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万人齐心协力

  • 家住小汤山的一位居民感慨地说:“开工那天,我来看了看,没想到过几天再来一看,已经建起来了,真是神速!”
  • 在社区,在农村,在学校,在工地……一张科学防控“非典”的网络迅速建立、张开,覆盖到了全市的各个角落。
  • 在郑州火车站,调度人员切实保证每天200多趟中转列车和始发列车上的数千件抗“非典”物资及时运往北京、山西、内蒙古。

北京市是临危不乱

2003年的春天,正当首都北京人民全力贯彻“十六大”精神,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办一届最出色的奥运会”两大历史任务阔步迈进之时,非典型肺炎这一人类从未遭遇过的疫病,以意想不到的速度和意想不到的程度向北京袭来!

3月初,北京发现首例输入性“非典”病例;4月20日,卫生部常务副部长高强宣布,北京报告“非典”病例339例;4月27日,北京“非典”病例累计突破1000例;4月29日,当天新增病例达到创纪录的152例;5月7日,北京“非典”病例累计突破2000例……

医生告急!病床告急!医疗物资告急!口罩脱销,消毒液紧缺,学校开始停课,游人纷纷离京,市场出现波动,市民情绪恐慌……人民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受到极大威胁!

北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紧要关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北京市委、市政府带领1300多万市民直面危机,迎难而上,对“非典”展开了一场坚韧、顽强、壮烈的阻击战。

胡锦涛总书记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亲临一线,深入调查研究,看望医护人员,对北京抗击“非典”斗争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

4月17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专门听取有关部门和北京市关于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的汇报,并对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进行了研究和部署。

会议批准成立北京防治非典型肺炎联合工作小组,全面统筹北京地区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这一决定为北京抗击“非典”斗争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4月20日,中央从全国和北京市的大局出发,果断对卫生部和北京市政府主要负责人的职务作出调整。

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北京市及时调整思路,完善措施,整合资源,扭转了初期被动局面。

设在正义路2号北京市委院内的北京防治非典型肺炎联合工作小组,是北京抗击“非典”的前沿指挥所。

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市委书记刘淇担任组长,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委、解放军和武警部队负责人参加。下设各小组的组长全部由市委副书记、副市长担任。

联合工作小组迅速启动危机处理和社会动员机制,从领导体制、医疗救治、科技攻关到群防群控、物质保障、市场供应等各方面,全面整合,有效运转。

为了加强决策的针对性,联合工作小组会议隔日一次,基本都安排在晚上。朦胧的夜色中,各路负责人匆匆赶到市长会议室,通报前两天的情况,布置后两天的工作,所有议题都浓缩成6个字:问题、办法、落实。

会议室里有疲倦的面容,有嘶哑的声音,更有“没问题”、“现在就落实”这样坚决的回答。一项项果断的决策,一道道及时的命令,从这里传出……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北京市广大党员干部身先士卒,在医疗机构、疾控中心、科研院所、学校、工地、市场、社区、村落,到处都有党员的身影……市委书记刘淇光是工地就跑了20多个;代市长王岐山等市领导深入社区、市场、农村一线,确保抗击“非典”各项措施及时到位、落到实处。

北京石景山区鲁谷社区,1700多名社区党员来到党支部,要求参加抗击“非典”的工作。当时在这个社区,活跃着108支党员志愿者队伍,1153名党员志愿者利用社区阅报栏、楼门文化阵地、社区小报等广泛宣传防治知识,为101户“低保”家庭定期送去营养品和防护用品。

在危急时刻,最能显示共产党人无私无畏的英雄本色。

“恳请组织上信任我,把最艰巨的任务派给我,我保证服从指挥,冲锋在前,坚决完成党和人民交给我的任务……”这是公交车司机杜春强给党组织信中的一段话。得知北京市医疗部门急需抽调50名急救车司机,杜春强和北京公共交通总公司的267名党员,在第一时间报了名。

“一座不垮的大厦,必定有高大的栋梁;一个不倒的巨人,必定有刚直的脊梁。”在这段患难与共的日子里,京城百姓看到了一个坚决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心全意执政为民的政党,看到了一个敢于负责、务实高效的政府,正在调动一切可投入的资源,尽最大努力保护着人民。

