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武器篇

隐形武器

概述

隐形武器的出现是人们千百年来不懈追求的结果。现在正在秘密研制中的隐形武器有隐形飞机、隐形导弹、隐形舰船、隐形水雷、隐形坦克等。未来隐形武器将朝着多兵种、全方位、更隐蔽的方向发展。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武器进行隐蔽,难以为敌方的侦察手段所发现,进而提高武器的突防能力和生存能力的武器。又称隐身武器。隐形武器有隐形飞机、隐形军舰、隐形坦克等,通常采用的隐形技术分3类:

①改进武器结构外形,减少雷达反射截面。

②采用能吸收或偏转雷达信号的原材料。

③改进武器的电子对抗设备,快速精确地查明敌方雷达和拦截武器制导系统的方位,对其实施强有力的干扰和诱骗。

分类

隐形飞机

隐形飞机不易被敌方雷达或红外、可见光、声探测等传感器发现,主要包括隐形轰作机、隐形战斗机和隐形直升机。

隐形飞机最重要的两种技术是形状和材料。首先,隐形飞机的外形上避免使用大而垂直的垂直面,最好采用凹面,这样可以使散射的信号偏离力图接收它的雷达。

例如,SR-71“黑鸟”飞机和B-1隐形轰炸机采用的弯曲机身;贝尔AH-1s“眼镜蛇”直升机最先采用的扁平座舱盖;在海湾战争中发挥重要的F-117A“大趋势”隐形战斗机采用的多面体技术;美国波音F-111实验机上的任务自适应机翼等。这些飞机的造型之所以较一般飞机古怪,就是因为特种的形状能够完成不同的反射功能。

其次,隐形飞机采用非金属材料或者雷达吸波材料,吸收掉而不是反射掉来自雷达的能量。雷达吸波材料分两大类,一类是谐振型,一类是宽频带型。

其中谐振型雷达吸波材料是为了某一频率而设计的、以磁性材料为基础、能把相消干涉和衰减结合起来的吸波材料。宽频带雷达吸波材料通常通过把碳-耗能塑料材料加到聚氨酯泡沫之类的基体中制成,它在一个相当宽的频率范围内保持有效性。

把雷达吸波材料与雷达能量可以透过的刚性物质相结合,形成雷达吸波结构材料,这种材料还属于保密的吸波材料之一。运用最新的材料,隐形飞机在雷达上反射的能量几乎能够做到和一只麻雀的反射能量相同,仅仅通过雷达就想分辨出隐形飞机是非常困难的。

另外,应尽量减少机身的强反射点或者说是“亮点”、发动机的噪声以及机体本身的热辐射等,因为这些方面的存在也容易“出卖”飞机的存在。例如,SR-71黑鸟飞机就采用闭合回路冷却系统,把机身的热传给燃油,或把热在大气不能充分传导的频率下散发掉。

隐形导弹

所谓隐形导弹,是改变己方武器装备等目标的各种可探测信息特征,从而降低目标被对方探测系统发现概率的导弹。可分为:隐形远程空空导弹,隐形巡航导弹,隐形红外照明弹。

隐形远程空空导弹,由吸波复合材料构成其外层,可以吸收导弹的红外线,不易被对手发现。导弹在飞机上挂载时,将置于机体内,进一步控制导弹的红外特征。作战时,它可攻击100公里远的对方飞机。

目前,美空军还在发展一种近距空中格斗用的隐形导弹,代号为AIM—9X,属于“响尾蛇”空空导弹的最新发展。

隐形巡航导弹,在隐形巡航导弹方面,较为突出的是AGM-129,其翼面和方向舵等,均由复合材料构成,制导系统没有用雷达高度表,而是用激光雷达,辐射面更小,辐射源较大的动力系统加装了红外控制系统、红外冷却装置等。

隐形红外照明弹,是指在夜间增加目标的红外光,减少可见光,使己方夜战人员通过红外夜视系统看得更清和更准,而对方毫无察觉。据称,美国人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便开始这方面的研制工作,并很快获得了成功。

美国在海湾战争尝到甜头后,更加重视隐形照明弹的发展,现正向火炮发射、飞机发射等发展。照明弹滞空时间由二三分钟向6分钟方向努力,照明距离由100多米,向数千米发展。

