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研究火器的专家赵士祯
赵士祯(1554~1611年),字常吉,号后湖。浙江乐清人。明代火器专家。第一个系统研究和传播外国先进火器的人。
他博采中外火铳之长,制成掣电铳、迅雷铳,还创制了鹰扬铳和火箭溜,并对子弹运动的基本要点有一定的研究。此外,他的《神器谱》等著作,在兵工技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赵土祯生长于海滨,曾历经倭寇之患,深知增强国防力量,改善武器装备的重要,决心研制出精良的火器装备官军,卫国保民。他深入调查火器使用情况,广泛走访火器专家和御倭将领。
1596年,赵土祯在温州籍游击将军陈寅那里见到西洋番铳,深受启发。当时,有一个寓居北京的土耳其人,名叫朵思麻,赵士祯获知他原是土耳其一位专门管理火器的官员,便特意登门求教。
朵思麻将自己收藏的鸟铳拿给赵士祯看,并且详细讲解了鸟铳的制造和使用方法。就这样,赵士祯搜集和积累了火器研制方面的大量资料和经验。
1597年,赵士祯给皇帝呈上了《用兵八害》的条陈,建议制造番鸟铳。经兵部商议后交给京营试制,京营官员便向赵士祯请教试制诸法。
赵士祯唯恐京营“制造打放两不如法”,就自己出资,并请朵思麻协助,召集工匠进行试制,终于在1598年研制出四种火器。其中“掣电铳”、“迅雷铳”为当时最新式的火器,前者兼具西洋铳和佛郎机的优点,后者结合了鸟铳和三眼铳的长处。
赵士祯他们首批共制造了10余架,他将其中7架绘了图样,并撰文对其构造、制法、打放架势等作了详尽说明,上呈皇帝。这一图样和文字就是《神器谱》。
掣电铳是单兵燧发枪,是赵士祯吸取鲁密铳及佛郎机的优点自行创造。
掣电铳长约6尺,重5斤,采用后装子铳的形式,子铳6个。发火装置与鲁密铳不同,是撞击式燧发枪,构造和性能与无大差异,主要是改进了发火装置,将火绳点火法,改进为燧石发火。击锤上夹燧石,扣扳机龙头下压,因弹簧的作用与燧石摩擦发火。
这样不但克服了风雨对射击造成的困难,而且不需要用手按龙头,射击精度更为准确,并在各种情况下,随时都可发射。且下面加有护圈。子铳预先装填好,轮流装入枪管发射,可以加快射击速度。
迅雷铳是一种装有5根铳管的火绳枪,铳管环绕在一木制铳杆四周,铳杆中部有机匣,前面套有盾牌,中间有一小斧做支架,整体造型十分独特。
据《神器谱》记载,迅雷铳“5支铳管共重10斤,单管长2尺多”。铳管固定在前后两个圆盘上,呈正五菱形分布,夹角为72度。
各铳管均装有准星、照门及供装火药线用的火门。5根火药线彼此间用薄铜片隔开,以保证发射时的安全。铳杆的前部中空,内装有火球一个,另一端安装一铁制枪头。中部的机匣,上有点火龙头,下有扳机,供5根铳管点火、发射用。
前面的盾牌外包生牛皮,里面垫有丝绵、头发和纸等物质,中间开有一圆孔及5个方孔,铳杆从圆孔中通过,铳管从方孔中通过,方孔同时用来观察瞄准,盾牌用来保护射手的安全。
发射前,需将迅雷铳的5根铳管装填好弹药,套好盾牌,将小斧插在地上,架好铳身,射手左腿前踞,右腿后跪,左手把住机匣,右臂夹住铳杆,用右手控制扳机点火发射。射完一管后,把铳管盘转动72度,使第二根铳管对准机匣,继续瞄准发射。如此这般依次轮流发射完5根铳管。
如果此时仍有敌兵逼近,还可点燃铳杆中的火球,使其“喷焰灼敌”;当来不及重新装填弹药时,还可将铳杆倒转,当做拼杀武器使用;小斧及盾牌也都可以分别当做武器使用。真是一铳多用,攻防兼备。赵士祯真可谓用心良苦!
