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林奇观
土林是土状堆积物塑造的、成群的柱状地形,因远望如林而得名,是在干热气候和地面相对抬升的环境下,经暴雨径流的强烈侵蚀、切割地表深厚的松散碎屑沉积物所形成的分割破碎的地形。
又因沉积物顶部有铁质风化壳,或夹铁质、钙质胶结沙砾层,对下部土层起保护伞作用,加上沉积物垂直节理发育,使凸起的残留体侧坡保持陡直。
土林一般出现在盆地或谷地内,主要分布于不同时代的高阶地上,是不同时期形成的,反映了古地理变迁和地貌发育过程。
云南元谋孕育的土林之冠
土林是流水侵蚀的一种特殊地貌形态,它是特殊的岩性组合,构造运动、气候、新构造运动频繁,地壳抬升速率快,流水侵蚀力强等综合因素的作用下相互影响而形成的。在150万年前的第四纪早期,元谋地区河流纵横,湖泊密布,森林茂密、动物繁多、气候温和,食物丰盛,是人类先祖元谋人的生活乐园。星移斗转,原始生态发生变化,河流带来的大量泥、沙、砾石填没了湖泊,摧毁了森林和远古部落,埋葬了部分古人类、动植物和古文化遗址。
之后,新构造运动使平缓的河湖相地层隆起成为丘陵和山冈,并在局部逐渐发育了铁质风化壳和透镜状胶结构物质。此时的元谋,日照强烈,降雨集中,干湿雨季分明。
气候的干燥与降雨量小是土林发育的重要条件,土林的稳定性非常差,因此,一般只在年降雨量小、降雨频率低、雨季短的地方拥有或遗存。
而元谋则正是处于气候干燥、降雨量少、雨季不长的时期,所以对土林的侵蚀量低,非常适合土林的生育发展和保护。
在炎炎的夏季,风雨特别是暴雨成为大自然无穷威力的雕刀,它们将有铁质风化壳遮挡和透镜状胶结构物质黏合的地层,慢慢雕刻成龙柱、宫殿、庙宇、城堡和人物鸟兽等形状,周边松散的堆积层则被流水冲刷、卷走、形成大小不等的冲沟。
年复一年,冲沟不断增加、延伸、扩大,使那些戴着黑铁“帽子”的沙土造型更加突出,终于成就了土筑的森林这一千古奇观,形成了罕见的元谋盆地土林群落。
因为受到地壳运动的影响,盆地两侧逐渐被掀起,地层向东倾斜,而土林又是半胶结的土体,成岩度较高,低角度倾斜的岩层对其稳定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这是形成高大土林的又一重要原因。
由于元谋盆地在第四纪就发育了硅、铅、铁等化学物质成分组成的风化壳,而发育在土林的风化壳主要是中更新世红色铁质风化壳,成为褐红色,一般厚0.5米至1米。
土林所在的地貌部位是平缓的丘岗上部或高阶地上,当地壳抬升,河流下切,冲沟发育,形成了土屏、土柱,坚硬的风化壳则起到了对下部松软的土层的保护作用。
土林位于地下水之上的色气带中,根基牢实,较为稳定。而组成土林的半胶成岩度较高的土林对其自身稳定起着决定性作用,多层保护盖层增强了土柱的稳定性,降雨则是影响土林稳定的最主要外在因素。
土林的发育可以分为片蚀、纹沟、细沟阶段、切沟阶段、冲沟、侵蚀盆阶段、宽沟阶段和残丘夷平5个阶段。土林的类型按色彩分有红、黄、白、褐色共4种,按形态分为锥柱状、城堡状、峰丛状、城垣状、幔状和雪峰状等多种。
经过地质研究表明,元谋盆地土林至少发育形成过两次。一次是在60万年前的更新世老冲沟堆积以前形成,后被流水带来的泥、沙、砾石埋没,造成了更大的丘岗。
另一次是在15万年前的晚更新世,新冲沟堆积以前形成。元谋土林总是在发育形成——埋没消亡——再发育形成的规律中无限循环。
土林形成所需要的时间大约在960年至6490年之间。最早形成于全新世的大西洋期,最晚形成于亚太西洋期,高大的土林是全新世亚北方期的产物。
新构造运动不仅提供流水侵蚀的势能,同时也控制了土林的发育走向。
由于元谋盆地新构造运动频繁,使半胶结的地层发育节理和小断层控制了土林发育的主沟,从而形成了区域性控制节理的虎跳滩土林、新华土林、班果土林等多处土林。而这三座土林也一起构成了元谋盆地土林群落中面积最大、景点最壮观、发育最典型、色彩最丰富的土林。
虎跳滩土林距元谋县城32千米,总面积6平方千米,已开发2.2平方千米,景区所在地的海拔在1千米至1.2千米之间,发育于一套河流相间砾石层、沙层夹黏土层的地层中。景区主要由一条主沙箐和34条幽谷组成,分为4个片区,有主景点9个,小景点127个。
土林分布密集,沿冲沟发育,形态多以城堡状、屏风状、帘状、柱状为主,土柱高低不一,错落有致,一般高度在5米至15米之间,最高达42.8米。
