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出决策

  • 江泽民在报告中指出:“中西部地区要加快改革开放和开发,发挥资源优势,发展优势产业。”
  • 朱镕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党中央贯彻邓小平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两个大局’战略思想,面向新世纪做出的重大决策。”
  • 江泽民来到同学们中间问候道:“同学们好!大家好!”一张张热切而兴奋的青春笑脸向着江泽民欢呼。

中央再吹进军西部的号角

1997年9月12日,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这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

这天,人民大会堂显得格外庄严、雄伟。大礼堂主席台正上方悬挂着“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巨幅会标。鲜艳的党旗簇拥着由镰刀和锤子组成的党徽,显得庄严肃穆。主席台前摆放着盛开的鲜花。

在大礼堂二楼和三楼的眺台上,分别挂着巨型横幅:

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中国共产党万岁!

大会主席团常务委员会成员:江泽民、李鹏、乔石、李瑞环、朱镕基、刘华清、胡锦涛、丁关根、田纪云、李岚清、李铁映、杨白冰、吴邦国、邹家华、姜春云、钱其琛、尉健行、谢非、温家宝、王汉斌、杨尚昆、万里、宋平、薄一波、张震、张万年、迟浩田、任建新、叶选平、吴学谦、侯宗宾等,在主席台前排就座。

李鹏主持了大会开幕式。

江泽民代表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报告。

9时整,会议开始。在军乐团雄壮的乐曲声中,全场起立,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随后,全体参会人员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已故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先烈,为不久前逝世的邓小平、陈云、彭真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默哀。

李鹏宣布,中共“十五大”的代表2048人,特邀代表60人,当天到会的代表和特邀代表共2074人。他还对列席大会的党外朋友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表示热烈地欢迎。

在热烈的掌声中,江泽民向大会作报告。

江泽民的报告共分10个部分:一、世纪之交的回顾和展望;二、过去5年的工作;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纲领;五、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战略;六、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七、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八、推进祖国和平统一;九、国际形势和对外政策;十、面向新世纪的中国共产党。

江泽民在报告中指出:

中西部地区要加快改革开放和开发,发挥资源优势,发展优势产业。国家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优先安排基础设施和资源开发项目,逐步实行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鼓励国内外投资者到中西部投资。进一步发展东部地区同中西部地区多种形式的联合和合作,更加重视和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从多方面努力,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各地要从实际出发,发展各具特色的经济,加快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进一步引导形成跨地区的经济区域和重点产业带。

西部地区特指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广西、内蒙古12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近代工业既不发达,又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这不符合一个国家的地区经济必须大体平衡协调发展的原则,严重制约着国家经济的发展。

近代以来,“开发西部”、“建设西部”的呼声此起彼伏。

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他的《建国方略》的“实业计划”中,就曾对西北经济的开发与建设提出过许多宏伟的战略构想。

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根据我国是农业大国、工业基础薄弱、生产力水平低且地区分布不平衡的国情,把实现工业化和生产力布局平衡作为重要目标,在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上,提出了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构想。

毛泽东指出:

我国的工业过去集中在沿海……这是历史上形成的一种不合理的状况。沿海的工业必须充分利用,但是,为了平衡工业发展的布局,内地工业必须大力发展。

……

新的工业大部分应摆在内地,使工业布局逐步平衡,并且有利战备。

可见,中央政府在制定经济政策和考虑经济计划安排时,一方面要维护沿海地区的发展,另一方面要有计划地重点照顾内地。

显然,这种安排既有利于国防的安全,又能够充分发挥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促进西部地区的发展。

根据中央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建国初期,百废待兴,在国家财政状况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国家仍在经济投资比重上向西部地区倾斜。

1950年,中央政府先后开工修建了康藏、青藏等公路和天兰、成渝、来(宾)睦(南关)等铁路。

1952年,中央政府又投资修筑宝成铁路和兰新铁路,并对原宝(鸡)天(水)铁路进行全面整修。

在改善西部地区交通设施的同时,国家在西安、咸阳、乌鲁木齐等地又投资兴建了一些大中型纺织企业,在陕西、甘肃、四川等投资兴建了钢铁、煤炭、电力企业。

从1953年开始,新中国着手进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

党中央从改善不合理的工业布局,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出发,将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的二分之一放在西部地区。

在“一五”期间,中央政府把苏联援建的156个工程项目和其他限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大型项目中的相当大的一部分,部署在西部地区。

在实际实施的150个项目中,86个企业布置在中西部地区,占实际开工项目的57.3%。

同时,“一五”期间我国自行设计了694个限额以上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有472个在内地,而且大部分在西部。

“一五”期间,从当时国家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看,西部地区占有较大份额,达46.8%,而沿海地区只占36.9%。

通过第一次西部大开发,西部地区发展步伐明显加快,落后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善。包括西部在内的内地工业产值占全国的比重,已由1952年的29.2%上升到1957年的32.1%。

西部地区建立了一批大型工业企业,包括钢铁、电力、煤炭、石油、有色金属和机械制造等部门,形成了以西安、兰州、成都为中心的一批新兴城市。

“一五”时期,对西部地区大规模开发的历史功绩是显而易见的,它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东西部的差距,为我国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和工业体系,奠定了初步基础。

