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靖宇

1940年2月28日下午,长白山的慷江县(今为靖宇县)山区,松涛呼啸,漫天雪海,零下30多度的气温简直要把人的血液都冻结起来。而位于该县保安村西南约6里左右的三道威子处,此时却是枪声大作,炮火轰鸣。只见一位身穿破皮大衣、满脸络腮胡子的抗联战士正手持双抢边跑边往后开枪。在他身后,一群敌人像恶狼一样紧追不舍。一阵激战后,这个战士在枪声中倒下了。敌人胆战心惊地走近他,确定他已经死了以后才把他抬上担架,簇拥着直奔蒙江县城。

敌人不明白:为什么在衣着单薄、粮食断绝的情况下,这个战士仍然能顽强地战斗到最后一分钟?

到了医院后,敌人把尸体抬到手术室,残暴地割开他的腹部,发现“胃里连粒米都没有”,只有野草、树皮和棉絮。这时敌人的猜测终于得到了证实,这个战士就是关东军悬赏一万元要捉拿的杨靖宇将军。

敌人照例“欢庆胜利”,但他们的内心却无法摆脱恐惧,害怕杨靖宇的精神不死。因此,他们在报纸上用大号字写下醒目的标题:“怨敌杨靖宇被射杀!”,并把他的头颅割下四处悬挂,向日本天皇“遥拜”。后来,他们又把这颗头颅送到新京——伪满洲国首都长春市,报功请赏。但尽管如此,在一些敌人的内心深处,不得不承认杨靖宇有壮志凌云的豪气,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将才。

杨靖宇将军牺牲的消息传开后,中国人民无不痛心疾首。正如原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政治部主任冯仲云的题词所说的:

“满腹棉絮枯草,战斗到最后一人。共产党员以身殉国,永示典范。”

杨靖宇的故乡是河南省确山县李湾村。1929年春,杨靖宇来到东北参加革命斗争后,便和故乡的亲人失去了联系。要不是杨靖宇的老战友杨一辰在淮海战役后到中共河南省委组织部工作,碰巧找到了杨靖宇的儿子马从云和女儿马锦云,河南人民还不知道声震东北的杨靖宇将军就是本省尽人皆知的马尚德。

在大革命时期,杨靖宇在河南确山和刘庄领导农民运动,建立了革命政权。1928年4月25日,他离开家的这一天,正是女儿刚出生的第五天,他为女儿取了个名叫“躲”,就是“在李湾村住不了,躲到杨桥姥姥家去”的意思。7月初,反动派抄了杨靖宇的家。他的妻子郭莲把杨靖宇在开封读书时照的一张相片缝进女儿马躲的棉衣里,声泪俱下地说:“躲儿,等革命成功,红军回来了,拿着相片去认你爸爸吧!”

杨靖宇是192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离开家乡后,杨靖宇到上海党中央举办的训练班学习,后奉命到东北抚顺从事地下工作,协助白区工人进行革命运动。煤矿工人把这位自称籍贯是山东的张贵一看做自己的贴心人,大伙儿亲切地称他为“山东张”。就是这位行装俭朴,夏穿旧长衫,冬着薄棉袄,鞋子常“张嘴”的“山东张”,在白区从事地下工作3年多来,曾三次被捕又安全脱险。

“九·一八”事变后,他调到哈尔滨,在铁路工人中从事抗日宣传工作,工人们又亲切地称他“张大个子”。

1932年春,他被调到新的战斗岗位,从事军事斗争。因斗争需要,他又将自己的名字从张贯一改为杨靖宇。从此,杨靖宇的英名威震林海雪原。

在东北战场上,“杨靖宇”这三个字,使得日伪军闻之丧胆,而在东北人民群众中,这三个字却又成了抗日的旗帜。老乡们亲切地称呼他为“我们的杨司令”,并把抗联一路军称作是“杨司令的队伍”。他的英雄壮举至今还铭刻在东北父老乡亲的脑海里。

杨靖宇司令领导的队伍,经常在檬江一带活动。檬江境内有个仁义村,这个村前有大江、后有群山,是一个能进能退、能攻能守的好地方,杨司令常带领队伍到这儿落脚。村里的十几户庄稼人把战士们视为亲人,要是部队有十天半个月不来,一个个就都急得坐立不安,到处打听。战士们到村里也像是到了家一样,常常忙着帮大伙种地、砍柴……部队与老百姓的关系就好比鱼和水、血和肉。乡亲们对杨司令也格外地敬重。一有空,大伙便凑在一块讲杨司令:有的说杨司令是个“飞毛腿”,来无影去无踪,鬼子坐电驴子也撵不上;有的说杨司令撒豆成兵,不管来了多少鬼子,只要他手一摆,立刻东南西北,天上地下全是兵,一下就能把鬼子打个稀巴烂;还有的说,杨司令会“分身法”,鬼子明明把他围住了,打了一阵,到跟前一看,原来是棵红松村。一次,一位老乡绘声绘色地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有一次,正是腊月三九天,滴水成冰。杨司令带着队伍在前面走,鬼子汉奸在后面追。鬼子说:“这回非把杨靖宇撵死不可。”杨司令说:“非把鬼子拖死不可。”抗联战土又累又冻又饿,鬼子追得又饥又渴。鬼子说:“快点赶,不让杨靖宇吃上饭、睡上觉。”杨司令说:“快点走,不让鬼子歇口气、喝口水。”杨司令带着队伍在山里整整转了五天五夜,与鬼子老是隔着5里远。杨司令也不甩下鬼子,鬼子也撵不上杨司令。

