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哥白尼的生活和工作

从意大利回来以后,到他逝世的时候为止,哥白尼一直住在埃尔门兰德, 因为他舅父就在这里的弗洛恩堡大教堂担任主教。

弗洛恩堡在埃尔门兰德北部的滨海地区。城内有一个小丘,市民们的住宅都聚集在小丘的周围,丘上矗立着一座巍峨的教堂,教堂四周筑有高大的城墙,墙上还有箭楼,从这里可以眺望波罗的海的蔚蓝色的海水。僧侣们就住在这座弗洛恩堡大教堂内,而主教官邸则设在弗洛恩堡西南 64 公里的黑耳斯堡。

但哥白尼回国以后,没有立即到弗洛恩堡教堂去任职。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瓦兹洛德主教已经年迈多病,很需要哥白尼留在身边,协助料理教区事务;另一方面,哥白尼自己也希望有一段充裕的时间,来整理他在意大利学习期间所搜集的大量古今资料,总结他自己的研究成果。因此,他就以主教的医生的名义,在黑耳斯堡的主教官邸里住了下来。

在跟随他舅父的六年时间内,哥白尼在参与这个教区的繁忙的事务的同时,就抓紧一切空暇时间,从事研究工作,着手将他经过多年思考分析所得到的理论书写出来。根据现有的史料,可能就在这一时期,哥白尼已经开始写作《天体运行论》一书的初稿。同时(大约在 1515 年前)他又把其中的基本观点用拉丁文写成一篇《浅说》,并把它抄赠给他的一些最亲密的朋友。在哥白尼逝世之前,《浅说》虽在一些西欧国家,特别是在意大利已经引起重视,但一直没有公开出版。

哥白尼在这篇《浅说》中以概括为几点的方式扼要地阐述了他的日心说的基本思想:

一、不存在一个所有天体及其轨道的中心点。

二、地球中心不是宇宙中心,只是重心和月球轨道的中心。

三、所有天体都围绕作为自己中心点的太阳运转,因此太阳位于宇宙中心附近。

四、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同天穹高度之比,就如同地球半径同地球与太阳间距之比一样渺小。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同天穹高度之比是微不足道的。这就是说,由地球绕太阳公转所造成的观察角度的变化(表面上看似乎是行星在移动),被称为视差位移,它同观察者与天穹,也就是观察者与各行星的距离相比,简直是太小了,所以这个变化很难被发现。

五、在天空中看到的所有运动,都是由地球自己的运动造成的。因为地球连同环绕它的自然要素(水和空气)一道每 24 小时围绕对天空来说不变的两极连线旋转一周。

六、使人感到太阳在运动的一切现象,都不是由太阳的运动产生的,而是由地球及其大气层的运动造成的。地球带着它的大气层,像其他行星一样围绕太阳旋转。由此可见,地球同时进行几种运动。

七、人们看到的行星向前和向后的运动,都不是行星自身的运动,而是由地球自身运动使人产生的错觉。地球运动的本身就足以解释人们在天空中观察到的各种各样的天象。

1512 年,哥白尼的舅父瓦兹洛德主教因病去世。从此,哥白尼就离开了黑耳斯堡的主教官邸,到弗洛恩堡大教堂任职。当时在这里任职的僧侣,一般生活都比较优闲,工作十分轻松,请假也十分方便。所以哥白尼有足够时

间来继续他的研究工作。因为要证实他的理论还需要作更多的观察,于是他就选择了教堂城垣西北角的一座箭楼作为他的宿舍。并且在这里建立了一座小小的天文台,利用他自己制作的仪器经常进行天文观察。他在《天体运行论》一书中所引用的 27 个观察材料,大部分都是在弗洛恩堡的时候记录下来的。尽管当时哥白尼所使用的仪器是简陋的,准确度也不够高,但是他却从来没有因此而放松进行天文观测的实践活动。

虽然哥白尼身居欧洲大陆遥远的东北部,但是他在天文学上的造诣,已经使他在这个大陆的心脏地区享有一定威望。1514 年,罗马教廷曾经邀请基督教国家的主教和大学教授去罗马讨论历法改革问题。当时,哥白尼也接到了类似的邀请信件。但是,哥白尼拒绝了这次邀请。后来,哥白尼在回忆起这件事时说:“不久之前,在利奥十世统治下,有关修订教会历法的问题在拉特兰大教堂的会议上辩论过。当时这个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就是因为没有能够把年和月的长度以及太阳和月球的运行十分精确地定下来。从那时起, 遵照曾经主管历法事务的有名的桑普罗尼阿主教保罗的指示,我在从事更精确的观察。”在哥白尼的时代,改革历法已经成为一个重大的问题,古代沿用下来的儒略历,到哥白尼的时代误差已经很大,原来规定在 3 月 21 日的春分节,已经提早十天到来。于是这个问题就引起了罗马教廷的重视。但是, 在哥白尼看来,在还没有把年、月的长度以及太阳和月亮的运行规律搞清楚之前,要从根本上解决历法问题是有困难的。