北京市统计局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99%的市民表示拥护政府采取的抗“非典”措施,91.5%的市民对北京市今前和今后的发展充满信心。

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在北京市凝聚了党心、民心、军心,锤炼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伟大民族精神。

迅速新建小汤山医院

2003年4月下旬,“小汤山速度”在抗击“非典”战役中创造的奇迹。

为提高收治率,北京防治非典型肺炎联合工作小组决定,在小汤山新建一所拥有1000张病床的“非典”专科传染病医院。

“非典”专科传染病医院设施复杂、要求严格。接诊室、接诊专用通道、医护人员专用通道、消毒系统、呼叫系统、氧气站、消毒洗车房、污水处理系统、专用垃圾焚烧系统,一个都不能少,一点技术疏漏都有可能造成不良后果。

在这里,病人与医护人员的物品要严格分开,病人和医护人员通道要隔离,所有病房均配有吸氧设备、紫外线消毒灯和真空吸痰设施。

有人担心,这座新医院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使用!

疫情如火!赢得时间就能为更多的患者争取主动!

4月22日晚,在北京防治非典型肺炎联合工作小组作出决定后,负责此项工程的副市长刘志华就现场调配人力、物资,协调6大建设集团4000多名建设者日夜会战。

让我们来看看“小汤山速度”:

在4月23日凌晨,北京市建工集团、城建集团、住总集团、城乡集团、市政集团和中建一局6家企业4000余名施工人员携500台装备开进施工现场;

24日,医院结构完成30%,内装开始;

25日,医院结构完成60%,内装完成30%;

26日,施工人员增至7000人。北京市委书记刘淇视察施工现场;

27日,医院主体工程完工,进入市政收尾工程;

28日,收尾工程完工;

29日,通过验收;

30日,一座占地120亩、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专科传染病医院落成,并交付使用。

前后仅7天7夜的时间!

5月1日,北京小汤山非典型肺炎定点医院正式启用,首批“非典”患者156人顺利入住。

这所医院占地120亩,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病床1000张。每间病房约15平方米,房间内安装了供氧、送风、呼叫系统和紫外线消毒灯、真空吸痰等设施,还有可淋浴的独立卫生间和电视、电话、空调等电器。

附设的垃圾处理设备可以对生活垃圾和病人的排泄物进行高度过滤及特殊的消毒处理,确保医院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这样一所高标准的传染病医院,就这样在1周之内矗立起来。

家住小汤山的一位居民感慨地说:“开工那天,我来看了看,没想到过几天再来一看,已经建起来了,真是神速!”

在小汤山医院昼夜施工的同时,医院的筹备工作在解放军总后系统的组织下也紧张有序地进行着。

390种西药、76种中药共计2000个剂型规格的庞大药品保障计划,用了一个通宵就完成了。

价值9000万元的药品器材超常规采购,6天内完成,大批采购物资从国内外陆续运抵小汤山。

百名工程师昼夜突击安装设备,在不到4天的时间里完成了平常至少需要两个月的工作量。

全军1200名医护人员以最快速度,由全国各地昼夜兼程奔赴首都北京。

从接到军委命令到完成医院筹备正式展开救治,仅用了5个昼夜。

好一个“上前线的速度、上战场的状态!”

在万众一心抗击“非典”的形势下,“小汤山速度”成为一个象征,反映了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折射出我们今非昔比的综合国力、日益先进的技术水平和快速启动的应急能力。

“小汤山速度”生动体现了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也展现了建设者们崇高的奉献精神。

7个日日夜夜,小汤山医院的建设者们付出了怎样的辛劳,是不难想象也无需描述的。

一位建筑工人朴实地说:“累点没关系,只要能把‘非典’病毒打下去,我们再累也心甘。”

在现场指挥施工的负责人嗓子已经嘶哑得几乎说不出话来。他们几乎失声的嗓音胜过洪钟大吕,表达了无比坚强的意志和决心。

从“小汤山速度”和小汤山医院的建设者身上,看到了中国人民战胜“非典”的巨大力量。

全面加强科学防治

北京“非典”疫情暴发初期,尤其是4月中下旬,患者数量急剧增加,北京面临医疗资源短缺的窘境。

在4月30日的新闻发布会上,王岐山代市长曾带着巨大的压力表示,当时北京只能说“提高收治率”,尚不能做到“保证收治率”。

面对危机,北京快速运转,沉着应对:

