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伪满洲国的建立

日本帝国主义在发动“九·一八”事变之前,即提出了对中国东北地区如何实行殖民统治的种种设想,在 1931 年 4 月制定的日军参谋本部形势判断中,曾提出了三个阶段即三种形式:一是扶植卖国集团,成立亲日政权;二是建立脱离中国本土的“独立国”,也就是扶植傀儡政权;三是吞并中国东北,划入日本版图。事变发生后,日本内阁在对以上三个方案反复讨论后, 最终确定了以第二种形式为基础的“满洲问题解决方案”。这个方案的主要内容:

“第一:方针

建立由我国支持,领土包括东北四省及蒙古,以宣统皇帝为元首的中国政权,成为满蒙各民族的乐土。

第二:要领

  1. 根据新政权的委托,国防和外交由日本帝国掌管,交通、通信的主要部分也由日本管理。

关于其它内政,由新政权自行处理。

  1. 关于元首及我帝国在国防和外交等方面所需要的经费,由新政权负担。

  2. 为负责维持地方治安,大致起用下列人员为镇守使: 熙治(吉林地区)

张海鹏(洮索地区) 汤玉麟(热河地区) 张景惠(哈尔滨地区)

(以上这些人原属于宣统帝一派,与本军有联络关系)

  1. 地方行政,由省政府任命新政权的县长。

这个方案是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中国东北的一个基本方案,也是后来建立伪满洲国的一个草图。该方案的实质,正如关东军司令本庄繁所说的建立新政权的三原则:①使满蒙完全脱离中国本土。②一手统一满蒙。③表面上由中国人统治,但实质上要掌握在我方手里”。

《满蒙问题解决方案》出笼后,关东军板垣、花谷正等人即电召满洲青年联盟和“大雄峰会”的极右翼分子,分赴各地,协助关东军,策动满洲各地的“独立”运动。首先宣布“独立”的是吉林省的熙治。熙治是溥仪的远支宗室,是搞清朝复辟运动的宗社党一派的巨头之一,一个典型的复辟狂。他曾发誓说:“⋯⋯为恢复清朝的统治,就是肝脑涂地亦在所不惜。”“九·一八”事变后,他一枪不放,将吉林拱手让于日本人。9 月 26 日,在板垣的策动下,熙治把吉林省原有的军、政两个机关合二为一,改称伪吉林省长官公署,自任长官,统辖吉林省的军民两政。9 月 28 日,熙治在日本关东军的指导与监督下,召集吉林省各机关团体大会,宣布伪吉林省长官公署组织大纲,

并发表声明:同南京政府与张学良政权脱离关系,宣告“独立”。随着吉林的“独立”,11 月 10 日辽宁省伪政权正式组成,以袁金铠为伪省长,并从11 月 20 日起,将辽宁省改为奉天省。后来,关东军认为袁金铠这个傀儡效命不力,12 月 13 日,决定用被软禁的前省政府主席藏式毅代替袁金铠。12 月 15 日,伪奉天省政府成立,16 日,藏式毅通电声称,不承认张学良政府。另外,在日本人的积极策划下,吉林洮南镇守使张海鹏、辽宁东边道镇守使于芷山,也分别于 1931 年 10 月 1 日和 17 日宣布“独立”。

黑龙江省的伪政权则由于马占山在 11 月 19 日日军占领齐齐哈尔后,率

部退至海伦一带继续抗日,建立的稍晚一些。1932 年 1 月 1 日,张景惠发表“独立宣言”,组织伪黑龙江省政府。当时,鉴于马占山的部队在海伦一带活动,张景惠不愿到齐齐哈尔就职,只好在哈尔滨宣布就任伪黑龙江省长。1 月 6 日,张景惠才赶赴齐齐哈尔,第 2 天发表就任伪黑龙江省主席的宣言。至此,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伪政权都已建立起来。

日本侵略者在积极策划建立东北傀儡政权的同时,还采取种种阴谋手段,把早已内定的伪政权的首领溥仪挟持到东北。

溥仪是清朝的末代皇帝,1911 年辛亥革命爆发后被迫退位。1924 年 11 月 5 日,溥仪被冯玉祥的国民军赶出北京紫禁城后逃入日本公使馆。1925 年2 月,溥仪被送到天津日租界居住。日本用各种方法拉拢和控制溥仪,而溥仪则“一心专作恢复满清的美梦”,因此他就成了日本统治东北的一个理想的傀儡人物。

1931 年 11 月 10 日,按照计划,日本人把溥仪秘密挟持至东北。尔后,

即紧锣密鼓地开始了建立“满洲国”的进程。1931 年 11 月 21 日,国联大会决定组成代表团,赴中国东北调查“九·一八”事变。日本为了造成既成事实,即决定在调查团到达之前,抢先建立伪满洲国。1931 年 12 月 12 日,以日本政友会头子犬养毅为首相组成了新的内阁。新内阁对军部和关东军关于在中国东北建立傀儡政权的计划和行动完全支持。

1932 年 1 月 3 日,日本占领锦州后,本庄繁认为,利用“中国人自己从内部分离出来”,成立一个脱离中国主权的傀儡政府——独立国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便让板垣带着自己关于建立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热河 4 省以及内蒙古在内的“满蒙中央政府”的具体设想,前往东京汇报。根据板垣的汇报,1 月 6 日,日本陆军省、海军省和外务省共同制定了一个所谓的《中国问题处理方针纲要》,这个文件规定:“应使处于日本帝国威力之下的满蒙,在政治、经济、国防、交通通讯等方面,成为日本帝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因素。⋯⋯满蒙应当从中国主权下分离出来,作为一个独立政权统治的地区,并逐渐形成一个国家⋯⋯。为了加强我国在满蒙的政治势力,应当在该地的政治机构中扶植日本人势力,由日本人参与其中央和地方行政。” “满蒙的治安和国防,由日本帝国承担。”并规定,要使中国政府放弃对“满蒙”的一切权力。

