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社交礼仪的革命
如何用有礼有仪的风度去影响子女?
- 中国父母,你比孩子更懂得礼仪吗?
社会学认为,人的一辈子要扮演诸多的角色:为人子、女,为人夫、妻,为人父母,为人下属,为人上司;与人为友,与人作对,与人为邻⋯⋯ 一刻都不得空闲,不管你喜不喜欢,由此而衍生出来的各种关系把你困在网中央。
为职,要协调与上级、下级、同事的关系;经商,要处理与竞争对手、合作伙伴、政府及企业内部的关系;持家,要让自己的父母、爱人。儿女及其他亲属关系和睦。此外,还有同学关系、邻里关系⋯⋯生活赋予每个人的任务是沉重的,而关系又像一张无形的大网笼罩着你,时不时地提醒你应该觉察到它的存在。现实告诉我们,精于此道者面临问题时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疏于此道者则处处掣肘,举步维艰。
在处理这些关系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凝聚而成的规则就是社交礼仪。这里所说的礼仪,札是指社会规矩,社会角色的内在要求,仪则是指这种规矩,这种角色的外在表观。
现在社交礼仪的问题摆在每一个人面前,尤为突出地摆在父母面前。父母难为。人说看今天的父母就知几十年后的国家,民族前途,因为他们直接影响下一代的素质。还可以说看今天的父母就可知整个国家、民族的遥远未来,因为他们在创造着新的一代公民的同时又在创造新的一代父母。陈陈相因,今大父母的失败必然影响孩子的明天,明天的孩子,明天的国家、国家的明天。
家庭是社会的基储细胞,请问今天的父母,您在家中给孩子树立了什么样的榜样?您懂得社交礼仪在家中的表现吗?您知道自己的社会角色吗? 养育子女是父母的权利和义务,不论古今中外,生儿育女,繁衍后代,使社会的生命能不断地延续下去,是家庭最重要的功能和责任。在我国传统的伦理观念里,强调“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有子万事足”。人生最大的成功和快乐,不是钱财、地位、学问,而是子女成材。望子成龙、望女成风是每
个父母的期望。
一般人总认为生儿育女是自然的,可以使父母有责任感,维持心理健康、保障婚姻,子女给父母生命的确立意义和目标、也加深了父母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子女也在有形无形中提高了父母的社会地位,在社交场合,有关儿女的种种情形,常是百说不厌的话题。孩子的出生,无疑犹如在父母的结婚证书上加上了一层保险,我们常以“爱情的结晶”来称呼子女,就是最好的证明。
子女会给父母带来欢笑,同样也会给父母带来困扰。
父母在家庭中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首先,所有的父亲要明白一件事,养育子女也是父亲的责任。考斯比曾说过:“‘爸爸’这顶桂冠,是从妻子怀孕的那一刻起,就落在男人头上了。”但是,成为一个父亲容易,而要做一个合格的父亲就不容易了。
你可知道做父亲也有规矩,家庭之中也有礼仪,社会对作为父亲的人也有角色的要求?在男主外女主内的中国传统观念下,认为养育孩子是母亲的责任。如果孩子出了什么问题,做父亲的往往会责怪母亲失职。但是,这种观念已不再适合今天的社会情形了。过去我们的社会对男性角色实在过于宽容,对父亲的角色任务,从来很少深入讨论和正确认识,似至到目前为止, 仍有许多的父亲在有意无意地把孩子的教养当成母亲的责任。
这种观念是不公平的,也是落伍的。虽然养育子女的责任主要落在母亲的肩上,但是,父亲在现代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非比往昔,且更显得举足轻重。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男性扮演新的更积极的角色。传统父亲角色已不符合时代的需要。而要担当好现代父亲的角色,就必须深入了解教育子女的技巧,参与家庭活动以及维持良好的亲子关系。单单具备传统父亲的责任—
—赚钱养家,已不足以做一个称职的父亲了。
心理学研究表明,父亲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源泉,孩子。
在父亲的支持下,较能面对和克服生活的压力与挑战。心理学家哈利曾说过:“亲密而有爱心的父亲,可以帮助年幼的孩子建立一种自我认同与安全的意识。”又有研究发现,在子女性别的角色表现上及对一般文化价值的接受上,父亲担任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家中如果没有一个固定的父亲形象,对一个孩子的自我形象意识常会造成混乱,也因此缺乏角色认同感。对女儿来说,父亲是她对男人期望的模式;对儿子来说,父亲是他的第一个模范。
女孩们从观察父亲如何对待母亲中学习到男人会怎样对待她们。男孩
也以父亲为模仿的对象,如果父亲尊重母亲,以了解、诚实、合理的态度对待母亲,他将来也会以这种合理的态度对待女性;如果父亲对母亲很粗暴, 孩子将来也会成为一个对异性态度粗暴的人。
而我们的母亲在教育子女中则更具有天生慈爱的特质。父亲像是供给能源的太阳,母亲则像滋养儿女的大地。
著名作家巴金在说到自己的母亲时,认为他的母亲是其第一位先生。他说,他的第一位先生就是他的母亲,她使他认识了“爱”字,使他知道了人间的温暖,知道了爱与被爱的幸福。他的母亲常常用温和的口气对他解释种种事情,教他真诚待人并富有同情心。
因为感受到了爱,认识了爱,才知道把爱分给别人,才想对自己以外的人做一些事情。
巴金先生的母爱影响了他的一生,也是其全部性格的根底。
母爱是最伟大的,也是最无私的。母亲所付出的爱心和辛苦,总是远超过她所能获得的回报。
母亲天性慈祥、宁静、温柔、细腻的特性更适合教养子女。林语堂在
《生活的艺术》一书中写道:“在我的心目中,女人站在摇篮旁时是最美丽不过的,女人一手抱着婴儿是最端庄最严肃不过的,女人躺在床头,靠着枕头和一个吃乳的婴儿玩着时是最幸福不过的。”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也特别强调母亲的抚育对孩子发展的影响。他说:“一个男人如能始终获得母亲的钟爱,就能终其一生都以征服者自期。这种成功的信念,往往就能引领他的人生获得真正的成功。”
母亲的容貌多美,总比不上那无私而光辉的慈心。慈心是慈悲、宽刷谅解、信任、自愿的奉献,是美德的源泉。
事实上,母爱是子女成长不可或缺的营养素,在医治青少年的心灵创伤上,具有无与伦比的疗效。许多青少年的问题,都是因为缺乏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关爱而导致的。
那么,理想的父母亲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一个理想的父亲,应该具备许多条件,如不要把时间完全放在工作上, 要能够多分出一些时间来和子女相处。作为一个好父亲,当然要稳定的经济收入,做事要有决断力,言语行为做子女的模范等等。
还有几条原则也是称职的父亲所要遵循的。
首先,勿以父权为至高无上。著名作家汪曾祺的父亲有一句名言:“多年父子成兄弟。”汪的父亲对待孩子,很少讲孝悌,而更多的讲尊重和平等。
鲁迅也曾写过一首《答客消》的诗: 无情未必真豪杰,
怜子如何不丈夫? 知否兴风狂啸者, 回眸时看小於菟。
“於菟”是古代楚国的方言,指的是老虎。鲁迅在诗中说,连老虎都懂得疼爱自己的孩子,何况是人!大丈夫、真豪杰都应有舐犊之情。
第二,维持家庭安宁,增进家庭幸福,夫妻相互忠贞不二,对子女不偏爱,一视同仁,是一个重要条件。
第三,身教重于言传。汉文帝刘桓是一个较开明的皇帝,又是一位较开明的父亲。一次太子刘启和弟弟梁王刘武同乘一辆车入宫。当时规定,所有的人到司马门一律要下车,否则就要加以处罚。刘启仗着自己是太子,没有下车,直闯入宫去。公车令张释之见了,一面迫上去阻止,一面将此事上奏文帝。文帝接奏,也并不是把刘启大骂一通,反而自己特地脱下皇冠,恭恭敬敬向张释之认错,说:“是我管教儿子不严。”刘启也深受感动,从此不敢再犯。
第四,让子女有安全感,但不要溺爱或过度袒护。
第五,培养子女的自尊心,鼓励子女不必依靠别人。多鼓励子女尝试, 多给予肯定性的赞美,避免破坏性的讽刺和批评。
第六,培养子女的资赋与潜能。
第七,避免错误的引导。即不要把自己未完成的目标或动机投射到子女身上,强迫他们去实现;避免扮演蛮横无理和消极堕落的角色;不要用势
利的观点来评估子女的成长;切忌说教,特别是连自己都做不到的事。
同样,要成为一个理想的母亲也必须通过艰苦的努力来得以实现。教育家比尔·考斯比曾说过:“做一个母亲,比做美国总统还难。”一个良好母亲的形象,应善养善教,亦母亦师亦友。
既然我们已清楚了理想父母的一些基本原则,那么我们将进入一个更直接、更现实的话题,到底该怎样做父母?
