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涅金与达吉雅娜

像英国诗人莎士比亚塑造了罗米欧与朱丽叶,像德国诗人歌德刻画了维特与绿蒂一样,普希金也向世界文学宝库奉献了自己的著名文学典型——奥涅金与达吉雅娜。他们是诗人的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男女主人公。

普希金为了创作这部诗体小说花费了七年多的时光。可以说,这部作品是诗人呕心沥血之作。也是他艺术创作的最高峰。

还在南俄流放的时期,诗人就已经开始动笔写作这部巨著。1823 年,普希金在比萨拉比亚的首府基什涅夫(今莫尔多瓦共和国的首都)给友人维雅泽姆斯基写了一封信,说他正在创作一部新样式的文学作品。它既不是古典式的小说,也不是旧体叙事长诗,而是诗体小说。普希金作为一个喜爱创新的诗人,有信心也有能力把这一新的尝试进行到底。不过,鉴于诗人当时的处境,他也没有奢望将新的作品付诸出版。在另一封信中,诗人自嘲地说, 小说既不在莫斯科,也不在彼得堡,而将在天国里问世。这部新作前前后后、继继续续地写出了十章,几经删改,最后与读者见面的只有前八章。但从结构和情节来看,这八章作为一部诗体小说是完整的。七年多的创作历程反映了普希金艺术探索道路的艰辛。

诗人写作诗体小说的那一时期(1823—1830)正值俄罗斯贵族革命由兴起转向低潮的历史阶段,也是亚历山大一世沙皇统治最黑暗最反动的时期。1812 年以来的革命浪潮在俄罗斯社会中逐渐高涨,在 1825 年 12 月 14 日终于爆发了反沙皇专制的“十二月党人”的武装起义。但是由于贵族革命党人的致命弱点——脱离广大民众和力量分散,起义很快被镇压下去。以“十二月党人”为代表的进步势力遭到严重削弱,俄国社会又充满了压抑和窒息的气氛。一些曾经为革命运动所鼓舞的进步青年因此而意志消沉。他们由于自身的局限,找不到正确的出路,最终在忧郁、颓丧和庸庸碌碌中消磨掉自己宝贵的青春。这就是《叶甫盖尼·奥涅金》这部诗体小说产生的时代背景。普希金正是这一时代现象的见证人,也是这一历史氛围的感受者。诗人以小说主人公奥涅金朋友的身份叙述了这样一个悲剧性的故事;

青年贵族叶甫盖尼·奥涅金得知伯父病危的消息后,匆匆忙忙地乘上一辆马车从京城彼得堡奔向伯父的乡下庄园。当他风尘仆仆地赶到乡下时,老人已经命归黄泉。于是,这位远道而来的侄子从此继承了伯父的全部遗产, 成了庄园的新主人。身居乡间的奥涅金很喜欢独自一人欣赏周围的自然风光:

一座幽静的地主庄园, 它的屏风是一座大山,

门前一溪清流。眺望远方, 色彩斑驳。一片繁荣景象, 那是牧场和金色的农田

和几处疏疏落落的村庄; 牧场上四处游荡着牛羊, 一座巨大的荒芜的花园, 绿树铺开宽阔的浓荫,

遮蔽着沉思的森林女神。

美丽的景色使他愉悦,而邻近的地主乡绅却让他反感。每当这些人前来拜访时,他总是悄悄地溜之大吉,叫他们难堪。更令地主老爷们坐卧不安的是,这个城里来的时髦青年居然还要进行什么农村改革。奥涅金打算制定出一套新的章法,用较轻的地租制取代沿袭久远的沉重的徭役制。贫苦的农奴们为此拍手称快。而地主们则认为,改革将危及他们的利益,暗中对奥涅金怒骂不休,他们一致认为奥涅金是个极其危险的怪人。

奥涅金有这样的举措并非心血来潮,而是同他所受的教育和时代发展状况有关。他的父亲曾身居高位,家境富有,一年举办三次家庭舞会。奥涅金从小受到法兰西式的文化熏陶。他天资聪颖,读过一些历史、文学和经济学的名著,熟练地掌握了拉丁文。在他年轻的心中曾经也荡漾过理想国的方舟。这个贵族公子的主要兴趣是近代资产阶级的经济理论和政治学说。

