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葱茏的爱国情怀

1910 年春,郭沫若考进了成都的分设中学。

他原以为到了省城成都这样的大地方,一定可以学到更多的新知识。那知过了不久,他发现教员们除了比嘉定要威风以外,品德、学问依然和嘉定一样。一样是一些不学无术骗官做的教职员,一样是一些不求上进骗文凭的学生。学界的腐败,社会的黑暗,朝廷的昏庸,有时曾使他心灰意冷,甚至想出家去当和尚。他自己曾写了一首诗流露了这种情绪:

我已久存厌世心,每思涤虑脱尘俗。头上头发如沙弥,人是如来古金粟。

毕竟成都是四川省的政治文化中心,革命或维新的风潮也时时波及到这里。他向往革命,崇拜革命党人,深信只有他们才能拯救中国。

1910 年 12 月,分设中学停课复习,准备期末考试。一场风暴这时从北京刮到了成都。这即是国会请愿运动。

这次请愿运动是由资产阶级立宪派发动,反对清政府欺骗国人,拖延召开国会,拒绝立宪。

这个请愿风潮,当年 12 月传到了成都。成都的高等学堂的学生,便向成

都各学校印发了一份传单,号召各校推举代表,第二天上午 10 点在教育总会开会,商讨请愿早开国会的事。

传单到了分设中学,各班立即推举代表,准备参加明天的请愿大会。两班不少同学提议:“请郭开贞做我们的代表!”大家举手表决,一致通过。

郭沫若当仁不让,第二天上午就代表全班去参加大会。

会上大家推举了著名的刘子通先生做主席,并兼请愿通告的起草委员。大会议决了三条。第一,要求明年召开国会;第二,要求四川总督赵尔巽代奏朝廷;第三,实行总罢课,不达目的誓不复课。

谁知,第二天刘子通就被赵尔巽秘密逮捕,这激起了学生们的愤怒。一致决议:继续罢课,拒绝期末考试;要求释放刘子通先生;要求早开国会。就在宣布继续罢课的第二天,四川提学使司按照赵尔巽的指示,向各校

下了一道严厉的命令:禁止学生罢课要挟政府,如不听命,首先惩办各学校领导人。

此令一下,那些为了保住头上乌纱帽的校长们,从原来的袖手旁观,一变而为政府的帮凶了。分设中学校长宣布第二天开始期末考试,谁不参加考试就开除谁。

这一着还真灵,运动一下子冷了下来,复习功课的热潮在学校里突然升了温。代表们成了头不沾天、脚不着地的人物。郭沫若的处境非常尴尬。他想:“课,是罢还是不罢?自己既然当了代表,又举了手,表了决,总不能又带头退却?”

丙班首先考英语,一大早自习室里一片“but”、“cut”、“put”的英语复习声。不少人都把钢笔、墨水准备好了。

  1. 点钟上课铃打响了。大家既然过去一致同意罢课,这时如果自己先走上课堂,有点对不住大家。因此,谁也不愿带这个头,都在自修室里观望。监学走来劝大家上课堂,但谁都不动。他便连说带劝拉走两个学生。又

回来拉第二拨。那知第一拨被拉走的学生又跑了回来。两个监学疲于奔命, 结果还是没有办法,便去请监督(就是校长)。

监督来了,他勾着他那个长脖子,理着他那八字胡须,指着学生说:“你们为何不上课堂?”“你们快去上课堂!”大家仍旧不动。

他又指着小同学说;“你们这些小孩子,为何也要跟着大孩子闹?你们也要去参政吗?你们真蠢!你们受骗了!”他边说边拉小同学,拉去一个, 又来拉第二个,前一个却又跑回来了。

他见拉人的办法不行,便将丙丁两班学生集合在自修室门外,一字排开, 隔着天井,对面就是他们的课堂。监督还用劝说的调门对大家说:“我看, 你们是害羞。你们怕先走,别人笑话。好,我有一个办法。你们听我的口令, 我叫一、二、三,你们就一齐开步走,走到对面课堂去!”

说完,只听他高喊:“用意!”他把“注意”说成“用意”,大家都笑起来。监督以为他这种幽默成功了,便提高了他那四川的京腔,又高喊一声: “用意!”“大家不要笑,我要喊一、二、三了。用意!一,二,三!一齐开步——走!”有人想抬脚,一看别人没有动,就又将脚收回了。结果,大家还在原地。

监督一见这种办法又遭到失败,便恼羞成怒。他那张古铜色的面孔,胀成了一付猪肝色,八字胡须也在一掀一掀地痉挛。

突然,他的目光落到了郭沫若的身上。“郭生!”他喊道:“你叫他们上课堂!”

郭沫若回答:“连监督都叫不动,我哪有那样大的能耐!” “那么,你就先进课堂做个榜样!”

这真有点咄咄逼人。沫若想了想说道:“先生,大家都是为爱国甘愿牺

牲自己的学业,我不能来做破坏运动的罪魁。”

这句话可把监督气坏了。他指着郭沫若和另一个同学张伯安骂道:“啊, 你两个,真对不住我!你们在本地中学闯了祸,遭到斥退(即开除),是我把你们收进了学校。啊,啊,你们忘恩负义!我以为你们可以改过自新,哪知,你们又来和我作对。你们又在这儿闹事,把一些很好的同学都带坏了! 我最后问你们一句:你们到底进不进课堂?不进课堂我就斥退你们!”