第一,要营造幸福的婚姻。
夫妇关系和谐是齐家的基本要素,也是子女教育的良好基矗换句话说, 婚姻美满是家庭幸福的核心,也是子女健康成长的关键。心理学家认为,“孩子的安全感的最主要来源,是知道父母相爱。”家庭中充满愉快的气氛,则每一成员都会感到轻松幸福,心境安适。在教养子女时也容易采取同样的态度和一致的步调,对子女的成长与发展有莫大的帮助。
反之,父母失和,家庭得不到安宁,使每个人都感到不安,特别是子女更觉紧张,他们不一定了解父母失和的原因,也无法改善父母的关系,更无法预料结果,从而无所适从,引发出许多问题。
因此,对子女的教养来说,营造幸福的婚姻,是父母的首要责任。第二,要慈爱。
父母的慈爱是子女心灵的源泉。子女有了它的滋润,才能正常而快乐地成长。被拥抱的孩子,拥有光明而无惧的世界。父母悉心的照顾,充足的爱的给予,适当的管教态度。
都有助于健康特质的建立。反之,若缺乏适当的管教,得到太多或太少的关怀与照顾,都会损害个体的个性。孤儿院的孩子,常因得不到足够的爱与关怀,而变得退缩、阴沉、坏脾气、不安,或有自我伤害的行为。
但是慈爱绝不是溺爱。溺爱是剥夺孩子成长的机会,而不是真正的关爱。溺爱会使子女停滞在幼稚阶段。中国历来讲“慈母有败子”。大凡有眼光的父母都知道此话之重。严格待儿,严格教子,才是正确的作法。那么作父母的到底要怎样关爱子女呢?
·随时关心子女的成长和身心发展的状况与需要。
·尊重子女的个性,维护他的自尊与荣誉感。
·给予子女的种种帮助与作为,必须具有正面的意义。
·确实了解子女以后,才给予正确的引导与协助。
·无论多忙,一定要抽出时间跟子女谈天,建立亲密的感情。
·透过语言动作,让子女知道你的关爱。
·对子女良好的表现给予赞美,对他们的错误不作轻侮。
·让子女了解父母的困难,让他们有机会帮助父母。
·让子女感到受父母的重视,信任子女,在可能范围内,允许他自由发
展。
·父母要跟子女一起学习,一块成长。
·不要轻易用物质来弥补未能关怀子女的内疚。
第三,要身教、言教与境教并重。
俗语说:“有其父必有其子”。事实也证明,子女和父母亲在思想上、言行上相像的地方很多。小孩子在骂弟弟妹妹或洋娃娃的时候,就是父母的翻版,如“不准哭!再哭就让警察叔叔把你抓走!”子女长大后,其兴趣和事业也许和父母不同,但其价值观、处世态度,共同点多于相异点,子女处
理挫折、困难的方式,也多是从父母身上学来的。
凡是木匠都应该知道“班母”的来历。古代杰出的土木建筑大师鲁班的母亲也是一位出色的木匠。鲁班受到其母亲的影响,从小对斧头、锯子等感兴趣。成了大建筑师后,母亲仍是其重要的帮手。每次鲁班用墨斗放线时, 母亲就拉着墨线的一端。有一次墨线突然卡在了木缝里,母亲突然得到了启示:如果有一个钩固定在一端将墨线勾住,不就可以腾出手来干别的活了嘛。母亲将想法告诉了鲁班,鲁班很快做好了这种钩,人们为纪念发明家的母亲, 就将这个钩称为“班母”。鲁班在其母亲的言传身教下,又相继发明了许多木工工具,这其中有其母亲不小的功劳。
在人生的过程中,家庭是子女最早接触的教育环境,父母是子女最早接触的教师,因此父母的性格对子女最具潜移默化的影响。
古诺特所著《父母与子女之间》一书,有下列的名言,说明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在批评中长大的孩子,学会谴责在敌对中长大的孩子,常怀敌意在嘲笑中长大的孩子,畏首畏尾在羞辱中长大的孩子,,总觉有罪在忍耐中长大的孩子,富有耐心在赞美中长大的孩子,懂得感激在鼓励中长大的孩子, 满怀信心在正直中长大的孩子,有正义感在安全中长大的孩子,有信赖感在赞许中长大的孩子,懂得自爱作父母的应该给子女安排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要认清“身教重于言教”,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积极充实自己,以身作则,作子女的好榜样,尤其要戒除一些不良嗜好,否则,上梁不正下梁歪。要孩子认真学习,何不自己先打开书本呢?有句名言讲的是:“世界上唯有一个真理,就是你只能改变自己,不能改变别人。”
帮助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定位
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角色,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在家庭中尽早让孩子体会自己的角色,二是帮助他们选择将来进入社会的角色。
父母已经在社会上寻找到定位,已经从角色中体验到社会期望,已经从为子为女成为人父人母。这时,如何培养孩子,把人之礼、人之仪转接到下一辈的身上成为最直接的问题。
在从儿童成长为成人的过程中,最需要的是父母的爱。
世界上没有任何其他的因素和力量能替代父母之爱。但父母的爱也应该是有节制的、有保留的,这样的爱才是明智的爱,才能爱得长久、爱得深沉。儿女成长的过程,同样也是一个人从天真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孩子充满幻想、会犯错误,正如孩子是在不断跌倒不断爬起中学会走路的。对待孩子的错误,我们不可一味地训斥与打骂,而应给予宽容与理解。 “圣雄”甘地的父亲是波尔班达首相,他的言传身教对甘地的一生影响
很大。在中学时,甘地曾因为抽烟而偷了父亲的钱。但甘地后来觉察到了自己的错误,就写了一封信给父亲,把所犯的错误供了出来,并在信中说:“我向神发誓,从今以后,绝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请父亲凉谅我年幼无知所犯下的不光荣的行为吧!”