1 月 13 日,板垣带着这份“最新指示”回沈阳后,关东军更加紧了拼凑东北傀儡政权的活动。1 月 22 日,关东军参谋长三宅主持召开了所谓的“建国幕僚会议”。1 月 29 日,板垣奉本庄繁之命到旅顺去探询溥仪的意图,溥仪虽然同意当“新国家”的元首,但却主张恢复帝制并保留皇帝的称号。2 月间,关东军连续召开所谓的“建国幕僚会议”,进行紧张的具体策划。从2 月 5 日到 25 日前后共召开了 10 次会议。经过“建国幕僚会议”的具体策划,2 月 16 日在沈阳召开了伪“建国会议”,拉开了“傀儡戏”的序幕。出席这次会议的主要有张景惠、熙治、藏式毅、马占山 4 人,所以又称“四巨头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板垣强迫“四巨头接受他事先拟好的建立伪满洲国的具体计划,并限于 3 月 1 日前成立“新国家”。会议还决定建立伪“东

北行政委员会”,发表宣言,并指定专人起草“建国宣言”。2 月 17 日 14

时,伪“建国会议”举行第 2 次会议,成立伪“东北行政委员会”,张景惠为委员长,藏式毅、熙治、马占山、汤玉麟、齐王(哲里木盟的齐默特色木丕勤)、凌升(呼伦贝尔盟)等为委员。18 日,日本帝国主义即利用这个伪组织的名义,发表了一个“宣言”,宣布“东北四省和一个特别行政区及蒙古各王公组成一个机关,名曰东北行政委员会。本会成立的同时,通电国内外,从此与国民党政府脱离关系,东北省区完全独立”。在这个宣言的签名者中,汤玉麟、齐王、凌升并未参加会议,马占山也托病返回海伦没有签字, 由此可见日本侵略者欺世盗名的把戏是何等地荒唐。

1932 年 3 月 1 日,日本侵略者假借伪满洲国政府名义,发表了一个所谓的“建国宣言”。正式宣布伪满洲国的成立。3 月 9 日,举行了溥仪任伪满洲国“执政”的“就职典礼”。第 2 天,溥仪根据关东军司令部所提出的名单,任命了伪满洲国的官吏。主要是:伪国务总理郑孝胥,民政部总长兼奉天省长臧式毅,军政部总长兼黑龙江省长马占山,财政部部长兼吉林省长熙治,外交部总长谢介石,司法部总长冯涵清,实业部总长张燕卿,交通部总长丁鉴修,此外还有立法院长赵欣伯,监察院长于冲汉,参议府议长兼北满特区长官张景惠,参议府副议长汤玉麟(未到任)。此后,日本侵略者为使自己所一手扶植的这一“独立国家”具有“民意”的招牌,遂开始在沈阳、长春、哈尔滨等各地大搞精心组织的“民意”活动。可正当日本侵略者大肆宣传它在刺刀下扶植的伪满洲国代表的“民意”时,一度曾经动摇,被诱逼参加伪政权的马占山,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认识到受了骗,遂于 4 月 1 日率部反正,重新举起抗日义旗,并揭露了伪满洲国成立的内幕。这无疑给了日本侵略者的丑恶表演以当头一棒。

1932 年 3 月 10 日,也就是在溥仪举行“就职大典”的第 2 天,日本人又逼迫溥仪签订了一个几乎是“卖身契”的条约,主要内容是:(1)伪满洲国关于今后的国防及维持治安由日本国负责,而其所需经费则均由伪满洲国负担;(2)伪满洲国承认,日本关东军今后有关国防上的一切需要,将已修铁路、港湾、水路、航空等的管理及新的交通设施的规划设计,均委托日本

国或日本国所指定之机关负责;(3)伪满洲国对于日本国军队认为必要之各种设施竭力援助;(4)伪满洲国参议府将在日本国人之中,选有达识名望者任伪参议,其他中央及地方官署之官吏亦可任用日本国人,而其人员的选定完全委托关东军司令官之保荐,其解职亦应征得关东军司令官之同意。此外, 若日本国今后根据需要有新建议可随时予以增减。可以说,这纸文件的签署, 彻头彻尾地表现出了伪满洲国的傀儡性质。

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加强对伪满洲国的统治和殖民化,以及准备下一步侵略,大大扩充了关东军的编制和权力。采取军事、行政、外交三位一体的形式,并于 8 月 8 日,由日本天皇钦命武藤信义接替本庄繁任关东军司令官兼任特命全权大使和关东厅长官,并将原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于翌年任命为天皇近侧的侍从武官长,以奖励他在侵占中国东北中的突出贡献。从此,日本关东军司令官实际上便成了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东北的总代表和伪满洲国的太上皇。1934 年,日本帝国主义为了把这个所谓的“满洲国”,打扮得更像个“王道国家”,又把它改名为“满洲帝国”,溥仪由“执政”当了“皇帝”, 年号为“康德”。但都是换汤不换药,无论是“执政”也好还是“皇帝”也好,都不过是日本帝国主义的傀儡,关东军手下的一个儿皇帝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