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的建立

夏朝由启建立,中间经过太康失国,少康复国,到少康的儿子杼继位为王时,夏朝的强盛达到了顶峰,以后的王一代不如一代。最后传到了禹的第十四代孙子夏桀的手里。

夏桀生得身材魁梧,膀大腰圆,力气大得能把鹿角折断,能把铁钩扳直, 能把高墙推倒,能赤手与虎豹搏斗。他不仅力气极大,而且才智不凡,聪明过人。只可惜他的力气和才智没有用到兴邦治国上,而是全都用到了吃喝玩乐上。

夏桀即位后,觉得打仗是个挺好玩的事,既可开拓疆土,扬名天下,又能抢掠财物,以供享乐。于是四处征战。东夷诸国招架不住,只好臣服于夏王朝,有些小国听说夏王桀是个贪财好色的家伙,就送来金银财宝和美女, 以保全国土不被侵吞。桀得到了这些奇珍异宝和花容月貌的美女,果然不再征战,回到都城恣意享乐。为了讨得这些美女的欢心,夏桀大兴土木,下令在洛阳建造一座倾宫。倾宫占地方圆 10 里,高 10 丈。宫室中心修一座瑶台, 用洁白的玉石砌成。这座倾宫花了 7 年才完工,动用了成千上万的奴隶,花费了大量的财物,害苦了老百姓。

当时有个大臣,名叫关龙逢,看到桀这样腐败荒淫,终日不理朝政,夏朝在一天天没落,于是就劝他以国事为重,悔过自新。夏桀不但不听,而且还把关龙逢给杀了。从此,好人都不敢再亲近夏桀,而坏人则成天阿谀奉承围着他转。夏朝越来越腐败了。

正当夏朝势力日渐衰落的时候,黄河下游有个国家——商国逐渐强大起来。商国是夏朝的属国,当时的国王叫汤。商汤看到夏桀荒淫无度,凶狠残暴,遭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反对,暗暗下定决心要推翻这个腐败的夏朝。商汤决定充分利用这些有利的条件,把众诸侯国争取过来,然后进军夏国。为了将来进军方便,他还将都城迁到了毫(在今河南郑州附近)。当时商国不仅畜牧业发达,农业也发展起来了,国库中经常储藏着不少粮食。碰到哪个邻国有天灾,商汤总是主动救济,因此,商国和各友邻国家关系都很好。

汤在商国笼络百姓,贤明治国,邦交邻国,准备进攻夏国。但此事不知怎么传到了夏桀的耳朵里,于是夏桀就设计把汤骗到了夏国,软禁在夏台(又称钧台)。商国的右相伊尹见此情况,就派人给夏桀送去了很多珍宝及 10 名美女,夏桀见了这些礼物,原先的怒气早消了大半,不久,就把商汤放回来了。

商汤死里逃生,对夏桀更加憎恨了。另外,他在夏国被囚禁了一个时期, 对夏王朝的腐败看得更透了。这样,他不仅更坚定了推翻夏桀、取而代之的信心,而且加快了灭夏的步伐。

商汤回到商国,一方面劝说那些受夏朝控制的小国反叛夏朝,归顺商国, 又消灭了那些死心蹋地跟随夏朝的小国;另一方面,在国内积极备战,加紧笼络老百姓,表明自己是个贤明的国君,好让老百姓听从他的指挥。

不久商汤做好了准备工作,成立了讨伐夏国的联军,由他亲自率领浩浩荡荡地向夏国进军了。夏桀听说后,顾不得饮酒作乐了,连夜调集军队,设下几道防线,保卫都城。但商军兵强马壮,有备而来,士气旺盛,而夏国的军队久不征战,平时又不进行严格的训练,军纪又很涣散,战斗力很差。所以,两军刚一相遇,夏军的防线就崩溃了。夏桀看到大势已去,便带着几个

护卫,仓惶逃窜。商汤带领部队紧追不舍,终于在南巢(今安徽巢县西南) 将这个暴君俘获。商汤本想杀死夏桀,以平民愤。但转念一想,自己一向以宽厚仁慈著称,今天这样做,恐怕民众会对他有别的看法。何况大局已定, 于是,他把夏桀囚禁在南巢,自己率领部队回毫城了。被软禁在南巢的夏桀不久就郁郁而死,延续了 400 多年的夏王朝就这样灭亡了。