这时父亲正因旧病复发,卧病在床。甘地鼓足勇气把信交给父亲时, 站在床边等着挨骂。
但事实并未像甘地想象的那样,父亲既未责骂,也没有处罚甘地,只见他眼泪籁籁而下,沾湿了信纸,使字迹模糊起来。接着,父亲闭目沉思了
一会,便把信撕碎了,这时父子俩都禁不住哭出声来。自从这件事后,甘地便发誓绝不重犯错误,即使牺牲生命,也要坚守这项原则。
许多家长的不正确作法妨碍了孩子才能的发挥。如孩子还很小的时候, 就为他们一生做好了设计。而大多的家长则更偏重于子女文化知识的学习(智育),而忽视对子女兴趣、爱好的广泛培养。孩子在学习之外表现出来的兴趣和爱好,被认为不务正业,学校则以题海战术剥夺了学生课外活动时间。另外,还有一部分发家长存有“攀比心理”,有的家长经常以别人家的孩子如何来训斥自己的孩子,给处于发育关键时期的孩子造成不应有的压力。别人的孩子考了 100 分,而自己的孩子考 95 分就认为孩子笨、不光彩。这些表现归根到底是父母不根据孩子本身所具有的特长,让孩子自然地朝着符合自己实际的方向发展,而是按照家长的设想,从很早就把孩子放进了一个模型中。这样做的结果只能使孩子的创造性与丰富的才能夭折。
看一下那些事业上成绩卓著的人的成长过程,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发
挥了天赋才能的人的成长道路都是自己选择的。
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自幼喜爱数学,可他的父亲却认为数学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维持生活,他希望儿子当医生,这样就可以不必像自己一样穷。但伽利略并不爱好医学,怎么也学不进去。两年后毅然放弃医学而转攻数学,终于成为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人。
德国作曲家亨德尔在尚未学会说话时就开始学习演奏乐器。10 岁时就创作了 6 首乐曲。亨德尔的父亲是宫廷理发师,他希望儿子成为律师,看到儿子如此爱好音乐,十分担忧,并采取了严厉的措施,禁止儿子演奏乐器, 甚至不让儿子上小学,因为小学有音乐课。
可亨德尔根本就不理会父亲的苦心,白天不行,他就在夜深人静时起来练琴,为了不被人发觉,只好不出声地练。他终于成为与巴赫齐名的音乐巨匠。
由此可见,“望子成龙”最切实的办法就是帮助孩子发挥自己的特长。京都大学胜田吉太郎教授指出,本来意义上的教育应是发挥各人的个性,使之开花结果的过程。而中国父母为孩子设计人生的最大弊端就在于扼杀了孩子的天性。
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离不开人们的创造性。让孩子自己选择道路, 是培养他们的个性创造能力的最好办法。父母给予孩子以帮助而不是束缚, 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当然这里还隐含着一对矛盾。就是儿女的依赖与独立。
父母的责任不是让孩子依赖于自己,而是要使孩子能够独立。很多父母嘴上承认这个道理,但在行动上却很难做到这点。那些充满爱心、情真意切、富于牺牲的父母用过量的保护扼杀了孩子们的独立要求,使本来可以成长为富有创造性、精力充沛、信心十足和勇敢无畏的人变成了畏畏缩缩、举棋不定、胆小软弱的人。
儿童很早就会表现出要求独立的愿望,他们想做自己能做的事,也想做自己不能做的事,父母的责任就是帮助他们作出正确的选择,并为他们寻求独立的呼声和行为提供实现的条件。
如果父母把教育孩子的目标定在独立上而不是依赖上,就会在孩子稚拙的言行中捕捉到寻求独立的信息,并着力强化和发展这种独立的需求,使其成为人格中一种稳定的要素。
美国两位总统送子参军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先说林肯,他在就任总统后,南方的一些反对派发动了内战,林肯和许多老百姓一样,毅然送儿子参军。总统夫人忧心忡忡,林肯对夫人说:“玛丽,多少可怜的母亲都已忍痛作出了种种牺牲,送走了他们的儿子。我们把罗伯特送上战场,这是为了国家的命运哪!我们有什么不能牺牲的呢?”
罗斯福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总统,受命于危难之际。他很疼爱自己的儿子,但是,当他得知儿子放弃了优裕的生活,以一个普通公民的身份参加了空军部队后,非常高兴,特地举行了一次家宴,亲自为儿子送行,席间,罗斯福提议全家为儿子干杯:“他是我们家中第一个对美国所受的威胁加以严肃而清醒地考虑,并毅然去投军的人,我们都应为他感到光荣。”
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说:“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这活讲得极有道理。父母对子女谁不怜爱,但爱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一种是溺爱,这是娇纵孩子。
这种父母是没有远见的父母。另一种爱是严爱,看起来很严格,实乃真爱。父母做到严格并不容易,尤其在今天的社会,家庭中多为独生子女。试看今日小学的校门,还未放学,家长已排成了长龙。
日本著名社会活动家和宗教活动家池田大作的教子方法也是严慈兼济。他说:“作为父母,要给孩子蓄积一笔终身用之不竭的‘心灵财富’,那便是使孩子拥有一颗深沉而又丰富的心,可以说只在这个意义上,父母才是必要的。”父母有时也必须严厉地斥责孩子。这只是指关系到孩子生命或他的将来十分重要的事,可以说这种斥责是在信任孩子的基础上进行的,而且是以一片爱心出发的。
虽然人们可以说“我的孩子”,但孩子绝不是父母的所有物。对于孩子,父母并没有生杀予夺的大权。母亲夺去孩子的生命,便等于自我否定自己作为人的资格。人并不是凭借本能生存的动物,那么,光强调母爱是永恒的本能之爱,其余的撒手不管,这是不行的。总之,必须用人类理性来指导这个母爱。可以说,目前的问题在于人们对生命的感觉麻木了,那种轻视生命的思潮必须扫除干净,这便是我们面临的课题。
由于家庭中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某些家长出于“独苗难栽”的心理, 不由自主地对孩子过度娇宠,使孩子个性发育偏离了正常轨道,表现出“溺爱综合症”的种种征象,主要表现有:照顾过多、禁区过多、包办过多、许愿过多、迁就过多、打扮过多。
上述种种,皆为“溺爱综合症”的表现。它对子女成长的不利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如得不到及时纠正,孩子长大后则会形成各种不良性格,影响孩子在各个方面的发展,甚至成为难以救治的劣性。这是我们的父母们千万要注意的。
我们的观点是坚决反对溺爱孩子,认为严格要求是对孩子最大的爱。对于独生子女要给他们找苦吃,找罪受,不能让其坐享其成。这些话可能有些不好听,但却合情合理!
翻译家傅雷和他的儿子——国际著名钢琴演奏家傅聪各自在自己的领域里获得了巨大成就。这是与他家世代相袭的严教家风分不开的。
傅雷 7 岁那年,母亲请来私塾先生教他读书。教书时,傅母坐在一旁, 手里做着针线活儿,眼睛监视着傅雷的一举一动,不敢稍有怠惰。尽管她不识字,但每到晚间,她叫傅雷背书,何处背错,何处背漏她居然能当场指出。
以后,这位寡母又为儿子的事业付出了很多的辛劳。
傅雷是成功者,而这种成功的获得恰恰是与其母亲自幼的严格教育分不开的。傅聪是成功者,而这种成功的获得也与傅雷的严格教育分不开。
另外还有一点,也要指出来,在严格教育子女中还要特别注意对女孩子的严格教育,许多家长认为男孩子跌跌打打没什么问题,女孩子娇一些可以,其实这是大误。
因为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个老师,母亲的品格直接影响到下一代。女孩子就是未来的母亲,如果这些女孩被娇宠坏了,她们将来怎能承担起事业和家庭的重任呢?又怎能教育好她们的下一代呢?
