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 庆 谈 判

八年抗日战争过程中,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虽然受到过挫折和干扰,但是终究是合作到底了,两党都为抗战胜利作出了贡献。然而蒋介石却想消灭抗战有功的人民军队。

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已发展到 120 多万。还有民兵 260 多万,控制着从东北到华南的很多土地。它在全国人民心目中已经树立了崇高的形象,它的力量远不是八年前几万人所能比的,已经成为中国一支不容忽视的政治力量。要想消灭这样强大的力量是不可能的。

摆在蒋介石面前唯一正确的办法是:继续和共产党合作,结束独裁统治, 成立联合政府,共同建设中国。然而,他不愿意也不甘心看到共产党如此强大,还在作当年“围剿”红军的梦。

1945 年 8 月,日寇宣布投降,使善于保存实力的蒋介石一下子陷入了尴尬处境:长期与日寇对峙并包围着敌军据点和交通要道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国民党杂牌部队在受降中处于极其有利的地位,而退缩在中国西南部和缅甸丛林中的蒋介石嫡系部队,除非从抗日部队头上爬过去摘取抗战胜利果实, 否则,东部广大富庶地区势必落入共产党军队的手中。蒋介石气急败坏。于 8 月 10 日晚间发出训令,命令日军不许就近向八路军、新四军抗日部队投降, 原地维持秩序,等待“中央军”前往受降。11 日,蒋介石连下三道命令,一道命令给嫡系部队,要其“积极推进,勿稍松懈”;一道命令给伪军,要其“维持治安,乘机赎罪”;一道命令给八路军,要其“就地驻防待命,不得擅自行动”。

8 月 15 日,重庆政府宣称:任何不服从蒋委员长命令的抗日部队,将被认为“人民公敌”,并应以军事纪律处分。

这些事实表明,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中国,将会有一场大的斗争,中国的前途如何,是摆在全国人民和各派政治力量面前的最大问题。

蒋介石的决心是要用武力消灭共产党。可如果立即发动内战,就会处在不利的地位,国际国内各界人民迫切要求和平,反对中国内战,中国共产党坚决反对内战、独裁政策;同时国民党军队远在大后方,发动全面内战尚需时间准备,而美国慑于世界人民包括美国人民反对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的舆论压力,在帮助蒋介石调兵的同时,也希望国民党和中共谈判。于是,国民党一面积极准备内战,一面伪装和平,要求与共产党谈判。

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进行和平谈判,是蒋介石玩弄政治欺骗手法的重要一招。1945 年 8 月 14 日、20 日和 23 日,蒋介石连发三电邀请毛泽东赴渝面商“国家大计”。他的阴谋是:如果毛泽东同意去,一则可能对中国共产党施加压力,逼迫中共交出军政和解放区,二则可以争取时间,加紧运兵,部署内战。如果毛泽东不去,他就可借以欺骗中国人民和世界舆论,诬蔑共产党反对和平谈判,把内战的责任强加在中国共产党身上。

中共中央洞悉蒋介石的上述阴谋,但是为了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民主和捍卫人民利益,更有效地揭露美蒋反动派的真面目,以教育群众和争取中间派,仍决定派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赴重庆谈判。

8 月 25 日,中共中央发表了《对于目前时局的宣言》,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和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实现全国统一,建立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的方针,并针对国民党反动派阴谋发动内战,破坏团结,压制民

主的活动,向国民党政府提出六项紧急措施。其主要内容是:

(一)承认解放区的民选政府和抗日军队,撤退包围与进攻解放区的军队,以便立即实现国内和平,避免内战;

(二)划定八路军、新四军及华南抗日纵队接受日军投降的地区,并给予他们以参加处置日本的一切工作的权利,以昭公允;

(三)严惩汉奸,解散伪军;

(四)公平合理地整编军队,办理复员,救济难胞,减轻赋税以苏民闲;

(五)承认各党派合法地位,取消一切妨碍人民集会、结社、言论、出版自由的法令,取消特务机关,释放爱国政治犯;

(六)立即召开各党派和无党派代表人物的会议,商讨抗战结束后的各项重大问题,制定民主的施政纲领,结束训政,成立举国一致的民主联合政府,并筹备自由无拘束的普选的国民大会。

