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宇宙中的美景与“人”

1.惊悚的红色精灵

从1886年最早发现红色精灵到以后的100年间没有任何的文字图像资料证明这种壮观的大气闪光现象形成的原因,直到1989年7月时任明尼苏达综合大学的物理学教授JohnR.才记录了红色精灵的影象,从此揭开了蒙在红色精灵脸上100多年的神秘面纱。

红色精灵和蓝色喷流是一种伴随雷暴发生时的一种特殊的大气放电现象,通常发生在雷雨云层顶离地面约三十到九十公里的高空。红色精灵上半部是红色,底部则渐渐转变为蓝色,宽度约在五到十公里内,可持续约数毫秒到一百毫秒的时间。由于这些发光体的颜色是红色,且在空中出现的时间不到三十分之一秒,有如鬼魅一般难以捉摸,所以科学家称它们为“红色精灵”。

蓝色喷流是美国阿拉斯加大学教授WESCOTT等人,一九九四年夏天用飞机进行红色精灵观测时意外发现的,形状很像是从喷嘴高速射出的喷流,所以被命名为蓝色喷流。除了它的颜色是蓝色之外,蓝色喷流持续发光平均时间约零点三秒,比红色精灵要长约二十倍,另外蓝色喷流可以很明显看出发光的喷流从云层中间向高空喷出,与红色精灵是在高空发光,没有喷射现象完全不同红色精灵中还有一种特殊的类型就是淘气精灵[有译文翻译为顽皮精灵或矮子]就如同红色精灵一样,是一种由闪电所引发的高空发光的现象,它具有火红色、向外扩张的圈圈环形。其成因是云对地闪电所发出的电磁脉冲,传递到电离层的底部后,加热该处的分子并使它们发出红色辉光。更精确地说,这种强烈的电磁脉冲是以云对地闪电为中心,以光速传递的电波。当这个电磁脉冲向上传递的部分(圆壳部分)传到约为75至100公里的高度时,电磁波的电场加速电子,这些被加速后的电子会撞击空气分子并将其提升至可以发光的激发状态。因而产生了以球壳和临界层之交点为轴心,向外扩张的圈圈状光环。

红色精灵和蓝色喷流最早是在1886年被发现,但一直没有明确的资料证明与雷暴和闪电的关系。直到1989年7月6日时任明尼苏达综合大学的物理学教授JohnR.利用一台低光度摄影机记录了一道跳跃的火焰。在回放时他和他的两名研究生惊讶的发现在图象中有两个巨型的闪光出现在北明尼苏达的天空上。之后他们很快的证明了红色精灵和蓝色喷流是在雷云之上的一种特殊的闪电,也揭开了红色精灵和蓝色喷流近一个世纪的神秘面纱。

“红色精灵”是近年来所发现数种由闪电所引发的中高空发光现象之一,其可能的成因简示如下:一般闪电是源自带着负电荷的云层底部,并向下落至地表。偶尔,闪电是源自云层顶端积蓄的大量正电荷,因此闪电发生后,电离层和云层顶有着很强大的电场,因此吸引着电子向上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会和气体分子碰撞,如果产生的电场够强而且周围的空气够稀薄,在和空气分子撞击之前,电子可以获得相当高的能量,当电子撞击空气分子,会把它们撞到激发状态,让分子发出辉光,产生红色精灵这种高空短暂发光现象。理论上,这种现象发生于40至90公里的高空中。最亮的红色精灵人类的肉眼就可以看见,但长久以来并不为人们所知,追究其原因在于它是发生在极端明亮的云对地闪电之后,因此上述的现象并不会特别引起科学家们的注意。红色精灵发光的时间通常持续不到三十分之一秒,亮度通常也不很明亮,出现的机会相当低,因此,科学家必须使用高感光度的摄影机,持续对雷雨云的上空录像,才能纪录到这种高空短暂发光现象。1994年Sentman和Wescott第一次记录到‘蓝色喷流’这种怪异的现象,他们是飞机在高空中飞越强烈的风暴之上,为捕捉红色精灵期间利用高灵敏度的照相机意外拍摄到的。由这些照片可以得知这种光以秒速120公里自云层顶端向上喷出,目前研究学者们正致力于找出可完整的解释其成因的理论。

国际上已经有超过20个组织和团体在世界不同的地方研究红色精灵这一现象,除著名的NASA和明尼苏达大学外位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的Sky-Fire公司在大气物理研究和对红色精灵的研究也卓有成就,Sky-Fire公司对红色精灵和蓝色喷流有着大量和细致的研究,并且也有专门的人员负责调查和收集世界各地关于红色精灵和蓝色喷流方面的资料。目前,在我国台湾省也有一支由成功大学物理系和其它学术团体组成的红色精灵研究团队,在高空大气闪电的研究方面也有很大的成就。

2.神奇之大气潮汐

由月球的引力作用,以及太阳的引力和热力作用所引起的大气压的周期性涨落现象。地球上最接近太阳或月球的一边,比远离这些星球的另一边所受到的引力要大,因此,每当地球绕地轴转动一周时,地球上任一指定地点,都交替地外於较强和较弱的引力作用之下。与此同时,地球上的物体,还因地球相对太阳或月球运动而受到一个均匀的惯性离心力的作用,它和引力的合力,称为引潮力,也叫起潮力(见海洋潮汐)。地球上面向或背向太阳或月球的位置,引潮力最强,因而出现涨潮或高潮;在这两个位置最中间的地带,引潮力最弱,出现落潮或低潮。所以地球每自转一周,任一指定地点无论大气或海洋,都因为受到这种引潮力的作用而出现两次涨潮和两次落潮,它们的周期都为地球自转周期的一半。

分析地面上大气潮汐的气压观测资料发现,气压变化可以分解成周期为8、12和24小时等调和分量,其中半日周期的调和分量最为显著。由太阳引起的大气潮汐称太阳潮,其气压变化的半日周期分量最有规律性,而且得到很仔细的研究。太阳潮的振幅在赤道附近最大(约1.2百帕),逐渐向两极减小;极区的振幅最小,且比较均匀(约0.1百帕);在中纬度地带,其经向梯度最大。令人惊异的事实是﹕在高纬地区,不同经度的气压极值出现在同一世界时;而在中纬度和低纬度地区,这些极值出现在同一地方时。由月球引起的大气潮汐称太阴潮,其气压变化的半日周期分量的振幅比太阳潮同一分量的振幅至少小一个数量级。太阴潮在赤道约为0.08百帕,在纬度30处约为0.02百帕。要分析这样小的振幅,必须应用更精细的统计方法。

1687年I.牛顿在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首先解释了海洋潮汐现象,同时指出:引潮力同样会影响大气,就像它影响海洋一样。因此,大气潮汐的概念可以说是牛顿第一个提出来的。由於月球离地球近,太阳离地球远,月球引潮力和太阳引潮力的比为11:5,因此对海洋而言,太阴潮比太阳潮显著。当时令人费解的是,为什麼在大气里觉察不到太阴潮。1799~1830年,P.-S.拉普拉斯对潮汐现象进行了大量研究。他首先建立了海洋和大气潮汐的动力理论,并且认为大气中的气压半日振汤,不是由於潮汐力,而是由於太阳的热力作用所引起的。但他未能说明为什麼会出现这种半日振汤比全日振汤强许多倍的现象。1882年,开尔文从气压变化的谐谱分析出发,提出了共振理论。他认为在大气的自由振汤中,可能有一个比较接近於12小时的振汤周期。由於共振,温度的半日振汤被放大,使它的气压反应比周期为24小时的更为强烈。因此,虽然周期为半日的引潮力很小,但由於热力作用所激发的半日周期气压分波,却远较全日分波为大。随後,J.W.S.瑞利研究了大气的自由振汤周期,发现大气有周期为23.8小时和13.7小时的两种振汤,因而无法证明开尔文的共振理论。後来,H.兰姆、S.查普曼和G.I.泰勒对大气振汤问题作了详细的讨论,求得相应的自由振汤周期是10.5小时。1937年,C.L.皮克利斯采用五层大气模式,证明了大气中有周期为10.5小时和12小时的自由振汤。现代的潮汐理论,不是从开尔文的单纯温度共振出发,而是建立在同时考虑大气动力和热力因子的较复杂的流体力学方程组基础上的理论,它包括了太阳热力的重要影响,故称为现代动力理论。它可以解释太阳和太阴半日周期的气压振汤,以及太阳半日周期分量大於其全日周期分量的事实。

许多研究结果指出,大气潮汐不仅在气压场上有反映,而且在大气风场、地球磁场等方面也有反映。在对流层、平流层、中层和电离层中都有大气潮汐现象,而且在高层和高纬度地区分别比低层和低纬度地区更加明显。

3.奇观:水星凌日

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预告水星凌日是"行星运动三大定律"的发现者,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1571至1630年)。他在1629年预言:1631年11月7日将发生稀奇天象--水星凌日。当日,法国天文学家加桑迪在巴黎亲眼目睹到有个小黑点(水星)在日面上由东向西徐徐移动。从1631年至2003年,共出现50次水星凌日,其中,发生在11月的有35次,发生在5月的仅有15次。每100年,平均发生水星凌日13.4次。

原理:水星凌日发生的原理与日食相似。由于水星和地球的绕日运行轨道不在同一个平面上,而是有一个7度的倾角。因此,只有水星和地球两者的轨道处于同一个平面上,而日水地三者又恰好排成一条直线时,才会发生水星凌日。地球每年5月8日前后经过水星轨道的降交点,每年11月10日前后又经过水星轨道的升交点。所以,水星凌日只能发生在这两个日期的前后。

