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战群儒扬威名

在短短三年时间里,袁绍原来所据的青、冀、幽、并四州,均被曹操所平定。

当时的辽西郡、右北平郡、辽东属国,聚居着许多被称为乌丸的少数民族部众。

袁尚、袁熙跑入乌丸地区后,曹操集团中许多人认为两袁不会再有什么大作为,主张南下荆州。而曹操的谋士郭嘉却力排众议,认为乌丸及袁尚、袁熙仍是最危险的敌人。

曹操权衡利害,决定暂缓征荆州。建安十二年五月,曹操北征乌丸,八月,在白狼山大破乌丸,斩杀乌丸首领蹋顿,降服乌丸部众及汉人二十多万。

袁尚、袁熙率几千残兵逃往辽东郡。有人劝曹操乘胜进攻辽东公孙康,抓住袁氏兄弟以除后患。曹操说:“不用劳烦士兵了,我要让公孙康主动把两袁的首级送来。”

果然,在曹操从柳城凯旋后,公孙康即杀了袁尚、袁熙及其他乌丸首领,并派人将首级送给曹操。有人称赞曹操神算,曹操解释说:“公孙康一向畏惧袁尚等人,我如果进攻公孙康,就会使他与袁尚等人联合,如果对其放松,他们就会自相残杀。”

袁氏残余消灭了,乌丸威胁解除了,按照先北后南的方针,曹操应该先平定关中,然后以统一北方后以强大的人力物力征服江南。然而,时局的发展并没有给曹操从容实现计划的机会。

就在曹操北征乌丸时,孙权率领的孙吴军队向荆州东门的守将黄祖发动了第二次进攻。北征乌丸的第二年,当曹操在邺县休整军队,演练水师时,孙权向黄祖发动了第三次进攻,并杀死黄祖。与此同时,在荆州内部,随着刺史刘表的病越来越重,各种矛盾也越来越尖锐。

若不急龋州,恐怕这块战略“争地”将要落入他人之手。形势紧迫,时不我待。

建安十三年七月,曹操放弃了先征服关中的打算,匆匆挥师,踏上了南下的征程。

曹军的南下铁骑,所到之处,风尘滚滚,战马嘶鸣。其强大军事威力所发出的震撼,使得荆州的内外形势发了微妙的变化,各种力量在这种震撼的作用下,重新确定着自己的位置。

荆州的东面,孙吴军暂缓了进攻。孙权亲率大军驻扎在柴桑,密切地关注着形势的发展。十几万曹操大军南下荆州,孙权不得不考虑重新调整一下战略方针。

在这种形势下,荆州疲于应付南下的曹军,自然无力东顾,若攻之易如翻掌。然而攻入荆州后,必然和南下的曹军相会,双方必定为争夺荆州进行正面决战,荆州将转化为曹、孙角逐的战场。

显然,这对孙吴是十分不利的。应该利用荆州内部的抗曹力量,与之联合,共抗曹操,这才是正确的选择,因为曹操此时毕竟是强大的。

怎样利用荆州内部的抗曹力量缓冲一下曹军的压力呢?孙权陷入了冥思苦想之中。

此时,正值八月天气,滚滚热浪袭来,与心中的焦躁不安内外夹击,弄得孙权坐卧不宁。

曹操威逼东吴,这恰好给屯兵樊口,生存于魏、吴的夹缝之中的刘备和诸葛亮带来联吴抗曹的最有利时机。诸葛亮审时度势,决定亲自赶赴东吴游说孙权共同抗击曹军。

其时,孙权也有联合刘备抗击曹操立意,在此之前,孙权曾派鲁肃以吊唁刘表为名去与刘备联络。

但是,鉴于曹操势力过于强大,刘备新败后,曹军更是士气高昂,准备一举夺下江东,此时此刻,孙权就不得不仔细掂量,或战或和,或举国抗曹,或俯首称臣,这使他犹豫不决,一时难作决断。

另外,他手下的大臣和将军们也有两种不同意见,分为了两派,一派主战,一派主和,这使孙权更加左右为难。

这时,鲁肃对孙权说:“刘表刚刚去世,他的两个儿子一向不和睦,军中诸将有的亲近刘琦,有的依附刘琮。在荆州寓居的刘备,是天下闻名的枭雄人物,因为与曹操有仇,所以寄身刘表篱下,刘表对他心有疑惧而不敢用。刘表一死,如果刘备能与刘氏兄弟齐心协力,致使荆州上下和睦,那么其力量不可小看,我们就应该对他们采取安抚策略,与他们结为盟好;如果他们之间离心离德,我们就应该另外打主意谋龋州,而以成大事。”