大约在公元前 16 世纪,即距今 3700 多年以前,商汤正式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国家——商朝。

汤建立了商朝以后,商人开始由氏族部落向奴隶制国家转化,并渐渐强大起来,初步建立了专制王权。但由于一个根本问题没有解决——作为文明时代的王位继承制未固定下来,因而商出现了王位纷争的“九世之乱”,商朝国势几度衰退,政治力量削弱,臣服的万国也纷纷摆脱其控制,商与原敌对万国之间战争不断。到汤的九世孙盘庚继位后,为振兴商朝,断然迁都于殷,在此过程中,专制王权得以加强,旧部落贵族的力量被打击削弱。盘庚迁都是商史上一件重大事件,它平息了商王朝历时几代的政治动乱,王位继承制得以解决,并建立了稳定的奴隶秩序。从此商人结束了流徙不定的生活, 并创造了繁荣的青铜文化,发展丰富了华夏文化。盘庚迁殷,使商王朝很快越过了衰微动荡阶段,逐步进入了鼎盛时期。

盘庚是商朝的建立人汤的九世孙,从他哥哥阳甲那里继承了王位。他即位的时候,商王朝正面临着动荡不安的政治局势,动乱的根源集中地表现于对于王位继承权的争夺上,这需要向前追溯到商的建立初期。

商人原来是居住于黄河下游的一个部落,后来渐渐发展壮大进入了父系氏族公社。到了汤继位的时候,进入了文明时代。

公元前 16 世纪,汤兴兵灭了残暴的夏,建立了商朝,商人渐渐完成了由部落形态向国家转化的过程。最初氏族的各级家长,就演变成为奴隶制国家机器的各环节。但是做为一个初期的奴隶制国家,奴隶体制尚未完善,商王朝在许多地方还遗留有氏族公社的痕迹,特别是做为进入文明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王位继承制——还没有被固定下来。在盘庚之前的八世商王,王位继承始终是兄终弟及的,直至幼弟死后,才可由下代人继承。这是商建朝初期,伊尹所形成的,是为了统治阶级的需要临时采取的办法,尽管嫡长相传从夏以来已经确定下来,而且商族人在商汤以前也是嫡长相传。商汤灭夏13 年后死去,倘若按旧习规,应传位于长子太丁,但太丁已早死,于是便应再传位于太丁之子,但其子太小,不能管理国家大事,倘若勉强把王位传给他,必定会不利于新王朝的巩固。因而,伊尹破除旧制,采用兄终弟及再还位于长兄之子的办法,这于统治阶层有利,也无悖于嫡长相传的原则。如: 商汤死后,伊尹就立太丁之弟外丙。外丙即位 2 年后死去,又立其弟仲壬为

王。仲壬即位 4 年后就死去了,于是伊尹再立太丁的儿子太甲,(可能是经

过这么 6 年,太甲已成人,而具备了继位为王治国的条件)。但后来也会出现不愿还位于长兄之子的现象,因而在两代人之间的王位传递中留下了争端,造成了不可避免的王位争夺。

从历史资料来看,在从仲丁到阳甲九个国王之间,商王朝基本上处于激烈的王位争夺而造成的动荡状况中,史称“九世之乱”。盘庚曾祖父祖乙死去后,王位传于长子祖辛,祖辛死后,又传位于其弟沃甲。沃甲死后,按上两代之例,应传位于其子南庚,可是不知为何原因,祖辛之子祖丁继承了王位。但南庚并未死心。当祖丁死后,照例当由祖丁的亲兄弟即位,如无亲兄

弟,则当由其子直接继位,然而结果却被南庚继承了王位,这是商代王位继承中独一无二的特例,即堂兄弟继位。这期间诸王在位时间都不长,到阳甲传王位于其弟盘庚时,两家支中均衡力量被打破了,此时,矛盾在激化,动乱也在酝酿之中。