他咒骂荷马和费奥克利特, 但读亚当、斯密却颇有心得,

俨然是个经济学家,莫测高深, 就是说,他还喜欢发发议论; 一个国家怎样才生财有道,

靠什么生存,又是什么理由, 当它拥有天然物产的时候, 黄金对于它也并不需要。

奥涅金的农村改革由于旧势力的抵制而不了了之。久居这落后的偏僻的乡村,初来时的短暂兴奋像一阵轻风似地转瞬即逝。他又像在城里一样颇感寂寞。这时,邻村一位素有教养的年轻乡绅来到了奥涅金的庄园。小伙子名叫弗拉基米尔·连斯基。他曾经留学德国,具有哥廷根大学的派头,是德国古典哲学家美学家康德的信徒。这位青年天性浪漫,富于激情,喜欢幻想, 经常作诗并自得其乐。在奥涅金寂寞无奈的书房里,连斯基的出现犹如阴郁天空中的一丝光亮。共同的文化素养使奥涅金似乎感到遇见了知音。只是由于性格上的差异,开始还无法推心置腹。

他们交了朋友。水浪与顽石, 冰与火,或者散文与诗,

都没有他们这样大的差异。起初,由于相互间的距离, 他们两人都感到烦闷,

后来,彼此逐渐有了好感; 每天都骑着马来往会面, 于是很快便亲密难分。

此后两人常在一块饮酒聊天。他们谈社会,说人生,论科学,诵诗篇。连斯基对生活充满热望。奥涅金虽觉得对方过于天真浪漫,但也不忍心击碎年轻的梦想。当时,连斯基正在热恋之中,他的意中人是村里的一位地主的

小姐,名叫奥丽加·拉林娜。这是一个头脑简单而略有点轻浮的女孩儿。连斯基仅仅由于她的美貌就陶醉于爱河之中。一次,连斯基约奥涅金到奥丽加的家中作客。奥涅金欣然前往。在那里,他结识了奥丽加的姐姐达吉雅娜。与妹妹及村中其他少女不同,达吉雅娜格外纯情,她喜欢宁静和谐的气氛, 性格内向,惯于独处。奶妈和大自然是她忠实的伴侣。月亮和星星把她带入梦乡,朝霞和太阳又将她唤起。西欧浪漫小说既培养了她的文学兴趣,也给予她青春的遐想。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地在姑娘的芳心里形成了一个偶像:

时候了,她已经有了爱情。仿佛一粒种子落在土里, 春天的火使它萌发出生机, 很久以来,柔情和苦痛

一直在燃烧着她的想象, 渴求那命中注定的食粮; 很久以来,她年轻的胸中, 一直深深地感到苦闷;

心儿在盼望⋯⋯那么一个人,

奥涅金的出现,使她那颗苦苦等待的心灵为之一震,达吉雅娜完全被奥涅金风流倜傥的气质迷住了,她仿佛从他的身上看到了维特或圣·普乐的影子,她认定,他就是自己心中的白马王子。更使姑娘想了解的是奥涅金那谜一样的内心世界。

然而,达吉雅娜将奥涅金认作纯情少年,完全是她浪漫的天真的想象所致。奥涅金这个京城的贵族青年之所以愿意留居乡下,是因为他对世俗的一切欢乐都厌倦了,早已成了一个心灰意冷的人。在爱的天地里他自认为是一个过来人。他很早就学会了情场上的那一套。奥涅金曾经是彼得堡的一个纨绔少年:

他的真正的天才的表露, 他从少年时便为之操劳, 便为之欣慰,为之苦恼, 把它整日里长挂在心头, 整天价懒洋洋满怀深忧、

念念不忘的,却是柔情的学问。

在彼得堡那难忘的八年里,他热恋过,也憔悴过,品味了幸福,也咀嚼过痛苦,他被别人伤害,也伤害别人。真情假意全都经历。对奥涅金来说, 爱情似乎早已成为一本过时的传奇小说:

不呵:情感在他心中早已僵冷; 他早已厌弃社交界的喧嚷;

美人儿也许会让他一时钟情, 却不是他长期思念的对象, 一次次的变心早使他厌倦;