鲁肃是想去荆州看看情况,如果刘备与刘琮、刘琦兄弟同心同德,荆州上下齐心协力,就与他们结成同盟,如有违离,则另作他图。

而且,鲁肃表示,此去荆州,尽力说服刘备,让他安抚刘表的部众,同心协力,共拒曹操。孙权满以为,鲁肃此去定会给他带回一个拥有荆州八郡、十几万军队的强大盟友回来。然而,事实却让孙权非常失望。

曹操大军南下,刘琮举州投降,荆州八郡,大部分归曹操所有,十几万军队,多归曹操麾下。

而此时的刘备,在当阳被打得大败。如今,他只是一个借寓于江夏,与江夏太守刘琦共有两万余军队。

这一切,与孙权所期望的相差太远了。

刘备正与诸葛亮、刘琦在一起商议,诸葛亮说:“曹操势力太大,一时难以抵抗。我们不如结盟东吴孙权,以作外应援助,造成南北相持,我们可从中得利。”

诸葛亮主张“外结好孙权”,并十分重视对吴关系,建立了孙刘联盟,从而在赤壁大战中打败曹操,形成三国鼎立的初步形势。

刘备担心地说:“江东人物那么多,必有远谋,他们能容咱们吗?”

诸葛亮道:“如今曹操带领百万之师,大军已压至江汉,江东肯定会派人来打探我们的虚实,对荆州有巧取之想。到时,我将出使江东,凭三寸不烂之舌,让他们南北两军去互相吞并,如果江东胜,则我们可以和他一同拒曹,如果曹操胜,那我们就可趁势取江南了。”

正说间,人报江东鲁肃前来吊丧。诸葛亮笑着说:“大事可成了。”便对刘备道,“不可让他看出我们的计谋,主公只装作不知。”

鲁肃见过刘备,对诸葛亮说:“我一向敬慕先生的才德,今日相见,三生有幸。孙将军虎踞六郡,兵精粮足,又极其敬贤礼士,江东英雄有很多归附于他。如今从你们这方面考虑,不如派一个心腹之人到江东去结盟,共图大计。先生的兄长在江东,每日盼望能与先生相见。鲁肃不才,愿与公同去拜见孙将军,共同商议拒曹大事。”

刘备装作不同意,说:“诸葛亮乃是我的军师,一刻也不能离开,怎么可以让他到江东去呢?”

诸葛亮便道:“事关紧急,请奉命一行。”

刘备这才答应。鲁肃于是和诸葛亮一起,登船往柴桑而去。

曹操已经占领了荆州的大部分领土,正屯兵于江陵,若顺江东下,很快就会进攻吴国。能不能抗拒曹操的大军,怎样抗拒,孙权心里实在没底。偏偏在这紧要关头,又有一些人公开提出投降曹操的主张,其首领人物不是别人,正是老臣张昭。

张昭惧怕曹操由来已久,建安七年,曹操给孙权下书,要求孙权送儿子到许昌为质,以控制东吴。孙权与臣下商议,张昭、秦松等人就心怀犹豫。如今,面对雄据上游的二十余万曹兵,张昭等又主张迎降。

这一天,孙权又召集众人商议如何确保江东之事,结果还是老样子,主张降曹的人仍喋喋不休地重弹着老调,唯一的不同是力主抗曹的鲁肃坐在那里一言不发。聪明的孙权立即察觉到了这个变化,他觉得鲁肃的表现里大有文章。

果然,散会以后,孙权起身回后宫更衣,刚走到屋檐下,就觉得被人拉了一下,回头一看,原来是鲁肃。孙权立刻拉住鲁肃的手,问道:“卿有什么话要对我说?”

鲁肃说:“刚才我仔细听了那些主张降曹人的议论,想来想去,觉得他们除了误将军大事外,实在没有别的内容。这些人是不值得与他们共议大事的。”

孙权问:“既如此,卿为何刚才不发一言呢?”

鲁肃回答:“我们江东所有的人,包括我鲁肃在内,都可以投降曹操,只有将军您一人不能。”

孙权心中惊讶,问道:“为什么呢?”

