绘。
坎贝尔小姐和两位舅舅则在远离十字架四百步左右的地方,恰好把整个建筑尽收眼底。红色的麦克-雷思十字架威严地耸立在长满灰色杂草的干旱平原上,更显得古老而历史悠久。
正在大家都沉醉在这座古建筑带来的美好回忆时,突然,一个人影破坏了整幅画面。
“唉,”奥利弗说,“这个家伙闯进来干什么?要是他在这十字架前跪拜,也许我还会留下他的身影,可他似乎不像个虔诚的信徒。”
“不过是个专门给您捣乱的家伙,在他的好奇心怂恿下,辛克莱先生。”坎贝尔小姐说。
“那不是走在我们前面的尤尔西克斯先生吗?”哥哥萨姆问。
“没错,正是他。”弟弟西布回答道。
确实是尤尔西克劳斯先生,他爬上十字架的底座,正在用锤子敲打着。
坎贝尔小姐被这个地质学家放肆的举动激怒了,急步朝他走去。
“您的行为很不友好。”她一针见血地说。
“怎么会,坎贝尔小姐,”尤尔西克劳斯先生回答道,“我只是想弄下一块花岗岩来。”
“但您这么认真有什么用?我想,破坏历史遗产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不,我并不想破坏历史遗产,”尤尔西克劳斯先生强调道,“要知道,我是地质学家,搞清楚这石头的性质是我的职责。”
随着一锤重击,十字架本不完整的底座又添新创。
亚里斯托布勒斯拣起石块,从包里拿出标本制作家的放大镜,透过它仔细观察着。
一会儿,他得出了结论,说:“这和我想的完全一样,看它,颗粒紧凑,很坚固,应该是出自诺内斯岛,它很像十二世纪的建筑师用来建筑那座大教堂时的花岗岩。”
他的论述,使麦尔维尔兄弟觉得很有必要了解一下。
坎贝尔小姐不再多说什么,朝辛克莱走去,画完画,大家在教堂广场上会面。
这座教堂已经有一千三百年的历史了,由成对的两个教堂构成。
大家首先来到了具有罗曼式建筑风格的教堂,从这里拱顶的拱腹和拱廓的曲线可以看出。之后,大家又进入了第二个教堂,它属于哥特式建筑,构成了前面教堂的中殿和十字形耳堂。
他们踩着不平整的方石板,一边是棺材盖,一边是几块刻着画像的墓碑,这景象、这布局、这气势,无不显现出一种古朴。
接着,他们来到高塔的拱顶下,继续前行至教堂的大门,最后停在两个教堂的交叉处。
突然,带回音的石板上传来整齐的步伐声,好似堂·古的汤德的骑士,在幽灵的推动下步履沉重地走来。
大家互望了一眼,彼此都心知肚明,尤尔西克劳斯先生又在进行他的某项测量了。
果不出所料,一会儿,尤尔西克劳斯嘴里唠叨着“东西向一百六十英尺”走进第二个教堂。站在那里记录着数字。
“哦!尤尔西克劳斯先生!”坎贝尔小姐挖苦他说,“真是想不到您不仅是位矿物学家,还是一名出色的几何学家。”
“在耳堂的交叉处只有七十英尺。”亚里斯托布勒斯记完数学后应声道。
“多少英寸?”奥立弗问。
亚里斯托布勒斯皱着眉,直盯着辛克莱,强压心中怒火。麦尔维尔兄弟见状,急忙建议大家去参观修道院,因此而避免了一场风波。
说是修道院,其实已面目全非,只剩下了一些难以辨认的残迹。它曾经是圣奥主斯丁的女修道院,并受国家法律保护,在宗教改革时被破坏。
人们走进这座女修道院,进入一座保存比较完整的小教堂。这里除了缺少屋顶外,祭坛及其它物品都完好无损。
再往西走是女修道院最后一位院长的坟墓,黑色大理石墓上刻着一个圣女的图像,左右两边是两个天使,上面圣母的怀里抱着一个孩子——耶稣。
“这就是坐在椅子上的圣女和圣西克斯特圣母,拉法埃尔惟有的两个圣母,她们永远也不会闭上眼睛,圣·西克斯特圣母注视的眼睛似在笑。”
坎贝尔小姐在讲解这些时就像是一个专业的导游。
“坎贝尔小姐,您是怎么知道的?”尤尔西克劳斯先生带有嘲讽的口气问道,“圣母的眼睛还会笑?”
对于这样的事都追根究底,真是个不懂情趣的家伙。坎贝尔小姐不想浪费细胞,所以没有吭声。
“这是一个很常见的错误,”尤尔西克劳斯紧接着说,“正如眼科专家告诉我们的那样,这些视觉器官根本没有表情,例如,给一个人的脸上戴上面具,透过面具看那人的眼睛,那你就根本看不到这张脸是高兴还是气愤。”
“啊!真的。”萨姆说,似乎对这个说法很感兴趣。
“这个我还真不了解。”西布补充道。
坎贝尔小姐无意再听他们讲下去,和辛克莱先生信步来到了奥班的圣物馆——为纪念圣·柯化巴的同伴而命名。这里用大栅栏围着,铺着并列的石板,那里的石头是坟墓,上面记载着四十八个苏格兰国王、八个赫布里底总督,四个爱尔兰总督和一个法国国王的名字。这些墓碑中,除几个是由几何图形装饰外,其余都是用圆形雕塑像刻成。
坎贝尔小姐和年轻画家站在这些墓碑前,沉默不语,良久。
“我们应该晚上再来,”坎贝尔小姐打破寂静,”我觉得那时更适合唤醒这些不幸的邓肯国王,现在这个时候,不太适合唤醒那些守护王家墓地的幽灵,是吧?”
“是的,坎贝尔小姐,我相信他们不会在白天出来的。”
“怎么,坎贝尔小姐,您相信幽灵存在?”尤尔西克劳斯先生喊道。
“对,作为一个拥有苏格兰血统的人,我相信他们存在,先生!”坎贝尔小姐答道。
“可您是位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您知道这些幻想的东西根本就不存在!”
“要是我喜欢相信呢!”坎贝尔小姐说,她被这个破坏分子不合时宜的反驳惹恼了,“要是我愿意看家里家具的棕仙,相信诗人伯恩斯的不朽诗篇中赞扬的那些仙女。大家跳着舞,在淡淡的月光下,朝高尔希飞去,飘散在海湾里,消失在岩石和小溪中间。”
“可是,坎贝尔小姐,”尤尔西克劳斯先生继续说,“你认为人们会信诗人想象出来的梦境吗?”
“为什么不信呢?”辛克莱应声说,“否则他的诗,就不会被广为流传了。”
“您也相信吗,先生?”尤尔西克劳斯先生惊讶地说,“我只知道您是画家,却不知道您还懂诗。”
“诗也是艺术。”坎贝尔小姐说。
“哦!这简直让人无法理解!……您们不相信克尔特族歌颂英雄的诗人们写的神话吗?他们混沌的脑袋让人想起那些幻想出的神灵们。”
“尤尔西克劳斯先生,”萨姆舅舅喊道,他很气愤,“不许这样污辱我们祖先时代的诗人们,他们为我们古老的苏格兰而歌颂!”