8 月 26 日,中共中央向党内发出《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通知》, 告诉全党,毛泽东将应蒋介石电邀赴重庆同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并说明了党中央关于和平谈判的方针,要求全党不要因为谈判而放松对蒋介石的警惕和斗争。特别告诫粤、湘、鄂、豫等省解放区的党组织,“绝对不要依靠谈判,绝对不要希望国民党发善心,它是不会发善心的。必须依靠自己手里的力量,行动指导上的正确,党内兄弟一样的团结和对人民有良好的关系。坚决依靠人民,就是共产党的出路。”

8 月 28 日,毛泽东和周恩来、王若飞,在赫尔利、张治中陪同下由延安飞抵重庆。毛泽东离开延安时,延安各机关团体代表数百人到飞机场热烈欢送。当日下午 3 时 45 分,毛泽东一行抵达重庆九龙坡机场。在机场上欢迎毛泽东的有:蒋介石的代表周至柔,国民参政会秘书长邵力子、副秘书长雷震, 民主同盟主席张澜以及其他著名人士沈钧儒、左舜生、章伯钧,陈铭枢、谭平山、黄炎培、冷御秋、郭沫若和第十八集团军驻重庆办事处的代表,以及中外记者数十人。毛泽东在机场发表了书面谈话,指出:“目前最迫切者, 为保证国内和平,实施民主政治,巩固国内团结。”“希望中国一切抗日政党及爱国志士团结起来,为实现上述任务而共同奋斗”。

毛泽东等到达重庆的消息,震动了全国。重庆的各阶层人民热烈欢迎, 奔走相告,使整个山城沉浸在欢乐之中,把争取和平的希望寄托在中国共产党身上。舆论界说:“这是一个比日本突然宣布无条件投降更使人欢喜的消息”,称颂毛泽东“维系着中国目前和未来历史和人民的幸福。”

称赞毛泽东的伟大气魄和惊人胆略;盛赞中国共产党谋求和平民主团结的诚意。

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完全出乎美蒋意料之外。蒋介石对谈判毫无准备, 一切提案都由中共代表提出。谈判中,蒋介石除了反复强调政令统一外,提不出任何新的具体的办法,中共代表却表现出极大的忍让和耐心。

中共先提出中央政府应承认解放区政府的合法地位。蒋介石表示全国政令必须统一,解放区必须取消。

中共作出让步,表示为谋政令统一,请重划省区,解放区原有地方政府官员名单,呈请中央政府加委。蒋介石还是坚持先统一政令,后考虑任用行政人员。

中共再作让步,请国民政府在陕甘宁和华北五省委中共推荐之人为省主席及委员,于绥远、河南等 11 省,平、津、青、沪四特别市委任中共推荐之

人为省政府副主席和副市长,于东北各省容许中共推荐之人参加行政,因为这些地区中共有广大解放区。蒋介石还是说这是妨害“军令政令之统一”。中共再退一步,请委省主席的减为陕甘宁和华北四省,请委副主席、副

市长的减为二省三市。蒋介石仍不答应。

中共让步,请在派员监视之下,在解放区实行选举,然后请中央政府加委。蒋介石却不准民选,称“须待宪法颁布”。

中共再让一步,各解放区维持现状,待宪法颁布后再行选举任命,蒋介石仍然不答应。总之,他要立即取消解放区及其民选政府。这是中国共产党无法接受的。

谈判表明,蒋介石集团对于谈判毫无诚意,提不出任何方案来,只是派了王世杰、张群、张治中和邵力子等 12 个代表与中共应付。谈判一开始,中共即将《谈判要点》11 项面交国民党代表转蒋介石,其要点是:确定和平建国方针;承认各党派合法平等地位并长期合作;承认解放区政权和抗日部队; 严惩汉奸,解散伪军;重划受降地区;停止一切武装冲突;实行政治民主化和军队国家化。国民党对中共提的 11 项“要点”以“距离太远”拒不接受, 致使会谈一度陷于僵局。中国共产党为了力争和平,促成谈判达成协议,继续提出了一系列建议,作了重要让步,从而粉碎了国民党的造谣污蔑,揭穿了国民党的内战阴谋,赢得了全国人民和民主党派的热烈赞同和支持。

