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的航空母舰

  1. 美国
  1. 美国的核动力航空母舰与常规动力航空母舰

美国海军核动力航空母舰共有两级,即“企业”级和“尼米兹”级。 “企业”级核动力航空母舰,满载排水量 90970 吨,载机 90 架,人员编

制 5833 人,其中航空联队 2480 人。它是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航空母舰。1950

年开始设计,1958 年动工,1961 年服役,造价 4.5 亿美元。目前已更换三次燃料,累计航程达 50 万海里,相当于绕地球航行 23 圈。该舰将于 1993~1995 年进行延长服役期改装。“企业”级航空母舰曾多次参加军事演习、武力威摄和其他各类军事行动。1964 年,“企业”号进行了总航程达 3 万公里的无补给环球航行,在 1962 年 10 月的古巴导弹危机中,参加了封锁古巴周围 500 海里海域的行动。现部署在太平洋舰队。

“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航空母舰,现役 5

艘,在建 2 艘,计划共建 8 艘。与“企业”号核动力航母相比,“尼米兹”

级的核动力装置有很大改进,反应堆数量从 8 个减为 2 个,堆芯寿命从 4 年提高至 13~15 年,更换一次燃料可航行 130~160 万公里。“尼米兹”级航空母舰,1975 年服役,满载排水量 90944 吨,载机 90 架,人员编制 5648 人, 其中航空联队 2480 人。1979 年伊朗危机时,该舰迅速从地中海驶往阿拉伯海执行任务,创造了海上连续活动 10 天的记录。

美国海军常规动力航空母舰共有三级 10 艘,都属重型航空母舰。

一是“小鹰”级航空母舰,1956~1968 年建造,现役 4 艘。该级舰原作为攻击型航母设计和建造,后于 1973~1975 年间改装为通用型航空母舰,每艘造价为 2.5~2.8 亿美元。该级舰满载排水量 31000 吨,载机 85 架,人员编制 5641 人,其中航空联队 2480 人。

二是“福莱斯特”级航空母舰,1955~1959 年服役,现役 4 艘,满载排水量 80000 吨,载机 90 架,人员编制 5499 人,其中航空联队 2480 人。该级舰是美国海军“延长服役计划”下改装的首级舰艇,其中,“萨拉托加”号是第一艘完成这一改装的航母。改装自 1980 年 10 月开始,历时 28 个月,耗

资 4.05 亿美元,是原造价的 2 倍多。该级舰是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一级为携载喷气式飞机而专门设计和建造的航母。该舰在设计中,沿用了英国航空母舰的斜角飞行甲板和蒸汽弹射器,排水量也有所增大,升降机由原来的 3 个增

加到 4 个,弹射器由 2 个增加到 4 个,从而创立了美国现代重型航空母舰的基本模式。

三是“中途岛”级舰空母舰,舷号 CV—41,1943 年开工建造,1945 年 9 月服役,1991 年海湾战争后退役。“中途岛”级航空母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建造的最大航空母舰,其满载排水量 64000 吨,载机 75 架,人员编

制 4772 人,其中航空联队 2239 人。“中途岛”级服役 40 多年来,已经过数次大规模改装。50 年代后期由通长甲板改为斜角甲板,60 年代和 80 年代中期又两次对飞行甲板进行改装,以不断具备携载新型飞机的能力,目前已可携载 F/A-18“大黄蜂”战斗/攻击机,但是该级舰没有携载反潜机。

  1. 美国航母战斗群的形式

根据使命任务和威胁环境,美国海军一般有单航母、双航母和三航母战斗群三种编成形式。在低威胁区巡逻或显示武力时,一般使用以 1 艘航母为核心组成的战斗群,通常配有4 艘防空型导弹巡洋舰、4 艘反潜型驱逐舰和1~ 2 艘攻击型核潜艇。在中等威胁区实施威慑、制止危机和参与低强度战争时,

