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运动在中国

旧中国,羽毛球运动仅仅作为活动身体和消遣的手段在上海、广州、天津、北京等几个城市的少数体育馆和学校中流行,没有举办过较大规模的比赛,更谈不上什么技术水平。

羽毛球正式作为一种竞技体育运动,是 50 年代初期在中国逐步开展起来的。

1954 年,中国成立了以归国华侨为骨干的国家羽毛球队。国家队的第一批队员中有刚从印度尼西亚归来的王文教、林丰玉、陈福寿等人。

后来,方凯祥、汤仙虎、侯加昌、陈玉娘、梁小牧等也相继从印尼回国, 成为中国羽毛球运动的中坚力量。

1959 年,中国举办了首次全国性羽毛球比赛,有力地推动了羽毛球运动的普及和提高。

1956 年,羽毛球被第一届全国运动会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参赛的有 21 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代表队。

进入 60 年代后,中国羽毛球教练员和运动员在学习国外技术的同时,逐渐形成了以快为主、以攻为主的技术风格,创造出快拉快吊结合突击,杀、吊上网搓和推,进攻结合拉吊等新的打法。

技术上的创新与发展,运动员身体素质的提高,使中国羽毛球队在 1963 年以后的几年中在国际羽坛异军突起,战果卓著。

1963 年,中国国家羽毛球队迎战来访的汤姆斯杯得主印度尼西亚国家队,取得四胜一负的战绩,震惊国际羽坛。

1965 年,中国队出访世界羽毛球强国丹麦和瑞典,获得全胜,在总共 34 盘比赛中有 33 盘以 2∶0 获胜。当时,由于中国在国际羽毛球联合会的合法席位没有恢复,一直不能参加世界性比赛,因此有的外国通讯社称中国羽毛球队是“无冕之王”,认为“只要没有中国参加,任何世界冠军都是不实在的”。

然而,从 1966 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使正处在巅峰时期的中国羽毛球运动很快跌入谷底。

十年动乱后,中国羽毛球运动逐步得到恢复。1978 年,尚未完全恢复元气的中国羽毛球队出征曼谷亚运会,获女子项目和混合双打三项冠军,男子项目则全军覆没。

1979 年,印度尼西亚队提出愿在第三方的地区同中国队进行一场男队的实力较量,以决定“真正世界冠军的归属”。中国队以男女队同时应战。中方阵容中有韩健、栾劲、孙志安、姚喜明、刘霞、韩爱平、张爱玲等后起之秀,印度尼西亚队由以林水镜、纪明发、张鑫源等世界名将出战。这场交锋在香港进行,采用汤姆斯杯和尤伯杯的比赛方法。结果,中国男女队分别以6∶3 和 5∶0 获胜。

70 年代后期,国际羽毛球联合会中的一些人无视成员国的正当要求,坚持其不合理的选举制度,严重地阻碍了世界羽毛球运动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1978 年 2 月在香港成立了另一个羽毛球运动的世界性组织——世界羽毛球联合会。中国羽毛球协会加入了这个组织,并做出了自己的贡献。1981 年5 月,在日本东京召开的国际羽联和世界羽联联合会议,宣告了两个组织的联合。中国羽毛球协会成为联合后的国际羽联的正式会员。

进入 80 年代,中国羽毛球运动水平继续回升。 1980 年 2 月,在新加坡举行的中国、印度尼西亚对抗赛中,中国男队以 5∶4 险胜对方,其中韩健力挫两届全英羽毛球锦标赛男子单打冠军林水镜,但女队以 1∶3 失利。这说明双方水平相当,势均力敌。1981 年 7 月,中国队在第一届世界运动会的羽毛球比赛中,夺得男、女单打和男、女双打四枚金牌。1982 年 3 月,中国羽毛球运动员第一次参加全英锦标赛,取得女子单打和双打两项冠军。

1982 年 5 月 20 日和 21 日,是中国羽毛球运动的历史性的时刻。如果说, 中国和印度尼西亚两支男队以往的比赛都是非正式的“前哨战”,那么,在这两天里进行的第十二届汤姆斯杯赛决赛则是两队实力的一次真正较量。一方是首次在汤姆斯杯赛中亮相的“无冕之王”,旨在夺魁;另一方是七届汤姆斯杯得主,意在卫冕。这场决战十分令人瞩目。

第一天,印度尼西亚队以 3∶1 领先。舆论的天平顿时倒向印度尼西亚, 行家们纷纷预言印尼队将蝉联冠军。

第二天,形势发生戏剧性的变化,中国队连赢四盘,最后以 5∶4 战胜印度尼西亚队,第一次夺得标志世界羽毛球男子团体最高水平的汤姆斯杯。

这场冠军争夺战中,栾劲勇胜八次全英锦标赛男子单打冠军梁海量,韩健智取被誉为“天皇巨星”的林水镜。

1983 年 5 月,中国选手首次参加第三届世界羽毛球锦标赛,李玲蔚摘取女子单打桂冠,林瑛和吴迪西成为新的女子双打世界冠军。

1984 年 5 月,首次参加尤伯杯赛的中国女队以 5 战 5 胜不失一盘的战绩, 夺得代表世界羽毛球女子团体最高水平的尤伯杯。中国男队在汤姆斯杯赛决赛中卫冕失利,以 2∶3 负于印度尼西亚队。其中,两盘双打均遭败绩,暴露出中国男队的薄弱环节。