在谈判期间,毛泽东、周恩来等还多次会见了支持中国人民革命事业的宋庆龄,并和各党派、各界代表人物及外国友好人士进行了广泛的接触和交谈。向他们解释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实现和平、民主、团结的基本方针,表明了共产党对和平谈判的诚意。这就争取了许多人士对共产党的同情和支持, 形成了一股反对蒋介石内战独裁,要求和平民主的强大舆论力量,推动着重庆谈判利于人民的方向发展。

经过 43 天的会内会外斗争,于 10 月 10 日,由周恩来、王若飞和王世杰、张群、张治中、邵力子代表双方签署了《国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定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承认“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国民党应迅速结束训政,实施宪政;召开有各党派代表及社会贤达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 保证人民享受“身体、信仰、言论、出版、集会、结社之自由”,“严禁司法和警察以外的机关有拘捕、审讯和处罚人民之权”;承认国民党、共产党及一切党派的平等合法地位;释放政治犯;“积极执行地方自治,实行由下而上的普选”,等等。关于解放区政权、解放区军队以及国民大会等问题, 虽然中共一再让步,但均被国民党拒绝,未获协议,留待以后由政治协商会议和国共双方组成的三人小组进一步磋商。

关于解放区军队问题,中国共产党作了必要的让步,提出“应公平合理地整编全国军队”。把人民的军队缩编成 48 个师,占国民党军队 263 个师的

六分之一。国民党不同意,中共代表又提出缩编到 43 个师,占七分之一。国

民党说,它的军队要缩编到 120 个师。中共代表说,照此例减下去,人民的

军队可以缩编到 24 个师,还可以少到 20 个师,还占七分之一,并表示广东、浙江、苏南、皖南、皖中、湖南、湖北、河南(豫北不在内)八个地区的抗日军队可以迅速着手复员,并从上述地区,逐步撤退应整编的部队至陇海路以北及苏北、皖北的解放区集中。但是,国民党反动派根本否认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对中共的整编方案以“可以考虑”为幌子,实际上加以否定。

关于国民大会,中共主张取消抗日战争前国民党包办产生的国大代表, 修改国民党制订的国民大会组织法、选举法和宪法草案。国民党方面也表示不能接受。关于受降权问题,中共提出重划受降地区,参加受降工作的要求。国民党实际上拒绝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意见。

10 月 11 日,毛泽东返回延安。17 日,在延安干部会议上作了《关于重庆谈判》的报告,报告指出了这次谈判的收获是国民党承认了和平团结的方针和人民的某些权利,这是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斗争的胜利。报告提出了对《双十协定》应抱的态度,即不要轻信蒋介石的诺言,已经达成的协议, 只是纸上的东西,纸上的东西不等于现实的东西。同时也提出了今后的任务, 是坚持《双十协定》,继续争取和平,如果国民党要打,就把他们彻底消灭。

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虽然在许多重大问题上,没有能够达成协议, 但仍然具有重大意义。中国共产党通过这一斗争,用事实表明了自己争取和平的诚意,有力地揭穿了蒋介石的内战阴谋,从而极大地争取了群众,使自己在政治上处于十分有利的地位。而蒋介石则陷入了被动、孤立的困境。

《双十协定》签订后,中国共产党忠实地按照自己同意的协议,将江南部队撤往江北,再一次用实际行动向全国人民表明了自己坚持和平团结的诚意。但是,国民党却把谈判和这些协议当作掩护他们发动内战的手段。还在毛泽东等到达重庆的第二天,即 8 月 29 日,何应钦就下令国民党各战区大量

印发蒋介石 1933 年编写的《剿匪手册》。与此同时,国民党反动军队大批运至内战前线。10 月 13 日,蒋介石就向国民党军队发布了内战密令。在他的密令下,国民党军队分数路向解放区发动了猖狂的进攻。

