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草类

1.蒲公英

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 - Mazz.)别名婆婆丁、黄花苗、黄花地丁、奶汁草等,为菊科蒲公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始载于《唐本草》,谓:“蒲公草,叶似苦苣,花黄,断有白汁,人皆啖之。”孙思邈《千金方》作凫公英,苏颂《图经本草》作仆公罂,《本草纲目》载蒲公英于菜部,谓:“地丁,江之南北颇多,他处亦有之,岭南绝无。小科布地,四散而生。茎、叶、花、絮并似苦苣,但小耳,嫩苗可食。”

蒲公英的食用价值、医药价值、营养价值在《本草纲目》、《辞海》及历代医药大典中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和肯定。蒲公英含蒲公英醇、胆碱、有机酸、菊糖、葡萄糖、Vc、Vd、胡萝卜素等多种营养素,同时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其中最重要的是含有大量的铁、Ca等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其Ca的含量为番石榴的2.2倍、刺梨的3.2倍,铁的含量为刺梨的4倍、山楂的3.5倍。从食用营养的观点看,人体中最容易缺乏的无机元素只有Ca和铁。因此,蒲公英具有十分重要的营养价值。美国、日本的研究发现,蒲公英的营养价值之高在自然界十分罕见,是一种高维营养菜。蒲公英食品已开始在美国、日本风行。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它具有“抗病毒、抗感染、抗肿瘤”的三抗作用,引起了国际关注。

蒲公英为全株含白色乳汁的菊科多年生草本野生植物,被称为中药材中八大金刚之一,不仅是一种高营养保健食品,而且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等行业,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其食用部分为嫩苗或嫩叶,经过洗净后可生食或炒食、做汤、凉拌均可。蒲公英以全草入药,有清热解毒、消痛散结之功能。同时还是制作饮料、罐头、花茶、化妆品等很好的原料。蒲公英野生长在路边、沟边、宅畔、荒地、田间及丘陵地带,适应性很强,深受人们欢迎,已成为日益走俏的野菜。蒲公英也可人工栽培,满足市场需求。近几年在我国部分地区已有一定面积的人工驯化栽培,现已摸索出一套切合实际的栽培技术。

蒲公英种殖场

几千年来,蒲公英一直是人们普遍喜食的一种时令野菜。近年,随着对其开发利用价值的深入研究,由过去的度荒野菜变成了宾馆、饭店餐桌的美味佳肴。特别是其医疗保健功能的确认,引起了医学专家和营养学专家的重视。国家卫生部新近将蒲公英列入了药食兼用的品种之一,一批医用保健品也随之出现,加上在传统中药上的应用,蒲公英的巨大经济价值正在充分体现。因此,除采集野生资源外,蒲公英的人工栽培也正在悄然兴起。

植物学特性

蒲公英属植物特征相近,属多年生草本。直根系,主根粗大,人土深度达1m以下,根具有再生性,断根后可长出新根,无茎,叶基生,莲座状,全缘或倒向羽状分裂或琴状羽状分裂,花葶直立,疏或密披蛛丝状绵毛,头状花序单生于花葶先端,总苞钟形或圆筒形,总苞片3~4层,花筒型,舌状花黄色或白色,瘦果长卵形,褐色、深褐色、棕色,冠毛白色、污白色或黄色。

生物学特性

蒲公英适应性强,耐寒、耐热、耐旱、耐酸碱、耐瘠薄性均极强。当地温达到l~2℃时即可发芽,其根部在露地越冬,可耐-40℃的低温。但喜冷凉、湿润和阳光充足的气候条件。在阴坡潮湿环境条件下,叶片舒展,肥大,呈深绿色,在阳光充足的干旱地方,叶片皱缩,生长适宜温度为20~22℃。蒲公英种子成熟后,可随风飘到每一个角落,因此,决定了其分布的广泛性。在我国广泛分布,生于田野、荒地、山坡、路旁、草丛、林缘沟边、河滩沙地等。可在多种类型的土壤中生长,若在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湿润的林缘沟旁等地生长更加旺盛。

蒲公英资源分布

世界许多国家如美国、法国、日本、俄罗斯等,均有野生或种植的蒲公英。蒲公英在我国的分布则更为广泛,华北、华中、华东、东北等区的许多地方,春、夏、秋三季,田野、路旁、山坡,以及房前屋后,均有蒲公英生长;人工栽培蒲公英的单位或个人也日益增多。蒲公英的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蒲公英用途

1.蒲公英药用价值高蒲公英能治病疗疾,古籍早有记载。如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曰:“女人乳痈肿,水煮汗饮及封之,立消。解食毒、散滞气、化热毒、消恶肿、结核、疗肿……乌须发、壮筋骨。白汁:涂恶刺、狐尿刺疮,即愈。”现代医学也已研究证实,蒲公英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其根所含的多种三萜醇为蒲公英甾醇、蒲公英赛醇、蒲公英苦素及咖啡酸、菊糖、果胶:全草含肌醇、天冬酰胺、苦味质、皂甙、树脂、菊糖、果胶、胆碱:花含毛茛黄素、维生素B2等。蒲公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菌株、溶血性链球菌及肺炎双球菌、脑膜炎球菌、白喉杆菌、绿浓杆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等均有一定的杀菌作用。长期、大量事实证明:蒲公英是一味珍贵的中草药,性味甘、苦、寒,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消炎、凉血、利尿、利胆、轻泻、健胃、防癌等多种功能。主治:急性乳腺炎、腮腺炎、淋巴腺炎、瘰疠、疗毒疮肿、急性结膜炎、咽炎、感冒发烧、急性扁桃体炎、风湿性关节炎、急性支气管炎、胃炎、肝炎、肺炎、胆囊炎、急慢性阑尾炎、泌尿系统感染、骨髓炎、阴道炎、盆腔炎、十二指溃疡、痤疮、粉刺、结石症、以及多种癌症等数十种病症。其验方广泛流传于民间,许多医书和报刊杂志也我有刊载。

2.蒲公英食疗效果好蒲公英不论是野生的还是人工栽培的,均为营养丰富的特种蔬菜。鲜嫩蒲公英全草的可食部分约为84%,而每100g,可食部分含蛋白质4.8g,脂肪1.1g,糖类5.0g,粗纤维2.1g,钙216.0mg,磷93.0mg,铁10.2mg,胡萝卜素7.35mg维生素B10.03mg,维生素B20.39mg,维生素c47.0mg,尼克酸1.9g。蒲公英不仅营养丰富,而且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因此,它不是普通的普通的特种蔬菜,而是一种珍贵的食疗佳蔬。如何食用?《本草纲目》有句云:”蒲公英嫩苗可食,生食治感染性疾病尤佳。“由此可见,蒲公英可以炒熟吃,也可作凉拌菜。当然,还可与其他菜肴和佐料配伍,烹调成各种色香味俱佳食疗佳品。如蒲公英炒肉丝,因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功能,猪肉具有滋阴润燥、补中益气效果,两者配伍制作成菜肴,不仅口味鲜美,而且能提供多种营养,因而可食疗感冒、胃炎、咳嗽、便血,以及疗毒疮肿等症;蒜茸蒲公英,可食疗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急性结膜炎、胆囊炎、胃炎、肝炎、疗疮肿毒、瘰疠等病症;蒲公英绿豆汤可食疗多种炎症、尿路感染、大便秘结等。此外,厂家还可采用深加工的方法,将蒲公英制作成蒲公英咖啡、蒲公英饮料及多种保健食品出售,既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又有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还能促进蒲公英产业的发展,真是一举可多得。

3.蒲公英具有一定的美容作用蒲公英不仅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是食疗佳蔬、疗疾良药,而且也在美容上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不论你是干性皮肤、油性皮肤、老化皮肤,还是雀斑、色素斑、皮肤炎、粉刺,以及痤疮、须疮、白发、脱发等,蒲公英都能帮你消除”美中不足“,摆脱烦恼,使你”白壁无瑕“,容光焕发。如蒲公英与连翘、木贼配伍,可用于皮肤保健——治青春痘;蒲公英与马齿苋配伍,可用于治疗油彩皮炎;蒲公英煎汁后过滤,取汁涂抹面部,可以用于治疗干性皮肤蒲公英捣烂后掺入蜂蜜,可以用于治皱老皮肤;蒲公英鲜花煮汁,早晚涂面部,可用于治雀斑、色素斑;蒲公英汁、香芹菜汁混匀后作润肤液,可用于治疗白化色素斑等。

4.蒲公英可以用作兽药蒲公英不仅是人类的食疗佳蔬和疗疾良药,而且也能在畜牧兽医上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既可作为珍贵的饲料添加剂,又可治疗多种家畜的多种疾病。如蒲公英全草加水煮汁灌服,可治疗家畜上呼吸道感染;蒲公英煎水热洗患部,可治疗家畜乳房炎;蒲公英、紫花地丁、冬瓜子配伍,可治疗家畜肺气肿、发烧气喘;蒲公英与茵陈蒿配伍,可治疗羊尿涩疼、发烧肚胀;蒲公英、王不留行共研细末,以黄酒、红糖为引,可治疗母畜缺乳;蒲公英煎汁加白糖调服,可治疗牛、马鼻出血;蒲公英、杏仁、明矾煎汁温服,可治疗牛、马喉炎;蒲公英、黄菊花共捣烂敷患处,可治疗家畜痈肿疗疮等。

5.蒲公英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百花汇》、《群芒谱诠释》等专著对蒲公英绿化、美化环境的作用,均有翔实介绍。虽然《百花汇》也指出:“蒲公英没有牡丹的娇艳,没有玫瑰的香浓,没有樱花的雪白,但它貌凡而内秀,生命力极强。”蒲公英内秀的主要表现:一是朴实无华,长势极旺,颇为状观:二是春、秋两次开花,春季花期极早;三是花虽不大,不及牡丹、玫瑰、樱花之艳丽,但其花量大而纯,别具一格,也颇受人们喜爱;四是用途广,可一举多得,事半而功倍。其生命力极强的主要表现:一是种植一次,可利用多年;二是花罢成絮,因风而飞,落湿地即生;三是不择土壤,虽瘦薄之地,也可茁壮成长;四是耐寒、耐热、耐旱、耐涝、抗病虫,自然灾害极少;五是可与各种杂草抗争,并战而胜之。因此,蒲公英无论是地被种植还是盆景栽培都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蒲公英的栽培

1.种子采收

开花后经13—15天种子即成熟。花盘由绿变为黄绿时,种子呈褐色,此时就可以采收;采种时可将花盘摘下,存放后熟l~2天,待花盘全部散开,再阴干1-2天,至种子半干时,用手搓掉种子尖端的绒毛,然后晒于种子。种子千粒重1.5~29左右,成熟的蒲公英种子没有休眠期。