到了第六天,杨司令带着队伍下了山,出其不意地转到鬼子的后面去了。正好遇上鬼子的后勤队,12辆大车上全是鬼子的给养,什么大米啦、白面啦、猪肉啦……还有两大车烧酒。杨司令带着队伍截住大车,缴了后勤队的枪械,然后命令把车上的东西卸下来收藏好,只留下两车烧酒,并把酒篓盖打开放在车的两旁。战士们又饥又冷,都想喝点酒暖和暖和身子,可杨司令偏偏不让大家喝。他说:“大米、白面和罐头大家尽管吃,这酒谁也别想喝一口,这是给鬼子留的。”当时谁也不明白杨司令又要使什么新招。接着,杨司令又把抓到的汉奸运输兵放了,并对他们说:“你们赶快回去报告鬼子,说我们准备好了酒和肉,欢迎他们来!”

运输兵马上跑回去报告了鬼子队长。鬼子队长一听,肺都气炸了,立即命汉奸队加快步伐追赶,说千万不能让杨靖宇的队伍吃上这顿饭。

不到一个钟头,鬼子汉奸队果真追上来了。杨司令见鬼子上来了,马上命令队伍扔下两车烧酒就走了。鬼子汉奸兵饿了几天几夜,一见抗联队伍跑了,便一窝蜂似的扑上来抢吃的。不见米面,只见烧酒,他们便不顾一切地捧起就喝,鬼子队长大声制止也无济于事。一会儿工夫,鬼子汉奸们就喝得东倒西歪,有的竟倒在雪地上睡起来。

这时候,正面山上突然响起了枪声。原来是杨司令率领着队伍又杀了个回马枪!醉鬼们一下乱了阵脚,站也站不住,跑也跑不动,鬼子队长连声叫苦:“我的,大大的上当!”不一会儿,300多个鬼子汉奸就全成了俘虏。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杨司令摆的是酒肉阵。

人们都说杨司令能掐会算,这一点儿也不假。

有一年,杨司令率抗联一军来到桓仁地区,鬼子被我军打得晕头转向,白天、夜里都不敢出来。日军立即撤换了这里的指挥官,派龟田来指挥“讨伐”抗联一军。

没等龟田上火车,这事就让杨司令知道了。鱼来下饵,鸟来张网,杨司令从来不打糊涂仗,他马上派侦察班长金凤下山去打探。

金凤是个朝鲜族姑娘,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她是在深山老林里长大的,即聪明又漂亮。鬼子一听见“金凤”二字就头痛,同志们一提起“金凤”,一个个都会伸出大拇指。

金凤接受任务后,化装成走亲戚的小媳妇下了山,摸进了靠山屯一户农民家里。这家姓郭,老两口领着一个独生女过日子。女儿叫玉兰,17岁了,出落得水灵灵的,十里八村都夸她是“九天仙女”。正巧,金凤与玉兰的身材,样貌长得一模一样,活像一对孪生姐妹,老两口见了金凤像见到自己的亲闺女一样,十分亲热。

金凤进屋后吃过饭,大娘就开始抽抽噎噎地对她说:“闺女,你来得正好。5天前,桓仁县的警察署长魏胖子到靠山屯来巡查,这个色鬼硬逼着俺把玉兰嫁给他做小老婆,说10天后来接‘太太’过门,如果反抗,就要把我们全家斩尽杀绝。你帮俺想想法子吧!”

金凤听后,一边琢磨杨司令交给她的任务,一边安慰大娘说:“大娘,你们不要着急,我一定想办法帮助玉兰逃出虎口。”

大娘担心地问:“人家拔下根汗毛都比咱的腰粗,胳膊能扭过大腿吗?”

金凤思索了一会儿,笑着说:“放心吧,大娘!妹子的事全包在我身上了。打今个起,你们就高高兴兴地置办嫁妆,越多越好,没钱就找魏胖子要,3天以内,我一定回来。”

当天晚上,金凤回山报告了杨司令,把她的点子也说了。杨司令听了,挺赞成:“你同那姑娘长得一样,这个机会难得。好!这任务就交给你吧!”

