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与国民经济

能源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既是同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资源,也是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物质基础,能源的替代和变革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标志。每一次变革的结果,都必然促进人类社会产生质的飞跃。尤其是对工业的发展起到直接的作用,列宁曾说过:“煤是工业的粮食。石油是工业的血液。”能源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原动力,这正是它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所在。

能源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总发展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一个国家或地区拥有能源的数量和分布以及开发利用能源的水平和程度都直接决定了这个国家或地区的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及可持续发展能力。

长期以来,能源一直是促进或制约各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由于丰富的能源资源拥有量和综合大力开发的能力,促成了一些国家和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亦由于“石油危机”而导致一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危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也得益于有丰富稳定的能源保障。

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能源消费与国民经济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关系。

一般,在同一时期中,能源消费量增长较快的国家,其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也比较快,反之,能源消费量增长较慢的国家,其国民经济发展速度也比较慢。例如,1965~1980 年期间,日本是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中能源消费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增加了 129%;同期,西欧和英国,能源消费量几乎没有什么增长。再看看这两个国家这一时期的国民经济增长情况,日本名列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首,平均年增长 9.7%,而英国年平均增长 1.8%。

尽管能源消费量的增长速度和整个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发生相应的变化, 但二者并不是等速的。通常,人们都用能源弹性系数(或称能源增长系数) 来表示在同一时期这两种速度之间的关系。

能源弹性系数 = 能源消费量的年平均增长率(%)

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

从这个系数来看,能源弹性系数越小越好,也就是说,人们希望每年国民生产总值多增长些,而消费的能源少增长些,但是能源弹性系数的大小有一定的客观规律性,是不能随意选取的。它一方面受各种技术和经济条件的制约,另一方面又受产业结构、能源利用效率、国民经济能源消费的比例等因素的影响。利用能源弹性系数,可以对一个国家或地区过去的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从中找出规律,并可利用它对今后较长时期内的能源需要量进行预测。

一般,一个国家在工业化的初期阶段,由于能耗少的农业生产比重逐渐下降,能耗大的工业生产比重逐步上升。因此,能源消费量每年平均增长速度都比国民经济的每年平均增长速度要快些,一般是能源弹性系数大于 1。例如美国 1880~1920 年期间是农业为主转向工业化的时期,由于钢铁工

业和制造业的迅速发展,能源消费量剧增,40 年间能源消费量年平均增长 5.6

%,而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3.4%,能源消费增长系数为 1.65。我国的能源弹性系数也大于 1,这是因为耗能较大的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明显增大,能耗更高的重工业在工业的比重也有所增长,加上能源利用效率和科学

技术水平还较低的缘故。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能源利用科学技术的进步,能源利用日益合理,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加上国民经济结构的改善和产品质量的提高,到工业成熟以后,能源弹性系数就会逐步下降,系数都小于 1。

例如,美国近 50 年来,能源消费量的增长速度平均每年为 2.5%,而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和增长速度为平均每年 3.3%。其能源弹性系数为 0.76。另外,世界上其他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随着工业化的深入,其能源弹性系数也都小于 1。

同时,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民经济部门结构和生产部门结构是影响能源消费系数的因素之一。在国民经济的各部门中,有的能源消耗较多,有的则较少。一般来说,工业与农业相比,工业消耗能源多;重工业与轻工业相比, 重工业消耗能源多,重工业中的有色金属冶炼部门消耗能源多等等。

能源利用效率也是影响能源弹性系数的一个重要因素,能源不仅从生产地区运达消费地区过程中会有所损耗,并且在利用过程中也不能全部发挥效益。一般,能源利用效率越高,能源消费系数越小,反之,能源利用效率越低,能源消费系数越大。

能源与国民经济之间的这种“弹性”关系,决定了我们在开发利用能源为国民经济发展服务的时候,一方面要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广泛地挖掘和利用能源以提供社会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又要在利用“开源”的同时,全面“节流”,通过调整地区产业结构和改进技术设备等手段,努力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以最少的能源促进国民经济的最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