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二首)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今山东历城人。他生长在北方沦陷区,曾参加耿京领导的抗金义军。南归后,未被重用。他担任过湖南、湖北、江西安抚使等职,后遭排挤。然力图恢复中原,雪耻报国之志至死不渝,词风豪放悲壮,后人将他与苏轼并称“苏辛”。

**[导读]**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题为“怀古”的词作, 实际上是借“怀古”而寓伤今的情怀。

辛弃疾在宁宗开禧元年(公元 1205)任镇江知府。有一次他登临京口(今镇江市)北固山,仁立在北固亭上,俯视滚滚不尽的长江,缅怀往事,思念当今,词人心潮澎湃,奋笔写下了这篇千古传诵的杰作。

怀古词作,大都离不开用典。辛弃疾这首词里的历史故事运用虽多,但能紧扣住镇江的有关史实,并融情于景,写得贴切自然,使思想内涵与艺术性达到高度的统一,增强了艺术感染的魅力。这在宋词中也是不可多得的名作,所以明朝杨慎在《词品》中评论此首为辛词中第一,确有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