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母舰篇
航空母舰
概述
航空母舰,简称“航母”、“空母”,前苏联称之为“载机巡洋舰”,是一种可以提供军用飞机起飞和降落的军舰。中文“航空母舰”一词来自日文汉字。航空母舰是一种以舰载机为主要作战武器的大型水面舰艇。现代航空母舰及舰载机已成为高技术密集的军事系统工程。
航空母舰一般总是一支航空母舰舰队中的核心舰船,有时还作为航母舰队的旗舰。舰队中的其它船只为它提供保护和供给。
航母舰队会配备1~2艘潜艇,护卫舰,驱逐舰以及补给舰。驱逐舰或航母上搭载反潜直升机、预警机、电子侦察机等。依靠航空母舰舰队,一个国家可以在远离其国土的地方、不依靠当地的机场情况施加军事压力和进行作战。
航空母舰按其所担负的任务分,有攻击航空母舰、反潜航空母舰、护航航空母舰和多用途航空母舰;航空母舰按其舰载机性能又分为固定翼飞机航空母舰和直升机航空母舰,前者可以搭乘和起降包括传统起降方式的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在内的各种飞机,而后者则只能起降直升机或是可以垂直起降的定翼飞机。
某些国家的海军还有一种外观类似的舰船,称作“两栖攻击舰”,也能搭乘和起降军用直升机或是可垂直起降的定翼机。
按吨位分,有超级航空母舰(满载排水量9万吨以上,只有美军有此类航母,美军核动力航母均为超级航母)、大型航空母舰(6~9万吨)、中型航空母舰(满载排水量3~6万吨)和小型航空母舰(满载排水量3万吨以下);按动力分,有常规动力航空母舰和核动力航空母舰。
发展简史
启蒙年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个从一条停泊的船只上起飞的飞行员是美国人尤金•伊利,他于1910年11月14日驾驶一驾“柯蒂斯”双翼机从美国海军伯明翰号轻巡洋舰上起飞。
1911年1月18日,他成功地降落在宾夕法尼亚号装甲巡洋舰上长31公尺、宽10公尺的木制改装滑行台上,成为第一个在一艘停泊的船只——“宾夕法尼亚”号巡洋舰上降落的飞行员。
英国人查尔斯•萨姆森是第一个从一艘航行的船只上起飞的飞行员。1912年5月2日他从一艘行驶的战舰上起飞。
第一艘为飞机同时进行起降作业提供跑道的船只是英国“暴怒”号巡洋舰,它的改造1918年4月完成。在舰体中部上层建筑前半部铺设70米长的飞行甲板用于飞机起飞。后部加装了87米长的飞行甲板,安装简单的降落拦阻装置用于飞机降落。
第一艘安装全通飞行甲板的航空母舰是由一艘客轮改建的英国的百眼巨人号航空母舰,它的改造1918年9月完成。飞行甲板长168米。甲板下是机库,有多部升降机可将飞机升至甲板上。
1918年7月19日七架飞机从暴怒号航空母舰上起飞,攻击德国停泊在同德恩的飞艇基地,这是第一次从母舰上起飞进行的攻击。
1917年,英国按照航空母舰标准全新设计建造了竞技神号航空母舰(又译作“赫尔姆斯”号),第一次使用了舰桥、桅杆、烟囱等在飞行甲板右舷的岛状上层建筑。
第一艘服役的从一开始就作为航空母舰设计的船只是日本的凤翔号航空母舰,它1922年12月开始服役。从此,全通式飞行甲板、上层建筑岛式结构的航空母舰,成为各国航空母舰的样版。
美国第一艘航空母舰是1922年3月22日正式启用的“兰利”号。兰利号航空母舰并不是一开始就以航空母舰为用途所建造的舰艇,其前身是1913年下水的木星号补给舰,美国海军看上它载运煤炭用的腹舱容量充足,因此将其改装为航空母舰。
第一次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22年各海军强国签署的《华盛顿海军条约》严格控制了战列舰建造,但条约准许各缔约国利用部分停建的战舰改建航空母舰,例如:美国列克星敦级航空母舰、日本的赤城号航空母舰和加贺号航空母舰。
在航空母舰上装备重型火炮是这一阶段航空母舰发展的特色。但是,当时各国海军中有许多大人墨守旧观念,把重炮巨舰视为海战制胜的主要力量,而航母只是舰队的辅助力量,主要任务是侦察。
1930年代英国建造的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采用了全封闭式机库、一体化的岛式上层建筑、强力飞行甲板、液压式弹射器,被誉为“现代航母的原型”。
1936年《华盛顿海军条约》期满失效,海军列强又展开了新一轮军备竞赛。美国的约克城级航空母舰、日本的翔鹤级航空母舰、英国光辉级航空母舰,是这一时期的杰作。
航空母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首度被广泛的运用。它是一座浮动式的小航空站,携带着战斗机以及轰炸机远离国土,来执行攻击敌人目标的任务。这使得航空母舰可以由空中来攻击陆地以及海上的目标,尤其是那些远远超过一般射程之外的目标。
由航空母舰上起飞飞机的战斗半径一直不断地在改变海军的战斗理论,敌对的舰队现在必须在看不到对方舰船的情况下,互相进行远距离的战斗。这彻底终结了战列舰为海上最强军舰的优势地位。
航空母舰在战争中初建功勋是在1940年11月11日,英国海军的“光辉”号航空母舰出动鱼雷轰炸机攻击了塔兰托港内的意大利海军并且击沉一艘、击伤三艘战列舰。此举使美国等海上强国意识到航母时代的来临。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航空母舰在太平洋战场上起了决定性作用,从日本海军航空母舰编队偷袭珍珠港,到双方舰队自始至终没有见面的珊瑚海海战,再到运用航空母舰编队进行海上决战的中途岛海战,从此航空母舰取代战列舰成为现代远洋舰队的主干。
美国建造了大批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组成庞大的航空母舰编队,成为海战的主角。战争期间廉价的小型护航航空母舰被大量建造,投入到反潜护航作战中。
现代航空母舰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出现的斜角飞行甲板、蒸汽弹射器、助降瞄准镜的设计,提高了舰载重型喷气式飞机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
高性能喷气式飞机得以搭载到现代化的航空母舰上,排水量越来越大,美国福莱斯特级航空母舰是第一艘专为搭载喷气式飞机而建造的航空母舰。
美国的1961年11月25日建成服役的企业号航空母舰是世界上第一条用核动力推动的航空母舰,即核动力航母。采用核动力的最大好处是提高续航能力。
核动力燃料更换一次可连续航行数十万海里,使航空母舰具备了近乎无限的机动能力,消除了常规动力航空母舰大型烟囱对飞行作业的影响。从此美国海军建造了一系列排水量8万吨的尼米兹级航空母舰。
英国财力衰弱使皇家海军无力拥有大型航空母舰,英国无敌级航空母舰很像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小型护航航空母舰,采用滑跳甲板,垂直短距起降飞机。
在1982年英国、阿根廷的福克兰群岛争端中,英国依靠它在远离本土8000英里的地方取得胜利。苏联采用垂直起降飞机的基辅级航空母舰(苏联海军称为“大型反潜巡洋舰”)则装有重型武备。苏联/俄罗斯最终建成的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采用滑跳甲板避免了安装复杂的弹射装置。
在波斯湾、阿富汗和太平洋地区美国利用它的航空母舰舰队维持它的利益。在1991年海湾战争和2003年美军占领伊拉克的过程中,美国尽管在中东没有足够的陆上机场,依然能够利用其航空母舰战斗群进行主要攻击。
21世纪初世界上所有航空母舰一共约可以装载1250架飞机,其中美国的载机数超过1000架。英国和法国正在扩大其载机量,法国建造了戴高乐号航空母舰,英国也计划建造伊丽莎白女王号航空母舰。
起飞技术
固定翼飞行器从航空母舰起飞的方式可以分三种。
第一种是蒸汽弹射起飞,使用一个平的甲板作为飞机跑道。起飞时一个蒸汽驱动的弹射装置带动飞机在两秒钟内达到起飞速度。
目前只有美国具备生产这种蒸气弹射器的成熟技术。蒸汽弹射有两种弹射方式,一种是前轮弹射,由美国海军于1964年试验成功,弹射时由滑块直接拉着飞机前轮起飞。这样不用8~10人来为飞机挂拖索和减拖索了,弹射时间减短,飞机安全性好。
美国现役航母都采用这种方式。第二种是拖索式弹射,顾名思义,就是用钢质拖索牵引飞机加速起飞,这种弹射方式比较老,各方面都不如前者好,目前只有法国的“克莱蒙梭”级航母使用。
第二种是斜板滑跳起飞。有些航空母舰在其甲板前端有一个“跳台”帮助飞机起飞。飞机在起飞的时候以自己的动力经由跳台的协助跳上空中。
这种起飞方式不需要复杂的弹射装置,但是飞机起飞时的重量以及起飞的效率不如弹射。英国、意大利、印度和俄罗斯的一些航空母舰便采用这种技术。
在两种情况下航空母舰都必须以20节(36公里/小时)以上的速度逆风航行,来帮助飞机起飞。
第三种是垂直起降。垂直起降技术顾名思义就是飞机不需要滑跑就可以起飞和着陆的技术。它是从50年代末期开始发展的一项航空技术。英国、美国、俄罗斯的一些航空母舰采用这种技术。
除此以外,电磁弹射器是正在研究中的下一代飞机弹射装置,与传统的蒸汽式弹射器相比,电磁弹射具有容积小、对舰上辅助系统要求低、效率高、重量轻、运行和维护费用低廉的好处。
起降过程
在航空母舰上降落,尤其是在夜间或在天气不好的情况下,是最困难的飞行技巧了。以美国航空母舰为例,降落过程是这样的:
首先回归的飞机要进入环绕母舰的环型航线以降低飞行高度和速度,有些时候可能还需要脱离等待中的降落航线去进行空中加油。
在降落时飞机的速度要降低到几乎失速的地步。飞行员将放下起落架、襟翼与空气减速板,将捕捉钩伸出,维持一定的速度和下滑速率。航舰上的降落官指挥飞机降落,他不断地告诉飞行员,他离最佳情况的偏差是多少;航空母舰上的灯光提示飞行员,下降时的角度是否正确。
在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后部有四条拦截索(尼米兹级航母第九艘CVN76“罗纳德里根”号只有三根)。降落的飞行员必须让捕捉钩挂上其中一条。在最佳情况下他应该挂上第三条,假如他挂上前两条,那么他的下降角度太平,假如他挂上最后一条,那么他的下降角度太陡。
在着陆时飞行员必须将飞机完全压低,这样他可以保证钩住一条拦截索。同时他必须将发动机开到最大,这样假如他没有挂上拦截索的话他可以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加速离开甲板,重新回到降落航线。
拦截索是由液压制动的,它可以在两秒钟和50米内使飞机停下来。飞行员会依照甲板上的地勤人员的指示将发动机的推力降低到慢车并且离开降落区。
在紧急情况下,比如飞机的挂钩损坏了,飞机无法使用拦截索停下来,在甲板上可以拉起拦截网来协助飞机迫降。又或者飞机会再次拉起,重新降落。起飞就简单多了:
飞机的前轮被挂在起飞装置中,操作起飞装置的官员必须知道飞机的型号和载重来调节起飞装置。
为了保护甲板上的人员和器械,在飞机后面要装上屏蔽飞机喷气流的壁板。
飞行员在得到起飞许可后加足马力,同时用刹车防止飞机运动。
在他得到起飞信号的同时他要放开刹车,同时起飞装置起动,将飞机弹出跑道。这个过程一共持续1.5秒钟。
航空母舰飞行甲板上的地勤人员以美国海军为例,通常按照司职分为七类,其中每个人都被指定着有色运动衫(或显眼的外套)。
被指派负责某类单独作业的人员佩戴不同颜色的头盔、或穿着特殊记号或者在运动衫及外套上有指定标记的衣服加以区分。下面让我们来看看甲板地勤人员的服饰特征及他们的职责:
外套/头盔标记(前面/后面)职责;黄/黄职位头衔和人员编号,飞行器管理军官和飞机主管;绿/职位头衔,飞机弹射器和阻止传动机构军官;绿/黄/绿/职位头衔,飞机弹射器安全观察员;绿/舰队编号,负责维修的下级军官;绿/绿/“A”,阻止传动机构人员和着舰拦阻钩人员;绿/“C”/“GSE”,地面支援设备故障检修员;绿/“P”摄影师;绿/黑条纹舰队编号,维护人员;绿/舰队编号,负责航线的副官;绿/黑白棋盘图案舰队编号,舰队飞机检验员、弹射器终级检验员;白“E”升降梯操作人员;白红十字医务人员;棕/舰队编号附“QA”负责质量保证的下级军官;棕/红“H”直升机平台军官;棕/舰队编号飞机军官;外套/头盔/标记(前面/后面)职责;蓝/蓝/人编号,机装卸/垫楔人员;蓝“Tractor”牵引车驾驶员;外套/头盔标记(前面/后面)职责紫/紫“F”航空燃料供给人员。
武器
除少量自卫武器外,航空母舰的武器就是它所运载的各种军用飞机。航空母舰的战斗逻辑是用飞机直接把敌人消灭在距离航母数百公里之外的领域,没有一种舰载雷达的扫描范围能超过预警机,没有一种舰载反舰导弹的射程能超过飞机的航程,没有任何一种舰载反潜设备的反潜能力能超过反潜飞机或直升机,飞机就是最好的进攻和防御武器。
整个航空母舰战斗群可以在航母的整体控制指挥下,对数百公里外的敌对目标实施搜索,追踪,锁定,攻击,可以说是拒敌于千里之外!所以无需再安装其它进攻性武器。
但是前苏联的航母同时装备有远程舰对舰导弹,从这一点来说前苏联的航母是航母与巡洋舰的混合体。
战斗群基本建制
虽然航舰能投射大量的空中武力,但是舰艇本身的防御能力薄弱、所以需要其它舰艇,包括水面与水下舰艇提供保护。航舰战斗群的分工可以看成航舰执行任务,而其它舰艇保护航舰。
航舰战斗群各有不同,不过现在一个美军单航母战斗群基本上由以下舰艇组成:
一艘航母尼米兹或者企业。
一艘巡洋舰提康德罗加级。
两艘驱逐舰伯克级。
两艘护卫舰佩里级。
一艘快速战斗支援舰。
一~两艘弗吉尼亚或洛杉矶或海狼。
现在一个美军航舰战斗群的攻击与防卫能力很复杂。大致说来是用航空母舰载运的战斗机,攻击机,预警机,反潜飞机或直升机来攻击、防卫或搜索距离航母数百公里之外的敌人。
其它的作战舰艇则以保护航空母舰的操作安全为第一优先,其次是支持航舰的攻击任务,并且担任人员的搜救工作。
航舰战斗群的角色则包含:
保护海上运输航道的使用与安全;
保护两栖部队的运输与任务执行;
协同陆基飞机共同形成与维持特定地区的空优;以武力展示的手段满足国家利益需求;
进行大规模海空正面对战。
各国航母概述