朋友和友谊令他心烦,

如此心境的奥涅金想通过阅读或写作来重塑自己,可惜缺乏毅力,无论如何也振作不起来。怀着忧郁和烦闷他来到了乡间。纯情的达吉雅娜在他们初识的那一瞬间也使他心动,但他并没有因此而一往情深。

从那以后,达吉雅娜痴情而焦急地等待着白马王子的求爱。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奥涅金却没有再次登门。单相思的痛苦开始折磨达吉雅娜,她茶不思、饭不想,彻夜难眠,以致于内心的爱火烧烫了全身。姑娘终于大胆地给奥涅金写了一封信:

⋯⋯

为什么你要来拜访我们? 在这个人所遗忘的荒村, 如果我不知道有你这个人,

我就不会尝到这绞心的苦痛。

⋯⋯

别人!⋯⋯不,我的这颗心世界上谁也不能拿去!

我是你的——这是命中注定, 这是老天爷他的旨意⋯⋯

⋯⋯

你的身影曾经在我的梦中显露,

我虽然没有看清你,已感到你的可亲, 你奇妙的目光让我心神不宁,

你的声音早响彻我灵魂深处⋯⋯

接到这封饱含真情和勇气的书信后,奥涅金却给姑娘一个冷冰冰的回答。在花园里,奥涅金十分客气感谢达吉雅娜对他的信赖。他说他喜欢姑娘的真诚,但只能给她以兄长的爱,而绝不会成为她的丈夫。奥涅金告诉达吉雅娜他不愿让家庭的小圈子束缚自己,结婚只会给他们带来许多的苦恼。听罢奥涅金这番“表白”,达吉雅娜的心仿佛掉进了冰窖,一切好象又回到了从前,除了寂寞之外,又增加了一份痛楚。她尤其无法接受的是,奥涅金竟把她的纯情当作世俗的“年轻姑娘飘浮不定的幻想”。她还能说什么呢?爱情的太阳还没有升起,青春的朝霞就被乌云遮盖。从此,幸福与欢乐的光芒不再照耀达吉雅娜的心田,然而,奥涅金的身影却更频繁地在她的脑海里浮现。严冬的一个夜晚,达吉雅娜在梦中走进雪原,一条奔腾的河流挡住了她的去路,后面又闪出一头大熊。不知哪来的勇气使她渡过了激流,大熊却紧追不舍。她跑进苍翠的树林,却终因劳累昏倒在雪地上。大熊把她带到一间草房里,在这里姑娘看见奥涅金同魔鬼在一起争斗,争夺的对象就是她,之后,奥涅金又同连斯基发生冲突。恐怖的景象终于把她从梦中惊醒。

又过了许久,连斯基转达了达吉雅娜一家对奥涅金的邀请。他们希望这位高贵的朋友能参加达吉雅娜的命名日盛宴。奥涅金出于礼貌,如期前往。宴会上宾朋满座,非常热闹。但是,喧哗的场面和达吉雅娜忧郁的面容又使奥涅金这个“怪人”难以忍受。他决定用激怒连斯基的做法来渲泄胸中的烦

燥与无名之火。舞会开始以后,奥涅金当着连斯基的面,故意追逐奥丽加。不料,这个轻浮的少女也竟然把连斯基忘在九霄云外,尽情跟奥涅金调情。连斯基果然被激怒了。于是,悲剧接踵而来,两个从前的朋友走到了决斗场上。在虚荣心的驱使下,奥涅金打死了连斯基。年轻浪漫的诗人就这样倒在一个孤独者荒唐的子弹下。不久,奥涅金怀着深深内疚和苦闷,离开了庄园, 远走他乡,四处漂泊。

