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蛙人征战记
水可以载舟亦可覆舟。
海底世界充满着奇异、神秘,也密布着艰险、死亡。
潜水员,一种特殊的职业。“龙宫”探险、水下救护、海底除魔,决不是人们在电影、电视中所看到的,有那种斑斓绚丽的景色和浪漫情趣,而更多的是走在惊心动魄的与死神打交道的荆棘之路。
1972 年 7 月,应越南政府请求,中国扫雷队开赴越南东部海域,帮助扫除美国布设的水雷,疏通海上通道。
扫雷首先要掌握美国水雷特性,因此必须打捞到水雷样品,然后进行解析。下海去摸雷,是相当危险的,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这个任务自然落到潜水队的头上了。
越南楠潮口航道,这是江海汇合处,水流复杂,海水浑浊,淤泥竟有 1.2 米深。美国投下的水雷都深深扎进了淤泥里。
第一个下水的是队长周春起。他身材不高,但生就一副魁梧的身材,他胆大心细,潜水技术在整个潜水队中数一数二。
周春起顶着激流,在海底趴着前进,每趴 30 米,插一根竹签探条。不能
用重潜水器材,因为铁器带有磁性,会引起水雷爆炸,他只能用铜性潜水镜, 靠赤脚踏,双手摸,小心异异地一点点前进。两小时过去了,周春起累得精疲力尽,可是没捞着水雷。
其他潜水员轮流下水探摸,一连 19 天,他们在两万多平方米的海底插满了竹签,可仍无收获,大伙的心里像堵了块铅。
这天,周春起又潜入水中,30 多米深的海底,充满着危险。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
“摸到了!我摸到水雷了!”不知什么时候周春起浮出了海面,兴奋地大声喊叫着。整个身体像是要冲出海面一样一起一浮,平静的海面被搅得泛起了层层波浪。
不远处扫雷艇上的人们一阵惊喜,高兴得跳了起来。
一根缆绳抛向周春起,他抓住绳头,向船上挥了挥手重新潜回水中。这是一枚美国的 MK—52 型磁性水雷。稍有不慎触上,将会引起爆炸。周
春起稳住神,屏住气,小心地拴住水雷。
突然一阵“嗡嗡”的异常响声传入周春起耳中。他趴上去,耳朵紧贴着水雷,凭经验判断出是凸轮继电器启动起来的声音。不好!水雷进入了工作状态,一旦有磁性物体经过,会立即引起爆炸。
周春起转身浮出水面。 “快把船离开,水雷就要爆炸了!”周春起一边急呼一边奋力划向扫雷
艇。
就在扫雷艇刚刚驶离危险区的一瞬间,“轰”的一声巨响,水雷爆炸了。强烈的气浪将海面掀起一根几十米高的白色水柱。
第一次打捞失败了。一连几天周春起紧锁着眉头。一天周春起眼睛一亮, 一个大胆的设想闪现出来:拔掉水雷保险器上的水压杆,让水雷处在安全状态,水雷不就可以打捞出来了吗?
一个新的方案形成了。
又是一次冒着生命危险的征程。
明月当空,满天星斗。周春起深深吸了一口气,戴上潜水镜,一个鲤鱼打挺,潜入水中。
海底黑的什么也看不见,像是掉进了墨水缸里。周春起触到一颗水雷。他静静心,蹲在水雷边上,靠感觉抓住水压杆,轻轻地向外拔。可由于水压杆渗进泥沙,水压杆被“咬死”了。
“同志们都在焦急地等待着,哪怕牺牲,也要闯出一条胜利之路!”周春起心中只有完成任务的强烈愿望,把生死置之度外。
水流急,周春起极力稳住身子,脚蹬住水雷,双手死死抓住水压杆,憋足浑身力气往外拔,水压杆开始活动了,他又用一颗螺母拧在水压杆顶端, 再拴上一根尼龙绳子用力拉。吱得一声,水压杆终于拔出来了。
“成功了!”