2.种子处理

为提早出苗可采用温水烫种催芽处理,即将种子置于50—55。C温水中,搅动至水凉后,再浸泡8小日寸,捞出种子包于湿布内,放在25℃左右的地方,上面用湿布盖好,每天早晚用温水浇1次,约3—4天种子萌动即可播种。

3.栽培季节

蒲公英耐寒力强,当地温达到1~2℃即可发芽,每年3月末既可播种,4月份均可采收,秋季亦可播种栽培,秋播适宜期为7~8月,8~10月份采收。也可进行育苗移栽,育苗移栽可于l~2月份,在大棚温室中播种,3~4叶时定植,栽后立即浇水,成活率可达95%以上。

4.整地做畦播种

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富含有机质的地块,深翻20~25cm,深翻时667m2施入有机肥、农家肥3000—4000kg,耙平、整地,做成l~1.3m宽的畦田,浇透水后播种,条播或撒播,667m2播种量400—5009,播种时种子与细河沙混合(1:3),以保证播种均匀,播后覆土0.3~0.5cm,保持土壤湿润,经处理的种子约5~7天即可出苗。

5.田间管理

中耕除草和浇水,结合浇水进行施肥,一般667mz施尿素10~15kg,或碳酸氢氨15-20kg。以后在每茬采收后都要进行施肥、浇水,并及时除去杂草。

6.采收

蒲公英食用主要是嫩叶,当嫩叶长到10~25cm时,采收食用。药用是成熟的植株,全株收获人药。

2.金鱼草

金鱼草为玄参科金鱼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喜光耐半阴,较耐寒,不耐热,原产地中海沿岸。金鱼草适应性广,对土壤要求不高,中性至弱酸性土均可正常生长。在长江以南均可以露地越冬,北方需在保护地越冬,是冬春花坛、花镜的极佳选择。

不同品种金鱼草的植株高度相差较大,从20至70厘米不等,可满足各种花坛对植株高度不同的要求。和同样是冬春开花的三色堇、雏菊、羽衣甘蓝、金盏菊等低矮花卉相比,优势明显。金鱼草的花色很丰富,几乎每个品种都有深红、玫红、粉红、深黄、浅黄、橙黄、白、复色等,为花坛的配色提供了多种选择,其花色的艳丽程度只比三色堇稍差。

形态特征:

金鱼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常作一、二年生花卉栽培。株高20~70厘米,叶片长圆状披针形。总状花序,花冠筒状唇形,基部膨大成囊状,上唇直立,2裂,下唇3裂,开展外曲,有白、淡红、深红、肉色、深黄、浅黄、黄橙等色。

生长习性

金鱼草原产地中海一带。较耐寒,不耐热,喜阳光,也耐半阴。生长适温,9月至翌年3月为7~10℃,3~9月为13~16℃,幼苗在5℃条件下通过春化阶段。高温对金鱼草生长发育不利,开花适温为15~16℃,有些品种温度超过15℃,不出现分枝,影响株态。金鱼草对水分比较敏感,盆土必须保持湿润,盆栽苗必须充分浇水。但盆土排水性要好,不能积水,否则根系腐烂,茎叶枯黄凋萎。土壤宜用肥沃、疏松和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沙质壤土。

金鱼草常见品种

花雨(Floral Showers)系列,四倍体种,株高15~20厘米,分枝性好,其中双色种更为诱人,杏黄/白双色种为最新品种。韵律(Chimes)系列,四倍体种,株高15~20厘米,分枝性强。塔希提(Tahiti),株高20~25厘米,色彩丰富,其中双色种有5种,有名的紫/白和玫瑰红/白双色种,是矮生种开花最早的品种,提早开花10天。甜心(Sweetheart),株高15厘米,矮生杂种1代,重瓣花,杜鹃花型,花色丰富。小宝宝(Little Darling),株高30厘米,分枝性强,杜鹃花型。铃(Bells),株高20~25厘米,花蝴蝶型,其中红铃(Red Bells)为新品种,在国际花卉市场十分畅销。另外,新品种有拉•贝拉(La Bella),株高45~50厘米,分枝性强,花型美,色彩鲜艳。黑王子(Black Prince),株高40~45厘米,叶褐色,花深红色。蝴蝶夫人(Madame Butterfly),重瓣杜鹃花型,花色有粉、深红、金黄、黄、玫瑰红等色。

金鱼草的栽培技术

主要用播种繁殖。长江以南地区可秋播,以9—10月为好。北方寒地春播,但在温室冬春季盆栽需秋播。春播单干栽培100天左右开花,夏播85天左右,秋播120天左右。

穴盘播种,基质用泥炭土或腐叶土与细沙混合,通过高温消毒后,装入播种盘。金鱼草每克种子6300--7000粒,播后不覆盖,将种子轻压一下即行,浇水后盖上塑料薄膜,放半阴处。发芽适温为21℃,约7天可发芽,切忌阳光暴晒。苗期生长适温15--20℃,出苗后6周可移栽。

苗床播种,选疏松肥沃地块做苗床。床土过细筛.浇足底水撒播,每平方米苗床播种量0.5克左右。为撒播均匀,将种子先拌细沙混匀后再播。播后不覆盖,或覆细土2--3毫米,苗床要遮荫和防雨,在18--20℃情况下6天左右出苗。齐苗后撒去防雨物,但应适当遮荫,一般9--16时遮荫,1周后撤去遮荫物。1对真叶时分苗,单株成苗秧苗营养面积49—64厘米为宜。南方l月定植,华北等温暖地区移入阳畦越冬。如果10月份移入温室,可以在元旦至春节开花.

春播一般在2月份进行,播种出苗期间控制地温,18℃左右,出苗后降至16℃,子苗期气温控制在15--20℃,成苗中后期温度10~16℃,定植前7天放大风降温炼苗。

栽培管理

盆栽金鱼草常用12厘米盆,播种苗发芽后6周即可移栽上盆.生长期保持温度16℃,盆土湿润和阳光充足。有些矮生种播种后60--80天可开花.高秆和中秆品种通过摘心,促使多分枝,多开花。至今,较多使用生长调节物质来矮化植株和调节花期,在摘心后10天喷洒0.05—0.1%比久,有显著矮化效果。幼苗期喷洒0.25%~0.4%比久,可提早开花,花朵紧密。若喷洒0.4~0.8%比久2-4次,可推迟开花。

生长期每半月施肥1次,或使用‘卉友’15--15--30盆花专用肥.花后及时打顶,并增施肥料,气温在13~16℃,能继续开花不断.

当苗期温度降至0℃以下时,容易产生不开花的枝条。现蕾后如遇较低温度,较大花蕾受寒害。在0℃超过3小时,花蕾全部受寒害,应加以注意.除专供切花生产外,苗期摘心1~2次。

金鱼草易自然杂交,为了做到品种纯正,留种母株需隔离采种。当然许多重瓣和杂种1代金鱼草就很难收到种子,需要人工辅助授粉。

病虫防治

苗期发生立枯病,可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洒。生长期有叶枯病和炭疽病危害,可用50%退苗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洒。虫害有蚜虫夜蛾危害,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喷杀。

播种育苗:华东地区8--9月份播种,年内(12月以前)开花应用,也可以9-10月份播种,来年春季花坛应用。北方地区以早春在温室内育苗为主,春夏露地观赏应用。播种采用轻质苔藓泥炭,可以加些园土,播种介质消毒或播种后立即喷洒杀菌剂能有效防治病害,尤其是腐烂病。理想的发芽温度为20-22℃,7-14天发芽。有光照条件下(避免阳光直射),保持介质湿润,能取得最佳效果。发芽后的小苗移于16-18℃的环境中生长。育苗分4个阶段,详述如下:

第1阶段:胚根展出,约3-4天,本阶段主根可生长至约l厘米,子叶可见。保持播种介质湿润,可以用细粒的蛭石覆盖种子。温度保持在21-24℃,再高也会延迟开花。土壤pH值在5.8-6.2,Ec值0.5为宜,本阶段不必有光照。

第2阶段:本阶段子叶已充分展开,主根约1-1.5厘米,可以略降低介质的湿度来促进根系生长。温度仍在20-23℃,可以施少量以钙为基础的复合肥料(13-2-136-Ca-3Mg),低浓度25-35ppm,Ec值仍小于0.5。可以略加光照,约4000-7000Lx。

第3阶段:本阶段根系已形成,约2-3厘米,具有2对叶片。介质的在24小时有干湿交替变化。宜早晨供水并保持良好的通风,防止介质过湿。冷凉有低照度的环境,约18-20℃,光照在7500Lx左右。施肥第2阶段,Ec值可在0.5-0.75之间,小于1.0可以防止嫩叶畸形。

第4阶段:本阶段根系生长旺盛,具有4-5对叶片。水分管理同第3阶段。温度可降至17--18℃防止徒长。施肥,光照同第3阶段。注意嫩叶畸往往是由于水分过多,温度过低或盐离子浓度过高。

移植/上盆:幼苗生长到5--7周时,可以直接上7-8cm的小盆。如盆径在10cm以上,宜经过至少一次移植,目前较多采用12-15cm的盆。每次移植上盆后不久会出现植株顶端嫩叶发黄,这往往是土壤不良导致根系生长受阻。采用中等肥力的盆栽培养土。生长期喷洒杀菌剂,能有效防治病害。

[温度控制]上盆初期的生长温度不能低于16℃,当植株新的根系形成后可以将温度降至12℃。

光照调节

金鱼草需要阳光充足,但要防止温度过高的危害,金鱼草是长日照花卉,日照时间大于12小时有利花芽分化,尤其是中高茎品种。因此在冬季对早花品种补充日照时数会有助于提早开花。但在大多数地区的气候条件下可以免去。

浇水施肥

水分供给必须均匀持续,保持介质排水良好,绝不能过湿,以取得良好的株型。上盆几周后,可以根据叶色情况,给予追肥,常用复合肥料。生长期至第一个花芽出现,可喷施矮壮素3-4次B9或CCC。

3.百日草

又名秋罗、步步高。原产墨西哥高原。一年生草本。花色有白、黄及深浅红色。花期夏秋季。栽培者多为大花重瓣变种。小花矮茎种多用于花坛。

原产北美、墨西哥及南美等地,喜温暖,不耐寒。宜阳光充足,在长日照条件下舌状花增多。耐干旱、忌连作。要求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土壤。百日草花期长,为夏秋季花坛常用花卉。高型品种可用于切花,水养持久。矮型品种用于花坛,也可作盆栽观赏。