“我爱这克尔特人的颂歌。我爱听以前的故事。对我,那就是清晨的宁静和润湿山峦的新鲜玫瑰……”
西布舅舅诵起他们忠爱的诗歌。
“当太阳只把疲惫的光投向山坡时,”萨姆接着念,“当山谷深处湖水平静,一片蓝色时!”
“先生们,”尤尔西克劳斯打断他们的朗诵,“您们这么热衷于所谓的神灵,但您们必须得承认,从没有一个人见到过。”
“先生,您竟能说出这么蠢愚的话,”坎贝尔小姐说,“所有的人都会看到他们显现在苏格兰高地上,沿着荒芜的幽谷滑行,升起在沟壑深处,在我们赫布里底群岛周围的海水里嬉戏,在北方冬天带来风暴中玩耍,还有这绿光,我一直坚持去追赶它,它难道不是那个瓦尔基丽女神的披肩吗?”
“不!不是的!”尤尔西克劳斯先生喊道,“我来告诉您绿光是什么……”
“别讲了,先生,”坎贝尔小姐也喊道,“我不想知道。”
“不,我必须得说。”年轻学者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我警告您不要说……”
学者无视坎贝尔小姐的警告,径直说:“太阳圆盘的上半边在轻触天际时,发出的最后一道光线,之所以是绿色的,或许是因为它在穿过薄薄的水层时,染上了绿色……”
“闭嘴……尤尔西克劳斯先生!……”
“坎贝尔小姐,我的推理与事物的本质相符,”尤尔西克劳斯先生继续说,“我正要写一篇关于这方面的论文。”
“先生,”奥利弗这时加了进来,“我想您关于绿光的论文会引起轰动,但我建议您还是该写另外一篇论文,内容更有趣。”
“是什么,先生?”尤尔西克劳斯先生问。
“先生,”辛克莱先生说,“您应该知道科学界讨论了这样一个问题,鱼尾对大海起伏的影响吧?”
“哦!辛克莱先生……”
“好吧,我这还有一个题目,您可以去仔细研究一下,那就是,管乐器对暴风雨形成产生的影响。”
两声枪响
自从这次大辩论结束后,亚里斯托布勒斯·尤尔西克劳斯就再也没有露面,他在干什么呢?是不是因失去了坎贝尔小姐的热情早已乘船回奥班了呢?坎贝尔小姐不允许任何人去打听,她对这个学者的态度已经不仅仅是冷漠,而是非常地厌恶。无疑,这都得归功于学者把坎贝尔小姐的绿光讲得一无是处,毫无意义。
但帕特里奇在贝丝夫人的怂恿下,还是打听到了他的情况,这个年轻学者并没有离开约纳岛,还一直住在渔民家里,他在那里一个人孤独地生活。
他常把自己关在屋子里,进行某种深奥的科学思辨,或者,背着枪,穿过海滨的沙滩。在那里,他对黑秋沙鸭和海鸥进行了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大屠杀,这些鸟在当地一钱不值,只有这样,他低落的心情才会得以改善。他是不是还报有一丝希望?想坎贝尔小姐在实现了她的愿望后,对他的态度会恢复正常?从她的个性看,这也是有可能的。
但是,又发生了一件讨厌的突发事件。如果不是他的情敌急时出现,又慷慨相救,他的结局可能会更惨。
事情发生在九月二日上午,当时亚里斯托布勒斯·尤尔西克劳斯要去研究约纳岛南端的岩石,一块花岗岩,一浪蚀岩柱尤其引起了他的兴趣。于是他决定攀登到顶上去。但是岩石的表面很滑,根本找不到可踩的地方,但是出于对科学的执着,他还是克服一切困难,终于攀到了岩柱顶上。
一到那儿,他就开始认真地研究,当他满意地记录下所观察到的结果准备回去时,却发现要想从这又滑又陡的岩石上下去可就没那么容易了。认真看过哪面岩石壁更适合往下滑,他就开始冒险了。
忽然,他一脚踩空,身体往下倾,无法保持平衡,要不是一根断裂的树桩在他摔落到一半时把他及时拦住,他可能就要掉到汹涌澎湃的大海里去了。
现在,尤尔西克劳斯先生正处在进退两难的境地,既爬不上去,也不能下去。
他就这样过了一个小时,要不是奥利弗背着画夹写生回来恰好经过这里,真不知尤尔西克劳斯先生还会怎样。奥利弗听到喊声,停下脚步,抬头看见尤尔西克劳斯先生挂在三英尺高的半空中,就像一只顽皮的猴子在荡秋千一样晃动着,其样子十分滑稽。
不过奥利弗还是忍住了笑,想办法救他下来。
奥利弗先攀到岩石柱顶上,把亚里斯托布勒斯拉起来,然后又帮他从另一边滑下来。
亚里斯托布勒斯脚刚一踩到安全地带,就说:“辛克莱先生,因为我事先没计算好岩壁与垂线的夹角,所以才会滑下来又挂到那。”
“尤尔西克劳斯先生,很高兴,在这个时候我能帮上您一点忙,奥利弗答道。
“还是让我向您表示我的谢意……”
“不必客气,先生。要是我遇难,您不是也会救我吗?”
“当然!”
“好,我等您也来帮我!”
于是两个年轻人握手辞别。
奥利弗觉得这是一件小事,没必要声张。至于亚里斯托布勒斯,更不会说。他因为很惜命,心里还是很感谢情敌帮他解困的。
那著名的绿光呢?是不是得专门祈祷!可是,已没有时间可以浪费了。秋季的雾气会很快地将天空弥漫的,海拔高的地方,九月里,很少有晴天了。那是不是就要放弃对绿光的观察了呢?是不是要等到明年或者到别处去追赶它呢?
这也是让坎贝尔小姐和奥利弗·辛克莱烦心的原因。
每天晚上,坎贝尔小姐、奥利弗·辛克莱、麦尔维尔兄弟、贝丝夫人和帕特里奇都座在面对海平面的岩石上,全神贯注地看着太阳慢慢落下,希望天空纯净,那样落日一定会更加壮丽。
然而,每次他们都带着对明天的期望回到奥尔德丹旅馆。
那天,突然刮起了微风,很轻却连续不停。微风穿越了东面的群山,滑过远处长长的草原,不会再有广阔水面蒸发出的或者晚上海外的风带来的潮湿分子。
这一天,大家都在焦急地等待着,坎贝尔小姐忘记了伏天的炎热,不停地来回走着,奥利弗跑到岛上的高地观察远处天空的状况。麦尔维尔兄弟也不耐烦地把鼻烟盒倒出了一半,贝丝夫人和帕特里奇也停止了交谈,呆呆地站在那里。
大家商定好晚上五点就吃饭,然后到观测站去。
但,就在快三点时,大家一阵恐慌,一片云,呈棉桃状,在东方升起,在微风的吹动下,正在朝海上飘去。
坎贝尔小姐第一发现了这片云,她不禁失望地叫出了声。
“只是一小片云,不用担心,海伦娜,”萨姆舅舅说,“它就会散开的……”
“或者它走得比太阳快,会在太阳前头先消夫在海平面之下。”奥利弗说。
“这会不会是雾气到来之前的先兆呀?”坎贝尔小姐问。
“那需要去看看。”
奥利弗跑到修道院旧址,观看那片云。
半小时后,他赶回来,带回一个让大家放心的消息,这云只是宇宙中一个迷路的孩子,在干燥的空气中找不到一点给养,很快就会在半路上饿死的。
但它似乎没有听从奥利弗的话,继续追随着太阳,并在微风的吹动下,渐渐靠近太阳,即而遮住了太阳的光盘。
坎贝尔小姐闭上双眼,长叹了一口气。但又放不下心,睁开双眼,紧盯着那块挡住了太阳光的云团。
云团没有让坎贝尔小姐失望,很快便移开了。太阳又射出那万丈光芒,云朝天边落着,还没能达到海平面,就不见了踪迹,也就半个小时的光景,好像天上出了个洞一样。
“这片云总算消失了,”年轻姑娘大声说,“但不知它后面有没有追随者!”
