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丈原死而后已

诸葛亮屯兵五丈原,屡次令人挑战,魏兵只是不肯出战。

司马懿采取拖延战术,的确抓住了诸葛亮的致命弱点。由于战争旷日持久,加之诸葛亮办事谨慎认真,所有军政大事,事无巨细,皆事必躬亲,这使他日夜操劳,身体渐渐虚弱,很快就因操劳过度而病倒了。

诸葛亮旧病复发,心中昏乱。这天夜里,他扶病出帐,仰头观看天文,不禁十分惊慌,回到帐中对姜维道:“我的生命已危在旦夕了!”

姜维道:“丞相为何说这种话?”

诸葛亮道:“我看见三台星中,客星格外明亮,主星却十分幽暗。天象是这样,我的命运就可知了!”

姜维说:“天象虽然如此,丞相却为何不用祈禳的办法挽救它呢?”

诸葛亮说:“我一向通晓祈禳的方法,但并不知道天意如何。你可带49个甲士,每人各执皂旗,身穿皂衣,环绕在大帐外边,我自己在帐内祈禳北斗星。如果七天之内主灯不灭,那我的寿命就能够增加12年;但如果主灯灭了,我便是一定要死了。闲杂人等,不要放进来。一切需用的东西,只叫两个小童进出搬运。”姜维领命,自去准备。

时值八月中秋,姜维在大帐外面带领49人守护。诸葛亮自己在帐中摆设香烛等祭物,地上分布着七盏大灯,周围环绕着49盏小灯,最中央是一盏本命灯。

诸葛亮在大帐中祈星已经六天,见到主灯明亮,心中非常高兴。

姜维进帐来,看到诸葛亮正披发执剑,踏罡步斗,压镇将星。这时忽然听得营寨外面有呐喊之声,姜维刚要叫人出去寻问,魏延突然飞步进来报告说:“魏兵来了!”他脚步急快,其实是故意要将主灯扑灭。

诸葛亮一见,丢下剑叹声道:“死生有命,不可得而禳也!”

魏延惶恐万状,急忙伏在地上请罪。姜维愤怒之下,拔剑便要杀魏延。诸葛亮阻止他道:“这是我命中该绝,不是文长的过错。”

姜维这才收了剑。诸葛亮吐了几口血,卧倒在床上,对魏延说道:“司马懿料我有病,所以派人来探听虚实。你可立即出去迎敌。”

魏延领命,出帐上马,带兵将夏侯霸赶出大寨二十多里路才回来。诸葛亮叫魏延回本营寨去把守。

姜维进帐,一直走到诸葛亮床前问安。诸葛亮道:“我本想竭忠尽力,恢复中原,重兴汉室,无奈天意如此,我旦夕之间就要死了。我平生的所学,已著书24篇,共计10.4万字,内容有,关于八务、七戒、六恐、五俱之法,我察看了所有将领,没有人可以传授,惟独你一人。请千万不要轻慢忽视了它。”姜维哭拜着接受了。

诸葛亮又说:“我有‘连弩’之法,没有用过。它的方法是矢长八寸,一弓可以发出十支箭,都已画成图本。你可以根据图法去制造使用。”姜维也拜受了。

诸葛亮又说:“蜀中各条道路,全都不必多忧,只是阴平地区,千万需要当心。这个地方险峻,时间久了肯定会出事。”

诸葛亮接着又叫马岱进帐来,附在他耳边,低声传了一个密令,最后嘱咐道:“我死以后,你可按计行事。”马岱领计出去了。

过了一会儿,杨仪进来,诸葛亮把他叫到床前,给了他一个锦囊,秘密地嘱咐道:“我死后,魏延一定会反;待他反时,你与他对阵,再打开这个锦囊,那时,自有杀魏延的人。”

诸葛亮一一调度了,便昏了过去,一直到晚上才苏醒过来,连夜表奏后主。

后主闻奏大惊,急忙命尚书李福当晚就起程到军中去向诸葛亮问安,并询问后事。李福日夜兼程来到五丈原,入帐见诸葛亮,传后主之命。

问安过后,诸葛亮流着眼泪说道:“我不幸在大业未成的半途死去,虚废了国家大事,得罪于天下。我死以后,你们要尽忠尽力,辅佐后主。国家以前的制度不要改变,我所用过的人,也不可轻易废掉。我的用兵之法,都已传授给了姜维,他自会继承我的遗志,为国出力。”

