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军的道路

1983 年 5 月 8 日,这是北欧的一个迷人的春夜。丹麦。哥本哈根。勃朗比海伦体育馆。第三届世界羽毛球锦标赛的女子单打决赛结束了,6000 名观众把目光集中到主席台上。女王玛格丽特陛下正从主席台上走下来,她要给刚才还在球场上厮杀,现在已经分别获得了世界冠、亚军的中国姑娘发奖。

但是,世界冠军李玲蔚不见了。

她到哪里去了呢?教练员陈福寿急得团团转,6000 名观众,还有女王都在等她呀!陈福寿迎面碰到一位外国姑娘,就请她到女运动员休息室去看一看。果然,李玲蔚在休息室里,她正背对着门,满面泪流地哭呢。

“李玲蔚,你怎么啦?快去领奖!”

姑娘转过身来,点点头,擦了一下泪水,走出休息室,来到球场上。当她从微笑着的女王陛下手里接过奖杯,戴上金牌时,泪水仍然留在她的脸上。也许,我们可以替她设计出一百个崇高的想法,以证明她不愧为“世界冠军”。但是,李玲蔚是一个普通的女孩子,别的姑娘所具有的,她都具有。在比赛激烈进行的时候,她的全部精力都集中在比赛中,研究对手,分析自己,想着技术、战术,盯着那个忽而像流星般疾飞,忽而像柳絮般飘忽的羽毛球。她顾不得想别的。现在,比赛结束了,发奖了,也激动得流过泪了,她想祖国,想家乡,想爸爸妈妈,想外婆了⋯⋯

哦,她是个女孩子,刚刚 19 岁嘛!

临来丹麦参加世界锦标赛之前,她还使劲地生了一次气呢。平时,她每个星期跟家里互通一次信,有时是爸爸,有时是妈妈,有时是妹妹,只要是家里的信,她就高兴,就仔细地读,然后,抓紧时间马上写封回信。哪有那么多话呢?有有的是!训练呀,比赛呀,天气呀,心情呀⋯⋯总之,这是一种交流,一种享受。可是,这个星期以来她没有收到家信。李玲蔚觉得奇怪, 怎么回事?十天了,还是没有收到信,她开始在心里做着各种揣测,出什么事了?病?车祸?或者⋯⋯她六神无主,坐也不是,站也不是。要不要给家里打个长途电话?马上问一下,到底出什么事了。

什么事也没出。临出发前一天,她收到了爸爸写来的信。爸爸说,你要去参加世界锦标赛了,怕你分心,所以没有给你写信。唉,爸爸,你们怎么

这么糊涂呀!李玲蔚的眼泪都快气出来了,好心做坏事,你们以为这样可以不使我分心,集中精力进行紧张的赛前训练吗?恰恰错了,我的心让你们给分成好几瓣了!还算好,这信来得还算及时。如果出发前仍收不到信,不影响比赛才怪呢!李玲蔚马上给爸爸写了回信,说:“我可以安心走了。”

现在又该回去了。北欧的春夜是迷人的,祖国的、家乡的春天则更让人迷恋。江南家乡该是绿肥红瘦的暮春了,闭上眼,一切都在面前⋯⋯

山城丽水在浙江南部,龙泉溪、好溪,在县东汇合,上游叫大溪,到下游就叫瓯江了。山清水秀,特别是那水,清凌凌,绿悠悠,照得见岩边的山、山上的树、树下的花、花间的人,美极了。要不,怎么叫丽水呢?

李玲蔚就生在丽水城中。 “七活八不活”。她是早产儿,七个月生的,所以她活了。活下来,可

真不容易,小囡囡刚出生才四斤半呀!那是 1963 年的 11 月底,妈妈在医院里,她出世了,爸爸却不在。刚刚当了父亲的李文华正在家里翻字典呢,他要给女儿取一个好名字。一个一个地被否定,最后选择了“玲蔚”。玲,形容人就是灵活敏捷;蔚,就是茂盛的意思。名副其实,那是后话了。四斤半的孩子真让人担心,她能活吗?