21世纪初,世界上一共有11个国家拥有航空母舰:阿根廷、法国、意大利、俄罗斯、西班牙、巴西、印度、泰国、英国和美国以及韩国。世界各国海军一共有数十艘在使用。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和最大的航空母舰,其它国家的航空母舰比美国的都小得多。
美国:共拥有小鹰级航空母舰、尼米兹级航空母舰和企业号航空母舰在内的13艘大型航母。
英国:无敌级航空母舰是英国皇家海军也是世界上最先采用滑橇式飞行甲板的轻型航空母舰。
法国:戴高乐号航空母舰。
俄罗斯: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
意大利:加里波第号航空母舰,加富尔伯爵号航空母舰(又名“卡武尔”、“凯沃尔”号)。
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号航空母舰。
印度:维拉特号航空母舰原为英国皇家海军的“竞技神”号。1986年4月从英国购买进此舰。
泰国:加克里•纳吕贝特号航空母舰。
巴西:圣保罗号航空母舰。
护航航母
护航航母最大的特点就是小,一般就是平的飞行甲板,岛式上层建筑比起常规航母而言要小很多,与轻型航空母舰改建自战斗舰只不同,护航航空母舰则是由商船改装而来,因此属于更为小型的航母,用于为商船护航。
它们一般是在运输船队前方展开,用舰载机侦察、攻击潜艇,或引导水面舰只实施攻击。护航航空母舰除护航外,还时常担负运输船的角色。
美国海军的护航航空母舰被昵称为“吉普航母”,从来没有过像大型的舰队航母那样的荣耀。吉普航母承担了运输船队日常的巡逻,尖兵和反潜护航的任务。这些同舰队航母相比,装甲轻,速度慢的,防卫武备差的吉普还是出色的完成了他们的任务。
吉普航母的船员开玩笑的称美国海军护航航空母舰是“易燃物品,无防护物品,消耗物品”的缩写,但是他们是两大洋战区中猎杀潜艇的专家,运输船队的保护神。护航航空母舰还经常为两栖登陆作战提供空中掩护和空中支援,和为舰队航母承担飞机运输任务。
护航航空母舰的出现是由于二战初期,大量的运输船队在陆基航空兵的掩护距离外被德军的潜艇和飞机击沉。英国试验了在货船上加装弹射器起飞的战斗机以保护船队,由于载机数量有限,无法有效的完成任务。英国向美国请求帮助。
虽然美国在战前研究过将货船改装已用于船队护航,但是那是美国还没有开发设计护航航空母舰。为了作战的需要,美国迅速的用一艘货船的船体建造了第一艘护航航空母舰,海军护航航空母舰长岛号在1941年6月2日诞生了。
长岛号后,美国还很快为英国提供了几艘用商船改装的护航航空母舰。二战中美国一共建造了100多艘护航航空母舰,早期的都是用货船的船体改建和建造的。
华盛顿号航空母舰
概述
“华盛顿”号航空母舰”是美国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的六号舰,于1986年8月开工兴建,1990年下水的华盛顿号是美国第二艘以美国“国父”乔治•华盛顿为名的军舰,因而也颇有些与众不同的“领袖风范”,也是当今全球威力最大的武力载台之一。
1990年7月下水,1992年7月4日编入美海军大西洋舰队服役,来自美国各地的2000多位达官显贵纷纷驱车奔向诺福克海军基地,欲先睹“华盛顿”号的风采为快。
时为美国第一夫人的巴巴拉•布什也特地赶来祝贺,还亲手把一瓶陈年香槟泼洒在“华盛顿”号舰艏。
实际上,1990年该舰的命名仪式就是巴巴拉同布什总统一起主持的。万众瞩目之下,“华盛顿”号像一位高贵的绅士,缓缓驶向碧波浩瀚的大西洋,带着时为国防部长的切尼的祝福,“最新和最伟大的科技将‘华盛顿’号驶向21世纪”。
性能数据
满载排水量:104017吨,全长:333米,舷宽:41米,最大甲板宽:77米,吃水深:12.8米,航速:35节,乘员:3200人。
武装:3x海麻雀飞弹发射器,4×20毫米方阵近迫武器系统。
舰载机:F-14“雄猫”战斗机10~14架,F/A-18“大黄蜂”战斗/攻击机36架,EA-6B“徘徊者”电子战机,E-2C“鹰眼”预警机,S-3B“海盗”反潜机,ES-3A电子侦察机,SH-60F/HH-60H反潜直升机,另有四具蒸汽弹射器。
林肯号航空母舰
概述
林肯号航空母舰是美国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的五号舰,由新港纽斯造船厂承造,起造于1984年,1988年下水。
林肯号是以带领美国走过南北战争的第16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为名,是美国海军第二艘使用这名字的船舰。第一艘林肯号是1960年时下水的林肯号华盛顿级核动力弹道潜艇。
发展简史
林肯号的建造合约在1982年12月27日由新港纽斯造船公司所取得,并于1984年11月3日安放龙骨。她在1988年2月13日下水,并在1989年11月11日进入服役状态。
林肯号于1990年9月移动到太平洋,她在西太平洋的首次部署就遇上了1991年5月28日爆发的海湾战争,随即出发前往波斯湾。
当林肯号朝向印度洋时,碰上当时菲律宾吕宋岛上的品纳土玻火山爆发,林肯号与其他23艘军舰一同参与了撤离任务,从苏比克湾海军基地撤离超过45000人至宿务岛的港口。
这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在和平时期的军事撤离任务。在撤离任务完成后,林肯号继续前往波斯湾,进行事先的侦查任务和战斗空中巡逻任务,以协助美军和其他盟国部队参与海湾战争。在1992年初,林肯号支援了南方守望任务,监视伊拉克南方的禁飞区。
1993年10月,林肯号前往索马里的沿海地区,以协助联合国在当地的人道任务。在4个星期里,林肯号的机队在摩加迪休的上空进行巡逻,以支援重十希望行动。
1993年4月28日,林肯号成了有史以来第一艘接纳女性飞行员的航空母舰。并于1994年10月24日离开圣地亚哥,开始进一步的更新训练。
就在隔天,那第一位女性的F-14雄猫式战斗机飞行员KaraHultgreen,在降落时的最终阶段,由于引擎的故障和飞行员的疏失导致丧失动力而坠落海中而身亡。
林肯号的第三次部署开始于1995年4月前往波斯湾,再次协助南方守望任务。1998年6月开始第四次部署任务,同样是前往波斯湾协助南方守望任务。那三个月正逢波斯湾几年来最热的一次夏季,飞行甲板上的温度据称达到了华氏150度。
在1999年,林肯号参与了几次美国海军的内部演习。接着再次前往波斯湾协助南方守望任务。在这次部署中,整个航空母舰战斗群获得优秀单位嘉奖的表扬。同时林肯号由于良好的指挥而获得了有名的亚里柏克奖。
当911恐怖攻击事件发生时,林肯号正待在港口里。在2002年7月20日林肯号前往支援恒久自由行动,并再一次支援了南方守望任务,之后林肯号前往拜访了澳大利亚的珀斯。在那里林肯号接获命令前往波斯湾参加美伊战争。
在美伊战争中,林肯号的机队和其战斗群一同参与了最初对伊拉克的轰炸行动和空袭。在这次行动里,林肯号的机队参与了约16500次的飞行架次,并投射了160万磅的弹药。林肯号于2003年5月返回圣地亚哥,并获得总统乔治•W•布什的参访。
林肯号在2004年10月15日再次出海。当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发生时,林肯号正停留在香港,为了协助正在进行的国际性救济和救援行动,林肯号前往受灾严重的苏门答腊西海岸以提供人道救援。
2005年1月中旬,在印尼政府拒绝让林肯号的机队进行空中训练后,由于依据规定航空母舰飞行员必须在2-3周内进行至少一次飞行练习,林肯号离开了印尼。
尽管已经处在公海,林肯号仍继续为印尼提供人道援助直到2月4日。在33天的援助行动中,林肯号和其战斗群投递了共570万磅的援助补给品。
性能数据
全长332.9米,宽40.8米,吃水11.9米,满载排水量102000吨。主机采用2座压水堆,4台蒸汽轮机,260000马力,4轴推进,航速30节。
舰员3184名,航空人员2800名。
主要武器:3座“海麻雀”导弹装置,4座6管20毫米炮,f-14战斗机、f/a-18战斗机、a-6e攻击机各20架,5架e-2c预警机,6架ea-6b电子干扰机,10架s-3a/b反潜机和6架直升机。
肯尼迪号航空母舰
概述
肯尼迪号航空母舰是小鹰系列航母的改进型。最初计划设计成核动力,后来由于价格的因素而取消。纽波纽斯船厂建造,开工于1964年10月22日,1967年5月27日下水,1968年9月7日服役。1993年到1995年9月13日进行了COH延寿改装。计划服役到2018年,将会被CVN79取代。
五角大楼节约开支的计划是在白宫下令所有联邦政府机构减少2006财年预算开支的背景下出台的。目前美军正对这份需要经过国会批准的方案进行最后调整。根据五角大楼的方案,空军F/A-22“猛禽”战机的产量将大幅缩减。
美军工业专家推测,美军可能将产量从277架减到160架;1968年开始部署的海军“肯尼迪”号航空母舰将退出现役12艘航母战斗群。
这将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美军首次减少现役航母的数量。海军还将减少每艘价值12亿美元的LPD-17“圣安东尼奥”级船坞运输舰以及DD(X)未来驱逐舰的采购数量;陆军将推迟部署旨在实现士兵之间以及士兵与武器平台之间实时共享信息的“未来作战系统”,该系统耗资可能高达1200亿美元。
报道认为,美军要大幅削减尖端武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认为打赢目前的战争比应付未来高科技敌人更加重要。举例来说,如果明年美军在伊拉克或者阿富汗受重挫,那么赢得20年后的一场战争也没什么意义。因此,五角大楼目前的首要任务是保障驻伊拉克和阿富汗的15万美军有充足经费把战争打下去,而不是把钱花在暂时没有实际价值的尖端武器上。
自2001年拉姆斯菲尔德执掌五角大楼以来,他已经数次向被认为是冷战古董的昂贵武器系统开刀。例如陆军被迫砍掉了110亿美元的“十字军”火炮系统和380亿美元的“科曼奇”直升机项目。拉姆斯菲尔德更看重的是支持“网络中心战”的太空间谍卫星网络以及通讯技术的发展。
基本数据
开始建造日期:1964年10月22日
下水日期:1967年5月27日
开始服役日期:1968年9月7日
载员:舰员3045名,航空人员2500名
排水量:标准60700吨,满载82650吨
船体:长327米,宽39.2米
飞行甲板:长326.7米,宽76.8米
吃水深度:11.3米
动力装置:8台锅炉,4台蒸汽轮机
推进功率:20.9万千瓦
最大航速:30节
武器装备
3座8联装“海麻雀”舰对空导弹发射装置,3座“密集阵”近战武器系统,4座SRBOC电子对抗诱饵发射装置,1台SLQ-36“女水妖”拖曳式诱饵,SPS-49对空搜索雷达,SPS-67水面搜索雷达,SPS-64导航雷达,SPS-43作战系统,3座Mk-91导弹控制系统,SLQ-29雷达电子对抗系统,WLR-1雷达电子监视系统,WLR-11雷达电子监视系统,Mk-95火力控制系统一般来说,除少量自卫武器外,航空母舰的武器就是它所运载的各种军用飞机。
航空母舰的战斗逻辑是用飞机直接把敌人消灭在距离航母数百公里之外的领域,没有一种舰载雷达的扫描范围能超过预警机,没有一种舰载反舰导弹的射程能超过飞机的航程,没有任何一种舰载反潜设备的反潜能力能超过反潜飞机或直升机,飞机就是最好的进攻和防御武器,所以无需再安装其它进攻性武器。
但是前苏联的航母同时装备有远程舰对舰导弹,从这一点来说前苏联的航母是航母与巡洋舰的混合体。舰队:航空母舰从来不单独行动,它总是由其它船只陪同下行动,合称为舰队,又称为航空母舰战斗群。
这些陪同船只包括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等等,它们为航空母舰提供对空和对其它舰只以及潜艇的保护。此外舰队中还有潜艇做侦察和反潜任务。供给舰只和油轮扩大整个舰队的活动范围。此外这些舰艇本身也可以携带进攻武器,比如巡航导弹。
技术
固定翼飞行器从航空母舰起飞的方式可以分三种。第一种是蒸汽弹射起飞,使用一个平的甲板作为飞机跑道。起飞时一个蒸汽驱动的弹射装置带动飞机在两秒钟内达到起飞速度。目前只有美国具备生产这种蒸气弹射器的成熟技术。
蒸汽弹射有两种弹射方式,一种是前轮弹射,由美国海军于1964年试验成功,弹射时由滑块直接拉着飞机前轮起飞。这样不用8~10人来为飞机挂拖索和减拖索了,弹射时间减短,飞机安全性好。美国现役航母都采用这种方式。第二种是拖索式弹射,顾名思义,就是用钢质拖索牵引飞机加速起飞,这种弹射方式比较老,各方面都不如前者好,目前只有法国的“克莱蒙梭”级航母使用。第二种是斜板滑跳起飞。
有些航空母舰在其甲板前端有一个“跳台”帮助飞机起飞。飞机在起飞的时候以自己的动力经由跳台的协助跳上空中。这种起飞方式不需要复杂的弹射装置,但是飞机起飞时的重量以及起飞的效率不如弹射。
英国、意大利、印度和俄罗斯的一些航空母舰便采用这种技术。在两种情况下航空母舰都必须以20节(36公里/小时)以上的速度逆风航行,来帮助飞机起飞。
除此以外,电磁弹射器是正在研究中的下一代飞机弹射装置,与传统的蒸汽式弹射器相比,电磁弹射具有容积小、对舰上辅助系统要求低、效率高、重量轻、运行和维护费用低廉的好处。
发展简史
启蒙年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个从一条停泊的船只上起飞的飞行员是美国人尤金•埃利,他于1910年11月14日从美国海军伯明翰号轻巡洋舰上起飞。
1911年1月18日,他成功地降落在宾夕法尼亚号装甲巡洋舰上长31公尺、宽10公尺的木制改装滑行台上,成为第一个在一艘停泊的船只上降落的飞行员。英国人查尔斯•萨姆森是第一个从一艘航行的船只上起飞的飞行员。
1912年5月2日他从一艘战列舰上起飞。第一艘为飞机同时进行起降作业提供跑道的船只是英国“暴怒”号巡洋舰,它的改造1918年4月完成。在舰体中部上层建筑前半部铺设70米长的飞行甲板用于飞机起飞。后部加装了87米长的飞行甲板,安装简单的降落拦阻装置用于飞机降落。
第一艘安装全通飞行甲板的航空母舰是由一艘客轮改建的英国的百眼巨人号航空母舰,它的改造1918年9月完成。1918年7月19日七架飞机从暴怒号航空母舰上起飞,攻击德国停泊在同德恩的飞艇基地,这是第一次从母舰上起飞进行的攻击。
