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子荣
提起侦察英雄杨子荣的名字,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老幼皆知。著名长篇小说《林海雪原》和同名影片中,生动地刻画了杨子荣深入匪穴,在百鸡宴中舌战小炉匠、活捉老匪座山雕等情景,他那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传奇式的战斗事迹,在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
杨子荣,原名杨宗贵,1917年2月出生于山东省牟平县峪呷河村一户贫苦的农民家庭。他13岁时为生活所迫,跟随父母闯关东,寻找活路。少年时期的杨子荣曾经在安东市(今丹东市)缫丝厂当过季节性童工,在鸭绿江上做过船工,在鞍山、千山等地当过矿工,饱尝了旧社会统治阶级,特别是日本侵略者的残酷奴役和压榨。
杨子荣长期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艰苦的生活养成了他坚毅的性格和勇于斗争的精神。他还学到了许多社会生活知识,熟悉当地的风俗人情,了解一些行帮礼节和暗语黑话,而且还会一些武术拳技,这些都为他以后成为一名出色的侦察员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1943年春天,年轻的杨子荣因为再也无法忍受牛马不如的劳工生活,便和几个矿工一起痛打了日本工头。如此一来,他无法再在东北呆下去了,于是就逃离矿山,回到了山东老家。这时,他的家乡已经建立了共产党的组织,有了村政权和民兵武装。经过党的教育和培养,杨子荣的阶级觉悟迅速提高,他当上了民兵,积极参加抗日斗争。他所在的民兵队伍配合八路军攻打烟台时,杨子荣英勇无畏的表现,受到了上级的赞赏。
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杨子荣的家乡也从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下解放出来。为了争取革命在全中国取得最后的胜利,人民解放军胶东军区部队决定扩编,动员农村党员、干部、民兵参加主力部队。杨子荣当即报名参军,被编入海军支队(后改编为山东军区第二支队)。当上战士的他毅然告别妻子、女儿,随部队去莱西进行政治学习和军事训练。经过培训,杨子荣由一名普通民兵成长为一名自觉的革命战士。
1945年,蒋介石破坏国共和平谈判,内战爆发了。为了建立稳固的东北根据地,党中央派遣大批军队和干部进入东北地区,领导东北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山东军区第二支队也奉命开赴东北,到达黑龙江省境内。杨子荣这时已经29岁,他精明强悍,性格豪放。部队开始分配他当炊事员,他毫无怨言,认为只要是革命工作都应该好好去干。在北上的行军途中,他积极热情地向地方群众宣传革命思想,动员了30多名青年参军,被评为“扩军模范”。在战斗中,他不仅冒着炮火给战士们送饭,还参加战斗,帮助抢救伤员。1946年初,第二支队扩编成两个团,杨子荣被调到二团三营七连当班长。由于杨子荣见多识广,胆大心细,团首长经常派他出去侦察,他每次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务。党组织根据杨子荣的申请和表现,批准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6年初,东北地区形成敌我对峙的局面。为了巩固根据地,发动人民支援解放战争,我党在这一地区实行了土地改革。但有一部分被击溃的国民党残部,逃进了深山密林,与当地的惯匪及地主恶霸相勾结,组成土匪武装,对人民烧杀抢掠,破坏土地改革。人民解放军当时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剿灭国民党收编的土匪武装。