“放心吧,坎贝尔小姐,”奥利弗解释道,“不会再有云出现了,这云消失得这么快,又是一子下不见的,就说明它在大气中没有碰到别的水气,西面的整个天空都是纯净的。”
晚上六点,大家聚到一个比较开阔的地方,全神贯注地看着天空。
那是在岛的北端,阿贝山的上山脊,从山顶上环视四周与马尔岛翘起的那部分便尽收眼底。北面斯塔福岛,看上去像一块巨大的龟甲,搁浅在赫布里底海水中,远处,埃尔瓦岛和戈美达岛在大岛长长的海岸线上清晰地显现出来。无边的大海往西、西南、西北方扩展着。
太阳沿着一条倾斜的轨迹迅速下滑,天边渐渐暗下来,但约纳岛上房屋的窗户却在夕阳的照耀下闪闪发光,一片金色。
大家都在聚精会神地凝视着这无比壮美的景色,沉默不语,这时,圆盘在变换着形状,在与水面平行处,慢慢膨胀开来,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鲜红的热空气球。
天空一片澄清。
“这次我们一定会抓住它。”萨姆忍不住说道。
“我也这么想。”西布答说。
“别说话。”坎贝尔小姐提醒道。
两个人忙闭上嘴,屏住呼吸,好像担心呼吸会汇集成一片轻云,把光盘挡住似的。现在,星体的下部终于咬去了海平面。太阳在变宽,还在变宽,好像装满了发光的流体一样。大家都在期盼着最后几道光的出现。
突然,山下海边礁石处的两声巨响打破了这片寂静。接着,一阵烟从那里慢慢升起,在缭绕的烟雾中,冲出几十只海鸥、海鸟、银鸥和海燕,它们是受到枪声的惊吓才突然飞起的。它们连在一起形成了一片浮云。这片浮云径直向上飘去,像屏幕一样叠在天际与岛之间,就在太阳把最后一道光线射向水面时,它从这即将逝去的星体前掠过。这时,猎人——亚里斯托布勒斯·尤尔西克劳斯出现在悬崖顶上,他手里的枪还在冒着烟。
“啊!怎么又是他,简直让人无法忍受!”萨姆喊道。
“太过分了!”西布也喊道。
“看来,把他从岩石上救下来是个错误。”奥利弗心想。
坎贝尔小姐紧皱眉头,两眼发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由于亚里斯托布勒斯·尤尔西克劳斯的错,让她的愿望又一次落空。
在克洛瑞达游艇上
第二天,天刚亮,克洛瑞达游艇在北风的吹拂下离开约纳港口,驶进了公海。
游艇的载重量在四十五至五十吨左右,这其中包括坎贝尔小姐、麦尔维尔兄弟、奥尔弗·辛克莱、贝丝夫人、帕特里奇几人的重量。
显然,亚里斯托布勒斯·尤尔西克劳斯被赶出了家门。
就在昨天晚上意外事件发生之后,大家做出决定,并马上加以实施。
昨天,大家扫兴地回到奥尔摩丹旅馆时,坎贝尔小姐坚定地说:“舅舅们,我的两次观察都是因为尤尔西克劳斯先生的出现而失败,既然他声称不会离开约纳,那我们就不要在这里呆了,在这里,这不知趣的人有施展他笨拙的特权!”
听了坎贝尔小姐的话,麦尔维尔兄弟不再想说让她留下的话,他们也同大家一样,很气恼,也在诅咒着亚里斯托布勒斯。——不用说,他们这个外甥女婿的最佳人选已经被宣判死刑。
当晚,大家在奥尔摩丹下面大厅里互道晚安时,坎贝尔小姐向大家说:“我们明天就走,我一天也不想在这里多呆。”
“就按你说的办。”萨姆答道,“可我们总得有个目标吧。”
“去再也见不到尤尔西克劳斯先生的地方,最重要的是不能让任何人知道我们离开约纳和去哪了。”
“一言为定,”西布答道,“可亲爱的海伦娜,我们怎么走,又去哪呢?”
“这个问题我已经想过了,我们一大早就离开,然后在苏格兰沿岸找一个没人住,甚至不能住的地方,排除一切干扰,观察绿光。”坎贝尔小姐回答道。
这时,奥利弗·辛克莱提供了一个符合坎贝尔小姐心意的地方。
“坎贝尔小姐,”他说,“我倒有个好去处,在这附近有个岛,确切地说是个小岛,很适合我们观察,在这个小岛上,没有一个讨厌的家伙会来打扰我们。”
“它叫什么名字?”
“斯塔福,在约纳以北最多二海里的地方。”
“我们可以在那儿生活并有可能看到绿光吗?”坎贝尔小姐问。
“当然可以,”奥利弗答道,“而且很方便,我们先去租一艘游艇,船长可以按照旅客的要求提供服务,去英吉利海峡,北海或爱尔兰海。然后买一些够吃上十五天左右的东西,因为斯塔福岛上什么也找不到,一切安排妥当之后,我们就可以在天刚刚亮时出发了。”
“辛克莱先生,”坎贝尔小姐说,“如果真是那样的话,我会很感激您的。”
“不出意料的话,明天正午以前我们就可以抵达斯塔福岛了,”奥利弗答道,“在那里除了一周两次持续两小时的游客观光外,我们将不会受到任何干扰。”
于是,贝丝夫人的名字又充满了整个大厅。
贝丝夫人应声走了出来。
“准备行李,我们明天一早就离开。”萨姆说。
“天刚刚亮就走。”西布强调道。
接着,贝丝夫人和帕特里奇没再多问,便马上去做出发前的工作了。
奥利弗·辛克莱则来到港口,同船长约翰·奥尔德商量租船的事宜。
第二天早上六点,坎贝尔小姐一家人便在没告诉任何人此行的目的地在哪的情况下,离开了奥尔摩丹旅馆,登上了克洛瑞达游艇。
在太阳还没有出来之前,大家便各回船舱内休息,坎贝尔小姐的休息室在游艇后部一个舒适、优雅的客舱里,麦尔维尔兄弟在大厅外面主舱的铺位上,奥利弗住在通向大厅楼梯四周的船舱里,贝丝夫人和帕特里奇则住在餐厅两旁的两个吊铺上。
克洛瑞达游艇启航后,大家都来到甲板上,欣赏沿岸的风光。小艇优雅地随风倾斜,不太费劲就能达到8海里的时速。
坎贝尔小姐迎着海风,心情舒畅极了,不管斯塔福岛上怎样艰苦,总之,只要远离那令人厌恶的科学研究家,那么一切都是最美好的。海伦娜决定不但要把他的样子忘掉,还要把他的名字也忘掉。
她坦率地跟两位舅舅说:
“难道我错了吗,萨姆爸爸?”