外婆来了,看了看小玲蔚,说:“我来养她吧。”外婆有八个子女,第三代人她原想一个不带的。

直到现在,李玲蔚仍然认为,能够来到这个世界上,这是她的第一个幸运;有这样好的外婆,是她的第二个幸运。没有外婆,就没有小玲蔚。她活下来,慢慢长大了,全凭外婆的精心照料,全凭外婆每天给她吃一个鸡蛋。外婆一带就是八年,李玲蔚到八岁才回到父母身边生活。

她跟外婆的感情很深。当她后来打羽毛球进入省队之后,每次由杭州回丽水,她也整天泡在外婆家里。在外婆的身边,她可以得到充分的自由。在爸爸妈妈身边就不行了,他们对她要求很严,什么思想不过硬呀,训练不刻苦呀,说起来就没个完,有时还板起面孔训她。小孩子认识问题凭的是直觉。李玲蔚害怕父母,有时,甚至还有点儿⋯⋯恨。外婆家是小玲蔚的乐园。

小的时候,她的胆子小。那天,从外婆家出来,她一蹦一跳地往家走, 嘴里还唱着什么歌。突然,她不唱了,停往了脚步,一户人家的门口蹲着一只狗。小玲蔚最怕狗了,这时,她觉得那狗正恶狠狠地盯着自己,仿佛转眼就要扑过来,恶狗挡道,她的心在突突地跳,怎么办?进退两难。狗怕弯腰狼怕圈。听人说,只要弯下腰装成捡石头的样子,狗就会吓跑。于是,小玲蔚抬头盯着狗,弯下腰去。那狗果然猛地一转身跑了。还真灵!可是,没等小玲蔚笑一下,那狗见她又站直了身体,马上就站住了,接着冲上几步,朝她汪汪地叫。小玲蔚慌了,立刻又弯下腰去,狗又扭身跑了。等她直起腰时, 那狗又回来了。逼急了,小玲蔚真的捡起一块石头,使劲朝狗打过去。那狗往旁边一跳,躲过石头,非但不跑,反而朝她边叫边冲了过来。小玲蔚吓得魂飞魄散,哇哇大叫着转身飞跑。那狗一步不落地扑上来,汪汪地乱叫,闹

得天翻地覆。多亏主人闻声出来了,高声喝住狗,那狗才十分不情愿地夹着尾巴走了。从此,小玲蔚就非常怕狗了。

然而,她却非常喜欢猫,外婆家养了一只猫,好看极了。她爱看猫舔爪子,洗脸,她喜欢逗着猫喵喵地叫,她觉得猫干净,通人性。有一天她去外婆家,正赶上吃饭。外婆夹了一块肉给她,小玲蔚吃了肉,恍惚间觉得有些奇怪,这肉⋯⋯她连忙左右环顾,那只猫不见了。在她再三逼问下,舅舅才说,他把猎杀了。小玲蔚好伤心,泪水在眼眶里转,猫没了,死了,为什么这样狠心呢?她真的生气了,竟好长时间不到外婆家里去。

这是十岁那年的事。当时,丽水师专附小的教导主任陈炉法被降为体育老师,他住在小玲蔚家的隔壁,见她从小瘦弱,就对她妈妈讲,让小玲蔚跟我去锻炼吧。小玲蔚自小爱动、爱玩,当然高兴。她跑步,打小篮球、小排球,一段时间以后,吃饭也多了,身体也结实了。后来,她喜欢上羽毛球了。那洁白的羽毛球,在空中划出一道道直线、弧线,编织出她少年时代美妙迷人的梦。在这梦境中,有振奋,有激动,有灵感,也有沮丧和忧愁⋯⋯不过, 更多的是有为了目标而不断进取的精神满足。

⋯⋯少年时代是多么美好!每当李玲蔚在国外进行紧张的比赛之后,她的心就马上飞回丽水小城。她是世界冠军,但更是一个 20 岁的,至今还依恋着父母,依恋着亲人的女孩子。她喜欢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她觉得,自己能够理解一千多年前诗人的情愫。

那天,我去采访李玲蔚。她文文静静地站在我的面前。她身材修长,端庄秀丽,刘海遮往双眉,露出一双平静的眼睛。我说:“你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嘛。”

“当然,”她说,“我是个极普通的人,没有什么大事。从出生四斤半谈起,说到现在,有十分钟足够了。”

坏了!我想,她不准备谈。要想个办法才行。可是,我却犯了一个错误。“你是个世界冠军呀!”

“世界冠军不首先是个普通人吗?”