形态特征

为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粗壮,上被短毛,表面粗糙,株高40~120cm。叶对生无柄,叶基部抱茎。叶形为卵圆形至长椭圆形,叶全缘,上被短钢毛。头状花序单生枝端,梗甚长。花径4~10cm,大型花径12~15cm。舌状花多轮花瓣呈倒卵形,有白、绿、黄、粉、红、橙等色,管状花集中在花盘中央黄橙色,边缘分裂,瘦果广卵形至瓶形,筒状花给出瘦果椭圆形、扁小,花期6~9月,果熟期8~10月。种子干粒重5•9g,寿命3年。

品种类型很多,一般分为:大花高茎类型株高90~120cm分枝少、中花中茎类型株高50一60cm分枝较多、小花丛生类型株高仅4Ocm分枝多。按花型常为大花重瓣型,纽扣型、鸵羽型、大丽花型、斑纹型、低矮型。

生长习性

喜温暖、不耐寒、怕酷暑、性强健、耐干旱、耐瘩薄、忌连作。根深茎硬不易倒伏。宜在肥沃深土层土壤中生长。生长期适温15~30C,适合北方栽培。矮型种在炎热地区,宜植轻荫处,同属约有20种,如小百日草、细叶百日草等。

百日草花瓣颜色多样,花期长,花型变化多端,基本上都是重瓣种。

春播于3-4月进行,4-5片叶时移植,株距10厘米。6月初定植,株行距30×30厘米。生长期间每10天施一次10倍人粪尿液。7月至霜降开花。百日草也可利用夏季侧枝扦插繁殖,但因气温过高,且多阵雨,应注意防护遮荫。

百日草秧苗在生长后期非常容易徒长,为防止徒长,一是适当降低温度,加大通风量;二是保证有足够的营养面积,加大株行距;三是摘心,促进腋芽生长。一般在株高10厘米左右时进行,留下2-4对真叶摘心。要想使植株低矮而开花,常在摘心后腋芽长至3厘米左右时喷矮化剂。不徒长的苗露地栽培,如果为了限制高度也要摘心。定植前5-7天放大风炼苗以适应露地环境条件。

百日草可采取调控日照长度的方法调控花期。因它是相对的短日照植物,日照长于14小时,开花推迟,播种到开花需70天,且舌状花多;日照短于12小时,则开花提前,播种到开花只需60天,但以管状花较多。另外,也可通过调整播种期和摘心时间来控制开花期。

百日草的栽培

百日草又称百日菊,花朵硕大,色彩丰富,花形别致,花期又长,是园林中常见的夏季盆栽草花。

一、繁殖方法

常用播种和扦插繁殖。

1、播种繁殖。春季3-4月份进行。每克种子120-130粒,发芽适温21-25℃,播后,7-10天发芽,发芽率为60%。播种至开花因品种不同,从45-75天。

2、扦插繁殖。扦插繁殖一般在6-7月份进行。利用百日菊侧枝剪取长10厘米,插入沙床,插后15-20天生根,25天后可盆栽。由于扦插苗生长不整齐,操作麻烦,实际应用不普遍。

二、栽培管理

播种苗4-6片叶时定植于10-12厘米盆。百日菊侧根少,移栽时注意少伤侧根。苗高10厘米时,进行摘心,促使多分侧枝。生产上为了矮化植株,在摘心后2周,用0.5%比久喷洒,效果显著。也可应用生长调节物质来调控花期,幼苗期用0.25%-0.4%比久溶液喷洒,可提前开花,花朵紧密;如用0.4%-0.8%比久或矮壮素,喷2-4次,将推迟开花。幼苗期每半月施肥1次,花蕾形成前增施2次磷钾肥。或用"卉友"20-20-20通用肥。花后不留种需及时摘除残花,促使叶腋间萌发新侧枝,再开花。苗种植株必须隔离,防止品种间杂交,影响种子质量。

4.酢浆草

原产巴西南部

形态特征:多年生常绿草本。株高15至25厘米,茎球形,具有极强的分生能力。叶基生,具长柄,小叶3枚,无柄,组成掌状复叶,倒心脏形,顶端凹陷。花茎长10至15厘米,自基部抽出,伞形花序,花12至14朵,花冠5瓣,淡红至深桃红,带纵裂条纹。

花期从4月上旬至11月中旬,达7月。

生物学特性:性喜荫蔽、湿润的环境,不耐寒,引种栽培6年来,未发现球茎受冻现象。冬季,除部分茎变软,少部分叶片发黄外,基本上常绿。

每年4至5月,8月下旬至10月下旬是生长高峰期,在炎热的夏季生长缓慢。在露地全光下和树荫下均能生长,但全光下生长健壮,植株丰满,花多而繁。在湿润的环境条件下生长良好,干旱缺水时生长不良,可耐短期积水。

主要有红花酢浆草:

产地分布:原产巴西,现在我国东北南部、华北及秦岭,日本亦有分布。多生于海拔1000m左右的林缘或疏林空地。各大城市有栽培。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株高10-20cm,地下具球形根状茎,白色透明。基生叶,叶柄较长,三小叶复叶,小叶倒心形,三角状排列。花从叶丛中抽生,伞形花序顶生,总花梗稍高出叶丛,花期4-10月。花与叶对阳光均敏感,白天、晴天开放,夜间及阴雨天闭合。蒴果。

生长习性:喜向阳、温暖、湿润的环境,夏季炎热地区宜遮半荫,抗旱能力较强,不耐寒,华北地区冬季需进温室栽培,长江以南,可露地越立,喜阴湿环境,对土壤适应性较强,一般园土均可生长,但以腐殖质丰富的砂质壤土生长旺盛,夏季有短期的休眠。

繁殖培育

用分株和播种繁殖。分株,以9-12月最好,地下球茎充实,新芽已形成,每个分株要有3-5个芽,切忌碰伤芽头。一般3—4年分株1次。播种,7月种子成熟后应立即播种,当年秋季萌发幼根,翌春发芽。播种苗需4~5年才能开花。盆栽时,球茎芽头与土面要平齐,栽植过深芽不易顶出土面,浅了又影响开花。生长期盆土保持湿润,每半月施肥1次,春季出现主花蕾时,及时剥去侧蕾,一茎只留一花,花大鲜艳。花后立即摘去花梗,以减少养分消耗。

园林用途

红花酢浆草植株低矮,叶子茂密,碧绿青翠,小花繁多,烂漫可爱。盆栽摆放广场花坛、花境和公共场所,花期长,景观效果极佳。若布置林下边缘、坡地,株丛稳定,线条清晰,富有自然景观。

红花酢浆草

繁殖培育

1.红花酢浆草在一般土壤中也能生长,但在肥沃、疏松及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生长最快。种植时不能太深。生长期每月施一次有机肥,并及时浇水。生长期需注意浇水,保持湿润,并施肥2-3次,可保持花繁叶茂。炎热季节生长缓慢,基本上处于休眠状态,要注意停止施肥水,置于阴处,保护越夏。冬春季节生长旺盛期应加强肥水管理。

2.球茎繁殖和分株繁殖是主要繁殖方式。红花酢浆草的连体茎可以分离为母球茎、芽球茎、叶球茎3种。这3种球茎中母球茎具有直接分生球茎的能力,直径2至2.5厘米,具残留叶痕,在叶痕处着生有潜伏芽,可先后萌发长成球茎。芽球茎为母球茎上生长的幼球,球体直径约为0.5至0.8厘米。叶球茎是由芽球茎生长的长出叶片的带叶球茎,可开花,约1.2至1.5厘米,当其生长发育后即成为母球茎。据试验,单球茎的繁殖系数高,平均每个单球茎可获得球茎15至17个左右。为增加繁殖系数,在分球茎繁殖的基础上,也可将球茎根据大小切成2至6瓣繁殖。栽培两年的球茎,每株可繁殖20至30株。母球茎、叶球茎单体露地栽植成活率相差无几,很快可发新叶,当年即可开花,但以叶球茎的繁殖系数最高。不同时期栽培的红花酢浆草成活率无太大差异,一般情况下红花酢浆草繁殖以春秋为主。

也可用播种繁殖,春、秋季皆可进行,在25℃以上的高温上,一周即可出芽,春播当年可生成完好的根茎而开花,秋季播种第二年才能开花。

3.红花酢浆草易受红蜘蛛为害,如防治不及时,可造成叶片发黄、干枯,花少,影响观赏价值。因此,该草生长过程中可喷洒40%的氧化乐果1000至1500倍,0.2至0.3度石硫合剂,以及杀螨剂等。

景观用途:园林中广泛种植,既可以布置于花坛、花境,又适于大片栽植作为地被植物和隙地丛植,还是盆栽的良好材料。

红花酢浆草具有植株低矮、整齐,花多叶繁,花期长,花色艳,覆盖地面迅速,又能抑制杂草生长等诸多优点,很适合在花坛、花径、疏林地及林缘大片种植,用红花酢浆草组字或组成模纹图案效果很好。红花酢浆草也可盆栽用来布置广场、室内阳台,同时也是庭院绿化镶边的好材料。

5.甘草

甘草又名蜜草,以味道甜而得名,自古还有“灵草”、“国老”的美名。甘草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甘草、光果甘草、黄甘草、胀果甘草的干燥根及根茎。主产于中国北方,以内蒙古、甘肃等地所产者为著名。新疆甘草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用途广泛,有“十方九草”之说。它的名称很多。《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五世纪名医陶弘景称之为“国老”和“众药之王”。《本经》称美草,《别路》称蜜草,等等。维吾尔语称“曲曲不牙”,即甜棍之意。

甘草是奇数羽状复叶;小叶3~8对,卵圆形,先端尖或钝。总状花序腋生,萼钟状,有5齿;花冠紫红或紫蓝色,旗瓣卵圆形,有短柄,翼瓣和龙骨瓣,均具长柄。荚果弯曲成镰刀状或环状,外面密布褐色细刺。其根及根状茎粗大,圆柱形,剥去外皮呈黄色,含甘草甜素,性平、味甘,有和中缓急、清热解毒、补脾和胃、调和诸药之功,又用作烟草加料剂及蜜饯、糖果的香料。

甘草属约30种,分布于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多数产欧、亚两洲;中国约8种,产东北至西南部。本属光果甘草和胀果甘草的根和根状茎亦可做药用甘草。

