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打仗不在于兵力越多越好,只要不轻敌冒进,并集中兵力、判明敌情,取得部下的信任和支持,也就足够了。——孙武

经典故事

在战乱中苦学本领

孙武的祖父、父亲都是善于带兵作战的将领,这种家庭条件给孙武提供了优越的学习环境,他很早就开始阅读古代军事典籍《军政》,了解黄帝战胜四帝的作战经验,以后又陆续学习了伊尹、姜太公、管仲的兵法。

当时战乱频繁,兼并激烈,孙武耳闻目睹了一些战争,这对他军事方面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孙武如饥似渴地学习用兵的方法,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施展自己的抱负。

然而,孙武当时生活的齐国,内部矛盾重重,危机四伏。齐景公初年,左相庆封灭掉了右相崔杼。接着田、鲍、栾、高四大家族又联合起来,赶走了庆封。

后来,内乱日甚一日,齐国公室同四大家族的矛盾,四大家族相互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愈演愈烈。

孙武对这种内部斗争极其反感,不愿纠缠其中,于是萌发了远奔他乡、另谋出路的念头。

当时南方的吴国自寿梦称王以来,联晋伐楚,国势强盛,很有新兴气象。孙武认定吴国是他理想的施展才能和实现抱负的地方。

在齐景公三十一年左右,孙武毅然离开乐安,告别齐国,长途跋涉,投奔吴国而来,孙武一生事业由此就在吴国展开。

用宫女练兵

孙武带着他刚写成的《孙子兵法》十三篇进见吴王。吴王一边看一边连声称好,但忽然想,这兵法写的头头是道,但不知是否适合于战争的实用?这个人能写兵法,又怎么能证明他不是个纸上谈兵的人?便有心为难他,让他当场用宫女来小规模地演练一下。

吴王将宫中美女180名召到宫后的练兵场,交给孙武去演练。孙武把180名宫女分为左右两队,指定吴王最宠爱的两位美姬为左右队长,让她们带领宫女进行操练,同时指派自己的驾车人和陪乘担任军吏,负责执行军法。

分派之后,孙武站在指挥台上,认真宣讲操练要领。他问道:“你们都知道自己的前心、后背和左右手吧?向前,就是目视前方;向左,视左手;向右,视右手;向后,视后背。一切行动,都以鼓声为准。你们都听明白了吗?”

宫女们回答:“听明白了。”

安排就绪,孙武便击鼓发令,然而尽管孙武三令五申,宫女们口中应答,内心却感到新奇、好玩,她们不听号令,哈哈大笑,队形散乱。

孙武便召集军吏,根据兵法,斩两位队长。这时看台上的吴王可坐不住了,他见孙武要杀掉自己的爱姬,马上派人传命说:“寡人已经知道将军能用兵了,没有这两个美人侍候,寡人吃饭也没有味道,请将军赦免她们。”

孙武毫不留情地说:“臣既然已受命为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孙武执意杀掉了两位队长,任命两队的排头充当队长,继续练兵。

当孙武再次击鼓发令时,众宫女前后左右,进退回旋,跪爬滚起,全都合乎规矩,阵形十分整齐。于是孙武传人请阖闾检阅,阖闾因为失去了爱姬,心中不悦,便托辞不来。

孙武便去亲自拜请阖闾,他说:“令行禁止,赏罚分明,这是兵家的常法,为将治军的通则。对士卒一定要威严,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听从号令,打仗才能克敌制胜。”听了孙武的一番解释,吴王阖闾渐渐怒气消散,任命孙武为将军。

在孙武的严格训练下,吴军的军事素质明显提高,这为不久后吴楚大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看清形势急流勇退

吴王夫差继位后,虽能继承父业,争当霸主,但其生活极其奢侈、腐化。随着吴国霸业的蒸蒸日上,夫差在朝政上也逐渐变得独断专横、自以为是。

吴王夫差不再像以前那样励精图治,对孙武、伍子胥这些功臣也不再那么重视,反而重用奸臣伯嚭。

伯嚭收受了越国的巨额贿赂,充分利用受到夫差宠信的合法身份和手中掌握的权力,离间夫差和孙武、伍子胥等忠臣贤士的关系,结党营私,借刀杀人。

夫差的狂妄孤行,伯嚭的贪婪祸国,吴国宫廷内的钩心斗角、倾轧争斗,这一切孙武看得十分清楚。他机敏地觉察到吴王夫差在奸臣的诱惑下,作出了错误的决策,执行了极其错误的战略方针,已经不可救药,无法扭转。

孙武深知“飞鸟绝,良弓藏;狐兔尽,走狗烹”的道理,他不愿重蹈叔父田穰苴的覆辙,著述兵法以教后人才是自己的选择。

孙武在其兵法十三篇首篇《计》中就曾写道:“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他已经知道现在该是急流勇退,辞去将军的官衔,归隐养老的时候了。

孙武向夫差正式提出了自己不愿为官、归隐养老的要求。夫差让伍子胥再三挽留孙武,但孙武此时已是去意已决,不可动摇。

临别之时,孙武与伍子胥进行了深谈。他暗地里劝好友伍子胥:“你知道自然运行的规律吗?自古暑往则寒来,春还则秋至。吴王夫差现在自恃强盛,四境无虞,以至奢侈无度,荒废朝政。如果我们功成名就还不懂得隐退,哪将来必定会有后患的。我并不是只想自保,也是想着保全自己的家小啊!”

