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少年时代

杨开慧,又名霞,字云锦。湖南长沙县人。1901 年 11 月 6 日(农历九月二十六日),出生于风景秀丽的长沙县东乡的板仓。

开慧出身于一个进步的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杨昌济,字华生,后改名怀中,因世居板仓,故人称板仓先生。昌济先生是一位忧国忧民之士,具有强烈的正义感和爱国思想,一生“操行纯洁,笃志嗜学”,这一点不但深深地感染了他的爱女开慧,而且对毛泽东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昌济先生在青年时期目睹清政府的黑暗腐败,外国侵略者对中国的肆意践踏,以及人民所遭受的苦难,决心寻找救国救民的途径。在开慧不满 3 岁的时候,他远涉重洋,

先后留学日本、英国 9 年,专心研究教育和哲学,立志振兴中国的教育事业。这样,开慧随母亲向振熙和比她大两岁的哥哥开智在乡下度过了她的童年时代。

板仓地处平江、湘阴两县交界处,三面环山,翠竹丛生,青松茂密,绿水青山,交相生辉。这里的人民朴实勤劳,但由于军阀混战和帝国主义侵略, 生活极为艰难,每遇灾荒和战乱,许多家庭免不了落到背井离乡和卖儿卖女的悲惨境地。开慧虽然家境较好,但她从小就爱劳动,帮助妈妈做各种各样的家务,并喜欢帮助穷人家的孩子。

1908 年,开慧 7 岁时,父亲从国外来信,要她上学读书。当时由于传统习惯的影响,乡下是不让女孩子读书的,但在一些家长的强烈要求下,杨公庙国立第四十小学终于同意破例为开慧等 7 个女孩子单开了一个班,开慧是班里年龄最小的学生。开慧聪明伶俐,加上学习刻苦用功,因此她一直是班里成绩最好的学生,常常得到老师的表扬。一年多后,开慧转到离板仓五里外的隐储女子学校读书。这个学校的条件比杨公庙小学要好得多,尤其是图书馆藏书丰富,开慧深深地被这些图书迷住了。在父亲的鼓励下,她刻苦自学,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知识面越来越开阔,思考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已远远满足不了她对知识的渴求了。

昌济先生常年在外求学,不仅思念妻子儿女,而且怀念祖国,正是在这种强烈感情的驱使下,他才把自己的名字改为“怀中”。父亲这种热爱家乡

热爱祖国的情绪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开慧,激励她更加努力地学习,为改变我们国家贫穷落后挨打受欺的局面,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开慧的童年和少年生活在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1911 年,也就是她 10 岁的时候,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无数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终于推翻了腐朽的清政府。在此期间,湖南是辛亥革命的中心之一,从 1900 年到 1912 年,湖南先后爆发了唐才常领导的自立军起义;黄兴、刘揆一等组织华兴会,联络哥老会谋划在长沙等地起义;湖南爱国学生和市民群众举行的抵制美货斗争;同盟会联合其他会党举行的浏、醴、萍反清起义;湖南人民开展粤汉铁路正义与非正义,进步与反动的斗争,在她那幼小的心灵中是清清楚楚的,并为她今后坚定不移地投入革命斗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辛亥革命爆发后不久,开慧又从隐储女子学校转到衡粹女子学校。受新思潮的影响,这个学校办了实业科,学生在学习之余,还可以学编织、缝纫、绣花等。从日本留学回来的青年教师经常向学生讲解世界形势,日本的明治维新,以及孙中山、黄兴等领导辛亥革命的故事。在这里,开慧不仅学到了新知识,而且学到了做人的道理。

已在外留学 9 年的杨昌济先生,受武昌起义胜利的鼓舞,于 1913 年回国, 决心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报效祖国。可他万万没有想到,在他回到日夜思念的祖国不久,辛亥革命就被反动势力绞杀了,仅存在了 3 个月的南京临时政府被袁世凯的北京临时政府所取代。由于昌济先生在文化教育界的名望很高, 已控制湖南的立宪派分子谭延闿为了沽名钓誉,邀请他当教育司长,被他严词拒绝。他自愿到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当一名普通的教师,决心献身于祖国的教育事业,用自己毕生的经历培养有作为的下一代。对爱女开慧,他更是寄予了很大希望。

也就在这一年,开慧随父母来到长沙,开始了新的生活。

开慧从偏僻的农村来到繁华的大都市,一切都感到新鲜,也感到困惑, 她的求知欲更强了。父亲在学校教书,开慧则在家里阅读各种各样的书籍。受父亲的影响,她对时事也渐渐地关心起来。一天,开慧随父亲一起登上美丽的妙高峰,正在欣赏湘江如诗如画的景观,突然她看见一艘冒着浓烟的军舰横冲直闯地开过来,一只小渡船被它溅起的浪头打翻。开慧惊呆了,她瞪着圆圆的大眼睛,指着军舰愤愤地问:“爸爸,这是什么船?为何如此霸道?”昌济先生十分悲愤地说:“孩子,这是一艘外国船,你看舰上的那面膏药旗, 是日本人的!”接着,父亲又指着江上挂米字旗、星条旗的船,给她讲解为什么外国人敢在中国的领土上横行霸道,中国人为什么忍辱受欺。开慧虽然还不能完全理解,却懂得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读书,将来为打败外国侵略者,为使祖国富强,尽自己最大的力量。

昌济先生不仅知识广博,而且正义感强,在他周围聚集了一大批爱国青年。这些青年经常在先生家聚会,聆听先生的教诲,探讨救国救民的道理。毛泽东就是其中最出色的一位。

1913 年,毛泽东来到湖南第一师范求学。他不仅如饥似渴地读书,而且积极地从事革命活动,组织同学反抗旧的教学制度,赶走反动校长张干,领导了学校师生抗议袁世凯倒行逆施的运动。他还率领同学智缴北洋军阀一个混成旅的枪支,被人们传为佳话。此外,毛泽东还举办工人夜校,并利用假期深入农村进行调查,组织新民学会,团结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青年。他这

种伟大的政治抱负,非凡的组织和领导才能,独到的见解及优秀的品质,深得昌济先生的赞赏。先生不仅支持他们的活动,而且经常参与他们的讨论, 给他们出主意,并把自己的居所“板仓杨寓”作为这批年轻人活动的场所。从此,只要毛泽东和他的朋友蔡和森、陈昌、张昆弟等来这里聚会,开慧便成为最忠实的听众。他们讨论最多的问题是,青年人怎样求学,怎样立志; 国家为何贫弱,怎样才能走向富强,等等。开慧对这些大哥哥们的才学和胆识非常钦佩。毛泽东精辟的见解和独具特色的声调,对开慧尤其具有吸引力。在他们的影响下,开慧懂得了很多道理,增长了很多见识。她还经常向毛泽东请教问题,把自己的作业和笔记拿给她看,毛泽东每次都是很耐心地给她讲解,并教她新知识、新见解。他们之间的了解加深了,成了相互信任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