这类装有瞄准具的多管枪,加长了枪管,缩小了射击口径,其射速和射程都有明显提高。更为主要的是提高了命中率,射击机构更趋科学和精密。有的枪采用多管式轮转发射,有近似机关枪的作用,射击时可连续发火,不给敌人以喘息之机。从这些特点可以看出。这类火枪已较接近于近代的步枪了。
尽管这是杰出的发明,但也有作为火绳枪所克服不了的缺点。迅雷铳结构复杂,操作费时,在作战时难以短时间内排成战阵。而五个铳管射毕后重新装填又相当麻烦。
由于有多种配件可用于作战,如火铳、铳身内的火球、做支架用的斧子、铳管尾部的尖刺亦可用作长矛等,士兵往往处在“选择超载”状态。因此,迅雷铳还难以投入战场,更难以成军。目前也未见迅雷铳是否用于战场的记载。
也许正是由于存在这些缺点,赵士祯又不断精益求精。至1602年,经过改进的迅雷铳“战酣连发”,可以一气发射18弹,比以前上呈皇帝的只能连发5弹的迅雷铳要先进得多。
战酣连发经过试验,由刑部、兵部和工部官员组成的会审团将报告提交给皇帝,建议将赵土祯“所制车铳式样随发京营,依法成造,责令的当官员加以教演,传示各边,以究其防边制虏之用”;报告还请求皇帝对赵士祯“朝夕讲究,殚力倾资制造利器,用备不虞”的事迹给予嘉奖。
在此之后,又借鉴日本人使用的大鸟铳发明了“鹰扬炮”,这种新式火器具有威力大、命中率高的优越性能,胜过了日本的大鸟铳。
鹰扬铳的铳管较长,管壁较厚,有准星、照门,铳后设有安放子铳的部位,并不使其敞口泄气。此铳既有小型佛朗机之轻便,又有大鸟铳命中精度之高,是兼有两者之长的新式火绳枪。
在作战时,敌人若用火绳枪发射1弹,鹰扬铳则可发射3至4弹,可见其射速之快。若将此铳安置于轻车之上,则多车齐进,连续射击,万弹齐发,其势之猛烈,不亚于后来的小型大将军炮,而其纵横进退,俯仰旋转,则较大将军轻便。是一种机动性好,杀伤力大的轻型火铳。
赵士祯还发明了“火箭溜”,这是一种火箭发射装置,可赋予火箭一定的射向和射角,是现代火箭发射装置的雏形,可谓中国火箭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火箭溜是远射程武器,据有些资料介绍,火箭溜的主火力是一种燃烧式的中小型火药,射程比弩、弓箭等远得多,碰到障碍物之后会产生小型爆炸,爆炸规模大概像是火突然烧起来差不多。
火箭溜的形状要比现在的火箭筒小得多,但都是圆柱形。由于后来这种火箭溜武器没有受到明末政府和清初政府的推荐,所以火箭溜也渐渐被遗忘在中国历史上。
当时不推荐的理由,可能是清政府对已经拥有的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印刷术,以及持有大炮感到自豪,加上对整个国家“大密封”,从而使得火箭溜没被装备在弓弩兵军队上。
至于赵士桢撰写的兵书《神器谱》,主要论述火器制造和使用。书中介绍了数种铳枪、战车、火箭、火药等火器的构造图式、制造工艺、使用方法,论述了各种火器的特点、作用和在作战时的运用原则。
《神器谱》的基本观点有三。
其一,火器是富国强兵的重要条件。作者从日本、土耳其两国“假威神器,称雄东西”的事实,认识到火器的重要,认为火器省饷省费,攻城陷阵,制远摧坚,锋不可当。在内忧外患之时,只有威力大的武器,才能装备强兵,兵强则可望国富。对明军重弓矢、轻火器,甚至把火器视为旁门的弊病提出尖锐的批评。
其二,重视军事训练。对人与武器的关系,既认识到“兵精无器,等于白徒;器精无兵,同于朽钝”,又看到人对武器的重要影响,“神器,物也,运用变化,存乎其人”。为充分发挥火器的作用,作者强调加强军事训练,使将谙节制,士卒服习,业专艺精,人器相习。
其三,火器要与冷兵器并用,在战车上配备铳枪等火器,与弓矢等短兵器形成互补,以长制短,以短制长,并应因时、因地、因我、因人、因众、因寡、因动、因静制宜,灵活掌握。
《神器谱》图文并茂,有较强的科学性,在思想观念和军事技术等方面,对明末清初火器的发展,都有积极的影响。
赵士祯在火器研制方面的辉煌建树,可谓功在国家,彪炳千秋。而他的著作,则是对我国传统的科学做了总结。英国学者李约瑟的论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也高度评价了赵士祯《神器谱》一书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上的地位。
[旁注]
鸟铳 我国发明的火药及火器,在14世纪初经阿拉伯传入欧洲以后,经过火器研制者们的仿造和改进,制成了在构造和性能上都比明代前期火铳优越的新型枪炮,之后再传回我国,明朝时称为鸟铳,又称鸟嘴铳。清朝改称鸟枪。
瞄准具 一种能赋予射击武器或投掷武器准确的瞄准角,使平均弹道通过目标的装置。明代火器专家赵士祯曾在他发明的迅雷铳上安装瞄准具。现代瞄准具已经有很多分类,如枪械瞄准具,机械瞄准具,自动电子瞄准具和激光瞄准具等。
冷兵器 一般指不利用火药、炸药等热能打击系统、热动力机械系统和现代技术杀伤手段,在战斗中直接杀伤敌人,保护自己的武器装备。广义的冷兵器则指冷兵器时代所有的作战装备。
大将军炮 大型火炮,身用生铁铸造,长三五尺,重500斤,有多道加强箍,分大、中、小三种,发射7斤、3斤和1斤的铅弹,用一辆车运载。车轮前高后低,可在车上直接发射,具有较大威力。1530年开始制造。
[阅读链接]
赵土祯胸怀大志,才兼文武,善书能诗,喜谈兵事。他的祖父赵性鲁工诗词,尤精书法,以儒士授鸿胪寺右丞,官至大理寺寺副,曾参与编修《大明会典》。
赵土祯继承了家族血统,多才多艺。一次,他游寓京师,偶然题诗于扇上,扇为宦官所得,进献神宗皇帝,深受赞赏,遂“以善书徵,授鸿胪寺主簿”。
但赵士祯性格倜傥不群,耿介刚直,因而久居下位不得升迁。八品衔的鸿胪寺主簿竟做了18年之久,才得晋升为从七品衔的中书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