王位纷争,极大地影响了商国的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在这期间商王朝曾四度迁都;仲丁时候,由西毫(今河南堰师)迁到敖(今河南荥阳东北); 河檀甲即位后,又迁都到相(今河南内黄东南);祖乙时迁到邢(今河南温县东);南庚在位时又迁到奄(今山东曲阜)。在这短短的 180 余年里,四度迁都,对社会生产造成了一定破坏,也使广大社会下层平民深受其害,因为每次迁都,人们的生活条件和生产条件都会受到一次破坏。由于这多次迁都后,到盘庚即位时,商人已远离其祖先居住的河洛平原,从华夏的中心地区迁到了偏远的东方。

当时社会很不稳定,商王朝的政权力量也逐渐衰弱下去,原来与商朝敌对的偏远小国,也可谓乘人之危了,不断向商朝及其属国进攻,商王朝陷入了长期战乱之中。加以仲丁时期起商人就与东方夷人之一支——兰夷发生了战争(当初仲丁迁都便是为了征伐东方的兰夷,但到河檀甲为王时,由于殷朝又衰弱下去,加以东方夷人此时又强大起来,威胁了敖都之安全,又造成了河檀甲迁都到相,即今河南内黄之地,用以避战,此后二者冲突时有发生)。人民也陷于痛苦之中了。而且原先臣服于它的众属国也纷纷摆脱其控制而且停止向商纳贡。

盘庚便是在此种局势下,继承了商王位,作为一个有作为的君王,他希望振兴祖先的事业,但如何结束这长期纷杂的王位之争,如何稳定商王朝目前的政局,并巩固和扩大商王朝的统治呢?盘庚面临着众多的棘手的问题。盘庚再三考虑,认为要解决这诸多问题,关键在于迁都,重返商人以前

居住的河洛平原,选址于殷。他为何偏偏选中殷呢?对于贵族阶层来说,他们的家产将在迁都过程中蒙受损失,因而他们不会同意。广大平民经过四次迁都,都已厌烦了,他们渴望着一种安定的生活。但是迁都于殷也有不少有利因素:

从国都新址殷来看,它有着优厚的地理条件:临近于洹河,有充足的水利资源可以利用,而且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对于当初社会形态来看是有利的——便于发展定居农业。

而且河南黄河沿岸,自早便是华夏民族和文化发源地,是华夏之中心。商人先辈便在此居住过,对这里的气候、地理条件已适应,而且成汤建商时便定都于此;在此等条件下,盘庚若迁都于此处,以恢复“商汤之政”为号召,是既得地利又得人和的,可树立自己的威望,提高自己在平民心中的地位。

而且从当时的局势来看,对刚即位的盘庚来说,最重要的是——迁都对于商王朝混乱的政治局面是一个重大转机,有利于他巩固自己的政权。“九世之乱”时王位纷争,得王位者为摆脱失王位者及其家族同党的反对甚至于夺权,便时常采取迁都的手段,用以削弱敌对方的力量。祖乙夺位后,迁都到耿;南庚夺位之后,又迁到了奄,这都是他们即位以前的封邑或是同党势力的聚居地。到后来祖丁之子阳甲夺回了王位,但经过这番争斗,自然大大地削弱了王朝的统治力量,所以《史记·殷本记)里说“帝阳甲之时,殷衰”。而自从南庚迁都于奄之后,在位 25 年,因而在奄地南庚家族盘根错节,形成

了一股牢固的势力,而阳甲在位仅 7 年,加上当时国力衰微,是无法与之抗衡的。对于盘庚而言,若不迁都,离开奄,无疑于置身于虎穴,随时都有可能被南庚家系给夺了权去,占了王位。为了摆脱原南庚势力的影响,及阳甲之世的衰象,迁都是最为有效的手段,一可稍避其锋芒,远离其势力老穴, 使南庚家系失去与商王争夺王位的基础,二来对于其它的势力较弱的贵族也是一种威慑,使之易于摆布。

盘庚再三权衡,断然决定迁都。他将迁都一事公诸于众,便引起了众多臣民之不满,顿时怨言四起;迁都面临着巨大的阻力。但是盘庚下定决心, 在专制王权的作用下,推行了自己的措施。