总之,慈以育德,严以成材。这是父母培养孩子,训练礼仪的总的原则。
我们的目的是让孩子具备自信心、同情心、尊重、幽默感这些高尚品质。要让孩子具有以上品质,就需父母率先垂范首先,父母要做到,在教养的方式与态度上要一致。
俗话说:“严父慈母”,不过父母对子女的管教方式与态度,必须协同一致,否则夫妻会因子女的管教问题发生争执,影响婚姻与家庭生活。从子女的立场来说,对父母的管教将无适所从,其是非观念、价值观念与人格成长,都深受影响。所以我们在管教孩子方面应充分支持对方,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一致性,而私下再进行沟通,相互协调。沟通时不要陷于争辩教育理念,因为教育理念见仁见智,应把讨论的重点放在寻找管教方式上,找到妥协之道,而不是谁臣服于谁。
匈牙利的克拉利·波尔加将三个女儿培养成了世界冠军。
她始终注意在教养女儿的方式和态度上,与丈夫取得协调一致。刚开始,她曾怀疑丈夫为了让孩子下象棋,不惜牺牲正常的家庭生活是否值得。为了照顾孩子、妻子辞去了工作,丈夫只能上夜班,经济上挺困难的,而且丈夫对孩子管教很严,作母亲的心肠软,有时会心痛孩子。但她从不当孩子的面指责丈夫,而是私下里与丈夫商讨,逐渐地,她知道丈夫这么做是完全值得的。他们的三个孩子:大女儿苏琳,4 岁时就成为布达佩斯国际象棋儿童冠军,6 次名列世界女子名次榜首。二女儿索菲姬,14 岁获奥运会金牌。小女儿尤迪更是“天才少女”,11 岁半就获奥运会金牌,9 次名列世界女子名次榜首,16 岁击败前男子世界冠军,是当今国际象棋女子头号选手。这堪称家庭教育史上的奇迹。这一切,与她们的父母采取适当的方式教育她们, 是分不开的。
其次,要激发子女的潜能,但不要期望过高。
每一个人都拥有很大的潜能,根据心理学的看法,通常一个人最多只发挥了 1/3 的潜能。因此千万不要因孩子的资赋不如人而颓丧,更不能因孩子的成绩很好而自满。孩子将来的适应能力、心理健康、事业的成败,都决定于孩子能否发挥潜能。子女的潜能只有在父母的正确指导和协助下,才能真正显露出来。而所谓有效的指导和协助,认清并承认其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是个相当重要的原则。
但是,话又说回来,父母对子女的期望不可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天下父母,都抱着“孩子,我要你将来比我强”的期望,甚至把自己未能实现的目标,一厢情愿地加在子女身上,要子女为他们圆梦,而忽视孩子的实际能上。
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的莫泊桑,是 19 世纪后半时法国最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使莫泊桑走上文学道路的引路人正是他的母亲。
他的母亲罗拉懂得英文,特别喜欢莎士比亚的剧本,能够诵读英文版的莎士比亚作品。
罗拉因为与丈夫性格不合而分居,就勇敢地承担起儿子童年教育的责任。她了解自己的孩子的性格和爱好,认为童年的莫泊桑聪明伶俐,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诗人般的热情,深信只要教育得法,儿子长大以后可能成为诗人或作家。于是,她在儿子身上倾注了全部的母爱和教师的热忱。
首先,罗拉把夫妻不和的痛苦深深地埋在心底,不让孩子的心灵为此蒙上阴影,全心全意把孩子的思想和精力引上文学之途。
其次,她经常兴致勃勃地带着莫泊桑和他的小朋友接触各种事物,引导孩子注意大自然中的每一个细节,学习用最精练、准确的语言生动地描述自己所经历的事物,从平常的现象中找出能够显示事物内蕴的标记。总之, 引导孩子走上文学道路的第一步,热爱生活,观察生活。
13 岁的莫泊桑进入神学校读书期间,开始练习写诗,罗拉鼓励儿子的创作激情,认真为孩子修改诗稿,并且妥善地把孩子的诗稿保存起来。
莫泊桑上中学后,罗拉意识到自己很难直接帮助儿子提高写作素质, 就特地请了诗人布那指导莫泊桑的创作。布耶不负罗拉重托,对莫泊桑谆谆教诲,辅导他作诗和写别的文体的作品。布那死后,罗拉又请当时著名的小说家福楼拜悉心指导,福楼拜逝世后,旅居法国的俄国小说大师屠格涅夫又成为莫泊桑的老师。就这样,一步步把莫泊桑领上了小说创作的道路。在莫泊桑创作力最旺盛的 10 年间,他写了 300 篇短篇小说,平均每年写 30 篇,
还写了 6 部长篇小说,成为世界文学大师之一。
但也有的父母不顾子女的爱好和能力,一味地赶潮流,希望孩子能“成龙成凤”,结果却适得其反。很多孩子从小被迫去上这个班、那个班,又是学钢琴,又是学画画;孩子刚开始会写字,就送他去学书法,希望他成为书法家;孩子刚会唱几首儿歌,就赶快给孩子找声乐老师、希望他能成为音乐家⋯⋯有时孩子不愿意学,也要强迫他去。这种强迫无异于拔苗助长,只会破坏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厌恶感。
第三,要多鼓励、赞美孩子,少惩罚他们。
“中国自古就有“棒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的说法,虽然有人认为体罚是有必要的,但理论和事实都表明、对孩子进行体罚,尤其是滥用体罚, 会严重影响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我们不赞成惩罚,并不是说就不管教孩子了。管教和惩罚是不同的。其目的、重点和态度都是不同的。
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犯错是孩子独有的权利,不经由错误,又如何能学习到什么是正确的?明智的父母可让孩子们在错误中学习,而不是随便依据成规去干预他们的行为,甚至于处罚他们。干预太多,动不动就惩罚, 反而使孩子的道德反应迟钝。青年以后的各阶段,人生的成败要由个人自己负责,唯独儿童期,成败的责任大部分应由父母和环境来负责,因为儿童的意志力还没有足够的成熟。
孩子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作父母的应该鼓励。即使孩子的见解是错误的,也应该循循善诱,而不能压制,如果是正确的见解,更应当支持鼓励。
促进亲子关系的重要技巧之一,就是鼓励和赞美。赞美可以促使孩子
信任自己。一句赞美的话,胜过唠叨一百句。
但是,对孩子的鼓励赞赏要恰到好处,就是要发挥效果又不致于有任何后遗症。如果全凭一时的好恶而给予孩子鼓励或责备,或是鼓励与赞美流于形式,或过分借助于物质及金钱,或不该鼓励时给予鼓励,该责备时又不给予责备,都容易混淆是非,让孩子无所适从。
那么应该怎样恰当地鼓励孩子呢?首先要出于真心诚意。确实发现孩子的优点。其次要注意事情的过程而非结果。最后,要设法了解孩子的观念、想法与问题。
第四,诚实回答孩子的问题。
天下的孩子没有不好奇为好问的,而且当今科技发达,媒体资讯普遍, 儿童的心智开发较早,时常会间一些稀奇古怪、异想天开的问题,使得父母无法回答。启发心智是儿童阶段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启发孩子的心智是父母的责任之一。但是父母不要做孩子知识上的权威,因为即使是有能力的父母, 也不可能正确圆满地回答孩子的所有问题,不要以为回答不出孩子的问题, 就有失为父为母的尊严,而随便搪塞敷衍。父母必须诚实,与其用不正确的答案去搪塞,不如继续让他悬疑着。一个孩子的脑中,如果装大多错误的知识,将会成为以后心智活动的障碍。身为父母的,如果常欺骗孩子,也会导致孩子不信任父母,甚至于不信任别人,严重缺乏安全感,也容易造成善妒、自私、恐惧、缺乏自信、自暴自弃等负面的心理。
鲁迅非常注意满足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并诚实地回答孩子想出的稀奇古怪的问题。
有一次,鲁迅靠在藤椅上,海婴骑在他身上,父子俩一块儿谈天:“爸爸,你是谁养出来的呢?”“我的爸爸、妈妈养出来的。”“你的爸爸、妈妈是谁养出来的?”“爸爸、妈妈的爸爸、妈妈养出来的。⋯“爸爸、妈妈的爸爸、妈妈,一直往前,最早的时候,人是哪里来的?”
这样追寻到物种起源的问题,鲁迅告诉他是从子(单细胞)来的。但是海婴还问:“没有子的时候,所有的东西都从什么地方来的?”
这个问题要解释起来就会涉及生命的起源,但至今没有标准的答案, 各家有各家的观点,不是几句话就可以说清楚的,而且也不是五六岁的小孩所能理解的。于是鲁迅诚实地回答他:“过个问题要解释起来就会涉及生命的起源,但至今没有答案。等你长大后,你可以自己去找出答案,再告诉爸爸,好不好?”