最初,北京确定6家专门收治“非典”病人的定点医院,随后,定点医院很快增加到11家;

5月1日,仅用了7天7夜时间新建的全国最大的收治“非典”患者的专门传染病医院“小汤山医院”正式启用;

5月7日,改造后的三级甲等医院宣武医院开始运转;

5月8日,另一所改造的三级甲等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开始收治病人。

至此,北京抗击“非典”的医疗资源发生了决定性的转变,“非典”病床增至3600张。

5月7日24时,北京所有的确诊“非典”患者全部转移到全市16所市级定点医院,实现了“确保收治、随诊随收、集中治疗”。

一切开始规范有序,一切开始协调运转:

为整合首都的医疗卫生资源,组织了定点收治医院的院长联席会议,成立了医疗救治指挥中心。

为及时切断传染源,成立了2500人的流行病学追踪调查大队,哪里有疫情,哪里就会出现他们的身影。

为有效防止医院内的交叉感染,将全市的发热门诊从初期的123家调整至67家,在设置条件、就诊流程等方面形成了规范。

为加强对医务人员的防护,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控制标准,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内外部的管理和监督。

为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组建了专家医疗组,不断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运用,探索包括中西医结合方法在内的新的临床治疗途径,切实提高治疗效果……

抗击“非典”,这是一条宽广的战线,这是一场人民战争。在社区,在农村,在学校,在工地……一张科学防控“非典”的网络迅速建立、张开,覆盖到了全市的各个角落。

在顺义区后沙峪镇西田各庄村,进入村子的道路24小时有人值班,外村的车和外来的人不经村委会批准不得进村;本村的汽车和自行车出村回来,也要喷药消毒。

安翔里社区的75名党员佩戴着“防治非典志愿者”胸卡活跃在社区内,清理楼道卫生和周边环境,挨家挨户给居民讲解有关防范“非典”的知识。

像这样深入到位的防范行动,在北京已成声势。目前,全市已发放《非典型肺炎预防手册》数百万份,帮助市民及时掌握了有关知识。

学校、工地等是备受关注的重点。

5月3日,北京决定全市中小学继续放假两周,并利用各种媒体,从5月6日起开办“空中课堂”,指导和推动中小学生放假期间在家学习。

5月9日,宣布高考如期举行,但将严格采取全方位措施,调整相关程序,保证考生健康与安全。

各高校实行封闭式管理,教师不停课,学生不停学。清华大学一改过去欢迎参观的做法,实行凭学生证、工作证、离退休证进入校门制度,家属和确有需要进入的人员,要到居委会办理家属出入证和临时出入证。

对外来务工经商人员,北京严格按照“对健康人员就地预防,对有接触史的就地观察,对确诊者就地治疗”的原则,对出现疫情的工地立即进行隔离,对其他工地和民工居住区进行封闭管理,坚持不停工,全员每天测量体温,严格控制民工离京。

为切断传染源,4月23日,北京决定依法分批对重点疫情场所采取隔离控制措施。

24日凌晨,西城区有关部门开始对北京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整体隔离,隔离范围包括医院院区、科研楼、家属楼及医院通向外界的大门和通道。

北京还相继对有疫情的工地、学生宿舍楼、居民楼、医院和指定集中收治“非典”病人的医院、综合医院的“非典”病区、二级以上医院发热门诊,采取了隔离控制措施。

截至5月29日10时,全市实行分散隔离和集中隔离的“非典”患者及疑似患者的密切接触人员2.9312万人,已解除隔离观察2.6901万人。目前,所有隔离区秩序井然,居民生活无忧,情绪稳定。

严密的防治网络,使北京的防治工作步入规范有序的轨道,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北京疫情开始大幅度下降。5月30日10时,北京报告新增确诊“非典”病例6例,这是北京连续第五天新增确诊病例下降到个位数。

各地支援北京抗非典

2003年4月下旬以来,北京的“非典”患者人数激增,至5月13日累计已达2347人。

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还没有出现过如此严重的疫情。

医院告急!北京没有足够的传染病专科医院的病房,普通综合性医院不得不仓促间收治大量“非典”病人。

医护人员告急!北京有注册医生3.2万人,护士3.4万人,但其中熟悉呼吸科疾病的不过3000人,而且至5月13日,有384名医护人员在救治“非典”病人时被感染。

首都“非典”疫情严重,山西、内蒙古等地也发生了疫情。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的人民共和国是手足相连的整体。