是,无论是谁,他首先是个普通人。那就让我们从普通人这个话题聊起吧。

于是,她给我讲了许多在羽毛球生涯中与世界冠军极不“相称”的故事。我听着,觉得很有味儿⋯⋯

1983 年,李玲蔚在南京参加比赛之后回到杭州,住在省队教练的房间里。一天,一个女排姑娘碰到她,说:“听说你们羽毛球队的李玲蔚在南京拿了冠军了,哪个是李玲蔚呀?”同是浙江队的人,互相不认识,李玲蔚觉得挺有意思,笑了。她并不说明自己就是李玲蔚,说她干什么呢?人家问的那个“李玲蔚”是世界冠军,而自己是一个平平常常的浙江姑娘。

还有一次,在饭厅里排队打饭,她站在教练的身后。前面的浙江体工大

队的队长转过身来问教练:“听说你们羽毛球队在国家队集训的人都回来了,哪个是李玲蔚呀?”

教练往身后一指,说:“她就是!”

李玲蔚羞得低下头去,真是的,拿个世界冠军怎么这么惹人注意!她觉得很不自在。

李玲蔚就是这样一点也不惹人注意。可也是,她并非天生的世界冠军, 以前的那些事,说起来,让人觉得好笑。

1975,她到杭州,在省队一边学习,一边打球。那时,她太小了,还是个黄毛丫头呢。年纪小,胆子小,脾气可不小。七个队员,她的年龄排在倒数第二,打球的水平也最差,然而,闹情绪呀,发脾气呀,抹眼泪呀,她最多。

训练时,几个球打得不顺手,她就开始乱打,什么训练计划,教练要求, 统统扔到一边,先出了气再说。

“李玲蔚!你怎么啦?”教练问。

她不说话,一扬拍子,把球又打飞了。“怎么回事,李玲蔚?”教练又问。 她干脆不打了,也不说话。 “为什么不好好打球?”教练走过来。

李玲蔚一转身,不看教练。教练伸手按住她的肩膀,想把她扳转身来, 可她却硬是不动。没办法,教练跨上一步,站到她对面,刚要开口再说,她却又一转身,把教练甩在身后。三番五次,教练还没生气,她却哭了,好像受了多大委屈似的。

“好吧,你先回去。”教练有点生气了,说:“想通了再练。”

回去就回去!李玲蔚转身走了,回到宿舍,“想”去了。可是,该想的, 她却没去想。

教练来问她了:“想通了吗?” “没有!”

她可真够犟的。

几天过去了,教练又来了,改变了询问的方式:“李玲蔚,想练了吧?” 当然想练了。停止训练好几天了,那点不顺心早就没了。虽然可以不着

边际、海阔天空地胡思乱想,可心里总是空落落的,不踏实。几天不训练, 她想羽毛球了,想极了。可是,她就是不先说第一句话。现在教练来问,她点点头。

“嗯,想练了。”教练故意棚着脸,说:“好,下午练吧。”下午,她去了,教练递给她一张纸。一看,妈呀,这教练可真行!纸上明明白白地写着这几天停止训练所缺的技术、战术训练内容,都要用身体训练给补上,什么跑步,多少多少米,什么俯卧撑、仰卧起坐,多少多少组,多少多少次。教练说,这叫“折价兑换”。

折价就折价,兑换就兑换!气顺了,怎么练都行。正常训练之后,李玲蔚就一个人跑,跳,练,一圈又一圈,一次又一次,一组又一组,她一声不吭,汗流满面,气喘吁吁⋯⋯她全部补上了。

按说,这样“整”一次,她该记住教训了吧?不,脾气来了,她又不顾那么多了。教练是个女同志,让她气得直哭!

后来,队里换了个教练,是个男的,原来是男队的老队员。一次训练的时候,李玲蔚又闹脾气了,一通乱打。教练一瞪眼,大声说:“李玲蔚,你给我下来!”

下来就下来,我才不买账呢!李玲蔚把球拍往地板上一扔,下来了。教练火了:“你别在这儿站着,跑步去!”

跑就跑。李玲蔚把沙衣往身上一穿,跑了出去。

她围着体育馆跑,一圈又一圈。下雨了,雨点落到脸上,凉凉的。雨越下越大,把她浑身上下打得透湿。领队站在门口对她大喊道:“别跑了,回来吧!”