心拴到喉尖的战友们,咯噔一下,心口的那块干斤石头落地了。
第一枚水雷就这样打捞了上来并被解剖,为大规模扫雷行动奠定了基础。
战友们都说,是潜水员用生命为我们开出了胜利之路。
一次,我国成功地发射了一枚返回式人造地球卫星。这颗卫星按预定计划返回地面,穿过大气层,进入四川上空,降落伞打开,卫星徐徐下降,我
一架直升飞机实施空中追踪。
这是资中县境内,长江上游最汹涌的一段,沱江就从这里澎湃走过。卫星不偏不倚,漂到江中,“哗”地一声接水,转眼就被江水吞噬,江上漂着降落伞⋯⋯。
直升飞机盘旋一圈,回去叫人。四周部队快速向沱江集结。意外发生了。
等人们赶来一看,江面上除了汹涌奔腾的江水外,却什么也没有。原来, 几个渔民看到长江上漂着一块有许多绳子连着的“大布”,用刀割断绳子, 把“布”拿走了。
卫星没了踪迹。务必尽快找到。许多能工巧匠都被请到了现场,地方测绘局的高级工程师来了,工兵部队带着冲锋舟、探雷器来了,两名能用双眼透视人体的特异功能者也被请来了⋯⋯。
然而,卫星仍是千呼万唤不出来。向海军求援,请派蛙人寻找!
次日凌晨 5 时,北海舰队潜水分队赶到。这里江宽 200 米,深达 12 米,
指挥部划定了 2000 平方米的范围,而这段的流速已达三节,大大超过潜水流
速,不具备潜水条件。蛙人负重 1800 斤,刚接触水面即被卷走,根本下不去。再者,江底浑浊,双眼看不见,必须下到江底双手摸找。难度大呀。7 名蛙人相继下水 14 次都未获成功。400 斤重的石头扔到江里,也像小孩打水漂一样被卷出去老远。
怎么办?潜水指挥魏能义着急了。这个南征北战,指挥数百次江河湖海潜水作业都没有趟不过鬼门关的潜水工程师,望着这滔滔江水,半天吸了三包烟“加 4 副压铅,给我下!”他红了眼。
4 副压铅,“蛙人”身上的重量达 300 多斤。“蛙人”走不动,众人抬着他扔到江里,“蛙人”勉强下到江底,但只是抓了一把泥,又被江水冲起。
“再加 200 斤石头,给我下!”
“蛙人”负重 500 斤下去了,但一会连人带石头又被卷起。
4 天过去了,还是一无所获。如此下去,卫星上的精密仪器和返回地面的珍贵资料一旦进水,这次耗资巨大的发射将毁于一旦,所有的人心急如焚。
正当指挥部一筹莫展的时候,外面传来消息,当地一个叫海狗的渔民, 在江流稍缓的江带打渔时,渔网挂到一个死沉死沉的东西,拉不上来。
潜水员闻讯赶到。下水。捞起来了,是一艘几天前翻沉的冲锋舟。
这艘冲锋舟提醒了潜水员:渔网能网住冲锋舟,一样也能网住卫星。他们建议:请渔民来这里捕鱼捉虾,待网到江底东西后再有重点地潜水作业。
一时,江面上出现了 300 多艘渔船。
海狗,中年人,个头不足一米六,但聪明过人,夫妻俩同驾一艘船,专找有回流的江带撒网。
两天后,江上的海狗突然扯着嗓子喊:“我网到罗,底下有东西!” 经各方论证,底下可能就是卫星。关键时刻,魏能义大手一指丁原义:
“你下!”
丁原义毕业于世界潜水行业中首屈一指的美国海洋工程学院,是魏能义手下的一员虎将。
丁原义下水。他顺着渔网下潜,江里浑浊一片。他的双手像钢琴大师的手一样,仔细感受着能触摸到的一切。下到 8 米时,他的右手突然碰到一光
滑物,他的心一抖:“碰到了。”
魏能义双手抱起潜水电话,急切地问:“是不是卫星?!”