隐形军舰

隐形军舰不是指肉眼见不到的军舰,而是指用现代化探测装置,如雷达、声纳、红外探测器等探测不到,或极难探测到的一种新型军舰。它出现于本世纪90年代的几个世界海军强国的舰队中,如美国的“海影”号、瑞典的“斯迈杰”号、法国的“拉斐特”号军舰,都属于隐形军舰。

隐形军舰的出现略迟于隐形飞机,它是将隐形飞机的隐身技术移植到军舰上的结果。隐形军舰的隐身技术与隐形飞机一样,但难度要大于飞机,因为军舰的速度慢、体积大。

隐形军舰要做到隐形,最少需要做到雷达隐形与红外隐形。雷达隐形就是要让军舰不强烈反射电磁波或根本不反射电磁波,从而让雷达“致盲”,看不到军舰所在。另外,在舰体外表涂上一层能吸收电磁波的涂料也是隐形手段之一。

这种涂料能够吸收雷达的电磁波,不让电磁波反射回去,或者将电磁波转化为热能消散到大气中去。通过以上两种隐形手段,军舰在雷达屏幕上变得模糊、缩小直至消失了,从而达到了雷达隐形。

另外,军舰这种钢铁怪兽极容易被红外探测器探测到,因为军舰有很强的红外辐射,它的甲板吸收太阳光反射出大量的辐射热,它的烟囱、各类排气管和机器运转散发出的热量都很容易被红外探测器探测到。

为了不被红外探测器探测到,就要考虑尽量少排放热量或以各种屏蔽措施予以屏蔽。现在隐形军舰上采用的“红外抑制装置”还不完善,还达不到红外隐形的目的。另外,军舰还要考虑声隐形,即不被声纳探测到,这点也是较难做到的。

隐形潜艇

潜艇隐身技术出现于二战期间。半个世纪以来,潜艇隐身技术在降低噪声、加吸声涂层和反雷达波涂层、采用新型推进装置、优化潜艇结构和增大潜深、隐蔽通讯和降低电磁及红外辐射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美国的“海狼”级和“百人队长”级核潜艇、俄罗斯的“北德文斯克”级核潜艇等均采用了大量新的隐身技术。

隐形水雷

隐形水雷的材料是超级复合无磁性材料或高性能塑料。军事专家们打算将水雷做成各种形状,布放在海底;或在水雷的外壳上涂抹一层特殊的物质,以减少探测声纳的探测波束,达到隐形的目的。

隐形坦克

目前,各国正对现有坦克进行大幅度的改进,谋求在动力、隐形、装甲防护、信息战能力和武器杀伤力方面有所提高。法国陆军武器装备集团研制的AMX-30DFC隐形坦克就是21世纪新型坦克的代表。

这种隐形坦克神奇之处是依靠减少坦克车身和炮塔产生的红外和雷达反射信号,减少隐形坦克被热成像装置、雷达和毫米波装置探测到的可能。

英国隐形坦克将被覆盖上一层纳米材料制成的“隐身衣”,不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可以“遁形”。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也为“隐形研究”投入了大量资金。日本也宣称研究出了“隐身衣”。

坦克一般通过以下方式进行隐身:

一是改进坦克的结构布局和大量使用复合材料,使雷达“测不到”。雷达探测目标主要是通过目标反射具有相关特征的雷达波实现的。

科学家们在设计新型坦克时,尽可能使其布局合理,减少雷达波的有效反射面积,如美国的M1A2坦克和我国的99式坦克等,就是通过采用扁平低矮的车身来减少正面被探测的有效面积。另外,科学家们设想在坦克表面涂覆隐形涂料,可以有效减少雷达反射面积。

二是降低坦克红外辐射,使热成像仪“探不到”。现代坦克的发动机功率达一千多千瓦,运转时所散发的热量,和一个火炉差不多。另外,坦克射击时炮管散热、履带行走时摩擦发热等都使坦克与周围环境产生较大的“温度差”,从而被热成像仪探测到。

因此,科学家们采取使用隔热发动机,在燃油中加入添加剂,改进冷却系统和通风系统等方法,来减少坦克与周围环境的温差。如美国在研的“未来作战系统”,就计划综合采用以上措施。

三是给坦克涂敷迷彩或挂伪装网,使微光夜视仪及其他光学器材“找不到”。微光夜视仪及其他光学器材搜寻目标主要是根据坦克与周围环境的色觉差别进行的,差别越小,越难发现。

