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缘巧合结良缘

近代的广东是中国的前哨,得风气之先,孕育了许多的革命志士。廖仲恺与何香凝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这对患难与共的革命伴侣,是近代中国杰出的爱国志士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

廖仲恺原名恩煦,又名夷白,1877 年 4

月 23 日出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市的一个华侨家庭之中,在家中四兄妹中行二。而比廖仲恺小 1 岁多的何香凝则于 1878

年 6 月 27 日出生在香港的一个富商之家, 是其家的第九个孩子,原名谏,又名瑞谏。虽然同是广东人,且都拥有可以算作“上流”的社会家庭背景,但廖仲恺与何香凝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成长经历。

廖仲恺是在美国白人种族主义者的排华浪潮中度过童少年时代的。生活在海外的华人的备受凌辱与美国白人的肆无忌惮的种族歧视和排华行径,在廖仲恺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的父亲廖竹宾是一位对祖国有着拳拳赤子之心的爱国华侨。他常常教导自己的子女说:“祖国是每个人的灵魂和生命所寄托的,灵魂没有寄托的人, 生命没有寄托的人,就像树叶离开树技一样,失去了营养的供给,便会焦枯而死的。所以,我们要爱自己的祖国,就像爱护自己

的灵魂、自己的生命一样。能够不忘记祖国,不忘记祖国的文字,这就是爱护祖国的第一个条件。”(程途《廖仲恺》)在父辈的熏陶和教育下,廖仲恺自小就有着强烈的报国之心。

何香凝的少年经历却与廖仲恺有着强烈的反差。何家交游甚广,是一个纵情逸乐豪商富贾之家。而生活在这样环境下的何香凝却与之格格不入,与兄弟姐妹耽于逸乐截然不同的是:何香凝自小就有着强烈的读书求知的欲望。在当时信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风气之下,几乎是全凭着坚韧的毅力,从自学开始自己的求学之路的。她不分白天黑夜的念和画,不懂的请教哥哥,甚至于让女仆拿到私塾先生处去请教。这样努力的结果,自然使得何香凝的文化素质和修养远远超过同样背景成长的大家闺秀,为她将来接受新思想和投身革命奠定了基础。

1893 年,16 岁的廖仲恺失去了父亲, 家境顿时一落千丈,迫使廖家告别旧金山, 回广东依托于叔父廖志岗。在叔父的支持下,廖仲恺在家乡和香港开始了求学的生涯。尤其是 1896 年,19 岁的廖仲恺赴香港皇仁书院专攻西学,使他受到了较为系统的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教育和训练。尤其是1897 年的年底,他与何香凝结为夫妻,开始了新的生活。

说起两人的婚姻,确实是有一点缘由天定的味道。

廖仲恺的父亲临终时,对于他的婚姻大事留下了将来讨个大脚小姐作媳妇,并且必须照办的遗嘱。原来,根据客家人的规矩, 必须讨大脚妇女作儿媳,而且,廖竹宾根据自己漂泊海外的经验得出了小脚女人在外国被人看不起的结论,因此给儿子留下了这样的遗嘱。廖仲恺的叔父志岗碍于兄长的遗训,自然照办,而且廖仲恺本人也受维新志士关于改革社会风气,“不得娶缠足女子” 宣传的影响,明确宣布一定要找一位大脚的妻子。但是廖家是一有身分的仕宦人家,在门当户对的社会风气之下,自然不能找诸如村姑之类身分低卑的大脚女子;但在当时中国,有身分的千金几乎都是缠足的,尤其是在香港,大脚女子更是打着灯笼也难找。而这时恰恰何家的九小姐——何香凝就是独一无二的大脚小姐。

何香凝的那双大脚完全是她自己顽强抗争换来的。她的父母为了让自己的女儿将来进入上流社会,执意给何香凝缠足,甚至采用强制的手段。但何香凝自幼憧憬那些驰骋疆场的太平天国的女兵,立志绝不缠足。因此,父母缠一次,她就设法剪开一次。如此经过了几十个回合的斗争,她的父母也拿她没有办法,只好由她去了。

1897 年 10 月底,廖仲恺与何香凝在广州举行了婚礼,结为了一对美满的夫妻,由此开始了志同道合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