产地和性状

野生甘草生于干燥的钙质草原,栽培品产于中国的内蒙古、四川、陕西、山西、甘肃、青海、新疆等地,其中以河套地区的产品最佳。甘草根呈圆柱形,直径0.6~3.5厘米,长30~100厘米。外皮红棕色、棕色或灰棕色,有不规则的纵皱纹和沟纹,质坚硬。横切面粗纤维性、黄白色、粉性,有明显的棕色形成层环,射线放射状,常见有裂隙。根状茎表面有芽痕,横切面中央有髓部。味甘甜而特殊。同属植物胀果甘草G.inflata、光果甘草G.glabra等亦作甘草应用。

性味和功用

甘草味甘,性平。归脾、胃、心、肺经。功能补脾益气、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药性。主治脾胃虚弱、倦怠乏力、食少便溏、心悸气短、咳嗽气喘、咽喉疼痛、筋脉挛痛、痈肿疮毒,并能缓解药物和食物的毒性。

成分和药理

甘草含多种三萜皂甙,总含量约6%~14%,其中主要是甘草甜素,约5%~12%,并分离出多种黄酮类化合物,如甘草甙、甘草甙元、异甘草甙、异甘草甙元、新甘草甙等。还含甘露醇、葡萄糖、蔗糖、苹果酸、桦木酸、天冬酰胺、烟酸等。药理研究表明,甘草浸膏能减轻对咽喉黏膜的刺激,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有抗溃疡活性。甘草制剂和甘草甜素有镇咳祛痰、镇静、抗炎、抗菌和抗过敏等作用。

应用和禁忌

凡中气亏虚、健运失常、神疲倦怠、饮食不思、便溏泄泻者,常与党参、黄芪、白术、山药、扁豆、茯苓等补中益气药配伍。思虑过度、心脾两伤、气血不足、健忘失眠者,可与人参、白术、当归、茯神、远志、酸枣仁等气血双补、养心安神药配伍。治气虚血少、心阳不振、心动悸而脉结代者,常用炙甘草配桂枝、党参、生地、阿胶等。治脏燥证多与小麦、大枣同用。甘草随证配伍还可用于寒热虚实各种咳嗽。甘草单味煎服,或与桔梗同用,治虚火上炎咽痛和肺痈。与白芍配伍,治挛急腹痛。与金银花、蒲公英等配伍,治痈疮肿毒初起。凡用大寒大热或峻猛药物而欲防偏时,多加用甘草以缓和药性和矫味。现代用甘草配乌贼骨、瓦楞子、白芨、延胡索等作粉剂服,治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成药制剂甘草浸膏、甘草流浸膏常用于气管炎、咽喉炎等。煎服用量1.5~9克,解毒急救用量30~60克。入补益药多用炙甘草,其余用生甘草。

甘草与甘遂、芫花、大戟、海藻相反,禁止同用。湿重和中满患者忌用。长期大量服用,可致水肿和高血压。

新疆甘草品种较多,分布面广,产量居全国之冠。据专家考察,新疆甘草有五个品种:胀国甘草、黄甘草,主产南疆各地,喀什、阿克苏、巴音郭楞等地州为集中产地;光果甘草、乌拉尔甘草和粗毛甘草,以北疆为主,数量较小,也较分散。甘草既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又用于食品工业和烟草工业。茎叶和籽实还是牛羊喜食的饲料。甘草和甘草浸膏是新疆大宗的出口商品。近年又增加了甘草粉和甘草霜的出口,畅销欧、美、日本和港澳。新疆甘草仍属天然野生,未受任何人为的污染,特别受到国外市场和世界人士的好评。

“十药九甘”,人们这样形容甘草在中药中的位置。甘草是中医使用最多的药材之一。

平时我们所说的甘草指的是乌拉尔甘草。它是一种多年生草本,高不过1米。根粗壮。羽状复叶,小叶3~8片。蝶形花紫色,稍带白色。荚果镰形或环形弯曲,密被刺毛或腺毛,在果序轴上排列紧凑。与甘草同属的兄弟姐妹在全世界13种左右,我国8种,有5种都生长在西北沙漠地区。除乌拉尔甘草外,光果甘草和胀果甘草也都具有同样的药用价值。光果甘草荚果比较平直、光滑无毛,在果序轴上排列疏散;胀果甘草荚果粗短、光滑鼓胀,里面大都只有两粒种子。

从甘草中提取的有机化合物多达100多个,包括甘草甜素(甘草酸钾钙盐)、甘草甙等等。利用这些有用成分,人们开发出了许许多多的药品。甘草还在食品工业和烟草制造中有重要作用,例如某些蜜饯的香料和香烟的添加剂等。

甘草还是重要的固沙植物,它的根扎入沙地很深吸取水分。在很多地方,甘草与胡杨林、红柳为伴,共同把沙漠绿洲打扮更加美丽。不过,由于甘草在中药上的重要性,野生的甘草被毫无计划的滥采乱挖,许多地方资源已近于枯竭。而且使沙漠本来难得的植被遭到了破坏,沙尘暴又起。所以我们应该提倡人工种植甘草,甘草播种很容易出苗,据测算种植甘草比种植一般粮食作物,收入也更高出许多。在西北农村调整经济结构的时候,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看来一个出路。

甘草栽培技术

甘草为豆科植物,主要类型有粗毛甘草、光果甘草和胀果甘草,以干燥根及根状茎入药,生药称甘草。它具有补脾益气、止咳祛痰、清热解毒、缓急定痛和调和药性之功效。现将甘草的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土壤选择甘草是豆科甘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发达,入土深,宜旱作,耐盐碱,强阳性,喜钙,怕涝,生命力很强。栽培甘草应选择地下水位1.50米以下,排水条件良好,土层厚度大于2米,内无板结层,PH值在8左右,灌溉便利的沙质土壤较好。翻地最好是秋翻,若来不及秋翻,春翻也可以,但必须保证土壤墒情,打碎坷垃、整平地面,否则会影响全苗壮苗。

2.品种选用及种子处理良种是夺取甘草高产的内在因素。在我县一般选用乌拉尔甘草和胀果甘草为当家品种。采用种子做播种材料者,播前种子用电动碾米机进行碾磨,或将种子称重置于陶瓷罐内,按1千克种子加80%的浓硫酸30毫升进行拌种,用光滑木棒反复搅拌,在20℃温度下经过7小时的闷种,然后用清水多次冲洗后晾干备用,发芽率可达90%以上。

3.播种甘草在春、夏、秋三个季节均可播种,其中以夏季的5月份播种为最好,此时气温较高,出苗快,冬前又有较长的生长期。播前施用优质农家肥每亩4000千克、磷二铵每亩35千克做基肥,若用种子播种,播种方法可采用条播或穴播较好,播种量每亩2-2.50千克,行距30-40厘米,株距15厘米,播深2.50-3厘米,每穴3-5粒,播后覆土耙耱保墒。

4.田间管理

(1)施肥:第2、第3年每年春季秧苗萌发前追施磷二铵每亩25千克。并开沟施于行侧10厘米深处,沟深15厘米,施肥后覆土。

(2)灌水:播种当年灌水3-4次,每次灌水量一般在每亩85立方米,第1次灌水在出苗后1个月左右进行,以后每隔1个月灌水1次,10月中旬灌越冬水,第2、第3、第4年可逐渐减少灌水次数。

(3)间苗:当甘草秧苗长到15厘米高时可进行间苗,株距15厘米,每亩保苗约2万株左右。

(4)中耕除草:播种当年一般中耕3-4次,以后可适当减少中耕次数,结合中耕主要消灭菟丝子等田间杂草。

(5)病虫害防治:我县的甘草病虫害主要有锈病、白粉病、红蜘蛛等。对于锈病,可用石硫合剂进行防治;对于白粉病,可用甲基托布津进行防治;对于红蜘蛛,可用乐果进行防治。

(6)采种:若采用人工栽培时必须年年采种,在开花结荚期摘除靠近分枝梢部的花与果,即可获得大而饱满的种子。采种应在荚果内种子由青变褐时,即进行定浆中期最好,此时种子硬实率低,处理简单,出苗率高。采种时间不宜过早,否则播种后影响种子的发芽率,造成缺苗断垄,导致产量低下,经济效益欠佳。

5.收获甘草一般生长4-6年收获经济效益比较好。收获前可先割去茎叶,沿行两侧进行深挖,待根茎露出地面40余厘米后,用力拔出,拔出的根茎要切去芦头、根尾、侧根,直立根茎称为“棒草”,横生根茎称为“条草”,侧生根茎称为“毛草”。“棒草”再分级、分等,长短理顺后。捆成小捆,晾至半干再捆成大捆,待风干后上市销售。

土壤选择:

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地势高造、含较高钙质的沙土和砂壤土,土壤微碱、PH值在7~8.5之间的荒滩、荒坡都可栽培。地势低洼、土壤粘重的地块不可种植。

品种选择:

选择适宜于人工种植的“卧生甘草”新品种,该品种具有以下特点:一是适应性强,抗旱、抗寒、抗盐碱、耐热、耐贫瘠,温度适应范围43℃~45℃,在严重缺水或较干旱的地区栽培,没有发现萎缩和死亡现象,能适应弱碱性的钙质土壤,同时适宜与幼龄林果间套;二是生长周期短,采用育苗移栽,苗生长3个月~4个月,栽后生长8个月~10个月可收获;三是长势快,由于其种性卧生,结合人为栽培技术,在地表30cm横着生长,光和水肥等自然条件吸收率高,故生长速度快,播后30天,出现3片~4片真叶,60天株高30cm,根长可达20cm,直径0.5cm;四是采收和加工简单,可全部采取机械作业,用工较少,自然干燥八成即可出售;五是产量高、质量好,亩产中毛草500kg以上,高产者可达800kg,皮红、分叉少、条均匀,达到国家药典标准,符合建设GAP生产基地对种质的要求。

播种育苗:

育苗地应选在地势较平坦、有水源的地方。育苗一分地(67㎡)可栽一亩地(667㎡),用种1kg。当气温稳定在18℃以上时,全年均可育苗。在选好的土地上施肥、耕细耙匀后,按行距25cm开深2cm的浅沟,均匀地将种子播在沟内,覆土1cm,稍镇压,6天左右出齐苗。苗生长约4个月,根长达35cm~40cm,达移栽标准。

栽培技术:

在选好的土地上,亩施有机肥2000kg、过磷酸钙50kg、有效氮肥20kg、钾肥10kg;耕细耙匀后,按行距25cm~30cm开深6cm的沟,把甘草苗芦头以上的茎枝剪去,去除侧根,按株距10cm把苗根依次摆放沟内,填土压实浇水,亩栽苗约2万棵,7天~10天出苗,常规管理,生长8个月~10个月可刨收,也可生长两年收获。

收获加工:

在晚秋或早春,把地上干枯的茎枝割掉,用拖拉机带一个犁铧进行耕翻,犁的深度30cm左右,每次犁一行,然后人工用四齿耙将犁出的甘草根清出来,再犁第二行。一台拖拉机配6个人工,一般每天可收获8亩左右,其根的破损率比人工收挖的要少的多,达到了收获的要求。收回的甘草根晾晒几日后,剪去芦头和侧根打成捆,即可出售。

产量和效益:

生长一年的甘草亩产400kg~600kg,生长两年亩产可达1000kg以上,目前甘草的市场价格为8元~12元/kg,每亩收入在3000元~7000元。亩投资:种子款186元,肥料款150元(底肥加追肥),农药10元,耕地款50元(两次),用工60元,合计亩投资450元。亩纯利润2600元~6000元。如采取间作套种,其经济综合效益更高。

6.含羞草

含羞草又名知羞草,怕羞草。为豆科多年生草本,作1~2年生植物栽培。高20~60厘米,茎自立有针刺及细毛,叶互生,2~3片羽状复叶,着生于总叶柄的先端。其头状花序2~3个腋生。花粉红色,外表似毛,花瓣4片,7~9月开花。小叶羽状复叶密生,片2~4片,掌状排列,小叶14~18片。

含羞草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其叶极为敏感,能作感振运动,用手轻轻碰一下,小叶立即左右合并;碰重一点,羽片连叶柄也都作60度下。夜间同样会作休眠下垂状,遇骤冷或电流刺激,也有同样反应,这种形态反应使人感到极为有趣,似乎是在害羞,故称之为含羞草。

据说这是由于含羞草原产南美洲沙漠地带,常有大风、大雨,在暴风雨来临时,叶片闭合、下垂,可以减轻折断植株等危害,是植物为了生存,对恶劣环境产生的一种适应性生理反应。

含羞草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但是不像一般草本植物那么柔弱。它的茎从基开始分枝,呈直立或倾斜的形态,高度在20至50公分左右,全体长着长软的毛和尖锐的刺。叶为掌状复叶,由四个羽片合成。每一羽片上都长着许多小叶片,跟一般的掌状复叶并不相同。在总叶柄的基部有膨大的构造,叫“叶枕”。在叶柄基部附近有托叶。

含羞草的花相当特殊。它开的紫红色或粉红色花球,实际上并不是一朵花,而是许多的小花所形成的花序。假如小心的把球上的每一个小单位分开,就可以看到每一个小单位都有四裂的花瓣、四根长长的雄蕊和一枚雌蕊,原来那一个个的小单位才是它的一朵花。

含羞草的花儿开过以后,大部分的花都会结成荚果,因此我们所看到含羞草果实也是密集成球状的。每一个荚果有三到四节,表面有毛。荚果成熟后,一节一节掉落,只留下节和节之间所形成的空架子,看来十分有趣。

如果你轻轻地触动它一下,它那片开放着的羽状复叶,立即闭合起来,紧接着整个叶子又垂了下去,显出“害羞”的样子,含羞草的名称便由此而来。

为什么我们故意或不小心碰到含羞草,它就会“低头下垂”呢?

含羞草的这种叶片闭合和叶柄下垂的现象,并不是“害羞”,而是植物受刺激和震动后的一种反应。这种反应在生物学上称为感性运动,是含羞草受到外界刺激后,细胞紧张改变的结果。

原来,含羞草的叶子和叶柄具有特殊的结构。在叶柄基部和复叶的小叶基部,都有一个比较膨大的部分,叫做叶枕。叶枕对刺激的反应最为敏感。一旦碰到叶子,刺激立即传到叶柄基部的叶枕,引起两个小叶片闭合起来,触动力大一些,不仅传到小叶的叶枕,而且很快传到叶柄基部的叶枕,整个叶柄就下垂了。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在叶枕的中心有一个大的维管束,维管束四周充满着具有许多细胞间隙的薄壁组织。当震动传到叶枕时,叶枕的上半部薄壁细胞里的细胞液,被排出到细胞间隙中,使叶枕上半部细胞的膨压降低,而下半部薄壁细胞间隙仍然保持原来的膨压,结果引起小叶片的直立而两个小叶片闭合起来,甚至于整个叶子垂下来。有人做过研究,含羞草在受到刺激后的0.08秒钟内,叶子就会闭合。受刺激后,传导的速度也是很快的,最高速度每秒钟达10厘米。刺激之后,稍过一段时间,一切又慢慢恢复正常,小叶又展开了,叶柄也竖立起来了。恢复的时间一般为5~10分钟。但是,如果我们继续逗弄,接连不断地刺激它的叶子,它就产生“厌烦”之感,不再发生任何反应。这是因为连续的刺激使得叶枕细胞内的细胞液流失了,不能及时得到补充的缘故。

含羞草的这种特殊的本领,是有它的一定历史根源的。它的老家在热带南美洲的巴西,那里常有大风大雨。每当第一滴雨打着叶子时,它立即叶片闭合,叶柄下垂,以躲避狂风暴雨对它的伤害。这是它适应外界环境条件变化的一种适应。另外,含羞草的运动也可以看作是一种自卫方式,动物稍一碰它,它就合拢叶子,动物也就不敢再吃它了。

含羞草不是台湾原产的植物,它的老家远在南美洲。在十七世纪时由荷兰人引进台湾,目前在全省各地的空地、河床、荒废地、操场边等地方,都可以看到;中、南部尤其多。

含羞草的传说

从前有一个很俊俏的小伙子,常外出钓鱼。一天,他看见一位老汉坐在河边,嘴驻自言自语:”钓!钓!钓!小鱼莫来大鱼到。”说着大鱼真向老汉游来。小伙子对老汉说:“我向你学习钓鱼,好吗?”老汉说:“钓鱼没有什么好学的,看你似很诚实,我告诉你一个秘密,你只要一直沿着这条河岸向前走,会遇到好事的。”老汉说完,人不见了。小伙子很高兴,心想,我一定是遇到仙人了,就沿岸一直走去。天黑了,仍然往前走,前面出现一片长满荷花的大湾。水边一户人家门开着,点着灯,一位少女坐着织绸。小伙子走前问道:“请问这是什么地方,我走迷了路。”织绸女说:“这是荷花庄,我是荷花女,你走累了,可进来坐下歇歇。”小伙子坐了一会儿,要走了,荷花女没有留他,送他出了门口。小伙子回到家,心想痴了,认为这荷花女,定是仙女。钓鱼老汉说,向前走会遇到好事,可能是这仙女要下凡,找要和她结婚。第二天大早,小伙子又沿河岸走,天黑到了荷花庄,荷花女仍在,态度比昨天亲呢多了。她叫小伙子脱下破小褂,给他缝补。小伙子说:“我是孤身一人呀!”荷花女像未听见。将衣补好,送小伙子出门。小伙子回到家已是半夜,坐不住,立不稳,返身又向河边跑,再到荷花湾,见湾中一朵大荷花,便呼唤荷花女,果然荷花女踏波而来。她说:“我父不许我和凡人往来,从今以后,我们便不得见面了。小伙子哭了,哭得很伤心。荷花女安慰说:“只要你真心实意,我就和你一块逃走。”小伙子对天发誓,永不变心。荷花女带小伙子驾云来到天边深林里,一座小桥直通小屋门口前,他俩过桥进屋,屋内一切陈设齐备,还放着一架织布机。他们在那里成了亲。小伙子天天外出打猎,不用费多少力,就可猎到一些山兔、山鸡,空闲时间,就游山逛水。荷花女却很辛苦,每天除织绸,还到各山头栽桑。一年又一年过去了,荷花女的头发,不那么光亮了,红润的脸也不那么可人了,小伙子对他说:“你太劳累了,人变老了,你歇歇吧!”荷花女摇摇头说:“你看,如果那许多荒山都成了桑林,该多美呀!”荷花女从头上拔下一根针交给小伙子说:“这针是宝贝,可制伏猛兽,你要用这宝针,把这一带被害兽占领的无人山区,变成百姓的乐园。注意,这宝针千干万万不能落到别人手里。”一天,小伙子到远处的野山打猎,发现一个黑漆漆的洞口,觉得很奇怪,进洞一看,一只老虎扑来,他用荷花女给他的宝针一指,老虎逃跑了。前面是一座大门,推门一看,明灯高照,一位妙龄少女坐在炕上,她比荷花女漂亮多了,少女迎他同坐炕上,伴同吃菜喝酒,两人便成了亲。3天后,少女说找要出去走亲戚,但怕虎狼伤害。小伙子说:“我有宝针。可战胜一切猛兽。”说着便把宝针交给少女。谁知少女一走出洞,洞口便紧紧闭上,小伙子被禁在洞内,他这才想起荷花女说的话,懊悔已迟了。荷花女见小伙子不回来,掐指一算,心中明白,原来小伙子已成负心人,不禁眼泪直流。又一想,还是去救他一命吧!她另外还有一件宝物,是开山钥匙。荷花女到了洞门口,把开山钥匙一指,洞门大开,把小伙子带出洞,小伙子感到羞愧不安。荷花女含泪说:“做梦也想不到你是这样的负心人!二人正在返回途中,那少女从后面追来,大喊:“小伙子,回来呵!”荷花女对小伙子说:“你干万不能回头看她,只要一回头,你就没命了。”少女还在后面喊:“小伙子,你好好想想,你到哪里再去找到像我这佯可爱的美人儿?小伙子一动心,回头望了一眼。少女趁他思想动摇的一刹那,把手帕一摆动,便把小伙子化成生长在地上的柔弱小草。荷花女凝视着这小草,小草叶片双双相合,像是合掌忏悔,旋即含羞地垂下叶柄,表示认错。荷花女说:“小伙子,你还能知耻,还能认错。”后来大家叫它"含羞草",成为人们喜爱的小草。

功能

预测地震:据土耳其地震学家艾尔江表示,在强烈地震发生的几小时前,对外界触觉敏感的含羞草叶会突然萎缩,然后枯萎。在地震多发的日本,科学家研究发现,在正常情况下,含羞草的叶子白天张开,夜晚合闭。如果含羞草叶片出现白天合闭,夜晚张开的反常现象,便是发生地震的先兆。如:1938年1月11日上午7时,含羞草开始张开,但是到了10时,叶子突然全部合闭,果然在13日发生了强烈地震。1976年日本地震俱乐部的成员,曾多次观察到含羞草叶子出现反常的合闭现象,结果随后都发生了地震。

含羞草的种植

含羞草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适生于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砂质壤土,株体健壮,生长迅速,适应性较强,种植技术简单,管理粗放。对气候、阳光、土壤要求不严,因此栽培时以肥沃、疏松的砂质壤土为佳,在植株生长期间,要及时松土、锄草、浇水。室内盆栽,夏季每天浇水1次。每月施肥1次,如不想让株形过大,则要减少施肥量,甚至不需施肥。