土柱形状各异,沟壑纵横,荒凉粗犷,密密簇簇,千峰比肩,四周绝壁环绕,两岸陡壁连延,层层土林,莽莽苍苍,何等苍状。其颜色有红色、黄色、白色、褐色等多种不一。
正是由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精心雕琢,造就了千奇百怪的沙雕泥塑和诡异迷离的地质地貌,构成了元谋土林这座令人神往的艺术殿堂。1638年,也就是明崇祯帝朱由检执政期间,我国著名的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游至云南元谋时,记述了土林的景色:
涉枯涧,乃蹑坡上。其坡突石,皆金沙烨烨,如云母堆叠,而黄映有光。时日色渐开,蹑其上,如身在祥云金栗中也。
新华土林距元谋县城40千米,海拔1.5千米至1.6千米,面积1.4平方千米,发育于湖相沉积的粉细沙层、黏土层夹少量的细砾石层中。土林高大密集,类型齐全,圆锥状土柱尤为发育,一般高3米至25米不等,最高达27米,居元谋土林单体土柱之冠。
新华土林在形状上有圆锥状、峰丛状、雪峰状、城垣状等多种形状。雪峰状土林规模较大,高达40米,在色彩上,顶部以紫红色为主,中上部为灰色,中下部以黄色为基调,其间夹有褐红、灰白、棕黄、灰黑、樱红等多色组成。
班果土林位于元谋县城西12千米的平田乡东南面,面积6.1平方千米,为元谋规模最大的土林,主沟长3.5千米,土柱主要分布于大沙箐及支沟两旁,主要形状以古堡状、城垣状、屏风状、柱状为主,因班果土林是老年期残丘阶段的代表,所以,土林高度一般在5米至15米左右,最高为16.8米。
由于土林发育地层岩性差异,导致色彩不同,但小单元土林色彩单一,有白色土林、褐红色土林、棕黄色土林和浅黄色土林,从整体上看,主要以黄色为主色调。
多年来,许多专家学者都曾到元谋盆地进行过大量的考证。他们发现,在元谋盆地发育土林的层位是一套巨厚层半胶结的河湖相地层。
元谋土林岩性为砾石层、砂层夹薄层黏土和亚黏土,岩层较厚,主要以石英岩、石英砂岩为主,铁质泥质胶结,胶结较紧密,具有较强的抗风能力和抗压强能力,这是形成高大土林和稳定性较高的主要内在因素。
土林地貌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科学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
就观赏价值来说,土林的优美度、奇特度、丰富度和有机组合度较好,在优美度方面自然造型美、自然风光美、自然变幻美。
在科学价值方面,土林是流水侵蚀的特殊地貌,是水土流失的艺术结晶。它虽然容易流失,但并非所有的水土流失都能形成土林,而是在特殊的地质结构、土壤成分、构造运动、水文气候、地形植被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条件下方能形成。
因此,系统地研究土林这种特殊的演化、发展、消亡以及防止水土流失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
在历史文化价值方面,土林风景区内出土的大量动植物化石,周边众多的与土林有着密切联系的史前文化遗迹等一系列古生物、古人类、古文化,以及新石器、细石器、旧石器文化遗迹,对解答人类的起源与演化过程无不展示了元谋盆地及元谋土林厚重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元谋盆地和土林景观是以古人类演化遗迹、地质地貌遗迹为核心的地区,是供古人类、地理、地质、环境保护等学科开展科研的大型基地。
土林作为珍稀的自然遗产,应加以严格保护,为世界地质及生态环境保护作出积极的贡献。因此,保护土林不仅是元谋一项重大责任,而且也是我们所有人的共同责任。
西昌堆积体上的黄联土林
黄联土林位于四川省凉山西昌,在安宁河左岸的谷坡地带,因山坡上的黄连树多而得名,是发育在一套冰水冻融泥石流堆积体之上的地貌景观。
黄联土林分布面积约1300平方米,海拔约1.5千米,气势宏大,造型各异,有的酷似远古城堡,有的又如茫茫森林,有的似倚天长剑,有的如奔马仰天长啸,有的如熊猫憨态可掬,有的如群猴攀援嬉戏,有的如狮虎据力相争,使得原本就风光秀丽的土林趣味盎然。