在20世纪60年代,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周边地区受到外国势力的严重威胁。

为了加强国防建设以应付可能发生的突然袭击,党中央做出了加强“三线”建设的决策。

于是,第二次西部大开发开始。

根据毛泽东的构想,我国从地理位置上划分为不同的战略区域:沿海地区为一线,中部地区为二线,后方地区为三线,包括西南三线,主要指云、贵、川及湘西、鄂西地区,还有西北三线,主要指陕、甘、宁、青及豫西、晋西地区。

所谓“三线”建设,即国家在“三线”地区进行的以国防工业为中心的大规模基本建设。

这是党中央根据国防建设和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需要出发,把政治和军事目的与西部的长远建设结合起来的一个战略构想。

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新中国从“三五”时期开始以“三线”建设为主要内容,对西部地区进行了建国以来又一次大规模开发。

1964年10月30,中共中央同意了国家计委提出的计划,决定从1965年起集中力量建设“三线”,用10至15年时间,在纵深地区建设起一个工农业相结合,为国防和农业服务的比较完整的战略后方工业基地。同时,搬迁第一线能搬的企业,有步骤、有重点的搞好第一、二线的调整和企业技术改革。

“三线”建设启动于1965年,历经“三五”、“四五”、“五五”3个五年计划,投入的资金之多,持续时间之长,影响之深远,在新中国建设史上是空前的。

“三线”建设持续了10几年,共投入资金2050亿元,使西部地区的面貌有了新的变化。

“三线”建设改善了我国工业布局极不合理的状况,奠定了西部工业的基础。

据统计,这期间共建成209万个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形成了45个专业生产基地和30多个新兴工业城市。

在“三线”地区形成了以国防工业为骨干,以交通、煤炭、电力、钢铁、有色金属工业为基础,机械、电子、化学工业相结合,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三线”建设改善了西部地区的交通闭塞状况,为西部地区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这一时期,在西部共兴建了成昆、川黔、襄渝、湘黔等8000多公里的铁路干线,修建了25万公里的公路,整治了长江、嘉陵江、乌江、金沙江等主要航道。

“三线”建设带动了西部资源的开发,促进了西部经济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以四川为例,这一时期全省先后建成的企事业单位有350个,其中“三线”企业有287个。

大规模的“三线”建设,还促使这一地区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

1964年,四川省农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54%,到1980年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上升到66%;工业企业的固定资产总额到1976年增加到“三线”建设前的4.43倍,仅次于辽宁省,位居全国第二。

两次西部开发的历史功绩是显而易见的,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东西部的差距,把我国工业化的进程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

如果说“一五”时期的开发,为我国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和工业体系奠定了初步基础,那么“三线”建设时期的开发,则标志着这个体系的最终建立。

“三线”建设对开发内地资源、改变生产力布局,促进内地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过分强调备战,贯彻“靠山、分散、进洞”的方针,缺乏全国规划和综合平衡,过分突出重工业和军工,企业不配套等,劳动生产率、资金利润率很低的问题。

在20世纪80年代,由于非均衡发展战略的实施,加快了东部地区的发展,带动了中西部地区的开发,使我国宏观区域经济迈上了新台阶,各地大体上都实现了工农业总产值翻一番的战略目标,经济布局和资源配置的效率,比前30年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但是,区域非均发展战略的实施,也加剧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实矛盾。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当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面展开以后,邓小平就对全国经济的协调发展进行过深入的考虑。

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说:

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这样,就会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式地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

1988年9月12日,邓小平进一步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思想:

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

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进一步指出:“可以设想,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邓小平提出的“两个大局”的思想十分重视。

1995年,在十四届五中全会上,江泽民把“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关系”,作为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12个重大关系中的一个,向全党鲜明地提出来,并强调:

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今后改革和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从“九五”开始要更加重视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

同时,在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建议》中,就把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作为一项重要方针提了出来。

于是,进军西部的号角就迅速地吹响了。

江泽民调研西部大开发

1999年1月28日至2月1日,江泽民冒着严寒,前往内蒙古考察工作。

在5天的时间里,江泽民先后考察了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厂、第二机械制造厂、包头钢铁集团公司、鹿王集团、仕奇集团、伊利集团、三角公司等。

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国有企业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军工企业的困难更为突出。

但是,在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厂,人们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

厂长郭洪成告诉江泽民,自80年代末开始,他们主动迎接市场的挑战,不断调整经营方向和产品结构,新开发的石油机具,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达25%,并打入国际市场;铁路车辆可生产敞车、罐车两大类20个品种,年生产能力达4000辆。特别是投资10亿多元的北方奔驰重型载重汽车项目,成为我国兵器行业最大的军转民项目,形成年产6000辆的能力。从1978年以来,这个企业已经连续21年盈利。

