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式的干部”——陈宝俊

60 年代初期,我们的国家出现过一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他的崇高品德和思想,深深教育了亿万人民。当年培育雷锋的人民军队里,又出现了一位雷锋式的战士——沈阳部队某部 2 营机枪连政治指导员陈宝俊。 “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同志的这句话,在陈宝俊

短暂的一生中,放射着灿烂的光辉。

部队驻地双树大队 70 多岁的田大娘,家中只有三个不满 10 岁的孙女孙儿和一个守寡的哑巴媳妇。陈宝俊知道了田大娘的困难,便把田家当作自己

的家。春天种自留地,夏天抹房子,秋天收庄稼、腌酸菜,冬天糊墙扒炕粘窗缝,一年四季的事全让陈宝俊和战士们包下来了,连蒸馒头用的面起子都及时给大娘买来。

有一次,陈宝俊外出回来刚下火车,听说田大娘病倒了。他把皮包往连里一放,拎起特意给大娘捎的点心和挂面,撒腿就往村里跑。一进屋,陈宝俊边问病情,边拿点心。大娘牙口不好,宝俊就把点心用手掰碎泡在水里搅和开,站在炕沿下一勺一勺地喂到大娘嘴里。田大娘逢人便讲:“别看俺这辈子身旁没个亲生骨肉,可自从宝俊他们一来,真比自己的亲儿子还亲啊!”能不能使田大娘家的哑巴媳妇开口说话呢?陈宝俊暗暗地琢磨着。他入

伍后当过半年多卫生员,懂得的医道不多,便常常一个人对着镜子,参照针灸书籍,在自己身上查找穴位,练习手法,体会针感,学习针灸疗法。经过认真的准备,他开始给哑大嫂扎针治哑了。春去秋来,转眼柳树吐出嫩叶。一天,哑大嫂突然打手语说她听到了窗外的火车声音。陈宝俊连忙把手表贴近她的耳朵。“嘀哒、嘀哒”,清脆的手表声响第一次传入了大嫂耳中,她高兴得蹦了起来。哑大嫂的听力恢复了,陈宝俊又一字一句地教她练口型, 学发音。一天,伴随着陈宝俊的声音,哑大嫂终于发出了清亮的喊声:“妈

——妈——!”坐在一旁的田大娘第一次听到儿媳妇喊妈,惊喜得真不知说啥才好。

在部队服役的六年里,为了让别人生活得更美好,陈宝俊不知牺牲了多少个人的休息时间,不知主动承担了多少额外的“负担”,用身上的热和光去温暖别人。部队在拉练途中的一个村庄驻训,陈宝俊便为一个双目失明的五保户大娘料理了一个月的家务。临走前他给大娘磨了一袋玉米面,说:“大娘,这些面差不多够您老吃两个月了,磨多了怕捂!”他见大娘家的烧柴不多了,便把屋后一棵枯榆树放倒,一段一段劈成拌子,码得齐齐整整。部队离开村子那天,大娘早在村口等候了。一个月的朝夕相处,老人听惯了宝俊的声音,熟悉了宝俊的脚步,最大的遗憾是看不见宝俊的模样!她拉着陈宝俊的手舍不得松开,抚摸着陈宝俊的头依依惜别,想好的感激话这会儿一句也说不出了,干瘪的眼窝滚出两行热泪。2 机连的战士们说,陈宝俊学雷锋的可贵之处,是勇于顶着林彪、“四人帮”十年猖狂刮起的逆风浊流前进。那年月是非颠倒,雷锋被诬蔑为“只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是没有“路线觉悟”的典型;有人对“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这句话也怀疑起来了,甚至把话中的“别人”二字换成了“自己”,社会风气遭到严重破坏。

1973 年,陈宝俊入伍来到部队。部队举行学习雷锋经验交流会,两位同志的事迹给了陈宝俊极其深刻的印象。一位是入伍两年的老战士,埋头苦干养军马,年年出色完成任务,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另一位是入伍 20 多年的副团长,他走到哪里都像雷锋那样把为人民服务的好事做到哪里,扫地、倒痰盂、刷厕所不嫌脏、不怕累。陈宝俊心里想:我们的目标是奔共产主义,平时就是要用共产主义精神去改造社会,决不能容许剥削阶级“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一类的腐朽观点泛滥。我们无产阶级的军队就是要带头树立新的社会风尚。他立下志愿:“学雷锋,是正道。当兵就要当雷锋这样的兵,做人就要做雷锋这样的人。”

顶着社会上的逆风,踏着雷锋的足迹走。陈宝俊更坚定地以雷锋同志为榜样,天天为战友、为人民做好事。吃完饭,他主动帮助炊事员擦桌子、洗

碗筷;别人休息了,他悄悄找出战友的脏衣眼,洗了一盆又一盆:星期天、节假日还跑到附近生产队帮助社员干活。

一天,陈宝俊因公外出,登上从锦州开往山海关的列车,一上车他就脱掉上衣忙碌起来,一会儿扫地,擦地板,一会儿给旅客找座位、倒开水,每到一站都主动帮助下车的老人、妇女提包裹、抱孩子,汗珠挂满了笑脸。陈宝俊对同志、对人民这种火一样的热情,得到了许多旅客的赞许:但也有个别人说“这是过时的表现。”陈宝俊不顾这种人的冷嘲热讽,照样不停地忙着。