江里没有声音。丁原义在继续下潜。他又摸到了铂金,随即摸到了一个椭圆形的大物。“就是它!”喜讯传到陆上,人们一片欣喜。
吊船过来了,丁原义将钢缆固定好。600 多斤重的卫星缓缓出水。
当夜,专机载着多灾多难的卫星飞向北京:卫星里面珍贵的资料完好无损。
据说,海狗得到了 1500 元的奖励,还被免费接到北京旅游了一趟。但在资中一带,老百姓传得最神的还是丁原义:“他一下头扎下去,抱着卫星就像抱着一个大南瓜出来了,江神,啧啧,江神⋯⋯”
这又是一个潜水员出生入死的故事。
一天,天津渤海石油公司的“津航俊”油轮在青岛海面翻沉。海军北海舰队防救船大队奉命前去救援打捞。
船沉在 20 多米深的海底三天了。该逃生的都逃出来了,没有逃出来的, 生存下来的希望几乎为零了。但指挥部以对人民生命无比珍爱的职业道德, 命令潜水员马立水最后一次下水寻找是否还有生存者。
在海底马立水用焊条敲击船舱,静静的海底突然一阵轻弱的回击声立即被优秀的潜水员辨别出来。
“里面有人!”马立水果断钻进舱室,眼前的景象让他感动。
原来,当船倒扣过来时,船舱顶部形成一个约 5 平方米的空间,船员张书通双手抓住船邦,浑身浸泡在海水里,只把一张脸露在上面,以顽强的毅力,坚持了三天三夜。
“不惜一切代价,一定要把张书通救出来!”指挥部下了决心。
潜水员一次次潜入船舱,一条专用电话线架通了,最高指挥员、潜水医生等时刻保持着与张书通的联系;一条专用电缆通进舱室,灯光照亮了黑暗, 报纸、杂志送到张书通面前;维持生命的食品一天三次送了进去;⋯⋯。防救船上一批潜水救捞专家相聚在现场,制定一个个救援方案。
指挥部决定,在离张书通最近的船体,用水下气割方法拉开一个洞,潜水员直接进舱,引导张出水。这种方法可避免经过七弯八折的船舱走廓,安全系数大,出水距离最短。
这时,一级潜水员汤东征站起来:“我反对!”理由:船舱里面都是油污,气割时高温可产生大量的油烟无法排出,很可能将张书通呛死。
否决上述方案。
还有更好的方案吗? “我下去看看。”汤东征当即下水。
汤东征以高超的技术,穿过纷乱的船舱走廊,摸到主机舱,见到了张书通,两人握手。
黄昏时分,汤东征出水,一套方案提交指挥部:鉴于张书通神志清醒,可给他送进轻潜水装具,教会基本使用方法,然后由潜水员直接领他出水。 “方案可行!”最高指挥员当即拍板。三名潜水员的具体分工是:赵春
波进去送潜水装具并对张书通进行基本培训;汤东征进去领张书通出船舱; 殷书华在舱外接应,并将其送出水面。
14 时,赵春波下水。
-
时,汤东征下水。
-
时 55 分,殷书华下水。“三龙戏海”演出的惊心动魄。
汤东征见到了张书通。张已在赵春波的帮助下穿戴好了潜水装具。汤东征伸出左手,死死扣住馕的腰带,一把提到眼前,面对着面。伸出右手大拇指,用潜水术语问:感觉怎样?
张伸出大拇指:良好!
汤东征调整好姿势,仔细观察了四周一遍,右手往下指了指:我们要行动了。
张伸出大拇指:好!
汤东征通过头盔里的潜水电话报告:“行动开始!”说完,他用头压开放气阀门,放出气体,减轻浮力,带着张书通下潜。
1 米、2 米、⋯⋯9 米,到了内舱门口。汤东征左手将张书通紧扣在胸前, 右手一把一把艰难地拉着行动绳往外蹭。
舱里漆黑一团,他们艰难地潜行。
突然“咣”地一声,汤东征一头撞到舱壁上。刹时,张东通脱手漂去。汤东征浑身像触电一样一惊,立即上浮,“哗”地一下又将张书通死死扣住, 拉了出来。
终于,可以看见走廓尽头的冷光管了,那里就是出舱口。快出舱门了。汤东征隐约看见了接应殷书华的头盔。
急切中,舱里的绳子绊住了汤东征的右脚,他一个踉跄差点摔倒。水下, 潜水员就怕乱七八糟的绳子,一旦绊住脚,在挣脱转身中,很容易拧死供气管,一瞬间,海底强大的压力和缺氧,就会结束人的生命。汤东征清楚,此时舱内各种管线已达 9 根,每一根都是悬在头顶上的绞索啊!
“说什么也得把张书通送出去!”这时,汤东征只有一个念头,他摒住浑身气力,双手将张书通举过头顶,推出舱门⋯⋯
殷书华首先摸到了汤东征的手,顺着手摸到了张书通的腰带,“咋嚓” 一把扣死,提上就向海面浮去。
“死的话的?”上面问个不停。底下一片沉默⋯⋯
正在结绳的汤东征又一次惊呆了,按照潜水条例,两人进行水下交接前要握手,交接完后要握手,就像陆地上签字画押一样。方才情况紧急,两人没有握手,现在没有回声,莫非殷书华没有接到?
握手,一个极其普通的礼节,在此显得如此庄重,汤东征为没有握一下手而后悔不已。
沉默。
突然,电话里传来殷书华熟悉的声音:“活的。我看到他的眼睛在眨, 活的!”
汤东征最后一个浮出海面。刚解下头盔,张书通便趴在他的肩头,浑身颤抖。两个男人的泪水融在⋯⋯
世界奇迹:张书通被困水下 6 昼夜后生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