在北方奔驰重型汽车生产线旁,江泽民详细询问了汽车的启动和刹车性能,叮嘱他们一定要确保一流的质量,创出高市场占有率的名牌。

同为军工企业,内蒙古第二机械制造厂当时仍未完全摆脱困境。

尽管当时仍处于亏损状态,但他们在加大改革力度中谋求发展的信心十足。通过转轨变型,企业民用产品产值已占总产值的三分之二。

知难而进孕育着希望,深化改革催发出生机。二机厂与英、美合资的北方重型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经过近8年的发展,推出了三大系列、12个品种、性能优良的特雷克斯矿用自卸汽车,并一跃成为我国矿用自卸汽车生产领域内最大的生产厂家,国产化率达70%。他们生产的汽车,在三峡工程、小浪底工程、二滩水电站等工地上大显身手。

江泽民走进车间,一边参观一边听公司总经理叶国柱介绍。这个从老企业中产生的新公司职工虽只有400余名,但1998年实现利润却达2500万元,人均利润6万元。

在一种曾经参加过三峡截流工程的巨型载重自卸汽车前,江泽民欣然与北方重汽公司的员工们合影留念。

江泽民说:“看来,搞活国有大企业必须制定正确的策略,像二机厂这样的大企业,一下子全搞活可能有困难,但分开一块一块地搞活就比较容易。通过改组、改造,加强管理,分块搞活,最终可以带动整个企业活起来。”

江泽民特地把刚上任不久的二机厂厂长安富荣叫到跟前,语重心长地说:“我以前也当过厂长,深知当厂长的责任重大。我们那时候是计划经济,国家拨指标、下任务。现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管理好两万多人的大厂,不容易。你们身上的担子重啊!一定要想办法把企业搞好,把职工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尤其是这样一个面临暂时困难的大企业,搞好了,是对党和人民的重大贡献。”

包钢是我国重要的钢铁稀土企业,也是一家国有老企业。1998年实现销售收入80亿元,利税12亿元。

江泽民1990年曾到包钢考察。8年之后重访包钢,江泽民深感企业的变化之大。

包钢总经理林东鲁向江泽民重点介绍了企业的改革情况:“1998年6月改组为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分立了3个子公司和5个分公司,共剥离分流职工2.4万人。下属的‘稀土高科’股份公司1997年股票上市,去年又抓住机遇进行了扩股,利用募集资金,新建成了3000吨单一稀土分离生产线。”

在钢花迸溅的包钢4号高炉前,江泽民与炉前工们一一握手,向大家问好。

在连铸车间,江泽民迎着扑面而来的热浪,与一线工人亲切交谈。

在高速线材厂,江泽民登上700米长的空中钢桥,只见一根根钢坯经过高温加热等工序,最后吐出一盘盘的弯曲的火龙。

江泽民在考察国有企业的同时,广泛接触在生产一线的职工群众,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把党中央的温暖送到他们的心坎。

在企业车间,在职工家里,总书记走到哪里,哪里就充满了掌声和笑声。

身穿工作服的工人们热情地簇拥在江泽民身边,抢着回答他的提问;宿舍区的职工们,听说江泽民来了,竞相邀请他到家中做客。

在一机厂总装车间,江泽民细心地发现车间虽然有两道门,却没有安棉门帘。

江泽民问厂里的负责人:“现在车间的温度有多高?”回答是12度。

“如果安上棉门帘呢?”

“能达到16度。”

江泽民提高了声音,关切地说:“那就安上嘛!提高4度就能暖和许多。”

1月29日上午,江泽民来到一机厂生活区,专程看望了青年劳模王文山一家。

29岁的王文山是一机厂的一名焊工,先后荣获全国技术能手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第一次见总书记,王文山夫妇显得有些腼腆而拘谨。

当江泽民得知王文山的爱人李燕梅在厂里的动力处工作时,便风趣地说:“那我们俩还是同行啊!”

一番话说得在场的人都笑了,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接着,江泽民回忆起50年代时他在长春汽车制造厂动力分厂工作时的情形:“动力部门要管全厂的供电、供水、供气、供暖等,工作很重要,也很辛苦,没有节假日,还经常要上夜班。”

江泽民关切地叮嘱李燕梅要注意劳逸结合,同时希望王文山要多承担一些家务,支持爱人的工作。

这时,有人捧着一摞王文山荣获的各类奖状和证书给江泽民看。

江泽民看后,对王文山说:“你是技术能手。电焊是门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俯焊跟仰焊的难度大不一样,要求掌握的技术也不一样,至于焊口上的质量,那要求就更高了。”

江泽民勉励王文山继续努力,掌握更精湛的技术,为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二机厂的电工班长刘树起,因车间无生产任务,在1998年下岗,现在的生活来源主要靠基本生活费和做临时工挣的钱。妻子是蔬菜公司工人,家中还有一个正在读高中的儿子。

江泽民听说后,特意到他们家中看望。

在拥挤的屋里,江泽民同刘树起一家亲切交谈,详细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从每月的总收入,到生活开销,都一一问到。

江泽民对刘树起说:“我们国家正处在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企业提高效益,调整产品结构,出现部分职工下岗,这是必然经历的一个过程。特别是军工企业的转产,总要有个过程。尽管困难不少,但是也应该看到国有企业在技术、设备、人才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基础是好的。只要肯动脑筋、想办法,找门路,是大有希望的。你们要坚定信心,相信党,相信政府,充分应用自己的技能和劳动,生活一定会好起来。”

江泽民的一席话,说得刘树起不住地点头,表示赞同。

这时,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张俊九把慰问金送到刘树起手里,刘树起一家感动得不知说什么才好。

江泽民说:“这是一点心意。我们在北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和政治局会议,多次研究下岗职工的问题,也想了很多办法。党中央、国务院时时刻刻关心你们,想着你们。这次回去以后,我们还要继续做出部署。也希望你们能体谅国家的困难,我们大家一起同舟共济,共度难关好不好?”