转眼间,10天过去了。

这天,副署长“独眼龙”领着警察马队,吹着号,一个个耀武扬威,神气十足地来迎亲。新娘这边,送亲的人也请了不少,箱箱柜柜,足足摆了半里路远。老奸巨猾的“独眼龙”把伪村长找来,挨个检查了送亲的人。伪村长见立柜前站着的十几个小伙子全是陌生人,便赶忙向“独眼龙”报告。独眼龙瞪着一只眼睛说:“你们是什么人?”郭大爷忙上前引见:“这是她的大表哥,这是她的三表哥……请来帮帮忙,都是实实在在的亲戚!”那位大表哥这下也被惹火了,袖子一摆,骂道:去他妈的!他当署长的就可以六亲不认啦?“独眼龙”讨了没趣,只好手一甩:“起轿!”喇叭呜呜地吹起来,这伙送亲的人,也都跟着动身了。

到了城里,太阳已经下山了。警察署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全副武装的警察里里外外站了两屋。什么县长啦,城防司令啦……还有鬼子、汉奸等大小头目都来了,连龟田也亲自来道贺。

鞭炮响过,魏胖子挺着大肚子出来迎接,可是等了半天也不见新娘下轿。这时,有话传过来,说新娘子怕枪。当着众人的面,魏胖子气得脸都绿了,无奈,只好命令把抢卸下来,放到一边。新娘子这才下轿和魏胖子拜了天地。

随后酒筵开始。新娘子一边挨着魏胖子,一边扶着龟田。她饶有兴趣地不断给龟田敬酒。龟田开始时还紧绷着脸装假正经,几杯酒下肚后,下流相就露出来了。他推开桌子,一歪一扭地跳起日本舞来。于是,其他人也随着他放开胆子借酒助兴,猜拳行令,一时间闹得乌烟瘴气。

这时,两名喝得醉醺醺的“警察”,骂骂咧咧地扭打着进来,屋里人都拥上去看热闹。新娘趁机一个箭步跳到桌子上,从腰间拔出两支手枪,大喝一声:“要命的都举起手!我就是抗联战士金凤!现在外面已被我们包围了。警察已全被缴械,你们一个也跑不了!”两名厮打的“警察”也同时抽出手榴弹,举过头顶:“谁敢动一下,我就炸了他!”随后,又有两个人打开房门,架上了两挺机枪。见此情景,魏胖子早已吓得瘫坐在地,龟田正要掏枪,只见金凤手一扬,子弹就从他的手腕穿了过去。其余的鬼子、汉奸见状,马上乖乖地举起了双手。战士们用绳子把他们挨个捆了起来。

这就是杨司令同金凤在山上定的“偷梁换柱计”。姑娘的大表哥、三表哥是侦察班的战士,机枪就藏在作陪嫁的红立柜里。趁鬼子汉奸们饮酒作乐时,他们先缴了外边警察的枪,然后乔装成“警察”。“警察”打架是报告一切都已准备妥当的暗号。就这样,没伤一根汗毛,抗联战士就俘虏了龟田和几十名鬼子、汉奸。

当鬼子大队追来时,杨司令的队伍已带着战利品,接了郭家老少三人,押着俘虏上山了。

杨靖宇是一位善于打游击战的将才。即使在十分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面对敌人的重重包围,他也能将队伍化整为零,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扰得日军惶惶不可终日。

不幸的是,1940年1月,由于抗联警卫旅第1团参谋丁守龙负伤后被捕叛变,杨靖宇的行动计划彻底暴露。之后,日军便派出了几万人的守备队来进行围攻。

面对险境,杨靖宇依然坚定沉着。他让部队分散活动,以迷惑敌入。但终因敌我力量悬殊太大,敌人的包围圈越来越小。杨靖宇带的一支60多人的小分队,最后只剩下6个人了,而且警卫员黄生发等4人还受了伤。杨靖宇深知情况严重,便决定让黄生发率4人往回走。因为当时敌人正集中兵力在往前走,黄生发等不愿离去,杨靖宇便严肃地说:

“别傻了,多活一个人就多一份抗日力量。你们要战胜困难,坚持到底。”

无奈之下,黄生发只好带着3名受伤的战士,流着眼泪离开了杨靖宇。他们经过几天几夜的爬行,终于突出重围,找到了部队。

2月23日,杨靖宇身边只剩两名战士了。这两名战士来到大东沟找群众买干粮、衣服时,不幸被敌人发现,在激战中牺牲。

杨靖宇一人在饥寒、疲劳和伤病中又坚持了5天后,不幸牺牲。他牺牲时年仅35岁。

杨靖宇没有死!东北的老百姓都不相信他会死,人们一直企盼着有一天又能看见他带着部队冲锋陷阵打鬼子。于是,在长白山地区流传开了这样一首民歌:

十月腊月天,松柏枝叶鲜。

英雄杨靖宇,长活在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