他召集全体臣民,向他们训话,解释了迁都的诸种理由。并抓住广大平民的心理,向他们许诺,建设新都后,恢复实施“商汤之政”让他们过上安定的生活。

经过几番试探后,盘庚认识到迁都的真正阻力,也是最大阻力,来自于上层贵族集团。自仲丁以来的贵族们日益腐化,盘剥人民,与广大下层平民也存在着矛盾。盘庚抓住这一点,为获得最多数人的支持,他不惜与贵族集团决裂,他斥责那些乱政的大臣只知道聚财敛宝,而不能体恤平民。并指出, 反对迁都者只是极少的一小撮人,他们这样做是有其私利的,他劝诫大家不要为其谣言所惑,而被利用,徒损自己的利益。这样盘庚获得了广大平民的支持,这是迁都如何面临着顽固贵族的抗议而成功的重要原因。

经过与守旧势力的坚决斗争,盘庚的愿望得以实现了——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春日,他率领全体商人渡过黄河,迁到了殷地,回到了商人祖先曾居住过的河洛平原。在那里,商人怀着喜悦的心情,齐心协力修筑了城墙,修建了宫殿和宗庙,修建了自己的家园,在殷安顿了自己的住处。

经过迁都这事,盘庚在与旧势力的斗争中胜了第一回合,排除了内患, 巩固了自己的政权,确立了自己的威望。但为了实现自己的宿愿,他趁热打铁,继续扩大迁都的影响。

为实现以前对广大平民的许诺,并稳定才迁都之后的人心,他开始积极地推行恢复“商汤之政”。

盘庚对商王朝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观察分析,发现给人民造成极大危害的是贪官污吏的残酷剥削,而人民对于贵族的贪暴奢侈也有着强烈的不满情绪,阶级间的矛盾冲突日趋尖锐。针对这一要害,盘庚制订了一个实行施政的方针,以选贤任能、惩恶扬善,论功行赏为核心,他说:“我不任用那些贪财聚货的人,而要倚重那些为臣民着重策想,能体恤人民,使人民能够生财致富,安居乐业的人,并要以此来考察他们的政绩。”一方面,他彻底打消了人民的疑虑,取得了广大平民的支持,缓和了日益尖锐的阶级矛盾; 另一方面,打击了不法贵族的势力,加强巩固了专制王权。

由于盘庚的施政方针切中时弊,所以深得广大下层平民支持,在人们的积极热情的工作下,新都的生活开始走上了正轨。但是那些在迁都过程中已遭受了沉重打击的贵族集团,并未就此罢休,他们利用商人尚未完全适应在殷地生活的时机,在暗地里大肆散布流言,在平民中煽动不满情绪。贵族集团的不合作,使盘庚进一步认识到——遏止贵族势力的膨胀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于是他召集了文武百官,进行了严厉的训斥:

“从前我先王任用旧臣管理政事,政令合乎情理,大臣们没有不遵守施行的,也不敢说什么越轨的话。现在你们却编出一些邪恶的话来蛊惑人心,

我真不明白你们用心何在!现在我也是根据先主的法度办事,也没有什么失德的地方,而你们却对下隐瞒我的政令,与我暗地里作对。如今你们所做的坏事都已败露,这正是害了你们自己!有什么意见你们不能直接向我说,却要背地里搞那一套呢?我可以给你们一个机会,从今以后,你们要努力做好本职以内的事,不许再散布任何谣言,否则将受到惩罚,到那时你们后悔也来不及了!”