1917年,英国按照航空母舰标准全新设计建造了竞技神号航空母舰,第一次使用了在飞行甲板右舷的岛状上层建筑。第一艘服役的从一开始就作为航空母舰设计的船只是日本的凤翔号航空母舰,它1922年12月开始服役。从此,全通式飞行甲板、上层建筑岛式结构的航空母舰,成为各国航空母舰的样版。
美国第一艘航空母舰是1922年3月22日正式启用的兰利号。兰利号航空母舰并不是一开始就以航空母舰为用途所建造的舰艇,其前身是1913年下水的木星号补给舰,美国海军看上它载运煤炭用的腹舱容量充足,因此将其改装为航空母舰。
第一次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22年各海军强国签署的《华盛顿海军条约》严格控制了战列舰建造,但条约准许各缔约国利用部分停建的战舰改建航空母舰,例如:美国列克星敦级航空母舰、日本的赤城号航空母舰和加贺号航空母舰。在航空母舰上装备重型火炮是这一阶段航空母舰发展的特色。
20世纪30年代英国建造的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采用了全封闭式机库、一体化的岛式上层建筑、强力飞行甲板、液压式弹射器,被誉为“现代航母的原型”。
1936年《华盛顿海军条约》期满失效,海军列强又展开了新一轮军备竞赛。美国的约克城级航空母舰、日本的翔鹤级航空母舰、英国光辉级航空母舰,是这一时期的杰作。
航空母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首度被广泛的运用。它是一座浮动式的小航空站,携带着战斗机以及轰炸机远离国土,来执行攻击敌人目标的任务。
这使得航空母舰可以由空中来攻击陆地以及海上的目标,尤其是那些远远超过一般射程之外的目标。由航空母舰上起飞飞机的战斗半径一直不断地在改变海军的战斗理论,敌对的舰队现在必须在看不到对方舰船的情况下,互相进行远距离的战斗。这彻底终结了战列舰为海上最强军舰的优势地位。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航空母舰在太平洋战争战场上起了决定性作用,从日本海军航空母舰编队偷袭珍珠港,到双方舰队自始至终没有见面的珊瑚海海战,再到运用航空母舰编队进行海上决战的中途岛海战,从此航空母舰取代战列舰成为现代远洋舰队的主干。
美国建造了大批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组成庞大的航空母舰编队,成为海战的主角。战争期间廉价的小型护航航空母舰被大量建造,投入到反潜护航作战中。
“肯尼迪”号航空母舰以美国第35任总统肯尼迪的名字命名。1967年5月,肯尼迪9岁的女儿卡罗莱娜参加了命名仪式并剪彩。1968年9月7日,“肯尼迪”号开始正式服役,当时它是一艘攻击型航空母舰,编号为CVA-67,到了70年代初期,它的编号改为CV-67,这就意味着它将负起包括反潜功能在内的全面海上作战任务。
1989年1月4日,从“肯尼迪”号上起飞的F-14战斗机击落两架接近航空母舰战斗群的利比亚米格-23战斗机。1991年1月16日,“肯尼迪”号投入海湾战争,共向伊拉克的军事目标发起114次攻击,出动飞机2895架次,飞行11263小时,投入1587吨炸弹。“肯尼迪”号预计将服役到2018年。
搭载飞机
85架F-14“雄猫”战斗机,F/A-18“大黄蜂”战斗/攻击机,EA-6B“徘徊者”电子战飞机,E-2C“鹰眼”预警机,S-3“海盗”反潜飞机退役
2007年3月22日,美国海军举行“约翰•肯尼迪”号号航母退役仪式2007年3月22日,美国海军举行“约翰•肯尼迪”号号航母退役仪式“约翰•肯尼迪”号号航母国旗被水兵收回
美国退役航母“约翰•肯尼迪”号已于3月17日离开弗吉尼亚州诺福克海军站,被拖往美国海军在费城的舰艇封存场。
该舰计划2008年3月20日抵达该封存场,在美国海军部长作出该舰最终处理决定之前,将在此进行封存。
“肯尼迪”号的封存意味着该航母虽然退出现役,但处于安全保存的状态,一旦有紧急情况发生需要航母,该航母可以随时重新入役。
评价
“肯尼迪号”航母的“足迹”遍及全世界,曾参与两次伊拉克战争。母舰长320米,可以载负70架战机及4,600名船员。曾两次随“肯尼迪号”出征的后勤部队指挥官韦伯斯特,也被邀请出席航母的荣休仪式。“感觉苦乐参半。喜的是各位船员可以踏上另一段事业之路,悲的是这艘伟大的战舰不再出航。”
斯坦尼斯号航空母舰
概述
“约翰•斯坦尼斯”号航母在“尼米兹”家族排行第七,为纪念为美国海军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的参议员约斯坦尼斯而命名。该舰于1991年3月开工建造,1993年11月正式下水,1995年6月开始服役于美太平洋舰队。
“约翰•斯坦尼斯”号航母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和“生命力最强”的水面舰艇,堪称“尼米兹”家族中的佼佼者,能执行攻击和反潜等多项任务,在美军20世纪末的一系列军事活动中显得异常活跃。不过,由于“斯坦尼斯”号“花钱如流水”,也遭到不少非议。
“斯坦尼斯”号航母战斗群的全部采购费高达150亿美元,从其开始建造到最后退役,共需经费约330亿美元,其中还不包括航空母舰的现代化改装和报废等花费,即使对美国这样的世界首富,也是不小的负担。
性能特点
舰长
“斯坦尼斯”号全长317米,宽40.8米,吃水11.9米,标准排水量79973吨,满载排水量10550吨,载航空燃油9000吨。其飞行甲板长332.9米,宽77.8米,面积超过了3个足球场。舰内从机库甲板以上分为9层,其中5层在岛式上层建筑内,机库甲板以下除双层甲板外又分为8层。整个舰从龙骨到桅顶高为76米,相当于20层的高楼。
动力装置
“斯坦尼斯”舰动力装置为2座通用电气公司的A4压水堆和4台蒸汽轮机,反应堆热效率为25.6%,每个反应堆驱动2台蒸汽轮机,总功率高达26万马力,最高航速30节,燃料可持续使用15年,续航力可达80万-100万海里,自持力为90天。
武器系统
它配备的是最新型的C-13-2型弹射器,在直角甲板和斜角甲板上各有2座。4座弹射器如果同时使用,在1分钟内可将8架飞机送上天。斜角甲板着舰区设有4道拦阻索和一道拦阻网,飞机回收间隔是35~40秒1架。
机库长208米,宽33米,高约8米。将飞机从机库运送到甲板再到起飞,可在15~20分钟内完成。它现在配备的是美军的“标准型”舰载机联队,总数有80架左右,但在紧急情况下的载机可达100架。
“斯坦尼斯”舰装有3座“海麻雀”舰空导弹发射装置和4座“密集阵”近防系统。其电子设备为:对空为SPS-49(V)5和SPS-48E(V)(三座标)雷达;对海为SPS-67V雷达;导航雷达为LN-66;火控雷达为MK-99。电子对抗为4座MK-36干扰箔条发射器和SLQ-36拖曳式鱼雷诱饵。
“斯”舰的生存力极强,舰体除设有若干道纵向隔舱外,还有23道水密横隔壁和10道防火隔壁。舰体和甲板采用高弹性钢,可以抵御穿甲弹的攻击。
在舰的两舷设有隔舱系统,弹药库、机舱等重要部位的顶部和两侧还装有63.5毫米厚的“凯芙拉”装甲。舰上设有30个损管队,设有泡沫消防装置。泵设备能在20分钟内调整舰体15度横倾。
人员
“斯”舰编制人员为5984人,其中航空人员为2800人,它有6410个床铺、544张办公桌、813个衣柜、924个书架、543个公文柜、5803把椅子和29814个照明灯,舰上还设有数十个仓库,有邮局、电台、电影院、百货商店、照相馆、洗衣房、医院等各种生活设施,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斯坦尼斯”号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海上城市”。
“斯”舰的作战能力是很惊人的,其舰载机所能控制的空域和海域可达上千公里,其自身一昼夜机动也有500海里。它的舰载机可以24小时不停顿地进行战斗巡逻,每天可出动200多架次的飞机,其载机比例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作战任务的需要。
罗斯福号航空母舰
概述
西奥多•罗斯福号航空母舰是美国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的四号舰,起造于1981年,于1984年正式下水。西奥多•罗斯福是美国第26任总统,本身就是个海军迷,他主张美国应该要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也因此在他任内美国完成了所谓的“白色舰队“。
CVN-71不是美国第一艘以罗斯福总统为名的航空母舰,但另一艘罗斯福号(CVB-42)的命名其实是取自第32任的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
罗斯福号虽然是以尼米兹级航空母舰的身份起造的,但由于从她开始的六艘后期型尼米兹级与之前已经存在的三艘,在性能规格上有非常大幅度的变动,因此常常也有人称呼这六艘新舰为“罗斯福级核动力航空母舰”。
“罗斯福”号航母是尼米兹级第四艘,作了较大的改进,排水量有所增加。该舰由纽波纽斯船厂建造,1981年10月31日开工,1984年10月27日下水,1986年10月25日服役。计划2010-2012年在纽波纽斯船厂进行大修和补给燃料。
“罗斯福”号航空母舰上有自己的电视台、大洗衣房、设备先进的医院、牙科诊室、若干个大厨房、快餐店、健身房,还有一家银行。有自己的消防队、警察局和禁闭室,有教士,有图书馆、邮局、理发店、超市和非常先进的核电站。
“罗斯福”号航母与美国热衷扩张领土的第26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一样富有“进攻性”。1991年1月12日,“罗斯福”号远程跋涉,到达红海阵位。海湾战争中,该舰上的飞机频繁起降,携各种导弹和激光制导炸弹对伊拉克进行狂轰滥炸。
1999年3月下旬,狭窄的亚得里亚海湾“船声鼎沸”,原来是“罗斯福”号率领50多艘战舰蜂拥而至。3月25日凌晨,“罗斯福”号航母上的EA-6B电子干扰飞机,伙同从意大利基地起飞的ES-3A电子侦察机,对南联盟的指挥通信系统进行了电子战“软杀伤”。
随后,“罗斯福”号航母麾下的13艘巡洋舰、驱逐舰和核潜艇“万弹齐发”,用几百枚“战斧”巡航导弹上演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斧头”战。
两周后的4月7日,从“罗斯福”号上起飞的24架“大黄蜂”又疯狂地向南联盟扑去,多次向其民用目标投掷被国际法禁止的集束炸弹,造成了南联盟平民的大量伤亡。
性能数据
续航力:80万-100万海里。动力装置:核动力,4台汽轮机,194000千瓦;4台应急柴油机,8000千瓦,4轴。满载排水量:96386吨。舰载航空汽油:9000吨。动力装置:2座A4W核反应堆,4台蒸汽轮机,推进功率:20.9万千瓦。最大航速:35节,航速:30节以上。
型宽:40.8米,飞行甲板宽:76.8米。舰员:3360人,其中军官160人航空人员:2500人,其中军官366人,总长:332.9米。吃水:11.8米。
舰载飞机:78架,F-14D雄猫:20架,F/A-18:36架,EA-6B徘徊者:4架,E-2C鹰眼:4架,S-3B北欧海盗:6架,ES-3A:2架,SH-60F直升机:4架,HH-60H海鹰直升机:2架。
电子设备:SPS48E,SPS49(V)5,MK23TAS对空搜索雷达,SPS64(V)9导航雷达,SPS67V对海搜索雷达,CCA、SPN-41、SPN-43B。
武器系统:A-6E入侵者舰载飞机10架,A-7E海盗舰载飞机24架,F-14A雄猫舰载飞机20架,MK16CIWS舰炮4个20MM口径,MK36SUPERRBOC火箭,NTDS,OE-82.SSR-1通讯指挥系统,S-3A海贼,EA-6B徘徊者,E-2C鹰眼。
艾森豪威尔号航空母舰
概述
艾森豪威尔号航空母舰是美国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里的二号舰。舰名承袭自带领美国走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美国第34届总统德怀特•d.艾森豪威尔,因此也与艾森豪总统一样,拥有同一个小名:艾克。
“艾森豪威尔”号航空母舰是美国设计制造的一艘目前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航空母舰。1970年开工建造,1975年下水,1977年开始服役美国海军。整个军舰造价为20亿美金。
满载时的排水量91500吨,舰长332.9米,舰宽40.8米,带斜坡的飞机甲板长332.9米,宽76.8米。宽敞的飞机库长208米,宽33米,高8米。
可搭载一个航载机航空联队,包括各种飞机近百架,其中主要有攻击能力很强的F-14雄猫战斗机20架,F/A-18大黄蜂战斗轰炸机20架,A-6入侵者攻击机20架,EA-6B徘徊者电子飞机6架,E-2C“鹰眼”预警机5架,S-3A北欧海盗反潜巡逻机10架,SH-3G/H海王直升机6架等。
艾森豪威尔号航空母舰的飞机起飞速率很高,飞行甲板上装有4座供飞机起飞用的蒸汽弹射器。弹射率为每20秒钟一架,7-8分钟即可起飞一个飞行中队。每天能出动200多架次飞机,执行远距离攻击任务。
“艾森豪威尔号”采用核动力,因而比其他大型常规动力航空母舰具有更大的战斗效能和威慑力。舰装核燃料可持续使用13年,最大航速33节,持续航行力80-130万海里,不需添加燃料可以30节航速环绕地球航行。
舰载飞机燃料一万吨,可以保证舰载机进行16天的飞行行动。舰上还装备航行补给设备,可在20节的航速下接受补给,补给量为每小时200吨。
“艾森豪威尔号”航空母舰攻击能力强,单自卫能力弱,要依靠编队中的其他战舰护航。舰上武器装备主要有3座八联装“海麻雀”中程对空导弹发射装置和3座20毫米6管“火神-密集阵”近程武器系统。为提高生存能力,“艾森豪威尔号”采用了许多先进的技术,使舰体结构坚实。
飞行甲板是封闭式,机库甲板以下的船体是整体的水密结构。双层船体采用高强度钢,中间层是水箱和泡沫灭火设备。这种结构能在舰体严重受损的情况下对全舰起保护作用。全舰设有23道水密横舱壁和十道防火舱壁,将全舰分为2000个隔舱,安全设备十分先进。
