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一号顺利飞天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酒泉卫星发射控制中心指挥大厅里传来零号指挥员的声音:“1分钟准备!”
零号指挥员开始读秒:“10、9、8、7……3、2、1,点火!”
橘红色火焰从火箭尾部急速喷射出来,伴随着震耳欲聋地巨大轰鸣声,火箭携带着“神舟1号”飞船迅速升空,呼啸而去。发射场上,观看人群发出激动欢呼声。
程序转弯!
<p>火箭起飞12秒!</p>
<p>一切正常!</p>
<p>逃逸塔分离!</p>
<p>助推器分离!</p>
<p>一级火箭分离!</p>
</blockquote>
调度员的声音回荡在空旷的发射场上。他每报告一个信息,发射场上就响起一次欢呼。
突然间,大屏幕下面的一组数据跳变不停。前方一个测控站传来的数据显示:
火箭飞行速度急速下降!
专家席上一排人齐刷刷地站起来,紧张地看着大屏幕。首长席上,一个个都瞪大眼睛,指挥大厅里似乎能听见心跳的声音。专家们快速地思考着各种可能的原因。
大家正在万分焦急的时候,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传来消息:
船箭正常分离,火箭反推点火!
<p>青岛站完成双向捕获,飞船准确入轨!</p>
</blockquote>
指挥大厅里顿时沸腾起来,大家相互握手祝贺,许多参加研制试验的老专家热泪纵横。
飞船入轨,运载火箭系统的人员已经完成了任务,相关的人员都到外面的发射场上庆贺去了。
此时此刻,“神舟”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心头的压力却越来越重。飞船首次飞行的任务还没有结束,如果飞船不能安全返回到指定的着陆区,飞船飞行就不能算成功。
此时,首次试飞的成败关键,全压在戚发轫肩上了。发射活动一结束,王礼恒、张庆伟、戚发轫、袁家军等人便乘专机从酒泉发射场来到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观看飞船第十三圈变轨的情况。
然而飞船飞行到最后一圈,又出现了一个让人揪心的场面:在渭南测控站对飞船轨道进行修正的数据指令注入不成功;在青岛站注入,还是不成功;到日本海上空时,通过“远望二号”测量船注入数据,仍然没有成功。
整个指挥大厅的人紧张得全站了起来。
飞船副总指挥刘济生与工作人员很快算出结论,如果修正指令注入不了飞船,飞船返回舱落点会偏离预定落点40千米。
必须进行调整!否则“神舟”飞船首次试飞的成绩就要大打折扣。
留给“远望3号”的时间只有短短3分钟,如果这3分钟之内指令还是无法输入,就再也没有挽回的余地了。
飞控人员将原来第一条指令删除,抢发修正指令,可就是删除不了。
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不知试了多少次后,终于在最后几秒钟注入成功。
飞船的精确返回有保障了,大厅里顿时再次沸腾。
“神舟一号”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后,飞船系统的狂欢节来到了,不管前方、后方,鞭炮都拼命地响起。
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终于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在第二天的报纸上,中国“神舟一号”发射成功的消息登载了出来。
时刻关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一些国家得知中国第一艘宇宙飞船成功飞行的消息后,纷纷发表评论:
中国已经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
<p>中国将成为世界航天领域新的力量。</p>
<p>……</p>
</blockquote>
1999年11月23日,在太空飞行十四圈,经过了飞行考验的“神舟一号”飞船返回舱被运送到北京。
中国“神舟一号”发射成功了,中国还会继续发射“神舟二号”、“神舟三号”、“神舟四号”……
中国的“神舟一号”终于成功地飞上了蓝天,并实现了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