热烈的掌声在小屋里久久回荡。

1月29日下午,江泽民来到包头市绝缘材料厂退休职工梁洪祥的家中。

63岁的梁洪祥是一位70年代的老劳模,50年代,响应国家号召随工厂支边来到内蒙古。如今老两口退休,两个孩子也下了岗,全家4口主要靠退休费维持生活。

尽管家境窘困,但作为一名老劳模、老党员,梁洪祥表现出了工人阶级的高度觉悟,他代表全家向总书记表示:“有点困难是暂时的,是前进中的困难。有党和政府的领导,我们一定能克服。我们受党教育多年,决不会丢掉工人阶级的优良传统,要艰苦奋斗。”

“艰苦奋斗,勇敢地克服前进中的困难。讲得好!”江泽民拍着老工人的肩膀高声说:“你们这种精神状态,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鼓舞。自觉为国家分忧,是我国工人阶级的高尚品质。”

江泽民表示,改革越是深化,越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这一条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江泽民心系下岗职工,始终把解决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作为一件头等大事,要求动员全党和全社会的力量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1月30日上午,江泽民来到包头市东河区再就业服务中心。

在门口的长条桌子上,依次摆着《求职人员登记》、《下岗职工安置》、《下岗职工培训》、《用工单位登记》和《用工单位招工、录用情况》等台账。

江泽民认真翻看着一本本台账,还不时提出一些问题,与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共同探讨,并称赞这里的工作做得实、做得细、做得好。

当了解到再就业服务中心实行微机联网,为下岗职工提供再就业信息时,江泽民十分注意地看着。

工作人员当场在屏幕上向江泽民演示有关再就业的各种知识问答和再就业信息。

当屏幕上显示再就业时需要克服“从一而终、低人一等、寄人篱下”等心态时,江泽民表示,转变观念对下岗职工再就业来说的确非常必要。

随后,江泽民沿着设置在职业介绍中心大厅的一个个窗口依次察看。从下岗职工再就业服务部到咨询服务部,从用工信息服务部到职业介绍服务部,从劳动合同签证用工监察部到社会保险服务部等,一个一个地询问,详细了解服务情况,并与前来招工或是求职的人亲切交谈。

东河区铁西街道办事处企业职工郭香菊下岗后,在上一年3月办起了苗苗幼儿园,从刚开始只有两三个小孩发展到后来的30多个小孩。她不仅自己有了工作,还安排了3名下岗职工,同时为当地居民解决了入托难的后顾之忧。

这天,郭香菊前来登记,想招收两名幼师毕业的教师。她说:“随着幼儿园的发展,人手不够了。教师的素质也得提高才行。”

对此,江泽民感到非常高兴,他对郭香菊说:“像你这样的下岗职工自谋职业,不仅自己走出了困境,还能帮助别人,了不起呀!”

东河区副区长孙桂珍向江泽民介绍,这个再就业服务中心向下岗职工做出承诺:“下岗职工只要不挑不拣,48小时内即可推荐就业。”

江泽民对此给予了肯定,并希望他们再接再厉,切实为下岗职工排忧解难。

时间不觉已近中午。离开时,江泽民说:“百闻不如一见。只要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各级领导真抓实干,心系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很多愁事难事都是有办法解决的。实践说明,只要全社会上下一心,共同努力,下岗职工再就业是完全可以解决好的。”

同年6月8日至9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9日,江泽民在会上作了题为《全党全社会进一步动员起来夺取八七扶贫攻坚决战阶段的胜利》的报告。

江泽民指出:

现在,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步伐的条件已经具备,条件已经成熟,在继续加快东部沿海地区发展的同时,必须不失时机地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

1999年6月,江泽民对陕西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问题进行了调研。

江泽民先后考察了中国标准缝纫机集团有限公司、陕西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西安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华圣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了解这些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情况,并与企业的干部、群众亲切交谈,表示慰问。

江泽民说:

经过新中国成立5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的建设,西北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开发当地资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加工制造业,促进科技进步,建成了一批有地区特色的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西北地区条件比较艰苦,国有企业特别是一批三线企业的干部职工长期扎根,顽强拼搏,表现了高度的思想觉悟和可贵的奉献精神。对此,党和人民是不会忘记的。

6月17日,江泽民在西安主持召开西北五省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座谈会。

在座谈会上,时任甘肃省省长宋照肃,青海省委书记、省长白恩培,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毛如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陕西省委书记李建国,先后介绍了本省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情况,并就进一步搞好国有企业提出了建议。

