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族绘画艺术

5世纪到11世纪是欧洲民族大迁徙的时期。公元5世纪,来自东方和北方的曰耳曼人和汪达尔人等游牧民族部落,大规模迁徙到罗马帝国的核心地区。最终导致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由于这些游牧民族尚处于氏族社会解体阶段的生产水平,经济文化远落后于罗马,被“高贵的罗马人”称之为“蛮族”或“野蛮人”。“蛮族”的入侵推动了历史的前进,他们摧毁了高度发达但已渐趋衰败的奴隶制度,最终建立了新型的封建王国,确立了封建制度在欧洲的地位。他们在和当地居民混居后,带来了质朴原始的土著文化,为西欧中世纪艺术向前发展输入了新鲜血液。

蛮族艺术在绘画上取得的成就主要集中在抄本画上。蛮族人的抄本画一般分为3种类型:一是扉页装饰;二是字母装饰;三是插图。

扉页装饰处于抄本的重要位置,它往往以充实的构图,鲜明的色彩和细腻的手法来表现。墨洛温王朝抄本画的最古老的作品当推现藏列宁格勒国立图书馆的《圣库莱尼奥斯的爱依尔书注解》。这个抄本的扉页装饰是一幅带有深刻寓意的象征性绘画。在一个长方形的构图中,中央位置是一圆形纹样,象征着太阳,是一切生命的源泉。扉页的上下各有圣树和树枝,树的左右是一对富有装饰性的鸟。此种样式的构图代表了早期墨洛温王朝扉页装饰的基本特征。

现藏巴黎国立图书馆的《旧约七书注解》的扉页是8世纪中期抄本画盛行时的代表作,整个构图是把1个十字架和鹫的图案安排在一个圆拱形的神圣空间中。中间的十字架是由1个方块和4个三角形组成的。在三角形和圆拱的饰带中描绘了各种动态的圣兽,站立在十字架上的鹫象征着基督的复活。另外在圆拱的下面还有两只侧立的狮子,整个画面极为完整,有一种对称稳定的感觉,而其中的动物的千姿百态又给人以生动活泼的美感,两者的结合形成了一种动与静的强烈对比。

蛮族抄本绘画中还有许多扉页装饰的珍品,但总的说来不外乎上述的长方形和圆拱形两种构图,只是装饰的纹样略有变化而已。

字母装饰是抄本画中最令人惊异的一种。其装饰夸张的手法和程度是很少见的。许多字母装饰绘画中,一个字母就几乎占据了满满一页纸,而在这硕大的字母内又安排了繁缛的装饰纹样。尤其在抄本中的第一个字母都做了这样的处理。现存巴黎国立图书馆的《典礼书》中的第一个字母D的装饰就非常具有代表性。这个字母内侧表现的是“祭墓的圣女们”,字母右侧的圆弧中描绘了马利亚和基督,整个字母的空白处又由枝叶环绕补充。同时在石率色和金色底子上的紫红色勾线显得极为富丽并充满了宗教的神秘性,尤其是过于平板的字母和写实多变的枝叶对比,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效果。另外在正文的重要段落中间,每个字母也都进行了装饰,而且通常是整篇字母无一相同。变化手法之多完全体现了蛮族人丰富的想像能力。特别是那些人物和鸟鱼的形象与字母形状相互巧妙的安排,显示了他们卓越的装饰技巧。

欧洲中世纪蛮族艺术插图装饰作为抄本的一种完全是为了图释抄本的内容。它往往采取比较现实的或约定俗成的象征性表现手法。这一点,可以让文盲充斥的社会中的教徒们更好地理解教义。此类插图中较多的作品一般都集中在加洛林王朝以后的时代。在这之前波恩国立图书馆藏的《福音书》插图可作为代表作品,画面的构图和表现手法,尤其是线条的运用体现了东方艺术的风味,可能也正是出自于从叙利亚和埃及移居到此的修道僧侣们之手。

8世纪,蛮族已经成为横行欧洲大陆的封建领主,法兰克国王查里曼成为欧洲最伟大的统治者之一。他经过数十年战争,把西欧大部分地区统一起来,建立起加洛林王朝。

查里曼的理想是恢复昔日罗马的繁盛,在文化上恢复罗马的传统。他召集了一大批文人学者在首都阿琛收集整理古籍,让艺术家仿照古典样式进行创作,以宫廷为中心形成了复兴古典文化的潮流,历史上称为“加洛林文艺复兴”。

加洛林王朝时的抄本绘画艺术有了很大的发展。著名的有查里曼福音书的插图《圣马太》。这幅作品在风格上力图恢复古代的写实手法。在构图、造型和人物的精神状态上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充分显示出“宫廷”派绘画所具有的写实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