早在 9 月初,国民党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就在蒋介石的密令下,

集中 13 个师的兵力,并勾结日伪军,分两路沿同蒲路向解放区进犯。一路由临汾、浮山、翼城等地进逼晋东南的上党地区。另一路从太原、榆次出发, 对太岳、太行根据地进行疯狂的“扫荡”。晋冀鲁豫野战军在刘伯承、邓小平领导下,奋起自卫还击。从 9 月上旬至 10 月上旬,共歼敌 3.5 万余人,俘敌军队、师长等高级军官多名,缴获大量武器及其他军用物资,彻底粉碎了敌军的进犯。

国民党第十二战区傅作义部,在 8 月至 9 月上旬,勾结敌伪军先后占领集宁、丰镇、兴和等战略要地,并向刚被解放的张家口地区进犯。10 月中旬, 傅作义集中其主力 10 万余人,由集宁、丰镇全线出动,企图一举攻占张家口, 沿平绥线东进北平。晋绥和晋察冀部队在贺龙和聂荣臻指挥下,经过半个多月的激战,击退了傅作义的进犯。从 10 月 20 日至 11 月 5 日,逐次恢

复了被其占领的集宁、丰镇、和林等地,歼敌 1.2 万余人,傅作义部进犯张家口的计划被粉碎。

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和十一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部,这时也向晋冀豫地区进犯。从 9 月 12 月到 10 月 7 日,连陷封邱、延津、原武、武涉四县城及部分乡镇。10 月中旬敌集结 20 余万兵力,由郑州、新乡沿平汉线北上,10 月下旬,进犯邯郸地区。与此同时,国民党第十六军在日伪军配合下,由石家庄沿平汉路南下,造成对解放区南北夹击的局面。晋冀鲁豫野战军,在刘伯承、邓小平指挥下,奋起自卫,经过激战,于 10 月 25 日收复磁县,并将国民党新八军、四十军、三十军全部包围。在解放军强大的政治攻势和劝降下,也由于蒋介石内战政策不得人心,10 月 30 日,被蒋介石视为“杂牌”的新八军军长(十一战区副司令)高树勋将军率领全体官兵万余

人,举行反内战起义。十一战区副司令兼四十军军长马法五、副军长刘世果及师长以下官兵 2 万余人被迫放下武器。在这次战役中,解放军毙俘国民党

军 1.4 万余人,缴获大量美制枪炮弹药及多种重要文件,完全粉碎了敌人对平汉线北段和邯郸地区的进犯。

解放区自卫反击战,取得了歼敌 9 万余人的胜利,沉重打击了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的阴谋,密切配合了重庆谈判,促进了《双十协定的签订和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鉴于国民党的内战政策不得人心,独占胜利果实又困难重重的现状,美国总统杜鲁门于 1945 年 12 月 15 日发表对华声明,表示赞成中国“召开全国主要政党代表会议,以谋早日解决目前的内争”,并派马歇尔来华调解国共军事冲突。26 日,苏、美、英三国外长莫斯科会议发表了公报,重申了坚持不干涉中国内政的政策,并认为“国民政府各级机构中民主党派之广泛参与以及内部冲突之停止,均属必要。”27 日,中共代表以无条件停止战争办法书面提交国民党政府代表。国民党由于全面内战的准备尚未就绪,并由于苏、美、英对中国问题的态度,不得不表示同意谈判停战问题和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12 月 16 日,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出席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团抵渝。中共代表团认为,无条件地停止国民党的军事进攻,是召开政协的前提条件。并向国民党政府提出了立即停战的建议。国民党当局为求缓兵之计,也同意此项建议而开始国共双方、并有马歇尔参加的停战谈判。到 1946 年 1 月 10

日,双方达成协议,签订了《停战协定》,并于同日下达了自 1 月 13 日午夜生效的停战令。《停战协定》规定,国内一切军事冲突和军事调动一律停止, 并组成由共产党、国民党和美国政府三方代表参加的“三人小组”和“军事调处执行部”(设在北平),以监督停战协定执行。中国共产党派周恩来参加“三人小组”,叶剑英参加“军事调处执行部”。1 月 10 日晚,中共中央向解放区各部队发布了严格执行停战协定的命令,解放军忠实地执行了这一命令。但是,蒋介石在美国授意下,坚持在《停战协定》中将东北除外,其目的是一方面在东北放手大打,另一方面便于部署内战兵力,然后将战火烧向关内。蒋介石在下达停战命令的同时,还密令其军队迅速“抢占战略要点”, 中国共产党代表在谈判中对此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揭露了美蒋反动派的阴谋。