甘肃省酒泉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青海盐湖工业集团公司负责人、宁夏吴忠仪表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新疆特种变压器电工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陕西长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也在会上发了言。

18日,江泽民就进一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发表重要讲话。

江泽民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概念,他强调:

加快开发西部地区,对于推进全国的改革和建设,对于保持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是一个全局性的发展战略,不仅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政治和社会意义。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时机已经成熟。从现在起,这要作为党和国家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逐步缩小全国各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实现全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最终达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也是关系我国跨世纪发展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

同时,江泽民指明了西部大开发的指导原则、开发重点、实施步骤、宏伟目标及重大意义。

在这次会议上,江泽民精辟地揭示了西部大开发的实质。

实施西部大开发拉开序幕

1999年9月22日,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决定》指出:“国家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东部地区要在加快改革和发展的同时”,“支持和促进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同时,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正式做出“国家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决定,并指出这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社会经济系统工程。

1999年1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经济工作会议。

江泽民、李鹏、朱镕基、李瑞环、胡锦涛、尉健行、李岚清出席了会议。

出席这次会议的中央领导还有丁关根、田纪云、李长春、李铁映、吴邦国、吴官正、迟浩田、张万年、罗干、姜春云、贾庆林、钱其琛、温家宝、曾庆红、吴仪、周光召、司马义·艾买提、王忠禹、肖扬、韩杼滨、王兆国、宋健、陈俊生、白立忱等。

江泽民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朱镕基就2000年经济工作部署,作了重要讲话。

会议对2000年的经济工作作了全面部署,在“调整地区经济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时,朱镕基指出:

不失时机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直接关系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关系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边防巩固,关系到东西部协调发展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现在研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条件基本具备,时机已经成熟。实施这个战略是党中央总揽全局、面向新世纪做出的重大决策。西部大开发是一项宏大的工程,必须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有步骤、分阶段地实施。必须紧紧依靠西部地区干部群众的积极性,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同时,国家要逐步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投入,并通过政策引导,吸引更多的国内外资金、技术和人才。西部开发要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植树种草,有计划、有步骤地退耕还林,调整产业结构,优先发展科技教育。

同年1月16日,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成立了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

朱镕基任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组长。

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西部地区开发的方针、政策和指示;审议西部地区的开发战略、发展规划、重大问题和有关法规;研究审议西部地区开发的重大政策建议,协调西部地区经济开发和科教文化事业的全面发展,推进两个文明建设。

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单设机构,具体承担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曾培炎兼任办公室主任,王春正、段应碧兼任办公室副主任。

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要职责是:研究提出西部地区开发战略、发展规划、重大问题和有关政策、法规的建议,推进西部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研究提出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重点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结构调整、资源开发以及重大项目布局的建议,组织和协调退耕还林(草)规划的实施和落实;研究提出西部地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引进国内外资金、技术、人才的政策建议,协调经济开发和科教文化事业的全面发展;承办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事项。

同月19日到22日,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在北京召开西部地区开发工作会议,布置了需要集中力量进行的重点工作。

从2000年初起,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拉开了序幕。

2000年3月,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挂牌成立,着手编制总体规划、制定政策措施、建设基础设施、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等四件大事。

同年3月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在世纪之交举行的这次大会,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

会议由大会执行主席、主席团常务主席李鹏主持。大会执行主席、主席团常务主席田纪云、姜春云、邹家华、帕巴拉·格列朗杰、王光英、程思远、布赫、铁木尔·达瓦买提、吴阶平、彭珮云、何鲁丽、周光召、曹志、丁石孙、成思危、许嘉璐、蒋正华、何椿霖在主席台前排就座。2895名代表出席开幕大会。

江泽民、李瑞环、胡锦涛、尉健行、李岚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和大会主席团成员,在主席台就座。

9时许,李鹏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

随后,全体起立,军乐队高奏国歌。

9时零5分,朱镕基代表国务院开始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朱镕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就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战略重点作了详细论述。朱镕基说: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党中央贯彻邓小平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两个大局”战略思想,面向新世纪做出的重大决策。

……

实施这个重大决策,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既要有紧迫感,又必须统筹规则,突出重点,分步实施,防止一哄而起。

同日,江泽民在参加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全体会议时指出:

中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就是要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逐步缩小东西部地区的发展差距,全面推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西部地区各省区要抓住机遇,从实际出发,明确面向新世纪发展的思路,加快发展步伐。

西部大开发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由于西部地区资源丰富,经济发展较东、中部地区相对滞后,这就决定了实施西部大开发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相反,西部地区的真正的开发恐怕需要一代人、两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努力。

至此,党中央和中央政府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明确发出了“实施西部地区大开发战略”的号召,标志着中央“实施西部地区大开发战略”的开始。

江泽民到宁夏甘肃考察

2000年6月中旬,当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出现良好开端,当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建党79周年纪念日之际,江泽民再次踏上西部这片热土。