试验表明,坦克采用三色或四色迷彩后,用微光夜视仪及其他光学器材探测到的概率由75%下降到33%。如在科索沃战争中,南联盟人民军利用涂料、染料和其他材料改变坦克和背景的颜色图案,成功地保存了坦克装甲车辆。

对此,北约的高级将领也不得不叹息“为摧毁隐藏在山林中的一辆坦克,至少需要出动6架飞机,而且还不一定成功”。

四是降低坦克噪音,使声波传感器“听不到”。坦克噪声主要来源于发动机、悬挂系统和履带,易被声波传感器探测到。因此,专家们通过设计先进的发动机以及采用先进工艺生产以降低坦克本身产生的噪音。如美国的F-117A战机,由于采用了全新设计的F-404发动机,据说在跑道距离其上百米处,它所发出的声音不高于蜜蜂所发出的嗡嗡声。

五是施放新型烟幕,实现多种条件下的综合“隐形”。施放烟幕是传统隐蔽坦克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做法,现代条件下仍然适用,只是此烟幕非彼烟幕,技术上更先进。例如,美国已研制成功反红外遮蔽烟幕火箭,这种火箭经过发射到约120米的高空后发生爆炸,产生长300米高120米的红外烟墙,这种烟墙可有效遮蔽地面目标的可见光、雷达波和红外辐射。

未来隐形侦察/骑兵车

美国目前正在研制其未来的隐形步兵战车和装甲人员输送车。其中未来隐形侦察/骑兵战车,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该车将是美国陆军2020年左右的主力侦察/骑兵战车。这种车的最大特点,除了具有隐形能力,几乎是一个传感器和电子设备的综合体。各种各样的传感器和电子设备占去了大部分车辆平台。另外,车上还将装有35-40毫米口径机关炮一门和对付地面威胁的导弹等武器。

弱点

有矛必有盾,电磁脉冲武器是隐形武器的“克星”。电磁脉冲武器威力巨大,具有短时巨能(0.001秒发射能量可达1万到10万伏特/平方米)、杀伤面广(影响频率涵盖极低频到超高频)以及投送方式多(导弹、战机、火炮发射或人工携带)等特性。

除了造型上的独特设计之外,隐形武器的主要秘密在于靠吸波材料吸收电磁波,从而减少电磁波的反射和被发现的概率。而电磁脉冲武器的脉冲能量密度极大,瞬间就能使吸波材料的温度上升,从而对其造成破坏并使隐形武器“原形毕露”。

现代隐形装备

在未来的信息化战争中,战场将十分透明,能被发现的目标,十有八九就会被摧毁。因此,各国都非常重视军用隐形技术,研制各种隐形装备,以减小雷达反射截面、降低红外辐射特征、减弱声响与噪音、缩小目视探测距离,提高武器装备的生存能力和作战效能。

隐形飞机

隐形飞机是根据探测飞机的各种探测系统的工作原理与性能,以及飞机作为目标的各种信息特征,综合运用多种隐形技术研制而成的。在飞机隐形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领域,美国居于领先地位,西欧、日本、俄罗斯次之。早在60年代初,美国就研制成功了隐形高空侦察机。

目前,它的第一代隐形战斗机已经服役多年,并多次参加高技术局部战争,有了实战经验,第二代B—2隐形飞机也已研制成功。

到21世纪初,美军将拥有新式F—22隐形战斗机、F/A—X隐形攻击/战斗机、MRF多用途隐形战斗机、RAH—66“科曼奇”隐形直升机,以及具有隐形特性的第三代攻击型战斗机。西欧各国正在研制的隐形机为“欧洲战斗机”的后继型,俄罗斯也在研制CAF•ASF隐形战斗机和预计于2010年装备部队的苏—60S隐形轰炸机。

总的来看,隐形飞机的发展有以下几个趋势:第一,隐形飞机的种类将越来越多。各种隐形战斗机、轰炸机、侦察机,以及具有隐形性能的无人机、直升机,都将相继出现,并逐渐形成完整的系列结构。