“没错,亲爱的海伦娜。”
“西布妈妈,您认为我不该这样做吗?”
“绝对应该。”
“现在您们知道了,”她亲了亲两个舅舅,接着说,“把我的终身交给这样一个丈夫并不是明智之举!”
两位舅舅也承认了这一点。
他们在心里暗自庆幸,幸亏没把可爱的外甥女托付给这个古怪的年轻学者,否则,他们将会死不瞑目的。
早上八点,大家一齐到克洛瑞达的餐厅里共进早点——茶、黄油和三明治。虽然这里的食物没有奥尔摩丹旅馆里的丰富,而且味道也差了很多,如果让大家选择的话,幸运者一定是后者。因为它周围的环境宁静、优雅,没有化学成份,也没有噪杂的科学理论。
用过早餐后,坎贝尔小姐又回到甲板上,她靠在一个粗帆布做的靠垫上,小艇极速航行带来的劲风给她带来一丝快感。这没有马车的颠簸,没有火车的摇晃,船首与冰面碰撞击起的浪花,如同皓月下的点点繁星。
斯塔福岛北部和南部被赫布里底群岛覆盖,东面则隐在海岸里,如同一个内陆盆地,微风不能把它的海水波动。
游艇倾斜着朝斯塔福岛奔去,前方是马尔岛外海上一块独立的岩石峭壁,峭壁与游艇航行的公海有一百多英尺远,看上去好似是峭壁在移动,西面是玄武岩岩壁,东部是靠海的岩石堆积成的小山。小船在朝西俯冲时,在马尔岛的端角以外,海水更加凶猛地摇晃着它,但小船还是很敏捷地冲过了涌来的波浪。在后面的抢风航行里,海水温柔地摇晃着小船,就像在摇婴儿的摇篮一样。
十一点时,斯塔福岛已出现在眼前,克洛瑞达游艇驶进了靠近柯兰歇尔岩洞入口处的小海湾。游艇下后角索降下,上桅的帆也降下桅杆,三角帆被拉了起来,锚也随之被抛了下去。
大家走下小艇,走到玄武岩头级台阶上,爬上一个装着栏杆的木制楼梯,来到斯福岛圆润的平台上。
坎贝尔小姐终于来到了这与世隔绝的小岛上,在这里,她将免受一切外界干扰,静下来,专心观察绿光。
斯塔福岛
在这个大家庭中,除了奥利弗·辛克莱观赏过斯塔福岛外,其他人都是第一次来。
于是,他便充当了导游的角色。
这个呈椭圆形长一里、宽半里的巨石,地质下丰富的玄武岩岩洞构成了斯塔福岛的独特地貌。这些玄武岩由来已久,早在地壳形成的初期就已经定在那里了。
科学家就玄武岩的冷却做了一些实验,实验表明,玄武岩只有在二千度高温下才能溶化,据观察,玄武岩要达到完全冷却,需要三千五百多年。因此,应是在很早的时候,地球经过了气态到液态的转化,才开始凝固下来。
奥利弗讲解完后,又朝四处看了一下,接着说:
“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占领这个新地方。”
“别忽略了我们来这的目的。”坎贝尔小姐微笑着提醒道。
“这么重要的事情我怎么会忘呢,”奥利弗大声说,“现在,我们就去找一个观察站,看看岛西面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怎样的海平面。”
“好吧,”坎贝尔小姐说,“不过,今天的天有些阴,大概日落的状况不会很好。”
“那我们就一直等下去。不论多久。”
“你说得对,”麦尔维尔兄弟说,“只要海伦娜不命令我们离开。”
“没错。”坎贝尔小姐说,“为什么不等下去呢,我觉得这里很美,牧场像一块软绵绵的绿毯,在这个天然别墅中生活,肯定会很舒服,既使汹猛的狂风袭击到斯塔福岛上的礁石时,也不会有什么妨碍!”
“我想狂风也许并不慈祥。”西布舅舅说。
“的确很可怕。”奥利弗·辛克莱说,“外海的风都能吹到斯塔福岛。在大西洋这片海域里,坏天气要持续长达几个月之久。”
“难道就没有一个可以躲藏的地方吗?”坎贝尔小姐问。
“当然有,在东边海岸,也就是我们抛锚的地方。”
“很好,那么夏天我们就在这小岛住上两三个月,难道不应该吗?”坎贝尔小姐说,“如果这个小岛可以出售的话,舅舅们,您们真该买下来。”
麦尔维尔兄弟对外甥女的任何要求都不会拒绝,他们已经把手伸进口袋里,好像要掏钱付账一样。
“这小岛归谁所有?”西布问。
“麦克多纳尔家族,”奥利弗回答道,“年租金十二镑,但我想无论出多高的价,他们也不会卖掉它的。”
“这太遗憾了!”坎贝尔小姐失望地说。
大家边聊边走过凹突不平的地表,来到绿茵茵的牧场,几匹稀有的马和几只黑白花的奶牛自在地啃食着牧草,熔岩的喷涌在各处留下薄薄的腐殖土层。
欣赏完陆地上的美景,大家开始关注天空。
很明显,那天晚上,浓雾笼罩着整个天空。快六点时,几片淡红色的云彩弥漫了西方,预示着空气变得浑浊不堪。
于是,大家在落日的最后一丝光线消失后便又回到了船上。
第二天,也就是九月七日,大家决定去看看小岛底层的岩洞。
游艇把他们带到柯兰歇尔岩洞。奥利弗·辛克莱告诉厨师准备午饭后,便与同伴们一起走进了这个岩洞。
柯兰歇尔岩洞高三十英寸左右,宽十五英寸,深一百英寸;开口偏东,是为了躲过恶劣的风。飓风猛烈地袭击其他岩穴时,也绝不会光临它的门。曲线布置精美的花岗岩,显现出人类巧夺天工的一面,让人赞叹不已。
奥利弗·辛克莱拿出他的写生画夹,记录下了这美丽的景象。
吃过午饭,约翰·奥尔德科船长又把游客们带到了“轮船”岩洞如此命名是因为大海占据了整个岩洞内部,人要去参观,脚就不能保持干爽不湿。
在游艇到达深深的岩洞出口前时,刚刚载着奥班的游客的汽船抛锚,幸运的是,这两个小时的逗留,一点也没给坎贝尔小姐和同伴们带来不便。因为游客们的观光地点只限于芬格尔岩洞和斯塔福岛的地表,而此时坎贝尔小姐他们正在“轮船”岩洞里。
当坎贝尔小姐和同伴们走出那长长的隧道时,它好像是一种没出口的隧道,隧道似乎在玄武岩上凿出来的。此时,斯塔福岛上的岩石又恢复了宁静,孤零零地耸立在大西洋的岸边。
大家列举了地球上许多地方的一些著名岩洞,尤其是在火山活动地区,它们的成因有所不同,有火成的,也有水成的。
这些岩洞中,有些是被流水一点点地冲击,磨损而使它们变成宽宽的洞穴。
有些是由于花岗岩或玄武岩壁的脱落而成,而这是由火成岩石的冷却所引起的。火成岩石为它们的构造提供了变化急剧的特性,相反,水成岩洞正缺少这个特点。
而坎贝尔小姐他们第二天将要参观的著名芬格岩洞则属于那种曾在地质演化史上的烈火中沸腾过的岩洞。
芬格岩洞
第二天,九月八日上午,约翰·奥尔德科船长从游艇的晴雨表上得知天气将有大的改变,于是他走下小船想去看清天与海到底是处在怎样的状况下。
天空中几片形状不清的云,几丝尚未成云的蒸气的褴褛,快速地滑了过来,风力在不断加强,起伏的海面泛起片片白浪,这一切都预示着暴风雨即将来临。
船长决定趁航道还没变得难以通行之前尽早启航。他忧心忡忡地回到船上,把消息告知了游客们,并提出如果再晚几个小时,斯塔福和马尔岛之间的大海可能会波涛万丈,那样,他们将无法躲过灾难。
“难道就再也找不到可以躲藏的地方了吗?”坎贝尔小姐问道。
“有,在斯塔福岛的后面,最好是在阿基纳格雷港,在那克洛瑞达对外海的狂风丝毫不用担心。”船长回答道。
“可是我不想放弃斯塔福这么美的天空。”坎贝尔小姐喊道。
“我想呆在柯兰歇尔的停泊处会很危险的。”船长说。
“如果必须得走的话,那就走吧!亲爱的海伦娜。”萨姆说。
“是啊,要是必需得这样!”西布跟着说。
奥利弗怕这仓促的动身会给坎贝尔小姐带来不愉快,急忙问道:
“奥尔德科船长,您估计这场暴风雨会历时多长时间。”
“大概二、三天吧。”船长答道。
“您认为必须离开吗?”
