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一个好干部在人民心中的分量,穿越时空而不可磨灭。如同兰考人民“看到泡桐树,想起焦裕禄”,如同福建东山“先祭谷公,后祭祖宗”已成民俗,在广袤的青海高原上,关于“牧民省长”尕布龙的“花儿”小调悠扬动人,唱出了人们对一个共产党人高尚境界、本色人生的衷心赞誉。
为民情怀最动人,百姓谁不爱好官。为什么尕布龙去世已经4年了,但青海的各族群众没有忘记他,处处传颂着他的故事?细细品读尕布龙平凡而伟大的一生,答案就在其中。正如近日媒体普遍报道的,曾任青海省副省长的尕布龙坚持30多年,将自家房子改成“牧民店”,为群众排忧解难;他长年一身布衣、满身泥土,哪里工作最苦最累,就出现在哪里;他奋斗18年,使山秃水枯的西宁南北两山旧貌换新颜;他身居高位不谋私利,对自己、对家人、对身边人都从严要求……
行动是最有力的证明,奉献是最朴实的语言。回顾尕布龙86岁的人生历程,严与实构成最为厚重的底色,好比一部令人荡气回肠的大书,诠释着一个领导干部的公仆本色、实干精神、浩然正气,字字句句写在了人心深处。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当前,“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正在深入开展,见贤思齐,发挥好尕布龙等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不断注入思想正能量,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做到忠诚、干净、担当。
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就要心中有党,始终用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几十年来,不论在基层还是到机关,也不论担任什么职务,只要党的事业有需要,尕布龙总是满怀激情投入工作,任劳任怨做好工作。用忠诚点燃生命之火,心中有党,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作为党的干部,不论在什么地方、在哪个岗位上工作,只有高扬信仰风帆,做政治上的明白人,时刻不忘自己对党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始终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才能把得住方向、经得起考验、干得了事业。
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就要心中有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从焦裕禄“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到谷文昌“不带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为人民”,再到尕布龙“心里装满了老百姓的疾苦”,一代代党的优秀干部,无不怀着人民至上的赤诚与真情,对群众利益想得多、看得重,对个人名利想得透、看得淡。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关键是正确对待群众、正确认识自己。党的干部源于群众、为民服务,手中的权力意味着职责而不是享受,只能用来为党分忧、为民造福。想万家灯火,念百姓忧乐,与群众心连心,为群众谋福祉,就能以实际行动回答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做执政为民的忠诚公仆。
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就要心中有责,始终把责任扛在肩上。跋涉草原,化解扶贫难题;翻山越岭,改善学校条件……从这些真实故事中,人们看到的是一个共产党人的责任与担当。责任心是最持久的动力,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有道是“爱挑的担子不嫌沉”,只有把对党的责任、对群众的责任、对事业的责任高悬心中,才会以满腔热情干事创业,杜绝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等现象;才会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杜绝各种花架子、假大空;才会鼓起“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带领群众攻坚克难、开拓前进。干部多走“操心路”,群众才能多走“安心路”;铺筑改革发展之路的坚固基石,就是不可懈怠的责任、就是驰而不息的实干。
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就要心中有戒,始终把敬畏融入言行。从不吃招待饭、从不住大宾馆、从不给家人搞特殊,无论职务高低,无论何时何地,尕布龙的严以自律一以贯之。自觉践行,源于内心的敬畏,敬畏人民、敬畏法纪、敬畏责任,从而做人不妄为、有权不“任性”;严格要求,源于思想的清醒,慎独慎微、勤于自省,处理好公和私、情和法、权和法的关系,从而按本色做人、按角色办事。“老百姓心里头有一杆秤”,对各级干部而言,绷紧自律这根弦,守住廉洁从政这条底线,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才能不为诱惑所扰、不为“围猎”所困,做“人人开口都说个好”的好干部。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从放下牧鞭走进党政机关的那一天起,尕布龙就对自己说:不能忘了养育自己的草原和牧民群众。几十年来,尽管职位不断升高,但他始终没有忘记当初这句话,倾其一生地奋斗去证明这句话。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不忘本来,才能开创未来。让我们牢记共产党人不变的宗旨与信念,把精神力量化为实干动力,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新征程上,勇于担当、奋发有为,去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新业绩。
(新华社北京2015年8月1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