沫若回答道:“先生,我不能带这个头!”

张伯安也坚决地说:“士可杀而不可辱。先生,要斥退就请斥退吧!” 郭沫若、张伯安就这样被学校宣布开除。

说来也巧,正在这时,郭沫若的大哥郭开文回到四川成都来了。他去日本留学,学了几年法政,今年在北京考上了法科举人,并得到了一个七品京官的头衔,被派到北京法部衙门做事。他这次回成都,是应了成都官办法政学堂的聘请。

大哥回省的消息传开了,分设中学的监督也去了他下榻的地方拜访他。想请他担任分设中学甲班的法制经济课。为了能得到沫若大哥的答应,监督主动提出让沫若和张伯安复学。于是沫若在被开除后的第四天,又搬回了学校。

1911 年,这是一个在中国历史上难忘的年头。这年的 10 月 10 日,爆发了武昌起义。而武昌起义正是从四川的保路运动开始。

这年 5 月,清政府下了一道谕旨,宣布将京汉、粤汉、川汉铁路收归国有。实际上是把铁路所有权出卖给帝国主义。这引起四川的绅商们极大的气愤,学生们也很关心这件事。

5 月下旬,川汉铁路公司召开股东大会。郭沫若和几个同学也去旁听了。会场上的热烈气氛,大家誓死保卫川汉铁路的决心,也使郭沫若流泪了。大会决定成立“保路同志会”,联络全省全国同胞,号召商人罢市,工人罢工, 学生罢课,农人抗税,反抗到底。在很短的时间内,人们的积愤被掀动了起来,形成了保路的高潮。

清政府见四川情况不妙,立即派了有名的杀人不眨眼的赵尔丰来镇压。他一到成都,立即逮捕了保路同志会的领导人。全城震动了。市民们一齐拥向了总督衙门,要求释放保路同志会领袖。赵尔丰下令开枪,好多人都被打倒了,满街都是死伤的人。

全城立即罢市,罢工,学生罢课。成都保路同志会派人向各地传送赵尔丰杀人的消息,要求全省暴动。

分设中学的学生们还创造了一种新的通讯方法,名叫“水电报”。就是在一块木板上写上消息,叫各地火速起义,援救成都。然后将木板放到川河里,让它漂向下游各地。

荣县最先暴动了,同志会攻占了县城。接着新津也暴动了,杀了县官。各县都闻风响应。

四川一乱,全国骚动,清政府仓惶失措了。又派了湖北总督端方,率领了湖北两个旅新军,浩浩荡荡杀奔四川来了。

由于武汉清政府防备空虚,革命党人便在武昌发动了起义,一举成功。当端方带领的鄂军走到重庆时,武昌起义便爆发了。他的后路被切断。

他走到资川,后面的重庆,前面的成都,都宣布独立了。他终于死在他带领的新军之手。

在四川宣布独立的头一天,沫若就从他大哥和堂兄三哥那儿知道了这个消息。他欣喜万分,立即赶回学校,告诉了同学们。学校里立刻沸腾了。“万岁!”“革命成功万岁!”一片欢呼声。

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留在人们头上的辫子剪掉。沫若首先剪掉了自己头上的辫子。这条辫子,不久前他还曾因为它长得不粗不长而懊恼过。在乐山上学时,也曾因为自己的辫子短,而买了一条假辫子装上。现在,他已毫不可惜了。

他们拿着剪刀去向那些拖着猪尾巴的人动手。特别是那些怕事的学生和首鼠两端的老教员,他们还不敢或不愿意马上就把它剪去。沫若就带领一帮人围捕他们,追得他们鸡飞狗跳,特别是那位监督,他死命抱着自己的头, 连连地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沫若对他说:“都先生,不要再为它可惜了,我们所受的耻辱已经够长的了,现在把它除去,祖宗的在天之灵也一定会高兴的。”不由都监督分说, 几个学生按住他,“咔嚓”一剪刀,就把那条足有三尺长的尾巴剪了下来。

这年春节,沫若回沙湾过年,他给自己家也给别人家写了不少春联,内容大都是歌颂辛亥革命的。如:

共和三脱帽, 光复一戎衣。

桃花春水遍天涯,寄语武陵人,于今可改秦衣服。铁马金戈回地轴,吟诗锦城客,此后休嗟蜀道难。国势已变更,冉冉春回,问东君尤名皇否?

天心早眷顾,眈眈虎视,嗟西虏其奈我何!

故国同春色归来,直欲砚池溟渤笔昆仑,裁天样大旗横书汉字。

民权如海潮暴发,何难郡县欧非城美澳,把地球幅员竟入版图。

这些春联都反映了他当时对辛亥革命胜利的喜悦心情,流露了他那葱茏的爱国情怀。还有一些春联则反映了他心忧天下、壮志报国的决心。如:

力挽狂澜,旰食宵衣新主业。 忧先天下,江湖廊庙小臣心。 击筑且高歌,英雄意冷三杯酒。弹琴复长啸,壮士胸罗百万兵。

可是,辛亥革命的胜利,只是昙花一现,革命的果实很快便落入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代表袁世凯之手,中国仍在黑暗中。他实在忍不下去,他要游学欧美日本,去寻找真理,学好本领,振兴中华。

1913 年秋,他终于等到了一个机会,走出夔门,飞向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