李福听完了诸葛亮的话,便辞别,匆匆地赶了回去。

诸葛亮强支病体起来,让左右的人扶他坐上小车,出寨到各营寻视,回到帐中,病势更加沉重,便叫来杨仪吩咐道:“马岱、王平、廖化、张翼、张嶷等,都是宁死尽忠之士,久经沙场,多负勤劳,完全可以委用。我死之后,凡事都要像过去那样依法而行,要慢慢退兵,不可过急。你深通谋略,不必我多嘱咐。姜维智勇兼备,可以决断我之后的事。”杨仪哭泣着受命。

诸葛亮吩咐相关事宜之后,坐在病榻上,强撑着身体给后主写了一封遗表。写完后,吩咐杨仪说:“我死之后,不可发丧,可教后军先走,然后一营一营慢慢退兵。如果司马懿追来,你可以布成阵势,等他到了,将我以前所雕刻的木像,放在车上推出,司马懿见了,一定会退兵。”

这晚,诸葛亮让人将他扶出帐来,仰观北斗,他远远地指着一颗星说道:“那便是我的将星。”

众人看去,只见其色昏暗,摇摇欲坠。诸葛亮用剑指星,口中念咒。咒语念完,急忙回到帐中,不省人事。

众将正在慌乱之间,忽然尚书李福又来了,看到诸葛亮昏绝,已不能讲话,便大哭起来道:“我误了国家大事!”过了一会儿,诸葛亮又醒了过来,睁开眼睛寻视众人,见李福站在床前,便说道:“我已知先生复来之意。”

※诸葛亮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所以,我们也要尽毕生之力,为国家为人民作出贡献。

李福说道:“我奉天子之命,请问丞相百年后,可任大事的人。上次因过于匆忙,忘了谘询,所以复来。”

诸葛亮道:“我死之后,可任大事的人,蒋公琰比较适宜。”

李福道:“公琰之后,谁可继承?”

诸葛亮道:“费文伟可继承。”

李福又问:“文伟之后,谁可继承?”

诸葛亮不答。众将到近前来看,已经咽了气。

时建兴十二年八月二十三日,汉丞相诸葛亮病逝于军中,终年54岁。

却说司马懿以为诸葛亮已死,探查到五丈原蜀营中已空无一人,便忙亲自引兵来追。到山脚下,见蜀军不远,更加奋力追之。

这时忽然山后一声炮响,喊声大震,只见蜀军全部回旗返鼓,树影中飘出中军大旗,上面写着一行大字“汉丞相诸葛亮”。

司马懿不由大惊失色,定睛看时,只见中军几十员上将,拥出一辆四轮车来,车上端坐着诸葛亮,羽扇纶巾,鹤氅皂绦。

司马懿大惊道:“诸葛亮还活着!我轻入重地,落进他的计中了!”急忙勒马往回跑。

背后姜维大叫道:“贼将休走,你中了我们丞相之计!”魏兵魂飞魄散,弃甲丢盔,抛戈撇戟,各逃性命,自相践踏,死者无数。

司马懿奔走了有五十多里,背后两员将赶上,扯住马环叫道:“都督勿惊!”

司马懿用手摸摸脑袋问:“我还有头吗?”

二将道:“都督休怕,蜀兵已经离远了。”

司马懿喘息半晌,神色方定,睁开眼睛一看,原来是夏侯霸和夏侯惠,这才舒了口气,与二将寻小路赶回本营寨去。

过了两天,乡民奔走相告说:“蜀兵退入谷中之时,哀声震地,军中扬起白旗,诸葛亮果然死了,只留姜维带1000兵断后。前日车上的诸葛亮其实是木人。”

司马懿听说后叹道:“我能料诸葛亮生,却不能料诸葛亮死也!”因此蜀中人有谚语道:“死诸葛惊走活仲达。”

司马懿确信诸葛亮已死,才又带兵追赶蜀军,走到赤岸坡,见蜀军已去远了,才引大军回去。

一路上看到诸葛亮安营扎寨之处,前后左右,整齐有法,司马懿叹道:“真是天下奇才啊!”