观察方法:观察水星凌日必须借助望远镜。它与观察太阳黑子的方法相似。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投影法。通过望远镜,把太阳投影到一张白纸上进行观察。二是目视法。在望远镜的物镜(前方)装上滤光镜,再进行观察。天文爱好者可以用烧电焊用的黑玻璃,也可以用X光底片或电脑软盘的磁片,几张重叠起来制成眼镜,戴上它用双筒望远镜观察水星凌日。如何选购双筒望远镜?一是口径(物镜)越大越好,物镜(前镜)直径70毫米的较理想;二是选购多层镀膜的物镜,通常镀绿膜、蓝膜的较好,镀红膜的最差。需要着重指出的是,观察水星凌日,千万不能用肉眼直接看太阳,要注意保护眼睛。

水星凌日的特点:水星是地球的内行星,直径为4878千米。2003年水星凌日有三大特点:一是水星距离地球只有8415万千米,比发生在11月的水星凌日近1737万千米。二是水星视直径为12角秒,比发生在11月的水星凌日大五分之一。三是视直径,水星与太阳相比,为1比158;而11月的水星凌日,为1比193。因此,无论是观察还是拍摄水星凌日,2003年都是不可多得的良机。

水星凌日发生在5月(降交点)比发生在11月(升交点)少得多。一生中能在5月看到两次水星凌日的人,凤毛麟角。广东虽然有几千万人,但至今还没有发现有人在5月看过两次水星凌日。未来五次5月的水星凌日将发生在2016年5月9日,2049年5月7日,2062年5月11日,2095年5月9日,2108年5月12日。中国如要下次在5月看到水星凌日的全过程,就要等到2108年5月12日。因为其余四次水星凌日都发生在夜间,中国不能看到或不能看到全过程。因此,今年5月7日的水星凌日,不可错过。错过就要等105年。

2003年5月7日的水星凌日。凌始在13时13分,水星刚好接触日面;凌甚在15时51分,水星与日面中心相距最近,凌终在18时30分,水星恰好脱离日面。全程历时5小时17分钟。这天,广州日落为18时57分。所以,广州可观测到水星凌日的全过程。下次水星凌日将出现在2006年11月9日。

2006年11月8日左右水星将会穿越内合,内合是指水星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的一个点。通常情况下,我们在内合期间看不到这颗距离阳最近的行星。但这一次,水星穿越将会产生令人惊叹的天文现象:当水星的轮廓缓缓移过太阳盘面时,我们用小型望远镜便能看到此次天文奇观。天文学家将这种天文事件称为是“凌日”。业余天文爱好者在观看这一天文奇观时,切记使用适当的滤光镜,避免眼睛被日光灼伤。

凌日是相当罕见的天文奇观。我们从地球上只能看到金星和水星凌日。这是水星在21世纪第二次上演凌日奇观。本世纪水星将14次穿越太阳盘面。从北美西海岸(包括阿拉斯加州中部和南部)、夏威夷、新西兰到澳大利亚东海岸,都可以清楚地看到此次水星凌日全过程。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天文爱好者可以在11月9日清晨看到这一奇观。

在美国,从爱达荷州北部到德克萨斯州最西端沿线以东地区的居民能看到水星凌日的开始阶段,但在水星移出太阳盘面前,日落将干扰他们观看凌日的视线。水星的小盘面将于美国东部时间下午2时12分(太平洋时间上午11时12分)开始向太阳盘面移动,两分钟后将完全遮住太阳盘面。届时,我们将会看到水星化作一个小黑点,在太阳左下方缓缓移动,黑点相当于太阳直径的1/194。随后,水星便会到达太阳盘面的右侧(西边)。接着,从太平洋标准时间下午4时零8分开始,水星将会用时两分钟完全移出太阳盘面。在凌日结束前太阳落山的东部地区,最佳观测地点应该是正西方以南地平线偏低的地区。另外,切记提前一两天检查太阳落山地点,以避免树木和建筑届时挡住视线。

水星绕太阳运行的周期为88天,但是由于水星和地球的公转轨道存在一定的夹角,水星、太阳、地球很少会排列在一条直线上。因此这种水星凌日的天象每世纪只会出现13次。

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成员皮特-邦德表示:“水星凌日的现象总共将持续5小时,只要这五小时时间里你所处的地方是白天,你就能够看到这一天文奇观。不过这段时间正是欧洲时间的夜晚。”本次水星凌日在欧洲、非洲以及中东等地区都无法看到。

4.说说暗物质晕

暗物质晕环绕在星系外围,如同太阳圈包围着太阳一般,包围著星系的暗物质。大多数的星系都受到这种与星系有着相同的中心,但散布在外围却是星系动力学中心的主宰。

星系自转曲线是暗物质晕的证据:暗物质晕存在的证据来自于重力的作用——螺旋星系的自转曲线。没有大量的质量存在于延伸的晕内,星系的旋转速率应该在离核心一段距离之后将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少。然而,观测螺旋星系,特别是电波观测到来自中性氢原子(天文学上特有的说法是HⅠ)的发射谱线,显示螺旋星系的自转曲线远在可见物质之外的距离上依然是平坦的(有着相同的速度)。缺乏任何可见物质可以解释观测的现象,暗示有看不见的物质,也就是暗物质。断言这种暗物质不存在,无疑就是承认万有引力(广义相对论)是错误的,虽然这也是一种可能,但是多数的科学家在考虑到这之前,会要求许多确凿的证据。

关于暗物质本质的理论:银晕内暗物质的本质到现在仍未能确定,但最普遍被认同的理论是暗物质晕是一些数量众多的低质量小天体,也就是所谓的重致密晕天体(MACHO),或是弱作用重粒子(WIMP)。银晕似乎不太可能由大量的气体和尘埃组成,因为这两者都可以经由观测被发现。对银晕的观测,在寻找微引力透镜的事件上,显示MACHO的数量仍不足以达到需求的质量。

银河系的暗物质晕:暗物质晕是在银河中心算起的100000至300000光年空间内最大的唯一结构,它也是银河系最神秘的部分。目前相信银河系95%的质量都是由暗物质组成的,除了经由重力的作用之外,它似乎与星系内的物质和能量没有任何的交互作用。银河系所有的暗物质似乎都存在于暗物质晕的位置,它是可见恒星、气体和尘埃质量的10倍以上。明亮物质的总质量大约是900亿太阳质量,暗物质晕的暗物质总质量大约是6000亿至3兆太阳质量。

5.神奇的五星连珠

五星连珠也叫“五星聚”。我国古代用以表示水、金、火、木、土五行星同时出现在天空同一方的现象。这种现象不常发生,所以古人曾唯心的认为它是祥瑞。后人推广到只要五行星各居一宫相连不断时就叫做“连珠”。

清代钦天监缩小其范围,规定五行星的黄经相差小于45度时才叫“连珠”。五星连珠会对地球产生什么影响?五大行星中,金星、火星、土星出现在西方的地平线上,木星则悬挂在和地平线呈30度角的天空上,而水星也正在逐渐靠拢。五大行星将按照水、金、火、木、土依次排列,由高到低连成一条线,古时称为“五星连珠”。由于五颗星都是大行星,亮度较高,人们用肉眼就可以清晰地看到。

“五星连珠是不祥之兆”,对于这一民间传言,天文学家认为纯属无稽之谈。所谓“五星连珠”并非像糖葫芦那样排成一排,而是存在一定的角度。“五星连珠”发生时,不会对地球产生什么影响。经测算,即使五大行星像拔河一样产生合力,其对地球的引力也只有月球引力的6000分之一,更何况它们不会排成一排。因此,灾难之说不成立。

资料显示,最近一次“行星连珠”发生在2000年5月20日。这是个渐近的过程,从5月5日就开始了。到5月20日这天,除天王星和海王星外,太阳系的其余七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冥王星,散落参差,排列在一定的方向上。上一次“五星连珠”发生在1962年2月5日。两次“行星连珠”天体现象都未给地球带来地质、气候等灾难。美国科学家根据天文运动计算出,下一次“五星连珠”将在2040年9月9日北京时间中午12时出现。

6.美丽的星云

1.布莫让星云

距地球5000光年的布莫让星云,是在1979年由瑞典和美国天文学家利用架设在智利的巨大望远镜发现的,它在1980年取名为“布莫让”,是因为它看上去像加长的变成弯形的“飞去来器”(布莫让是英文飞去来器的音译)。

自宇宙大爆炸以后的100多亿年时间里,太空已经成为高寒环境。太空的平均温度为零下270.3℃,布莫让星云的温度为零下272摄氏度,是目前所知自然界中最寒冷的地方,成为“宇宙冰盒子”。事实上,布莫让星云的温度仅比绝对零度高1度多(零下273.15摄氏度)。绝对零度是自然界中温度的下限,根据经典物理学,一旦达到这一临界状态,原子将停止运动。热力学第三定律指出,绝对零度是不可能达到的。而且,越接近绝对零度,降温的难度也越大。

那么,布莫让为何如此寒冷?我们知道,当一个密封罐子中的液体被迫喷出时,罐子中的温度就会急遽降低。布莫让星云是一气体和尘埃组成的云团,云团是从一颗正在死亡的恒星中以大于150千米/秒的速度喷溅出来的,这正是导致布布莫让星云急剧变冷的原因。专家推测,该星云变冷的原因和家用冰箱工作原理相似,即由于气体快速膨胀的结果。布莫让星云急速膨胀需要能量,而周围没有任何热源,只能消耗内能,所以内部温度不断下降,最终达到接近绝对零度的状态。

