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上进
我的箴言始终是:无日不动笔;如果我有时让艺术之神瞌睡,也只为要使它醒后更兴奋。
不断追求进步
与白莱宁一家的交往,治愈了贝多芬的忧伤,使他逐渐忘记了失去母亲的痛苦。同时,在他的面前出现了一个新的希望和境界,1788年前后,波恩这座莱茵河畔的古城,迎来了社交和文化生活最后的繁盛时期。
在波恩时代,年青的贝多芬并不缺少显贵的朋友,选帝侯对于他的天才也表示特别的爱慕,当宫廷钢琴师向大众宣传他的音乐会以后,立刻博得数度的喝彩声,带有奥地利血统的华尔特斯坦公爵与皇帝有非常亲密的关系,他极力推崇贝多芬。
华尔斯坦伯爵心胸博大而有眼光,他看出了贝多芬卓越的才华和生活的困境便想方设法帮助他。他经常在新选帝侯面前谈贝多芬的才华和不幸遭遇,使选帝侯对贝多芬也很器重。
1788年国民剧场落成后,贝多芬被聘为乐团的中提琴手,再加上宫廷琴师的收入,生活稍有改善,华尔斯坦知道贝多芬性格高傲,不肯接受他的赠送,就假托教会的名义送贝多芬一架钢琴和许多钱。贝多芬为了答谢这位伯爵的友情,写了一首很有气魄的奏鸣曲献给他,这就是著名的《华尔斯坦奏鸣曲》。
与此同时,选帝侯马克西米利安·弗兰茨创立了波恩大学。1789年5月14日,贝多芬在白莱宁夫人及一些朋友的支持下,到波恩大学报名入学。按规定他是没有资格的,学历不够。在他强烈要求下,得到旁听资格。
这个在不满10岁就辍学,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的年轻人,终于如愿以偿地回了自己的大学梦。此时欧洲大革命即将爆发,波恩大学成了新思想的集中地。贝多芬在那里听了两年逻辑学、形而上学、康德的哲学、希腊文学和伦理学等课程。对他影响最大的是讲法国文学的教授施奈德。
1789年7月14日,法国爆发了资产阶级大革命,巴黎的市民们勇敢地攻占了象征封建专制的巴士底狱。胜利的消息传到波恩,燃起了知识界如醉如狂的热情。
校园里出现了政治性的集会、讲演和激发革命情绪的诗歌朗诵。贝多芬热心地参加这些集会,他为法国革命所陶醉。施奈德教授在学生们的掌声中朗诵了《摧毁巴士底狱》一诗:
第二年,施奈德印行了一部诗集,在《预订目录》里,我们看到的标题有《波恩》,还有《致宫廷乐师,凡·贝多芬先生》。说明贝多芬同他交往密切,他们痛恨贵族、僧侣的专制制度,向往民主共和的原则,同情被压迫的劳苦大众。他们的心是相通的。
法国革命如火如茶,在民众的思想上引了起强烈振荡。贝多芬也不甘落后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在22岁的年纪上,他就已经属于把这场暴动看成人民自由新纪元的人之一了。他是在贫困中长大的,经常受到贵族社会的轻蔑,不这样看,又该怎样看呢?他仇恨王公贵族、仇恨特权,热切希望推翻贵族,取消特权。
不过这种观点并不妨碍他继续去选帝侯王爷宫殿尽职,以及去这里、那里授课。贝多芬晚上做家庭教师,白天还要学习。孤独、寂寞和无穷无尽的操劳压得贝多芬喘不过气来,但他不仅以顽强的毅力学完了波恩大学的课程,并且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这时,贝多芬的“野心”开始被人注视和承认,他立刻得到了一个比宫廷副琴师更好的职位。他的“即兴天才”最使大众感到惊异,象征着一种新的力量产生,更重要的是他可以把音乐的思想完全表现在纸上。