广东的医务工作者在与“非典”搏斗中,用心血乃至生命探索出防治“非典”的宝贵经验,及时向外推广。

广东最早向北方派出了医疗专家,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副所长肖正伦教授,于3月中旬到山西介绍防治经验。

山西省人民医院呼吸科副主任魏东光说,广东医生的介绍使山西同行获益匪浅,是对山西阻击“非典”疫情的有力支持。

随后,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专家钟南山,还有陈荣昌、张复春等人,到北京为卫生部举办的“非典临床治疗省级师资培训班”讲课。

他们总结的防治“非典”四原则:“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被全国各地遵循,这些在抗击“非典”中都起了重要作用。

广东专家先后到了北京、上海、山西、湖南、陕西、贵州、浙江、吉林、湖北、海南和香港、澳门讲课和会诊,先后培训医务人员2400多人,使他们成为抗击“非典”的生力军。

5月2日至5日,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院长唐小平、第一人民医院医生赵子文到吉林讲课时,参加了对20个“非典”病人的会诊,至少将其中的5个病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全国各地的医学工作者早已动员起来,拧成一股绳,研究彻底制服“非典”病毒的方法。

“非典”疫情突如其来,使北京的无偿献血、计划采血受到影响,临床急救用血告急。4月23日,北京首次向山东发出求援函。

此时,山东省血液中心血库只有296单位全血,这只是平时一天的用量。山东省委常委会议决定,全力支援北京。省委书记张高丽说:“北京的防治工作事关全国大局,我们一定要讲政治、顾大局,支援北京抗击‘非典’。”

根据省委领导指示,山东省血液中心向菏泽、济宁、青岛等地发出指令。他们得到的都是坚定的承诺:如果需要,我们现在就向北京送血。

在青岛,献血市民排起长队,全天采血619人次,采血量19.1万毫升,创青岛血站建站以来采血数量新纪录。带着齐鲁儿女体温的血浆送到了北京。至5月4日,山东向北京发送医疗用血2030个单位,他们支援的血浆一度占北京用血量的1/4。

4月27日,山东支援北京的第一批100万元的消毒防护用品发往北京。

5月8日,北京防治“非典”指挥部收到来自山东临沂价值2360万元,可提高人体免疫力的大豆低聚糖产品及200万元,这笔捐赠来自山东山松生物工程集团,是当时接收的全国范围内价值最大的一笔捐赠。

全国行动起来大援助

2003年4月下旬,抗击“非典”在全国范围展开。

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在构筑防治“非典”坚强战线的同时,迅速成为全国重要的迎战“非典”的后勤供给地。

4月21日至5月3日,上海工业系统生产口罩1150多万只,过氧乙酸消毒液约550吨,体温计近90万支,药皂11万多箱。其中200多万只口罩、22万支体温计和2.3万箱药皂运往祖国的四面八方。

上海的过氧乙酸生产一天创下了平常3年的产量,平均每天口罩供应量达到60万至80万只。

上海医疗设备厂为了给兄弟省区尽快送去呼吸机,自愿增加运输成本,变海运为空运,从欧洲进口零配件进行装配。

4月,上海向内蒙古紧急输送了4700余件隔离衣等紧急医疗救治物资。

5月2日晚,上海得知北京紧缺救治“非典”病人的关键药品“甲基强的松龙”。这种主要从比利时进口的针剂上海自身的储备也有限,想到首都的急需,到第二天上午,500支宝贵的针剂即调拨完毕。

各地群众在顽强阻击“非典”的同时,伸出热情援助之手,帮助遭遇到困难的地方。

5月6日早晨,在海拔5300米的青藏公路唐古拉山工地,担负施工任务的武警官兵发起了“真情捐款抗非典,高原北京心连心”活动,筑路官兵献上饱含深情的捐款。68岁的藏族阿妈央宗达娃也来了,将自己挖药材所得的86元钱捐献出来。

在郑州火车站,调度人员切实保证每天200多趟中转列车和始发列车上的数千件抗“非典”物资及时运往北京、山西、内蒙古。

郑州火车站党委书记姚淑英说,“我们宁可把车上其他物资撤下来,也要保证抗‘非典’物资及时运行。”