鲁肃答道:“如果我鲁肃投降了曹操,曹操会让我回到家乡,给我安排官位。根据我的声名及以前的职务,我依然会担任州府的中下曹从事,外出可以坐牛车,身后有办事人员和士兵随从,在士大夫当中交游。如果功劳积累得多了,还有可能当上刺史、郡守一类的大官。而将军您就不同了。您一旦投降了曹操,能到什么地方安身呢?什么样的待遇能像您今天的样子呢?希望您早点下定决心,定下抗曹大计,不要听那些降曹者的议论了。”

鲁肃这番话,强烈地震撼着孙权的心灵,孙权不由长叹一声,说:“那些降曹人的议论,真是使人失望;而您今天所阐明的道理,正与我的想法相同。我有您这样的人,真是上天所赐予的啊。”

鲁肃说:“我这次去江夏,带回来诸葛瑾的弟弟诸葛亮回来,主公可以跟他谈谈,便知道曹操的虚实。”

孙权问:“卧龙先生在哪里?”

鲁肃说:“现在驿馆中安歇。”

孙权说:“今日已晚,不宜再见。来日聚文武与帐下,先教他见过我江东俊杰,然后升堂议事。”

第二天,鲁肃到驿馆接诸葛亮同往孙权大帐中。诸葛亮只见张昭、顾雍等一班二十多位文武官员,峨冠博带,整衣端坐。诸葛亮一一见礼,之后在客位上落坐。

张昭等人看到诸葛亮丰神飘洒,器宇轩昂,料他一定是来游说的。张昭便率先开口试问诸葛亮道:“我张昭乃是江东的小人物,早就听说先生高卧隆中,自比管仲、乐毅,有这样的事吗?”

诸葛亮回答道:“这只不过是我平生的一个小可之比。”

张昭道:“新近听说刘备刘豫州三顾先生于草庐之中,幸得先生,以为如鱼得水因而欲想席卷荆襄。如今荆襄却一下归属了曹操,不知你们是何用意啊?”

诸葛亮暗想,张昭乃是孙权手下的第一谋士,若不先难倒他,如何说服得了孙权?于是答道:“在我看来,我主取汉上之地易如反掌。我主刘备谦卑仁义,不忍去夺同宗兄弟的基业,因此将荆州推让掉了。刘琮是个小孩子,听任佞言,私自投降,致使曹操很猖獗。如今我主屯兵江夏,是另有良图,这可不是等闲之辈所能理解的。”

张昭道:“如果是这样,先生可就自相矛盾了。先生自比管仲、乐毅,管仲辅佐桓公称霸诸侯,一统天下;乐毅扶持微弱的燕国,拿下齐国七十多个城池。这两个人,可都是济世之才啊!而先生只会在草庐之中笑傲风月、抱膝危坐。如今既然事从刘备,就该为百姓牟利益,除害灭贼。然而刘备在未得先生之时,尚能够纵横天下,割据城地;如今得了先生,人们更加仰望,就连幼童都说刘备是如虎添翼,不久汉室兴旺,曹操可灭了。朝野上下无不拭目以待,对先生抱着极大希望。可为何自从先生跟了刘备,曹兵一来,你们就丢盔卸甲,望风而窜,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无容身之地。如此辜负了刘表遗愿,令天下百姓大失所望。那刘豫州自从有了先生,为何反倒不如当初了呢?管仲、乐毅难道就是这样的吗?我的话愚鲁直率,请先生不要见怪!”

诸葛亮听罢,笑了笑,说道:“大鹏展翅飞万里,它的志向难道是那些小燕雀能认识的吗?比如一个人得了多年的痼疾,应当先给他喝点稀粥,同药一起服下。等到他肺腹调和、形体慢慢养得安稳些了,再用肉食补养,加上效力强的药治疗,这样病根才能除尽,人得以全面康复。如果不等病人气脉缓和,就给他吃烈药和味道厚重的食物,想要求得平安,实在就难了。

“我主刘备,以前兵败于汝南,寄靠在刘表门下,兵不到一千余人,将只关、张、赵云,正像是到了病重危急的时刻。新野小县地僻人稀粮又少,他不过是暂时借以安身,怎可能长久坐守在那里呢?但就是在这样的处境条件下,却能够火烧博望,水淹曹军,令夏侯惇等心惊胆寒。依我看来,就是管仲、乐毅用兵,也不过如此吧。

“至于刘琮投降曹操,豫州当时根本不知,且又不忍心乘乱夺取同宗之业;当阳之败,豫州不忍丢下百姓,几十万人扶老携幼相随渡江,每日与民一同颠簸十余里路而放弃去取江陵,真是大仁大义啊!寡不敌众,胜负乃是兵家常事。昔日汉高祖刘邦多次败给项羽,然而垓下一战却取得了决定性胜利,难道不是因为韩信为他出了良谋吗?可韩信扶佐刘邦那么久,也没得几次胜利啊。因此说,国家大事,天下安危,要靠谋划。那些夸夸其谈,善于巧辩之徒,靠虚荣之气压人;尽管能够坐着议论、站着高谈,可是到了关键时刻应付各种形势变化,却什么都不行了,这才真正是叫天下耻笑的呀!”