回去?才不呢!李玲蔚故意加快脚步,刚才还拣房檐、树荫下跑,好躲一躲雨,现在,她专往雨大的地方跑。一路上,溅起一串水花。她心里想: “哼,我就这样跑下去,跑完了,最好发烧,到 40℃才好呢!看你怎么办?” 雨越下越大,心里越来越委屈,气越来越冲,她哭了。就这样,边跑边哭, 边哭边跑,谁知道那天她跑了多少米,流了多少泪。

说来也逗,这件事让一位记者给报道出去,但,“味儿”却变了:李玲蔚训练十分刻苦,下着大雨还坚持跑步。

真是妙笔生花!李玲蔚看了,乐得格格直笑。

人材的发现与培养,总是离不开良师的。世界冠军的诞生,同教练的心血、水平,甚至气度都分不开。李玲蔚闹脾气,耍小性子,教练却从中看出了什么。犟的另一种说法,不就是坚韧不拔吗?孟子说过:“天之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能顶下来的,就是有希望的。

教练看上了李玲蔚的“犟”。那时浙江队人员交替,青黄不接,无论什么比赛,教练都让李玲蔚上场。上一场,输一场,一次比赛下来,全输了。下一次比赛到了,教练仍安排她上。开始李玲蔚的技术、战术不过关,胆子也小;慢慢地,经得多了,输得多了,也就提高了,老练了。终于,她赢了, 终于脱颖而出。

你说,没有教练,哪来的世界冠军李玲蔚!

还有中国女子羽毛球队的教练陈福寿,在这里哪能不写到他呢?经他手指导出的羽坛名将一批又一批,陈玉娘、张爱玲、韩爱平,李玲蔚也是一个。为了培养李玲蔚,陈福寿是下了大力气的。从训练、比赛到思想、生活,他把李玲蔚的一切都冠军的道路 - 图1在心上。李玲蔚忘不了他,最忘不了的是陈指导的细 心,那近似于婆婆妈妈的细心。

有一天中午,在饭厅里,刚吃过饭,陈福寿对他的队员们说:“你们下

午到田径场进行身体训练,跑步,我下午开会,不能去了。记住,要注意安全;田径队也在那里训练,他们穿钉鞋,别让他们踩着。”

队员们答应着,从饭厅里出来,回到六楼的宿舍。

没有十分钟,陈福寿也上了六楼,把队员们叫到一起,说有些事情要说一说。什么事?李玲蔚心里想。

“大家注意一下,我说一些事。”陈福寿认真地说,“下午的身体训练, 我因为开会不能去了,你们千万要注意安全。记住,不要跟田径队的人并排跑,他们穿的是钉鞋。他们要是跑里圈,你们就跑外圈;他们要是跑外圈, 你们就跑里圈。不要让他们踩着,千万小心!听清楚了吗?”

早听清楚了,注意安全——你刚才在饭厅不是讲过了吗?李玲蔚心里想:快说你的事吧?

“好,注意安全!”陈福寿巡视大家一下,说:“我说完了,你们休息吧。”

唉,说了半天,还是这件事!大家都笑了。李玲蔚觉得陈指导真有意思, 这么点小事来回讲,也不怕麻烦。可转念又一想,陈指导可真细心,对我们真爱护!亲生父母能做到这样吗?

李玲蔚就是在这些教练的关怀下,在严厉与温柔,激励与细心的帮助中, 走上通向世界冠军的道路的。虽然她有许多长处,但她忘不了自己的那些过失。

1983 年,第三届世界锦标赛之后,李玲蔚收到一封群众来信,信中夹了一张五分钱的汽车票。告诉她,五分钱的票是公共汽车走过的最短的路程, 你离终点站还很远很远。是不要说人生还有几十年的光阴,就是羽毛球的道路也才走出不远。想一想,过去那些事情太可笑,她也太幼稚了。

从什么时候起,她开始珍惜时间,珍惜比赛,把羽毛球当成一件正经事的呢?

那是 1981 年 5 月,她第一次到英国进行访问比赛。15 日的一场双打比赛,对方打来一个头顶球。李玲蔚跳起来,扬拍去打,落地时,她用左腿支撑,在地上蹬了一下,觉得左膝有一点疼,但不要紧,就坚持打下来。下面该上单打了,随队医生已发现她受伤,问她感觉怎么样。李玲蔚说,可以坚持。医生还是给她作了检查,说:“可能是半月板边缘撕裂。”到晚上,李玲蔚的左腿就疼得不能走路了。回国以后,一些医生给她作了诊断后,说: “开刀吧。”