在发布停战命令的同一天,即 1 月 10 日上午,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开幕,

参加会议的各方代表共 38 人,共产党有周恩来、董必武、王若飞、叶剑英、

吴玉章、陆定一、邓颖超等 7 人。国民党有孙科、王世杰、邵力子、张群等

8 人。民主同盟有张澜、罗隆基等 9 人。青年党有曾琦、陈启天等 5 人。无

党派人士有郭沫若、王云五等 9 人。参加会议的代表,就其成份来看,基本上分为左、中、右三个政治集团,共产党属于左的方面,国民党和青年党属于右的方面,民主同盟和无党派人士基本上属于中间集团。这三个方面反映着不同的阶级要求,代表着不同的阶级利益,在政治协商会议上形成一场尖锐复杂的斗争。

斗争的焦点,仍然是军权和国家政权问题。国民党和青年党提出所谓先实行“军队国家化”,然后实现“国家民主化”的反动主张。目的是取消人民军队,以继续维护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中国共产党对此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主张要实行“军队国家化”,必须先实现“国家民主化”。中间势力

对蒋介石“你交出军队,我给你民主”的欺骗抱有幻想,有的则主张国共双方都交出军队,由他们代表国家来接受和领导军队,经过左、中、右三种势力的激烈斗争,最后通过了关于和平建国的纲领、关于军事问题、关于宪法草案问题、关于政府组织问题、关于国民大会问题等五项协议。这些协议实际上否定了国民党一党专政、独裁制度和内战政策,对人民是有利的。

政协决议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欢迎。但蒋介石却因政协决议有损于他的独裁统治,便处心积虑地进行破坏,在政协开会期间,蒋介石不断指使特务捣乱会场,非法搜查政协代表的住宅。政协会议后的 2 月 10 日,国民党特务就在重庆较场口破坏庆祝政协成立大会,并殴打了大会主席团郭沫若、李公朴及新闻记者 60 余人,制造了较场口事件。21 日,国民党北平当局指使特务捣毁了《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3 月 1 日至 17 日,国民党召开六届二中全会,改变了政协关于修改宪章草案的原则,从根本上推翻了政协决议。三月底,国民党反动派又破坏了“东北停战”协议。4 月,蒋介石又公开表示不能承认政协会议及其决议。之后,国民党政府就在美国指使下,向解放区发动了猖狂的进攻。5 月下旬,侵占了四平、长春、永吉等城市,形成“关外大打,关内小打”的局面。所有这些,清楚地说明,蒋介石已经完全撕去了他的假面具。公开向全国人民宣战。

政治协商会议所以能达成有利于人民、不利于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几项协议,是中国共产党向国民党反动派进行针锋相对斗争的结果。这次会议对于扩大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孤立美蒋反动派,教育人民群众,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威信,产生了巨大的作用。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肆意撕毁政协决议,发动内战,只能使它在全国人民面前进一步暴露其反动面目,而招致人民群众的谴责和唾弃。

中国共产党在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和平合法斗争的时候,并没有对反动派抱任何幻想。还在双十会谈时,毛泽东就指出绝对不要期望反动派发善心, 必须时刻准备粉碎蒋介石的军事进攻。1945 年 9 月 19 日,中共中央在刘少奇主持下,制定了《关于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同时决定华中局北移和山东分局组成华东局,陈毅、饶漱石到山东工作。