茫茫无际的荒漠、寸草不生的戈壁、层层叠叠的沙丘、水土流失的沟壑……曾几何时,在人们心中,西部一片苍凉。

新中国的成立,使这块辽阔的土地焕发出生机。50年来,西部一天天变换着新颜,一代代建设者顽强地艰苦奋斗,写下了可歌可泣的诗篇。

1957年,23岁的王家光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和自己的同学、后来成为丈夫的粟楷民,一起来到了银川,从事教育工作,并就此扎下了根。

43年过去了,深深热爱着这片土地的两口子,仍然在为西部教育事业贡献着心血。

6月14日下午,刚刚到达银川的江泽民来到了王家光家。他们的孩子们闻讯赶来,高兴地围拢在总书记身边。

“一转眼,你们在宁夏已经有40多年了。你们培养了很多学生,桃李满天下呀。”江泽民对王家光夫妇一生从事党的教育事业十分赞赏,仔细询问了他们的身体、生活情况,与他们热情地攀谈起来。

江泽民说:“开发西部,离不开教育,就是要有许许多多像你们这样的园丁,为西部大开发培养人才。”

粟楷民向总书记介绍着自己的子女:“大女儿叫支宁,二女儿叫建宁,给她们取这样的名字,就是想要表达支持宁夏建设的意思。”

江泽民听说粟楷民的两个女儿在学业有成后都回到宁夏工作,高兴地与她们一一握手,勉励她们向自己的父辈学习,好好工作,为宁夏的发展多作贡献。

在一席热烈而亲切的交谈后,江泽民向两位老教师告别,并一再叮嘱他们保重身体。

王家光激动地说:“感谢总书记的关心,我们的身体都还很好,还想为教育工作献点余热。”

“好!”江泽民称赞着,紧紧握着他们的手。

在西部大开发中,生态建设是一个突出的重点,让山变青,让脆弱的生态不再脆弱,是当务之急。

西沙窝,位于贺兰山东麓,几年前还是一片沙丘起伏的荒漠。作为沙尘的来源,它给银川人带来的只有苦涩。

几年前,一批大型推土机械开进了这片沙漠戈壁。

银川广夏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当地党委和政府支持下,以坚定的毅力走上了向贫瘠的荒漠要财富的道路。

几年后,这里发生了沧海桑田般的变化:昔日的荒漠已经变成绿洲,草木葱茏。人们在这里治理了5万亩荒漠,种植了2.6万亩葡萄、2万亩中药材。

当天下午,江泽民踏上了这片新生的绿洲。

汽车沿着林间公路在沃野上前行,两旁一架架喷灌设施播洒出一道道晶莹的雾雨。

一排排的葡萄架上枝叶繁茂,一串串葡萄点缀其间。

拓荒者们向江泽民汇报着他们的创业史:几年来,广夏公司治沙累计投入4亿元人民币,2000年可初见回报,未来的效益将更为可观。

“葡萄苗从哪里引进的?几年可成果?一亩地能收多少葡萄?酿出的葡萄酒品质怎么样?……”

听着汇报,江泽民提出了一个个问题。在得到详实的回答后,他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江泽民走到田间,与正在劳动的农工亲切交谈。

当江泽民听说这里已吸纳几千名周边的农民从事治沙、植树、种植管理等工作时,他高兴地说:“你们不但治了沙,改善了生态环境,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做了一件大好事。”

“西部大开发,人才是关键。”考察中,每到一地,江泽民都反复强调培养人才、吸引人才、使用人才的重要性。

走进张掖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整洁的校园、漂亮的楼舍让人赏心悦目。

这所几年前筹建的学校,已有近20个专业实验室、模拟室、操作室等,开设了15个与当地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专业。

更让教师们骄傲的是,3年里,他们培养的大批学生步入社会后,受到广泛欢迎。

嘹亮的歌声、悠扬的琴曲、婀娜的舞姿,校园里充满青春气息。

江泽民从钢琴班到服装班,从电脑班到医学班,走进一间间教室,问候老师和同学。他边走边看,边听边问,不时停下脚步与同学们亲切交谈。

位于黄河南岸的宁夏灵武市崇兴镇中北村,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小康村。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已近3000元,集体经济红红火火,村党支部在群众中很有威信。

6月15日上午,江泽民在这个村的党支部会议室,主持召开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座谈会。

与江泽民相向而坐,来自灵武市和吴忠市利通区的5位村支书马连国、尤恒福、马少华、纪保金、张学军,显得激动而兴奋。

村支书从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到发展集体经济,从带领大家寻找致富的路子到搞好基层党组织建设,谈过去、讲现在、说体会、提建议。

望着一张张淳朴的脸,听着一句句实在的话,江泽民十分高兴。

江泽民说:“从你们取得的成就中,我看到了西部发展的希望,看到了西部农村21世纪的曙光。你们的年龄都不大,有干劲又都有文化知识,要带领群众找准发展的路子,学习科学知识,一步步富起来。”

江泽民对村支书们谈到的每一个话题都兴致很高。中北村的马尾纱、黎明村的肉羊育肥、左营村的建材、石佛寺村的蔬菜、早元村的后进变先进,江泽民问得很细很细。

村支书们争先恐后地把自己的“家底”和盘托出。会场的气氛热烈、和谐、融洽。

江泽民说:

从你们的谈话中,可以看出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一个基层党支部要有威信,要真正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就必须能够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发展经济要有一个龙头,你们每个村都有这样一个龙头,有纱、有羊、有菜、有建材。这是一个方向,是农村致富奔小康的一条好经验。

从6月15日到20日,江泽民在宁夏和甘肃主持召开了5次座谈会,围绕如何搞好新时期的党建工作,广泛听取了各个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我是来听大家的意见的。”这是江泽民在几次座谈会上常说的话。

参加座谈会的有省级主要负责人,地市、县、乡镇党组织负责人,也有村支书、高校学生辅导员和学生党员。

江泽民走访了一个个村庄、企业,实地察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情况。党的总书记和各级党组织的负责人、普通党员无拘无束,倾心交谈,热烈讨论。

6月,正是河西走廊的明珠,即张掖最美丽的季节。江泽民来到张掖现代有限公司创办的石岗墩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的蔬菜大棚参观。

在阳光下,成片的大棚整齐排列。大棚里,红红的樱桃、青青的黄瓜、鲜嫩的生菜、成串的西红柿,显示出旺盛的生机。

“你们这些技术是从哪里引进的?设备是哪里生产的?这些菜的种子从哪里买、主要销到什么地方……”江泽民边走边问。

曾经担任过张掖地区林业局局长,时任现代有年公司顾问的郑守格一一回答着江泽民的问话,也向江泽民介绍着这个公司的创办者宋有年这个人。

家住张掖市石岗墩的宋有年经过十几年的苦心劳作,从一个农民砖瓦匠成为拥有多家企业的总经理。宋有年说:“我不敢说自己已经是个好党员,可我一心只想当个好党员。”

在宋有年心中,党的形象是神圣的。他为村里的各项公益事业付出了数百万元,自己的生活却十分简朴。

宋有年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干什么都想着千万不要让老乡骂我,骂了我就等于骂了共产党,骂了国家。我创业成功,是因为党和国家的政策好,我要为人民做好事,不能给党脸上抹黑。”

江泽民与村支书们的话题既有小问题,又有大道理。

“什么是先进的生产力?怎样体现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在银川、在张掖、在兰州,每次座谈会上,江泽民都向各级党组织的负责人提出这个问题。

信任是最大的关怀。敞开思想、倾心交流,江泽民坦诚的态度感动了大家。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与江泽民一起探讨如何更好地加强党的建设和推进国家的发展。

江泽民语重心长地说:“马上就要进入新世纪了,我们党要带领人民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更好地应对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必须大力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宁夏惠农县的雁窝池,昔日也是一片不毛之地,经过当地干部群众战风沙、斗干旱,到2000年,这里已形成了2000亩的枸杞种植园,250多户农民家家种枸杞、户户收益高。

6月16日,江泽民来到这片枸杞园考察。

枝头挂满殷红的果实,农民脸上露出了收获的喜悦。

一位朴实的枸杞种植大户告诉江泽民:“一年的收入能到十几万元。”

一句话,让江泽民和随行的部长们十分高兴。

江泽民鼓励农民们:“好好干,你们的收入提高了,我们高兴。”

6月19日上午,江泽民来到了定西九华沟。

江泽民曾到过定西,挥笔写下了“群策群力,定西大有希望”的题词。时隔5年,他再次踏上了这块土地。

登上位于定西西北九华沟流域的制高点,放眼四望,昔日贫瘠的一道道山梁,如今已梯田层层、绿野片片。

雨后清新的空气中,使人们感到了勃勃生机。

3年前,这里的干部群众响应江泽民的号召,按照“山顶退田还林戴帽子,山坡退田还草挂毯子,山腰建设高标准梯田系带子,山底建设塑料温棚、地膜覆盖穿裙子,沟底打坝蓄水穿靴子”的模式,开始对83平方公里的九华沟小流域进行全面综合治理。

目睹3年艰苦奋斗取得的成就,江泽民十分欣喜。

江泽民抬手指问:“那片树种了几年?小麦一亩能收多少?经济作物一亩有多少收入?”

询问声声,关爱切切。江泽民对这块土地和这块土地上的人民,倾注了深深的关怀。

看到层层梯田修到了山顶,江泽民又关切地问:“农户们住的地方离这些梯田有多远?上山来种地要走多少时间?他们现在的生活怎么样?”

“去年流域内人均纯收入达到1620元,人均产粮达到726公斤。温饱问题已经解决。”当地负责人的回答,让人们看到了进步和发展。

在靠近山顶的地方,农民们正按照退耕还林的要求,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种植果树。

江泽民来到田边,与正在种树的农民愉快地交谈。他弯下腰,提起一桶水,仔细地浇在树苗根部。

江泽民对在场的农民说:“希望你们继续努力,让山上都绿起来。”

“一定不辜负总书记的期望。”人们回答着。

西部地区的人民从生态建设入手,艰苦奋斗,辛勤建设自己的家园,给江泽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江泽民嘱托当地的干部群众:

西部地区面貌的根本改变,需要许多代人的持续努力,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我们必须充分做好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同时又要有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力争用5到10年的时间,使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有明显进展,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的进程,初步形成具有西部特色的地区经济,在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繁荣、社会进步、民族团结和山川秀美上,有一个新的良好开局。

已有90多年历史的兰州大学,是西北地区一所知名的综合性大学,每年有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来此就读,每年又有许多学生从这里毕业,走向社会,走向西部广阔的原野。

6月19日下午,江泽民来到兰州大学。

在干旱农业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年轻的教授向江泽民介绍了他们的一项项科研成果:针对我国西部地区独有的干旱高寒地理情况,实验室的首任主任赵松龄教授,提出了发展“集水型生态农业”这一全新构想,并在实践中获得成功。

江泽民听得专注、问得详细,关注生态环境及西部地区农业发展之情溢于言表:

西部地区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要害地区,搞好西部地区的生态建设,对于改善全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作用。

江泽民勉励研究人员在前辈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努力工作。

在这所大学的逸夫科学馆,江泽民与高校党政领导和师生们一起座谈。

听了大家的发言后,江泽民说:

开发西部,现在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未来的前景一定十分广阔。

一个人的命运是与祖国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的,一个人、一名大学生能否成就事业,一方面要靠自己坚持不懈地努力,另一方面要靠把自己的努力与人民的事业、国家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真正的有志之士是追求事业的,西部大开发就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为千千万万有志者展示才华、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江泽民语重心长地说:“年轻人只要有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有强烈的求知欲,有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干一行、学一行、爱一行,就一定能有所作为。大学生要珍惜现在的学习环境,努力掌握真本领,了解我们的国情,树立远大的志向。”

座谈结束后,江泽民来到学生第二食堂。

江泽民走近餐桌,俯身察看着学生们碗中的饭菜,关切地问他们:“饭菜质量怎么样?营养够不够?一个月要多少伙食费?”

当江泽民了解到有不少学生来自外地时,又问他们在这里吃得习惯不习惯。

闻讯的大学生们蜂拥而至,围拢在食堂的四周。

“总书记好!总书记好!”

当江泽民的身影出现时,宁静的校园里沸腾了,掌声四起。

“同学们好!大家好!”江泽民来到同学们中间,频频向学生们挥手致意。

林荫道两旁、教室宿舍的窗口,一张张热切而兴奋的青春笑脸向着江泽民欢呼。

中央出台政策促进发展

2000年7月,农业部下发《关于加快发展西部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意见》,要求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当月,交通部召开西部交通建设工作会议,要求西部地区按照《加快西部地区公路交通发展规划纲要》和《西部地区内河航运发展规划纲要》全面启动公路、水路建设工作。

8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西部大开发加强,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的通知》,指出要妥善处理好西部大开发中文物保护和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

9月16日,江泽民就加强西藏、新疆等边远省份的广播电视覆盖作出了重要指示。

根据中央的部署,“西新工程”开始实施。

国家广电总局和各级广电部门把这一工程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在有关地方党委、政府和中央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投入大量资金,新建扩建了一大批发射台。

10月12日,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在北京举行。

出席这次会议的中央委员183人,中央候补委员144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有关方面的负责人列席会议。

会议由中央政治局主持。江泽民作了重要讲话。

十五届五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朱镕基就《建议》草案作了说明。

在《建议》中,把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地区协调发展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强调: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关系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关系地区协调发展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大举措。

10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进一步鼓励外商投资勘查开采非油气矿产资源若干意见》的通知,明确提出了外商到西部地区投资勘查开采非油气矿产资源的有关鼓励政策。

当月26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明确了国家支持西部开发的有关政策措施。

2001年3月4日上午,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预备会议。

李鹏委员长主持会议,他宣布: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大会将于3月5日召开。

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并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再次进行了具体部署:

实施西部大开发,就是要依托亚欧大陆桥、长江水道、西南出海通道等交通干线,发挥中心城市作用,以线串点,以点带面,逐步形成我国西部有特色的西陇海兰新线、长江上游、南(宁)贵、成昆(明)等跨行政区域的经济带,带动其他地区发展,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西部大开发。

2001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的《关于西部大开发若干措施的实施意见》,对西部地区增加建设资金投入、优先安排建设项目、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实行税收优惠、夸大外商投资领域、吸引和用好人才、增加教育投入等方面的政策措施进行了细化。

2002年1月,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退耕还林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确定在过去两年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全面启动退耕还林工程。

同月,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水利部、国家计委联合印发《西部地区水利发展规划纲要》,要求西部地区加强水利建设。

国家人事部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签订《中国西部地区人才资源开发项目》。该项目旨在利用联合国援助资金,加大西部人才开发力度,创新西部人才开发机制,提高西部各类人才的素质,优化西部人才结构,提高政府部门对人才资源开发的管理能力。

3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西部地区人才开发十年规划》,明确了当时和今后一个时期西部地区人才开发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

这是建国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下发的第一个西部人才开发规划。

2005年10月,金秋的北京天清气朗,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开幕。全会研究审议了《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十一五规划建议》。

《建议》把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作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任务。

《建议》指出:

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西部地区要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加快科技教育发展和人才开发,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2006年12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