这时的贝多芬虽还有家庭拖累,要负担家庭中三个人的生活费用,但他还是抽空走出家门,向音乐走去,向社交界走去。贝多芬在皇帝面前是幸福的,墨克雪密伦·法朗兹迅速地将自己的宫廷变成了真正艺术中心,有条理地将钱花在音乐上。
就在同一年,法朗兹设立了一个永久性的歌剧团,歌者都经过谨慎的挑选,演奏者也是如此。阵容经过重新组织以后,贝多芬的价值就显示出来。他严然成为宫廷中钢琴家或音乐家,而他的老师聂弗反而成了陪奏。
贝多芬在剧院和室内乐队里经常当着中提琴手,这里共有多位演奏者,他极能与他们共处在一起,其中如安特里阿斯和贝哈特各精于小提琴和低音提琴,二者又都是作曲家,安东·洛卡,约琴大·洛卡的侄子当笛手,并且也是作曲家,年龄与贝多芬相近。
贝多芬有为这么多朋友而感到极度的兴奋,他得到许多乐器上的知识。墨克雪密伦当然极爱好莫扎特的歌剧贝多芬此时只是中提琴手,从每一次演奏中,得到了许多在莫扎特亲自教授时所学不到的东西。
歌剧式的路线对于贝多芬有许多用处,当他写了两首歌谣曲以后,他又作了一首芭蕾舞曲《骑士舞曲》。这一首曲子是华尔特斯坦公爵托他秘密作成的,此时贝多芬也完成了一部分D调钢琴协奏曲和C调小提琴协奏曲,这些曲子现在都已遗失掉了,贝多芬显然对它表示不满意。他整天忙着作一些小曲子,所以没有多少空闲去写大的作品,他自己写了一些钢琴作品,多是关于变奏曲,歌曲和室内乐方面的。
那时的谱还没有出版,当他在波恩的时候,经贝多芬的兄弟卡尔热心的帮助,后来的歌谱都一批批印了出来。
皇帝访问宫廷的时候是带了乐队一同去的,贝多芬也在其内,像别的乐师那样戴了假发,穿一件红色的制服,上面束着装饰用的带子。年青的中提琴手有时换奏钢琴。
当乐队在开区堡的帝王教堂内开音乐会的时候,贝多芬碰到了一个职业音乐家容格,他是从来不公开演奏的。贝多芬说服了他,将自己的作品演奏给他听。容格说:“贝多芬的演奏,严格地说起来比较清晰,有思想力,且富于表情,欣赏者的耳朵都能证明这一点,他的为人直率和坦诚,一点也不虚伪。”
1791年11月,宫廷中的四个音乐家兰兹、朗堡、辛姆洛克和贝多芬到阿查芬堡去拜访有名望的钢琴家爱比·施宝加。
施宝加表演了自己特有的那种愉快明澈的曲子,当时贝多芬简直听呆了,因为他从来没有听过这种音乐,所以他平心静气地听着,过后就请求他们让他弹一会儿。
施宝加也听了贝多芬弹的变奏曲,这是他自己也熟悉的,而他认为是最难的作品,贝多芬弹了许多他所记忆的变奏曲,又加入了些新的内容和表现手法。音乐家们被他的演奏解感动了,贝多芬却因为一直没有听到莫扎特的演奏,而感到一些遗憾。
从17岁至21岁,贝多芬在波恩呆了整整五年。这五年中,他受到了各界温和的影响,已改变了他怕羞的习惯,从而发展和充实着自己的才能,此后他不再是沉默寡言或知识不够的人,而成为一个出色的艺术家了。
这个小镇已培养出一种富有艺术气息的生活,许多家庭都盛行着音乐晚会,诗歌朗诵会,哲学讨论会。
贝多芬鼓起了勇气也参加了这类的集会,他立刻认识了许多新的朋友,因为他有和蔼的态度,而且穿着非常整洁。贝多芬不久就发现自己被波恩的音乐家和艺术家所看重了。
一个钢琴家在兴致勃发的时候,会将陪奏者丢在一旁,以个人的特点而即兴作成一首极精致的旋律,当然是会受到大众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