确定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是中国共产党关于自卫战争的重大战略决策。在日本投降前夕,党的方针是全面扩大解放区,重点是向南发展。苏军进入东北后,特别是日本投降后,形势发生急剧的变化。蒋介石在美国支持下, 迅速抢占了华南和江浙的大城市以及交通要道。这些地区的国民党反动派势力大大超过了革命力量。而且江浙又是蒋介石反动统治的中心,蒋介石无论如何是要力争的。在这种情况下,解放军不仅发展有困难,而且面临着如何保存实力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向北发展,争夺东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战略地位看, 东北幅员辽阔,有丰富的资源,工业发达,交通便利,对支援整个革命战争极为有利。从地理位置看,它北靠苏联,西接蒙古,东与朝鲜毗邻,南面的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西南除有沿海平原与冀东接壤外,更有燕山的居高临下之势,直驱华北平原。从解放区的形势看,陕甘宁边区与晋绥、晋察冀、晋冀鲁豫、山东解放区联成一片,占据华北大部分地区,成为解放区的中心地带。因此如果控制东北,就可以与冀热辽和整个华北解放区联成一片,改变长期被敌人分割包围的状态,使解放军有一个巩固的战略后方。这样,不仅可以保卫华北,而且有利于支援全国解放战争,加速中国革命的

进程。反之,如果东北被敌人控制,就使华北解放区处于南北夹击的不利地位。从敌我力量对比看,东北地区当时没有国民党一兵一卒,国民党也不可能一下子就把它的部队从大西南运到东北,而中国共产党和东北人民有着血肉联系,特别是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军队,经过长期抗日游击战争,在东北人民中有着深厚的影响,这对中国共产党争夺东北十分有利。

为实现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达到争取东北的目的,中共中央决定建立以彭真为书记的东北中央局,以李富春为书记的冀热辽中央局, 还决定派山东分局书记罗荣桓去东北工作。在这同时,中共中央还先后派遣政治局委员陈云、高岗、张闻天和四分之一以上的正式和候补中央委员,率领 2 万名干部和 10 万大军(包括山东、华中的主力部队)挺进东北,与原在东北的抗日力量汇合,以消灭日冠和伪满的残余,建立各级地方政府。

但是,蒋介石在美国支持下,从海陆空三路向东北大举进兵。在这种形势下,中共中央于 1945 年 10 月,又具体作出了“巩固华北、争取东北、坚持华中”的战略部署。解放军遵照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在华北地区的平绥、同蒲、平汉、津浦各线组织战役,消灭和阻止北进之敌,以保卫华北根据地, 掩护人民解放军在东北展开。从 11 月 16 日起,国民党军陆续攻占被解放军

早已解放的山海关、锦州等地。中共中央分析了东北的形势,于 12 月 28 日, 发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要求人民解放军“让开大路,占领两厢”,在距离国民党占领中心较远的城市和广大农村,放手发动群众,开展土地革命,建立共产党的组织和各种人民团体,发展人民武装,以积蓄力量,准备将来反攻。为了适应东北革命斗争的需要,1945 年 12 月,还组成东北民主联军,林彪任总司令,以统一领导东北人民的斗争。

1946 年初,美蒋反动派不断增兵东北,东北内战愈演愈烈。这时,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东北党政军建立了一元化领导,有效地实现了关于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战略部署。

由于东北根据地不断发展和巩固,不仅为解放全东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为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中国共产党在发展和巩固东北根据地的同时,加紧了粉碎蒋介石军事进攻的准备工作,提出了巩固解放区的各项措施。1945 年冬,中共中央发出《一九四六年解放区工作的方针》、《减租和生产是保卫解放区的两件大事》等党内指示。指出:站在自卫立场上,尽一切努力粉碎国民党的进攻,乃是各解放区的中心任务”。强调要抓紧减租、生产和练兵等项工作,以巩固解放区,提高人民军队的战斗力。

1946 年春,解放区野战军、地方部队和民兵,利用战争间隙,开展了官教兵、兵教官、兵教兵的群众性练兵运动,特别着重于夜战、近战、投弹、刺杀等项技术的练习。加强了部队的政治工作,进一步改善了军政、军民关系,扩充了炮兵和工兵,调整了后勤服务工作。通过练兵运动,大大提高了人民解放军的军事素质,增强了战斗力。对于保卫解放区,粉碎蒋介石军事进攻起了重大作用。重庆谈判使中国共产党的地位与威信大大提高。重庆谈判之后共产党采取的种种措施为粉碎蒋介石的内战作了充分准备,重庆谈判是一个重大历史转折点。从此以后中国进入了解放战争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