性能数据
载员:舰员3105名,航空人员2885名,海军陆战队72名。
排水量:标准81600吨,满载91487吨。
船体:长332.2米,宽40.8米。
飞行甲板:长335.6米,宽77.1米。
吃水深度:11.3米。
武器装备:3座8联装海麻雀舰对空导弹发射装置,3座密集阵近战武器系统,SPS-49对空搜索雷达舰载飞机:75架F-14雄猫战斗机,F/A-18大黄蜂战斗/攻击机,EA-6B徘徊者电子战飞机,E-2C鹰眼预警机,S-3海盗反潜飞机,飞机弹射器2台。
动力装置:2座核反应堆,4台蒸汽轮机。
推进功率:20.9万千瓦。
最大航速:30节。
尼米兹号航空母舰
概述
尼米兹号航空母舰是目前世界上吨位最大、在役数量最多的一级核动力航空母舰,其首制舰于1975年服役,迄今共服役7艘,第8、第9艘正处于建造中。
该级航空母舰满载排水量在9.1万吨以上,从第5艘起由于加装了几千吨重的装甲防护板,使其满载排水量增至10.2万吨,成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军舰。
尼米兹号不仅是一座浮动的机场,还是一座海上城市。它的舰上的甲板面积相当于3个足球场,舰身高达30层楼。它携带的核燃料可用13年。舰上还有广播站、电影厅和邮电所、百货商店、服装店、理发店、冷饮店,仅照明灯就有29184盏。人们都称它为“海上巨兽”。
“尼米兹”的生存能力极强,该级舰的舰体和甲板采用高弹性钢,可抵御半穿甲弹的攻击,俩舷设有隔舱系统,弹药库和机舱装有63.5毫米厚的“凯夫拉”装甲,该舰除设有若干道纵向隔舱外,舰内设有23道水密横舱壁和10道防火隔壁,舰上设有30个损管队,设有泡沫消防装置。
泵设备能在20分钟内调整舰体15度倾斜。能够承受3倍于埃塞克斯级航母受到的打击。它能够进行远洋作战夺取制空和制海权,攻击敌海上或陆上目标,支援登陆作战及反潜等。
该舰为封闭式飞机甲板;机库甲板以下的船体是整体的水密结构,由内外两层壳体组成。除外壳体由船壳板满足其强度和防御要求外,内壳体由防护装甲板组成一个装甲壳体,保护着动力舱、油舱、弹药舱等重要部位。
飞行甲板、吊舱甲板和机库甲板都有约50毫米厚的装甲钢板防护。机库和飞行甲板之间为吊舱甲板,布置有航空联队的办公区和作战指挥舱室。
机库长208.48米,约占舰长的三分之二,宽32.92米,约占船宽的四分之三;机库高为8.07米,占三层甲板高。机库略偏右舷,左舷其余部分布置办分室、控制室、通道等,并设有6个飞机加油站,以便为机库内的飞机加油。
机库的四周布置有飞机维修车间,机库的前方是士兵住舱和锚甲板,机库的后方与机库由一道防火消音隔壁相隔为飞机发动机维修车间。
岛是航空母舰电子设备天线的安装基座,核动力航母比常规动力航母的岛要小得多,没有烟囱,占用甲板面积很小,有利于舰载机在飞行甲板上作业。航空管制船桥位于岛的最上层,其下是航海舰桥,再下是编队司令舰桥。
各种电子设备舱室和飞行甲板作业设备的支援舱室也都布置在岛内。该级舰现有10艘在役,是美国海军现役航空母舰的中坚。
尼米兹号航空母舰最先被编入大西洋舰队,母港为东海岸的诺福克港。1983年6月至1984年9月进船厂大修期间,增添和更新了一些设备。
1987年由大西洋舰队调至太平洋舰队。母港为布雷默顿。其在大西洋舰队的位置由1986年9月服役的罗斯福号航空母舰接替。1998年大修后将转属圣地亚哥。
舰载机数据及推动系统
固定翼飞机:F—14D“雄猫”战斗机20架、F/A—l8C/D“大黄蜂”战斗/攻击机20架、A—6E“入侵者”攻击机20架、E-2C“鹰眼”预警机5架、S-3A“海盗”反潜机10架、EA—6B“徘徊者”电子战飞机5架。
直升机:6架随着F/A-18/E/F的入役越来越多的A-6和F-14以及方F/A-18会退出现役。
尼米兹级航空母舰自1968年至1998年共建造了8艘,分别是“尼米兹”号,“艾森豪威尔”号,“卡尔文森”号,“罗斯福”号,“林肯”号,“华盛顿”号,“斯坦尼斯”号和“杜鲁门”号。
舰上人员编制军官161人,士兵3040人,舰载航空兵2480人,总计5681人。
“尼米兹”级航空母舰的油料装载量为一万吨,航空弹药3000吨。舰载机连队可控制25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和空域,每天可出动200架次执行作战任务,装弹量是美国现役其它航母的2~3倍。
“尼米兹”级航空母舰自身也有强大的防卫体系,包括导弹、火炮、电子对抗系统、“海麻雀”导弹发射装置。由雷达导航的“海麻雀”导弹属短-中程导弹,可攻击飞机和截击敌方的巡航导弹。
它的近程火炮系统有自动搜索和瞄准雷达,20毫米近程火炮系统每分种能发射3000发以上炮弹,能有效地防御敌方飞机和导弹的近程攻击。
两台核反应堆为航空母舰提供几乎是无限期的30节以上的续航能力。8台8000千瓦汽轮发电机提供的电力可供10万人的城市使用。
4台海水淡化装置为“尼米兹”级航空母舰每天提供181.8升淡水。一般情况下,舰上备有供其人员消耗90天的食品和生活必需品。
“尼米兹”级航空母舰都装有两座A4W密封水核反应堆,4台飞机升降机,4座飞机弹射器,4座“海麻雀”导弹发射架,3~4座“密集阵”20毫米近程火炮武器系统,SPS-48E三维对空搜索雷达,SPS-49(V)5二维对空搜索雷达,3座Mk-91火力控制系统,AN/SLQ-32(V)4雷达电子对抗和火力控制系统,AN/WLR-1H雷达电子监视系统。
舰长:332.9米,舰宽:40.8米,舰高76米,飞行甲板最宽76.8米,吃水:11.3米。
动力装置:核动力,2座压水堆,4台蒸汽轮机,4台应急柴油机,4轴推进,功率:194兆瓦(26万马力)航速:30节以上,续航力:80万~100万海里。
主要武器装备:3座“北约海麻雀”八联装防空导弹系统,4座“密集阵”近战武器系统(CV.-68和CV.-69为3座),3座324毫米3联装鱼雷发射系统。
搭载飞机:固定翼飞机约80架,直升机6架。
人员:舰员3184人,航空人员2800人。
里根号航空母舰
概述
里根号航空母舰是美国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的九号舰,也是美国在进入21世纪以後第一艘成军的航空母舰。
2001年时完工下水的里根号是以美国第40任总统隆纳•里根为名,里根总统是带领美国结束冷战时期、非常受美国人民爱戴的国家领袖,也是第一位本人还在世时就被拿来替军舰命名的前美国总统。
不过由于新舰下水时里根本人因病无法参加仪式,因此是由前第一夫人萳西•里根代表出席,里根本人则在航舰正式服役後隔年与世长辞,享年93岁。
里根号的母港为加州的圣地亚哥港,目前隶属于美国太平洋舰队。
自从冷战结束以后,美军航母战斗群的战斗潜力明显提升。航空母舰罗纳德•里根号是美国第九艘建造完成的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尼米兹级是当今世上最大的航空母舰,其中又以里根号最为出类拔萃。
这艘航母上面装备了所有的最新科技成果,可停放85架战斗机,造价高达45亿美元,6000名船员可以在上面生活三个月。舰长333米,舰上带有两座核反应堆,可供里根号航行20年,完全不需要靠岸加油。
这艘航空母舰就像一座城市。即使让科罗拉多州阿斯本市的所有居民都搬到船上,空间也绰绰有余。设计建造时就做好了服役五十年的准备。如此庞大的一艘船却只有一项使命,就是充当战时机场。
里根号甚至有自己的邮政编码。船上有3万盏灯,1400部电话。走廊里的缆线加在一起足有2100公里长。满载时,这艘航母的排水量达9万7千吨,也就是说,浮在水面上、它会排出一亿九千四百万磅的水,大约能填满28.7个奥运规格的游泳池。
内部结构
里根号航母的结构为三部分:指挥塔、甲板和下层船舱。指挥塔是航母的飞行甲板上层建筑,工作人员在这里控制行进方向,指挥空中交通,监视甲板上的活动。雷达和通讯设备也安装在这里。
飞行甲板自然就是飞机起飞、降落的地方。甲板下面的机库用于停放暂不使用的飞机。
生活区、用餐区以及推进系统、动力装置等维持这座海上机场运转的设施,分布在下层船舱各处。
独特改进
里根号是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基本设计与1975年建造的第一艘尼米兹级航母相差无几。尽管从表面看不出太大区别,但仍有一些独特的改进,使里根号成为了最精良的武器。
先从顶层说起:里根号的上层建筑是美国海军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做出的首次大幅变动。建造时,这里留出了许多闲置的空间,以便将来安装无法预知的设备。
里根号与过去尼米兹级航母的最大差别,在于水线以下的设计。最重要的一项改进就是球状的舰首。这是目前各国很多舰船的特点之一。在里根号上采用这种设计为的是增加浮力。
对于飞机的起飞和返航,尤其是起飞而言,这种设计可以使舰首在上下颠簸的情况下,上扬的时间可以更长一些。另外,舰首比以前长了一点,也提高了舰的调节速度。
燃油情况
军械管理员在甲板下反复操练的一项工作就是在海上加载喷气机燃料。加油时,航空母舰将管线抛向跟随其后的一艘燃料船。这些管线可以移动巨大的油管,将燃油输送到航空母舰上。
里根号的油槽若是装满,可容纳的燃料十分可观。它能装下三百万加仑的燃料,这些燃料并不是里根号使用的,而是要提供给航空母舰上的飞机。依靠这些燃油,一辆经济型轿车可以绕地球行驶四千二百圈。
在甲板下方,航空母舰的腹地,工作人员时刻监控着燃料的储备与分配。一个由管道、阀门构成的庞大系统将燃料分配到各个不同的储存设施。如果航母上的燃料分配不均,会导致什么后果呢?那就是船身倾斜。生活空间里根号的空间非常宝贵。这里有很严密的储物柜。在海上,它就是船员仅有的储物空间。东西要按照一定方法折叠才能放得进去,制服也要放进去。由于储物空间极为有限,所有的衣物必须压紧、折好。军官时刻监督着船员的行为。
船上严禁使用现金。船员在出海前,必须先购买一张类似自动提款卡的储值卡。
不过,这里也有一些与现实生活相同的地方。人们需要理发,里根号上有理发店。有人有宗教信仰,里根号上有三座小教堂。若是需要生活用品,船上有两家便利商店。要想释放热量或锻炼身体,船上有健身房。如果偏爱传递速度极慢的传统信件,船上设有邮局。要是没有邮票了,别忘了带上海军储值卡。
在里根号上,总能看到休假的船员,热热闹闹地忙着日常该做的事情。要让这么多人照常过日子,可是一项浩大的工程。
洗衣方式
船上的多数人每天工作12小时,每周工作7天。里根号如果载满6000人,自然会有大量被汗水湿透的制服。再加上2.8万张床单,1.4万个枕头套,每天就会有堆积如山的待洗衣物。这里的机器一天大约可以清洗近5吨的衣物,只有高层军官的衣服才能送去熨烫。
洗衣房有时会很热,值班人员还要忍受大堆脏的袜子。但洗衣部门周日放假,也就是说,他们一周只工作六天。这在里根号上算是很轻松的差事了。
美味食物
对于住在航空母舰上的人,美味的餐点是难得的享受之一。飞行员可能遇上种种挫折,但他们知道,回到船上就能享受到一流的美食,一流的服务。这里的餐厅一天营业23小时,只关闭一小时用来打扫卫生。
船上有11个储存食物的房间。7间用来储存干货,没有冰箱;另外4间则是冷藏室。里根号上可存放供六千名船员生活三个月的食物。餐厅几乎全天营业,因此很难计算餐点数目。但据官方统计,里根号满员时,每天要供应1.8万余份餐点。
垃圾处理
庞大的用餐量会制造出从骨头到餐巾的各种垃圾。这里有五座废物处理机,分解不同种类的垃圾,需要使用不同的机器。诸如衣服、木头之类的可燃垃圾,都可以放进这个焚化炉里。灰烬被扔到船外。
但消灭垃圾的方法、不只是高温一种。对于有些材料,泡盐水也是处理方法之一。在盐水中可以分解的垃圾,例如纸张、食物等等都被放进搅碎机里,放进去之后,机器内部会旋转,把垃圾全部分解,然后扔到海里。
出于环保考虑,塑料制品不能随便丢弃。一部机器用来压缩塑料垃圾,以便于储藏。最后,垃圾看起来就像一个冰球,一个巨型冰球。经过压缩、融合的垃圾,会变成这样一块一块的。这些巨型冰球将被送往陆地上的垃圾处理场。
作战部署
2005年1月4日,美国海军“罗纳德•里根”号航母驶离加利福尼亚的圣迭哥进行作战部署。
美国海军“罗纳德•里根”号航母2005年1月4日离开圣迭哥进行作战部署,为美国的全球反恐战争提供海上作战支援,并承担西太平洋地区的美国国家和战区合作安全任务。这将是美国海军最新的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进行的首次作战部署。
罗纳德•里根号航母打击群指挥官迈克尔•H•米勒海军少将称,在合成部队训练演习和联合特遣部队演习中,罗纳德•里根号航母和第14航母航空联队被证明是一支强大的作战力量。
罗纳德•里根号航母打击群包括第14航母航空联队、第7驱逐舰中队、核动力航母罗纳德•里根号、导弹巡洋舰“尚普兰湖号、导弹驱逐舰“迈克坎贝尔”号和“迪凯特”号、快速战斗支援舰“雷尼尔”号以及第11爆炸军械处理分队第15分遣队。
搭载机队
搭载美国海军第11舰载机联队的五个中队,使用的机种包含如下:
F/A-18E/F超级大黄蜂战斗/攻击机。
E-2C鹰眼式空中预警机。
C-2灰狗式运补机。
S-3维京式反潜机。
EA-6徘徊者式电子反制机。
SH-60海鹰式或MH-60黑鹰式多用途直升机。
布什号航空母舰
概述
“布什”号航空母舰,又名“乔治•H•W•布什”号核动力航空母舰,简称为“布什”号,CVN-77是该舰的舷号。CVN-77将延续CVN-76的改进,飞行甲板没有初期设想的那样变化巨大,为CVN-78的渐改设计做铺垫。
该舰被人们称为梦中的“尼米兹”终结者,是美国“尼米兹”级航母的最后一艘舰。CVN-77的外形与同级的已造舰大不相同,突破了传统的航母形式。
2002年12月9日正式授与布什号舰名,该舰自2001年起由诺斯洛普•格拉门拥有的弗吉尼亚州新港纽斯造船厂负责建造。
该舰全长332米,船体吃水线以上大约有20层楼高,能运载将近6000名水兵和海军陆战队员。最大航速30节,满载排水量超过10万吨,最多可搭载百架战机,造价62亿美元。
“布什”号航母从建造开始到现在经过了8年,该航母于2003年铺设龙骨,2006年举行命名典礼,于在完成海试后2009年1月10日在诺福克海军基地举行了服役典礼。开始在美国海军正式服役。