通常使用以 2 艘航母为核心的战斗群,配以 8 艘防空型巡洋舰和驱逐舰,4 艘反潜型驱、护舰和 2~4 艘攻击型核潜艇,在高威胁区参与局部战争或大规模常规战争时,常以 3 艘航母为核心组成战斗群,配以 9 艘防空型导弹巡洋舰和驱逐舰,14 艘反潜型驱、护舰和 5~6 艘攻击型核潜艇。

一个单航母战斗群的舰载机可控海空域面积 800~1000 平方公里,如果

4 个航母战斗群协同作战,其可控海空域面积则达 96 万平方公里以上。

航行于世界大洋的现代航母战斗群,面临来自空中、海面、海岸、水下和电磁等多维空间的严重威胁,必须攻防兼备,既有强大的威慑力和突击威力,又有严密的自身防御能力和强大的生命力。目前,美国海军的航母战斗群从侦察警戒到攻击掩护,都实现了空舰一体化和密切协调的攻防配系,具有攻防纵深大、层次多和火力强的特点。

一个双航母战斗群通常采用远、中、近三层火力配系,第一层外防区用于大纵深攻防,距航母 180~400 公里以上。8 架预警机、8 架电子战飞机、6 架侦察机、舰载相控阵雷达和攻击型核潜艇负责对空中、水面、水下进行搜索,一旦战争需要,便可使用 70 架攻击机、50 架战斗机、20 架反潜机和 400 多枚舰载远程巡航导弹,对阵地、空中、水面和水下预定目标进行实时攻击。第二层中防区用于航母战斗群的区域攻防,距航母 45~180 公里。在外防区各种兵力兵器的配合下,舰载雷达、声纳和 40 余架直升机负责对突破第一道防线的目标进行搜索和跟踪,同时使用 350 枚远程巡航导弹、260 枚反舰导弹、600 多枚防空导弹和反潜鱼雷对来袭目标进行拦击。最后一道防线用于自卫,航空母舰和其他护航舰艇主要使用战术导弹、鱼雷和舰炮等中、近程武器对突破第一、二道防线的来袭目标进行截击。这种大纵深、多层次、远中近、高中低多道设防的作战配系,使航空母舰的生存能力大大提高。战后以来,各国航空母舰虽然进行了近 40 次大小规模的战争和武装冲突,但没有一艘被击沉和重创。

  1. 法国的航空母舰

法国海军的航母发展走了一条租赁一研仿一自行设计和建造的道路。开始,先租赁了 3 艘英、美航母,用于研究、使用及培训舰员;后来,便自行

研制、建造和使用 2 艘中型航母;目前正在自行研制、建造和使用 2 艘中型核动力航母。

法国海军十分重视舰员和指挥人员的培训,利用租赁航母和自造直升机航母迸行人员训练,并根据海外利益多和海洋国土面积大的特点,在独立防御的战略指导下,坚持发展中型常规起降飞机航母。在航母发展政策上,坚持不引进航母、舰载机、舰载设备等成套装备,立足于国内,始终强调自力更生的原则。首次在中型航母上采用核动力装置,并积极研究激光助降和新一代陆基飞机的上舰技术,在数量上坚持合理足够的适度规模,自始至终保持两艘在役。

法国正在建造的“戴高乐”级中型核动力航空母舰,是法国第一代核动力航母,其满载排水量 39700 吨,载机 40 架,人员编制 1700 人,其中航空

联队 550 人。采用斜角飞行甲板,跑道长 195 米,可供新型固定翼飞机起降。服役初期,将携载现役的“超军旗”攻击机等,90 年代末,将改携“阵风” 战斗机和 E-2C 预警机。目前,该级舰计划建造 2 艘。首制舰已于 1986 年开工,预计 1995 年服役,届时将取代 60 年代初服役的“克莱蒙梭”号航母。

