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文弨惜才而泣

乾隆二十二年(1757),全国举行会试,学士卢文弨参加了阅卷工作。当他阅到山东一位考生的试卷时,几乎惊呆了,这位考生的文章不仅运笔流畅、词语简洁淳雅,而且很有见解,真是一篇绝妙佳作。卢文弨甚为高兴,随即将卷子呈送主考官阅审。然而主考官却批道:“此文一般,不予录取。”随即把卷子弃之一旁。

这使卢文弨极感意外,尽管名次已定,各校阅试卷的房官均已退出,但卢文弨仍力主己见。他抱卷上坐,与主考官据理力争,一再申言此考生有真才实学,切不可失去这位有识之才。但是,主考官独断专行,根本不接受卢文弨的意见。卢文弨对此十分痛惜,鼻子一酸,泪水夺眶而出。这件事很快传开了,人们无不为之惊叹。他的同事们纷纷争相索卷阅读,果然文采不凡。最后经过查问,方知该考生名叫阎循观,虽未被录取,但已名闻京城。

到了乾隆三十一年(1766),又举行全国会试,当年参加阅卷的学士有些又参加了本次校阅工作。揭榜之日,当唱到第九名进士阎循观的名字时,侍郎刘公萌高兴地对同僚们说:“此即当年卢学士为之抱卷而泣者也,今可为之一鼓掌矣。”满堂闻之,喜出望外,无不为卢学士的慧眼而钦佩,更对他的一片爱才之心大加赞赏。

终不辜负卢文弨当年的一片苦心,阎循观官至吏部主事,为人刚正不阿,精于学问,笃守程朱,写下了许多颇有价值的著作,如《尚书读记》、《两涧文集》、《春秋一得》、《名人小传》等,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增添了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