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察武器篇

侦察机

概述

专门用于从空中获取情报的军用飞机。现代战争中的主要侦察工具之一。按遂行任务范围,分为战略侦察机和战术侦察机。战略侦察机一般具有航程远和高空、高速飞行性能,用以获取战略情报,多是专门设计的。战术侦察机具有低空、高速飞行性能,用以获取战役战术情报,通常用歼击机改装而成。

侦察机的装备

侦察机一般不携带武器,主要依靠其高速性能和加装电子对抗装备来提高其生存能力。通常装有航空照相机、前视或侧视雷达和电视、红外线侦察设备,有的还装有实时情报处理设备和传递装置。

侦察设备装在机舱内或外挂的吊舱内。侦察机可进行目视侦察、成相侦察和电子侦察。成相侦察是侦察机实施侦察的重要方法,它包括可见光照相、红外照相与成相、雷达成相、微波成相、电视成相等。

侦察机的历史

飞机在军事上的最初应用是进行侦察。1910年6月9日,法国陆军的玛尔科奈大尉和弗坎中尉驾驶着一架亨利•法尔曼双翼机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试验性的侦察飞行。

这架飞机本是单座飞机,由弗坎中尉钻到驾驶座和发动之间,手拿照相机对地面的道路、铁路、城镇和农田进行了拍照。可以说,从这一天起,最早的侦察机便诞生。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侦察飞行发生在1910年10月爆发的意大利一土耳其战争中。10月23日,意大利皮亚查上尉驾驶一架法国制造的布莱里奥X1型飞机从利比精致的黎波里基地起飞,对土耳其军队的阵地进行了肉眼和照相侦察。此后,意军又进行多次侦察飞行,并根据结果编绘了照片地图册。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洲各交战国都很重视侦察机的应用。在大战的初期,德军进攻处于优势,直插巴黎。1914年9月3日,法军的一架侦察机发现德军的右翼缺少掩护,于是法国根据飞行侦察的情报,趁机反击,发动了意义重大的马恩河战役,终于遏止了德军的攻势,扭转了战局。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侦察机应用得更广泛,出现敢可进行垂直照相及倾斜照相的高空航空照相机和雷达侦察设备大战末期还出现了电子侦察机。

20世纪50年代,侦察机的飞行性能显著提高,飞行速度超过音速,机载侦察设备也有很大改进。拍摄目标后几十秒钟就能印出照片,并可用无线电传真传送到地面。还出现了一些专门研制的侦察机,如美国的U-2侦察机。

60年代,研制出3倍音速的战略侦察机,如美国的SR-71侦察机,其最大飞行速度超过M3.0,实用升限达25千米左右,照相侦察1小时的拍摄范围可达15万平方千米。80年代初,有的国家着手研制飞行速度为M5.0左右、升限超过3万米的高空高速侦察机。无人驾驶侦察机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侦察机的未来

侦察卫星的出现,取代了相当一部分侦察机的作用。另外由于防空导弹的发展,使侦察机深放敌方的飞行变得日益危险。但侦察机仍得到继续发展。

目前有人驾驶侦察机主要执行在敌方防空火力圈之外的电子侦察任务,大部分深入敌方空域的侦察任务由无人驾驶侦察机来执行。侦察机的“隐身”技术正在得到应用和发展,以提高侦察机的生存能力。

战术侦察机

战术侦察机用于执行战术侦察任务的飞机。主要为前线指挥员提供战术纵深内敌军部署、行动、重要火力点及其他重要目标以及地形、气象及攻击效果等情报。由于战术侦察机主要部署在战区,所以要求它的机动性和生存性较强。

战术侦察机大多是现役歼击机的改型或无人驾驶飞机,例如,美国的RF-4C、以色列的“侦察兵”等。战术侦察机一般不带武器,但加装航摄仪和图像雷达,侦察纵深可达300—500km。

