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果累累

“礼炮号”太空站阶段。如果把前五艘“礼炮号”太空站算作苏联轨道站的低级形式的话,那么“礼炮 6 号”太空站就可以看作这一代太空站的改

进型。“礼炮 6 号”是在载人或不载人的情况下供科学考察和实验用的太空站的主体部分,它可以同时和载人或不载人的两艘飞船对接,组成一个飞船复合体。

“礼炮 6 号”太空站由过渡舱、工作舱和中间室这三个密封压力舱,和装科学实验仪器的仪器舱及两个非密封舱组成。它和以往“礼炮号”太空站的不同处主要表现在下列几点:

它有两个对接部件,加强了太空站的生命力和机动性能。它可以同时对接两艘飞船;万一在一个对接口装置出故障时,另一个对接口还能使用。另外,有些空间实验工作需要多一些人参加,能有两艘飞船对接,工作的宇航员就能达到 4 至 6 人。

“礼炮 6 号”太空站的发动机装置能接受空中加油是一项重大的改进。苏联在“礼炮号”太空站上装置了变轨发动机,作轨道定向用。在需要的时候,也可以改变太空站的轨道高度,从而大大延长了太空站的寿命。但是发动机必须要补充燃料,而补充高度挥发和腐蚀的肼和四氧化二氮这样的火箭燃料,即使是在地面上也是十分危险的。1978 年 1 月 20 日,苏联发射了自

动货运飞船“进步-1 号”。22 日莫斯科时间 13 点 12 分,“进步 1 号”靠上

了“礼炮 6 号”,顺利地完成了太空加油任务。苏联科学家对“礼炮 6 号” 太空站发动机的改进以及完成太空加油,被认为是一件很了不起事情。由于这项改进,以及有效载荷达 2300 公斤(1300 公斤物资及 1000 公斤燃料)的“进步号”货运飞船的试验成功,太空站有了可靠的后勤保障。

“礼炮号”太空站的第三个改进是添置了许多新的器材和设备,可以保障宇航员走出太空站,直接进行操作和修理工作。

此外,这个太空站对宇航员的生活环境和工作条件也作了一些改善。依靠“进步号”货运飞船,太空站宇航员可以比较舒适地长期生活在宇宙空间里。

“礼炮 6 号”太空站是 1977 年 9 月发射的,当时它携带了一套重 1.5

吨、包括有 50 多种仪器的综合考察设备。在这个太空站上,宇航员从事和完成了大量的科学实验项目。其中主要的有:

宇宙摄影。“礼炮 6 号”上装有一个重量为 170 公斤的广角宇宙照相机。借助这台摄影机宇航员拍摄了数以万计的照片。根据这些照片绘出了曼格什拉克半岛盐渍化地区图和黑海薄冰区水下地形图,发现了阿尔泰山区早先没有发现的冰川,帮助校正了正在建设中的贝阿大铁路的某些线路路段,及时防止了森林害虫对森林的危害,提供了关于森林、大气、土壤的干旱程度以及气流方向和速度等资料。依靠这些照片还能发现地下矿藏。

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的观察。“礼炮 6 号”上装置了一台 650 公斤的亚

毫米波望远镜,它的主镜头直径就有 1.5 米。有了它,宇航员观察地球和宇

宙的视野大大扩展了。1979 年 6 月 28 日,货运飞船“进步 7 号”又给“礼

炮 6 号”太空站又送去了世界上第一个宇宙射电望远镜。它和安置在苏联克

里米亚的一台直径 70 米的射电望远镜可以进行同步观察。

以往,两架望远镜的间隔距离不能大于地球直径。现在这个距离被突破了,观察鉴别能力也更强了,这为测量观察银河系、类星体和其他星群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射电望远镜借助量子加速器,可以测到极微弱的射线,其灵敏度比光学望远镜强数百乃至数千倍。“礼炮 6 号”上的射电望远镜象一把自动张开的

“雨伞”,但“伞把”由 3 根支柱组成,射线接受器就安装在这上面。射电

望远镜的控制台装在航天站的舱内,直径 10 米的抛物面天线伸出在太空站外。有了它,不管白天黑夜,不论天气好坏,宇航员都能测到地球表面的各种气象数据、海洋变化资料等等。

试制新材料。“礼炮 6 号”上的加热电炉是瓶状的,有多种用途。它可以自控温度和时间,能对所研究的物质加热、保温或冷却。用这种电炉和半导体晶体炉,可以在失重条件下获得半导体材料的单晶体、金属合金和化合物。宇航员研究了在地球上无法制造的材料的生产工艺。此外,考虑宇宙工厂的生产和永久太空站的建设,宇航员还进行了焊接、切割等工艺试验。

植物栽培试验。“礼炮 6 号”太空站上的宇航员在空间培植了郁金香, 宇航员们把郁金香球茎种植在一种能产生人造重力的小离心机里,生长情况良好。1980 年,“联盟 37 号”飞船的宇航员在太空站工作时,还试着在“太空温室”里培植兰花,不仅生长良好,而且还开了鲜花。宇航员还进行了小动物试验,从地面带到太空站的小蝌蚪在空间上下翻滚,似乎不辨方向。这些都表明,宇宙失重对动、植物生长有一定影响,但通过反复试验是可以找到合适的生长环境的。

生物医学研究。主要是在进化生物学、遗传学和外层空间生物学方面获得了新的资料。对人体长时期在轨道飞行,历来医学界有不同看法。失重对人体有很大影响。失重状态下,人的心脏跳动、新陈代谢、人体里氧气的消耗都比正常情况稍慢。此外,人的骨骼由于不承受身体的负荷,钙盐会减少; 肌肉活动的变少,会使肌肉萎缩;血液循环系统的变化会使血液和血浆都减少。

宇航员们反映,由常压状态进入失重状态,有一个适应过程,如要完全适应轨道站上的生活,一般需两周至一个月的时间。反之,当从失重状态转回常压状态,同样是一个极不舒服的过程,好象有一种力量把他们的身子往地面上压,站立行走都不便,也需要再适应。这种再适应过程的长短因人而异,一般在宇宙中呆的时间越长,再适应的过程也就越困难。无论是美国的宇航员还是苏联的宇航员,在宇宙航行时,都有“恶心”、“感觉不舒服” 等反应。但一般在闯过飞行 5 天大关后,情况会稍好些。尽管他们普遍有叫

苦现象,但人类在太空逗留的时间都越来越长,从加加林的绕地球 1 圈到季

托夫的绕地球飞行 1 昼夜,纪录不断被打破,现在人类在空间生活的最长时

间已经是 237 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