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事

世界杯羽毛球赛始于 1981 年,每年举办一届,到 1987 年止已举行了七届。

这个杯赛是原国际羽联和世界羽联联合后由新国际羽联批准并得到“阿尔巴”钟表工业公司资助而设立奖金的一个世界性大奖赛,其全称为“阿尔巴”世界杯羽毛球赛。

参赛的选手由主办国羽协根据当年在国际比赛中的战绩邀请,一般男选手 16 名,女选手 12 名。头两届世界杯羽毛球赛只设男、女单打两个比赛项目而且必须决出第三名;从第三届开始增设男、女双打和混合双打三个双打项目,并规定在五个项目半决赛中的负者不再进行比赛,均并列第三名。

世界杯羽毛球赛规模和影响虽不及汤姆斯杯赛、尤伯杯赛、世界锦标赛, 但没有重奖,越来越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其中第七届世界杯羽毛球赛曾设奖金 122000 美元,是迄今世界杯赛中设奖最高的一次比赛。

第一届至第三届和第七届世界杯赛均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第四届至第六届分别在印度尼西亚的雅加达和万隆举行。杯赛比赛规程规定:男、女单打均分 4 个组先进行单循环预赛,获 4 个组第一名的选手进入半决赛; 男、女双打和混合双打则都先分两个组进行单循环预赛,获各组前两名的选手获半决赛权。

中国选手参加了全部七届比赛,女选手成绩十分突出,不仅在七届女单比赛中夺得六届冠军,而且从第三届增设双打项目起,垄断了全部五届女双冠军。

世界杯羽毛球赛创办以来的七届中,战绩最为显赫的是中国女选手李玲蔚。她不仅已连续四届夺得世界杯赛女单冠军,而且与队友韩爱平合作已三次赢得世界杯赛女双冠军称号。

世界羽毛球系列大奖赛是国际羽毛球联合会参照世界网球大奖赛的办法组织的,始于 1983 年。

与世界网球大奖赛不同的是,世界羽毛球系列大奖赛各站比赛结束后, 国际羽联还要根据参赛运动员在当年各站比赛中所取得的成绩的累计积分, 选出男单前 16 名、女单前 12 名和男女双打与混合双打各前 6 对选手进行一次总决赛,最后决出当年世界羽毛球系列大奖赛的冠军。因此,世界羽毛球

系列大奖赛总决赛是当今世界羽坛一年一度的最高水平的比赛。

从 1983 年创办到 1985 年,世界羽毛球系列大奖赛总决赛只设男子和女子单打两个项目,半决赛中的负者要决出第三、第四名。随着羽毛球运动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从 1986 年起,总决赛又增设了男子双打、女子双打和混合双打三个项目,并规定半决赛中的负者不再比赛,并列第三名。

世界羽毛球系列大奖赛由国际羽毛球联合会所属会员协会举办的设有奖金的公开赛组成。1983 年和 1984 年共设 13 站,从 1985 年起增至 18 站,1988

年又增至 19 站,并根据奖金总额的多少分为一级、二级、三级比赛。其中,

奖金总额不少于 22000 美元的定为一级比赛,总额不少于 14000 美元的定为

二级比赛,总额不少于 8000 美元的属三级比赛。但近年来奖金总额猛增,有

的公开赛设奖金达 4 万多美元,为此有人已提出应把比赛从三级改分为四级。在系列大奖赛中,比较著名的传统比赛有中国台北精英邀请赛、日本尤尼克斯羽毛球公开赛、荷兰羽毛球公开赛即斯堪的纳维亚羽毛球公开赛、全英羽毛球锦标赛、香港羽毛球公开赛、泰国羽毛球公开赛、马来西亚羽毛球公开赛、印度尼西亚羽毛球公开赛、丹麦羽毛球公开赛等。中国羽协从 1986

年起开始举办一年一度的中国羽毛球公开赛,首届 1986 年在福州举行,第二

届 1987 年在南京举行。

世界羽毛球系列大奖赛规定,在所属各站的比赛中,单打进入前 64 名、

双打进入前 16 名的选手,均按国际羽联规定的计分标准计分。计分标准如下:

国际羽联规定,世界各地羽毛球运动员可自愿自费参加世界羽毛球系列大奖赛所属各站比赛,但主办国点名邀请的运动员的一切费用由主办国负 责;有资格参加总决赛的运动员,其一切费用由国际羽联支付,总决赛地点由国际羽联根据赞助情况确定。

中国运动员虽然每年参加系列大奖赛的次数并不多,但因每次参赛所得名次较高而积分往往名列前茅,所以每年均有几名男女运动员获总决赛的参赛权。

国际羽毛球联合会 1982 年 10 月在澳大利亚举行会议期间,亚洲和欧洲一些羽协共同提出倡议:举办欧亚羽毛球对抗赛,以提高世界羽毛球运动水平和促进亚洲和欧洲羽毛球技术交流。

经过欧洲羽联和亚洲羽联的共同努力,欧亚羽毛球对抗赛从 1983 年开始举行。

对抗赛规定,欧洲联队和亚洲联队共进行 9 盘比赛,其中三盘男子单打、两盘女子单打、两盘男子双打、一盘女子双打和一盘混合双打,即九战五胜制。

至今,欧亚羽毛球对抗赛共进行了 4 次。从比赛结果来看,亚洲整体实力明显强于欧洲。1983 年,亚洲队以 5∶4 战胜欧洲队;1984 年,亚洲队以7∶2 战胜欧洲队;1986 年,亚洲队以 7∶2 战胜欧洲队;1987 年,亚洲队以

7∶2 战胜欧洲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