奥涅金出走以后,达吉雅娜既伤心于连斯基的早逝,又迷惑于奥涅金的行为。他们曾经是那么一对情投意合的友人,怎么会一夜之间反目为仇?奥涅金有学识,有身份,怎么能做出这样令人费解的荒唐事?达吉雅娜抱着这样的疑惑,两次探访了奥涅金的寓所。在幽静的书房里,她看到了英国诗人拜伦的肖像画。法兰西帝国皇帝拿破仑的半身塑像也端放在书桌上。这两个人物都是 19 世纪初自由精神的象征。奥涅金书斋的氛围使达吉雅娜留连忘返。第二次探访时,她认真地拜读了奥涅金曾经读过的书籍。这个青年贵族走过的思想旅程顿时给达吉雅娜打开了一个崭新的天地。《唐·璜》、《异教徒》及其他一些浪漫主义名著使这个乡村小姐认识了现代社会青年的心态。姑娘似乎终于明白,是哪些思想和理论激动着奥涅金的心灵、是什么人生路标指引他行动的方向。

几年之后,奥涅金对旅行也厌倦了,他又回到了莫斯科。在一次上流社会的舞会上,他巧遇了达吉雅娜。这时她早已不是那个纯朴的乡村小姐,而是典雅庄重傲视群芳的贵妇人了。原来,不久以前,达吉雅娜遵从母亲的意愿嫁给了一位年长的将军。虽然,她对生活早已没有任何渴求,但依然保持着高傲而质朴的心灵。她厌恶贵族社会的喧嚣与纷乱,始终思念故乡自然的清香。此时此刻,她也认出了奥涅金,不过,她心中再也没有激动。奥涅金却忽然感到一种莫名的失落。这种失落很快又转化成爱的疯狂。一封封情书像雪片一样飞向达吉雅娜。没有接到复信,他又天天来到她的门前,走进她的客厅,像影子一样追逐她。对于上流社会的责难,他置若罔闻;对人们鄙弃的目光,他也视而不见。但是,毕竟事过境迁。而今,无论这位曾经高傲的贵族公子怎样大献殷勤,达吉雅娜都一概漠然处之,有时甚至都不正眼看他一眼。奥涅金又一次饱尝了苦爱的滋味。又过一些时候,他终于听到了达吉雅娜的心声:

而现在!——您跪在我的脚下, 多么渺小啊!是什么让您这样? 为什么凭您的心灵和才气,

竟会成为浅薄感情的奴隶?

⋯⋯⋯

而幸福曾经是那么伸手可及,

那么有可能!⋯⋯但是,我的命运已经全部注定了。也许,

这件事我做得不够审慎: 母亲流着泪苦苦哀求我, 对于可怜的达尼娅来说,

怎么都行,她听随命运摆布⋯⋯ 我便嫁给了我这个丈夫。

我求您离开我,您应该这样; 我十分了解:您的心中有骄傲, 而且也有真正的荣耀。

我爱您(何必时您说慌?) 但现在我已经嫁给了别人; 我将要一辈子对他忠贞。

这就是奥涅金与达吉雅娜没有相爱的“爱情悲剧”,这就是叶甫盖尼·奥涅金这个贵族青年的失败人生,这就是纯情少女达吉雅娜悲凉的命运。诗体小说写到这里也就嘎然而止了。

诗人在这部作品中虽然设计了浪漫小说的结构,赋予它温情的格调,但奥涅金和达吉雅娜的情感纠葛却不是创作的主要题旨。对普希金来说,他是通过奥涅金失败的人生提出了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在俄国专制农奴制度走向没落和社会变革的前夜,贵族青年一代的出路何在?除此之外,诗人还提出了其他一些迫切的社会问题:如农奴制问题,贵族教育问题,妇女的社会地位问题等等。

普希金以奥涅金的经历为主要线索向读者展现了 19 世纪 20 至 30 年代俄罗斯社会的方方面面,描绘了一幅幅广阔的社会风俗画。作品中既有城市生活的浮华和喧闹,也有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纯朴;既有对俄国历史的回顾(追忆 1812 年卫国战争),也有对它未来的展望(诗人设想了俄国交通游旅的发展)。普希金把统治阶层与普通农民的生活作了鲜明的对比。贵族们在奢侈的生活中纸醉金迷,而农奴们却担负着沉重的徭役。作品批判了老贵族的保守僵化,也表现了新一代贵族的探索精神。普希金还通过作品直接地或间接地评论了俄国的经济、贸易、文化、艺术及婚姻制度等方面的问题。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曾在《资本论》中提到过普希金的这部名作。他认为小说反映了当时俄国经济发展的某些特征,反映了该国经济贸易展所达到的水准。作为一个杰出的诗人,普希金在作品中多次表达了他的审美理想、创作观念以及对俄罗斯文学语言的精深见解。难怪俄国著名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称《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俄国生活的百科全书”。在这部作品出版之前的俄国文坛没有任何一位作家的创作能够达到这样的深度和广度。