“是的,而且必须马上走。”
“您的计划是……”
“今天早上启航。由于风力加强,我们可以借助风的力量,在天黑前赶到阿基纳格雷港。暴风雨来时,我们就已到斯塔福岛了。”
“为什么不回约纳岛?克洛瑞达一小时就能到达。”萨姆问。
“说什么也不能再回约纳岛。”坎贝尔小姐一提起约纳,亚里斯托布勒斯·尤尔西克劳斯那张猴脸就仿佛竖在她面前了。
“在约纳港与在斯塔福停靠同样没有安全保障。”船长提醒说。
“就这样吧,”奥利弗·辛克莱说,“船长,您启航去基纳格雷港吧,让我们留在斯塔福。”
“不行,这连一间房子都没有,你们在哪儿藏身呢。”船长说。
“在柯兰歇尔岩洞,那里不会受到暴风雨的侵袭。”奥利弗又说,“我们还会缺什么呢?什么也不缺!我们可以把卧具、换洗的衣服还有食物从船上搬下来,外加上一个厨师。”
“太好了,”坎贝尔小姐高兴得喊起来,“就这么决定了,船长您可以启航去阿基纳格雷港了,让我们留在这里,呆在斯塔福!就像航海游记里被遗弃在荒岛上的人一样,在这里我们将带着几分不安和忧虑等待着克洛瑞达的归来,就像那些流浪的人在发现外海上还有一座宏伟的建筑那样激动万分。啊!多么富有诗意呀!奥利弗先生,还有什么比这更富有传奇色彩吗,舅舅们,您们以为如何?好了,船长,您快走吧,否则就来不及了。”
两位舅舅正在犹豫,但很快,在坎贝尔小姐及时送上的一个亲吻的瞬间,坚定了留在斯塔福岛的决心。
可这主意是奥利弗·辛克莱想出来的,坎贝尔小姐觉得也应该感谢他。
于是,一小时后,克洛瑞达便张起恶劣天气下用的三角帆启航开往阿基纳格雷港。
大家目送游艇离开后,便由奥利弗带路走出柯兰歇尔岩洞,来到环绕小岛东部的堤岸上。支柱垂直插下,顶端构成大岩石脚下一块平整、干爽的路面。走到路面尽头,一行人又登上了几级天然形成的台阶,在台阶下的拐角处矗立着那些外柱,都紧靠在岩壁上。
台阶脚下,平静的大海已经开始波澜起伏。
那里,微黑的台基底座在水底清晰可见。
奥利弗到的巨形面的石柱,朝左一拐,给坎贝尔小姐指了一段狭窄的堤岸。再准确一点说是一段天然的护坡道,顺着岩壁,一直延伸到岩洞深处。一段栏杆的铁支架砌在玄武岩里,在墙和小堤岸的尖背之间形成一个栏梯扶手。
“这个栏杆破坏了芬格宫殿的整体形像。”坎贝尔小姐说。
“是的,我也有同感,它就像是一个入侵者,与这里格格不入。”奥利弗答道。
“只要它有用,就应该去用它。”萨姆说。
“说得对。”西布跟着说。
然后,大家来到芬格岩洞前,展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个大殿,又高又深、半明半暗,充满、神密色彩。
坎贝尔小姐一行人,第一眼,便为这景观惊诧不已。接着便沿着护坡道的突出部分走进去。
洞里整齐地排列着几根棱柱形柱子,大小不一,突出的棱边雕刻细腻,线条柔美。岩柱凹凸部分交相呼应,显出一种协调美。光从外面射进来,跳跃在上面,明暗清晰,遥相对称。
岩洞深一百五十英尺左右,中殿深处露出一种管风琴木壳,那显出了一些立柱,比入口处的立柱小一些,但线条同样很完美。从那儿可以看出来,向广阔天空展开的视角很美。
水浸着光,可以看到海底深处的景物,海底有四面到七面不同的柱角,四周的岩壁上,光与影奇妙地变幻着。当几片云飘到洞口时,一切都消失得无影无踪,像是烟雾挡住了剧院的舞台前方一样。相反,当一束光射进来,被深处的棱柱的棱角反射时,阳光像长长的光板,升到宽阔的圆室,这时,光与影又再次闪烁,棱柱又是五彩缤纷。
大家面对这仙境般的美景,心醉神迷,心灵的震撼无法用言语表达出来。
外面狂风四起,大海的波涛拍打在岩洞的玄武岩上,震耳欲聋,坎贝尔小姐与同伴们不得不恋恋不舍地回到护坡道上,浪花已把它遮去了一半,绕过小岛的一角,外海的风撞击着小岛,大家又回到围堤上,暂时躲藏起来。
短短的两个小时,狂风在苏格兰沿海地带即已成形,并有转成飓风的可能,不过玄武岩的峭壁挡住了狂风的侵袭,使他们得以安全地回到柯兰歇尔岩洞。
第二天,天气变得更加恶劣,风更加凶猛,乌云又厚又低,遮住了太阳的光线。面对这意外的情况,坎贝尔小姐并没有表现出不满,许多次,她被芬格岩洞的奇景所吸引,又回到岩洞里,她常常在那里沉思,一呆就是几个小时,两位舅舅和奥利弗提醒她小心点不要去那冒险,但她根本听不进去。
第三天,也就是九月九日,飓风终于在苏格兰海岸形成,在岛的高地上根本无法抵住它。这时已经晚上七点钟了,在大家回到柯兰歇尔准备吃晚餐时,发现坎贝尔小姐还没有回来,大家耐心地等着,心里越来越不安。一直到晚上八点,仍不见她的影子,奥利弗再也呆不住了,他几次登上岛的高地,可在那儿连一个人影也没有看到。
暴风雨肆虐地袭卷整个海面,大海掀起巨浪,不断拍打着小岛西南部。
“坎贝尔小姐!”奥利弗突然大叫一声,“要是她还在芬格岩洞里,得去把她拉回来,说不定她已在里面迷路了!”