该舰的造价为 70 亿法朗。后续舰于 1990 年开工。法国自二次大战后,其航母发展久无突破。开始是租赁航母,后来通过研制直升机训练舰和中型航母找到了新的途径,目前正在建造的核动力航母将使法国步入航母大国行列。法国海军“克莱蒙梭”级航空母舰是法国独立建造的第一级航母,同级

2 艘,分别于 1955 和 1957 年动工,1961 年和 1963 年服役。该舰满载排水量

32800 吨,载机 40 架,不含航空联队其人员编制为 1338 人。自 60 年代初服

役以来,该级舰已经历过数次改装。1978 和 1980 年,两舰分别进厂改装 13 个月,以携载“超军旗”攻击机和战术核武器。1985 年,“克莱蒙梭”号再次大修并改装,更换了力量更大的升降机和弹射器、先进的武器系统,以及用“海响尾蛇”防空导弹取代了 100 毫米炮。“福熙”号在 1987~1988 年进行了同样的改装。按计划,“克莱蒙梭”号将在 1995 年“戴高乐”号核动力

航母服役时退出现役,“福熙”号将于 1998 年退役。前苏联从 60 年代起步,

到 80 年代中期才开始建造重型航母走的是一条借鉴西方经验,从直升机母舰起步,先发展轻、中型航母,再发展重型航母的稳妥途径。前苏联海军的航空母舰发展是先从自行设计和建造直升机航母开始,经过建造中型垂直/短距起降飞机航母的长期过渡,进而于 90 年代开始发展重型核动力常规起降飞机航空母舰的。

  1. 前苏联的航空母舰

前苏联海军第一代航母是 2 艘直升机母舰“莫斯科”级,主要用于探索

航母发展途径,积累经验,培养舰员和指挥官。第二代自行研制和建造的 4 艘“基辅”级中型航母,却是个集航母与巡洋舰为一体的“四不”舰艇,对海攻击和反潜能力很强,但仍解决不了舰队防空问题。第三代在建的“库兹涅佐夫”级重型核动力常规起降飞机航空母舰则有许多重大突破,首次在飞行甲板上实现了无弹射常规起飞离舰、阻拦降落的新技术。

“基辅”级航母是继 60 年代“莫斯科”级直升机母舰之后发展的,载机量较大,是较为正规的中型航母。同时,“基辅”级航母又为前苏联新一代航母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该级现役 4 艘,1975~1985

年服役,排水量 37100 吨,载机 32 架,其中垂直/短距起降飞机 13 架、直升

机 19 架,不含舰载航空兵的人员编制为 1200 人。“基辅”级航空母舰与西方航母的设计思想有很大区别,它集航空母舰和巡洋舰的设计思想为一体, 装备有多种反舰和防空导弹,其舰载武器的攻击能力相当于巡洋舰水平,是世界上武器装载量最大的舰艇。在战术使用上,“基辅”级航母常与“喀拉” 级巡洋舰、“现代”级驱逐舰以及“克里瓦克”级护卫舰等编队,组成 7~9 艘舰艇的战斗群。但是,由于在设计和建造初期存在的一些问题,“基辅” 号等很少编入作战序列,一般只能保持 2 艘进入作战部署。印度海军建立只

有 40 多年,由于拥有两艘航空母舰,从而带动了整个海军武器装备的协调发展,使其兵力结构相对均衡、精干,且威慑力大、战斗力强,已成为印度洋最强的一支海上力量。印度海军之所以在短时间内大见成效,其原因有四个: 一是国家把发展海军作为一项重要国策;二是军队内部自行调节,突出了发展航母这个重点;三是海军以航母为纲,狠抓了相关装备的建设;四是海军由于不负责近海防御杂务,故能集中精力向中远海推进,以发挥航母效能。

  1. 印度的航空母舰

在航母发展政策上,印度海军坚持在有一定使用经验和技术储备的前提下,自行设计和建造轻型航空母舰。其中部分关键设备和舰载机仍需引进, 大部分则采取许可证生产方式。这种“拿来主义”和“改良主义”值得借鉴, 这种方法花钱不多,便能很快形成战斗力在“一无图纸、二无资料”的情况下去“自力更生”,从头研究,搞重复劳动。