《奥涅金》的成功不仅在于它反映了俄国社会生活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更在于它创造了新的艺术典型。

奥涅金是 19 世纪 20 年代典型的贵族青年。她受过时髦的欧式启蒙教育,读过浪漫主义作家的著作,也研究过近代资产阶级的经济学理论。他崇尚拜伦的个人奋斗精神和拿破仑的冒险主义。他好思索,敢创新,力图有所作为。在农村中搞了一点改革,希望改善农奴们的生活处境,说明他是一个富于同情心和正义感的人。奥涅金生活在俄国新兴资本主义崛起的时代,深受自由思潮的影响,他反感沙皇的专制制度,厌恶僵化、愚昧、保守和虚伪的社会风气,不愿意与贵族阶层的没落分子同流合污。正因如此,他才被地主绅士们视作异端。无疑,普希金借这个典型形象表达了他对社会进步势力的肯定,他在被迫删去的章节中直接歌颂了十二月革命党人雷列耶夫。从奥涅金的身上我们还可以发现作者自己的影子。他们有相同的身世,受过近似的教育,具有共同的思想信念。他们都曾浪迹京城而后又不甘沉沦。奥涅金与普希金一样具有一定的民主意识。在作品中,作者亲切地称主人公为朋友,

常和他在涅瓦河畔畅谈理想与人生。

然而,应当指出,普希金和奥涅金又有严格的区别,后者身上带有贵族阶级的显著弱点。奥涅金缺乏坚定的意志,生活慵懒,玩世不恭,以个人为中心,自私狭隘,在事业上没有恒心。读书一知半解,写作半途而废。他所从事的农村改革也没有结果。在爱情上,缺乏严肃认真的态度,甚至不能辨别情感的真伪,拒绝和追求达吉雅娜都不是出自真情,戏弄和打死连斯基则充分暴露了他的个人主义。奥涅金既不同贵族绅士们合流,也不与农民们接近,要么在沙龙里清谈,要么孤独地旅行;小事不屑于做,大事也做不成; 更不用说投身于当时正在兴起的革命运动。他的行为完全是个人的盲目的冲动。碰壁之后他便彷徨、苦闷,是一个俄国“忧郁症”患者。从京城到农村、从故土到异乡,奥涅金耗费了宝贵的青春,到头来却一事无成,没有事业, 没有爱情,没有家庭,也没有朋友。贵族阶级不需要他,劳动大众也不需要他。真情让他给拒绝了,友谊也让他给扼杀了,在整个社会里他成了找不到生存位置的多余人。

奥涅金这一类贵族青年的失败就在于他们不具备彻底的革命性,缺乏深刻的思想,更没有拼搏的勇气,完全让个人感觉牵着鼻子走。冷漠时,对世上的一切,哪怕是金子般的赤诚都无动于衷;激动时,则失去理智,什么荒唐行为都会产生,这类人物自我矛盾的内心状态就导致他们成为时代的弃儿。普希金凭着他敏锐的观察发现了这一类典型,并及时地艺术地再现了他们。奥涅金们在俄国由旧体制向新社会过渡的时代始终存在着。在普希金之后,莱蒙托夫、赫尔岑、屠格涅夫、冈察洛夫等作家都描绘了他们所在时期“多余人”的肖像。普希金和他的后继者们虽然对这类青年的命运寄予惋惜之情,但对他们的批判讽刺同样是尖刻的。通过对“奥涅金现象”的批判, 把评击的矛头直指造成这一现象的沙皇制度。