这样,既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又激发了孩子对科学的兴趣。第五,要尊重子女的个性。
尊重个性与发展个性的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原则和目标。管教孩子不可一味使用权威。
每个孩子都有其个别差异,当孩子在生活上或学业上有自己的主张时, 父母先要表示尊重孩子的判断与选择,然后再和颜悦色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最忌用自己的权威来压制孩子,这样不但不能影响孩子的想法、做法,反而使孩子变得拒绝告诉你任何事情。
父母要依照孩子的个性、兴趣、天赋及特有的身心发展状况教导孩子, 千万不要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的孩子作比较,因为那样会造成错觉和迷失, 使孩子失去可贵的自我肯定态度。当然尊重孩子的个性并不是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有求必应,而是依照孩子的个别需要和条件,给予适当的启发和
教导。当父母亲不能给予孩子自尊和自重时,孩子会付出很大的代价去从别处获得满足,那时就很难挽回了。
尊重孩子可以帮助孩子建立信心和安全感,有助于人格的健全发展。 达尔文在童年时代曾被学校认定“是一个很平庸的孩子,远在普通的
智力水平以下”。
达尔文家中有一座不小的花园,他和兄弟姐妹整天在万绿丛中玩耍。儿时的生活环境,使达尔文产生了对生物学的兴趣。
达尔文很爱看书,科学书和文学书都爱看,尤其是《世界奇观》之类, 引起了他的幻想,他要去远游,认识世界。
为此,学校校长责骂他是“二流子”;父亲教训他:“除了打猎、养狗、捉老鼠以外,你什么都不操心,将来会砧辱你自己,也会砧辱你的整个家庭。”达尔文的成才要归功于他母亲苏姆娜早年的引导。她的母亲掌握了儿子喜欢自然生物这一心理特点,并且巧妙地运用了它。“比一下吧,孩子,看谁从花瓣上先认出这是什么花?”达尔文比哥哥姐姐认得快,妈妈就吻他一下。这对孩子来说,可以说是一种心理奖赏。而当发现一只彩蝶飞来时,不仅逗引孩子说去捉住它,还诱导孩子数出彩蝶翅膀上的各种颜色和斑点,然后又进一步去启发孩子比较蝴蝶之间的异同,一步一步地把达尔文带进丰富多姿的“生物王国”。
最后,父母要和子女一起成长。
父母亲的角色,应随着子女的成长而适时调整。当孩子小时,父母是施与者、保护者、关爱者、供应者,在态度上自然也形成支配者、控制者、权威者。当孩子逐渐进入儿童、少年、青年时期,父母的支配、权威模式就会受到挑战和冲击。即使在同一阶段,当孩子需要抚慰创伤时,父母是慈爱的角色;当孩子需要劝诫时,父母是严正的角色;当孩子需要帮助时,父母是孩子的朋友;当父母严肃质询时,父母似法官;当父母谆谆教导时,父母是孩子的师长。
因此,当父母的要能和孩子一起体验成长中的酸甜苦辣。父母好比是园丁,孩子好比是花草树木,园丁必须有爱心、耐心、信心,才能把花木栽好。孩子的才智每天在增进成长,而当今社会环境的变迁又日新月异,为人父母必须不断学习与以往做父母所不同的态度及技巧。现代作父母者必须调整自己的观念与行为,不断地自我成长。跟子女一起成长,在培育孩子的同时,也使自己得到提高,这样的父母才是成功的父母。
在交友方面你怎样给子女率先垂范
教育子女要掌握慈严相济的原则,让孩子在自由的环境中充分成长。生活礼仪的重要性在于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孩子的心灵。而具体的礼仪形式、切实的社交方式则需要父母率先示范。下面我们以交友为例,讨论父母怎样通过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
《论语)上说,交友要“善”,要“宽”,要“敬而无失”,要“恭而有礼”,说只有这样方是耿直、真诚的君子之交。
善,就是要与人为善。
儒家说要“善”,因为“善人者,人亦善之”,善者,友好也。不是每个人都会成为你的朋友,这里头有个“缘”字。
除却这一点,想多交朋友,交有用的朋友,全在自身,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甚至欣赏的人,友好是交友金字塔的最底面。
生活中,见面微笑,打个招呼,问候一声,都是友好的表示。但这对于朋友关系来说却远远不够。这里的“善”,包含“善言、善听、善从”三层意思。
善言,就是善于说话,好说话。
善言好处多多,许多人因善言而升官加爵,化险为夷。
战国时,有人献不死之药给楚王。礼仪官拿着药进官,侍卫官问:“这药可以吃吗?”回答说:“可以。”侍卫官就抢过药吞到肚里,楚王大怒,要杀侍卫官。侍卫官说:“我问过礼仪官,他说可以吃,我才吃了。我无罪,是礼仪官有罪。况且我把不死之药吃了,大王要是杀了我,说明这是死药, 也说明他们在欺骗大王,这不被人笑话吗?”楚王听了,就没有杀他。
交朋友同样要善言,“与人善言,暖于布帛”。
善言需要察言观色,区分对象,所谓“对悲人勿乐,对哭人勿笑,对失意人勿矜”,一切要讲究适当,过了则成了阿谀奉承、溜须拍马。
不妨多赞美别人的优点。没有人不喜欢听到别人说自己的好处。有些人往往不注意自己的谈话方式,话语里总爱挑剔别人的毛病,而不善于真诚地赞美一下别人的优点,结果常常不受欢迎。
赞美别人也要善赞。古代京城里有个高官,他的朋友考中了状元,临走向他告别。高官对朋友说:“外出作官千万小心谨慎。”朋友回答道:“请兄台放心,我已准备了一百顶高帽子,到了地方上,每人送一顶,保管人人高兴。”高官听了,脸沉了一下,说:“咱们都是正人君子,不能搞阿谀奉承那一套。”朋友一笑,说:“您说的也是,可惜天下像您这样的不爱听奉承话的人太少了。要是天下的人都像您这样,可就太好了。”高官听了十分高兴, 抚髯说:“你说的也有道理。”这就叫善赞,赞得让别人高兴,且又不露痕迹。那高官怎么也没想到他的朋友已送了一顶高帽给他,这也正是高明所在。
善赞要投人所好。试想,一个追求道德美名的人,你若与他谈功名利禄,就会被看不起;若与一个崇尚利禄的人交友,必定不可与之谈道义,否则,就会被敬而远之。唯有先探求对方的心理,用得体的语言打动对方,才能赢得好感。
雨果说:“笑,可以融化人们脸上的冬色。”能让与你交往的人笑上一笑,让他觉得与你在一起既轻松又愉快,交友可算达到了目的。交友不只要让别人对你产生好感,更要让别人接纳你。
让人笑,并非难事,几个可以笑破肚皮的笑话,便可达到目的。交友讲求层次,也讲究场合,笑话虽无伤大雅,但不如幽默来得高雅机智。
幽默是心灵与心灵之间的和平与欢乐的天使,拥有幽默就拥有爱和友谊。即使在无法避免的冲突中,幽默感强的人仍然可保持相当的平静,在常人感到别无选择时,他仍有多种选择的可能。
清代大学者纪晓岚与乾隆皇帝虽是君臣,实有朋友之谊。一次,纪晓岚因天气太热,脱了个赤膊乘凉。乾隆忽然到来,他来不及回避,就躲到床下,过了好久,以为皇帝走了,便问书童:“老头子走了没有?”岂料,乾隆并未走,并要他解释“老头子”是什么意思。纪晓岚道“万岁为‘老’, 人之首称‘头’,‘子’乃圣贤之尊称。”乾隆听罢一笑置之。
用“老头子”来称呼皇帝是大不敬的,但经过机智的巧辩,居然成了
尊崇的意思。当然乾隆并非没有文化,未尝不知他是即兴胡诌,放过他,显然是欣赏他处变不惊的幽默趣味。
一个有幽默感的人,所到之处往往是有笑语和快乐伴随,处处受人欢迎。
幽默需要机智、灵活,所谓“理儿不歪,笑话不来”,歪打正着才出效果。幽默的语言,话不要多,简简练练却字字珠玑,妙言生花。
苏东坡问王安石,东坡的“坡”字怎么解释,王安石信口说;“坡者土之皮。”苏东坡也是才思过人,对曰:“那么‘滑’便是水之骨了?”
以子之予,攻子之盾,东坡先生正是在机智的反诘中玩个小幽默,悦人悦己。
善意还要善劝,就是善于说服别人。
1939 年 10 月 11 日,美国经济学家、总统罗斯福的私人顾问亚历山大·萨克斯,受爱因斯但的委托,在白宫同罗斯福进行了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谈。
萨克斯的目的是说服总统重视原子弹研究,抢在纳粹德国前面制造原子弹。他先向罗斯福面呈了爱因斯但的长信,继而又读了科学家们关于核裂变的备忘录。但总统听不懂深奥的科学论述,反应冷淡。
总统说:“这些都很有趣,但政府现在于预此事还为时过早。”萨克斯讲得口干舌燥,只好告辞。罗斯福为了表示歉意,请他第二天共进早餐。
萨克斯的劝说失败了,他犯了一个错误,科学家的长信和备忘录不适合总统的口味。
事情还未完。
鉴于事态的重大,未能说服罗斯福的萨克斯整夜在公园里徘徊,苦思冥想说服总统的良策。
第二天,萨克斯与罗斯福共进早餐。萨克斯尚未开口,总统就以守为攻说:“今天不许再谈爱因斯坦的信,一句也不许说,明白了吗?”