印度“维莱特”号航空母舰,原为英国海军“竞技神”号,1986 年以 6000 万英镑的价格出售给印度,已在英国完成大修和改装,1987 年正式编入印度海军服役。该舰满载排水量 28700 吨,搭载 5 架垂直/短距起飞机和 9 架直升

机,不含舰载航空兵的人员编制为 1350 人。“竞技神”号航空母舰于 1944 年开工建造,1959 年服役。此后经历多次改装:1971~1973 年改装成两栖攻击型航母,1976 年的改装使其具备了反潜能力,1980~1981 年再次改装,装设了 7.5°的滑翘式飞行甲板。

印度“维克兰特”号航空母舰,原属英国“尊严”级。1943 年开工,中途停工 10 年之久,直至 1957 年印度购入方才继续建造,1961 年服役。该舰

满载排水量 19500 吨,载机 22 架,人员编制 1075 人。该航母先后于 1979

和 1983 年两次改装,加装了滑翘式甲板,但在斜角甲板部分仍保留了弹射

器,载机 16 架,包括“海鹞”战斗机、“贸易风”反潜机和 1 架教练机。5.英国的航空母舰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发展航空母舰的国家,也是对世界航空母舰发展贡献最大、技术创新最多的国家,它为大中型航母发明了斜角飞行甲板、蒸汽弹射器、助降镜和阻拦索等关键设备,除核动力装置外,几乎所有的航母重要技术的发明都是英国人所为。

英国海军航空母舰在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基础上,始终注意发展和突破重大关键技术,从不人云亦云、亦步亦趋地走别人的路,自己勇于开拓,不断创新,并能结合国情、国力和海军的使命任务选择航空母舰的类型,不贪大求全,坚持适度规模,讲求精干顶用。对过时的航母尽早退役和外售,并积极推销轻型航空母舰和舰载机,以出口养军备。

英国虽然具有发展航母的各种实力和条件,但利用商船改装、发展“影子航母舰队”却一直是其平战结合的重要战略。1910~1920 年,靠商船改装了“暴怒”号等航空母舰,以后虽开始专门设计航母,但各个时期都从未忽视制定动员令、保持商船改装潜力,马岛战争中这支影子舰队发挥了重要作用,战后又改装了一艘“百眼巨人”号航空训练舰和医院船。

英国对航空母舰的研究虽起步很早,但由于受“大舰巨炮制胜”论的影响,航母的发展十分迟缓,从而造成了一次大战中的失利。第二次世界大战至 60 年代虽亡羊补牢,航母达 50 余艘,舰载机达近千架,但为时已晚,无法夺回昔日霸主地位。70 年代海军常规起降飞机航母全部退役之后,国防部责令海军把几乎全部飞机都交空军管辖,由空军为海军提供中远程舰队区域防空和预警。马岛海战证明,这是一种错误的决策,空军平时用不上,战时又不能应召前往,迫使海军用驱、护舰艇作雷达哨舰和“海王”直升机进行预警,用“海鹞”飞机来制空,遭到一定的战争损失。

英国海军“无敌”级航空母舰,现役 3 艘,1980~1985 年服役,满载排水量 19500 吨,人员编制 954 人,其中舰载航空兵 284 人。首制舰造价 1.845

亿英镑,后续舰 1985 年价为 3 亿英镑。1982 年 4 月马岛冲突之前,英政府曾宣布将“无敌”号出售,但由于该舰在战争中经受了考验并起到重大作用, 政府取消了这一决定,但从 1986 年开始对其进行为期 2 年的改装,主要内容包括:将滑翘甲板倾角由 7°增加到 12°;加大机库和增设航空辅助设施, 使载机量达 22 架,比改装前提高 60%,包括 8 架“海鹞”、11 架反潜直升机和 3 架“海王”预警直升机。预计改装费将达 1 亿英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