为了坎贝尔小姐
时间不长,奥利弗·辛克莱便出现在芬格岩洞前,并沿着玄武岩台阶急步前行,后面紧跟着的是麦尔维尔兄弟和帕特里奇。
留守柯兰歇尔岩洞的贝丝夫人心急如焚,她把一切都已准备好了,只等坎贝尔小姐早些回来。
高涨的海水,淹没了上面的柱子,根本无法通过。
既然外面的人进不去,里面的人也就无法出来。如果,坎贝尔小姐在那里面的话,那她就被困到里面了,但又怎么能知道她是否在那儿,然而又怎么能到她那儿呢?
“坎贝尔小姐!海伦娜!”
这喊声能传进去吗?咆哮的大海早已把喊声吞没,好像是风与浪的轰鸣声涌进了岩洞。
“也许海伦娜不在里面?”萨姆说,他多么希望她真的不在那儿啊!
“那她会在哪儿?”西布说。
“是啊,坎贝尔小姐会在哪呢?”奥利弗喊道,“我找遍了岛上的高地,海岸的岩石,都没有,如果她能回来的话,她也许早已回到我们身边了。她在哪?!在哪?!”
大家想起,坎贝尔小姐曾几次强烈表示想要到芬格岩洞里看暴风雨。但她是不是就忘记了暴风雨会把岩洞填满,岩洞就成了牢房,根本无法打开了呢?
此时此刻,为了到她那里去救她,大家该做些什么呢?
暴风雨猛烈地侵袭着小岛的这一角。浪花时而升到拱顶,带着震耳欲聋的巨响,在浪花的冲击下水坝坍塌了。大海似乎撞到了岩洞的最深处。
坎贝尔小姐能在哪找到藏身的地方,而免遭浪花的侵袭呢?岩洞的前部直接面对着浪花的袭击,无论是涌进还是退出来时,护坡道都是必经之路。
“坎贝尔小姐!海伦娜!”
大家不停地喊着她的名字,但是没有回应,根本没有回应。
“不会的!她不会在岩洞里!不会的!”麦尔维尔兄弟不断地说着,沮丧至极。
“她一定在那儿!”奥利弗·辛克莱肯定地说。
这时,一股回浪卷出来一片衣物,抛到一块玄武岩石上。
奥利弗最先发现了它,并冲上去。
“是条发带!坎贝尔小姐头上戴的苏格兰带子!”奥尔弗喊到。
随即,他趁海水涌出,护坡道露出一半时,迅速抓住栏杆的第一个支柱。但一股水把他拽下,掀翻在护坡道上。
要不是帕特里奇冒着生命危险扑到他身上,奥利弗也许会一直滚到最后一个台阶上,大海浪将把他卷走。
奥利弗重新站起身,要进入岩洞的决心更加坚定。
“坎贝尔小姐在那儿!”他不停地说,“她还活着,不过她的力气很快就会用完了,根本坚持不到潮水退下的时候!所以必须赶快到她那里去!”
“让我去!”帕特里奇说。
“不!……还是让我去吧!”奥利弗·辛克莱喊道。
他已想出了一个到坎贝尔小姐那儿去的办法,尽管他只有百分之一的成功率,但他还是要试一试。
“麦尔维尔先生们站在这里别动,我们五分钟后就回来。跟我来,帕特里奇!”
八点三十五分,奥利弗和老仆人沿围堤拉着约翰船长给他们留下的克洛瑞达上的小船回来了。
奥利弗想把小船抛进岩洞,因为他已无法从陆地上走过去了。
他清楚这要冒着很大的危险,甚至丢掉性命,但他仍然毫不犹豫。
小船被拉到台阶角下。
“让我和您一起去吧!”帕特里奇说。
“不行,那样小船会超载的,如果坎贝尔小姐还活着,我一个人就够了!”奥利弗回答道。
“奥利弗!”麦尔维尔兄弟呜咽地喊道,“救救我们可怜的姑娘吧!”
奥利弗深深地看了看麦尔维尔兄弟后,跳上小船,抓住两支桨,敏捷地进入了漩涡,大浪把小船抛向拱顶,又在一股无法抗拒的退力作用下把它推回外海。
这样反复了三次,然后朝岩洞冲去,但又被冲了回来,水堵住了岩洞出口。
奥利弗心不慌,手不乱,像在考瑞威尔坎漩涡里那样,奋力用双桨保持着平衡。
最后,一个巨浪把小船推到小岛高地平行的液体脊背上,小船摇晃了一阵后,又被斜着抛了出去,好像是沿着瀑布的斜坡而下。
但勇敢的奥利弗用桨努力的矫正了一下小船,这时出口显露出来,他抓住时机箭一般地快速消失在岩洞里。
刹那间,浪花像雪崩一样袭来,一直涌到小岛的顶部。麦尔维尔兄弟的心悬在半空,他们担心小船会撞碎,更担心岩洞里出现两个年轻的遇难者。
事实上,麦尔维尔兄弟的担心不是没有理由的。
奥利弗很快穿了过去,没撞到拱顶部,一秒钟的时间,他便到达了对面岩壁处,但在被反向起伏所削弱的冲击力的作用下,小船撞到了一种珊瑚壁橱式的地方,它就在岩洞的“床头”处。小船一半撞到了上面,但奥利弗迅速地抓住了一块玄武岩,并且顽强地抓住不放,这样,躲过了海水的冲击。
但支离破碎的小船却被一股回浪冲回了洞口处,而恰巧被麦尔维尔兄弟看到,他们难过地以为奥利弗有可能已经遇难了。
岩洞里的一场暴风雨
奥利弗平安无事,目前还处在安全地带。在两个浪头之间的空隙里,露出一半的入口处透进了一丝幕色,奥利弗借着这一点点光亮,努力寻找着坎贝尔小姐。
“坎贝尔小姐!坎贝尔小姐!”他大声地喊着。
突然,他听到一个声音在回应他:“奥利弗先生,我在这儿!”
此时此刻,他的心情是多么得激动啊!
坎贝尔小姐还活着。
那么,她是在哪才躲过了这场灾难呢?
奥利弗寻着声音在护坡道上沿着岩洞的内壁往深处爬。
在左面岩壁上,有一块凹进去了,像一个小窝一样,恰好可以容纳一个人,两边分别立着一个柱子,传说中把这壁凹叫做“芬格的椅子”。
坎贝尔小姐就坐在这“椅子”上惊恐地看着涌入的浪涛。
就在下午两点,岩洞的入口还可以自由通过时,坎贝尔小姐走进了岩洞,进行她每天一次的观赏。在那儿,她陷入了沉思,当她想出去时,才发现潮水蜂拥而入,堵住了洞口,她害怕极了!