“我想谈点历史,”萨克斯说,“英法战争期间,拿破仑在欧洲大陆上正耀武扬威,不可一世,但在海上作战却屡战屡败。一位美国的发明家罗伯特·富尔顿向他建议,把法国战舰上的桅杆砍掉,撤去风帆,装上蒸汽机。把木板换成钢板。”
萨克斯很悠闲地拿起了一片面包涂抹果酱,罗斯福也知道他在吊自己的胃口,问:“后来呢?”
“后来,拿破仑嘲笑了富尔顿一番:‘军舰不用帆?靠你发明的蒸汽机?哈哈,简直是开玩笑!’可怜的年轻人被轰了出去。拿破仑认为船没有帆不可能航行,木板换成钢板船就会沉。”萨克斯开始用深沉的目光注视着总统, “历史学家们在评论这段历史时认为,如果拿破仑采纳了富尔顿的建议,那么,19 世纪的历史就得重写。”
罗斯福沉思了几分钟,然后取出一瓶拿破仑时代的白兰地,斟满,把酒杯递给萨克斯:“你胜利了!”
萨克斯这招“前车之鉴”说服了罗斯福。可见,善劝要灵活机辩,不必就事论事,旁敲侧击、抛砖引玉都不失为好方法。
善劝不但可以说服你的朋友,使他接受你的主意,而且不伤和气,甚至更加密切。罗斯福的英明决断引起了万民景仰,而那位私人顾问与他的关系就更为亲密了。
“朋友多了好办事”,话虽这么说,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和原则。能
说服别人采用你的主意,要办的事就成功了一半。
善劝的人善于思考,罗斯福的重大决议是萨克斯整夜徘徊的结果。善听,就是善于聆听朋友的倾诉。
有人说:“聆听是一门艺术,其首要原则是全神贯注地听取对方的谈话;其次,当别人请教的时候,最好的回答便是:‘你看怎么办’。”
善听是察言观色的很好方式,可以“闻一知十,闻十知百”。此外,注意倾听对方谈话就皇对别人的尊重,因而能赢得对方好感。
善从,就是要善于听从别人的劝诫。
魏征是善谏的楷模,唐太宗则是从谏如流的典范,可以说唐初的“贞观之治”,唐太宗的“善从”起了很大作用。
魏征死后,唐太宗说他失去了一面镜子。
善从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每人都有缺点和不足,当局者迷”,需要别人指正。能够指出你的缺点租错误的人,通常是你的好友。
现代生活的快节奏,都市的“小鸽笼”,使人与人的距离拉得越来越远,能直言不讳的朋友更是少之又少。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朋友的直言批评可谓是金玉良言。倘若朋友的率直被你视为冒犯,你可能就很难再听到忠告。
善从需要调整心态,忠言逆耳利于行。善从,会让友人觉得你尊重他的意见,同时,友人也会尊重你的建议。
恭而有礼也是现代交际的重要原则。
若要朋友尊重你,先要尊重对方。恭而敬之,才可博得朋友的尊敬,“三人行,必有我师”,也含有这个意思。
恭敬不是恭维,恭敬出自真诚,而恭维难免虚假与做作。与朋友相交, 要以诚相待,切不可虚情假意。赞美的话要出自真心,批评的话要与人为善。当然,批评还要讲究方式方法,但无论采取什么方式,与人为善是最根本的。
“恭而有礼”的“礼”,既指礼貌的态度,又指交往的礼节。
交友重礼,见友必招呼,说话轻而和气,听友讲话点头不替,笑容可掬,让人与你在一起如沐春风。
地位越高的人,越应注意礼貌,小张有礼。树大招风,妒嫉是人的本能,位置已很高,再摆出高架子,更让人嫉恨。“礼”可以为你减一分比别人高的“罪”过,甚至让你很“畅销”。
周总理就是一个礼仪得体的典范。那儒雅的风范,小张有礼的态度, 不断给人以美感和亲切感。不论对朋友,还是对身边的工作人员,他永远是那么亲切、有礼。
上友人家访问,别忘了带上点小礼物,那是表示你的心意。东西不必名贵,但是要尽到心意,“千里送鹅毛,礼轻人意重”。送礼不妨别出心裁,但要看对象。对喜欢音乐的朋友,可以送了张他喜爱的唱片,对喜欢读书的朋友可以送书,对女友可以送花,对有孩子的朋友,可以送玩具。礼是为了表达心意,切忌给朋友送过于贵重的物品,使人难于接受,反而变成负担。
交友的最后一个原则是宽。
交友,需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严于律已,就是要严格约束自己,尽量减少过失;宽以待人,便是对人要宽厚容:让,和气、大度。
“待己者,当于无过中求过;待人者,当于过中求无过。”心地宽厚的人遇事总把人往好处想,这对于处好朋友关系大有帮助。
苏东坡年轻的时候有一个朋友,叫章淳,这人后来当了宰相,执掌大
权。他当政时,把苏东坡发配岭南,后又贬至海南,后来,苏东坡遇赦北归章却被放逐到岭南的雷州半岛。东坡听到这个消息,给他的儿子章援写了封信,说:听到这个消息,他很惊叹,他父亲这么大年纪浪迹天涯,心情可想而知,好在雷州一带虽偏远,但无瘴气,可安慰你的老母亲,并对他说过去的别提,多想将来云云。可想而知,章淳知道后自是羞愧不已,一家人都对东坡心存感激。
苏东坡的胸怀就比一般的人宽广,对一个几乎将自己置于死地的人, 在他落难时,还能尽朋友之责。人们常把一句古谚错写成“无毒不丈夫”, 其实原话是“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
宽,不仅指宽以待人,还应包含糊涂交友。所谓的糊涂,不是迷迷糊糊、傻里傻气的意思,而是指交友不要拘小节,四海之内皆兄弟。
人常说:“道不同,不相为谋”,又说“话不投机半句多”。其实这些说法的对错全在于你的意念。倘若你与朋友间出现分歧时,用这些话来解围, 认为古人说的是金玉良言,那么你一生都会慨叹自己没有知音。
所以,不要等到“话不投机”、“道不同”时,对自己说,他不适合交往。要知道,再“道不同”的朋友,也会帮上你的忙,人的一生,不一定会遇到什么事。
宽,其中也包含一个“广”字,广交朋友,来者不拒。
更重要的一点是,勿以门楣高低论朋友,有时“一贵一贱,交情乃现”。广交朋友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孟尝君的鸡鸣狗盗之徒就是最好的例子。
盂尝君广交朋友。他去秦国,秦昭王想让他作国相。有人劝秦昭王, 说孟是齐国人,凡事必先为齐着想。秦昭王就将孟尝君囚禁起来,想杀了他, 孟尝君向秦昭王的宠姬求情,宠姬说:“把你的白狐皮袍子送我,我就让昭王放了你”。当时袍子已献给了昭王。这时,一位门客说:“我去将它偷回来,以报知遇之恩。”那人在夜里学狗叫,从狗洞中潜入秦宫,取回白狐袍子, 送给了宠姬。盂尝君得以自由,马上离开秦国,在夜半时分到了函谷关。秦昭王后悔放了他,立即派人去追。函谷关的城门按规定须等到鸡叫时才开, 孟尝君眼见无路可逃。宾客中有人学鸡叫,方圆的鸡连叫起来,城门大开, 孟尝君一行人才得以出关。
这一次历险,孟尝君完全仰仗这些“三教九流”的朋友。
宽,不仅是交友的一种胸怀,更多的是一种修养,宽则得众。
父母遵循善、宽、恭敬的交友原则,在与朋友的交往中为孩子做好榜样,还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急人之难。朋友有事,要全力相帮,而且要帮到底,不能半途而废。有情的可贵就体现在急难之时。这种帮忙不需对方回报。如果为朋友做点事,就等着对方回报。