诺•格公司和海军正在确定“布什”号航母第二轮海试的日程,第二轮海试业成为接收试验,可能在2月底或3月初进行。该航母目前预计2009年3月中旬交付美国海军。
2009年5月11日,美国海军从诺•格公司接收了最新一艘航母“布什”号(CVN77)。该舰终于服役了。这是美国海军和工业伙伴共同努力的结果。
“布什”号进行了实质性的设计改进并采用了若干新技术,采用了新的真空海上卫生系统、新的航空燃油分配系统,还有大量新的控制系统和管道材料。这些改进将减少该航母的全寿期费用。
命名依据
已卸任的前美国总统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是美国第41任总统,同时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海军的鱼雷轰炸机飞行员。布什在满18岁的生日当天加入了美国海军,并且在尚未年满19岁时就正式被授与任务成为真正的海军飞行员,派驻到圣哈辛托号航空母舰(CVL-30),是当时最年轻的海军飞行员之一。
他曾在1944年一场日本小笠原群岛的海战中,在父岛附近遭到日军炮火击落,但幸运地被救起。因此,布什可说是全世界第一位曾真正在航空母舰上服役过的航舰命名提名人,也是少数被提名时本人健在於世上的美国人之一。
技术革新
“乔治•布什”号航母建成之后以取代现役的“小鹰”号航空母舰(CV-63),为未来美国海军的航母积累经验,并提供一个可供实验的平台。
“尼米兹”级航母是美国在上世纪60年代设计建造的,因此,美国海军在1995年决定开始设计、研制新一代航母CVX。由于科技的迅猛发展,新世纪的战争将与以往完全不同。
为此,航母的设计也将是全新的思路,但是这将使得研制周期很长,并承担很大的风险。有鉴于此,美国海军决定将“尼米兹”级航母的最后一艘CVN-77航母作为研究、发展CVX级航母相关科技的“过渡型”航母。
CVN-77航母将保留“尼米兹”级航母的基本设计与构造(包括舰体与动力系统),但将研发并采用未来CVX级航母所应用的相关科技,经过在CVN-77航母上整合、试用和改进,再运用于CVX级航母上。
新设计的岛形建筑外形尺寸较小,且外壁向内倾斜,众多的各型雷达与通信天线,将由主动式相控阵多功能天线取代,全部实现内置化,安装于舰桥的平板内壁,使得建筑物外表整洁光滑,具有明显的隐身特征。
飞行甲板将根据实际情况有所缩短,另外CVN-77将强化信息战的能力。美国海军根据新的作战任务,借助商业上计算机网络的成功经验提出了一种新的作战指导思想——网络中心战。
网络中心战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对部队实施统一的作战指挥。其核心就是利用网络将地理上分散的各部队、各种武器联系起来,实现信息共享,实时掌握战场动态,缩短决策时间,减少决策失误,以便对敌人实施快速、精确、连续的打击。其特点就是在各部队之间、各作战平台之间高速度、大容量、远距离的实时数据交换。
由于航母得天独厚的条件,无疑将成为未来网络中心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美海军决心将CVN-77打造成网络中心战的中心。
CVN-77将设计、装备全新的指挥、通讯、计算机和控制系统(C4I),CVN-77航母以光纤缆线联结全舰16个“通讯结点”,构成一个系统与系统、装备与装备间大容量、高速度的通讯网路。
经过整合能将音频的资讯与视频的图像,以及各种侦察器材获得的数据资讯,在各个作战平台之间瞬间传递和展现。而此系统所需的硬件与软件,都将采用现成商用产品,以便能随着信息工业的硬件与软件快速发展而易于更新,及时提升航母的信息战能力。
为提高航母自身获取信息的能力,还将进一步改进现有的E-2C预警机系统。新的预警机系统将安装协同作战处理器和数据分配系统,以及重量轻、功耗小的相控阵通信天线等先进装备,强化了信息获取和信息传递的能力。
未来的航母CVN-77以及CVX等将成为一个功能强大的信息指挥中心,将以往各个分散的作战平台整合成一个分布式的探测和攻击系统,显著提高舰队的作战效能,不但使航母作战群能够攻击自海岸至内陆数千千米纵深的目标,而且还能为内陆纵深的地面部队提供空中保护。
航母研究人员经过对各型航母飞行甲板的长期比较,得知飞行甲板的布置与舰载机运作的效率关系密切。要使舰载机易于着舰和安全着舰,降落甲板应与起飞甲板平行,或两者之夹角应尽量可能小。
因为航母在进行回收舰载机时,必须逆风航行。舰载机着舰时,由于降落甲板为飞行甲板上的斜向甲板,与航母的航向存在着角度,因此舰载机降落于甲板时会受到侧风的影响。
而该角度越小,则所受侧风影响愈小,将能大幅降低舰载机着舰的难度,进而降低事故发生率。为了运作效率与配合着舰甲板和起飞甲板平行,舰艏右舷的一号升降机取消,而将二号升降机加大,设置于创新的两个小型舰桥之间;舰艉右舷的三号升降机取消,改为设置于飞行甲板前段中轴、飞机弹射器的后方;舰艉左舷的四号升降机,改为设置于飞行甲板尾端中央。
这样既可改善恶劣海况下的操作安全性,又可在靠泊码头时,提供装卸补给的宽阔通道,这些改进都能增进运作效率,减少航母的操作人员。
折流屏为飞机弹射器的必备附件,装置于弹射器的后方,系由背面布满循环冷却水管的耐高温、高强度大型平面钢板构成。
目前的折流屏具有复杂的管路和水泵系统,用以输送海水进行冷却和坚竖立、放平折流屏,不仅易于锈蚀、故障较多,而且其耐高温钢板也不能久耐华氏2300度的飞机燃气喷流,因此需要大量维修和换件作业的装备。
新的折流屏将以防护宇宙飞船重返地球的太空瓦材料制成,质轻且散热迅速(能久耐华氏2400度的喷流),不仅省免复杂的管路与水泵系统,而且维修简易。
为了减少航母上的操作人员。CVN77航母将尽可能采用自动化的操作器材和装备。以在飞行甲板上将炸弹挂载于舰载机为例,目前需要9名操作人员共同作业;未来CVN77航母将采用“仿人动作科技”原理新近研制的液压起重装备,它能遵循操作人员的手部动作而自行将弹药挂装于飞机上,只要一名操作员就可轻易地胜任目前需要9人完成的工作。
此外,在CVN77航母甲板上还研究安装开器升降机与燃油供应装置形成“核心站”的小型甲板结构,以便简化舰载机的装弹和加油程序。在舰务作业方面,例如动力系统操作,防火与灾害管制、膳食供应等,皆尽可能予以自动化,凡此种种皆力求减少航母甲板上与甲板下的操作人员。
为了大幅降低新航母的雷达截面,CVN77航母考虑将尼米兹级航母高约30米的传统舰桥,改为两个矮小的新型舰桥:一个设置于飞行甲板右舷的前段,负责与航母航行相关的作业;另一个设置于飞行甲板右舷的后段,负责舰载机起飞、着舰的相关操作。舰岛的外形将由四边形改为多边形,并大量使用复合材料,以降低航母的雷达信号特征。
舰桥顶部众多的各型雷达与通信天线,将由主动式相控阵多功能天线取代,全部实现内置化,安装于舰桥的平板内壁。这两项改进,将使CVN77航母的雷达载面大幅减少,从而使它具有“准隐匿性”。
高功能的资讯系统将会高效率地运用人力资源与强化装备自动化功能,因此也是CVN77航母与未业CVX航母的研发重点项目。
CVN77航母以光纤缆线联结全舰16个“通讯结点”,构成一个系统与系统、装备与装备间的大容量、无杂导的高可度通讯网路。经过整合能将音频的资讯与视频的图像、以及计算机的数据资讯,瞬间传递和展现。
而此系统所需的便件与软件,皆将采用现成商用产品,以便能随着着资讯工业的硬件与软件快速时步而易于更新,及时提升航母的资讯系统。
杜鲁门号航空母舰
概述
杜鲁门号航空母舰是美国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的八号舰,1993年起造,1996年下水,是世界上最新造的几艘超大型作战用船舰之一。杜鲁门号是以美国第33任总统哈瑞•杜鲁门命名。该舰于1998年7月编入美大西洋舰队服役。
“杜鲁门”号航母既是在美国海军20世纪最后服役的一艘超级航母,又是美国海军跨入21世纪第一艘超级航母。“杜鲁门”号航母先后历经10年才正式服役,真可谓“十年磨一剑”。
早在1988年6月30日就批准了建造合同,1993年11月29日开始铺设龙骨,1996年9月7日举行宗教仪式和洗礼,1996年9月13日下水,1998年5月31日高速巡航试验,1998年6月11日建造厂商试航,1998年6月22日至24日海军组织接收试航,1998年6月30日交付使用,1998年7月25日正式交付海军大西洋舰队服役。
技术改进
“杜鲁门”号航母与同级其他航母相比,进行了一些技术改进,主要是采用了一些信息技术革命的成果,如大面积使用光纤电缆,提高了数据传输速率;布设了IT-21非保密型局域网,将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作战兵力战术训练系统,舰艇图片再处理装置、数字化综合印刷厂及综合数据库等连为一体,实现了无纸化办公,提高了信息处理能力;增设了保密战术简报室,舰员配备了数字式身份卡,还为舰载机起降配备了综合电视监控系统。
此外,舰艇总体也进行了部分改进,如提高了干舷的安全性能,采用了固体废品和有害废品处理装置,舰员使用的床铺全部采用轻型模块化设备,还专门为女舰员配备了海上专用生活设施。
当21世纪的钟声还未敲响,在21响礼炮声中,美国杜鲁门号核动力超级航空母舰就在90年代末正式服役了。这艘航母既是在20世纪最后服役的一艘超级航母,又是将跨入21世纪第一艘超级航母。
发展历程
1998年7月25日上午9时许,美国海军诺福克海军基地12号军港码头彩旗招展,杜鲁门号航空母舰紧靠码头停泊,全舰挂满旗,CVN-75巨大的舷号下悬挂着一面巨大的美国国旗,星条旗下便是万人瞩目的主席台,盛大的航母服役典礼就在这里举行。上午11时,典礼正式开始,海军仪仗队鸣21响礼炮。由美国总统出面亲自主持的这一超级航母入役庆典开始。
杜鲁门号航空母舰先后历经10年才正式服役,真可谓“十年磨一剑”。早在1988年6月30日就批准了建造合同,1993年11月29日开始铺设龙骨,1996年9月7日举行宗教仪式和洗礼,1996年9月13日下水。
1998年5月31日高速巡航试验,1998年6月11日建造厂商试航,1998年6月22日至24日海军组织接收试航,1998年6月30日交付使用,1998年7月25日正式交付海军大西洋舰队服役。
航母服役是舰艇正式加入海军战斗序列的重要标志,但并不是说海军人员从这一天才开始上舰和操舰,也并不是说军舰一服役就能够开赴海洋去作战和形成战斗力。在军舰的整个建造期间,海军海上系统司令部都派遣专门的监造人员去现场监督和验收。
1996年5月,即在军舰服役前两年多就提前任命了舰长、副舰长和舰上各主要部门长,主要舰员和关键战位的人员就开始就位,他们主要任务是提前上舰熟悉情况,开展军事技术训练,与造船厂一起组织试航,对舰上设备、设施和系统等提出意见,以便在服役前进行改进和调试。
1998年6月8日至11日和23日至24日进行了两次最后试航,造船厂工程技术人员、舰艇监造人员、海军海上系统司令部以及舰员参加了试航,对动力、航速、适航性等指标进行了测试,并从即将配属该舰的VF―101飞行联队临时调用一架F―14战斗机对舰上起降设备进行了测试。
舰艇服役之后,距离形成战斗力还有较长时间,要做的工作主要有三类:一是舰载机起降训练。航空母舰服役只能证明舰艇本身具备了服役条件,但搭乘航母的舰载机联队还没有配备,飞行联队上舰后还要在海军航空试验中心的协同下对飞机起降设备进行检验,先挑选优秀飞行员进行起降试验,然后再逐步开展全面训练。
二是护航编队合同训练。杜鲁门号航母配备4至6艘护航舰艇,包括巡洋舰、驱逐舰、核潜艇和后勤保障舰船等,这些不同类型的舰艇将以航空母舰为核心组成航母战斗群,战斗群之间必须进行作战协同训练。
三是联合战役协同训练。航母战斗群不仅与美国空军、陆军和海军陆战队兵力进行协同,还要与盟军等外国军队进行协同作战,航空母舰看起来像是战术级单位,其实任何作战行动都处于战略级指挥和控制之下,所以如何联合作战和战役协同是训练的一个核心内容。
所有这些科目训练完毕至少再需要一两年的时间,当然现在采用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为基础的作战训练辅助系统之后时间可能大大缩短。尽管如此,也仍然做不到服役之后就立即形成战斗力。
超级航母武装高科技
“杜鲁门”号航母从舰首到舰尾总长是332米,在水线部分测量长约317米,所以飞行甲板的宽度达76米,在水线部分测量的宽度是41米;吃水11米;正常排水量91487吨,装满3个月海上航行和作战使用的全部油料、淡水、食品、货物之后的满载排水量97000吨以上,所以被喻为“海上钢城”。
主机采用两座核反应堆,航速30节(56公里)以上,连续航行25年才需要更换一次燃料;装有4组8000千瓦发电机,4组可提供应急动力的2000千瓦发电机,据称其发电量相当于纽约市的总用电量。
航空母舰本身就像是陆上的大型飞机场一样,只是一个运载平台,作战的主要武器是舰载机。除少数战斗值班的飞机外,考虑到海上烟雾侵蚀的影响,所以舰载机平时基本上都存放在飞行甲板下面的机库里面。
在机库与飞行甲板之间有4座大型升降机,每座升降机的提升力有60吨左右,一次可运载两架飞机。舰载机的起飞和降落需要蒸汽弹射器和着舰阻拦索,这是航母的两个最关键的设备。
弹射器长70多米,舰上共装有4部,可同时弹射4架飞机升空,60分钟内可保证40架飞机起飞。飞行甲板尾部设有4个阻拦索和一个阻拦网,阻拦索用来正常拦阻舰载机着舰,阻拦网是用粗尼龙绳编织的类似于排球网那样的强力网,主要是在飞行员受伤、飞机故障、阻拦索出现问题等意外情况时,保证飞机撞网后安全着舰的装置。
杜鲁门号航母的载机能力达100架以上,现在的正常配制为85架,编有一个航空联队,下辖9个中队,外加两个分遣队。舰载机主要包括F-14战斗机、大黄蜂战斗攻击机,EA―6B徘徊者号电子战机,S-3B北欧海盗反潜机,E-2C鹰眼预警机,S-60海鹰反潜直升机,C-2快轮运输机等。
21世纪的最新航母
杜鲁门(CVN-75)号核动力航空母舰是用美国第33位总统的名字命名的一艘超级航母,是尼米兹(CVN-68)级航空母舰系列中的第8艘舰;第9艘正在建造之中,是用前总统里根的名字命名的,预计2002年服役;第10艘舷号为CVX-78,目前尚未命名,计划2006年开工建造,2013年服役。这些航母将采用最新高科技,是大型工业时代的典型产物。
