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 轼(二首)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嘉祐初,应礼部试第一。历官至翰林学士,后累遭贬斥,死于常州。他是一位造诣高深的全能作家。词开豪放之先河,对词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简注]**①“丙辰”,1076 年。②“子由”,轼弟辙,字子由。③“琼楼玉字”,传说中的月中宫殿。④“清影”,清淡的人影。⑤“转朱阁低绮户”, 照遍红色的楼台和用绮罗做的低低的门帘。⑥“婵娟”,月里嫦娥,代月亮。

**[导读]**作者写这首词时正在密州任上,远离家乡亲人,政治上极为失意。词的上阕,既表现了诗人对“天上宫阕”的向往,又表现了诗人对人间生活的留恋、热爱。下阕流露出了缕缕乡思的愁怨,但又自己找到了慰藉。十全十美的称心如意,自然和现实中都是不可能的,因而只能避免痛苦,自己寻找人生的乐趣。这无疑仍是对生活的一种积极态度。“千里共婵娟”句, 成为后代离人相互祝愿的用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