5月8日,福建天神药业有限公司捐赠的价值100万元的免疫调节剂胞必佳,经国家卫生部安排,投放北京、广东、山西、内蒙古等地。

黑龙江省经贸委统计,该省过氧乙酸的日产能力已从20吨增至160吨,相当部分运往北京、吉林。哈尔滨有4家制药厂生产专供北京的胸腺肽,从5月1日开始,每天至少供应500箱。可贵的是,黑龙江省早在“五一”节前就准备了10万毫升血液,一旦北京需要,立即发出。

各地对疫区的援助向纵深发展。

辽宁向内蒙古捐献的价值200万元的医疗用品已经送达。

5月12日,浙江省组成的医疗队奔赴山西。

同时,江苏医疗队乘飞机前往内蒙古。

北京市民政局从4月26日起收到来自各界的捐赠,至5月12日,收到全国各地捐款2亿元,物资价值5000万元。山西省红十字会则收到了各地捐款1080万元。

在这场抗击“非典”的征战中,人民军队肩负起了光荣的使命。

中央军委于4月26日下达命令,从军队和武警部队抽调1200名医护人员进驻小汤山,全面负责对入院病人的治疗。

国际支援中国抗非典

2004年5月17日14时,一架银白色飞机,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缓缓降落。

专机上装载的29.8吨物资是价值133万美元的药品、消毒品和医疗设备,这是俄罗斯联邦政府向中国政府捐赠的第一批医疗援助物资。

像这样来自不同国家捐赠的物资,自4月中旬以来源源不断。随着中国防治“非典”工作的大规模展开,世界各国政府和人们都对此给予高度关注、广泛声援。

在中国治疗“非典”的第一线,这些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呼吸机、X光机、防护服、口罩、医疗药品等,成为帮助医护人员和患者与病魔抗争的有效武器。

据有关方面统计,截至5月30日,有近30个国家、国际组织和企业、机构向中国抗击“非典”提供大量无私援助,其中官方援助总额3400多万美元,国际组织拨款2205万美元,非官方捐赠约合350万美元。

5月14日,罗马尼亚总理讷斯塔塞来到中国,他的专机上带来了一些医疗设备。

5月15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会见他时,都说到了同一个词:

患难见真情。

战胜“非典”需要全世界共同努力。面对来势汹汹的疫病,各国政府和科学家们以空前的团结携手合作。

在战胜“非典”的共同目标下,海内外的科学家们携手攻关。

在2003年3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全球9国11个实验室,后增加为13个实验室,组成联合网络,协作攻关,查找“非典”病源。

在世界卫生组织协调下,这些实验室组成的研究网络,正昼夜不停地进行着合力攻克“非典”的数十项研究。

不到一个月,中国、德国和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多家实验室正式确认,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是引起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而在此后的半个月内,中国、新加坡、美国和加拿大的科学家纷纷测出“非典”病毒的基因组排列。

“史无前例!”世界卫生组织负责传染病的执行干事戴维·海曼如此感叹。

国际社会在进一步加强合作。世界卫生组织的官员和专家一次次来到中国,观察疫情,提供可供借鉴的经验和意见,它的相关机构与中国紧密合作,实时发布疫情消息;东盟联合中国举行特别会议,讨论、协商与中国共同应对“非典”的措施。

5月19日,第五十六届世界卫生大会,在全世界奋力抗击非典型肺炎的特殊时期召开。世界卫生组织192个成员国的代表为寻求治愈者以新型流行疾病的方法献计献策。

在中国人民抗击“非典”的日子里,真诚问候和祝福,从五洲四海飞向北京。

紧缺的医疗用品和防护物资,从四面八方飞运往中国;全世界的科学家,为研究防治“非典”夜以继日地工作。

这一切,让人们真切地感到,面对“非典”的危难时刻,世界与中国同在;战胜“非典”的征途中,世界与中国携手。

我们将向中国提供援助!

这是在中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非典”的关键日子里,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真诚援助,汇成一支四海同心的旋律。

我们支持和赞赏中国政府抗击非典的努力!