与奥涅金相对照,达吉雅娜则是普希金精心塑造的理想的典型,她的形象颇具光彩。达吉雅娜生长在乡村,与下层人民有着直接的联系,大自然的美丽清新陶冶了她的灵魂。作者把她喻为来自林中的小鹿,她仿佛是大自然的女儿。这个纯朴的姑娘喜爱宁静而厌恶喧嚣,独处静思是她的秉性。她有一颗金子般善良的心,常常周济穷苦人。酷爱读书使她成为一个有文化有教养的人。虽然她生活在乡下,但经过读书,她也受到新时代意识的影响,因而,跟一般的女孩儿不同,敢于大胆地追求新的生活方式。达吉雅娜爱得真诚,爱得勇敢,并在情感上始终忠于自己的理想。普希金着力表现了达吉雅娜的清纯。她后来到了莫斯科,但对豪华的生活、上流社会的名誉都视若粪土,尤其鄙视贵族的虚伪。在莫斯科的社交界达吉雅娜有如出污泥而不染的清香的荷花。普希金通过她的形象寄托了浪漫主义的理想。浪漫主义文学最重要的思想原则之一是回归大自然。作者在描写这个人物形象时,始终围绕着大自然。达吉雅娜在作品中第一次出现,作者说她像林中小鹿,小说结尾处,姑娘最终的想往仍然是回归那荒芜的花园。这就是达吉雅娜的心愿:

对于我,奥涅金,这豪华富丽, 这令人厌恶的生活的光辉,

我在社交旋风中获得的名气, 我的时髦的家和这些晚会, 都有什么意思?我情愿马上

抛弃这些假面舞会的破衣裳, 这些乌烟瘴气、奢华、纷乱, 换一架书,换一座荒芜的花园, 换我们当年那所简陋的住所, 奥涅金啊,换回那个地点,

在那儿,我第一次和您见面, 再换回那座卑微的坟墓,

在那儿,一个十字架,一片荫凉, 如今正覆盖着我可怜的奶娘⋯⋯

达吉雅娜有无生活原型,文学史家们没有定论。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个形象或隐或现地体现着诗人普希金的生活经历。诗人说,达吉雅娜仿佛生活在别人家如养女一般。普希金小时候也很少受到父母的关照。达吉雅娜视奶妈为知已,诗人把奶妈当作一生的忠实伴侣。姑娘热爱大自然,诗人也把大自然看作自己的心灵归宿。达吉雅娜不爱富贵,诗人也从不追逐名利。过去,有些西方学者认为“蒙娜·丽莎”是文艺复兴时期大画家达·芬奇的自画像。我们是否也可以说,达吉雅娜这位迷人的俄罗斯姑娘是俄罗斯文学中的“蒙娜·丽莎”呢?普希金本人深情地称她为“俄罗斯的灵魂”, 或许,这正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把达吉雅娜奉为“俄国妇女圣像”的原因吧。

达吉雅娜形象的另一个意义是典型的民族性。她的名字是普希金特意从最普通的俄国劳动妇女常用的名字中撷取的。诗人自豪地说:“这样一个名字使小说柔情的篇章出神入化。这在俄国文学中还是头一次,它悦耳,响亮, 能够让人联想起丫头、使女、或是老一代人。”俄罗斯的特色透过达吉雅娜的眼睛、梦幻和理想而表现出来,她非常热爱俄国的冬天。茫茫的雪原,奔跑的骏马、飞驰的雪橇、穿着羊皮袄扎着红腰带的农夫,活泼可爱的猎狗。这也是俄罗斯民族最喜欢的景象。达吉雅娜的梦幻具有浓厚的俄罗斯民间文学色彩。梦中出现了冬天的森林、蠢笨的狗熊,茂密的白桦林。她梦见的爱神不是俄罗马的维纳斯,而是古罗斯人的列里。连达吉雅娜算卦的方式也是纯俄国式的。诗人把达吉雅娜的命名日盛宴当作展现俄罗斯民俗的大舞台, 所有这一切使达吉雅娜成为文学中俄罗斯精神的化身。普希金的民族化审美原则因此而得到充分的体现。