牡丹江军区二团参加了军区司令员李荆璞和副司令员刘贤权指挥的东进剿匪战役。1946年3月25日夜里,杨子荣随军追击国民党土匪武装到林口县境内的大据点杏树村。这本是一个山清水秀、美丽富饶的村庄,自从被国民党“中央胡子”郭春富和许大虎占据后,全村被破坏得只剩下残垣断壁。他们威逼部分身强力壮的村民们加入土匪武装,组成两个主力连,加上村里其他的百姓,据点里共有1000余人。26日拂晓,杨子荣带领战士们来到敌阵外围,成为七连的尖兵。这天上午,我军炮火开始对敌人进行猛烈地轰击。杨子荣看到敌兵已成惊弓之鸟,军心动摇;村民们惶恐呼叫、哭泣,怨声载道。他便展开了政治攻势,决定闯入敌阵劝降。趁着停火的间隙,杨子荣突然跃出堑壕,快步奔向城门,向着敌军大喊:“兄弟们,不要开枪!我找你们当官的讲话!”杨子荣这种大义凛然的精神震慑了敌人,匪兵们竟然打开城门放他进去了。他向匪徒们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指出投降和顽抗的利害关系。杨子荣为人民大众的解放不借赴汤蹈火、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以及他的仗义执言不禁让敌人深感佩服,匪兵和村民们纷纷由厌战到公开反战。在我军强大攻势的压力下,匪首郭春富和许大虎被迫率部弃枪投降,并上缴了大批武器弹药和其他物资。战斗结束后,杨子荣立了特等功,被评为战斗英雄,并晋升为侦察排长。
同年5月上旬,杨子荣随第二团赴珠河县(今尚志县)亚布力山进行侦察,他摸清了那里的土匪情况,为部队提供了重要情报,使我军一举歼灭了“许氏三兄弟”的土匪武装400多人。6月间,二团东进绥宁地区围剿王枝林匪部。杨子荣深入细鳞河山里,经过惊险曲折的侦察,抓回来一个“舌头”,探查到了土匪窝藏的地址。二团随即派主力部队前往歼灭,活捉了土匪大队长“姜左撇子”及土匪官兵100多人。
入冬后,杨子荣依然带领侦察排活跃在林海雪原。他们历尽艰险,对潜伏在牡丹江地区的大小股匪进行了近100次的侦察,给部队提供了许多情报,为消灭大批土匪做出了重大贡献。经过一年紧张激烈的剿匪战斗,合江、牡丹江地区的大股土匪武装基本被消灭,剩余的一些小股土匪躲进了深山老林,妄图再寻时机卷土重来。二团对国民党委任的东北先遣军第二纵队第二支队司令、三代惯匪“座山雕”(即张乐山)进行过多次搜剿,虽然已歼灭了大部分匪徒,但潜藏在海林县北部夹皮沟的“座山雕”老巢却一直没找到。冰雪世界给敌人创造了隐秘的藏身之处,给我军侦察工作设置了障碍。
为了彻底歼灭“座山雕”这股顽匪,杨子荣奉命带领5名侦察员,化装成残匪,于1947年1月下旬进山侦察。他们以必胜的信念、顽强的毅力、丰富的经验,克服了许多艰难险阻,终于找到了土匪联络员,并取得了他们的信任。2月6日夜里,杨子荣乔装成土匪进入威虎山上的“座山雕”匪穴,以他的智谋和大无畏的战斗精神,机智果断、小心灵活地在敌人之间周旋,最终活捉了老匪(张乐山)等13名匪首,捣毁了匪巢。杨子荣智擒“座山雕”的壮举,受到了当地人民群众的高度赞扬,部队也给他记了两大功作为嘉奖。2月19日,《东北日报》上报道了杨子荣等人的英雄事迹,称赞他们是“创造了以少胜多歼灭股匪的战斗范例”。
杨子荣不仅是一位优秀的军事侦察干部,还是一名出色的政治工作者。他平日非常注意对战士们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关心大家的生活,并且帮助群众建立农会、民兵组织,因此深受战士和人民群众的好评。1946年10月,二团召开第一届奖模大会时,杨子荣被光荣地选为全团模范。
1947年2月23日,杨子荣带领侦察排参加追剿李德林部残匪丁焕章、郑三炮的战斗,不幸在夹皮沟壮烈牺牲,时年30岁。东北军区司令部为了表彰杨子荣在剿匪斗争中的卓著功勋,授予他“特级侦察英雄”的光荣称号;牡丹江军区授予二团侦察排为“杨子荣排”。中共海林县委和县人民政府在海林镇东山修建了杨子荣烈士墓和纪念馆,以供人民瞻仰、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