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正气的忠臣——文天祥
1217 年,蒙古大汗忽必烈称帝,建立了元朝。他任命伯颜为统帅,率领大军进攻南宋,不久就占领了建康,马上就要逼近南宋的都城临安了。
南宋皇帝宋恭宗是个 4 岁的孩子,太皇太后慌忙命令各地发兵勤王。文
天祥此时正在江西赣州任知州。他变卖了家产,充作军费,招募了 3 万多义军,准备带领这支部队去保卫临安。有人对他说:“元军来势凶猛,连朝廷的大军都不是他们的对手,你这一点人马能顶什么用?”文天祥说:“我生平最痛恨的就是国家有了危难没人分忧。只要是为了国家,个人的生死福祸, 我全不考虑。”文天祥带着人马赶到临安,没想到太皇太后同丞相陈宜中一伙人已经决定向元朝投降称臣。这真把他气坏了,他立刻去见陈宜中,说: “称臣就是亡国,这样的事万万不能干!”陈宜中愁眉苦脸地说:“不称臣, 元军打过来怎么办?”文天祥大声说:“你以为向敌人屈服,他们就不再来攻打了吗?要想保全国家,只有起来抵抗。再说,你只图暂时的安全,难道就不害怕子孙后人世世代代的唾骂吗!”陈宜中给文天祥说得满脸通红,只好说:“请放心,我决不再提称臣的事。”
不久,元军到了离临安只有 30 里的皋亭山。他们让南宋派一位丞相到他们兵营里去进行谈判。南宋的大臣都知道这是一件危险的事情,全低着头, 不吭不响。文天祥看到这种情况,站出来说:“我愿意去敌营一趟,如果能够说服他们退兵最好,也乘机摸摸他们的虚实,回来再做打算。”太皇太后把希望都寄托在文天祥身上,当时就任命他为右丞相,让他带着贾庆余等几个人,去同元军谈判。文天祥昂头挺胸来到元军兵营,见了伯颜。伯颜问他: “你们打算什么时候投降?”文天祥说:“我是来谈判的,不是来投降的。请你们先撤兵,/PGN0081.TXT/PGN>然后咱们再谈判。”伯颜大怒,说:“你们的军队都完蛋了,还嘴硬什么!”文天祥哈哈大笑着说:“我们在两淮(淮东、淮西)、两浙(浙东、浙西)、福建、广东还有几百万军队,奉劝你们还是接受我的意见,撤退军队,两家讲和,大家都有好处,不然的话,真的打起来,还不知道谁胜谁负呢。”伯颜听了,心里也嘀咕起来,口气缓和多了,他请文天祥先去休息,说明天再谈。
文天祥走了以后,伯颜又把贾庆余召来,问他南宋的情况。贾庆余贪生怕死,把南宋的虚实都讲了出来。伯颜让他回去催促南宋君臣赶快投降,贾庆余满口答应。他回到临安,拉上另一个奸臣吕师孟去见太皇太后,两个人把元朝军队如何强大添油加醋地吹了一通。太皇太后吓得没了主意,就投降了元朝。元军进入临安,俘虏了南宋的皇帝和许多王公大臣,把他们和文天祥一块儿押往元朝的京城大都(现在的北京)。
文天祥本来打算自杀殉国,可是他想到南宋还有大片土地没有被敌人占领,还有广大军民在坚持抗元斗争,南宋还没有完全灭亡,所以他就打消了自杀的念头,决心找机会逃出去,重新挽救国家。后来,他在一个船工的帮助下,逃了出来。他一直往南走,一路上不知多少次死里逃生,经历了千难万险,最后总算来到永嘉(现在浙江省温州)。
过了不久,南宋大臣陆秀夫、张世杰在福建的福安立益王赵昰(shì)为皇帝。赵昰任命文天祥做丞相,让他到南剑州(现在的福建省南平市)招兵。人们听说文天祥出任统帅,纷纷从四面八方前来投奔。很快,文天祥就组织起一支义军。文天祥带领这支部队,开进江西,收复了好几处州县。
忽必烈听说南宋的军队还在坚持斗争,就派出大批元军去围剿。公元1278 年,在广东海丰县附近的五岭坡,元军把文天祥的义军包围了。不少义军英勇战死,文天祥不幸落到元军手里。
那时候,赵昰已经死了,陆秀夫和张世杰又立 8 岁的赵■(bǐng)为皇帝,继续打着南宋的旗号,驻守在厓山(现在广东省新会县南海中)。元军押着文天祥从海路去厓山,准备最后灭亡南宋。他们经过珠江口外零丁洋的时候,文天祥看着波涛起伏的水面,想到国家多灾多难的命运,就像这大海的波涛一样,几乎没有止息过,心里万分感慨,就挥笔写下一首七律诗,这就是传诵至今的《过零丁洋》。诗的最后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后来在厓山,元军的统帅张弘范要文天祥写信劝张世杰投降, 文天祥就把这首诗抄给张世杰,算是对张弘范的回答。
元军从海上向厓山发动大规模进攻,南宋军队战败,陆秀夫背起小皇帝赵■投海殉国。张世杰突围以后,遇到了台风,也落海牺牲。南宋从此灭亡了。
元军把文天祥押到大都,忽必烈知道文天祥在老百姓中间有很高的威望,想把他招降过来。忽必烈派了很多人到监狱里去劝说文天祥,都被文天祥骂了回去。
忽必烈见文天祥的态度非常坚决,就把他关在一间又黑暗又潮湿的小牢房里,一关就是三年。他想用艰苦的生活摧垮文天祥的意志。可是文天祥的意志比铁还坚强。就在这段时间里,他写下了许多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诗篇,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正气歌》。在这首长诗里,文天祥热情歌颂古代那些忠于国家、宁死不屈的英雄豪杰,表示自己要学习他们的浩然正气,以死殉国, 誓不降敌。
公元 1283 年,元朝官吏把文天祥押到柴市口处死。临刑前,元朝官吏对他说:“你现在如果改变主意,还来得及。”文天祥把头扭过去,好像根本没听见这番话似的。他问一个送别的人:“哪个方向是朝南?”然后向着南方跪下,拜了几拜,说:“我文天祥报国只能到此了。”这位赤胆忠心的爱国英雄,就这样英勇就义了。
文天祥死后,人们发现他的衣带上写着一篇绝笔自赞,其中最后两句是: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意思就是说,以前读了许多圣贤书,从中学到了些什么呢?但是从现在开始,我差不多已经问心无愧了。
文天祥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者。多少年来,他忠于国家、视死如归的精神一直在民间传诵,他留下的那些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诗篇,至今仍然是我们中华民族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