布莫让星云的超低温度是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的。然而,它并不是宇宙中最寒冷的地方。美国桑地亚国家实验室通过实验,设法使温度达到了-272.59℃。在这个温度下,科学家使分子停止运动并将其准确相互碰撞的。根据物理学原理我们知道,如果想要分子停止运动,需要非常低的温度。物理学家们在实验中设法使温度达到了零下272.59摄氏度,这是目前所知宇宙中的最低温度。

2.暗星云

恒星之间具有广阔的空间。恒星际空间不是一无所有的真空,而是充满了形形色色的物质。这些物质包括星际气体、尘埃、粒子流、宇宙线和星际磁场等,统称为恒星际物质。这些星际物质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有的地方气体和尘埃比较密集,形成各种各样的云雾状天体。这些云雾状的天体就叫星云。“星云”这个名词仅有200多年的历史。起初把观测到的弥散的云雾状天体统称星云。后来天文望远镜分辨率的提高,把这些星云又分成星团、星系和星云三种类型。银河系中的气体尘埃密集的云雾天体,称为星云;银河系以外,类似银河系的天体系统,叫星系。银河系中的星云物质,就形态来说,可以分为弥漫星云、行星状星云和超新星剩余物质云;就发光性质来说,可分为发射星云、反射星云和暗星云。

暗星云是银河系中不发光的弥漫物质所形成的云雾状天体。和亮星云一样,他们的大小和形状是多种多样的。小的只有太阳质量的百分之几到千分之几,是出现在一些亮星云背景上的球状体;大的有几十到几百个太阳的质量,有的甚至更大。它们内部的物质密度也相差悬殊。

赫歇尔父子于1784年首次注意到亮的银河中有一些黑斑和暗条。开始他们以为这是银河中某些没有恒星的洞或者缝。后来的照相研究表明,这种现象是由于一些位于恒星前面的不发光的弥漫物质造成的。

这种暗区在银河系中很多,最明显的是天鹅座的暗区,银河被分割成为向南延伸的两个分支。再如猎户座著名的马头星云和蛇夫座S状暗星云,也是不透明的暗星云。在星云较薄弱的部分仍可看到一些光度被减弱了的恒星,看起来这些区域的恒星密度显得很稀疏。暗星云和亮星云并没有本质上的不同,只是暗星云所含的尘埃比较大,有很多亮星云实际上是一个更大的暗星云的一部分。球状体是一种小型且密度较大的球状暗星云,也叫做巴纳德天体,只能用大型望远镜才能观测到。有人认为球状体是一些正处在引力收缩阶段的原恒星。

3.巫婆扫帚星云

大约一万年前,也就是在人类开始有历史纪录之前的某一天,夜空中突然出现一道亮光,并在数星期之后逐渐暗去。如今,我们知道这一道亮光是一颗恒星爆炸的结果,而且爆炸之后还残留下五颜六色的扩散云气。当这些到处乱闯的气体撞击并激发周围的气体时,就会出现这些颜色。右面的照片就是这个被称为面纱星云的西端,它正式的名字是NGC6960,但是人们常叫它“巫婆扫帚星云”。这个超新星爆炸的遗骸是位于天鹅座方向,1400光年的远处。巫婆扫帚星云横跨1.5度的天区,大约是月亮视角的三倍。照片中央那一颗称为天鹅座52的蓝色亮星,在无光害的地方就可以用肉眼观测到它,但是它与那次古老的超新星爆炸无关。

4.蟹状星云

因为这个星云的形状有点像螃蟹被取名为蟹状星云。这个星云是在1731年被英国的一位天文爱好者比维斯发现的。

根据中国历史记载,在现在蟹状星云的那个位置上,曾经有过超新星爆发,那就是1054年7月出现的、特亮的金牛座“天关客星”。它爆发过程中抛射出来的气体云,就应该是现在看到的蟹状星云。1921年,美国科学家把两批相隔12年的蟹状星云照片进行了仔细和反复的比较之后,确认星云的椭圆形外壳仍在高速膨胀,速度达到每秒1300千米。1942年,荷兰天文学家奥尔特以其令人信服的论证,确认蟹状星云就是1054年超新星爆发后形成的。

蟹状星云还是强红外源、紫外源、X射线源和γ射线源。它的总辐射光度的量级比太阳强几万倍。1968年发现该星云中的射电脉冲星,它的脉冲周期是0.0331秒,为已知脉冲星中周期最短的一个。目前已公认,脉冲星是快速自旋的中子星,有极强的磁性,是超新星爆发时形成的坍缩致密星。蟹状星云脉冲星的质量约为一个太阳质量,其发光气体的质量也约达一个太阳质量,可见该星云爆发前是质量比太阳大若干倍的大天体。星云距离约6300光年,星云大小约12光年×7光年。

公元1054年7月4日(宋仁宗至和元年五月二十六日)《宋史·天文志》记载:“客星出天关东南可数寸,岁余稍末”;《宋会要》中记载:“嘉佑元年三月,司天监言:‘客星没,客去之兆也’。初,至和元年五月,晨出东方,守天关,昼见如太白,芒角四出,色赤白,凡见二十三日”。这是关于一颗超新星的记载,它的残骸,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蟹状星云。

1888年出版《星云星团新总表》列为NGC1952,《梅西耶星团星云表》中列第一,代号M1。蟹状星云的名称是英国天文爱好者罗斯命名的。M1是最著名的超新星残骸。这颗位于金牛座的超新星爆发当时估计其绝对星等达到了-6等,相当于满月的亮度,它的实际光度比太阳高5亿倍,在白天也能看到,给当时的人们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不仅如此,它的遗迹星云至今的辐射也比太阳大,射电观测发现它的辐射强度和波长之间的关系不能用黑体辐射定律解释,要发射这样强的无线辐射,它的温度要在50万度以上,对一个扩散的星云来说,这是不可能的,前苏联天文学家什克洛夫斯基1953年提出,蟹状星云的辐射不是由于温度升高产生的,而是由“同步加速辐射”的机制造成的。这个解释已得到证实。蟹状星云中央脉冲星的发现,获得了1974年的“诺贝尔物理奖”,它是1982年前发现的周期最短的脉冲星,只有0.033秒,并且直到现在,能够在所有电磁波段上观察到脉冲现象的只有它和另一颗很难观测的脉冲星。这颗高速自旋的脉冲星证明了30年代对中子星的预言,肯定了一种恒星演化理论:超新星爆发时,气体外壳被抛射出去,形成超新星遗迹,就象蟹状星云,而恒星核心却迅速坍缩,由恒星质量决定它的归宿是颗白矮星或是中子星或是黑洞。中子星内部没有热核反应,但它的能量却又大的惊人,比太阳大几十万倍,这样大的能量消耗,靠的是自转速度的变慢,即动能的减少来补偿,才能符合能量守恒定律。第一个被观测到的自转周期变长的中子星,恰好是M1中的中子星。总之,人类对蟹状星云的研究占了当代天文学研究的很大比重,也的确得到了相当比重的研究成果。

5.大麦哲伦云

我们的银河系有两个相伴的星系,像地球的引力牵着月亮转一样,银河系也牵着这两个星系围绕自己转。这两个星系就是大、小麦哲伦云。大麦哲伦云距离我们16万光年,小麦哲伦云离我们19万光年。它们都是距离我们最近的主要河外星系。它们转一圈要10亿多年,现在差不多是它们离我们最近的时候。可惜它们的灿烂景观出现在南半球的夜空里,我们北半球的人想看不容易。

这是猎户座的一片区域,在猎户座星云南边2度左右。图像中可以看到一些强烈喷射气体的现象,说明这里正在形成一些新的恒星。中间下面偏左是星云NGC1999和年轻的恒星。图像中已经认证了超过50颗新形成的恒星,还有6处喷气流正在喷发。这些气流以每秒几百公里的速度在运动着。

6.马头星云

马头星云位于猎户座ζ星的左下处,它是一个大型暗分子云的一部份。这个有着不寻常形状的天体只有用非常大的专业望远镜才能看到,是在18世纪末从一张照片底板上发现的。它位于明亮恒星猎户座ζ的南方,在左侧猎户座中三亮星组成的“直线带”指引下轻而易举的就可以用肉眼看见,与著名的尘埃云——“鹰状星云”属于同一类型,这两个“塔状的”的星云都是“孕育”着年轻恒星的“茧”。“马头星云”是业余望远镜能力范围内很难观测的天体,所以业余爱好者经常将“马头星云”作为检验他们观测技巧的测试目标。它的一部分是发射星云,为一颗光谱型B7的恒星所激发;另一部分是反射星云,为一颗光谱型B7的恒星所照亮。角直径30',距地球350秒差距。

星云红色的辉光,主要是星云后方被恒星所照射的氢气。暗色的马头高约1光年,主要来自浓密的尘埃遮掩了它后方的光,不过马颈底部左方的阴影,是马颈所造成的阴影。贯穿星云的强大磁场,正迫使大量的气体飞离星云。马头星云底部里的亮点,是正在新生阶段的年轻恒星。光约需要经过1500年,才会从马头星云传到我们这里。

“马头星云”也称为巴纳德天体33,是一寒冷的暗尘埃云,在明亮的红色发射星云星云IC434的映照下显出黑色的轮廓影像,仅仅是因为星云形状略微像一个“马头”,它与众不同的外形到19世纪后期才第一次被照相板所发现记录下来。在左上方边缘明亮区域的尘埃云中依然有一颗正在孕育的年轻恒星。但这颗炙热恒星所散发的辐射正不断的“侵蚀”着“孕育”的场所。星云顶部也同时被照片区域外的一颗巨型恒星的辐射所重新“塑造”。