诸葛亮一番话,说得张昭没有一句可以对答。

这时座中一人忽然高声问道:“如今曹公屯兵百万,列将千名,虎视眈眈要踏平、吞食江夏,先生认为该怎么办呢?”

诸葛亮望去,乃是虞翻。诸葛亮道:“曹操收并了袁绍蚁聚之兵,劫刘表乌合之众,虽然百万之军,也没什么可怕。”

虞翻一听冷笑道:“你们军败于当阳,计穷于夏口,区区求救于人,还说不怕,这可真是大言不惭啊!”

诸葛亮道:“刘备不是只靠几千仁义之师,就能抵抗百万残暴之众的吗?退守夏口是为了等待更好的时机。而如今,你们江东兵精粮足,且凭借有长江之天险,有的人却还想要主公孙权屈膝投降曹贼,而竟不顾天下人的耻笑。从这一点来看,刘备难道是怕曹操的吗?”虞翻被说得哑口无言了。

座中又一人发问道:“诸葛亮先生难道想效法张仪和苏秦来游说我们东吴吗?”

诸葛亮一看,是步鹭,回敬道:“步子山先生以为张仪、苏秦是辩士,却大概还不知道他两人也是豪杰吧;苏秦佩挂六国相印,张仪两次为秦国宰相,都是匡扶国家的谋士,可不是那些畏强欺弱,怕刀怕枪的人所能比的。君等只听曹操虚发的假诈之词,就吓得想去投降,还竟好意思在这里笑话苏秦和张仪?”步鹭也被问得说不出话了。

忽然,又有人问道:“诸葛亮认为曹操是个什么人呢?”

诸葛亮看那人,乃是薛综,答道:“曹操乃是汉贼,这还用问吗?”

薛综道:“先生说得不对。汉朝历代至今,天数眼看就要完了。如今曹公拥有三分之二天下,人都归心与他。刘备不识天时,要与之分争,正是好比以卵击石,怎能不败呢?”

诸葛亮这时厉声说道:“薛敬文怎么能出此没有君臣父子、没有高低伦理之言呢?人生在天地之间,应以忠孝作为立身之本。薛公既然是汉臣,却有不臣之心,应当打消这些思想,才是为臣的正道。曹操的祖宗食汉禄,却不思报孝汉室,反怀有篡权叛逆之心,让天下人憎忿,薛公却说天数归之曹操,真是无父无君、没有纲常的人呀!我没有必要同你讲话,请不必多言了!”薛综满面羞惭,无话对答。

座上又有一人应声问道:“曹操虽然挟天子以令诸侯,可毕竟也是相国曹参的后代。刘备虽自说是所谓中山靖王的苗裔,却没有考证,人们亲眼所见的,他只不过是一个编草席卖草鞋的俗夫罢了,有什么资格来和曹操抗衡呢!”

诸葛亮看去,原来是陆绩。诸葛亮笑起来,道:“曹操既然是曹相国的后代,就更证明他世代都为汉臣,而如今他却手握王权,肆意横行,欺君妄上,不仅是目无君主,而且是蔑视祖宗,不仅是汉室之乱臣,而且是曹氏之贼子。刘备是堂堂正正的汉室之胄,当今皇帝依据世宗祖谱赐与他官爵,你凭什么说无可查考呢?况且高祖就是从区区亭长开始建业起身的,织席卖鞋又有什么可以为耻辱的呢?我看你真是小儿之见,怎能和高士一起理论!”陆绩不禁闭口塞舌。

席中又一人说道:“诸葛亮所言,都是强词夺理,全不是正经之谈,不必再说了。只请问诸葛亮著有什么经典之论吗?”

诸葛亮看他,是严峻,说道:“寻章摘句,是世上那些迂腐儒士的所为,哪能够依此兴国立事。古时候躬耕的莘伊尹,垂钓于渭水的姜子牙,还有张良、邓禹等名士高人都没见他们有什么经典论著。难道说你整天就只是效仿那些酸腐的书生,区区于笔砚之间,数黑论黄、舞文弄墨而已吗?”严峻垂头丧气地无以作答。

忽然一个人大声说道:“诸葛公好说大话,未必有真才实学,恐怕到时恰恰要被文人学者所笑呢!”

