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会撞击大行星吗

小行星会撞击地球吗

科学家们对几种小行星和其他行星之间的相撞问题进行了研究。目前,已知有几十颗阿莫尔、阿金和阿波罗的小行星,它们的运行轨道处在火星、地球和金星的轨道范围内。

新西兰学者统计了直径在1000米以上的这类小行星的总数,考虑到行星的运行特点,从而测定了这些小行星与大行星相撞的平均概率。其实,同其他行星相比,地球与小行星的相撞概率会更高些,平均16万年发生一次;而金星平均30万年一次,火星平均150万年一次,水星平均500万年一次。

小行星的寿命有多长

当然,对除地球以外的行星来说,这种撞击几乎无关紧要,而对小行星来说则将了却自己的一生。运行轨道处在太阳系范围内的小行星的平均寿命是多少呢?只会同火星相撞的阿摩尔型小行星的平均寿命约为3×109年。运行轨道只横穿地球轨道的阿金型小行星的寿命总共只有2.5×107年。运行轨道横穿所有类地行星轨道的阿波罗型小行星的寿命约为108年。

不过,阿波罗型和阿摩尔型小行星有可能与大行星相撞,还可能与处在火星与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中的小行星相撞,从而更加缩短了这些小行星的寿命。

小行星的大威胁

近地小行星究竟距地球有多近呢?20世纪30年代,近地小行星频繁造访地球。1936年2月7日,小行星阿多尼斯星在距地球220万千米的地方掠过地球。1937年10月30日,赫米斯星更是让人惊叹,它跑到地球身旁的70万千米处。

天文学家认为,这些小行星在运行中遭遇什么不幸,如受地心引力作用等有可能会撞上地球。

也有天文学家认为,尽管有些小行星轨道并不与地球轨道完全重合,有一定的倾角,但由于小行星在大行星的摄动下,其轨道会和地球轨道相交,与地球相撞也就并非耸人听闻。

恐龙灭绝碰撞说

小行星碰撞说认为,大约在6500万年前,一颗直径为千米左右的小行星与地球相撞,猛烈的碰撞卷起了大量的尘埃,使地球大气中充满了灰尘,并聚集成尘埃云。厚厚的尘埃云笼罩了整个地球上空,挡住了阳光,使地球成为暗无天日的世界,这种情况持续了几十年。

缺少了阳光,植物赖以生存的光合作用被破坏了,大批的植物相继枯萎而死,身躯庞大的食草恐龙根本无法适应这种突发事件引起的生活环境的变异,只有在饥饿的折磨下绝望地倒下。以食草恐龙为食源的食肉恐龙也相继死去。

1991年,美国科学家用放射性同位素方法测得墨西哥湾尤卡坦半岛的大陨石坑直径约为180千米,陨石年龄约为6505.18万年。从发现的地表陨石坑来看,每百万年有可能发生3次直径为500米的小行星撞击地球的事件。更大的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概率就更小。

碰撞后的大灾难

恐龙在地球上消失了,同时灭亡的还有翼龙、蛇须龙、鱼龙等爬行动物,以及菊石、箭石等海洋无脊椎动物。

中生代末,地球上有动植物2868属,至新生代初仅剩1502属。大部分物种都灭绝了,这是真正的生物界的大毁灭。不仅如此,地动山摇的灾变对地质海洋和气候也都有着难以估量的影响。

碰撞后的地质变动

地壳受到小行星猛烈冲击后,地壳构造的均衡性被破坏。当这种平衡被破坏后,地球必须重新调整,即一系列的造山运动和构造运动开始了。印度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了亚洲最高山,这就是地理上有名的喜马拉雅运动。

碰撞后气候变迁

气候格局的变动,使得生物分布也改变了,从而造就了一些生命力更强的哺乳类和鸟类。可见,环境的恶化对生物进化是一种催化剂,它虽然是恐龙时代的结束,却是高等动物出现的前奏。

我们的地球是从渐变和灾变演化过来的,但古生物和古地质在短时间发生的巨变现象,用渐变很难解释,沧海桑田,生物灭绝等翻天覆地的变化对地球而言,就是灾变。

宇宙天体碰撞学说

地球历史中所发生的重大事件都与碰撞密切相关,这些事件的爆发造成了地球环境的灾变,从而导致生物的大规模绝灭。这种绝灭又为生物进一步进化铺平了道路,一些生命消失了,另一些生命诞生了,也进化了。

星系间为什么会大碰撞,这是个复杂的论题,要涉及质量、速度、能量、磁场、核变、力学等方面的理论,也许还有我们人类现在尚未有认识到的知识。

简单地说,碰撞后的宇宙,有能量逃逸阶段和能量聚集阶段的两个时期。发生碰撞后,对本碰撞群体来讲,主要是能量逃逸阶段,碰撞前及碰撞时聚集的强大能量,使碰撞单元发生大爆炸,能量开始大量散发和逃逸。

由于相互力的作用,尘埃(包括碰撞时产生的小天体等)物质大量开始向中心部位聚集;有的天体挣脱了碰撞核心的约束,逃向浩瀚苍穹;有的天体被约束到了碰撞核心系统的空间,并逐渐获取了大量的质量物质。两星系的碰撞会打破周边星系力的平衡,因而很可能会导致更大空间的碰撞,乃至整个宇宙,这就是我们说的宇宙大碰撞。碰撞后产生的新生星系,根据碰撞速度和规模可能会生成多个星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