电子侦察船

电子侦察船是用于电子技术侦察的海军勤务舰船。装备有各种频段的无线电接收机、雷达接收机、终端解调和记录设备、信号分析仪器及接收天线等,有的还装备有电子干扰设备。

能接收并记录无线电通信、雷达和武器控制系统等电子设备所发射的电磁波信号,查明这些电子设备的技术参数和战术性能,获取对方的无线电通信和雷达配系等军事情报。

其满载排水量一般为500吨以上,大型的达4000吨左右,航速20节以下。能较长时间在海洋上对港岸目标或海上舰船实施电子侦察。但其侦察活动受海洋水文气象条件影响较大,自卫能力弱,战时易遭海空袭击(故有的电子侦察船重要部位和设备装有自毁装置)。

为了隐蔽企图,电子侦察船多伪装成拖网渔船、海洋调查船、科学考察船或商船等。苏联海军的电子侦察船多由拖网渔船改装而成,也有专门建造的,经常有数艘电子侦察船在各大洋活动。美国海军的电子侦察船多由旧船改装而成。

防化侦察车

防化专业分队遂行化学和辐射侦察的专用车辆。是防化兵在大面积上实施快速化学和辐射侦察的重要工具。有轮式和履带式两种类型。

车上配备有毒剂报警气、侦毒气、辐射仪、剂量仪等化学侦察器材,还有标志器材和通信设备等。主要用于检验空气、水源、植物和武器装备是否受染,查明毒剂的种类和染毒范围,标志受染道路和地域,通报化学侦察情况,并能对未知毒剂和毒物进行采样,以供化验。

防化侦察车

防化分队遂行化学辐射侦察任务车辆。有汽车和装甲车两种类型。车上装有车用辐射级仪、毒剂报警器、侦毒器、标志器材和通信设备等。用于发现放射性沾染和测量地面γ剂量率(照射率),发现和监测染毒空气,查明毒剂种类和染毒范围,标志受染道路和受染地域的范围、边界,及时传递和报告侦察情况。

对未知毒剂、毒物可使用采样装置,采集空气、土、水、植物等样品,以供化验。防化侦察车能在较大地域内执行快速侦察任务,必要时也可停车侦察或下车侦察。

Ju-86高空侦察机

Ju86A是非常罕见的用柴油机为发动机的飞机,装2台Jumo205C-4柴油发动机。仅生产了12架即被D型取代。

Ju86B是民用运输机,制造了7架。由汉莎航空公司和瑞士航空公司使用。改进尾部设计后称Ju86C,制造了4架,也由汉莎航空公司使用。

Ju86D是Ju86A改进尾部设计,克服纵向不稳定的改进型。1937年,有5架D型交“秃鹰”军团使用。在使用中发现,性能远逊于He111B型,主要是柴油发动机在空中很难象汽油发动机一样在瞬间加大功率。

Ju86K是出口瑞典的出口型,并允许SAAB公司在瑞典生产K型。K型在瑞典空军服役期很长,最后一架K型1956年才退役。K-2型出口匈牙利空军,曾在苏德前线使用到1942年。

还有E、G等改型。但Ju86一直未得到德国空军的重视。

真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作用的是Ju86P型高空侦察机。1940年投入使用。在D型的基础上加大了翼展,取消了尾部机枪塔,安装了新的双座加压座舱,使用Jumo207A-16缸柴油发动机。这种发动机专为高空设计,加装了涡轮增压器,为发动机提供增压进气和为驾驶舱加压。

P型有两种型号:P-1高空轰炸机;P-2高空侦察机。两种飞机上都不携带自卫武器,因为德军认为:P型的飞行高度能使它免受任何盟军战斗机的攻击。的确,1940年到1941年参加不列颠战役的P型机,没有一架是被英军战斗机击落。

1941年6月22日前,P型机频繁地对苏联纵深地带进行侦察。在地中海前线,P型机也对埃及的英军进行频繁侦察,从未失手。

1942年8月24日,P型不可能被击落的神话被一架最新型号的“喷火”V型战斗机打破,在地中海上空12800米高空,“喷火”将一架P型机击落。德军对此事件的反应仅限于在P型尾部增加尾部机枪,随着新型“喷火”大量出现,P型已不能毫无危险地飞越敌国上空,不久即退役。