这是许多国家声援中国时讲的最多的这句话,是对一个高度负责的政府的由衷信任。

“非典”在中国的蔓延,毫无疑问是对中国这个发展中国家的一次严峻考验。中国政府以对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果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人民都立即行动起来,防治工作逐步走上规范、有序的轨道,并取得显著成效。

对此,国际社会高度评价,充分信任。

4月下旬,正是北京“非典”疫情最严峻的时刻。法国总理拉法兰来到北京。拉法兰直言不讳:

我此时率团访华就是要表达法国政府和人民真诚支持中国开展对非典型肺炎的斗争。

罗马尼亚总理讷斯塔塞在北京与温家宝总理会谈时特别赞赏中国政府为防止“非典”做出的积极努力和采取的有效措施。讷斯塔塞说:

中国政府和人民必将取得最后的胜利。

世界上很多权威的传染病专家也都称赞中国政府与卫生部门采取的防治措施到位。

在世界许多大公司的眼中,中国政府显示出的处理危机的能力,是对外国投资者的最大鼓励。美国投资银行摩根斯坦利的首席全球经济师史蒂芬·罗奇分析认为,“非典”没有改变中国魅力,“非典”对中国是一个考验,中国会在经历了这场深刻的危机后成熟起来。这对亚洲乃至全球经济都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在“非典”侵扰最为严重的北京,4月份新批准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仍然达到了143家,同比增长53.8%;实际外商直接投资也达到了2.23亿美元,同比增长50.7%;新批准设立的外商驻京代表机构依然有82家之多,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在“非典”这场灾难面前,中国人民感受到世界的支持和帮助,感受到世界的理解和信任。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中国也在为世界人民的福祉和健康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应约与韩国总统卢武铉通电话时说:

中国政府和人民有决心、有信心,依靠科学技术和人民的力量,在国际社会的支持下,最终战胜这场灾害。

在这场为人类生命安全而战的斗争中,国际社会大合作、世界科技大合作,不仅对抗击“非典”,更为人类社会和平发展留下一笔宝贵财富。

展开非典科研攻坚战

2003年春天,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科研工作者紧急行动起来,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顽强奋战,合力攻关,取得重大成就。

4月12日,广州市非典型肺炎流行病学、病原学及临床诊治课题组分离出两株新型冠状病毒,显示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极可能是非典型肺炎的主要原因。

14日,卫生部、科技部紧急筹措1000万元实施非典型肺炎防治紧急科技行动。

16日,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成功完成对冠状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测定。

17日,卫生部医药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传来消息,研究中心与广州市疾病控制中心成功建立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冠状病毒新技术。

19日,军事医学科学院和中国科学院研制出1小时就可确认“非典”的快速检测试剂盒。

5月,科技攻关的好消息陆续传来。

科技部副部长李学勇宣布,科技攻关组成立以来,已在疫情流行趋势预测、病毒体外生存规律、出院病人是否排毒等流行病学研究方面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研究表明:“非典”病毒痰中可存活5天;75度加热30分钟就能杀死病毒;治愈患者不会再传染;密切接触者无隐性感染;潜伏期患者传染可能性很小。

这些经过艰苦努力获得的重要实验结论,对救治工作具有十分及时的指导意义,也是对人类抗“非典”斗争的重要贡献。

5月11日,新修订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推荐中医药治疗方案》出台,推荐部分中药汤剂处方和中成药治疗“非典”。临床经验表明,中医药的早期干预可阻断病程发展。

5月20日,“非典”国家控制与预警系统投入运行。科技攻关组还组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单位,根据卫生部公布的最新疫情数据,采用科学模型,建立了短期和中长期趋势预测方法。

控制与预警系统准确预测出:6月初,北京市新增非典型肺炎确诊病例将在总体上降到个位数。

据媒体5月18日的报道,经过对100例“非典”患者的中药治疗,北京佑安医院总结归纳出中药治疗各型非典型肺炎组方,并已经纳入国家863科技攻关项目。

佑安医院自3月11日收治第一例患者以来,就着手利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组建了北京市中医专家组,专家亲临一线会诊、查房。

利用中药组方汤剂加西医治疗组的患者,与同期西药组相比,死亡率大幅下降,疗程缩短,副作用降低。

佑安医院还对高危人群和与“非典”患者密切接触的医务人员实施中药预防“非典”处方,使他们得到了较好的保护。

5月22日,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挥部科技攻关组宣布,大量实验表明,清开灵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板蓝根冲剂、新雪颗粒、金莲清热颗粒、灯盏细辛注射液、复方苦参注射液和香丹注射液8个中成药对于“非典”的不同病理环节能够明显改善症状。