7.环状星云

环状星云又称为M57或NGC6720。位在天琴座内,形状像环的行星状星云。

除了环状的土星外,环状星云(m57)可能是天空中最著名的环状天体了。这个外观单纯且优雅的行星状星云,可能是我们从地球看出去的视线恰好穿过筒状云气的投影结果,而这团云气是由一颗垂死的中心星所抛出来的。哈伯传家宝计划的天文学家,使用太空望远镜所拍摄的数张影像制作出这张精彩的高解析照片,影像所选用的色泽是用来标示这团恒星寿衣的温度分布。蓝色代表靠近高温中心星区域的炽热气体,慢慢地转变为较外面也是较低温的绿色和黄色区域,以及最边缘也是最低温的红色气体。除此之外,在星云的边缘附近,还可以看到许多黝黑的条状结构。环状星云位在北天的天琴座(lyra)内,大小约为一光年,距离我们约有2000光年远。

8.三叶星云

1747年法国天文学家勒让蒂尔首先发现了三叶星云,三叶星云比较明亮也比较大,为反射和发射混合型星云,视星等为8.5等,视大小为29′×27′。这个星云上有三条非常明显的黑道,它的形状就好像是三片发亮的树叶紧密而和谐地凑在一起,因此被称作三叶星云。由于星云上面那格外醒目的三条黑纹,也有天文学家将它叫做三裂星云。

关于人马座:三叶星云位于人马座。要想找到三叶星云,我们要先熟悉一下人马座。人马座是一个十分壮观的星座,坐落在银河最宽最亮的区域,那里就是银河系的中心方向。每年夏天是最适于观测人马座的季节。6月底7月初时,太阳刚刚落山,人马座便从东方升起,整夜都可以看见它。人马座是黄道12星座之一,它的东边是摩羯座、西边是天蝎座。有人将人马座叫做射手座,那是不规范的叫法。人马座的主人公是希腊神话中上身是人、下身是马的马人凯洛恩。凯洛恩既擅长拉弓射箭又是全希腊最有学问的人,许多大英雄都拜他为师。

由于人马座的位置比较偏南,所以地球上北纬78°以北的地区根本看不到这个星座,北纬45°以南的地区才能够看到完整的人马座。我国绝大部分地区都能看到完整的人马座。那么,我们怎样才能顺利地找到人马座呢?人马座中有6颗亮星组成了一个与北斗七星非常相像的南斗六星。虽然南斗六星的亮度和大小都比北斗七星逊色,但也很惹人注意。找到了南斗六星也就是找到人马座了。

人马座的范围比较大,所包含的亮星比较多,2等星2颗,3等星8颗。人马座也是著名深空天体云集的地方,除了三叶星云之外,另外还有14个梅西叶天体,如著名的礁湖星云M8、马蹄星云M17等等,三叶星云在梅西叶星表中排行20,简称M20。那么,三叶星云在哪儿呢?它就在南斗六星斗柄尖上那颗较亮的人马座μ星的西南方大约4°远处。三叶星云距离我们5600光年之遥。

关于三叶星云:使用大型天文望远镜拍摄的三叶星云彩色照片,令每一个看过它的人,无不为它的美丽而惊叹不已。桃红色的三片叶子组成了一朵盛开的鲜花,旁边是一朵亮蓝色的小花,太漂亮了。当然,如果我们使用小型望远镜观察三叶星云的话,那就没有如此美艳夺目了。

在比较良好的天空条件下(如距离大城市几十千米的农村,肉眼极限星等6.0~7.0等),用7倍的双筒望远镜就能看到三叶星云。用口径6厘米、放大倍率20倍~40倍的望远镜勉强能够看到星云中的3个暗条。用口径15厘米以上的望远镜很容易看到星云中的暗条。使用口径20厘米的望远镜,放大倍率120倍左右,配上视场较宽的目镜来观测三叶星云,星云能充满整个视场。放大倍率为190倍左右时,能够观测星云暗条的细节。

在三叶星云的中心有一个包含有炽热年轻恒星的疏散星团。这些恒星发出强烈的辐射轰击周围星云中的氢原子,使它们失去了电子,当电子与质子再次组合时,它便发射出奇特的光——其中之一就是在星云中所能见到的红色。

9.爱斯基摩星云

爱斯基摩星云又名为NGC2392,它是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在1787年发现的,它距离地球约五千光年,在双子星座内,由于从地面看去,它像是一颗载着爱斯基摩毛皮兜帽的人头,所以得到了这种昵称。在2000年时,美国太空总署的哈勃太空望远镜为它拍摄了一张照片,发现这个星云具有非常复杂的云气结构,直至现在,这些结构的成因仍然不完全清楚。不论如何,爱斯基摩星云是个如假包换的行星状星云,而影像中的云气是由一颗很像太阳的恒星在一万年前抛出来的外层气壳。影像中清楚可见的星云内层丝状结构,是强烈恒星风所抛出的中心星物质,而外层碟状区,有许多长度有一光年长的奇特橘色指状物。

10.猫眼星云

猫眼星云为一行星状星云,位于天龙座。这个星云特别的地方,在于其结构几乎是所有有记录的星云当中最为复杂的一个。从哈勃太空望远镜拍得的图像显示,猫眼星云拥有绳结、喷柱、弧形等各种形状的结构。

这个星云于1786年2月15日由威廉·赫歇尔首先发现。至1864年,英国业余天文学家威廉·赫金斯为猫眼星云作了光谱分析,也是首次将光谱分析技术用于星云上。

现代的研究揭开不少有关猫眼星云的谜团,有人认为星云结构之所以复杂,是来自其连星系统中主星的喷发物质,但至今尚未有证据指其中心恒星拥有伴星。另外,两个有关星云化学物质量度的结果出现重大差异,其原因目前仍不明。

物质构成:与不少天体一样,猫眼星云的物质主要为氢和氦,并拥有少量重元素。这些元素可以光谱分析去量度其存在比例,由于氢是最丰富的元素,因此其他重元素的比例均会以相对于氢的数值去表示。

由于望远镜使用的摄谱仪不会收集来自观测目标的所有光线,也不会使用细小光圈去聚集物体光线,因此多个有关星云化学元素比例的研究结果均会有出入,每个不同的结果可代表星云的某一部分。

在多个计算结果当中,人们普遍相信它的氦元素比例约为氢的0.12倍,碳和氮的比例均为氢的3×10?4倍,氧的比例约为氢的7×10?4倍。受到核合成的影响,重元素得以在恒星爆发成行星状星云以前,于恒星外层大气聚集,使之与不少行星状星云一样,碳、氮和氧元素均为除氢以外,所占比重较多的元素,比太阳的相同重元素要多。

在对猫眼星云进行更深入观测所得结果当中,或已显示星云的一小部分物质拥有丰富的重元素,这点会在以下段落详述。

星云运动及形态:猫眼星云拥有极为复杂的结构,人们至今仍未完全明白其形态的形成机制。星云的光亮部分主要是中央恒星释出的恒星风及星云形成时射出的物质相碰撞而成的,两者间的撞击产生上述的X射线,恒星风也使星云内层泡沫状物质的一部分给挖走,这个情况在内层两端均有发生。

人们也怀疑星云的中央恒星为一连星系统,一颗恒星吸取另一颗恒星物质的过程形成一吸积盘,并在物质受方恒星两极射出喷流,这些喷流又与先前射出的物质碰撞。由于天体进动(岁差)的关系,恒星的两极喷流方向会随时间而改变。

人们在内星云光亮部分的外部,找到不少同中心的环状物体,他们认为可能在恒星演变在行星状星云前,在赫罗图中的渐进巨星分支阶段便已出现。这些环状物体的半径具规则性,每两个环之间的半径差均相若,因此人们指出这些环的形成机制为于特定时间,并以差不多相同的发射速度进行。再者,一大型暗晕膨胀至恒星远处,于星云形成前便已出现。

现时谜题:人们纵使已作出深入研究,但至今仍有不少谜题有待解决。星云外层多个相同中心的环状物体的时间差距可能为数百年,现时仍难以解释。导致星云形成的热脉可能每隔数万年会发生一次,而较小的表面脉冲则每隔数年至数十年一次,星云会定时释出同中心环状物体的机制至今尚未有定论。

星云的光谱呈连续重叠的发射线状,这些发射线可能来自星云中离子之间发生的碰撞激发,或是离子再度与电子结合而形成的,当中因碰撞激发产生的发射线比电子融合的更强,因此成为多年来人们量度两者比例的方法。但近期研究结果指,在星云的光谱图中,离子与电子结合的发射线数量约为碰撞激发发射线的三倍,其原因至今尚在争论中,有说法指是因为存在一些含丰富重元素的物质,或是星云温度的波动。

11.奥尔特星云

奥尔特星云是一个假设包围著太阳系的球体云团,布满著不少不活跃的彗星,距离太阳约50000至100000个天文单位,差不多等于一光年,即太阳与比邻星距离的四分一。

虽然人们未曾对奥尔特星云作直接的观测,但从观测得彗星的椭圆轨道,认为不少彗星皆是从奥尔特星云进入内太阳系的,一些短周期的彗星可能来自柯依柏带。

1932年,爱沙尼亚的天文学家ErnstÖpik提出彗星是来自太阳系的外层边缘的云团。但1950年,荷兰天文学家奥尔特便指出Öpik推论有矛盾的地方,一个彗星不停来回太阳系内部与外部,终会被多种因素所摧毁,其生命周期决不会如太阳系的年龄长。该云团所受的太阳辐射较弱,非常稳定,存在数百万颗以上的彗星核,可以不停产生新彗星,去取代被摧毁的。