1988 年是中国羽毛球运动员喜获丰收的一年。他们在所参加的 14 次国

际大赛中共夺得 32 个冠军和 25 个亚军。其中,在 6 月举行的第四届羽毛球锦标赛上,韩健成为第一个获得男子单打世界冠军的中国选手,韩爱平获女子单打冠军,她还同李玲蔚合作夺得女子双打冠军。在年底的世界羽毛球系列大奖赛总决赛中,韩健和李玲蔚分获男、女单打冠军。

这一年里,中国女选手优势明显,在瑞典公开赛、全英锦标赛、世界锦标赛和印度尼西亚公开赛 4 次大赛中,均包揽了女子单打的前四名。从个人来讲,韩爱平的战绩最佳,共获得 5 次单打冠军、2 次单打亚军,并先后与徐蓉、李玲蔚合作,获 6 次双打冠军。为此,这一年被誉为“韩爱平年”。

男选手当中,老将韩健雄风犹在,新秀赵剑华和杨阳日趋成熟。特别是赵剑华,1985 年只参加四次比赛,夺得三次单打冠军、一次亚军。他在全英锦标赛上的出色表现,使他成为该锦标赛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冠军。男子双打也有起色,李永波分别与丁其庆、田秉毅合作,在联邦德国、丹麦、瑞典公开赛和马来西亚精英赛上四次赢得男子双打冠军。李永波和田秉毅还在世界锦标赛、印度尼西亚公开赛和世界杯赛上三次打入决赛。

1986 年 5 月,中国男女羽毛球队双双进入第十四届汤姆斯杯和第十一届尤伯杯赛的决赛,对手是印度尼西亚男女队。

5 月 3 日,中国女队在雅加达出战东道主女队。李玲蔚、韩爱平、吴健秋在前三盘单打中均以 2∶0 战胜对手,为中国队蝉联尤伯杯赛冠军奠定胜局。在夺杯无望的情况下,印度尼西亚队赢了后两盘双打。

5 月 4 日,中国男队迎战占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上届汤姆斯杯赛冠军印度尼西亚男队。中国队排出新阵,由杨阳、丁其庆和熊国宝三位新秀出任前三盘单打。由杨阳顶替老将韩健打第一单打,出乎对方意料。结果,杨阳以 2∶0 轻取苏吉亚托,丁其庆 1∶2 负于刘邦高,熊国宝 2∶1 力克林水镜, 中国队以 2∶1 领先。第一盘双打,张强和周金灿 0∶2 不敌纪明发和陈财富。但田秉毅和李永波在决定胜负的第二盘双打中,以 2∶0 击败林水镜和叶忠 明,从而使中国队以 3∶2 战胜印度尼西亚队,第二次捧回汤姆斯杯。

5 月 28 日至 6 月 1 日,首届中国羽毛球公开赛在福州举行。这项比赛被国际羽联列为世界羽毛球系列大奖赛中的一站,以后每年在中国举行一次。在岁末进行的 1986 年世界羽毛球系列大奖赛总决赛中,杨阳和李玲蔚分

获男、女单打冠军。

1987 年 5 月 24 日,中国羽毛球运动员在世界羽毛球运动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在中国首次举行的第五届世界羽毛球锦标赛上,中国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囊括世界锦标赛全部五项冠军的国家。杨阳获男子单打冠军,韩爱平获女子单打冠军,田秉毅和李永波获男子双打冠军,林瑛和关渭贞获女子双打冠军,王朋仁和史方静获混合双打冠军。

1987 年世界羽毛球系列大奖赛总决赛于次年 1 月举行,中国选手在五个单项的决赛中荣膺四项冠军。李玲蔚连续第三次蝉联女子单打冠军,熊国宝首次登上男子单打冠军的宝座,男子双打和女子双打的桂冠,分别被田秉毅和李永波、林瑛和关渭贞夺得。

1988 年 5 月 23 日至 6 月 4 日,中国男女羽毛球队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第十五届汤姆斯杯赛和第十二届尤伯杯赛中,双双蝉联冠军。

中国羽毛球界在胜利之时提出了“居安思危”的口号,认为中国男队已无优势可言,女队的优势正在减少。从外部讲,印度尼西亚、丹麦、韩国、马来西亚等强队对中国选手的威胁越来越大。从内部讲,后继乏人,特别是男子年轻尖子选手不足,是中国羽坛亟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