孙武走后,伍子胥未听从孙武的劝告,在越国的问题上继续一而再、再而三地向夫差进谏。伍子胥的苦谏,夫差根本听不进去,甚至厌恶反感,日久就疏远他,咒骂他。

后来,夫差在伯嚭的挑拨下,借口伐齐前伍子胥偷偷地把自己的儿子送往齐国怀有二心,是对自己不忠,于是派人送属镂剑,赐伍子胥自刎。

伍子胥死后,吴王夫差命人将伍子胥的尸体装在一只皮袋里,扔到江中。伍子胥不听孙武忠告,只落得如此凄惨的下场。

孙子与伍子胥都是为后人称颂千年的英雄,但是,他们的结局却如此地不同。

孙子早已看明白了吴王夫差,所以早早地就功成身退了,而伍子胥却不听孙子的劝告,结局相当悲惨。

年谱

公元前552年,孙武出生。

公元前544年,孙武8岁,开始上学。

公元前541年,孙武在齐。晋赵武死,韩宣子执晋政。

公元前539年,孙武在齐。齐国田氏放贷,大斗出,小斗进,收买民心。

公元前538年,孙武在齐。楚灵王与陈,蔡等攻吴,破朱方,执杀齐庆封。

公元前537年,孙武在齐。楚国联合越国进攻吴国,在鹊岸大败。

公元前536年,孙武在齐。楚国进攻徐国,吴国人帮助徐国,楚国令尹攻吴,在房钟大败。

公元前535年,孙武在齐。楚灵王六年,章华之宫落成,召鲁国国君庆贺,鲁昭公不得已赴楚。

公元前534年,孙武在齐。楚灭陈。

公元前532年,孙武在齐。田,鲍二氏攻栾、高,栾施,高疆奔鲁。田桓子对贫困孤寡者都发给粮食,势力益大。

公元前531年,孙武在齐。楚灵王诱杀蔡灵侯,以公子弃疾为蔡公。吴王馀祭死,弟馀昧立。

公元前530年,孙武在齐。楚国派兵围攻徐国以威胁吴。

公元前529年,孙武在齐。楚平王继位。

公元前528年,孙武在齐。楚平王初立,恐怕国人及诸侯叛乱,采取了惠民政策,结好邻国,息兵五年。

公元前527年,孙武在齐。吴王馀昧死,吴王僚立。

公元前526年,孙武蒙山求学。

公元前525年,孙武在齐。吴王僚攻楚,在长岸大败,失王船“余皇”,公子光夜袭楚军,夺回“余皇”。

公元前524年,孙武漫游天下,考察古战场。

公元前523年,孙武漫游天下,田书因伐莒功大,景公赐姓孙,食采于乐安。

公元前522年,孙武在齐,博览群书,研究历代战争兵法理论,作著《兵法》的准备工作。伍子胥奔吴。

公元前521年,孙武成婚。

公元前519年,孙武在齐。吴王僚八年,攻州来。楚与顿,胡,沈,蔡,陈,许之兵往救,战于鸡父,楚军大败。

公元前518年,孙武在齐。吴灭钟离。

公元前517年,孙武在齐。鲁昭公率军队攻伐季孙氏,“三桓”联兵反抗昭公,昭公兵败奔齐。

公元前516年,孙武在齐。楚平王死,楚昭王立。

公元前515年,高昭子联合栾,鲍,田三家反晏婴,孙凭参与其中,恐遭株连,孙武和妻子奔吴,隐居穹窿。公子光继位,是为吴王阖闾。

公元前514年,阖闾举伍子胥为行人,伍子胥奉阖闾之命,请孙武出山练兵斩姬。阖闾拜孙武为将军。

公元前512年,吴取分兵扰楚之策,讨吴叛臣,断楚翅翼,灭徐与钟吾。

公元前511年,吴国采取疲楚误楚的策略,大肆骚扰楚国军队,吴国杀掉公子掩余与烛庸。

公元前510年,楚联越伐吴,为吴军所败。阖闾使伍子胥增筑都城。

公元前508年,吴国继续施行疲楚误楚的战略,诱惑桐国叛楚,子常上钩,率师攻吴,被吴军击败。

公元前507年,孙武在吴。楚子常向蔡昭侯索裘及佩玉,又向唐成公索马,两君不肯,子常无理扣留唐蔡二君。

公元前506年,子常围蔡,吴国派兵营救,开始了全面进攻楚国的战争。孙武领兵在柏举大败楚军并攻入郢都。

公元前505年,秦国救楚国,大败吴兵,阖闾的弟弟夫概勾结越国自立,阖闾夺回王位。吴军相继班师回国。孙武请求辞官闲居。

公元前495年,吴王阖闾不顾道义,攻打越国,孙武认为必定会失败,结果正如所料。

公元前494年初,吴王夫差决定兴师伐越。伍子胥向孙武问计,孙武帮助出谋划策。

孙武再次请求归隐山林。最后的去向,由于史无明载,已成为一个永远难以索解之谜。

名言

敌人的精锐部队不要强攻。

无时无处不可以使用间谍。

用兵作战,主要讲的是计谋。