那就不是友谊,而是交换。金钱、物质在生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但真诚的友谊是无价之定。所以才说,”君子之交谈若水”。鲁迅曾给翟秋白手书一联:“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如果一个人一辈子都交不上一个知心朋友,那他的人生就是残缺的,不完满的。
其次,与朋友相交;既要尊重别人,更要自重,特别是与地位比自己高的人相交。不要利用友情谋求私利,否则会影响友谊。友谊虽不像爱情脆弱,但也需要细心呵护,否则就可能中途夭折。古人说,礼尚往来,尊重总是双方的事,但是要赢得别人的敬重,除了要敬重别人,更要自重,要有完
美独立的人格。朋友升迁了,你要向他祝贺,但不要希望朋友提携你。“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样的人是可悲的。
你的人生成功与否,要靠你自己的努力。当然,如果朋友看重你的才能,主动提携你,也不是不能接受,但这可能使你冒一个风险:你的朋友很可能从此变成你的上司。
再次,交友要宽,但也要慎。孟尝君虽然三教九流的朋友都交,但他肯定是有选择的。
也正因为此,当他有急难之时,这些人才能挺身而出,帮他度过难关。就是说,交友“宽”,是宽在人的社会身份,三教九流,无不可交,“慎”, 是慎在人的内在品质。贩夫走卒,只要品质高尚,心地善良,当然可交,但杀人越货之徒却断不可交。交友不慎,导致贻害终生的事时有耳闻。从这个角度说,交友不可不慎。
最后,交友的最高目的是心灵的沟通,提升彼此的精神境界。事业上的伙伴固然可以成为朋友,酒肉朋友却要尽量少交。要多交彼此心灵相契、有共同追求、志同道合的朋友。这样的朋友才是人生的财富。也只有这样的朋友,才能做到“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为了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父母在交友时一定要慎重。物以类聚, 人以群分。有人说,看一个人交什么朋友,就能知道他的为人。同样,看父母今天交什么朋友,就能预知孩子明天会交什么朋友。为人父母者,不可不慎。
家庭及社会中的礼仪规则
交友是人生中最普遍的人际交往活动,以上我们详细讨论了父母如何在这方面为孩子树好榜样。除此之外,人们在一生中还有更多的社交活动, 还要承担多种不同的社会角色。那么如何在更为广阔的空间中学习礼仪?下面我们将从家庭与社会两方面加以讨论。
在家庭范围里的人员有家人、客人以及邻居等。只要有关系的地方, 就有交往,就有待人接物的规矩,即礼仪。
首先我们来看家人之间的礼仪规则。
夫妻之间以互敬互让为原则,平等相处,以平等的态度待人。首先我们要在夫妻生活的各个领域内求大同、存小异,力求缩短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同时也各自保持自由空间。中国古代有举案齐眉的典故。说的是后汉梁鸿的妻子孟光给丈夫送饭时,总是把端饭的盘子举得高高的,以示对丈夫的敬重。夫妻之间相互敬重,谦虚礼让,既是幸福家庭的一个保证,也是一个家庭文明程度的标志。在夫妻生活中,大男子主义尤其要不得。作为妻子, 在家庭生活中要有独立性,不要一味依赖丈夫。
第二,我们应注意寻找两人的共同情趣,这样能增加夫妻间谈话的广
度和深度,增进感情,尤其是要寻找彼此能够共享的某些事物,使双方充满乐趣。
第三,我们应随时向配偶表达感激和爱情。丈夫对妻子做的每一件小事都表示感激之情,即便是给他熨了一件衬衣,也是如此。妻子对丈夫在生活上,工作上的帮助也应该表示感激。夫妻双方经常使用。“谢谢你”三个字,翻译成感情的语言就是“我爱你”。
第四,我们应学会倾听,关心对方的情绪变化,了解彼此的感受和需求。如果哪天丈夫回家后显得忧虑和沮丧,这时给丈夫多点亲呢和爱抚。同样,当妻子郁郁不欢、沉默寡言时,丈夫要放下手中的工作,去聆听妻子的心声。
第五,我们应学会处理夫妻吵架。夫妻吵架是家庭沟通的重要方式, 吵架的原则是:
一、不要逢吵必求赢,表达了心中的不满就够了。二、不要作最后的发言人。
三、充分表达自己的情绪,但仅到语言为止。不可动手打人,摔东西。四、吵够为止,不要心留余绪,不要克制。
五、主动打破僵局,主动寻求和解。切不可以性爱的方式和解。可以用幽默的话,用自我批评以及积极的行动来表示自己求和的意向。
第六,夫妻交流艺术的最后一项,“废话”的艺术。现在一些婚姻学家们提倡夫妻间有时要说些“废话”说得好听点是要讲讲闲话。这样可以增加夫妻感情的润滑度,把闲话、废话作为夫妻生活中必要的调味品。科学证明, 谈话是一种纾解压力的有效方法。夫妻之间要多交谈,更深入地表达、交流夫妻情感。
父母与子女间的交往礼仪以“父慈子孝”为原则。具体来说:父母对子女要以慈爱为准则,关心子女的成长。不妨碍孩子的活动,给予其充分的发挥机会。开诚布公地和孩子谈家中的事,做到家中没有什么秘密的事。教育子女,爱子女没有男女轻重之别。
孩子对父母以孝为先。要善待双亲,且要同等看待,不可厚此薄彼; 多与父母交谈,以了解其看法、想法及感受;尽力敬爱父母,不以言辞或行为侮慢父母。尽力使父母心情愉快,少惹父母生气;帮助父母从事并完成善举,不陷父母于不义;对父母诚心诚意,不因父母的社会地位与经济能力而表面做作与应付;言行尽量使父母引以为荣,不使父母因子女言行而抬不起头来;尽力使父母信任与放心,而不使父母为子女的行为担心;保持自己身心健康,以免父母忧虑挂念;以同情的态度来了解父母的时代与生活背景, 不可以贸然视为落伍;父母如有过错,子女应以委婉的态度耐心相劝;父母在物质生活上如需照顾,子女应尽力予以安排,勿使有所匾乏;父母生病时, 子女应妥为照顾,尽力设法医治;父母丧亡,子女应予以妥善安葬。
现在我们再来看主客之间的礼仪规则。
作为主人以让客人感到宾至如归的亲切为原则。招待是一门艺术,它以各式各样的方式进行着。当我们想到招待,我们就联想到有正式请柬的引人注意的大事。当然,即使你只是在自己的办公室内请人喝咖啡,也是在招待;当你跟一位朋友在馆子里吃便餐,你抢先付账,也就是招待,总之,提供一个人某种吃或喝的东西,或以某种方法取悦他,这一切都是招待。要做好主人首先要选择恰当的地点。亲密的朋友,很久未见的亲戚应该在家里招待,一般的同事。生意上的伙伴可以在餐馆招待。还要根据客人的喜好,选择适当的亲切的环境,喜欢热闹的,请他到夜总会;喜欢安静的,请他到雅间。
其次,安排考虑好陪客。如果客人是你的上级或同事,则应邀请他携伴。如果你的客人携伴,你也要携伴相迎。如果对方单身,你就要考虑安排适当的陪伴,或是宾客都熟识的人,或是精于待客的助手、朋友。
第三,安排好招待项目。宴会、舞会、娱乐等等项目都因根据招待的目的、客人的喜好而定。许多项目确实很贵,而且常常花费很多时间,但在同时,却能圆满地取悦客人,而且当你尽心于这项招待时,你的客人知道, 他们在你的眼中非常重要。
第四,设计好招待项目的内容。如果是宴会,安排菜单要多样化且具创意。如果是茶会,银器应闪闪发亮;瓷器要很漂亮;茶点的服务应是正式的,服务生必须事先受过正规的训练。
第五,考虑好余兴节目。如果你有余兴节目,将可成就一次温馨、感人的招待。