诸葛亮看那人,乃是程德枢,便回答道:“文人学者有君子与小人之分。作为君子的文人,忠君爱国,坚守正义,憎恶邪佞,尽力为时代作出自己的贡献,美名传于后世。而作为小人的学者,只钻营雕虫小技,用心于文墨,年轻时作赋,人老了把经都念完。笔下即便有千言,胸中却没有一点实实在在的计策。就像杨雄那样,虽然以文章著称于世,却屈身于草莽强盗之手,走投无路最后跳楼而死。这就是所谓的小人之儒。即使他每天吟诗作赋上万言,可又有什么用呢!”程德枢也不能应对了。

众人见诸葛亮对答如流,全都已惊慌失色。

此时,座中还有人想要问难诸葛亮,忽然有个人从外面走进来,厉声说道:“诸葛亮乃是当世奇才,诸位以唇舌相难,可不是敬客之礼。曹操大军压境,你们不商讨退兵之策,光在这里斗嘴!”众人一看,是督粮官黄盖黄公覆。

黄盖对诸葛亮道:“先生何不将金石之论对我主说去?”

诸葛亮道:“诸君不识时务,互相问难,容不得我不答。”

于是黄盖和鲁肃带诸葛亮进入中门,他们来到大堂之上,孙权下阶而迎,厚礼相侍,请诸葛亮坐,众文武分列两旁,鲁肃站在诸葛亮边上。

诸葛亮见孙权碧眼紫发,仪表堂堂,暗想,此人相貌不一般,只能用话激他,不能光讲道理。于是,等孙权问起曹操现有多少兵马时,诸葛亮说有一百多万。

※诸葛亮的才干源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因此,培养我们的观察力和思考力是非常重要的。

孙权道:“怕不是在诈我们吧?”

诸葛亮便将曹操原有的兵力,加上从袁绍、中原和荆州那里新增的兵力算在一起,不过一百五十多万。他方才说一百万,是怕吓着江东之士,且曹操手下战将谋士都不下一两千。鲁肃在旁一听,惊慌失色,连忙向诸葛亮使眼色不让他再说了,诸葛亮却只装作没有看见。

这时孙权又问:“曹操平了荆楚之地,还有其它图谋吗?”

诸葛亮道:“他如今已沿江边安营扎寨,准备战船,不图你们江东,又是想取哪里呢?”

孙权道:“若他真有吞并之意,请先生替我想想该怎么办。”

诸葛亮道:“我有一句话,只怕将军不肯听从。如今曹操势力极大,威震海内,即便是英雄,也无用武之地,奈他不可。将军要量力而行,若有能力与曹抗衡,不如趁早消灭他;若没有能力对抗,不如听从众谋士的建议,投降曹操算了。如今,将军嘴上说要降曹,心里又不想降曹,形势危急,却总是拿不定主意,大祸可就要临头了!”

孙权道:“若像先生说的这样,刘备为什么不投降曹操呢?”

诸葛亮道:“过去,像田横、齐之那样的壮士都能坚守大义,不容屈辱,何况刘备是汉室宗亲,事之不成乃是天意,怎么能自己就先屈服于他人之下呢!”

孙权听了诸葛亮这番话,不觉脸色顿变,站起身来拂袖而去,众人一见,也都一笑而散了。

鲁肃责怪诸葛亮道:“先生为何说出这样的话来?幸亏我们主公宽宏大度,没有当面责怪你,你的话过于藐视他了。”

诸葛亮仰面笑道:“何必这样不能容人呢!我自有破曹之计,他不问我,我怎敢说呢?”

鲁肃忙道:“原来先生是有良策的,我这就去请主公来向你求教。”

诸葛亮说:“我看曹操的百万大军,不过是一群小蚂蚁罢了,只要我一抬手,它们就都成了粉末。”

鲁肃经这么一说,便立即到后堂去见孙权。孙权一听,转怒为喜,道:“原来他是用话在激我。”于是又出来与诸葛亮互致歉意,讨教良策。

诸葛亮说:“刘备虽新败,但关羽仍带有精兵万人,刘琦在江夏也有万人。曹兵虽多,却是远道而来,征战疲惫,正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并且北方人不习惯于水战。荆州之民依附于曹操,是迫于当时的形势,而并不是出于本心所愿。将军如果现在能诚心诚意地和刘备结成联盟,破曹之事必成。曹军败了,自然退回北方,那么荆州和东吴的势力也就加强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也得以成型。成败的关键即在眼下,就看将军怎样决断了。”

孙权听罢大喜,说:“先生的话,使我茅塞顿开。我已经拿定主意,马上就可以商议起兵,共破曹操!”于是孙权叫鲁肃将决定传告下面文武官员,然后送诸葛亮回驿馆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