6月11日,科技攻关组再次宣布,863计划重大课题“中西医结合治疗非典型肺炎的临床研究”取得进展。

课题组在对222例病例数据的评价分析后表明,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非典型肺炎效果明显。主要表现在:退热效果显著,作用持续稳定;有效改善呼吸急促、干咳、气短、乏力等主要临床症状;改善机体缺氧状况,保护脏器功能;有助于减少激素用量,避免副作用。

正如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负责人杨焕明教授所说:“从病毒基因序列测定,到试剂盒研制成功,短短时间内这一系列工作之所以能完成,离不开跨学科、跨部门的协作,更离不开科学家之间的肝胆相照、不计名利。”

疾病诚然可怕,但与疾病的斗争中,人类从未放弃过努力。人类终将战胜非典型肺炎,终将赢得这场非典型肺炎防治战役的最后胜利。

中国赢得最后胜利

2003年5月底,新增病例持续下降,“非典”疫情逐步缓解。根据新的形势,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挥部及时作出新的部署。

5月29日15时,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挥部召开第十次会议,分析疫情形势,部署近期工作。

指挥部总指挥吴仪要求,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大的力度,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防治工作。思想绝不能麻痹,指挥绝不能削弱,工作绝不能松懈。

6月5日,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发言强调:

6月份,北京防治“非典”攻坚战进入决战阶段。我们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巩固成果,防止反弹,不能放松,扎实做好防治工作。

6月9日晚,北京防治非典型肺炎联合工作小组举行第十六次会议。在会议上,刘淇再次强调,要加快本市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步伐,加强科技攻关。他要求,进一步调整北京的医疗资源,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继续加强对住院患者,尤其是重症患者的医疗救治质量,提高救治率。

6月11日凌晨,北京市“非典”医疗救治指挥中心总指挥韩德民接受记者专访时说:“北京市的‘非典’医疗救治之战在5月是攻坚战,6月是坚守战,预计7月将可全歼‘非典’顽敌。”

当时,北京市的7家“非典定点医院”还有582名住院治疗的“非典”确诊患者,其中500多名患者治疗效果良好,有50多名重症患者是抢救治疗的最大难题,特别是10多名危重患者的治疗,是指挥中心重症专家组关注的焦点。

韩德民认为,经过总结5月攻坚战的经验教训,北京的医疗临床专家们已经切实摸索出与广东、香港等地不完全相同的治疗方法,确诊率和治愈率明显提高。

6月坚守战的医疗救治方针是:提高医疗质量,全力依靠医疗专家的力量抢救危重患者,进一步降低死亡率,一定要在“非典”临床科研上有所突破。

另外,鉴于北京市有50%以上的“非典”患者接受了中医药治疗且效果不错,因此需要更多地让中医介入“非典”临床治疗,加快中医药治疗“非典”的理论研究。

韩德民说,如果疫情没有大的反弹,到6月底,大部分医院将退出“非典定点医院”行列,只保留中国权威的传染病医院即地坛医院,收治极少量的“非典”患者。

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非典”疫情反弹,一些医院的“非典定点医院”牌子不摘,医疗救治设施不撤,医护人员不减,1700张病床随时待命。

全市67家医院设立的“发烧门诊”将保留较长时间,并最终与医疗系统中传染病防治系统的建设结合,全面建立起北京市的“传染病预防治疗应急系统”。将来不论北京市任何地点出现疫情,都可在最短时间内收治患者并切断传染源。

6月20日,小汤山医院最后一批“非典”患者康复出院。

6月23日,从全军和武警部队抽调小汤山医院的千余名医务人员开始撤离北京。

6月24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对北京实行“双解除”,即解除旅行警告和从“非典”疫区名单中除名。

6月24日这天,阳光似乎格外耀眼。这场春天降临的全球性瘟疫,终于在夏天到来时被送走了。

回望全国上下走过的这段艰难历程,从中央到地方、到一线,各方众志成城,无论在医疗救治还是在科研攻关上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战果。

在抗击“非典”的严酷斗争中,北京胜利了!中国胜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