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哥白尼学说在我国

我国古人对于天地的看法有一个叫做盖天说的,主张“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现今处在平原地区的人很容易把地看作是一个圆盘,上面覆盖着一个蓝色的大碗。可是距今 2000 多年以前,已经有人设想地应该是球形的,以配合完全围绕着地的天球。例如我国古代对于天地的另一种理解,名叫浑天说的,便主张“天之形状似鸟卵,天包地外,犹卵之裹黄。”

我国古人最早认为地球悬挂于浑天的空中,静而不动,日月星辰则在地球外面昼夜不停地旋转。但从西汉以至南宋,即从公元前 2 世纪以至公元后

  1. 世纪,对于地动的思想显然有过片面的看法。据《春秋纬书》“元命苞”

    说:“天左旋,地右动”,又“运斗枢”说:“地动则见于天象”。这就是说我国古人从星辰左旋,而悟到天球左旋,更由天的左旋而想到地的右转。又据《尚书纬书》“考灵曜”记载,可以知道当时已经直觉到地球还有围绕一个中心的运行。据那章书上说:“地有四游,冬至地上壮而西三万里,夏至地下南而东三万里,⋯⋯地常动不止,譬如人在舟中坐,舟行而人不觉。” 可惜我国古人没有从这些由直觉悟到的思想出发,像哥白尼那样,根据实际观测去建立太阳系的理论,因而我国的天文学没有像西欧那样发展下去。

明朝末期(17)世纪中叶)耶稣会传教士利马窦等人来华传教,他们只宣传托勒密和帝谷的学说,因为当时旧教徒还把哥白尼的学说当作邪说。徐光启等人编的《崇祯历书》,虽然屡次提到哥白尼,但只应用了他的计算方法,并没有介绍日心说,而且主张“地体不动”。乾隆七年(1742 年)清政府编《历象考成》后篇,虽然已经用了开普勒的椭圆定律,但是椭圆焦点上摆的不是太阳,仍是地球。乾隆二三十年间蒋友仁翻译《地球图说》,才对哥白尼学说作了较详细的介绍,但只看作是一种学说,而且他自己也没有应用。即使这样一个介绍也引起一些封建学者的反对。阮元在《畴人传》里“蒋友仁传”之后批评说:“上下易位,动静倒置,离经叛道,不可为训。”真正举起哥白尼的旗帜的还是李善兰,他在《谈天》中,对阮元进行了批判。他说:“议者未尝精心考察,而拘牵经义,妄生议论,甚无谓也。古今谈天者莫善于子舆氏苟求其故之一语,西土盖善求其故者也。⋯⋯哥白尼求其故, 则知地球与五星皆绕日。⋯⋯刻白尔(即开普勒)求其故,则知五星与日之道,其行法面积与时恒有比例。然俱仅知其当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奈端(即牛顿)求其故,则以为皆重学之理也。⋯⋯余与伟烈君所译《谈天》一书, 皆主地动及椭圆立说,此二者之故不明,则此书不能读。”自此以后哥白尼的学说才逐渐为我国人所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