开刀?李玲蔚没了主意,她看着教练。

陈福寿不同意开刀,坚持保守治疗,一边治一边练,加倍小心,让受伤的半月板慢慢恢复。他不是不相信医生,而是怕手术万一出点什么闪失,一个有希望的运动员就废了。

李玲蔚也开始想得多了,要好好地训练,好好地比赛,在还能打的时候就应该珍惜。有人说:“李玲蔚,你怎么那么悲观呢?”她摇摇头,表示不

是悲观,却又一时说不出为什么会这样想。

以前,她代表浙江队打国内比赛,想的是为省里争光,为家乡人民争光。现在,她是国家队的成员了,穿着印有“中国”两个大字的运动衣。跟外国人比赛,从开始接触国际比赛的那一刹那,她觉得自己同祖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是这样自然,是这样牢固,再也不能分割开了。个人同国家联系在一起,这种感情是多么神圣!你代表谁?我代表中国,代表十亿中国人民。一个人不再是孤零零的单数,而是一个其大无比的集合体。祖国,也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一个很具体的形象。是母亲,是父亲,是心脏,是生命。这时候,把个人摆在祖国的面前一比,没法比,太渺小了。

1984 年 3 月底,李玲蔚是第三次参加全英羽毛球锦标赛。前两届比赛, 她一次获得单打亚军,一次获得单打第三。有人来信说:“我们的亚军同志, 你这次怎么连第二都丢了,成了第三了呢?”李玲蔚自己也在想这个问题, 不想拿世界冠军就不是好运动员。

对于这次比赛,她早上就作了准备。可能发生的情况,可能碰到的对手, 应该怎样临战,如何发挥长处、克服短处,她都想过了。陈福寿不知多少次地跟她谈论这次比赛,给她分析对手情况,陈指导这个人真是个怪人,他说自己有“健忘症”。是的,他爱忘事。妻子女儿让他买东西,说了,还怕他记不住,就在纸上写下来。等他外出回来,问他:“让你买的东西呢?”“买什么东西?”他一个劲儿发呆,根本想不起来有这么回事。“写在纸上的。” 噢,是了,有这么回事。可惜,他忘记带那张纸了。这种忘性够大的了,可是,对每一个外国选手的特点、球路、战术,他却记得清清楚楚!李玲蔚对于这次比赛的想法基本和陈福寿吻合。她,开始成熟了。

按传统,全英锦标赛在 3 月份的最后一周举行。雾都伦敦,雾不多也不大,却又是雨,又是雪,又是冰雹,老天爷就像吃错了药一样。去年也是在伦敦,比赛打得不好,照了两张像,愁眉苦脸的,成了难以忘却的纪念。今年会打好吗?但愿能照两张喜笑颜开的照片,给生活增加欢乐的色彩。

一进入场地,一切都忘了。过去的失败,过去的胜利,统统丢在脑后了, 眼前只有这一场比赛,要打好,一定!比赛越靠后,体育馆中的场地越少。外国人对于场地还有一番讲究,鲜花、灯光、摄像机,布置得像舞台一样。当李玲蔚走进场地的时候,灯光和目光,掌声和喧哗声,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压力。她好像站在峡谷中,四面的山在向她身上挤压过来。可是,比赛一开始,场地马上变得空旷了,无边无际,像一片辽阔的原野。她握着球拍,如同荷戟待搏的斗士。球飞来了,网前球,她大步跨出,把球救了起来。球又飞来了,后场球,跳起,正手一记扣杀。羽毛球,来来往往,时而高高地、飘忽不停地旋转,时而像闪电一样,把球场上的空间撕成一片一片的。李玲蔚知道,不能以一次成败论英雄,但衡量一个运动员的水平,最后总还是要看比赛成绩的。她是一个普通的姑娘,别的女孩子所具有的,她都具有。但是,她也要力争具有一些别的女孩子所没有的东西!那种不甘落后的进取心,

舍生忘死的拚搏,狂风暴雨中的胆略,纤巧细腻中的探求,这些都是她向往的精神素质。当然,比赛是激烈的,她没有想这些,可她正用自己的行动在“说”,在“想”⋯⋯

终于,她夺得了全英锦标赛的女子单打冠军。不到一年时间,她,一个19 岁的女孩子,夺得了三个世界性大赛——世锦赛、大奖赛、全英赛——的冠军。

在温伯利体育馆领奖的时候,个人的荣誉和祖国的荣誉再一次融合在一起。这一瞬间是如此辉煌!她当然是微笑着的。像往常一样,比赛结束了, 她那颗少女的心又飞到了祖国,飞到了家乡,飞到了父母的身边。

比赛期间,中国羽毛球队在一家中国人经营的餐馆吃饭。老板是个山东人,说起中国人来,那股自豪劲就别提了。“他们外国人⋯⋯经营个餐馆, 开门晚,关门早。咱们中国人可不一样,我早上 9 点开门,一直营业到夜里

12 点。”是,中国人,不管走到哪里,都是好样的!

⋯⋯是的,我们是好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