第二,隐形飞机的雷达反射截面将不断减小。目前,隐形飞机与一般飞机相比,雷达反射截面已降低了1~2个数量级,如B—1A轰炸机的雷达反射截面为B—52的1/10,而B—1B的雷达反射截面又是B—1A的1/10。F—117A战斗机的雷达反射截面小于0.1平方米,B—2轰炸机只有0.1平方米,将来F—22战斗机的雷达反射截面只有F—15的1%。

第三,隐形飞机将兼备多种隐形特性。B—2和F—117A均采用了多种隐形技术,具有反红外、反雷达等多种隐形性能。今后的隐形飞机仍将向尽可能具备多种隐形特性的方向发展。

第四,注重现役飞机的隐形改装,发展具有部分隐形特性的飞机。例如,印度将对其主力战斗机“美洲豹”攻击机、“幻影”2000H和米格—29战斗机进行隐形改装,加装雷达波吸收材料,使其雷达反射截面降低70%。

隐形导弹

飞机上采用的各种隐形技术大多也可用于导弹。在研制隐形飞机的同时,各种隐形导弹也在发展中。

发展隐形导弹的目的是降低它的可探测性,减小被拦截概率,增强实战能力。美、俄都在研制隐形导弹,但已研制成功的导弹只有美国的隐形战略巡航导弹和隐形战术导弹。

美国研制成功的隐形战略巡航导弹分为两个型号,即AGM—86B型和AGM—139型。AGM—86B型是一种空中发射的战略巡航导弹,1983年开始投产。因其采用的隐形措施不够,在投产的同时,美空军便开始开发下一代隐形巡航导弹。

AGM—139型战略巡航导弹,于1983年4月开始研制,采用了有源冷却装置、红外抑制器、二元喷管、全自动腹部方向舵和全复合材料等多种隐形技术。这种隐形巡航导弹将装备B—52G、B—52H、B—1B和B—2轰炸机。

美国的隐形战术导弹也有两个型号:空中发射的AGM—137型和地面发射的MGM—137型。这两种导弹的射程分别为600公里和500公里,全重约1000公斤,隐形性能好,即使在寻的飞行时,也不易被雷达发现。它们于1986年开始研制,现已完成飞行试验,预计90年代末开始装备部队。

隐形舰船

隐形舰船的概念是近年来才提出的,也是由于各种侦察探测系统、红外寻的反舰导弹、新一代鱼雷和水雷迅速发展,要求降低舰船可探测概率的结果。当前,许多国家都在设计或研制采用多种隐形技术的舰船,如英国的“海洋幽灵”级轻型护卫舰,英法联合研制的“美洲狮”级护卫舰,法国的C—70级驱逐舰和“拉菲特”级护卫舰,俄国的“基洛夫”级驱逐舰,意大利的“萨埃蒂亚”号导弹艇,瑞典的“司米奇”号隐形船,德国的“梅科—3”型护卫舰、WY—2000型水雷艇和SAR—2000型导弹艇。

这些隐形舰艇采用的隐形措施主要有:为减小雷达反射截面,改进舰体及上层建筑形状;使用吸波、透波材料,采用尾流隐蔽技术;千方百计地降低噪音辐射,抑制红外辐射,控制电磁特征。

美国的隐形技术最先进,美海军已研制成功隐形水面舰艇和隐形潜艇,如“阿利•伯克”级驱逐舰、SSN—21“海狼”级潜艇等。此外,它正在研制隐形“导弹舰”和“海影”隐形舰。

美海军计划耗资7.5亿美元于2001年建成第一艘隐形导弹舰,其后将视情再造3~4艘。该舰舰长约270米,宽约32米,航速25节。为达到隐形效果,舰体用隐形材料制成,并采用半潜式舰体和矮小上层建筑。该舰满载时干舷高仅1.5米,舰面除有1门主炮、直升机停机坪和大量导弹发射管外,主甲板干净整洁;舰体舷侧与主甲板均采用减少舰艇的雷达散射面积的设计,以提高隐形效果。

“海影”隐形舰于80年代开始设计,舰体全长约53米,宽23米,航速为13节。该舰的外形已完全脱离传统舰船模式,其舷侧为倾斜45度的平面,剖面呈A字形,两舷延伸至水下,舰体为双体形。如此设计使该舰的雷达信号特征极低,从而具有隐形优势。

美国海军设想的“海影”舰任务之一是发射舰对空导弹,保护航母编队免遭空袭。该隐形舰样舰是洛克希德公司制造的,舰上配备的人员包括:舰长、航海长、操舵员和工程师等。“海影”舰从设计到建造已历时10余年,耗资高达1.95~2.45亿美元。