胜利可以预见,却不能强求。

地形是用兵打仗的辅助条件。

敌人的诱饵之兵,不要贪食。

对被包围的敌军,要预留缺口。

对于假装败逃之敌,不要跟踪追击。

对正在向本土撤退的部队不要去阻截。

对于陷入绝境的敌人,不要过分逼迫。

善战者调动敌人而决不为敌人所调动。

明智的将军,一定要在敌国解决粮草。

既不了解对方又不了解自己,每战必败。

善于进攻的部队就像从天而降,敌不及防。

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

符合国家利益才用兵,不符合国家利益就停止。

对占据高地、背倚丘陵之敌,不要作正面仰攻。

了解敌方也了解自己,每一次战斗都不会有危险。

整个军队都要依靠间谍提供的敌情来决定军事行动。

智慧明达的将帅考虑问题,必然把利与害一起权衡。

在战争之前,一定要进行周密的分析、比较和谋划。

使敌人举国降服是上策,用武力击破敌国就次一等。

那种既无深谋远虑而又轻敌的人,必定会被敌人俘虏。

对待士卒像对待自己的儿子,士卒就可以跟他同生共死。

善于用兵的人,不用再次征集兵员,不用多次运送军粮。

懂得用兵的人,他行动起来不会迷惑,他的战术变化无穷。

大凡作战,都不是以正兵作正面交战,而用奇兵去出奇制胜。

战争是一个国家的头等大事,关系到军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

攻击敌军,如同用石头砸鸡蛋一样容易,关键在于以实击虚。

用兵作战没有一成不变的态势,正如流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去向。

战胜敌人的战略战术每次都是不一样的,应适应敌情灵活运用。

军队作战就要求速胜,如果拖得很久则军队必然疲惫,挫失锐气。

越深入敌国腹地,我军军心就越坚固,敌人就不易战胜我们。

不抱敌人不会来的侥幸心理,而要依靠我方有充分准备,严阵以待。

靠近水草地区,军需供应充足,将士百病不生,这样就有了胜利的保证。

胜利是可以创造的,敌人虽然兵多,却可以使敌人无法有效地参加战斗。

善于作战的指挥者,他所造成的态势是险峻的,进攻的节奏是短促有力的。

百战百胜,算不上是最高明的;不通过交战就降服全体敌人,才是最高明的。

明智的国君,贤能的将帅,能用智慧高超的人充当间谍,就一定能建树大功。

对待战争,明智的国君应该慎重,贤良的将帅应该警惕,这是安定国家和保全军队的基本道理。

胜利者一方打仗,就像积水从千仞高的山涧冲决而出,势不可当,这就是军事实力的表现。

通过敌人不设防的地区进军,在敌人预料不到的时间,向敌人预料不到的地点攻击。

善于打战的人,不但使自己始终处于不被战胜的境地,也决不会放过任何可以击败敌人的机会。

善于用兵的人,战胜那些容易被战胜的敌人。所以善于用兵的人,没有智慧的名声,没有勇武的功绩,而他的战绩不会有闪失。

善于打战的人,先使自己不可被战胜,以等待战胜敌人的机会。不能被战胜,在于自己;能否战胜敌人,在于敌人那一方。

善战者,依靠势态,而不苛求于个人,能选择人员从而创造好的势态。善于指挥打仗的人创造势态,就像在极高的山上滚动圆石,来势宏大。

善于打战的人能够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而不能使敌人一定会被我军战胜。

善战者追求形成有利的“势”,而不是苛求士兵,因而能选择人才去适应和利用已形成的“势”。

善于指挥打仗的人所造就的“势”,就像让圆石从极高极陡的山上滚下来一样,来势凶猛。这就是所谓的“势”。

善于进攻的将领,敌人不知道要怎样来防守他;所以善于防守的将领,敌人不知道要怎样来进攻他。

有智谋的人考虑事情,必定对益处和害处都考虑周全。考虑益处的同时照顾到害处,事情就会顺利进行;考虑害处的同时照顾到益处,忧患可以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