从历史上看,诸葛亮与司马懿皆才智过人之人,然而如果将两人再作比较,司马茨就远远逊色于诸葛亮了。

司马懿不仅在作战布阵方面不是诸葛亮的对手,就是在用智用谋方面,也远远不及诸葛亮。

诸葛亮设谋往往能举一反三,在斗智中经常是在别人思维可能考虑到的最后限度之外再去设谋,因此总是高人一筹。

这种深谋远虑不仅司马镇望尘莫及,即使把历史上很多著名的谋臣将相拿来作比较,也很难找出能与诸葛亮相匹敌的。

一代名相的逝世,对于蜀汉政权来说,无疑是一颗闪烁着万丈光芒的巨星殒落。刘备惨淡经营数十年所建的蜀汉,此时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诸葛亮死后,魏延果然造反,杨仪令先锋何平引兵到南谷讨之。何平出马大骂:“反贼魏延在哪儿?丞相新亡,骨肉未寒,你就敢造反!”

又扬鞭指着魏延部下道,“你等军士,都是西川之人,川中多有父母妻子,兄弟亲朋。丞相在时,不曾薄待你们,现在不可帮助反贼,宜各回家乡,听候赏赐。”

众军一听,大喊一声,散去了大半,只有马岱所领的300人不动。魏延大怒,挥刀纵马,直取何平。何平带军飞奔而去。

魏延、马岱带兵往南郑杀来,姜维挺枪立马于门旗之下,高声大骂:“反贼魏延,丞相当初曾识你脑后有反骨,料你日后必反,每每想要杀你,却怜你英勇,所以姑且留用,不曾亏待于你,如今却果然造反。”

这时,杨仪在门旗影下拆开诸葛亮留给他的锦囊,见上写如此如此。

杨仪大喜,轻骑到阵前,手指魏延道:“你若是敢在马上连叫三声‘谁敢杀我’,就算你是真正的大丈夫,我就把汉中城池献给你。”

魏延大笑道:“这有何难!诸葛亮在时,我尚怕三分;如今他已经死了,看天下谁能与我为敌?别说连叫三声,就是连叫三万声,又能怎样?”

于是当即便在马上大叫道:“谁敢杀我?”

一声未叫完,脑后一人厉声应道:“我敢杀你!”手起刀落,斩魏延于马下。

众人都惊骇不已,斩魏延者,乃是马岱。原来,诸葛亮临终之际授马岱以密计,只等魏延喊叫时,便出其不意斩他。

之后,杨仪等人便扶诸葛亮灵柩回到成都,后主带文武官僚,全部挂孝,出城10公里迎接。后主放声大哭,上至公卿大夫,下至山林百姓,男女老幼,无不痛哭,哀声震地。后主命扶柩入城,停在丞相府中。诸葛亮之子诸葛瞻守孝居丧。

杨仪入朝,呈上诸葛亮遗表。后主阅后大哭,降旨卜地安葬。费文伟奏道:“丞相临终时,命就葬于定军山,不用墙垣砖石,也不用一份祭物。”后主从之,择当年十月吉日,亲自送灵柩到定军山安葬,降旨封诸葛亮谥号忠武侯。

诸葛亮之死,是蜀汉国的巨大损失。在三分天下中,诸葛亮犹如蜀汉国的一根顶梁柱,这根柱子一倒,整个蜀汉国就有垮掉的危险。人们忘不了这个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父母官。

忘不了诸葛亮那大智大勇、超乎常人的智慧和力量,上至朝廷皇帝,下至百姓,顷刻间陷入极度悲哀之中,人们纷纷要求设庙堂纪念这位受人尊敬的丞相、智通鬼神的圣人。

由于民间自发私祭的人越来越多,因此刘禅终于下诏,在河阳修建诸葛亮的相庙,命为武侯饲,供人们祭拜。

诸葛亮死后,蜀汉国延续了近三十年。263年,蜀汉政权在曹魏三路军的攻击下终于灭亡了,诸葛亮之子诸葛瞻在蜀汉政权中曾任传中、尚书仆射和军师、将军等职。

在魏军进攻洛县,即今四川绵阳。绵竹,即今四川绵阳西南时,诸葛瞻因坚决抗击魏军而战死沙场,其十几岁的儿子诸葛尚也不辱先祖之英名,面对强敌临危不惧,愤然冲入敌阵,直至战死。三代忠烈,皆为蜀汉政权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诸葛亮一生的历史活动,表现了忠诚、勤勉、开明、智慧。因而他不仅受到历代封建统治者的推崇和赞扬,也颇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尊敬和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