还有一次,连队在兴城县望海公社单独执行军衣生产任务。陈宝俊看到夜晚站岗的同志因为没有钟,常常误了交接班,就用每月节省下来的津贴费买了一只闹钟。有人却说他是“用金钱买荣誉”。陈宝俊并没有责怪那些说风凉话的人。这是林彪、“四人帮”造成的浑浊社会风气,蒙住了他们的眼睛。他只是更加坚定地用多为人民做好事的行动,去同这种歪风邪气作斗争。

陈宝俊从战士走上基层政治工作干部的岗位以后,不仅自己坚持学雷锋、做雷锋,而且还用他那爱同志爱战士胜过自己亲兄弟的一团火,去点燃别人蕴藏在心底的革命热情,帮助别人懂得生活的目的和意义,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上迅跑,使党的政治工作发挥出了更大的威力。

1979 年冬一个刮西北风的深夜,大家都在热被窝里酣睡。战士张绍仁得

了重感冒,发烧 39 度,他⋯躺在床上翻来复去喘粗气。一只手轻轻地放到了小张滚烫的额头。张绍仁睁开眼一看,原来是副指导员陈宝俊。这时,陈宝俊左手端着装酒精的碗。右手拿着饱蘸酒精的棉球,借着手电的光亮,在他额头轻轻擦了起来。小小棉球在陈宝俊手里转动,先是抹额头,随后又抹背部挥发的酒精带走了体内的一部分热量,病人渐渐地觉得松快多了,不知不觉进入了梦乡。

张绍仁一觉醒来已是凌晨两点多钟。陈宝俊还守护在床边,他端过一杯水,亲切地说:“把药吃了,再舒舒服眼睡上一觉就好了。”

张绍仁的病刚好一些,那天晚上团里放电影,好动的年轻人打起精神跟着一起去了。九点刚过,大家正看得入神陈宝俊猫着腰,从后边悄悄挪到张绍仁身边,大冷天还背在背上的那个水壶特别显眼。陈宝俊轻轻地捅了下张绍仁,说:“到时间了,该吃药了!”说着,把四片土霉素和已经拧开了盖的水壶,一起递了过去。张绍仁心头一热,一股暖流通遍全身,默默地下定决心:“副指导员啊,我一定要为革命当好兵、为人民扛好枪的实际行动, 来回答党和组织的关怀!”

战士侯柱荣,刚入伍时对助人为乐的事做得还不是那么自觉。他在连部当通信员同陈宝俊住在一起,陈宝俊就用自己的行动去教育他。在连的干部工作忙时,通信员主动帮他们洗几件衣服是平常的事。侯柱荣从陈宝俊身上, 看到了自己的差距,学到了助人为乐的思想,为人民群众做好事越做越自觉了。

陈宝俊带动周围的同志一起学雷锋,一起向前进。在部队的 6 年里,陈宝俊当班长,他们班是学雷锋的先进班,荣立集体一等功。他当副指导员, 负责共青团工作,团员和青年积极学雷锋,连队团支部被评为“先进团支部”。他当指导员,全连学雷锋,树新风;样样工作成绩突出,两年连续被评为学习硬骨头六连的先进单位。

1979 年 6 月 12 日,是陈宝俊同志生命的最后一天,也是他用平凡而伟

大的行动给我们写下的最后的光辉一页。

那时候,连队正在执行烧砖任务。全党工作重点转移的春风吹遍军营, 鼓舞了每一个战士。在同战士谈心中,陈宝俊经常说,我们的每一项工作都连着四化的伟大事业。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争分夺秒地做好本职工作,让四化的列车飞驰。

陈宝俊自己就是这样一个珍惜时光、埋头苦干的人。每天夜里全连数他睡得最晚,清晨又总是他起得最早。6 月 12 日那天,陈宝俊又是凌晨 4 点钟

就起了床,一晚上只睡了 3 个多小时。他想到头天下班前制坯机发生了故障, 让班长吴金明、战士周永军连夜抢修。此刻机器修得怎样了呢?他不放心, 迎着黎明的曙光匆匆走向工地。他发现制坯机还有些地方没有修理妥贴,不愿再去惊动忙了大半宿的小吴和小周。便自己打开工具一个人悄悄修了起来。

8 时,战士们都来上班了,机器也修好了。陈宝俊站在一旁,细细观察制坯机的运转。

突然,机上几个螺丝脱了扣。陈宝俊拿起扳子对周永军说:“机器停下来换螺丝得耽误半天工,要少出 1 万多块坯啊。你紧底座螺丝,我来紧瓦盆螺丝,保证机器不停转。”瓦盆螺丝挨飞转的齿轮很近,陈宝俊把危险的工作留给了自己。

8 时 30 分,过度疲劳的陈宝俊在用力紧瓦盆螺丝时扳手一滑,身体不由自主向前一冲,跌倒在飞快转动的齿轮上,鲜血顿时洒满了制坯机。

干部战士、职工家属和社员群众涌向陈宝俊牺牲的地方,多少人禁不住失声痛哭起来,多少人难过得吃不下饭。77 岁的田大娘被这突如其来的噩耗惊呆了,心急火燎地让孙子、孙女搀着来到部队,嘴唇哆嗦着喃喃自语:“宝俊这孩子不能死,宝俊这孩子不会死⋯⋯”。

“雷锋式的干部”陈宝俊只活了 25 岁。他把自己的青春毫无保留地献给了人民,献给了祖国的四化大业。他像雷锋同志那样,做到了: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

1980 年 1 月 3 日,中央军委授予陈宝俊“雷锋式的干部”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