“我对于众臣,是不分远近的,都一样看待——用刑罚来惩治恶行,用爵禄来表彰良好的品行。”

他的训话在贵族中引起极大震动,加以他严厉地一丝不苟地实行,慑于专制王权的威严,贵族集团再也不敢有什么轻举妄动了。

从此商人结束了长期流徙不定的生活,在殷安定下来,从盘庚之后一直到商灭亡的 273 年间再也没有迁过都城。

盘庚迁殷,使商王朝政治局面迅速安定下来,国力得以恢复并渐渐强盛起来,与商王朝相邻的小国又纷纷向商称臣、朝贡。商国还数次兴兵攻打居住于西方和北方的舌方、土方、鬼刚等国,它们都是与商或其属国相邻的少数民族游牧部落,曾多次侵扰商及其属国和边境地区,对商王朝的统治和社会发展造成了一定威胁,经过几次战争,商王朝制服了这些小国,解决了这些威胁。因此可谓,盘庚迁都为日后武丁时商王朝的全盛时期提供了先决条件。

迁都之后,商文化迅速地发展起来,从盘庚到商末几代人间,劳动人民创造了比其前期更为繁荣的青铜文化。在迁殷后,青铜手工业已达到鼎盛时期,不仅王都及其中心地域,即使在边远地区也可铸造出工艺高超,造型优美,纹饰繁复而精致的青铜器,如山东益都出土的亚酉鬼方彝,湖南宁乡所出之四羊方尊、戈卣等,堪称精品。

事实证明了盘庚迁殷的这一决策是很正确的,它结束了商王朝长期动乱的政治局势,巩固和发展了商王朝的政治统治。尤其是使商王朝动荡不安的隐患得以解决——王位继承制固定了下来,盘庚以后的王位继承又有更细的规定——同一代诸兄弟间,是兄终弟及,而下一代人之中,则由幼弟之子继承王位;而到了武乙文丁后,又进一步完善了王位继承制——取消了兄终弟及之制,即完全施行嫡长相传之制。而这一变化,又是与盘庚迁殷有紧密联系的。盘庚为商的稳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盘庚迁殷对于加强发展专制王权,完善国家机器也起了重大作用。

在商朝前期,商汤之世时,便以夏朝奴隶制国家为蓝本,改造了商人的军事民主制机关后,完成了向阶级国家的过渡并建立了商人奴隶主统治的国家。但这个国家机器直到盘庚迁殷以前还是幼弱的。如盘庚以前的王位纷争、多次迁都便是这种弱点的表现。而且由于尚处于形成阶段,因而与旧有氏族公社还存有关联,王朝中的文武百官大多是有以前的部落贵族特性的。从商王朝建立开始,他们就与新生的专制王权存在着尖锐矛盾。贵族集团往往利用氏族公社中遗留下来的某些特权,干预国家事务。这对于奴隶制国家的发展是一个严重障碍(这种障碍在盘庚迁殷过程中也自然地表现出来了),而盘庚的迁殷之成功,在客观上打击了保守的贵族势力,消减了这种障碍作用, 推动了奴隶制国家的发展。

盘庚迁殷以后,便开始致力于建立稳定的奴隶制度秩序的工作,在此基础上,经过 60 到 70 年的稳定发展,到了武丁朝时代就逐渐强化了,下面分

别从军队、官吏、刑法来看看。

军队 军队是统治阶级的国家赖以存在的主要支柱,商人从商汤时起就有这样的一支军队,所以才能灭夏,但其组织很不完备。盘庚迁殷后,尤其是武丁时代,由于战争等原因,促进了军队迅速壮大。而且兵种也健全了,不仅仅有步卒,而且有了战车和骑马击敌的马师和手持弓箭的射手。

官吏 商代的官僚队伍非常庞大而复杂。从盘庚迁殷后到武丁时期,官僚体制已初步具备了后来所有的专制王朝通行的中央与地方官之分;中央又分为助王处理国事和为王室宫廷服务的事务官,即所谓外朝与内廷的官僚体制。这也是奴隶制国家机器完善和强化的又一重要表现。

刑法 盘庚迁都以后的商代统治者加强了奴隶主阶级的专政手段。盘庚迁都于殷之后,便立刻加强法制,他决定用旧有典制去整顿当时的法纪(这旧有典制可能就是商汤之世时的《汤刑》)。而随着盘庚迁都后法制的加强, 作为贯彻法制所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的监狱、酷刑也就跟着扩大了。

专制王权本身是残酷的,但对当时的发展的商王朝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而且加强奴隶制国家机器,这也是顺应社会历史发展潮流的。

盘庚迁都巩固了商王朝的统治,对商后期历史起着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