西昌黄联土林是经过8000万年至1亿年的沧海桑田和岁月的风刮雨刷而形成的天然杰作,是四川独一无二的“自然雕塑博物馆”。
土林的形状如云南石林,质地却是黄色砂砾岩土。土林顶部的砂粒岩,系胶质钙结,不易被风化冲刺,故能长久挺立不垮塌,形成气势恢宏、奇特壮观的美景。
土林发育区中的堆积物质主要由安宁河谷左岸的泥石流堆积体组成,堆积物的成分主要由黄褐色的粉土和粉砂质黏土组成,中间夹杂有碎石土层,块碎石的粒径为2厘米至10厘米之间,呈棱角状或次棱角状的砂岩碎块。
碎石土层的产状,展现出来的泥石流堆积扇的产出状态,顺着沟谷向沟口方向呈扇形展布,倾角为6度左右。根据堆积体的物质成分,推测是冰水冻融泥石流。
堆积体呈半胶结状态,胶结类型为铁泥质胶结,中间间或夹杂有薄层的砾石层和碎石层,厚度约5厘米左右,呈透镜状,微倾下游,倾角小于8度。
堆积体顶部有灰黑色的盖层,称为风化壳,主要物质为硅铝铁质,这些物质较稳定,不易被淋溶,形成后强度较高,抗风化能力较强。
由于堆积体为半胶结状态,容易受到雨水的淋滤冲刷,同时由于顶部的盖层的保护作用,再加上土柱中间的碎石或砾石层起到了类似“箍筋”的作用,保证了土柱的稳定性,这些都为土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其实,在安宁河的河谷两岸,常常可见到这种山前泥石流堆积体,可是并不是所有的堆积体上都能发育成土林,或者发育的土林并不能达到像黄联关镇这里的土林规模。
这是因为土林的形成还与其地貌形态有关,由于堆积体地处斜坡至缓平台的过渡地带,这样的地段常常冲沟发育,沟谷切割较深,为地表水的淋滤作用提供了条件。
通过野外调查发现,在沟谷切割较浅的地方也可以见到土柱的发育,只是这些土柱规模很矮小,形态也很单一。因此不难发现土林的形成与发育与其所处的地貌部位与地貌形态也有着重要的关系。
黄联土林的形成是在该区区域新构造运动的过程中完成的,在构造沉降阶段形成了安宁河河谷盆地,接受冰水冻融后形成泥石流以及冲洪积物等物质沉积,形成地貌发育的物质基础。
然后是抬升,使得泥石流堆积体被切割形成各种形态的裂缝,形成了土林发育的地形地貌。当然,从另一方面来说,堆积体在沉积的过程中由于物理作用,土体在收缩的过程中也会形成泥裂等裂缝。
当新构造运动转入稳定期后,水流便对堆积体进行侵蚀与淋滤,为土林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在黄联土林的发育过程中,也少不了伴随着的各种外动力作用,如流水作用、重力作用和物理风化作用等,其中流水作用是最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地表水流在地表侵蚀下切形成各种形态的沟谷,这些沟谷纵横交错,在原来的堆积体上就形成了土柱、土墙、土屏等地貌形态。另一方面,地表水的淋滤作用与其他的物理风化作用,形成了土林中千姿百态的景观。
土林形成之后,由于物质的特性,决定了土林的稳定性非常差,远不能与石林相比。土林的形成还与其环境气候有关。它需要气候干燥,年降雨量不能过大,降雨频率低,总体上旱季长于雨季。
在西昌黄联关地区属于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年平均日照时数2431小时,干湿季节分明,雨热同季,且旱季时间长,空气干燥,正好为土林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气候条件。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土林柱体较高大,不易被破坏,在气势上更壮观。
黄联土林占地270多公顷,其中包含40多公顷自然景观,配套石榴园26公顷,周边植树造林绿化形成森林面积200多公顷。
黄联土林的自然景观以沟壑断崖为界,从北向南自然分成三大板块。第一板块有观月狮、通天门、山中竹笋、峡关要道、氢弹爆炸、整装待发等。
第二板块有雄狮摇头、雌狮摆尾、八百罗汉、金箍棒、何仙姑、双蛙恋、观音菩萨、江山多娇等。
第三板块有蓝天顶峰、擎天玉柱、天山来客、阿诗玛、盘龙望日、夫妻柱、长二捆火箭、待发火箭、哈巴狗、销魂洞等。
这三大板块千姿百态、神形逼真、奇妙无穷,令人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