奥尔特云是50亿前形成太阳系的星云的残余物质,包围著太阳系。人们认为太阳外其他恒星也会有自己的奥尔特星云存在,又如果两颗距离近的恒星,其奥尔特云会出现重叠,导玫彗星走进另一恒星的太阳系内部。

直至今日,只有小行星90377被认为可能是奥尔特星云的天体,其轨道介乎76至850个天文单位之间,比预计的轨道接近太阳,有可能来自奥尔特星云内层。如果其推测正确,那麽奥尔特星云的距离一定比估计的接近太阳,密度也会较高。也有说法指太阳形成时,原是星团的一员。

12.彩虹星云

这些由星际尘埃及气体组成的云气,如同纤柔娇贵的宇宙花瓣,远远地盛开在1300光年远的仙王座恒星丰产区。有时它被称为彩虹星云,有时人们又叫她艾丽斯星云,而被编入目录的则是NGC7023,它可不是天空中唯一会让人联想到花的星云,虽然如此,这张美丽的,发出梦幻般的迷人景象的数字影像,炫耀出色彩与对称上令人印象深刻的细节。

星云物质围绕在一颗大质量、炽热,显然尚处于形成阶段的年轻星球,泄漏机密的红色辉光,在恒星明亮的中心区两侧告诉我们,那里有大量的氢原子被来自于恒星看不见但强烈的紫外光照耀激发。然而,星云的主要颜色仍是蓝色,这是尘埃颗粒反射星光的特征。影像中也能看到由尘埃与冷却的分子气体组成的黑暗遮蔽云气,并引领我们的视觉感官去看出其它旋绕而具想象空间的形状。红外线观测显示这个星云可能包含了复杂的碳分子。这里所示的彩虹星云大约有6光年大小。

13.玫瑰星云

美丽的玫瑰星云NGC2237,是一个距离我们三千光年的大型发射星云。星云中心有一个编号为NGC2244的疏散星团,而星团恒星所发出的恒星风,已经在星云的中心吹出一个大洞。这些恒星大约是在四百万年前从它周围的云气中形成的,而空洞的边缘有一层由尘埃和热云气的隔离层。这团热星所发出的紫外光辐射,游离了四周的云气,使它们发出辉光。星云内丰富的氢气,在年轻亮星的激发下,让NGC2237在大部份照片里呈现红色的色泽。这张影像最特殊的特征,是它的色彩和常见的玫瑰星云照片不同。透过氢所发出的红光,氧所发出的绿光,以及硫所发出的蓝光等波段的滤镜,天文学家对玫瑰星云拍照,然后再加以组合,合成上面这张美丽的影像。影像中,我们也可以清楚看见,散布在云气中的暗黑丝状尘埃带。最近天文学家在玫瑰星云内,发现了一些快速移动的分子团,不过它们的起源仍是未知。玫瑰星云位在南天的麒麟座,它的大小约有100光年,距离我们约5000光年,用小型的望远镜就能看到它。

当然,不是所有的玫瑰都是红色的,但它们还是非常漂亮。然而在天象图中,美丽的玫瑰星云和其它恒星形成区域总是以红色为主-部分因为在星云中占据支配的发射物是氢原子产生的。氢原子强烈的可见光线-H-alpha,是光谱中的一个红色光波段,但漂亮的发射星云不仅仅需要红光。星云中其它原子也被高能量的星光激发,也形成了窄波发射光线。在这张绚丽的玫瑰星云中心区域图像中,窄波图像是合成,硫原子发出的红光,氢原子放射出蓝光,氧原子放射出绿光。事实上,利用这些窄波原子放射光线表示颜色的方法,也被用在许多哈勃拍摄的恒星孕育场图像中。这张图像在麒麟座中横跨大约50光年,位于估计距离3,000光年远的玫瑰星云中。

7.寻找生命星球

浩瀚无边的宇宙之中,孕育了无数多姿多彩,形态各异的奇妙生命体,它们使宇宙间美丽的星云富有生气,其中更有出类拔萃的强势生命体拥有掌握家乡星云命运的力量。但宇宙是神秘多变而不可捉摸的,在恒久悠长时间的里,她静看无数生命体在她掌握下滋生,成长,强大,衰败,灭亡,而后是等待下一次生命之花的崭放。这个过程中隐藏了无数美丽神奇的故事和传说。

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传说,一个在宇宙间流传了不知多久的传说。故事里说,曾经宇宙里生命体之间的交流一度达到过辉煌的颠峰时代,那时生命体们之间的关系和文明的发达是宇宙正时空间中有过的最高高度。一切应该是完美的,可是当事物走到极至之后,必定会依照宇宙间恒古的规律,灭亡!然后再开始新的发展。所以这个辉煌的颠峰时代完成了它神奇的使命,在宇宙里某种茫茫的指引下开始走向终点。不知道或者根本没有什么原因,原本祥和的宇宙进入了混乱的——大宇宙征战时期,宇宙里所有能力争逐霸位的生命,无不各显辉煌,一放异彩,漫长的战争之后,带来的自然是种族的灭亡和衰败,宇宙正时空间的文明有颠峰跌到了最低谷。而大宇宙征战时期仅存的强者是这一时期宇宙文明最后的遗孤,其他的生命不是战败灭亡,便是在战后的衰败中慢慢由宇宙的时间巨轮碾碎消失,被遗忘在宇宙中的某处。

虽然在已经产生生命的某个地方,可能只有1%会发展成高度复杂有智力的生命形态,但是行星的数目是那么庞大,有智力的生命必然是宇宙的自然组成道听部分。

既然我们如此坚信宇宙中存在着其他有智力的生命,那么我们为什么还未见到外层空间来访的客人呢?首先,他们可能在几千年前或几百年前已来过我们地球,并且发现我们地球汉时普遍存在着的原始状态同他们的先进的知识相比是索然无味的。美国一位重要的射电天文学家罗纳德。布雷斯韦尔教授在《自然》杂志上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假如有如此高级文明生命访问了我们的太阳系,很可能会在离开太阳系时留下自动化信号装置,等待先进文明的觉醒。这种自动化信息装置,在接收到我们的无线电和电视信号后,完全有可能把这些信号发回到原来的行星。

然而,在和外星人联系中我们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分隔我们的天文距离。据合理推算,外星人离我们平均距离也有100光年之远(1光年是光以每秒186,000英里的速度在一年内走的距离即6万亿英里)。无线电波也是以光速传播的。假定外星人的这种自动化信息装置接收了我们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第一次广播信号,那么这个信号在发回到原来的行星途中刚刚走了一半路程。同样,我们目前使用的原始化学火箭,虽然把人送入轨道,但尚不能把我们送到离我们最近、相距4光年的其他星球上去,更不用说几十光年或几百光年远的地方了。

幸运的是,有一种我们可以和其他智力生命通迅联系的“唯一合理的方法”,正如活尔特。沙利方在其杰作《我们并不孤独》中阐述的。这种通迅联系要靠21厘料波段,即每秒1420兆周的精确无线电频率。这个频率是空间氢原子释放的自然频率,是在1951年被人类发现的。这个频率是宇宙中任何射电天文学家都应该熟悉的。

一旦这种波长的实际存在被发现,提出把它作为星际间唯一可辨认的广播频率就为期不远了。没有这手段,要想寻觅其他星球上的智力生命,就如同去伦敦见一位朋友,事先未约定地点,而荒唐地在街上游逛,以期待碰巧遇上一样。

我们先看看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是太阳系中的第三颗行星,太阳又是浩瀚银河系中的一个恒星(有行星环绕的星球),而整个宇宙有至少有10000一颗星球有着像地球一样适合生物生存的环境,而它在遥远的一个角落呢。

部份的科学家认为,外星人是有的,只是太远了,以目前的科技来说,我们无法那个星球甚至无法与外星人连络。

那人们在人类历史上能不能找到外星人的代言人呢?当然是“能”。摩西在西乃山顶见到了耶洛因(耶洛因在希伯来语中意指神,就如在圣经原本上写成诸神,耶洛因不是单数而是复数)。耶稣、佛陀、穆罕默德和其他伟大的预言者们都主张过自己是来自天空的更高存在的代言人。他们所传的讯息无比贤明而强烈,我们的文明就是源由他们的讯息而立的。这个讯息已流传了几千年,多么惊人啊!

在一切以科学理解的时代,当宗教、传说、神话中的存在被解释成他们是来自外星球的存在时,才能得到圆满的结论。宗教、传说、神话中有很多描写先进科学技术的部分,如破坏城墙的号角声、打雷声、巨大的流水声中降落的火轮等。我们又在世界到处都能发现证明祖先们与拥有比我们先进的文明的外星文明接触过的很多考古性建筑物和遗物。

人们的心中正涌现出接触外星人的愿望,飞碟和麦田圈告知人们外星人就在近处。但还是有众多疑问,即还不知他们到底是谁?抱着什么意图?此外,我们还不知在何时何地怎样和他们接触以及不知我们想招待他们并做好准备时,怎样才能把这一点告诉对方。连接他们和我们之间,并为接触的最后准备阶段上,为了帮助我们而需要代言人的时候时,可以说,那个时候就是现在。现在我们地球上有没有适合做代言人的人呢?这个人要以对飞碟的出现有责任的外星人的名义代言,而且拥有支持他的主张的证据以及要告诉外星人希望用什么方法接触,期望我们什么等等。

但是我们精神上的准备并非在此停住。如今我们目击非常奇妙的现象,在全世界有数百万人目击到了奇怪的火光和像宇宙飞船似的东西飞向天际。难道这不是预告之中的天空的迹象吗?