以推行“遏制”政策而著称的杜鲁门总统大概不喜欢“合众”这个词。20世纪40年代,他否决了制造“合众”号航母的计划。到了20世纪90年代,“杜鲁门”的名号再次取代“合众”而被刻在了20世纪美国最后一艘水上“巨无霸”上。
杜鲁门号的服役典礼非常风光。时为美国总统的克林顿亲自到场主持。这是自1975年福特主持“尼米兹”号航母服役典礼后,又一次总统主持大型战舰的服役庆典,确实给足了“杜鲁门”面子。
搭载机队
战术机队:F-14雄猫式战斗机,F/A-18黄蜂式战斗攻击机,EA-6B徘徊者式电子作战机,S-3B维京式反潜作战机。E-2C鹰眼式空中预警管制机,SH-60海鹰式反潜直升机,C-2A灰狗式运输机。
戴高乐号航空母舰
概述
戴高乐号航空母舰是一艘隶属于法国海军的核动力航空母舰,除了是法国目前正在操作中的唯一一艘航空母舰外,也是法国海军的旗舰。
正式成军于2001年5月18日,戴高乐号是法国史上拥有的第十艘航空母舰,其命名源自于法国著名的军事将领与政治家夏尔•戴高乐。戴高乐号不只是法国第一艘核动力航空母舰,事实上,它是有史以来第一也是唯一一艘不属于美国海军的核动力航空母舰。
历史
为了取代1960年代时建造的传统动力航空母舰福熙号与其姊妹舰克里蒙梭号,法国早在1970年代中期时就已开始规划下一代航空母舰的建造计画,但戴高乐号的龙骨实际上却是在1989年4月才在法国船舶建造局位于布雷斯特的海军造船厂中安放起建。
然而,在一开始规划时该舰原本是被当时的法国总统密特朗依照法国海军旗舰命名的传统,命名为黎塞留号以承继二次大战时的战舰黎塞留号。但在1989年实际起造时又被当时的总理、戴高乐主义派的席哈克命名为戴高乐号。
由于冷战时代的结束再加上经济不景气导致的国家财政困难,原订1996年服役的戴高乐号工期一再延误,直到1994年5月时才完工下水,以致连就役日程也往后延至1999年。
但之后由于又陆续发现核反应堆强度不足进行补强,与斜向飞行甲板长度不足无法安全起降美制E-2C鹰眼式空中预警机而在2000年时又进行了甲板延长改造工程,将斜向甲板的长度增加了4公尺,也使得正式启用的日程一延再延。
2001年5月18日戴高乐号正式就役,比原本预计的就役时间足足晚了五年,进度延误所造成的损失成为法国财政上的一个巨大黑洞。
同年9月11日发生了9.11事件,为了协助美军进行永久自由行动扫荡阿富汗塔利班政权,戴高乐号与随行的护卫舰队首度穿过苏伊士运河进入印度洋,于12月9日到达巴基斯坦大城喀拉蚩南方的海域上。
在美军主导的攻击行动中,戴高乐号上的舰载机至少进行了140次以上的侦察与轰炸任务,是该舰服役以来第一次参与作战任务。戴高乐号于2002年3月曾进入新加坡港进行休息补给,并于7月1日时返回母港土伦。
构造与设计
戴高乐号是史上第一艘在设计时加入了隐身性能考虑的航空母舰。然而由于吨位只有美国的同类舰只一半,因此戴高乐号只配备了两具舰首弹射器(美军航舰通常为四具),而舰载机的上限也只有一半约为40架上下,主要包括海基版本的阵风式战斗机与超级军旗攻击机两款法制战机,以及美制的E-2C鹰眼式空中预警机。
戴高乐号配备有非常先进的电子设备与法国最新锐的紫苑15型防空飞弹与萨德拉尔轻型短程防空飞弹系统,使得整体的攻击能力远远超过过去法国拥有过的几艘航舰。
后续发展
传统上法国海军向来会采取同时拥有两艘航空母舰的编制,以确保纵使在其中一艘进厂维修时,也还有一艘可以值勤的配置方式。因此,除了目前拥有的戴高乐号外,法国海军仍然需要建造另一艘航空母舰,才能完成理想的编制。
然而,由于戴高乐号的建造过分昂贵,法国政府并没有打算建造另一艘同级舰,再加上近年来欧洲逐渐在政经军事方面趋向统合,因此与其它国家采取相同标准以节省建造成本已是主流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下一艘法国航舰极有可能是采用与英国合作开发的方式建造。
虽然法国方面较偏好使用核动力来驱动船只,但考虑到英国皇家海军的低建造成本要求,2004年时法国总统希拉克曾正式公布,法国下一艘航空母舰将会用回传统动力系统,考虑搭载燃气涡轮引擎作为动力。
性能数据
排水量:标准25000吨,满载38000吨。船体长261.5米,宽31.4米。吃水深度8.5米。飞行甲板长261.5米,宽64.3米。飞机库长97.5米,宽64.3米。
武器装备:8座“吉安特”20F-22型20毫米对空武器系统,两座16联装蜂窝式导弹垂直发射装置,w/32“阿斯特尔”舰对空反导弹导弹发射装置,两座“萨德拉尔”防空导弹发射系统,4座10管AMBL-2A诱饵发射器,两座ARBB-33干扰发射台,“汤姆森”CSF-ARBR-21预警雷达,两台监视、捕捉与跟踪雷达,“汤姆森”CS-DRBJ-11B三维对空搜索雷达,“汤姆森”CS-DRBV-26D型E波段雷达,“汤姆森”CS-DRBV-15C水面搜索雷达,“拉卡尔”1229-DRBN-34A导航雷达,“赛尼特”作战火力控制系统,NRBP-20A飞机导航雷达。
舰载飞机:“阵风”式战斗机,改进型“超级军旗”战斗机,E-2C“鹰眼”预警机,565“黑豹”直升机:
动力装置:两座K-15加压水冷却反应堆,续航能力5年,推进功率84000马力,航速27节以上。
大黄蜂号航空母舰
概述
大黄蜂号(CV-8)航空母舰是美国海军第7艘以大黄蜂号命名的舰只,也是约克城级航空母舰的三号舰。1934年美国海军利用华盛顿海军条约规定的额度,建造两艘两万吨级航空母舰(称为约克城级)。
1936年日本退出海军裁军谈判开始建造大型航空母舰(翔鹤级航空母舰),美国海军因此在1938年又追加建造一艘约克城级改进型的航空母舰,即大黄蜂号航空母舰。与约克城级前两艘相比,舰体和航速稍有增大,同时加大了水面和水下防护。
大黄蜂号(CV8)航空母舰有3部升降机,开放式机库,位于右舷的岛式上层建筑和烟囱连为一体。大黄蜂号(CV8)于1939年9月25日开工,1940年11月下水,1941年10月正式服役。
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时,大黄蜂号还正在诺福克港外进行训练。作为当时最新服役的航空母舰,大黄蜂号被选中参加空袭东京的任务,经过短期的特殊改装后,1942年4月2日,大黄蜂号载着16架B-25轰炸机出航,4月14日,在北太平洋与由威廉•哈尔西统一指挥的包括企业号航空母舰的14艘军舰汇合。
4月18日清晨,特混舰队在离日本东京还有650海里时,杜立特中校率领16架飞机B-25轰炸机从大黄蜂号起飞,成功地空袭了东京和附近的城市。
这一行动对美国和日本都产生了巨大的震动,罗斯福总统开玩笑说,飞机是从“香格里拉”起飞的,这个“香格里拉”也就是大黄蜂号。1942年4月30日,大黄蜂号从珍珠港赶赴珊瑚海,但在她到达前,珊瑚海海战已经结束了。
1942年6月初,约克城号、企业号和大黄蜂号在中途岛东北350海里处会合,准备伏击日本攻击中途岛的舰队。6月4日晨,大黄蜂号出动35架无畏式俯冲轰炸机、10架野猫式战斗机和15架蹂躏者鱼雷机攻击日本航空母舰舰队。编队到达预定的目标海区后,日本舰队已向西北撤离躲避,而后编队失散。
35架俯冲轰炸机向中途岛方向搜索,最后21架返航母舰,其余在中途岛降落。但15架鱼雷机组成的第8中队在低空向北搜索,发现了日本舰队,在没有战斗机护航、没有俯冲轰炸机配合情况下,速度较慢的第8中队仍然决定发动进攻,结果全被零式战机和防空炮火击落,并且一雷未中,飞行员也只有盖伊少尉一人幸存。
但大黄蜂号和约克城号、企业号各鱼雷轰炸机队的牺牲精神终于为企业号、约克城号的俯冲轰炸机创造了一个最好的时机,一举摧毁了3艘日本航空母舰。在此次中途岛海战中,日本舰队的4艘航空母舰先后被击沉。
中途岛海战后,大黄蜂号安装了新式雷达并继续其训练。在1942年8月下旬,瓜达卡纳尔岛的争夺战中,美国舰队与日本第五航空战队在东所罗门群岛海域交锋,企业号、萨拉托加号先后受伤返港,黄蜂号(WASP)战沉。随后的近一个月间,大黄蜂号是可以参战的唯一一艘航空母舰。
1942年10月26日晨,在瓜达卡纳尔岛附近的圣克鲁斯海域,大黄蜂号和刚刚维修完毕的企业号与日本舰队的航空母舰再次对战,日方是第五航空战队航母翔鹤、瑞鹤号和瑞凤号。大黄蜂号的轰炸机重创了翔鹤号。
企业号躲避在云雨下,结果全部日机集中攻击大黄蜂号,而大黄蜂号的护卫战机配置得太近,没能起到有效的保护。大黄蜂号至少中了两条鱼雷和3颗炸弹,又遭到一架负伤的日机自杀式撞击在舰上。受伤后的大黄蜂号只能由驱逐舰拖带以8节的速度前进。
下午,大黄蜂号又受到4次日机袭击,舰体倾斜14度,梅森舰长下令弃舰。17时许,日本舰队逼近,护卫的驱逐舰向大黄蜂号发射了9条鱼雷和400多发炮弹而后撤离,但顽强的大黄蜂号还是没有沉没结束自己的命运。
20时,日战列舰队驶近大黄蜂号,后者还不断发出爆炸声。日军见无法拖带,又向大黄蜂号发射了4条鱼雷,大黄蜂号终于在第二天沉没。
大黄蜂号从服役到战沉只有一年的时间,她没有其姊妹舰企业号那么幸运,但她在美国海军最艰难的时刻表现出了非凡的战斗精神,这一点就足以令她骄傲。正象梅森舰长在最后一个离舰时所说的,“新的大黄蜂号上见!”。大黄蜂号(Cv-8)在二战中共获得4枚战斗之星勋章。
性能数据
标准排水量19900吨,满载排水量25000吨。
动力120400马力。
飞行甲板长度750英尺。
航速最大34节。
火炮5英寸火炮5座,40毫米高射炮30座,20毫米高射炮最多60座。
标准舰载机80-90架。
舰员2700人。
大黄蜂号(CV12)航空母舰
大黄蜂号(CV-8)航空母舰战沉后,1943年8月,美国海军用“大黄蜂”命名了第4艘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大黄蜂号(CV-12)航空母舰成为美国海军第8艘以大黄蜂命名的舰只。
大黄蜂号航空母舰(CV-12)由纽波纽斯船厂建造。1942年开工,1943年8月30日下水,1943年11月29日服役。在1945年6月的台风中损坏了飞行甲板。1947年1月15日退役封存。
1951年5月12日大黄蜂号(CV-12)航空母舰在纽约海军船厂进行了SCB-27A改装,1953年10月1日完工并重新服役。在此期间的1952年10月1日重新改装为攻击航空母舰(CVA12)。
1956年1月在海军船厂进行了斜角飞行甲板改装。1959年6月27日重新设计为反潜航空母舰。1964年6月到1965年2月间进行了延寿改装。1970年6月26日退役封存。1998年5月26日被作为博物馆
暴怒号航空母舰
“暴怒”号航空母舰是英国皇家海军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航空母舰。
概况
1917年,英国将一艘正在建造中的勇敢级大型轻巡洋舰的三号舰——“暴怒”号改装为世界上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航空母舰。
作为大型轻巡洋舰的暴怒号预定搭载两门18英寸口径主炮,结果在仅仅装备了尾部主炮时,改变了原定设计,舰艏则安装了飞行甲板,在舰体中部上层建筑前半部铺设了69.5米长的木制的飞行跑道直达舰首。炮塔和弹药舱的位置留作容纳8架飞机的机库。
起飞后的飞机无法返回母舰,只能去陆地的机场着陆。暴怒号1917年6月完工服役。1917年8月2日,英国海军少校欧内斯特•邓宁驾驶“幼犬”战斗机用与军舰平行飞行侧滑着陆的方式降落到航行中的暴怒号前甲板上,地勤人员抓住了机翼后缘使飞机停了下来。
这成为世界上首次飞机在航行中的军舰上降落的尝试。几天之后,邓宁再次试图尝试这个危险的降落方法时,飞机翻出军舰坠入海中,邓宁以身殉职。
1917年11月,暴怒号回船厂改装,艉炮被拆除,彻底改装为航空母舰。
从烟囱和上层建筑后部一直延伸到舰尾后部加装了86.6米长的飞行甲板,安装简单的降落拦阻装置用于飞机降落。中部两侧舷各有一条通道与舰首起飞甲板相通使飞机可以通过从左舷和右舷绕过上层建筑。勉强能同时进行起降作业。
改造于1918年4月完成。其标准排水量19153吨,航速31.5节,共搭载10架飞机:6架“幼犬”式战斗机和4架“肖特184”式水上飞机。
但是原巡洋舰中部的舰桥、桅杆以及烟囱等建筑未拆除,甲板分别前后两块,烟囱排出的热气和上层建筑造成的气流和侧风捉摸不定,飞机起落既不方便又很危险,飞行员们大多选择在水上降落。此时的“暴怒”号还是一艘很不完善的航空母舰。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1918年7月19日七架飞机从暴怒号航空母舰上起飞,攻击德国停泊在同德恩的飞艇基地,这是第一次从航空母舰上起飞飞机发动攻击。
暴怒号航空母舰最早用于实验目的,它为英国皇家海军日后航空母舰设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22年6月到1925年8月期间,“暴怒”号经过进一步的改装,拆除中部的舰桥、桅杆以及烟囱等建筑,飞行跑道前后贯通,拥有了长175.6米、宽27.7米的全通式飞行甲板,双层机库。上层机库前有个短距的飞行甲板,用于飞机直接从机库中起飞,但后来证明没有什么用。
和它的另外两艘姐妹舰—“勇敢”号“光荣”号相类似。所不同的是没有安装岛式上层建筑,仅有一个伸缩式驾驶台。1939年改装中在舰体右舷增加了小型岛式上层建筑。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暴怒号航空母舰由于舰体较为老旧只参加了一些辅助性战斗。1948年报废。
经历
暴怒号最初作为装备两门18英寸主炮的巡洋舰定购,在建造过程中改为飞机母舰,前部改为飞行甲板。
1917年11月-1918年3月期间增加后部着陆甲板。
1919年加入后备役。
1922年月-1925年8月期间在达文波特船厂改装,前后飞行甲板贯通为一体。1931-1932年进行现代化改装部分5.5英寸火炮拆除,安装4英寸火炮。
1939年添加小型舰桥。
1941年10月-1942年4月期间在美国加长飞行甲板和加装美制高炮。
1944年9月15日编入后备役,用作训练用途。
1948年1月出售拆毁。
勇敢级航空母舰
概况
英国皇家海军的勇敢级航空母舰,是由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建造的,勇敢级大型轻巡洋舰的一号舰“勇敢”号和二号舰“光荣”号改装而来。