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客也有一定的礼仪。下面我们具体讨论在不同的地方招待人或被招待时的基本礼仪。
当你在餐厅招待人或被招待时对餐厅老板表示谢意。
你在一家餐厅订了餐,最好不要再改变主意,因为他们为了给你保留席位可能拒绝了别的客人;你失约,他们就会受损失。若你是一位常客,订席而未告知不去,这是让你失去欢迎的最快的方法。记得打电话提醒他们你无法光临,让他们可以把位子供其他的客人使用。
要准时。很多著名的地方有两个营业高峰,他们算定你会准时光临, 如果你预约 6 点 45 分,到 8 点 30 分才出现,恐怕会遭到拒绝;因为这等于当天晚上为你保留了两个座位,会使餐厅受到损失。
如果参加晚宴的客人数目与你预约时的数目有所出入,应事先打电话告诉餐厅新更动的人数。
主人的餐厅礼貌
①在你举办午餐的当天早上,应打两个电话。跟餐厅再确认你的订席。跟你的客人再确认。
②在你的客人之前抵达餐厅。因为若客人准时到达,会因无人接待而显得孤独和不安。
③在见面之前就讲清楚,由你付帐。
④如果可能,在一个星期前邀请你的客人,这样他或她就不会认为自己是不重要的人。
⑤如果你请某个人到服装有严格规定的地方,事先跟他讲清楚,免得他到时因服装不合适而坐立不安。
⑤若你有重要的事与餐会冲突,你一就座就应把事实告诉你的客人, 别静静地折磨自己,而且这样会破坏你的注意力。如果你的客人知道你承受的时间压力,会协助你使餐会进行得快一点。
⑦把最好的位子给客人坐。若你与配偶邀请另一对夫妇用餐,安排丈夫和妻子靠墙坐(不是两个女人并排坐),你和你的配偶坐对面,女主人面对男客,男主人面对女客。
⑧客人先点菜。如果客人因为菜单是外文而不安,主人应协助客人点菜。告诉他什么是招牌菜,指出你尝过而且真的很好吃的菜肴。
⑨先服务你的客人。注意酒先倒在他的杯里,然后再倒你的。
⑩若你跟几位不和你一起工作的人用餐,别老是谈工作的事。一起讨论彼此事业上的利益是自然而然的事,但是,另一部分谈话内容应该是与事业无关的,以对那些与你事业无关的人表示尊重。
-
如果你对食物和服务失望,不要当着客人的面向服务生抱怨。
-
到了餐会该结束的时间,作为主人的你,应发出信号。说一声“买单”是最简单的它表示餐会结束了。此时你可以悄悄地捕捉到服务生或领班的眼神,暗示你准备结帐。如果总额有争议,而且很复杂,先简短注记,但别在客人面前讨价还价。
餐厅做客的礼貌
①别让主人久等你的回音。在请束回函里,马上告诉他去或不去,若你无法接受邀请,他可另作安排。
②着你无法参加,应亲自电话向主人道歉、解释。你也可打电话给主人,邀请他在两个星期内吃饭,这也是你的责任,别再等他邀请你。
③若你在餐厅等了 20 分钟,而主人还没到场,应打电话给他。若等 40 分钟以后,留个字条给领班,即可离去。
④若是一群人到达餐桌,别随便挑个座位就坐下来,应等主人安排就座。
⑤当你是某人的客人时,别为自己的事招呼服务生。
⑥别抱怨餐厅或服务。餐厅用餐的基本礼节
①注意你这一桌的音量。
②应该尽量避免换座位。
③不要在餐桌上打电话。
④如果在你附近有一面镜子,记得不要对着镜子梳理头发、查看口红、拉直领带等等。
⑤女性不要将手提包放在餐厅的桌上。应放在腿上或椅子下。
⑤如果你正在减肥,或对某种食物敏感,或不能吃你面前的食物,这时什么也别说。再没有比节食更令人乏味的话题了;它对任何人都没有吸引力,而且是个人自身的话题,若你不吃供应给你的食物,应推荐给人,若有人注意到你没吃,只要回答你不很饿就可以了。
在家招待客人或被招待的礼仪在家招待客人要予人亲切。
①若你家目标不明显,给每位客人画一张清楚的地图,附上说明。
②你的家应该有足够预期客人就坐和用餐的舒适空间。
③晚餐的时间安排恰当,便于客人参加,也便于客人回家。
④安排好小孩,管理好宠物,让客人享受一顿轻松的餐食。当你在别人家作客。
①亲切对待主人,热情地招呼在大门口迎接你的任何人。
②别在屋里四处窥探。
③别当成自己家转来转去。
④避开主人的厨房。
⑤别在主人的所有物旁边转来转去。
还有办公室礼仪、送礼答谢礼仪、穿戴礼仪,以及邻里、亲戚交往礼仪。我们只要考虑到地点环境、人物对象和言行目的,那么我们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特殊情况,总结经验,让自己成为有礼有仪的现代文明人。
5.21 世纪拒绝不懂礼仪的父母和孩子
新的世纪即将来临,21 世纪是信息社会,它的高效运作是以信息交流
为基础的。在这样的环境中谁拥有丰富的信息源,谁就有更好条件气更佳机会获得成功。你与商业伙伴关系良好,你们的合作就会是愉快的、有效的。你与同事相处和谐,你的工作。升迁也一定会顺利。
甚至,你得体有礼的言行将是征服你的对手的第一步。所以,作一个有礼有仪的人是让你人生快乐、事业成功的保障。
21 世纪的父母和孩子如果不懂礼仪,难免会出现生活不顺、工作不顺、人际关系难处等等尴尬的局面。
我们试从旅行、工作、交往、穿着等日常事件来看不懂礼仪的种种表现。
当你在外旅行时,如何自在、从容与人相处,做一个受人欢迎的人? 如果你曾经表现出下面所列的行为,那么你是一个令人厌恶的乘客。
在飞机上,自己先登机之后,就将手提袋或行李箱把置物架塞得满满的,造成其他后到的乘客无处可放行李。当空中小姐在为大家解说逃生方法时,因为自己已经非常了解,就视若无睹地与旁人大声喧哗,结果造成他人无法听清楚空中小姐的解说声音。邻座的人很显然地要埋首于工作,而你却不停地找他谈话。不断地使用飞机上的电话。严重影响周遭的人。
乘坐别人或单位的轿车时,自己挑选最佳座位。
一个令人厌恶的乘客,不仅使自己名誉受损,没有人会愿意与你同行, 就连你的家人、单位也会跟着蒙羞。
在办公室里你可曾有下列行为成为一个不受欢迎的同事、上级或下级? 使用带有男性优越意味的字眼。如女人、家伙、女主任等等。使用带有性别歧视的称呼在现代社会中是被视为落伍的、无教养的。使用带有亲呢意味的字语。如亲爱的、哥们儿等。使用 70 年代以前盛行的男士对女士献殷勤的举止,会被视为做作与歧视。如,为女士把门扶住,以便于她通过。为她提着外套,方便她穿上。上、下车时疾跑到另一边为她开启车门。女士在座时, 不讨论公事。
社交活动中使用名片很常见,你在递送接受之时可曾让自己让别人如下列情况一样陷入困窘的境遇?
把自己的名片强递给每一个见面的高级主管。早早递出你的名片,尤其是面对完全陌生的人和偶然认识的人。在一大堆陌生人中散发你的名片。把有缺点、过时或脏脏的名片给人。用餐期间交换名片。
穿着是礼仪的最基本内容,你可有下列行为而使交际受挫?
穿上流行服饰,而它们很可笑,而且不适合你的生活方式。穿紧身衣, 这种衣服使瘦子看起来骨瘦如柴,而且会使胖子看起来比原来胖两倍。男士穿短裤上班,女性在公司露出涂了趾甲的脚部。
还有穿过时的西服,不合身的西服。穿西服,让内衣外露,穿衣领和袖口磨破的衬衫。
在饭馆、剧院和别人的家里戴帽子、戴墨镜。
穿膝部有洞或肮脏的牛仔裤或破损的运动鞋、内衣式 T 恤进办公室。新世纪的生活丰富多彩,新世纪的人们追求高雅和自然得体,这一切
都离不开适当的礼仪规则。让我们努力吧,成为有礼有仪的人,走进 21 世纪温暖和谐的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