但不管怎麽说,地球是一颗美丽的星球,有山水、有动物、花草;身为人类的我们有幸能利用地球资源、创造历史。我们应该要重视环境保护、生态保育不要因为自己的需要,而破坏了属于所有地球生物的生存空间。让我们来做保卫地球的尖兵让地球成为宇宙中最美丽的星球;有没有外星人似乎就不是那麽重要了。

8.探索外星人的存在

在人类史上,因所属时代的偏见和技术局限,不明飞行物在目击者的叙述中不断变换其形状。比如说,中世纪把这种无法解释的天体现象当成“从太空掠过的龙”,把想象中的生物看成天使或魔鬼。

“外星飞船”的说法出现在20世纪40年代末,当时核时代已经开始,与此同时还兴起了科幻小说这一新的文学体裁。作家和导演在竞相用他们的小说和电影向读者和观众灌输自己的种种幻想,结果他们虚构出来的那些东西也就成了读者和观众所有。因此,被劫持者所叙述的故事主要还是科幻小说和电影情节的复述。然而,电磁辐射已经深深地进入颞叶,所以人们未能区分虚构与现实,还坚信自己确确实实和外星人有过交往。

至于说到那些肉体感受,科学家认为那是肉体对电磁辐射的自然反应。比如,在一个人身上则可能表现为肌肉收缩,皮肤有炎症,而且还相当疼痛,让人一辈子也忘不了。于是人们没事便瞎猜: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结果,种种臆想与杜撰便应运而生。

早在上古时期,已经有许多人相信,在宇宙中有外星生命。当然,这些看法知识一种哲学的推理,并没有事实证据。

那么,奇怪的是外星人形象是怎么产生的呢?外星人模样来源主要是心理暗示作用的。

第一种来源是被动接受的,如书籍、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第二种来源是心理暗示作用,比如那些声称被外星人绑架的人,经过我们研究发现: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在婴幼儿时期都有住院看病的经历。因为婴幼儿躺在病床上仰视医生时,由于婴幼儿害怕打针、吃药,所以会产生恐惧感,这时,婴幼儿的恐惧对象主要是医生,他会非常紧张地看着(头带帽子)医生的眼睛、看着医生脸上带口罩说话的嘴在动,婴幼儿会把这个恐惧的景象牢牢记住的。成年以后,还会在梦中重现恐惧的景象,不过这时的梦中往往会掺加一些个人及社会上的事情,串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这就是那些声称被外星人绑架的人在催眠过程中回忆的内容。

关于UFO与外星人,社会各界说法不一。但有一条是公认的:外星人是非地球的其他星球上的生物,它们乘坐UFO来了地球。

按道理说,可以飞行在宇宙中的“外星人”一定有什么空间站等东西。据资料,人类现在可以观测到宇宙范围约是150~200亿光年。但是在这个范围内人类并未发现有像“外星人”这样的高级生物活动的蛛丝马迹,也并发现有“外星人”发明的任何天体以及飞行物等。也就是说“外星人”来自人类所观测到的范围之外。

众所周知,光速是最快的速度。假设“外星人”的UFO以光速飞行,那么一百多亿光年之外的“外星人”要到达地球也要一百多亿年。

按爱因斯坦的狭义想对论来说,当一个物体速度达到光速时,就不会消耗时间,换句话说就是达到光速的“外星人”不会自然死亡。那么不会“老死”的“外星人”就要乘坐在小小空间的UFO中长达一百多亿年才可来到地球。

我们都知道有思维的生物是不能离开群体并在非正常生活环境下而独立生活很长的时间,更何况一百多亿年。也许会有人说那可能是“外星人”的机器人,那么这些“机器人”就必须有高智商以及思维,因为当飞船以光速飞行时,它发出的信号是很难传到后方的总部,更不可能接收到来自后方总部的指挥信息。即便是停下来接受也要上千万年,不可能的事。所以UFO不可能得到后方总部的指挥和支援,它只能要有智商及思维来对付它所遇到的万变的宇宙中的各种事件。那么有思维的“机器人”也一定会在漫长的一百多亿年中疯掉的。但我们几乎没见哪个UFO失控。

在这里且对“外星人”是如何将它们的飞行器提速到那么快并可以长时间的飞行达几亿光年之久,我们且不谈。单就说这远到而来,频频出现的UFO为什么没有被全球许许多多的天文学家和无数的天文爱好者在地球外观测到?,那怕一次。UFO只会突然出现和消失,它们来自何方?去向何方?而且它们总在地球内才有发现,而在宇宙中从未观测到。

美国医学博士约翰·迈克说,他几十年多年来一直在搜集有关地球人被外星人劫持的证据,但并没发现这些被劫持人有任何心理失常情况,因此他本人并不认为有关同古怪生物遭遇的传闻是一种骗局,更不是什么梦幻和想入非非的结果。

博士的“病人”从2~60岁的都有。他们在神志完全清楚或被催眠的状态下叙述自己如何让外星人劫持,并被送到他们从未见识过的飞船上的经过。他们认为有时头脑变得模糊完全是外星人捣的鬼,这些外星人似乎会从外面断开地球人的意识。可他们还清楚记得好像在空中翱翔来着,飞着穿透墙壁,最后来到一个所在,在里面有人给他们动外科手术。他们到死也还记得当时耳朵里面在嗡嗡响,全身都在颤抖,身子麻木而不能动弹,还伴随着一种莫名的恐惧。到过“飞船”的人身上还会出现斑疹、擦伤、莫名其妙出现的伤口以及鼻子和肛门出血的痕迹。

“不明飞行物”来自地球内部

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心理学教授肯涅特·林格对此有他自己的看法。他说:“早就知道地球内部和大气层的自然过程常产生非同寻常的辉光,至少是球状闪电。”辉光有时出现在海面上,也出现在火山喷发的时候。而当发生地震时,震前、震后和正在震动过程中都会出现“火光”。这些“火光”还会出现在高压输电线、无线电天线杆附近以及单独的楼房、公路和铁路一旁。北极光则喜欢光顾采石场、山峦、矿山和洞穴。它们的能源来自大地构造张力。人们经常把这些不知来自何处的火光当成了不明飞行物。统计表明,有些地区的地震显然同有人看到的“外星飞船”有一定的联系。

加拿大心理学教授迈克尔·佩森杰尔则认为,自然地质过程所产生的“地火”本来就是一种与地壳力学变形有联系的能的变换形式,除了光以外,它还具备电、磁、声音和化学性能。

林格还说,大多数不明飞行物现象都能产生将全部光谱和色谱囊括在其中的相当大的电磁场,也能产生对生物极其危险的电离辐射,甚至还能产生能对照明系统和点火系统施加影响的磁场成分。所以有很多人都说,他们只要看到不明飞行物,汽车就再也开不动。

对颞叶的刺激会使人产生幻觉

当人们看见这些不寻常的光时,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如果人距离有辉光出现的磁场相当远,他就看不见这种胡乱移动、乍看根本无法解释的异光。如果人能再走近一些,或光本身向人靠拢,那人便进入磁场范围,并受其影响。一开始是皮肤有刺痛感,起鸡皮疙瘩,头发颤动,和出现一些神经紧张的症状。如果在磁场里待的时间更长一些,便可能出现肉体和精神上的更强烈反应,因为大脑近距离内受到了磁场的作用。正如林格指出的,特别是大脑的颞叶对类似的作用尤为敏感,极易唤起奇奇怪怪的幻想。

神经心理学家早就知道,对颞叶的刺激,尤其是对脑边缘系统两个构造—河马和扁桃体—的刺激能产生强烈的幻觉,使人觉得跟真的一样,总觉得有什么东西在跟前的感觉,像是在翱翔或转圈,看到的是幻影,感觉到的是记忆缺失和时间中断。伴随有奇异辉光的磁场对人作用的结果就会产生这种刺激,于是人在这种情况下倾向于相信有不明飞行物存在。再说,被劫持者和大多数正常人还不一样,他们的颞叶都特兴奋,结果他们特别容易接受暗示,并具有丰富的想象力。

还有这样一种说法:人类的祖先就是外星人。大约在几万年以前,一批有着高度智慧和科技知识的外星人来到地球,他们发现地球的环境十分适宜其居住,但是,由于他们没有带充足的设施来应付地球的地心吸引力,所以便改变初衷,决定创造一种新的人种~~由外星人跟地球猿人结合而产生的。他们以雌性猿人作为对象,设法使她们受孕,结果便产生了今天的人类。

我们所看到的宇宙(即总星系)不可能形成于四维宇宙范围内,也就是说,我们周围的世界不只是在长、宽、高、时间这几维空间中形成的。宇宙可能是由上下毗邻的两个世界构成的,它们之间的联系虽然很小,却几乎是相互透明的,这两个物质世界通常是相互影响很小的“形影”状世界。在这两个叠层式世界形成时,将它们“复合”为一体的相互作用力极大,各种物质高度混杂在一起,进而形成统一的世界。后来,宇宙发生膨胀,这时,物质密度下降,引力衰减,从而形成两个实际上互为独立的世界。换言之,完全可能在同一时空内存在一个与我们毗邻的隐形平行世界,确切地说,它可能同我们的世界相像,也可能同我们的世界截然不同。可能物理、化学定律相同,但现实条件却不同。这两个世界早在200~150亿年前就“各霸一方”了。因此,飞碟有可能就是从那另一个世界来的。可能是在某种特殊条件下偶然闯入的,更有可能是他们早已经掌握了在两个世界中旅行的知识,并经常来往于两个世界之间,他们的科技水平远远超出我们人类之上。