1516 年,教会委任他去管理远在埃尔门兰德边缘地区的两个属于教会的庄园。因此,哥白尼暂时离开弗洛恩堡,迁到阿勒河上游的阿伦斯登堡去居住。

在那些年代,曾经发生了严重的货币危机。哥白尼十分关心事态的发展。他认为这种情况是由封建制度所造成的。他曾经在 1519 年写了一本关于货币问题的小册子,指出:“政府当局从货币贬值去谋取利益,正像农人播种廉价的坏种子去节省开支一样。”他主张要对币制实行改革,应当建立一个各国之间的“货币同盟”,发行一种货币,并将以前贬值的货币回收销毁。但是,利欲熏心的封建财主们怎肯去实行这样的改革呢?因此,哥白尼的货币理论并没有取得任何效果。

1522 年,原来的主教去世,新主教尚未产生,在这青黄不接的纷乱时期, 哥白尼受命担任了六个月的埃尔门兰德教区的总管。

在埃尔门兰德,一般人都把哥白尼当作是一位医生。因为,在弗洛恩堡任职期间,哥白尼经常利用空暇时间,免费为教区附近的贫苦农民医治疾病。据说人们都称他为“阿卡拉斯(古代希腊传说中的神医)第二”。到现在还保存着的哥白尼曾经用过的那些标准医书的空白处,人们还可以看到他在当时经常使用的一些药方的手迹。

哥白尼的晚年,正是宗教改革运动在全欧轰轰烈烈地展开的年代。新教很快就传到了埃尔门兰德地区。一些天主教徒纷纷改奉新教。由于阶级地位的限制,哥白尼对这场具有历史意义的革命运动,态度是十分矛盾的。他一方面通过他的好友、虔诚的旧教徒基塞,表达了他反对罗马教廷残酷迫害新教徒的做法,主张旧教徒和新教徒进行说理辩论,不应当把新教徒烧死;但是,另一方面他又主张维持旧教教义中的“有价值部分”。

随着年岁的增长,哥白尼在教堂里的职务已经逐步由新来的年轻教士接替。

新来的教士和哥白尼意见不合,新任的主教是新教徒的死敌,而哥白尼反对迫害新教徒,再由于他的新奇的天文学理论与宗教的教义相抵触,所以, 他在晚年就受到了新来的主教和神父们的排挤。

尽管晚年生活十分孤独,但是哥白尼并没有放弃改造天文学理论的决心。他利用晚年的余暇,对《天体运行论》的手稿作了进一步的修改。

当时,他的《浅说》已经在欧洲的学术界引起重视。1533 年,教皇的秘书在梵蒂冈花园里向教皇克利门德七世和红衣主教们讲授哥白尼的新学说。1536 年,红衣主教勋保特地从罗马写信给哥白尼,希望他尽快地将他的学说的全部内容整理出版。

1539 年,哥白尼接待了一位来自远方的新教徒,他就是哥白尼一生中唯一的弟子、德意志威丁堡大学的数学教授雷悌卡斯。这位年青的日耳曼学者在得知哥白尼的见解以后,专程赶到弗洛恩堡来向哥白尼求教。他在弗洛恩堡住了两年,专心研究哥白尼已经完成的手稿。雷悌卡斯曾经将《天体运行论》一书的内容写了一个概要,告诉他在威丁堡大学的老师顺内尔。他取得了哥白尼的同意以后,这个取名为《初谈》的概要,就在 1540 年发表出来。在这篇《初谈》中,雷悌卡斯介绍了《天体运行论》的主要论点,强调了这些论点的新颖性,并介绍了《天体运行论》第一部分前四章的内容。《初谈》成了科学生活中的一个重要事件,引起天文学家、数学家、哲学家和其他人文主义者的巨大兴趣。这本书很快就再版,这使哥白尼迅速闻名遐迩。由于友人的鼓励,加上雷悌卡斯一再敦促,哥白尼在经过 30 多年的犹豫不决以

后,终于决定将《天体运行论》这部“藏了 49 年”的“大家长久期待”的著作发表出来。雷悌卡斯返回威丁堡以后不久,哥白尼就托他的好友基塞把他的手稿转交给雷悌卡斯到纽伦堡去付印。

在下决心发表《天体运行论》之前,哥白尼一度是胆怯的,正如他自己所说:“我生怕我的学说新颖而不合时宜,会引起别人的轻蔑,因而几乎放弃了我的计划。”

1543 年,在经过了一番周折以后,《天体运行论》终于在纽伦堡印刷完毕,公开发行了。印刷好的著作送到哥白尼手边的时候,他已经睡在临终的病床上了。他的生前好友基塞在给雷悌卡斯的一封信中谈到哥白尼在临终的状况时说:“多日以前,他已经失掉了记忆和思考能力,在他过世那一天, 快要断气那一小时,才看见他的印成的全部作品。”

尼古拉·哥白尼逝世的那一天是 1543 年 7 月 26 日。

《天体运行论》这一反对宗教宇宙观的战斗檄文,不久就在天文学和意识形态的领域里激起了巨大的反响;哥白尼敢于创新、敢于革命的反潮流精神,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