隐形坦克

由于反坦克武器的不断发展,坦克一旦被发现,就很难逃脱被击毁的命运。所以,使坦克“隐形”,就成了提高坦克生存力的有效途径。

美国自8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隐形坦克技术,1985年用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层压板制成了M—113装甲人员输送车车体,1987年制成M—2步兵战车复合材料炮塔,1989年又制成该型战车车体。90年代初,美陆军提出了“2010—2015年主战坦克发展计划”。

该计划要求未来新型坦克大量采用高级复合材料和多种隐形技术,车体重量减轻1/3,战斗全重为40—50吨,乘员由现在的4人减至2人。此外,英国也正在研制轻便高速的塑料隐形坦克,瑞典在开发新型坦克隐形材料。到下世纪,一种新型隐形坦克肯定会出现在世人面前。

其他隐形装备

在战场上易于受到探测、攻击的不只是武器系统,还有各种技术装备设施和人员自身。据透露,有的国家正在研究以下几种隐形装备:一是红外隐形照明弹。美国正在研制的M—257型红外隐形照明弹,于1989年已经用直升机进行了发射试验。二是隐形通信系统。

美国海军目前正在对一种隐形通信系统进行技术论证。这种通信系统采用了多种隐形技术,不易被敌方截获和探测,并可自动消除电磁干扰。三是人体隐形器。为使战场上的士兵变成“隐形人”,美国除研制隐形作战服装和隐形机器人外,还在设计一种可使人体隐形的镭射弯曲光线折射装置——人体隐形器。

据报道,这种镭射弯曲光线能穿透固态物体,如用其折射人体,便可使其成为人肉眼看不见的“幽灵”。四是隐形军用机场。美军在驻英国美军基地研制6年之久的隐形机场已获成功。该机场的所有设施都采用了特殊涂料或染料。全部跑道可随四季气候变化而自动变色。机场四周外露的水泥板,表面涂有新型隐形化学制剂,其反射效果与机场草地浑然一体。

在隐形机场内,装有许多类似浇花用的“喷灌器”。它能在敌机临空前向机库、各辐射热源“喷水”,及时消除机场飞机的热成像轮廓。专家们还特地研制了一套“智能隐形蒙布”,并故意将报废的飞机和模拟机等放在充气机棚下,从而以欺骗的方法取得隐蔽的效果。

“暗星”隐身无人侦察机

“暗星”属于一种全新概念的新型无人机,将主要用于实时侦察和监视。其研制计划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和防务空中侦察办公室负责组织制定和论证,主承包商是洛克希德一马丁公司和波音飞机公司。

1993年5月,美国国防部公布了无人驾驶飞机总体规划。其中的一部分就是发展一种全面、综合、有效的无人驾驶侦察机,使之成为空中平台,以满足二十一世纪作战的需要。这里所说的空中平台,就是根据任务需要,装备不同的可兼容的通用性设备,以执行不同的任务。

这种无人驾驶侦察机要求生存力强,具有实时侦察和监视能力,探测覆盖面积大;能对其它飞机(包括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飞机)及所属设备提供的综合数据进行比较,迅速完成多种数据的采集和传输;特别希望其探测系统能与作战飞机有直接联系。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美国国防部防务空中侦察办公室提出了一个系统发展途径,着手组织研制专门的飞机、探测设备、通信和信息技术。

“暗星”隐身无人机的研制计划,最初是在一个名为“845项目管理局”的拨款下,由美国国防部局统研究计划局(ARP)负责制订的,属于原型武器发展项目。

1994年6月20日,该计划的论证工作完成,按照合同要求,“暗星”无人机的研制工作的主要任务为洛克希德和波音公司两家主承包商所平分,各占50%。

波音飞机公司负责机翼或自动控制系统(包括航空电子和探测设备)的研制和试验。洛克希德公司的任务是设计制造机身和机载系统,完成全机总装、综合调试和系统试验。此外,发动机由威廉斯公司与国外合作研制,西屋公司提供雷达、侦察/光学设备公司提供电光探测器等。