9.寻找UFO的根源

美国凤凰城UFO——这个世界上到底有没有UFO(UnidentifiedFlyingObject即不明飞行物)的存在,至今仍是一个谜。十年前,美国亚历桑那州的凤凰城曾有数千人目睹有巨大UFO的出现,但是被当时的州长塞明顿一口否认。十年过后,塞明顿终于承认,他当时也看到了UFO。

亚利桑纳州凤凰城当地时间1997年3月13日晚上,夜空出现五到六个琥珀色的不明巨大光点,井然有序的排列成V形,缓慢而安静的从西北往东南方飞行,从内华达州,经过凤凰城然后抵达土桑边境消失,范围约三百英里,从晚间19时30分到22时30分历时约三个小时。

数千人目睹了这一幕不可思议的现象,相信有外星人存在者,便称这是外星人的飞碟,目击者形容UFO与“一架波音747”一般大小;也有目击者描述,这个不明飞行物是由五个小飞行体合组成的一架巨大的V形飞行物,每个飞行体的大小已经可与747飞机媲美,飞行途中始终保持队形,而且是固体,因为当飞行物飞过目击者头顶上空时,遮住了天空一些光线。而军方赶忙灭火,解释是A10攻击机训练时发出的光点。

这起事件在当时相当轰动,被称为“凤凰城光点”,《Discovery》历史频道都找来目击者拍摄的影片,照片制作节目探究,也访问了飞碟支持者和怀疑者的说法,但是终究如是否存在飞碟的争论一般,没有定论。

当时任亚利桑纳州州长的塞明顿碍于州长身份,于是一口否认:“我认为身为一个公众人物,你得对你所说的非常小心,因为民众会有非常情绪化的反应,我的目的是不要惊扰社会。”

塞明顿当时甚至开了个记者会,以半搞笑的方式要把整件事压下来,当时他说,“现在我要求史坦官员和他的同事将被告带到屋里,所以我们都可以看到犯案的一造,拜托不要让他太靠近我。”此外,塞明顿找来幕僚长扮成外星人让全场哄堂大笑。

然而,十年之后,塞明顿决定道出他看到的真相:“那些光真的非常的亮,真的是太迷人了,非常的大,你会觉得这是超乎世俗的,在你的直觉里,你知道这是不寻常的。”塞明顿因此成为美国第一位出面承认看到UFO的前高级官员,也再次在美国社会炒热UFO话题。

其实,关于UFO的谜,近几十年来一直都在世界各地流传。20世纪以前,较完整的目击报告有三百件以上。据目击者报告,不明飞行物外形多呈圆盘状(碟状)、球状和雪茄状。从20世纪40年代末起,不明飞行物目击事件急剧增多,引起了科学界的争论。

持否定态度的科学家认为很多目击报告不可信,不明飞行物并不存在,只不过是人们的幻觉或是目击者对自然现象的一种曲解。肯定者认为不明飞行物是一种真实现象,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事实所证实。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全世界共有目击报告约十万件。

通古斯爆炸是外星飞船事故吗?1908年6月30日凌晨,在俄国西伯利亚森林的通古斯河畔,突然爆发出一声巨响,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天空出现了强烈的白光,气温瞬间灼热烤人,爆炸中心区草木烧焦,七十公里外的人也被严重灼伤,还有人被巨大的声响震聋了耳朵。不仅附近居民惊恐万状,而且还涉及到了其它国家。英国伦敦的许多电灯骤然熄灭,一片黑暗;欧洲许多国家的人们在夜空中看到了白昼般的闪光;甚至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人们也感觉到大地在抖动……当时俄国的沙皇统治正处在风雨飘摇之中,无力对此组织调查。人们笼统地把这次爆炸称为“通古斯大爆炸”。

具体的发生的时间是早上7:17分,位置在北纬60.55度、东经101.57度,靠近通古斯河附近(今属俄罗斯联邦埃文基自治区)。其破坏力后来估计相当于10~15百万吨TNT炸药,并且让超过2150平方公里内的6千万棵树倒下。

大约当地时间早上7:15分左右,在贝加尔湖西北方的当地人观察到一个巨大的火球划过天空,其亮度和太阳相若。数分钟后,一道强光照亮了整个天空,稍后的冲击波将附近650公里内的窗户玻璃震碎,并且观察到了蕈状云的现象。这个爆炸被横跨欧亚大陆的地震站所记录,其所造成的气压不稳定甚至被当时英国刚发明的气压自动记录仪所侦测。接下来几个星期,欧洲和俄国西部的夜空有如白昼,亮到晚上不必开灯读书。在美国,史密松天文物理台和威尔逊山天文台观察到大气的透明度有降低的现象至少数个月。

如果这个物体撞击地球再迟几小时,那麽这个爆炸应该发生在欧洲,而不是人口稀少的通古斯地区,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于1921年派物理学家库利克率领考察队前往通古斯地区考察。他们宣称,爆炸是一次巨大的陨星造成的。但他们却始终没有找到陨星坠落的深坑,也没有找到陨石。只发现了几十个平底浅坑。因此,“陨星说”只是当时的一种推测,缺乏证据,库利克又两次率队前往通古斯考察,并进行了空中勘测,发现爆炸所造成的破坏面积达20000多平方公里。同时人们还发现了许多奇怪的现象,如爆炸中心的树木并未全部倒下,只是树叶被烧焦;爆炸地区的树木生长速度加快;其年轮宽度由0.4~2毫米增加到5毫米以上;爆炸地区的驯鹿都得了一种奇怪的皮肤病—癞皮病等等。不久二战爆发,库利克投笔从戎,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前苏联对通古斯大爆炸的考察,也被迫中止了。二战以后,前苏联物理学家卡萨耶夫访问日本,1945年12月,他到达广岛,四个月前美国在这里投下了原子弹。看着广岛的废墟,卡萨耶夫顿然想起了通古斯,两者显然有着众多的相似之处:爆炸中心受破坏小,树木直立而没有倒下。爆炸中人畜死亡,是核辐射烧伤造成的。爆炸产生的蘑菇云形相同,只是通古斯的要大得多。特别是在通古斯拍到的那些枯树林立,枝干烧焦的照片,看上去与广岛上的情形十分相似。

因此,卡萨耶夫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他认为通古斯大爆炸是一艘外星人驾驶的核动力宇宙飞船,在降落过程中发生故障而引起的一场核爆炸。此论一出,立即在前苏联科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应。支持者和反对者都不乏其人。索罗托夫等人进一步推测该飞船来到这一地区是为了往贝加尔湖取得淡水。

还有人指出,通古斯地区驯鹿所得的癞皮病与美国1945年在新墨西哥进行核测验后当地牛群因受到辐射引起的皮肤病十分近似,而通古斯地区树木生长加快,植物和昆虫出现遗传性变异等情况,也与美国在太平洋岛屿进行核试验后的情况相同。五,六十年代,前苏联科学院多次派出考察队前往通古斯地区考察,认为是核爆炸的人和坚持“陨星说”的人都声称考察找到了对自己有利的证据,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对于没有找到中心陨星坑的情况,有人认为坠落的是一颗慧星,因此只能产生尘爆,而无法造成中心陨星坑。1973年,一些美国科学家对此提出了新见解,他们认为爆炸是宇宙黑洞造成的。某个小型黑洞运行在冰岛和纽芬兰之间的太平洋上空时,引发了这场爆炸。但是关于黑洞的性质,特点,人们所知甚少。“小型黑洞”是否存在尚是疑问。因此,这种见解也还缺少足够的证据。直到今天,通古斯大爆炸之谜仍未解开。

10.金星上的神奇

金星的大小和地球最接近,两颗行星的内部构造可能也很相似。但根据探测船和雷达观测,金星是一个灼热的世界,如同炼狱,表面笼罩着二氧化碳的浓厚大气。地表温度高达450摄氏度左右,是地球地表温度的30倍。由于金星靠近太阳,当太阳能量上升之后,金星上的水化为气体释出到大气中。这时,原本溶于海中的二氧化碳也积存大气中,引发强烈的温室效应,导致地表温度暴增。

多少年来,人们一直认为,金星上没有任何生物存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发射的探测器发回的照片显示金星上有大量城墟。经分析,金星上共有城墟两万座,这些城墟建筑呈“三角锥”形金字塔状。每座城市实际上只是一座巨型金字塔,门窗皆无,可能在地下开设有出入口;这两万座巨型金字塔摆成一个很大的马车轮形状,其圆心处为大城市,呈辐射状的大道连着周围的小城市。

研究者认为,这些金字塔式的城市可以有效地避免白天的高温、夜晚的严寒以及狂风暴雨。前苏联科学家尼古拉·里宾契诃夫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的一个科学研讨会上首次披露了在金星上发现城墟的消息联无人太空船却在那里拍下了一组惊人的照片。照片上显示出大约2万个城市曾建立在那个星球上。

这些城市散布在金星表面,但是城市都是倒塌的状态。根据科学家分析,这是一些城市遗迹,由一个绝迹已久的金星民族留下来的。城市以马车轮的形状建成,中间的轮轴就是大都会的所在。这里还可能有一个庞大的公路网,它把所有城市都连接在一起,直通向它的中央。