这种大型轻巡洋舰航速快,火力强(标准排水量16500吨,航速32节,装备4门15英寸口径主炮),但是装甲只相当于同期轻巡洋舰的防护水平,后来证明这种军舰几乎难以使用。按照1922年签订华盛顿海军条约规定,条约准许各缔约国利用规定必须废弃的主力舰船体改装两艘3万3千吨级航空母舰。
但是英国方面并没有现成合适用来改装的船体,英国海军于1924年选中“勇敢”号和“光荣”号改建为航空母舰。勇敢级航空母舰与在1922年6月到1925年8月期间进行改装的暴怒号航空母舰类似的设计,但做了些改进。
勇敢级航空母舰拥有了全通式的飞行甲板,双层机库,上层机库前有个短距的飞行甲板,用于飞机直接从机库中起飞。但是与“暴怒”号不同的是在舰体右舷装备了舰桥、桅杆和烟囱一体化的岛型上层建筑,飞行甲板也做了相应改进。
与同期美国、日本用条约规定废弃的主力舰船体改造的较大型的航空母舰相比,较小型的勇敢级航空母舰显示了在条约时代使用更多较小型航空母舰的种种优点。
但也有明显的缺点:搭载飞机的数量较少,舰用和飞机用的燃油贮油量小。该级两艘航空母舰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全部损失。
各舰概况
勇敢者号巡洋舰
1921年除役,预定拆毁。
1924.6.12-1928.5.5期间在达文波特船厂改装为航空母舰,1928年2月21日在改装结束前重新服役。
1939.9.17被德军潜艇U-29击沉于爱尔兰西南海域附近。
光荣号巡洋舰
1921年除役,预定拆毁。
1924.2.1-1930.3.10期间在达文波特船厂和罗塞斯改装为航空母舰。
1934.5.1-1935.7.23期间进行进一步改装。
1940.6.8被德国战列巡洋舰沙恩霍斯特号与格诺森瑙号击沉于挪威海域。
光辉级航空母舰
概况
光辉级航空母舰是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设计的一级新型航空母舰,1936年英国通过建造两艘2.3万吨级航空母舰预算。1937年海军预算中计划建造另外两艘同级航空母舰。这一新型航空母舰与之前英国建造的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有很大不同,机库和飞行甲板都有装甲防护。
因为英国皇家海军认为其将在北海和地中海岸基飞机的航程内作战,而英国的舰载机却不具备陆上战斗机的优良性能,为抵御轰炸机的优势英国海军决定给航空母舰尽可能提供有效的保护。
光辉级航空母舰排水量与“皇家方舟”号大体相当。飞行甲板比“皇家方舟”号短18米。其最大的特点:采用装甲飞行甲板,以抵御450公斤炸弹的攻击。
光辉级航空母舰独特的装甲飞行甲板设计为其提供了很强的生存能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实战经验验证了这一点。但作战实践暴露了最大缺点:舰载机数量不足。与“皇家方舟”号拥有双层两座机库不同,光辉级只有一层机库,舰载机只有36架,曾遭到激烈批评。
其实这个缺陷不象想的那样严重,后来,改进了飞机的搭载方法,增加了飞机的搭载量。
“不挠”号在建造过程中,对原设计做了改进,在原设计机库下面加了半层机库,削减机库的侧壁装甲,并把机库高度从4.88米减到4.27米。
与此同时,1938年和1939年预算中拟定建造同级两艘航空母舰的计划,基于上述原因被撤销。在后续改进型上,增加排水量,第二层机库加大从而增加了载机数量。光辉级航空母舰为了提高防空能力,在飞行甲板边缘四角各配置了两座114毫米高炮炮塔。装有79Z型对空警戒雷达。
同级各舰概况
光辉级航空母舰同级舰4艘。1937年初,1936年预算计划建造的两艘同级舰“光辉”号和“胜利”号动工,1939年下水。同年1937年预算中计划建造另外两艘同级舰“可畏”号和“不挠”号(改进型)动工,“可畏”号赶在“胜利”号之前下水,“不挠号”在1940年下水。
光辉号
建造船厂:维克斯.阿姆斯特朗船厂,1940.5.21完工。
“光辉”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多次受伤。
1940年11月“光辉”号的舰载机空袭塔兰托,击沉战列舰1艘,击伤战列舰3艘。重创了意大利舰队。
1941年1月“光辉”号在马耳他以西海域被德国俯冲轰炸机命中6颗炸弹,驶往美国诺福克船厂修理至11月。
1944年“光辉”号驶抵锡兰,与美国“萨拉托加”号航空母舰组成第70特混舰队在东印度群岛作战。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光辉”号加入英国太平洋舰队编入第57特混舰队参加了进攻日本的作战。冲绳战役期间遭到神风自杀飞机攻击而受伤。
1947年进入后备役,1948年重新服役作为训练航空母舰。
1954年12月15日退役;1956年1月3日出售解体。
胜利号
建造船厂:沃尔森德船厂,1941年5月15日完工。
“胜利”号服役后加入英国本土舰队。
1941年5月,“胜利”号参加围歼德国战列舰“俾斯麦”号的作战行动。
1942年11月20日租借给美国海军,在诺福克船厂进行改装。1943年2月-1943年8月期间加入美国太平洋舰队在太平洋战区作战。
1944年4月3日,“胜利”号参与“钨作战”,重创躲在挪威峡湾中的德国战列舰“提尔皮茨”号。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胜利”号加入英国太平洋舰队编入第57特混舰队参加了进攻日本的作战。
1947年作为训练舰至1950年11月。进行现代化改装后于1958年1要14日重新服役。
1968年退役,1969出售解体。
可畏号
建造船厂:哈兰•沃尔夫船厂建造,1940年11月21日完工。
“可畏”号第二次世界大战早期在地中海服役。
1941年3月28日在马塔潘角海战中“可畏”号的鱼雷轰炸机击伤了意大利战列舰“维内托”号。
1941年5月26日在克里特岛战役中,“可畏”号被德国俯冲轰炸机攻击命中3颗炸弹重伤。
1945年在冲绳战役中,接替负伤的“光辉”号参战,两天中连续遭到两架神风自杀飞机撞击,但该舰很快恢复作战能力。
1947年6月退役,1956年拆毁。
不挠号
建造船厂:维克斯.阿姆斯特朗船厂,1941年10月1日建成。
“不挠”号先后在地中海和太平洋战区服役。
“不挠”号服役后计划与“威尔斯亲王”号战列舰、“反击”号战列巡洋舰一同派往远东地区。由于“不挠”号在加勒比海西印度群岛触礁,前往美国修复后才开赴远东,“不挠”号与后来到达的“可畏”号不能与日本航空母舰舰队匹敌而撤走。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不挠”号加入英国太平洋舰队编入第57特混舰队参加了进攻日本的作战。
1953年11月26日退役,1955年10要出售解体。
无敌级航空母舰
概述
无敌级航空母舰是“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的第三艘。
1989年1月R05舰完成了为期27个月的现代化改装,改装了滑跳跑道,使升角达到12,增加了飞机停放空间和支援设施,使载机量至少达到21架(“海鹞”及“海王”空中早期预警和反潜直升机)。
加装了3座“守门员”近程防御系统、2016型舰壳声呐、“海蚊”诱饵、996型雷达和指挥控制设置,还增加了120名航空和编队司令部人员的铺位。
1994年2月,R06号舰完成了30个月类似的现代化改装,达到了与R05舰同样水准,但对R05舰列出的那些指挥和武器系统又作了改装。
另外,R06号舰有一新型桅杆和用于箔条发射装置的新舷台;首楼的右舷侧加装了顶层甲板以提供更多的飞机停放空间,在其下则是航空人员的简易房间。滑跳起飞跑道的上斜角增加到13,R05号舰和R06号舰均为海上编队旗舰。
1998年中期,R05号舰和R06号舰开始改装以搭载“鹞”GR7型战斗机。该项改装包括拆除“海标枪”导弹发射装置、增加7%的飞行甲板面积和安装支持“鹞”GR7型战斗机的设施。1998年晚些时候,开始对R07号舰作上述所有项目的改装。
该级舰在设计时就考虑到要在接近舰中线处安装“海标枪”导弹发射装置,因而首楼为露天式,甲板带有轻微角度。1976~1977年间修改了设计,允许运送海军陆战队突击队员,飞行甲板的前端允许垂直/短距起降飞机以更大的起飞质量更有效地起飞作业。
该级舰的作用,除了提供指挥、控制和通信设施这些主要任务外,就是完成直升机和垂直/短距起降飞机的搭载和起降作业。需要地面攻击飞机时,可搭载空军的“鹞”GRMK7s型战斗机。
为了能容纳这两种飞机的下一代机型,舰上升降机和机库留有足够的储备。该级舰只有两艘在航,第三艘舰处于改装、维修或待命状态。
研制背景与计划
“无敌”级的产生
60年代虽然取消了英国海军打算建造的CVA-01号攻击航母给这个传统海军大国的航母事业一个沉重打击,意味着固定翼舰载航空兵将从英海军舰队中消失。但是,海军并没有放弃反潜直升机。然而,由于航母在舰队中的消亡,需要有一种代替其指挥舰功能的新舰,并且把运用反潜直升机的功能结合起来,这就引出了指挥巡洋舰的概念。
于是,1966年的海军参谋部需求书中规定了该指挥舰能提供指挥控制一个由舰船、飞机和潜艇组成的大的反潜部队的设施,并且有能装载和运用重要的反潜直升机和辅助舰队防空的设备。
为了满足这些要求,设计了一个装有“海标枪”舰空导弹系统和载6架“海王”反潜直升机及1000名舰员的1.25万t的舰。
该舰从侧影上看很像意大利的直升机巡洋舰,其特征是首部装有导弹、中部是上层建筑和机库,尾部是飞行甲板。经过进一步研究发现,如果直升机增加到9架,那么作战效率将有很大的提高,但这必须把机库移到下甲板占整个船长,同时机库甲板和飞行甲板之间要装升降机。
排水量增加到17500t,而且为了给出最大的飞行甲板作业面积,将上层建筑移到右舷,飞行甲板成为全通的甲板。在这点上,当时设计师们演出了一场重新创造航母的滑稽戏。
由于那时政府已决定不再建造航母,所以设计师们必须编出种种理由来迷惑一般的社会政治家,这些人虽然总的倾向是反对航母的,但实际上并不了解航母的详情。因此,把飞行甲板称为全通甲板,而把该舰称为全通甲板指挥巡洋舰。
终于经过一番努力后,该级舰的首舰1973年被批准建造了。其排水量增加到19500t,能载9架STOVL垂直/短距起降飞机。
然而,直到英阿马岛海战严酷的现实说明,没有海军舰载航空兵的参加,很难取得现代海战胜利的血的代价教育了英国的上层人士,转变了对航母的立场,重又决定英海军序列中保有3艘航母。至使英国航母起死回生。
建造计划
该级舰共批准3艘,并于1973年4月17日向英国威克斯船厂订购首舰。第2艘、第3艘分别于1976年5月、1978年12月订购。
首舰1973年7月开工,1980年7月服役,“辉煌”和“皇家方舟”号分别于1976年10、1978年12月开工,1982年6月、1985年11月服役。首舰造价1.85亿英镑,“皇家方舟”造价2.20亿英镑。
使命与任务
作为编队指挥舰。执行反潜战任务。完成这一任务,主要责任落在“海王”反潜直升机的身上。执行区域防空任务。完成这一任务的主要装备:是具有战斗和侦察能力的“海鹞”垂直短距起降飞机。
总体性能与装备
满载排水量20600吨。标准排水量16000吨。总长209.1米。水线长192.6米。总宽36米。水线宽27.5米。吃水8米。飞行甲板长167.8米,宽13.5米。动力装置:燃气轮机联合动力,4台“奥林普斯”燃气轮机,持续功率72.5MW,双轴。航速28节。续航力7000海里/19节。
人员编制:685名(60名军官)+航空人员366(80名军官)。导弹1座双联装“海标枪”舰对空导弹发射装置,半主动雷达制导,射程40千米,速度2毫安,射高100~18300米,备弹36枚,有一定反舰能力。
舰炮3座:6管20毫米“密集阵”速射炮(R07号舰)。3座7管30毫米“守门员”速射炮(R05和R06号舰),射速4200发/分,射程1.5千米。2门20毫米GAM-B01速射炮,射速1000发/分钟,射程2千米。
对抗措施:8座“海蚊”130毫米干扰火箭发射装置。UAT电子侦察设备,675(2)型电子干扰机。
作战数据系统:ADAWSl0作战数据自动化武器系统,设10、11、14号数据链和JTIDS联合战术信息分配系统,JMCIS联合海上指挥信息系统,SCOT-2C或2D卫星通信系统。
火控系统GWS30-2导弹指挥仪。雷达对空搜索:马可尼/信号公司1022型雷达,D波段,作用距离265千米。对海搜索:马可尼信号公司的996型雷达,E/F波段。导航:两部凯尔文•休斯公司1006型(1、3号舰)、1007型(2号舰)雷达,I波段。
火控:两部马可尼公司909型或909(1)型(2号舰)火控雷达,I/J波段。声呐普莱西公司2016型舰壳声呐,主动搜索和攻击,中频。固定翼飞机9架“海鹞”STOVL飞机。直升机9架“海王”反潜直升机和3架“海5E”早期预警机。
总体结构
该舰的设计班子是在英国海军造船部的奥斯汀先生领导下,于1970年完成了方案设计。几经修改,创造出新型的轻航母概念。与其英国的“虎”级巡洋舰相比较,有很大的差异。
从传统的重量控制设计转变到容积为主要控制因素,这是因为:安装具有复杂电子控制系统的现代制导武器代替过去相对简单而笨重的火炮系统。以先进传感器和指挥控制系统为重点需要庞大的空间。提高海军人员舒适性标准。
直升机加上维修车间和备件舱库需要很多空间。燃汽轮机代替了笨重的蒸汽动力。引入了先进的整机替换维修方式,需要大的维修场所和更换路线。结构设计方法的改进减轻了舰体结构的重量。
对于“无敌”级还要强调:大型反潜直升机和舰载VSTOL飞机的容积系数很低,因此需要很大的空间。所以在航母设计中机库要有足够大的尺寸去装飞机。而且要为未来的舰载机上舰留有足够的空间贮备。
飞行甲板的长度要能保证有6架直升机无障碍的起降点和1条短距滑跃起飞跑道。在飞行甲板之前要安装“海标枪”区域防空导弹发射系统。而这种导弹系统对空间、重量、技术服务和武器控制要求都是很高的。
机库以下设的通道甲板和机库以上公共舱室都是很大的。选用燃气轮机作为舰的主动力装置对舰的设计影响很大。通过更换重要设备而不是现场维修的办法达到舰的最佳的可用性。
这是一艘英国海军二战以来成功设计的容积大,而排水量中等的军舰。所以该舰相对吃水浅而干舷高。这为适航性带来了好处,但风阻力和高质心导致大宽吃水比,由此影响到舰设计的许多方面。