含羞草繁殖比较容易,一般皆用播种法。播种常年皆可行,但以早春二月在室中盆播最好。播种时将种子均匀撤在细土上,覆土1.5厘米左右,在温度18℃左右时,10天左右可出苗;为促使提早发芽,宜用30度的温水浸种一天后再播;含羞草种子成熟较晚,为了采收种子,必须早春提前播种,以便种子能在早霜来临前的成熟。小苗长至5~6厘米高时分栽(带土球),长至10多厘米时再定植于较大的盆中。

含羞草基本无病虫害。如有蛞蝓,可在早晨用新鲜石灰粉防治。

7.虎耳草

虎耳草(学名:Saxifragastolonifera,Saxifrage,Creepinp Rockfoil别名:金线吊芙蓉、金丝荷叶、耳朵红、老虎草):虎耳草科植物虎耳草Saxifraggastolonifera Meerb.的全草。

多年生常绿草本,高14~45cm,全株有毛。匍匐茎细长,赤紫色,全株被疏,先端着地长出新株毛。叶数片基生,肉质,密生长柔毛,叶柄长,紫红色;叶片广卵形或肾形,基部心形或截形,边缘有不规则钝锯齿,两面有长伏毛,上面有白色斑纹,下面紫红色或有斑点。圆锥花序,稀疏;花小,两侧对称,萼片5,不等大,卵形;花瓣5,白色,下面2瓣较大,披针形,上面3片小,卵形,都有红色斑点;雄蕊10;心皮2,合生。蒴果卵圆形,有2喙。花期5~8月,果期7~11月。

分布于我国华东、中南、西南与日本。叶从根出成束,叶面绿色,叶背和叶柄酱红色,心状圆形,有较长的柄,边缘波浪状有钝齿。圆锥花序。花小,白色,具紫斑或黄斑。花期4-5月。有花叶变种(var. variegata)叶较小,叶缘具不整齐的白色、粉红、红色的斑块,稀有珍贵。喜半阴,凉爽,空气湿度高,排水良好。不耐高温干燥。在夏、秋炎热季节休眠,入秋后恢复生长。繁殖可随时剪取茎顶已生根的小苗移植,每盆植数株,上盖玻璃保湿,成长后再分盆定植。如植于岩石园,可植于岩石北面,以免阳光直晒。若是盆栽,每盆栽一苗,可悬挂于窗前檐下,任其匍匐下垂。需经常喷水提高周围环境湿度。炎热季节要放置在通风凉爽处,控制水分。入秋恢复生长后,需增加浇水,每周施稀薄液肥2次。肥料需从叶下施入,以免沾污叶面和影响生长。虎耳草茎长而匍匐下垂,茎尖着生小株,犹如金线吊芙蓉。可用于岩石园绿化,或盆栽供室内垂挂。它又是我国传统中草药。

多野生于溪涧岩石林下荫湿处(溪旁树阴下,岩石缝内),现多作盆栽观赏。虎耳草全草可鲜用或晒干药用。春、夏秋采收,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栽培

繁殖方法

繁殖多用分株法。春末至秋初将匍匐枝上的小植株剪下,集中植于浅培养盆中,每盆一株,加盖玻璃或塑料薄膜,注意保持较高的湿度,待根系发达再分栽于小盆中。也可将小植株直接分栽于小盆中,浇透水,置于阴湿处,约2周即可恢复生长。播种在3—4月份进行,约半月后即可出苗。

栽培管理

凉爽半阴环境,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疏松肥沃的沙壤土为宜。

虎耳草适应性强,在瘠薄土地上也能生长。盆栽可用腐叶士、泥炭土和细砂上混合,要求疏松透气,排水良好。春秋凉爽季节为虎耳草旺长季,每半月左右施一次有机肥液。但要注意通风并避免肥水污染叶面。生长环境温度不可过高,最适温度为15~25℃。夏季为避免其休眠,应适当降温增湿,盆土保持湿润而不积水。常向叶面喷水,保持湿润的小气候。其开花后有一休眠期,此期应注意少浇水。冬季移入室内养护,置于窗台阳光充足处,温度在5℃以上即可安全越冬。

每年春季换土换盆,或开花后更新植株。虎耳草可长期摆放于室内明亮处或悬于向阳门窗附近观赏。放置于室外,光照太强,易使叶片灼伤;光线太弱,叶片色彩不鲜艳,所以春、夏、秋三季应遮去50%的阳光,冬季给予较明亮的散射光。生长季节需要较高的湿度,盆土经常保持湿润,但不能积水。春夏开过花后,有一短暂的休眠期,这期间要适当少浇水,保持盆土不干即可,太湿易烂根。

瓶栽虎耳草颇富情趣,且管理简易。方法是:取大小适宜的小口三角形圆瓶,瓶底先垫一层泡沫塑料块作保水层,再压以厚层蚕豆石作爽水层,最后放一层腐叶土,作培养土层。将虎耳草幼苗用长柄小匙小心栽入,随即沿瓶缘缓慢倒入营养液,浸至蚕豆石层为止。瓶器置于窗前的散光处培养。

8.猪笼草

猪笼草是有名的热带食虫植物,主产地是热带亚洲地区。猪笼草拥有一幅独特的吸取营养的器官——捕虫囊,捕虫囊呈圆筒形,下半部稍膨大,因为形状像猪笼,故称猪笼草。在中国的产地海南又被称作雷公壶,意指它像酒壶。这类不从土壤等无机界直接摄取和制造维持生命所需营养物质,而依靠捕捉昆虫等小动物来谋生的植物被称为食虫植物。

形态特征与品种

猪笼草为多年生草本。叶互生,长椭圆形,全缘。中脉延长为卷须,末端有一小叶笼,叶笼小瓶状,瓶口边缘厚,上有上盖,成长时盖张开,不能再闭合,笼色以绿色为主,有褐色或红色的斑点和条纹。雌雄异株,总状花序。

常见同属种类有瓶状猪笼草,叶笼短,黄绿色。二距猪笼草,叶披针形,笼面深绿色。绯红猪笼草,笼面黄绿色,具褐红色条斑条。库氏猪笼草,叶笼短,黄绿色,具红褐色斑条。中间猪笼草,笼面绿色,具淡紫红斑点。劳氏猪笼草,笼面黄绿色,具褐色斑点。奇异猪笼草,笼面黄绿色,叶笼上口具红晕。拉弗尔斯,笼面黄绿色,具淡紫褐色斑点。大猪笼草,叶笼大,长30厘米,笼面红褐色,具绿色条纹。血红猪笼草,笼面淡红色。狭叶猪笼草,笼面褐色绿,具红色斑点,叶笼长15~18厘米,宽3~4厘米。华丽猪笼草,笼面黄绿色,具深红色条纹斑。长柔猪笼草,笼面红褐色。

猪笼草是一种矮小的植物,叶的上部特化成外型奇特的瓶状捕虫器,下部呈叶片状,中部变成卷须。瓶状体的内壁上密生腺体,能分泌消化液,并以特别的气味引诱昆虫进入内部。据观察,昆虫受猪笼草分泌物引诱,进入瓶状体后,最终落入瓶底的消化液中。由于瓶状体的上半部腺体上有一层表皮细胞覆盖,较为平滑,昆虫不容易爬出,便逐步被其中的消化液消化掉,成为这个“足不出户的猎人”的一顿美餐。这是绿色植物捕杀站动物的典型例子。因此,猪笼草常作为科普教育的好教材。

猪笼草为附生植物,主产地是热带亚洲地区,为攀援状的亚灌木。猪笼草一般高不及1米,个别的也有高达3米的。叶片长椭圆形,长10~25厘米,宽4~8厘米。叶片的顶端连接着向下弯曲的卷须,在卷须的顶端有一捕虫囊。在海南当地人多叫它雷公壶,意指它像农民盛酒用的壶,在雨天响雷下雨时,捕虫囊装上雨水,就好象酒壶灌了酒一样。

捕虫囊长12~16厘米,宽2~4厘米,绿色或稍带红色,顶端有囊盖。囊盖卵圆形或椭圆状卵形,长2.5~3.5厘米。捕虫囊小的时候,囊盖是密封的,成长后囊盖才打开,只有一处与囊口相接。

如果你到野外观察,就可以见到捕虫囊经常装着半囊水。如果雨天盛水过多,卷须承受不了重量,它会自动倾斜,倒去囊内一部分水。这样有利于发挥捕虫囊的捕虫作用,因为如果囊内盛满水,昆虫掉在水里后就容易爬出逃逸。捕虫囊的囊口内侧囊壁很滑,并布有蜜腺。蜜腺能分泌香甜的蜜汁,引诱昆虫。囊盖内壁也有蜜腺。捕虫囊下半部的内面,囊壁稍厚,并有很多消化腺,这些腺体在昆虫未掉入囊内时,已分泌出稍带黏性的消化液储存在囊底。消化液呈酸性,有消化昆虫的能力。有些人以为昆虫坠入囊内后,囊盖会自动关闭。其实它并没有那么灵敏。

当叶长成后,囊盖是经常打开的,囊盖的主要用途是它的内壁也有很多蜜腺,具有引诱昆虫的作用。掉进囊内的昆虫多数是蚂蚁,也有一些会飞的昆虫如野蝇和蚊等。

猪笼草的花单性雌雄异株,花红色或紫红,有萼片,没有花瓣。雄花萼片四枚,椭圆形或长圆形,长5~7厘米,雄蕊的花丝合生成管状,花药集生成圆球型。雌花的萼片较小,雌蕊椭圆形,黑色,密生浓毛,猪笼草果实成熟时,开裂为4个果瓣,深褐色,长1.5~3厘米,内面有很多丝状的种子。

全世界共有猪笼草7种,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印度、斯里兰卡、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和澳大利亚北部,只是1种分布在我国海南省和广东省南部。猪笼草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在欧美等地,室内盆栽猪笼草已经是比较普遍。近年来,在我国广州、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的超级花市上,人们也能见到家这种奇异植物的风姿,但因不了解具莳养的方法,许多人不敢轻易购买。其实,猪笼草并不难养。猪笼草是热带植物,对居室温度和湿度要求较高,室温不能低于18℃,栽培基质应疏松、肥沃,在生长季节要经常喷水以保持其周围高湿的环境,还在勤浇水。在冬季可将其置于窗前,但夏季一定要避免强烈日光直射。宜用吊盆或吊篮栽植,使其瓶状捕虫器自然下垂,显现绚丽的风采。冬春季节,可以用插叶法叶法进行繁殖。