“暗星”无人机预先提出每架样机完成设计的经费为1000万美元(1994财政年度美元值)。制造两架原型机,并通过飞行试验,合同经费是1.24亿美元。

“暗星”的外形非常奇特,机翼硕大,机身扁平,采用了无尾式翼身融合体设计,有人称它为飞翼和飞碟设计的混合体。机翼的平面形状基本为矩形,前缘后掠角4.5度,后缘后掠角只有0.5度。一台由威廉斯公司与外国合作研制的FJ44涡轮风扇式发动机装于其中。

机头上方的圆洞为发动机进气口,尾喷口位于后机身下部。采用了前三点式起落架,前轮很靠前,可向后收起;主起落架位于翼身连接处。可向里收入机身内。

采用这种奇特的外形设计,主要是考虑到隐身能力和飞行性能的兼顾,尽量减小飞机的雷达反射截面积,为了提高“暗星”的隐身性能,除了在外形上采取措施外,还采用了大量的先进材料和制造工艺,如“暗星”的全复合材料、全胶接的大展弦比机翼,就是采用B-2隐身轰炸机和F-22先进战斗机的制造技术生产的;机体下部涂有黑色涂料也是从隐身考虑的,上部涂成白色是为了增加阳光辐射,减少吸热,以免机载,包括探测设备和飞行控制系统等。

“暗星”无人驾驶侦台机装备合成孔径雷达(SAR)或电光探测器(EO),它在APQ-183多功能雷达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这种多功能雷达曾用于已停止发展的美国海军A-12攻击机。

电光探测器由位于伊利诺斯的侦察/光学设备公司研制生产。新型雷达和电光探测器除了要有大范围的探测能力外,还要求具有通用性,可以在现场互换。其设计性能是,在续航8小时时,总监视覆盖面积为48000平方公里左右;在1米分辨率时。搜索速度为5480公里/小时;能显示0.3米的目标点;单机可截获目标600个。

主要飞行控制系统是霍尼韦尔公司生产的BG1232综合飞行控制设备,HG1700惯性测量装置。H-764全球定位和惯性导航系统。此外,还有通信设备和数据传输系统等。

“暗星”无人机将具有自主起飞、自动巡航、脱离和着陆的能力。而且可在飞行中改变自己的飞行程序,以执行新的任务。

尺寸数据:全机长4.57米,机高l.52米。

重量数据:最大重量3900千克性能数据“暗星”是一种亚音速飞机,活动半径超过1800公里,可在13700米高度巡航飞行8小时

海影号隐身试验舰

“海影”战舰早在里根政府时期就开始建造,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负责研发,目的是为了研制出一种使用新动力能源、具备隐形效果的海上作战平台,以期在与前苏联的大规模海上对抗中占据优势。

该项目进行得极为隐秘,虽然在1983年被媒体曝光,但随后杳无音讯。直到1993年,“海影”才脱颖而出,并频繁出入加州南部的外海,从而引起世人瞩目。

2001年布什上任之后,为防止“潜在竞争者”的出现,“海影”战舰的试验次数更加频繁,而且发展出了“海影”2号。据美国媒体报道,“海影”2号是根据“海影”1号测试结果研制的。两艘“海影”的测试数据将作为研制未来战舰的基础。

“海影”战舰至少具备两个特点:一是隐形效果,二是新动力。

从隐形角度来讲,“海影”被设计成楔形,周身涂满了黑色的吸波材料,可有效吸收雷达所发出的探测波。此外,船体下部布设水下声波吸收物和主动声波抵消器,可以有效地抵消声音,达到消音的效果。这样,“海影”难以被探测技术发现,从而达到隐形。

从新动力来看,传统舰船在速度上困难重重。当航速达到30节时,如果增加10%的速度,在动力上就要增强50%。这对使用燃料的船来说太不容易了。

为了突破传统舰船速度的限制,人们探索研制出了气垫型、水翼型等新型船,虽然可获较高速度,却受多种因素制约,不可能朝大型化方向发展。

“海影”试验的是一条新的动力之路。它不用传统动力,而是靠超导体电磁推进。它是双体船,船体下部中间有一个形状奇特的大洞。大洞的存在是为增加喷气口径,将海水往后推。

“海影”的推进原理是:利用船内的超导体产生磁场,这个磁场和电池的电场因垂直作用产生力,不断把海水从中间的大洞往后推,船因此前进。“海影”前进时会产生一种叫“沉流”的水流,不会产生噪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