不过她很快就镇静下来,开始四处寻找可以躲藏的地方,经过一番努力后,终于找到了“芬格的椅子”处。
奥利弗看到她蜷缩在那里,还好,浪头没有打到她。
“啊!坎贝尔小姐!”他喊到,“您怎么这么不小心,暴风雨来临之前还到这来,您知道我们有多担心,还以为您迷路了。”
“您是来救我的,奥利弗先生。”坎贝尔小姐说,她被年轻人的勇敢所打动,心里暖暖的,自然也就不怕了。
“是的,我要把您带出去,相信我,有上帝的帮助,我会成功的!您还害怕吗?”
“不怕了……一点也不怕了!……有您在这儿,我什么都不怕……再说,在这壮丽的景观前,除了赞叹还会有别的情感吗!……快看!”
只见一个浪头猛地向坎贝尔小姐扑了过来,奥利弗见状赶快挡在了她的面前,努力保护着她。
两人都默默不语,此时此刻两个年轻人的心在渐渐靠近,他们的感受在迅速升华!
然而,眼前的危险正在急剧加强,年轻人在为坎贝尔小姐担心,他知道潮水很快就会把洞口积满。如果说洞里还没有全黑,是因为浪头还模糊地浸着外面的光线,还有一些宽磷光板四处散落着,像是一种电光的闪烁。磷光板挂在玄武岩岩角上照亮了棱柱的棱边,留下一道黯淡的白光。
白光闪现的那一刹间,奥利弗转向坎贝尔小姐,激动地看着她。
坎贝尔小姐惊喜地微笑着,她被这壮丽的景观所吸引。啊!岩洞里的一场暴风雨!
突然,一个更强的涌浪一直涌到芬格椅子的壁凹处。奥利弗心想,他们肯定要被卷走了。
他紧紧地抱住海伦娜,不让大海从他手里把她夺走。
“奥利弗!奥利弗!……”坎贝尔小姐惊慌地喊着。
“别怕,海伦娜,有我在,您不会有危险的……”奥利弗答道。
他说她不会有危险,可危险明明就在眼前,浪花越来越猛,水越涨越高。他知道应该找一个可以躲开翻腾的潮水的地方。
他沉着、冷静,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果断地采取行动。
这时,坎贝尔小姐已经筋疲力竭,她经受了太长时间的奋斗。奥利弗已感觉到她越来越虚弱。
尽管他也觉得没有什么希望,可他还想让她把心放下。
“坎贝尔小姐,我亲爱的海伦娜!”他小声地说,“在我回到奥班时,我才知道,在考瑞威尔坎的漩涡中,多亏了您,我才得以生还的!”
“您都知道了?”坎贝尔小姐答道,声音很微弱。
“是的,我今天来报答您!我要把您救出去!”
此时已是晚上九点半,暴风雨最强的时候。
坎贝尔小姐因这场持久战而体力不支,昏倒在奥利弗怀里。他想用身体去为她取暖,但潮水已涨到了他腰间,不知他还能坚持多久。
但无论如何,他也不能倒下去,否则两个人都将遇难。
勇敢的年轻人扶着坎贝尔小姐,为她挡住海浪,用力靠在玄武岩上,他在一片黑暗中搏斗着。
终于,潮水开始下降了。外海的浪头稍微平息了一些,芬格椅子上的潮水也退到了门槛处。出口在半明半暗中朦胧地露了出来。
透过出口处,奥利弗心里有了希望,因为从外面的海来看,现在子夜已过,也就是说,再有两个小时,暴风雨即将过去,他们也就会得救了。
离开岩洞的时刻到了。
可坎贝尔小姐还没有恢复知觉,他抱着她走出芬格的椅子,沿着岩壁来到峭壁的岩角上,看到了麦尔维尔兄弟和帕特里奇。
他们跑过去,激动地说不出话来,不知该用怎样的话语来表达他们对年轻人的谢意,然而一切尽在不言中。
这时,奥利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由于精神放松,身体也支撑不住了。他把坎贝尔小姐交给萨姆之后,自己也昏倒了。
他用实际行动再次证明了自己——勇敢、敏捷、机警。
绿光
过了一段时间,由于在柯兰歇尔岩洞深处透进了新鲜空气,坎贝尔小姐慢慢地苏醒过来,她好像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经历了一场海岛历险,而奥利弗一直都陪伴在她身边。
她睁开眼,看见了躺在帕特里奇怀里的奥利弗,感激的泪水夺眶而出,她还不能说话,只把手伸向救命恩人。
麦尔维尔兄弟一个字也说不出来,紧紧地握着年轻人的手。帕特里奇则把他抱得更紧。
他们太疲倦了,换下了被海水打湿的衣服,睡去了。夜就这样静静地结束了。
第二天清晨,他们回到了柯兰歇尔岩洞,担心得一夜未睡的贝丝夫人一看到坎贝尔小姐就紧紧地拥抱着她,不停地感谢奥利弗救了她的女主人。
大家在用过早餐后,坎贝尔小姐就躺在柯兰歇尔岩洞里给她准备的床位上休息,麦尔维尔兄弟则手拉着手散步在围堤上,他们没有说话,还需要用语言表达相同的思想吗?在他们心目中,已经预见到了以后事情的发展趋势,奥利弗不再是奥利弗!他跟盖耳人史诗中最完美的英雄相比,也毫不逊色。
奥利弗·辛克莱此时正独自漫步在斯塔福高地上,他很高兴,但同时一种新奇的炽热的感情在他心底燃烧着,以至于在麦尔维尔兄弟面前他显得有些局促不安。他们生死与共,两个人不再是坎贝尔小姐和辛克莱先生,他们彼此称呼着奥利弗和海伦娜,仿佛在死亡威胁到他们时,俩人想重新开始新生一样。
年轻人的脑子里充满了这些炙热的想法,虽然他很想见到坎贝尔小姐,可是理智控制了他的冲动,他怕见到她,帕自己见到她之后会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暴风雨过后的天气格外晴朗,天空纯净无比。太阳已滑过天顶,天空没有一丝雾气弥漫。
奥利弗面对着外海的一片晴空,突然,脑海里闪现出一道光线,那是什么?
“绿光!”他喊道,“不趁今晚的好时机,更待何时呢?坎贝尔小姐可能想不到今天晚上会有怎样一个绝妙的日落!应该去!……应该去找她!……可别晚了……”
奥利弗为了有这样一个合适的理由回到海伦娜身边而兴奋,转过身往柯兰歇尔岩洞走去。他来到坎贝尔小姐床前,麦尔维尔兄弟亲热地看着他,贝丝夫人握着他的手。
“坎贝尔小姐,”他说,“您好点了!……看上去……您体力已经恢复了吧?”
“我是好多了,奥利弗先生。”坎贝尔小姐说,看到他她也很激动。
“那么,我建议您最好到高地上去呼吸点新鲜空气,经过暴风雨的洗涤,空气很好,天空也很美,它会让您恢复得更快。”
“你说得对,辛克莱先生。”萨姆说。
“很有道理。”西布也说。
“另外,还有一件事情,”奥利弗又说,“如果我的预感没错的话,就在今天晚上您最大的愿望将会实现。”
“我最大的愿望?”坎贝尔小姐一时没有转过弯来。
“天空非常纯净,太阳落下时,天上可能不会有云!”