令人非常遗憾的是,雷达扫描照片不太清楚,无法看出建筑物是什么形状的,而没有这方面的资料,便很难推测出是什么生物建造这些城市的,为什么居住在这里。金星表面的环境很差,温度在500C以上,还有狂风吹袭,经常下硫酸雨,足可把建筑物和生物毁灭。

刚开始的时候,人们还不敢断定这就是城墟,认为可能是探测器出了问题,也可能是大气层干扰造成的海市蜃楼的幻象。但经过深入研究,人们确信这些是城市的遗迹,并推测是智能生物留下来的。不过,这些智能生物早已绝迹了。

里宾契诃夫博士在会上指出,我们渴望弄清分布在金星表面的城市是谁造的,这些城市是一个伟大的文化遗迹。这位前苏联科学家详细地介绍说:“在那些以马车轮的形状建成的城市的中间轮轴部分就是大都会。根据我们推测,那里有一个庞大的呈辐射状的公路网将其周围的一切城市连接起来。”他说:“那些城市大多都倒下或即将倒塌,这说明历史已经很悠久了。现在金星上不存在任何生物,这说明那里的生物已绝迹很久了。”

由于金星表面的环境极差,因此不具备派宇航员到那里实地调查的条件。但里宾契诃夫博士强调说,前苏联将努力用无人探险飞船去看清楚那些城市的面貌,无论代价多大,都在所不惜。

而在1988年,前苏联宇宙物理学家阿列克塞·普斯卡夫则宣布:金星上也存在“人面石”,这一点与火星一样。联系到金星上发现的作为警告标志的垂泪的巨型人面建筑——“人面石”,科学家推测,金星与火星是一对难兄难弟,都经历过文明毁灭的悲惨命运。科学家还说,800万年的金星经历过地球现今的演化阶段,应该有智能生物的存在。后来,金星中的大气成分中二氧化碳越来越多,以至于温室效应越来越强烈,进而使得水蒸气散失,也最终使得金星的环境不再适合生物的生存。

迄今为止,人们在月球、金星、火星上都找到了文明活动的遗迹和疑踪,甚至在距离太阳最近的水星的表面也有一些断壁残垣被发现。地球、月球、火星、金星上都存在金字塔式的建筑。人们将这些联系起来后认为,地球并不是太阳系文明的起点,而是其终点。

倒塌的金星城市中,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呢?那个垂泪的人面塑像到底是否经历了金星文明的毁灭呢?由于这实在太令人捉摸不透了,所以只有等待人类未来的实地探测。

11.寻找宇宙的其他部分

直到今天宇宙中最令人好奇不已的问题就是——宇宙中主要的物质和能量一直都没有被人类找到。科学家们希望能够对宇宙中所有的物质和能量列出一个详细的清单,以发现宇宙的其他部分究竟在哪里?

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宇宙学家迈克尔·特纳说:“我成这些物质和能量为宇宙的‘阴暗面’,目前人类对于宇宙中的反物质和暗物质还知之甚少”。事实上,目前为止仅仅有4%的宇宙物质和能量被人类发现,剩余96%的物质和能量仍然不为人类所知,但科学家们正加紧在深层太空和地球内核两个方向进行探测研究,以期望能够揭开反物质和暗物质的秘密。

失落的物质

爱因斯坦著名的质能方程“E=mc2”描述了物质和能量的同一性,指出宇宙曾在很短的时间内,根据能量密度存在能量与物质相结合的存在状态,而问题是占宇宙物质总量高达22%的暗物质,至今仍然没有被找到,并且令人不解的是,这样大量的物质,竟然几乎没有对现存物质显示出一点因为万有引力而产生的拉力。根据科学家推论,暗物质是自我相吸引的,而对物质则不存在这种作用。

最初发现暗物质可能存在的证据是大约75年前,天体物理学家发现了在一群相互作用的星系间发生了气怪的现象,这些星系中的一些天体以极高的速度运动,而这些星系只有比其观测值重几百倍,所产生的万有引力才能束缚住这些天体。

位于美国伊利诺伊州的费尔米国家推进器实验室的天体物理学家斯科特·多德尔森说:“我们可以非常准确地预测太阳和地球的运动,但测量更远距离的天体时,异常就出现了。暗物质是存在这种异常的最佳解释,但是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确切的证据来证明暗物质的存在”。

另一个可能的证据是暗物质导致光的弯曲,这就好像一束光线在从空气射入水中时会发生折射一样。大质量的天体,例如太阳,就可以使传播的光线发生弯曲,反物质星云可能会在太空中制造出一个“泡泡”,使得其后方恒星或星系射来的光线被放大、扭曲甚至复制。不久前科学家们对“子弹星系团”进行观测时发现了引力折射现象,使得对反物质的探索又前进了一步。

为了得到更为确切的证据,科学家们希望发现并捕获一些反物质粒子,但是目前为止一切还停留在理论阶段。科学家们一直看好中微子这种粒子,它的质量很微小,同时不易于同物质发生作用。科学家们希望能够捕获大质量的中微子,以证明先前的理论,为寻找反物质指明道路。

反重力作用

也许对于反物质的所有未解之谜来说,最大的未解之谜就是关于暗能量的。这种不可见的能量被认为是广泛存在的,并且具有反重力作用。它有可能把互相作用的一群星系分离,并且产生很多宇宙中不能解释的排斥作用。科学家们一直认为暗能量的秘密是所有关于反物质的秘密中最大的一个,并且其能量密度可能占到了整个宇宙总能量的74%之多。可惜到目前为止针对暗能量的研究仅仅限于为其命名而已,一切研究都是刚刚起步阶段。

特纳博士将暗能量描述成“真正诡异的东西”,他说:“这是一种弹性互斥的作用,目前为止我们只知道它能产生什么作用,却不知道它到底是什么”。当天文学家还在宇宙中孜孜寻求暗物质的踪迹时,理论物理学家则在不断推算这种物质的作用机理。而针对揭开宇宙其余部分秘密的研究方兴未艾,我们将在摸索宇宙尺度和结构的道路上长期走下去。

12.对外星球的不断探索

外星生物是否真的存在,这是人类亘古以来持续不变的疑问。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各种形态的生物遍布每一个角落和缝隙,它们自由地跳跃、穿游、飞行,蜿蜒爬行,遍布大地。各种生命体经历着诞生与死亡的交替,被子孙后代或是其他的新物种所代替。对人类的科学发展史而言,是否在宇宙中的某个地方存在像地球上一样的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和千奇百怪的生物?是最古老也是最激发人们好奇心的问题。由于宇宙的尺度非常巨大,并且其中存在难以计数的各种星球,这个提问的比较合情合理的回答应该是——存在外星生命。美国加利福尼亚SETI研究中心的主任吉尔˙塔特说:“既然我们来自于宇宙中的星尘,我们的存在本身就预示可能会有和我们一样的生命体存在”。但是现在科学家们并不想仅仅通过统计数据来估算这个问题的答案,他们希望能够找到更实际的和更有意义的证据。现在可能是历史上科学家们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感到最乐观的时期,他们坚持相信外星生物的存在,并且对很快找到证据充满信心。

他们希望近期对太阳系以外星球的科学考察活动能够提供证据,并且从某些生活在地球上的坚强的生物身上得到启示。美国新墨西哥州立大学的生物学家戴安娜·诺萨普说:“当我们对地球生物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特别是对微生物世界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我们将会重新定义我们对于生物的定义,因为某些坚强的生物生活在人类完全不能存活的环境里”。

科学家们目前发现了可以耐抗高温、严寒、高盐度、强酸性和强辐射环境的微生物,而这些条件都会严重危及人类的生存。这些被发现的“超级细菌”可以在完全漆黑一片的环境中生存,有的则可以适应干旱的沙漠或是在地表以下几英里的地方存活。

这些发现对宇宙生物学家来说都是不折不扣的好消息,因为地球上的这些极端环境都可以在很多地外星球上找到翻版。例如地球沙漠上干燥的环境就和火星环境有些相似之处。而土卫六泰坦上纵横交错的河流和湖泊,以及土星另一个卫星上冰盖以下的环境,都和地球大洋深处冰冷黑暗的区域有异曲同工之妙。

另一个让宇宙生物学家激动不已的消息是最近在太阳系以外发现了一个类似地球的行星,这个星球和其他超过200颗行星围绕着核心的星球公转,而科学家还发现在我们太阳系外围的行星数量要比在太阳系内部的行星数量多20倍。这些类似地球的行星正在红巨星的烤煎之中,由于它们距离恒星太近,因此不具备生存生物的条件。

但是科学家们还是发现了一个类似地球的行星,它距离恒星不远不近,可能存在液态水,因此也有可能存在生命。这个美丽新世界就在距离我们地球大约20.5光年的地方。鉴于宇航技术的发展和人类派出的越来越多的外星球探测卫星,科学家们希望有一天能通过分析星球的反射光找到生命存在的证据,而这项研究可能将会历时20年之久。

当然,外星生物也可能在我们找到他们之前先自己找上门来,也许不是坐着UFO来的,但来自外星人的广播电波却有可能被人类接受和破译,而人类的宇宙探索活动中向外星球发送无线电信号的活动是经常有的。

来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富兰克·威尔切克说,人类达到今天的科技文明仅仅用了200年左右的时间,而这在地球长达45亿年的历史里不过是惊鸿一瞥。因此地外的文明可能因为经历了长达百万年或者亿万年的发展而变得极其先进。

仅仅是发现外星的微生物就足以回答我们,人类在宇宙中并不孤单,并且改变全人类的自我认同观念,所以与之相关的探索不过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使人类更好地认识我们所生活的浩瀚博大的宇宙,从侧面来说,也是为了帮助人类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