在P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延长翼展,在发动机上加装必要时可向发动机气缸内喷注硝化物,在短时间内加大发动机功率的GM-1型装置,使升限达到14400米,形成R型。R型在1944年7月也从德国空军退役。

用途

轰炸机/高空侦察机1936年乘员4人Ju86D-1

发动机

2*447KWJumo205C-4

最大速度

385Km/h

升限

5900M

航程

1500KM

重量

空重:515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8200千克

外形尺寸

翼展:22.50M长:17.87M高:5.06M

军械

3*7.92机枪炸弹800千克

“航程”无人侦察机

携带BP-3战术侦察系统的“航程”无人侦察机是根据俄罗斯空军的要求设计制造的,同时供俄陆军使用,共生产了1000多架。该型无人机装配了两套可替换设备,一套是将信息记录在机载设备上,另一套是通过无线电信道将信息直接传送至地面指挥所。

该型机还可以安装空中辐射探测设备,机载照相设备在低于500米高度,能探测和识别100千米纵深范围内20厘米或20厘米以上的地面目标。在海拔高度2000米的山区地形起飞和降落时不易受防空武器打击。该型无人侦察机现已出口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叙利亚等国。

景云式侦察机

日本海军二战时期研制的最后一种岸基侦察机,1944年日本海军下达18试陆上侦察机任务计划书给海军航空技术厂,要求设计一种陆基高空高速侦察机,要求这种飞机能在10000米高度以超过700公里/小时的速度持续飞行,18试陆上侦察机完全采取高空拍摄照片的方式侦察,不进行无线电目视报告的方式收集情报,所以不需要特别好的后座视野海军航空技术厂研制的18式陆上侦察机被海军称做景云,空技厂编号R2Y1,为了使景云能够在10000米高度持续飞行,拍摄大范围目标,景云采用了拥有高空增压装置的大功率液冷发动机,其高空功率超过3000马力。

景云采用6叶螺旋桨推进,机翼为层流翼型,机上可载2-3个乘员,但驾驶员与拍摄员分别坐在2个气密座舱里,在机身中部特地为拍摄员设了个座舱,机上携带有精密照相设备,由于景云飞行速度很快,不用考虑敌人的空中拦截问题,所以没有安装任何自卫武器景云设计中还考虑了安装喷射发动机,当时空技厂的景云与九州公司的震电都在设计之初就考虑了装喷射发动机,但那时日本的喷射发动机技术并无显著突破,所以景云与震电依然装活塞式螺旋桨飞机,不过设计时都按可随时更换成喷射发动机进行设计1945年4月景云1号样机试制完毕,开始进行试飞,在景云1号样机试飞期间,日本在喷射发动机技术方面获得重大突破,开始试制NE-130/230/330系列大推力喷射发动机,其中NE-330的静推力预计可达1300公斤以上,NE-330标志着日本喷射发动机研发技术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NE-330试制展开后,空技厂立即决定制造景云2号样机,改装NE-330喷射发动机,称做景云改,当时九州公司也决定试制安装NE-330喷射发动机的震电改战斗机,不过装NE-330喷射发动机的景云改与震电改样机还没生产完成,战争就结束了景云是二战时期日军研制的飞行速度最快的飞机之一,装活塞发动机的战斗机是没有办法拦截景云的,要想拦截景云那只有靠喷射战机才行了飞机资料

翼面积:34.00m2;

自重:6,015kg;

最大重量:8,100~9,400kg;

最大航速:741km/h(高度10,000m);

续航距离:3,610km;

上升限度:11,700m(最大工作高度);

螺旋桨:6叶定速螺旋桨;

发动机:3400马力爱知HA70-01型倒立M型液冷24缸发动机1;乘员:2~3名(驾驶舱可多坐1人);

武装:无;

总生产数:1架;

主要型号

景云(R2Y1):安装液冷发动机的试制机;

景云改:安装ネ-330[(NE-330)静推力1320公斤]喷射发动机的试制机,战争结束时未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