“真的吗?”西布喊。
“我可以保证您们在今晚一定会看到绿光!”
“绿光!”坎贝尔小姐应声说。
似乎她在思绪混乱的记忆中寻找着绿光的概念。
“哦!对……对!……”她接着说,“我们来这里的目的就是看绿光!”
“走!走!”萨姆为有机会把年轻姑娘从混沌状态里拉出来感到高兴,“从小岛的另一边走。”
“那我们回来再吃晚饭吧。”西布建议道。
那时正是晚上五点。
于是,一家人在奥利弗的带领下离开柯兰歇尔岩洞,登上木制楼梯,来到上部高地的边上。
光芒四射的天体慢慢从天空上滑下,或许有些夸张,但大家的心情真的是非常兴奋,他们迁移了这么多次,经受了这么多磨难,从海伦斯堡的乡间别墅到斯塔福岛,中间又经过了约纳和奥班。
的确,那晚的天空非常美,外海吹来的微风中的盐性气体浸没了大气,在这样的空气中,坎贝尔小姐又恢复了往日的活力。她睁着美丽的大眼睛,注视着眼前的大西洋。她那因过度疲惫而略显苍白的脸又泛起了苏格兰女子特有的玫瑰红色。她太美了!身上散发出无穷的魅力!奥利弗有意靠后些,默默地注视着她。现在,他有些紧张,心里有些乱,以至于有些不敢抬头看她。
麦尔维尔兄弟激动地跟太阳说着话,请它找块没雾的地方落下,恳求它在这美好的一天结束时,赐给他们那最后一道光。
大家都怀着激动的心情朝斯塔福高地的尽头走去。他们选择了一个最佳观测点,在那里的岩石上坐下,遥望天边星体的徐徐下落。
这一次,再也不会有亚里斯托布勒斯·尤尔西克劳斯的船帆或水鸟的云彩挡住天边了。
这时夜幕开始降临,天上刮起了丝丝微风,远处的大海,风平浪静,如同一面镜子。
一切都符合绿光出现的条件。
半个小时过去了,突然,帕特里奇手指南方,喊道:“看,帆!”
的确,那是一只帆,它会不会在太阳光盘落下的一刹那,从它面前驶过!如果真是那样的话,他们也就只能承认运气不佳了。
帆船从约纳岛的马尔岛尖端之间狭窄的海湾中驶出,航速很快。
“是克洛瑞达游艇,”奥利弗说,“它正在朝斯塔福岛东部航行,对我们的观察毫无影响。”
大家放下心,目光又回到了西边的天际。
太阳在快速地下降,就像被什么东西推着它朝大海靠拢。太阳很快从落下时的那种金色,变成桃红的金色。轻轻的波纹擦去了太阳照射在水面上划出的彗尾,如同银色的光片,在靠近海岸时黯淡下来。
大家静静地呆在那儿,无比激动地盯着仍在下降的球体,它在沿斜线朝天边移动着。这时可以感觉到它在一点点变宽,转瞬又慢慢地缩小。
一会儿,海平面上就只剩下了半个太阳,像金箭一般射出的几道光,射在斯塔岛上的一些岩石上。随后的火光染红了马尔岛峭壁和本莫尔山峰。
最后,太阳只剩下了一点点细细的弧行,与海平齐。
“绿光!绿光!”麦尔维尔兄弟异口同声地喊道。
贝丝夫人和帕特里奇在五分之一秒一瞬间里,也捕捉到了它,他们的眼睛被那道光线染成了绿色。
然而,奥利弗和海伦娜,这两个最渴盼看到绿光的年轻人,在这绿光出现的时刻却什么也没看到!
就在太阳把这最后一道光射向宇宙时,两人的目光交错在了一起,忘却了自我!……
海伦娜眼里的绿光变成了小伙子眼中射出的黑光,而奥利弗看到的却是年轻姑娘眼睛里闪出的蓝光。
整个太阳都消失了,奥利弗和海伦娜都没有看到绿光。
尾声
第二天,也就是十一月十二日,坎贝尔小姐、奥利弗·辛克莱、麦尔维尔兄弟、贝丝夫人和帕特里奇,登上克洛瑞达游艇,经过斯塔福岛、约纳岛、马尔岛抵达了奥班,他们又转乘火车到达尔梅雷,再从达尔梅雷到格拉斯哥。他们穿越了苏格兰高地最美的地区,最终回到了海伦斯堡别墅。
十八天之后,在格拉斯哥的圣·乔治教堂里举行了一次盛大的婚礼,婚礼上的一对新人可不是亚里斯托布勒斯·尤尔西克劳斯和坎贝尔小姐。
尽管新郎是奥利弗·辛克莱,可麦尔维尔兄弟同坎贝尔小姐一样,都非常满意。
在斯塔福高地上的最后那天晚上,虽然奥利弗没有看到苦苦追寻的绿光,可他的心里却印下了绿光的烙印,永远不会消失。
一天,他展出了一幅画,名叫“日落”,效果很奇特,在画中可以欣赏到一道极强的绿光,仿佛是用融化了的绿宝石画成的。
两个月后的一天,当一对新人和两位舅舅在别墅花园前的克莱德河边散步时,意外地碰到了亚里斯托布勒斯·尤尔西克劳斯。此时,他正饶有兴趣地尾随着克莱德河的疏浚工程,朝海伦斯堡火车站走呢,大家见面时,年轻学者并没有表现出一丝尴尬。
大家互相问候着,亚里斯托布勒斯礼貌地祝愿这对新人白头谐老。
麦尔维尔兄弟看到这么完美的结局,无法掩饰内心的喜悦。
“我真是太高兴了。”萨姆说,“有时我会独自笑起来。”
“我是喜极而泣。”西布说。
“好了,先生们,”亚里斯托布勒斯提醒说,“我这还是第一次看到您们之间有了分岐,一个是笑,一个是哭……”
“这根本就是一回事,尤尔西克劳斯先生。”奥利弗说。
“是的。”年轻妻子跟着说。
“哭和笑怎么能是一回事呢,”亚里斯托布勒斯答道,“笑是脸部肌肉故意做出的一个特殊表情,这对呼吸现象有点异常。而哭呢……”
“哭呢?”辛克莱夫人紧接着问道。
“那是一种情绪,它把眼球润湿,人才会哭。而眼球是由氯化纳、磷酸钙和氯酸纳构成!”
“先生,从化学角度上讲,您说得没错,”奥利弗说,“但那仅是从化学角度讲。”
“我不清楚这又有什么区别。”亚里斯托布勒斯·尤尔西克劳斯尖酸地说。
说完,他就生硬地向众人致礼道别后,头也不回地继续朝火车站走去。
“这就是尤尔西克劳斯先生,”辛克莱夫人说,“他总想像解释绿光一样,去理解人的内心世界!”
“但是,事实上,亲爱的,”奥利弗说,“我们并没有看到我们那么渴望看到的绿光!”
“那是因为我们看到了更好的。”年轻妻子低声说,“我们甚至看到了幸福本身——传说中不是说幸福和绿光是连系在一起的吗!……亲爱的奥利弗,我们已经找到了幸福,这就足够了,还是把绿光留给那些还未尝到幸福而又期盼幸福的人们去追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