《叶甫盖尼·奥涅金》在艺术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首先,诗人的文学体裁创新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诗体小说是普希金本人独创的一种兼有诗歌和小说双重特点的新型文学样式。它被称为“诗体”,这表明它具有诗歌的一般特征,讲究严格的格律。它的基础是欧洲近代广为流行的十四行诗体,同时也结合了俄语诗歌的特点。从第一行到第十二行,每四行为一个押韵单位。这三个单位的押韵格式各有特色,依次为:交叉韵、重叠韵和回环韵。最后两行是连韵。由于诗歌的格律既工整又富于变化,因而诵读起来,颇具音乐美和节奏美。作品之所以又称作“小说”,是因为它完全包容小说体栽的一切基本要素:有情节、有人物性格、有社会环境。奥涅金探病下乡,通过连斯基结识达吉雅娜,从而引出一段忧伤的故事,小说的情节大体上是完整的, 有开端、有发展、有冲突、有结局;许多场面还富于戏剧性,叙事的结构非常清晰。作者用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侧面着力刻画了奥涅金与达吉雅娜的性

格特征,也揭示了形成这些特征的社会历史根源,对连斯基、奥丽加等人物的性格也作了简明扼要的描写。作者还生动描绘了主人公生活的社会环境。这部诗体小说被公认为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普希金塑造典型

形象的重点不在人物的外表,而在他们的性格上,特别是注重刻画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奥涅金成长的那个环境对于展现 20 年代的贵族生活是非常典型的,他经常出入沙龙、宴会厅、舞厅、剧院。那里的浮华、奢糜、虚伪和疯狂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在作品中。作者也真实地再现了时代的氛围,贵族青年们热衷于阅读西方近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学作品。小说反映了西方文化, 特别是英法两国文化对俄罗斯精神世界的冲击。普希金巧妙地通过主人公的阅读趋向来注解形成他们性格的时代根源。展示人物活动的时代社会与典型特征是小说的现实主义特色之一。它的第二个特色是细节描绘的精微,注重细节的真实。诗人通过下面这个细节讽刺了老贵族的思想的僵化:奥涅金的伯父是个不学无术的老地主,在他的居室内找不出一个墨水污点,一本薄薄的旧历书竟然 12 年都没有读完。为了表现达吉雅娜对奥涅金的好奇心和细致的观察力,普希金就写她如何发现了奥涅金藏书上的指甲印记和铅笔的痕迹。当作者描绘到奥涅金卧室的场景时,那对工艺品、日用品的罗列简直可以开一张品种齐全的清单。这些细节描写时表现人物的性格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第三,作品的现实主义特色还在于,普希金在广阔地再现俄国现实社会的基础上严格按照生活的逻辑来展示主人公的命运。尽管,诗人十分钟爱他的理想形象达吉雅娜,却丝毫没有把她的归宿理想化。她虽然敢于追求个人的幸福,但是,整个社会环境决定了她的抗争是注定要失败的。她作为俄国普通妇女的一员,顺从了命运的安排。她的结局非常不幸,但完全符合生活真实。普希金曾经对友人说,连他自己也未料到,达吉雅娜居然出嫁了。而这正是现实主义精神的胜利。

形式多样的心理描写也是《奥涅金》的成功所在,普希金采用多种手法展现了主人公的心理活动。一是通过他们的书信;二是通过人物的梦境;三是展示他们的幻想。四是直接描写主人公的体验和感觉。达吉雅娜给奥涅金的那封信细腻地表现了相思少女既勇敢又羞怯的矛盾心态。她大胆地向奥涅金倾诉衷肠,愿把芳心献给他,却又担心她的努力会化为泡影。一方面,姑娘觉得他可爱,另一方面又感到他可疑,因而发出了“你是天神还是恶魔” 的质问。这封信里勇气与恐惧、信任与疑惑竟如此奇妙地交织在一起,它真实地再现了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奥涅金的信则反映了一个落魄者的懊悔、内疚、祈盼和无奈。梦幻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主要和自由的表现形式之一。达吉雅娜的梦折射出她内心的渴望,展示了她感情的失落,也预示着对前景的担忧。幻想直接地反映着主人公的心愿。达吉雅娜身在城市,而心系故乡。在莫斯科的舞厅里,她望着那飞旋的华尔兹,脑海里却闪现出清亮的小河、迷人的小说和美丽的花园。这些心理活动的描绘使人物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多彩,勾勒出人物心灵变化的内在轨迹。普希金开创了俄国文学心理描写的先河。他深刻地指出:谁生活过、思想过、谁就不可能不在灵魂深入傲视人寰。后来被誉为“心灵辩证法大师”的俄国文豪列夫·托尔斯泰认为普希金是他创作上的“父亲”。