由于燃气轮机的进、排气道容积大和众多的通信、雷达电子天线引起该舰的岛形上层建筑很长。这种窄而长的结构为内部通道和飞行甲板设计带来许多问题。
舰体的构形已经影响到有较大的宽吃水比,由此引起阻力略有增加。水线以上的形状有全舰长范围内的大外飘,为了平衡同岛有关的偏心重量,这个外飘向左舷方向大。在设计初期利用不同舵布置方案进行丁航向稳定性和机动性的试验。选择了一种具有优异的航向稳定性和对操舵响应快的方案。
对于设计这样一艘载飞机和有大的侧开口的航母来讲,运动和淹湿性是重要的操作因子。“无敌”号航母因此进行了大量试验和计算研究。
英国海军规定的横摇标准是,在7级海情、迎浪以18kn航速航行情况下横摇角出现大于-5的百分比不得超过30%。“无敌”号航母装有两对不可收放式减摇鳍。经过数据分析表明完全满足上述指标要求。并满足适航性要求。
该舰结构设计采用了有限元分析方法。
现代化改装
1989年1月1日舰完成了27个月的现代化改装,改装了滑跳跑道,使升角达到12,增加了飞机停放空间和支援设施,使载机量至少达到21架。加装了3座“守门员”近程防御系统。声呐为2016型舰壳声呐,增加了“海蚊”诱饵和996型雷达,编队作战指挥系统均达到3号舰的水平。
还增加了120名航空和编队司令部人员的铺位。1991年8月2号舰开始了为期30个月的类似的现代化改装,使其达到同样的标准。原计划装4座轻重量“海狼”导弹发射系统,但由于经济原因被取消了。
1991年初签定了重新设计飞机升降机的合同。该级舰的首部有1个凹陷露天甲板部分,用以安装“海标枪”导弹发射架,1998年改装时拆除了。
1976年至1977年间修改了设计,滑跳起飞跑道的升角改为12,使$TOVL飞机能以更大的起飞重量起飞,从而提高了起飞效率。该级舰除设有供执行任务所需的指挥、控制和通信设施外,还具有运用两种飞机(STOVL飞机和直升机)的能力。
其飞机升降机和机库有足够的储备供下一代STOVL飞机和直升机用。任何时候,同时服役的只有两艘航空母舰,另一艘处在维修改装之中。
航空设施
由于“鹞”式STOVL垂直短距起降飞机正式作为舰载机是英海军历史上的首次,所以舰机两者适配问题是个主要问题。
“鹞”式飞机适应舰载的改进
使该机装了新武器成为多用途飞机。其中包括提供雷达和武器计算机。为了使其与舰的环境相容,更换了镁合金构件,并装设了栓系固定点。为了使飞行员有更广的视野,升高了座舱的位置,对于着舰作业,这一点也是十分重要的。
“海鹞”飞机的最大特点,起降时消除了对飞行甲板上的弹射、阻拦设备的需求,但由于采用了矢量推力技术,起降时喷嘴旋转调节使飞机保持在最佳的平衡位置却十分复杂,其燃耗也是很高的。
为了降低能耗,提高有效负载采用了短距起飞方式,以利用空气的动升力。“海鹞”的最大贡献就是在较小的舰上可以起降。为载机舰普及开辟新路。
飞行甲板设施
“无敌”级航母的飞行甲板重要特征:有一个略向左舷偏的长167.64米,宽12.19米的短距起飞跑道,偏向左舷是为了让开首部安装的“海标枪”区域防空导弹发射装置。飞行甲板上有6个直升机起降点和位于尾部右舷侧的4个“海鹞”飞机起降点。
左舷侧和右后舷侧设有通道,飞行甲板上装有许多航空作业辅助设施,如消防、飞机加油和泄油、高低压压缩空气、飞机电源、目视着舰信号(“海鹞”进场路线指示器)等设施。
位于舰桥后部的飞行管制室设有多种通信设施,有向飞行中的飞机、向飞行甲板上的飞机、向飞行甲板上的飞机调度员、向司令部和飞机维修中心通信的舰内通信系统。岛内的舱室有:飞机调度员、飞机管制、消防、飞行甲板舱库、技术汇报和飞机武器准备。
所有这些设施都是由“海鹞”起飞和着舰方式决定的,有别于常规起降飞机。
机库甲板设施
在机库甲板上,布置的决定因素是航空设施的安排。除具有存放飞机的机库外,还要有加油、重新装武器、飞行前检查、维修保养等设施。
机库的舱壁都是双层的,其内布设飞机维修设施和零备件、工具贮藏室。大修工作集中在机库的前端,这里有1部门式起重行车,能为飞机换装发动机和其它大件服务。这对于保证飞机的在航率是很重要的。
发动机、机架、飞机电气系统、武器系统等专门车间布置在机库的四周,为飞机提供1~2级维修保养。此外,还有一些同飞机飞行有关的舱室,如降落伞修理、救生筏和飞行服贮藏室、空勤人员简令室、飞行作业指挥室,这些舱室既靠近机库,又根据其功能很容易同飞行甲板相通。
“无敌”号的特征
与传统技术相比,“无敌”号新研制开发的特征主要有两点。一点是电动飞机升降平台,另一点是滑跳式起飞跑道。升降机由于运行中出现可靠性问题,后来改装掉了。由于滑跃式起飞跑道是抛物线斜升,增加了首部干舷,对舰的适航性有利,也为飞机起飞离舰增加了安全度。
但是,由于它是曲面,不是平甲板,因此在舰上这一部分飞行甲板无法停驻飞机。故而减少了飞行甲板上的停机面积,也就是减少了停机架数。间接的引起飞机的发射量的降低。
美国小鹰级航空母舰
在50年代,美国建造的“福莱斯特”级航空母舰被称为“超级航空母舰”,但在服役过程中仍发现了一些不足,于是在1956年建造第5艘时,美国海军对其进行了大幅度改进并连续建造了3艘,称之为“小鹰”级,它是美国建造的最后一级常规动力航空母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级常规动力航母,这3艘航母的具体情况是:第1艘“小鹰”号,CV-63,1956年12月27日开工,1960年5月21日下水,1961年4月49日服役;第2艘“星座”号,CV-64,1957年9月14日开工,1960年10月8日下水,1961年10月27日服役;第3艘“美国”号,CV-66,1961年1月9日开工,1964年2月1日下水,1965年1月23日服役,1998年10月30日退役。
“小鹰”级全长323.6米,宽39.6米,吃水11.4米,标准排水量61174吨,满载排水量分别为81780吨、82583吨、83573吨,舰上载航空燃油5882吨。主机为西屋公司的4台蒸汽锅炉,总功率280000马力,最大航速30节,续航力为12000海里/20节。
其飞行甲板长318.8米,宽76.8米,从底层到舰桥大约有18层楼高。飞行甲板以下分为10层,1-4层为燃料舱、淡水舱、弹药舱和轮机舱;5、6层为水兵住舱、食品库、餐厅和行政办公室;7、8层为舰载机维修间、维修人员和雷达员的住舱;9、10层为机库、战斗值班室和飞行员餐厅。
甲板以上的岛式上层建筑分为8层,自下向上依次为:消防、医务、导弹人员住舱;工具、通信及电气材料库;军官室;舰长及司令部人员、新闻人员工作室和休息室等。
“小鹰”级航母在直角和斜角甲板上各有两部蒸汽弹射器,在斜角甲板上有4道拦阻索和一道拦阻网;左舷一部升降机,右舷三部升降机。舰上共分为十个作战部门,即:作战、航空、航海、武器、轮机、医务、牙医、供应、安全和飞机维修,每个部门又下设若干个分队,全舰编制5480人,其中舰员2930人,空勤2480人,航母战斗群司令部人员70人。现在其舰载机联队为“标准型”配置。
“小鹰”级的防空武器为三座八联装“海麻雀”防空导弹发射装置和三座“密集阵”近防系统。对空雷达为SPS-49(V)和SPS-48C/E(三座标),对海雷达为SPS-10F,导航雷达为LN-66和SPS-64(V)9,火控为6部MK-95。电子对抗为4座MK-36干扰箔条发射器和1部SLQ-36拖曳式鱼雷诱饵。
需要说明的是,美国海军的最后一艘常规动力航空母舰是“肯尼迪”号(CV-67),它是“小鹰”级的第4艘,但由于变化稍大一些,所以国外也将其单列为一级——“肯尼迪”级,其实它与“小鹰”级是相差无几的。
美国号航空母舰
概述
美国号航空母舰该舰是小鹰级的第三艘,是美国海军旗下一艘原本预计要建造、但实际上却在龙骨安放后就立刻停工而从未真正存在过的航空母舰,也是美国海军第三艘使用国家名称来命名的舰只。
原本应该是美国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起造的一系列五艘超级航空母舰(意指总排水量超过75,000吨的超大型航舰)中的一号舰,但却因为尴尬的用途设计与美国陆海空三军间的任务与预算排挤问题,而半途叫停。
数据
用途:多用途航空母舰
舰艇级别:小鹰编号:CV66续航力:4000海里/30节,12000海里/20节动力装置:蒸汽动力,4台蒸汽轮机,总功率209000千瓦,4轴排水量:79724吨航速:32节
总长:319.3米型宽:39.6米吃水:11.4米
开工日期:1961年下水日期:1964年正式服役:1965年舰载飞机:F-14D战斗机20架,F/A-18战斗机36架,E-2C预警机和EA-6B电子干扰机各4架,6架S-3B反潜机,6架直升机,2架ES-3A。
飞机弹射器:4个
航空兵:2480名,其中军官320名舰员:2930名,军官155名武器系统:3座8联装“海麻雀”舰对空导弹发射装置,3座MK15密集阵,4座MK36-S-RBOC发射装置雷达:
SPN41,SPN43A,两部SPN-46着舰指挥控制雷达
SPN64(v)9导航雷达
SPS67对海搜索雷达
SPS48E,SPS49(V)5对空搜索雷达
俄罗斯基辅号航空母舰
落户中国
2000年,天津国际游乐港购得退役的基辅号。2003年9月,基辅号落位于天津汉沽区八卦滩,永远停靠在国际游乐港的平静港湾。
历经3年多的精心打造后,基辅号航母整修一新,雄风重振,集知识、趣味、娱乐、参与于一体,并充分体现了海军风采和舰船文化。
登舰后,游客可在导游的介绍中,参观游历航母甲板、武备、机库、鱼雷舱、声纳舱、官兵生活区域、各功能舱室等内容,首期开放面积约3万平方米,游览时间约为3~4小时,二期还将开放舰岛等上层部分。
此外,还开辟有基辅号军事生活展、世界航母博物馆、世界兵器展、水下武器展等极为精彩的“四大展示”项目,是军事迷、青少年们的知识盛宴。同时还有珍贵的基辅号资料片、世界海军与航母发展史等资料影片供观赏。
舰上还设有航母纪念品、兵器模型、酒水吧、军事收藏品、俄罗斯工艺/纪念品等独具特色的旅游商业服务。不仅让人震撼于海上霸王的昔日雄威,徜徉于现代军事的知识海洋,更使人怡神于缤纷精彩的海上世界。
海上霸王
有着海上霸王之称的航空母舰,作为世界军事史上最大的兵器,始终备受广大军事爱好者和青少年朋友的瞩目,这艘前苏联退役的基辅号航母的到来,无疑给这个群体又圆了一个科普梦。
位于天津开发区国际游乐港湾内的基辅号航母与塘沽区紧邻,今年5月1日正式面向社会开放,这艘曾经在超级大国时代,威武一时的产物,是我们认识航母和科普教育的一个很好的窗口。
航空母舰本身是一种以舰载机为主要作战武器的大型水面舰只,目前,世界上现役航母共26艘。来到这里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个大字,因为它的总长度就有274米,宽50米,吃水达10米,总排水量4.35万吨,总功率有20万马力,飞机起降的船甲板部分就有3个足球场地的面积,能同时容纳1600人的编制。从开始建造到服役,基辅号航母就花费了5年的时间航空母舰本身并不具备主战和进攻能力,但您所看到的基辅号航母的武器系统,即使不携带飞机,也具有很强的反舰、反潜和防空能力,因为它除了密集众多的雷达预警系统外,还拥有强大的武备系统,完全可以凭借自身独立奋战。
尤其是导弹系统,它就好似一条啤酒生产线,可以自动将导弹一颗颗送到位置,来实施它的作战需要。虽然现在基辅号航母只对游客开放一甲至五甲,但即使这样,也能完全让游客感受到航母的整个体系。
航母众多的武器攻击系统,毫不夸张的说,它具备了上下前后左右强大的攻击性,总之,您可以完全了解到这个智能化庞然大物的威力。
当您走进这艘航母的核心部分,似乎又进入了一种战斗状态,上下3层偌大的指挥系统,众多的电子设施,虽然它们老而陈旧,但您还是能够感受到水兵们的战斗生活。而且它与我们在电影或电视片中看到的最大的不同就是,它的作战飞机完全是垂直起降飞机。可想它所拥有的科技含量。
基辅号航母就像一座海上城市,以多变的面孔供人观赏。因此,乘船变换一些角度来欣赏航母,也是别有一番味道,有一种强有力的视觉冲击。
这时呈现在您面前的,并不是单单的一艘舰船,而是一座完美的艺术品,显现出它那强悍、威武的巨大身躯,让人感受到它的那种震撼力。基辅号航空母舰的永久停泊,也昭示出人类世界对永久和平的期望。
“基辅号”航母运用大量高新技术。武器装备极其强大,除装备各种导弹外,还载机34架,既能进行空战又可担负反潜、电子战、侦察等多种任务。
“基辅号”号航母集航空母舰、巡洋舰于一身,其威胁力相当于一支特混舰队。“基辅号”航母于1978年服役,1994年退役。
“基辅号”航母停泊在古城山海关老龙头景区东侧。修复后的“基辅号”航母集知识、娱乐于一体,使您震撼于超级大国的昔日雄威,使您徜徉于现代武器的知识海洋,亦使您怡神于五彩缤纷的娱乐世界。同时您在参观航母的同时将欣赏到国内最大的30万吨修船坞及港内林立的巨大塔吊、几十万吨级巨轮……“基辅号”航母集航空母舰、巡洋舰于一身,其威胁力相当于一支特混舰队,体现了苏联航空母舰的独特风格,因此被人赞喻为“海上雄狮”。由于苏联解体,俄罗斯国内形势恶化,俄海军无力负担“基辅”级航母的维护使用费用。1994年“基辅号”航母正式退役了,这艘在苏联时期的“海上杀手”一朝陨落了。
性能数据
排水量:基辅级:4.3万吨,改良型基辅级:4.5万吨。规格:全长273米,全宽53米。吃水:基辅级:9.5米;改良型基辅级:10米。
舰载机:12架雅克列夫Yak-38A“铁匠”A式战斗机、一架Yak-38B“铁匠”B战斗机、19架Ka-27卡默夫“蜗牛”A式反潜直升机、3架Ka-25“贺尔蒙”B式直升机。
装备:基辅级:SS-N-12反潜导弹发射器8具(四对)、533毫米鱼雷发射管10具、Type53鱼雷、SA-N-3B防空导弹发射器(分为2对,一具发射器10枚)、SA-N-4防空导弹发射器4具(分为2对,一具发射器18枚导弹,仅基辅号与明斯克号装设)、SA-N-9防空导弹六联装垂直发射4具(一具发射器24枚导弹,仅诺佛罗希斯克号装设)、SUW-N-1反潜导弹双臂发射器一具、双联装76毫米炮2座、30毫米六管机炮8具、RBU1200十二管火箭2具。
改良基辅级:SS-N-12反潜导弹发射器12具(6对,备射导弹24枚)。SA-N-9防空导弹六联装垂直发射系统4具(6个弹仓,一具发射器48枚导弹)、100毫米炮2门、30毫米六管机炮8具、RBU1200十管火箭2具。
主机:4组齿轮驱动涡轮机(20万马力),四轴,航速32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