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柴的由来

世界上最早使用火柴的,过去都认为是 18 世纪末的西欧人。其实早在

10 世纪的北宋初年,我国就有一种名为“引光奴”的引火物。据北宋学者陶谷《清异录·器具》篇载:“夜中有急,苦于作灯之缓,有智者批杉条,染硫黄,置之待用,一与火遇,得焰穗然,既神之,呼引光奴,今遂有货者, 易名火寸。”明代学者陶宗仪在《辍耕录》一书中亦有记载:“杭人削松木为小片,其薄如纸,熔硫黄涂木片顶分许,名曰发烛,又曰粹儿。用以发火及代灯烛用也。”

这种初名“引光奴”的引火物,可能在宋代以前就已出现,到了北宋初年,在集市贸易中还有出售,可见在民间已得到普遍使用。后改名为“火寸”,

江浙一带地区则俗称为“发烛”、“粹儿”。“火寸”一名,取得形象、科学,“火”者言其功用,“寸”者喻其大小。这与今之火柴极为类似,只是不能摩擦自燃,任何事物的最初出现,总是极为原始的。西方最早的火柴(洋火),也是一根木棒,末端一疙瘩,涂上氯酸钾,需用棒头伸进硫酸里,发生化学反应才能起火燃烧。这当然无法与现代使用的安全火柴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