《叶甫盖尼·奥涅金》这部名著的不朽魅力还来自它浓郁的抒情美。普希金作为卓越的抒情诗人的本色并不因为他创作小说而丧失。而《奥涅金》中诗人以抒情主人公的面目而出现。他用许多段落直接抒发了他对祖国、对

自然和友人的热爱,感慨人生,回忆往事。即使在人物的刻画中也常常具有抒情的色彩。这特别表现在他对达吉雅娜和连斯基形象的塑造上。连斯基在诗里亮相时,性格刻画和抒情赞美简直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地步:

他歌唱爱情,对爱矢志效忠, 他的歌声那么清澈明朗,

好比婴儿枕边的甜梦, 好比天真的姑娘的遐想,

好比澄静的天际的月轮—— 专司爱情隐秘和叹息的女神;

诗人还采用民歌的形式来增加作品的抒情氛围。第三章中《姑娘们的歌》既诗意地展观农村的生活,又以轻快的节奏反衬出达吉雅娜内心的焦急。普希金还借抒情的插笔表达了他的文学观念及创作主张。而这些抒情插笔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们已经成为后来的俄国人爱祖国爱生活的经典表达:

莫斯科啊,我总是想念着你!

莫斯科⋯⋯对一颗俄国人的心说来, 多少东西在这声呼唤里交融!

多少东西回响在这声呼唤中!

可以说,缺少了这些抒情插笔,诗体小说就会失去它一半的魅力。

除了情真意浓之外,诙谐幽默也是这部诗体小说的特点,它体现了诗人一贯的审美情趣。与他的浪漫主人公达吉雅娜和连斯基不同,奥涅金的出场颇有些滑稽的味道。普希金以轻松调侃的手法来塑造他的形象,勾画他的灵魂。第一章第一节活生生地表现了澳涅金又想讨伯父欢喜却又怕麻烦的矛盾心态,令人忍俊不禁。奥涅金华而不实的生活方式,特别是他在彼得堡无事空忙的纨绔生涯都带有喜剧色彩。普希金还嘲弄了俄国社会追赶时髦不讲实际的虚浮风气。

作品的场面和风景描写也精彩纷呈。有的像绘画,有的像电影,如第五章中写景的一段。诗中有画:晨曦中窗外白茫茫一片,玻璃上凝结着晶莹的冰花,花坛、篱墙和树林都银装素裹,远处的山坡上恰似铺上白色的地毯。分明的层次使画面富于立体感。达吉雅娜进莫斯科的场面描写很像电影艺术的蒙太奇:

轿车已在特维尔大街上奔腾, 急驰过坑洼和警察的岗亭。 两旁掠过街灯、店铺、儿童、乡下女人、寺院、皇宫、

布哈拉族人、雪橇、菜园, 掠过商贩、茅舍、农夫,

掠过宝塔、哥萨克人、林荫路, 掠过药房和时装商店、

阳台、画着狮子的大门,

以及歇在十字架上的鸦群。

这一段里,诗人一连用了四个“掠过”,画面不断变幻,令人目不暇接, 如此逼真的动感,使读者仿佛也同达吉雅娜一起坐在三套车里,包揽了莫斯科繁华的景色。

普希金不愧为语言大师。在这部作品中他运用了丰富的词汇,大量的典故以及形式各异的语体,尽显出他的博学多才。尤其是词汇的选取充分体现普希金的创新精神和平易作风。诗人很喜欢采用当时民众普遍使用的新颖词汇,尽管,有些词汇辞典上还没有收录,“专家们”尚未认可。这些新词运用以及诗歌的口语风格缩短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增加作品的可读性。灵活化用读者熟悉的民间故事,寓言和文学典故又使作品妙趣横生。

普希金一直想写一部反映当代现实生活的作品。他在《叶甫盖尼·奥涅金》中圆满地完成了这个任务。他的人物是当代的、环境是当代的、情节是当代的,所触及的矛盾、思想和问题均同现实生活紧密相关。从当代生活中去发现人物,塑造典型、反映时代的走向,这是诗人长期艺术探索的一个总结。普希金作为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正确引导了俄国文学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