扦插繁殖:在5~6月进行。选取健壮枝条,剪取一叶带一段茎节为插穗,叶片剪去一半,基部剪成45°斜面,用水苔将插穗基部包扎,放进盛水苔和盆底垫小卵石的盆内,并用塑料大口袋连盆和插穗包起来,保持100%空气湿度。插后保持30℃高温,约20~25天可生根。

压条繁殖:在生长期于叶腋的下部割伤,用苔藓包扎,待生根后剪取盆栽。

播种繁殖:在原产地通过人工授粉,提高猪笼草的结实率。采种后立即播种,盆内基质用水苔,种子播在水苔上,经常浇水,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盆口用塑料薄膜遮盖。发芽适温为27~30℃,播后30~40天发芽。

栽培管理

盆栽猪笼草常用12~15厘米吊盆,必须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才能正常生长发育,生长期需经常喷水。猪笼草的营养除通过叶笼吸取外,在植株基部需补充2~3次氮素肥料。盛夏期必须遮荫,防止强光直射下,灼伤叶片。秋冬季应放阳光充足处,有利于叶笼的生长发育。每年2月在新根尚未生长时进行换盆。幼苗一般栽培3~4年才能产生叶笼。

病虫害防治

常有叶斑病和介壳虫危害。叶斑病用5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洒。介壳虫用40%乐果乳油2000倍液喷杀。

产后处理

猪笼草美丽的叶笼特别诱人,是目前食虫植物中最受人喜爱的种类。常用于盆栽或吊盆观赏,点缀客室花架、阳台和窗台,悬挂小庭园树下和走廊旁,十分优雅别致。

9.捕蝇草

捕蝇草中文名茅膏菜,茅膏菜科捕蝇草属;别名落地珍珠、捕虫草、食虫草、草立珠、一粒金丹、苍蝇草、山胡椒;英文名Venus Flytrap。是食虫植物中的一种。

捕蝇草生长在北美洲,是多年生草本,叶子排列成莲座状,叶片的构造十分奇特,在叶端有一个肉质的,随意开合的贝壳状夹子,每半个叶片的边缘上还生长有10多根又长又硬的刚毛。平时,“贝壳”向外张开,叶缘蜜腺中还散发出甜蜜的气味。当小虫上了钩来,一旦解动了刚毛,那两片叶片就在极短的时间里闭合,将猎物禁闭在“牢笼”里。那个像贝壳似的捕猎器,又变成了它的“胃”。及时地分泌出消化液,将猎物慢慢地消化。当猎物被完全消化干净了,叶子便再次张开,等待下一个猎物的落网。捕蝇草是一种珍奇有趣的食虫植物,世界著名植物园和植物爱好者都有栽培,可供观赏。令人叹为观止的是,捕蝇草还能区别生物和非生物,如果你用一支铅笔触动它的感觉毛,它没有任何反应,两片“蚌壳”不会闭合起来。

捕蝇草株高10~30厘米。茎直立,纤细。基生叶小,圆形,花开时枯萎;茎生叶互生,具细柄,长约1厘米,弯月形或扇形,基部呈凹形,分为两半,边缘及叶面具多数细毛,分泌黏液,呈露珠状,叶缘中间有3根对刺激反应灵敏。叶片通常向外张开,叶缘蜜腺散发出甜蜜的气味。花葶高30厘米;总状花序;小花白色;萼片5,基部联合,卵形,有不整齐的缘齿,边缘有腺毛;花瓣5,白色,狭长倒卵形,较萼片长,具有色纵纹;雄蕊5,花丝细长;雌蕊1,子房上位,1室;花柱3,指状4裂。蒴果。种子细小,椭圆形,有纵纹。花期5~6月。

猪笼草是蔓生植物,主要分布澳大利亚等地。猪笼草的叶子是互生的,叶片前端的中脉伸出,变成一条卷须,卷须的前端膨大而成为一个捕虫袋。它形如猪笼,因此得名。捕虫袋像拇指大的小瓶子,一只只地悬挂在植株上,随风飘动,表面彩色,还镶着紫色的斑点,色彩很鲜艳。捕虫袋的上面有半开的盖子,在袋口附近还生有蜜腺,能发出芳香的气味,以引诱昆虫。捕虫袋内壁的腺体能分泌一种酶,能分解蛋白质,因此可以分解那些跌进"陷阶"的昆虫或其他小生物。

捕蝇草的形态:

捕蝇草属于维管植物的一种,拥有完整的根、茎、叶、花朵和种子。它的叶片是最主要并且明显的部位,拥有捕食昆虫的功能,外观明显的刺毛和红色的无柄腺部位,样貌好似张德利齿的血盆大口。

-根和茎

捕蝇草的根比较短并且不发达,主要的功能是吸取水份。它的茎也比正常的一般植物小,连接叶柄并不明显,不过在生长过程之中地下会发育出鳞茎,鳞茎属于演化过的一种变态茎。

-叶子

捕蝇草的叶子是由中心部位生长出来,属于轮生的叶子,显连座状以丛生的形态生长。中央长出来扁平或者细线状好似翅膀形状的是属于叶病的部分,原生种的叶病是扁平如叶片一般,因为反而像是叶子,所以也称作假叶。叶病的末端带有一个捕虫夹,这才是会捕捉昆虫的叶子的部分,正面分布有许多的无柄腺,一般是红色或则橙色,越接近叶绿的地方的无柄腺就越少,这部分是分泌消化液来分解昆虫或则吸收昆虫的养分的部位。叶绿长有齿状的刺毛,刺毛的基部有分泌腺,会分泌出粘液,作用是防止昆虫挣脱和叶瓣粘合。这种的叶子拥有捕捉昆虫的特殊功能,和特殊的模样,属于变态叶中的《捕虫叶》,因为叶子是由中央生长出来,所以月外层的叶子就越老。捕虫叶中央分开,行似贝壳一样的为两瓣的构造,长约2至3公分。叶片内侧一般的原生种为橙色、红色或则紫色,主要是因为消化腺体的色素(花青素)成份影响(光合作用时光线充足),也有一些因生长环境影响的关系没有色素产生,这是叶子就会比较接近黄绿色。两瓣均等的叶片内侧长有数对细小并且敏感的《感觉毛》,一般拥有三至五对。

-花

捕蝇草的开化时期为初夏到盛夏,初期的时候会生长出花茎,每个花茎拥有大概五至十个的花苞,属于标准的繖房花序,每日依序开出白色的花朵。原则上每株化指挥开出一个花茎,如果生长的环境和养分充足的话,有时候也会生长出两个花茎,一般正常状况下大都为五片花瓣和五花萼,偶尔也会有六片花瓣的变异株,雄芯约有十数根,中央会有一根雌芯,拥有分叉状的柱头。

捕蝇草同株受粉的现象比较少,原因是因为当雄芯的花要长出花粉的时候,雌芯的花柱是封闭的状态,等到雄芯开始向外侧斜倾倒的时候,柱头才会开放变成分叉状,这时候才是处于可以授粉的状态。这类的雄心先成熟后雌芯才长成在植物界相当常见,主要就是要避免同株受粉的情况。一般专业术语称这种花为《雄芯先熟花》(Protandrousflower)

除了花茎外,一般不会有向上生长的较高大的部分,正常的茎短小不易发觉,叶柄和叶子又几乎是贴地而生长。这是食虫植物的一种特征。因为除了捕食昆虫吸收其养分外,为了后代的延续也需要借助昆虫协助传粉,这也是属于所谓的虫媒花。所以必须将补充叶和花两个部分有所区分,可以说这是大自然给于他们的天然指挥。

捕虫原理:

昆虫受叶缘蜜腺分泌的蜜汁吸引,爬到或飞到叶片上吃蜜时,如果触及其中一条刺毛2次或2次以上时,甚至是1次触动多条刺毛,那么叶状捕虫器就会在20—40秒钟内闭合,将昆虫困住。

当被困昆虫挣扎时,会再次触动刺毛,每触动1次,两片捕虫叶就会合得更紧。研究表明,捕蝇草的二片捕虫叶,其触发敏感度会随气温的升高而加快。

一般来说,在40E时其闭合可以是一触即发,在短短几秒种内关闭;在35℃时1次触及即可慢慢关闭;而当温度降至15℃以下时,需要2次触及刺毛才会在20~40秒内关闭。受挣扎昆虫的刺激,叶片上许多紫红色的小腺体就会分泌一种强酸性的消化液,把虫体消化,然后再由这些腺体将其吸收。约经1—2周之后,当昆虫的营养物质被吸收干净,捕虫叶又会重新张开,准备捕捉新的猎物。如果闭合的叶片不再重新打开,就会凋萎脱落。研究表明,虽然捕蝇草并非依赖捕食昆虫而生,但是如果它捕食的昆虫越多,所结出的种子就会越多。

捕蝇草栽培

(1)植料的选择可单用泥炭土或水苔作植料;亦可用泥炭土、水苔、河沙各1份拌成培养土应用。植料保水力强、强酸性,pH在4—5之间)对捕蝇草的生长有利。

(2)温度生长季节的生长适温是2l~38E,冬季休眠期要在1—10℃。在炎热的夏季,最好将其放于水池浅水处,浸于不高于花盆中部的水中,会增加湿度和降低暑热的温度,对捕蝇草的生长极为有利。

(3)浇水和湿度捕蝇草生长期要求较高的湿度,此时浇水应每天进行,以土面有少量积水最好。用水盆种植,土面保持少量水层,利于湿度的提高和降低植料温度。休眠期可减少或暂停浇水,保持植料稍湿最好。

(4)光照捕蝇草是一种喜光的植物。如果栽培环境光照充足,:叶会呈现美丽的红色,相反,若光线不足,植株会徒长瘦弱,叶面失去美丽的红色而变成暗绿色。但要注意的是,在盛夏季节应避开直射的阳光,以免高温灼伤叶片和幼嫩的植株,影响其完美的外观。

(5)施肥捕蝇草是一种喜肥植物,肥料和养分充足,植株粗壮亮绿,肥料和养分不足,植株会变得瘦弱和无光泽。因此,在生长季节可每隔2周施肥1次,或者每隔1个月在土面放1次固体肥料。

有条件者可人工喂饲一些诸如蚊蝇或粉虫之类的小昆虫于捕虫叶内,以补充养分和代替施肥的目的。

捕蝇草的繁殖

繁殖捕蝇草有无性和有性繁殖两大类。无性繁殖包括叶片扦插、珠芽分植、子株分植3种;而有性繁殖只有人工授粉1种。

(1)叶片扦插繁殖法先将叶片由基部整片切下,以叶越老越好。然后将切下的叶片平放或斜插于湿润的水苔或泥炭土上,置于)光线充足处,并盖上玻璃板,维持插床的高湿度,有利于叶基部切口长出株芽。待2个月后长出的小植株有3~4片叶时便可移植上盆栽培。

(2)珠芽分植繁殖法捕蝇草的叶柄基部会长出鳞片状珠芽,这些珠芽为潜伏芽,每当其顶芽自然或人为损伤不能再生长时,这些株芽就会发根长叶,成为新株,此时可将其从母株分离,另盆栽植。繁殖时可将顶芽有意识地掐掉,促进萌发新株。

(3)子株分植繁殖法捕蝇草开花后,其花序顶端花苞片处会自然长出一些小植株。当这些小植株长出根后即可从母株分离,另盆种植。完成子株分植繁殖的花梗此时也要剪去,以免过多消耗养分,影响母株继续正常生长。

(4)有性繁殖法捕蝇草可实施白花授粉和异花授粉法进行繁殖,为了要获得生命力强的种子,人工授粉进行异花受精十分有必要。具体方法将一朵花的花粉抖下于白纸上,再用毛笔蘸上花粉扫于另一朵花的柱头上。授粉后4~6周,种子便会成熟。这些细小的黑色种子以随采随播发芽率最高,亦可收集于密封玻璃瓶中,放于冰箱内保存,至来年再播,但发芽率一般只达到30%。播种可采用撤播法,将细小的种子直接均匀撒播于培养土表面,保持湿润,并盖上玻璃板,置于强光下和25℃的室温,约1个月左右萌发。待小苗长出4~6片叶时,便可移植。

病虫害防治:

捕蝇草是食虫植物,但它也会被其他害虫所食,如一些体形较大的昆虫,如蝗虫、金龟子等,其叶常会被啃食。

此外,一些如蚜虫、介壳虫等刺吸性害虫,也会爬满嫩茎或嫩叶。吸液,直接影响它的生长。防治方法可用滴滴畏或氧化乐果1000倍液喷杀。

病害方面主要在严热的夏季发生,常见的有叶斑病或茎腐病。叶斑病可用托布津或百菌清500倍液喷撤防治;而茎腐病主要由于阴湿和通风不良产生,一经发现茎段发黑腐烂应立刻停止浇水,将腐烂茎段剪去,用石硫合剂或高脂膜500倍液喷撒,并要改善生长环境,以达到防治的目的。

利用法:

捕蝇草的栽培由于捕蝇草有一对可开合的捕虫叶片,具有十分明显的捕虫特征,因此十分受欢迎,广泛用作家庭观赏、学校生物课的植物活教材以及珍奇花卉而栽培。

10.萱草

萱草,别名黄花、金针花、忘忧草。属百合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有地下球茎。原产我国,南北广为栽培,喜温暖潮湿,对环境要求不严格,耐半荫。

早在康乃馨成为母爱的象征之前,我国也有一种母亲之花,它就是萱草花。

萱草在我国有几千年载培历史,萱草又名谖草,谖就是忘的意思。最早文字记载见之于《诗经•卫风•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朱熹注曰:“谖草,令人忘忧;背,北堂也。”另一称她忘忧,来自《博物志》中:“萱草,食之令人好欢乐,忘忧思,故日忘忧草。”诗经疏称:“北堂幽暗,可以种萱”;北堂即代表母亲之意。古时候当游子要远行时,就会先在北堂种萱草,希望母亲减轻对孩子的思念,忘却烦忧。唐朝孟郊《游子诗》写道:“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王冕《偶书》“今朝风日好,堂前萱草花。持杯为母寿,所喜无喧哗。”陶潜的饮酒诗:“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历代文人也常以之为咏吟的题材,曹植为之作颂,苏东坡为之作诗,夏侯湛为之作赋,一一的点出萱草在生活中的地位。

萱草花形态特征

多年生宿根草本。具粗壮的纺锤形肉质根,叶基生、条形、对排成两列,宽2一3cm,长可达5Ocm以上,花草细长坚挺,高约60一8Ocm,初夏开花,漏斗形,直径10cm左右,桔红色。根状茎粗壮,根近肉质,中下部纺锤状膨大。叶基生。有地下球茎,全株光滑无毛。叶自根茎丛生,狭长成线形,叶脉平行。花茎由叶丛抽出,高1米上分枝,呈圆锥花序,数朵出于顶端,花大黄色,花冠呈漏半状,纷披六出,5~7月开放,单朵花只开一天。朔果具少数种子。花莛自叶丛中抽出,圆锥花序生于顶端,着花6~10余朵,早开晚谢;花冠漏斗状或钟形,橘黄至橘红色,花期6~7月。萱草为中国的母亲花,园艺品种繁多,花冠大,花色鲜艳,花期长,适用于园林中,亦可做切花材料,根可供药用。顶生聚伞花序,每一花莛上着花6~40朵不等。花大阔漏斗形。花色橘红或黄色微带红晕。花期5~9月。

萱草花品种

有小花型和重瓣型,杂交品种花色有淡黄、橙红、淡雪青、玫红等色。珍贵的品种一茎可开四、五十朵花,真是千姿百态,绚丽多彩。

黄花萱草(金针菜)H,flava,原产中国,叶片深绿色带状,长30~6Ocm,宽0.5~1.5cm。拱形弯曲。花6~9朵,花柠檬黄色,浅漏斗形,花草高约125cm,花径约gcm。花蕾为著名的“黄花菜”,可供食用。

黄花菜(黄花)叶较宽,深绿色,长75cm,宽1.5~2.5cm,花序上着生花多达30朵左右,花序下苞片呈狭三角形;分布我国北方各省。大花萱草,叶长30~45cm,花拳着花2~4朵,黄色、有芳香,花长8~10cm,花梗极短,花朵紧密,具大形三角形苞片。童氏萱草,叶长74cm,花草高120cm,顶端分枝着花12~24朵,否黄色,喉部较深,短漏斗形具芳香。

萱草花繁殖

春秋以分株繁殖为主,每丛带2~3个芽,施以腐熟的堆肥,若春季分株,夏季就可开花,通常3~5年分株一次。播种繁殖春秋均可。春播时,头一年秋季将种子砂藏,播后发芽迅速而整齐。秋播时,9~10月露地播种,翌春发芽。实生苗一般2年开花。现多倍体管草需经人工授粉才能结种子,采种后立即播于浅盆申,遮荫、保持一定湿度,40~60天出芽,出芽率可达60%~80%。待小苗长出几片叶子后6月份移栽露地,行株距2OXl5cm,次年7~8月开花。萱草虽适应性强,在干旱潮湿、贫瘩土壤均能生长,但生长发育不良,开花小而少。因此,生育期适当灌水,注意排水,每年施追肥两次,入冬前施一次腐熟有机肥。

以分株为主,叶枯萎后或早春萌发前均可进行,将母株挖出,剪去枯根和过多须根,分后株丛带2~3芽即可,宜2~4年分株1次。播种,以秋播最宜,采下种子应立即播种,播后20天出苗,培植2年后开花;春播种子当年不能发芽。

萱草花栽培与病虫害:露地栽培,栽植地应深翻并施足充分腐熟的基肥,按30厘米×40厘米的株行距栽植,每穴栽3~5株,压实并浇透水。在生长期,每月应追施肥水1~2次;注意中耕除草,梅雨季节注意排水,开花前如天气干旱,要注意浇水补充,花期保持土壤湿润。常见锈病危害,发病初期喷石灰硫磺合剂防治;虫害有螨类等,发生期用40%三氯杀螨醇乳油1000倍液喷杀,有金龟子危害,可人工捕杀。

同属有观赏价值的常见种类黄花菜,又名金针菜,花淡黄色,具芳香,我国长江及黄河流域广为栽培。

萱草根系发达,适应性强。栽植在排水良好的土壤中就能生长。但由于一经栽植常数年不再移动,故栽前需深翻土地并施以基肥,以保持其底肥充足生长良好。栽植时间春秋季皆宜。整个生长期间,只要天气不十分干旱,一般可不必浇水。但春季萌芽后如土壤水分不足将会影响开花数量,为此春旱地区应适时浇水。栽后第2年适时追肥,对当年开花有较大影响。全年最好施3次追肥,第1次在新芽长到约10厘米时施;第2次在见到花莛时施;第3次在开花后10天施。施后注意浇水,保持土壤湿润状态可促多开花。萱草根系有逐年向地表上移的趋势,秋冬之交要注意根际培土,并中耕除草。

庭院栽植的萱草为增加观赏性应随时除草,控制杂草滋长。开花期间注意随时清除萎蔫花朵和开完花的花茎。因开花虽能持续数十但每花只开1日,已枯萎花朵不清除,影响观赏效果。地上部分于11月上中旬逐渐枯萎,冬季注意清除枯枝落叶,以使来年植株从春至秋始终绿意葱葱,增加观赏性。

萱草既可入药,又可作菜肴。北方人唤作黄花菜,广东人叫做金针;《本草纲目》载曰:“今东人采其花而货之,名为黄花菜。”拉丁学名的种名fulva,就是“黄褐色”的意思。又其花丝细长,状如古时金针,又名金针菜。

萱草有镇静安眠作用,且少有副作用,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失眠症,尤其是肝功能障碍伴有失眠者,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药物。萱草花有药食同功的双重功能,不但营养价值极高,且有极好的健脑效果,在日本称为健脑菜,并列为“植物性食品中最有代表性的健脑食品之一。”另外,据吴李久华在《延寿考》中云:“嫩苗为蔬,食之动风,令人昏然如醉,因名忘忧。”《群芳谱》记载:“春食苗,夏食花,其雅牙花的跗皆可食。但性冷下气,不可多食。《中药大辞典》载其含有生物碱、黄酮类。据测定每100克干制品中含蛋白质9.14克、脂肪0.4-0.25克、糖分50-60.2克、钙300-463毫克,并含有维生素A、B、C及多种微量元素。

萱草不仅是名花佳卉,而且还是美味良蔬,其花晒干供食用,俗称“黄花菜”。

萱草供人食用的是其含苞待放的花,鲜品与干菜均鲜美可口,配荤酸素均宜,被誉为“山珍”之一。但鲜黄花菜烹调时,火力需大,要炒熟,半生不熟则会引起中毒(含有秋水仙碱,熟后可被破坏)。

萱草的花、叶、茎、根均是中药材。

萱草食用功效:

具有安神、止血、清热、利尿、消炎、除湿、利水等功效。可治疗大便下血、小便不利、吐血、鼻血、水肿、神经衰弱、肺结核等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