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军东征

自十一世纪末开始,西欧的封建主和大商人,在罗马教皇的发动下,打着从伊斯兰教徒手中夺回“圣地”的旗号,对地中海东部地区进行了持续近200 年的侵略性远征(1096-1290 年),这场挂着“圣战”名义的侵略战争, 是在西欧中世纪城市和商业贸易发展的历史条件下,西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发展的产物。西欧城市兴起以后,封建主胃口扩大,企图向外扩充领土,广殖财富。十一世纪西欧普遍流行长子继承制,封建领地由长子继承,其余诸子成为无地的骑士,他们骄奢寄生,身负重债,常在拦截商旅,打家劫舍中混日子,更贪婪于侵占和掠夺新领土。

中世纪这个时代,是一个黑暗、静寂的时代,又是一个在宗教偏执中显得愚昧和狂热的时代。而这个时代的愚昧而狂热的冲动给人类造成的巨大悲剧,更甚于它在思想领域中给人们的深重的压抑。

十字军东征便是这无数悲剧中较突出的一个。这场战争给地中海沿岸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当情绪激昂而头脑简单的人们高呼“拯救东方的基督教兄弟”而冲锋陷阵时,他们不会想到他们不但没有拯救这些所谓的“兄弟”,反而把他们的“兄弟”连同自己一起推入了深渊。

得意的只有“上帝”——那些为满足自己贪得无厌的野心而设计出一个历史上巨大的圈套的人。

基督教起源于公元一世纪中叶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随着它的形成和在罗马帝国境内的广泛传播,它逐渐地分化成两派,即拉丁语地区的西派和以希腊语地区为中心的东派。起初,西方教派凭借罗马城为帝国首都的特殊条件不断发展势力,罗马主教逐渐演变为西方教会的首脑。后来, 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把首都东迁到拜占庭,更名为君士坦丁堡,东派教会的势力迅速扩张,君士坦丁堡主教逐渐控制了东部教会。随着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东、西两派教会的分化也日益明显。而罗马主教则由于西罗马帝国的国力衰弱和很快覆灭变得地位越来越重要、巩固,直至变成了罗马地区的保护者和实际统治者,虽然直到 11 世纪格列高里七世才开始垄断

“教皇”这一称号,但实际上当 6 世纪格列高里一世就任罗马主教时,“教皇”的权威就已经形成了。因为这时他既是罗马主教,又是罗马的行政首脑、城防司令和法官。

公元 1054 年,罗马教皇利奥九世派人到东罗马帝国的继承者拜占庭帝国,宣布开除君士坦丁堡大主教的基督教籍。拜占庭帝国以牙还牙,亦宣布开除罗马教皇的教籍。至此,基督教东、西两派正式分裂为以君士坦丁堡大主教为首的“正教”(即“东正教”)和以罗马教皇为首的“天主教”。

野心极大的罗马教皇当然不会善罢干休。他不仅时刻梦想打败拜占庭的东正教而一统基督教,恢复罗马帝国昔日的威风,而且还想征服拜占庭帝国周围的伊斯兰教国家,企图充当世界宗教之霸主。

而 11 世纪的西欧正在进行着一场经济大变革。城市的纷纷兴起和国内外贸易的不断发展,在提高了封建领主消费的同时也留下了其贪婪的欲望永远也得不到满足的缺陷。为了争夺财富,封建统治者内部不断地进行所谓私战, 为此,封建领主豢养了一大批以土地作为报酬的骑士以供战争之驱使。但是, 当时无主的土地已告罄尽。同时,西欧国家的封建主领地实行长子继承制, 因此封建主的大多数儿子变成了“无地”、“无产”和“光蛋骑士”。这样,

“无地骑士”越来越多。他们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更激化统治阶级和劳动人民、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因此,如何寻求和获得更多的土地和财富及维护其统治是西欧封建主的“无地骑士”等特权阶层内部所共同关心的问题。

当时西欧城市商人,特别是威尼斯和热那亚的商人企图独占地中海东部地区的贸易,从阿拉伯和拜占庭手中夺取地中海东部地区的贸易港口和市场,以便掌握贸易优势,因此他们以武器、粮饷,甚至派出船只支持十字军东征。

  1. 世纪西欧的农民,受到的剥削愈益加重。从 1089-1095 年西欧连续七年干旱,因灾荒之后瘟疫流行,挣扎在饥饿线上的农民希望到东方寻找摆脱困境的出路,他们之参加十字军是试图摆脱封建枷锁。

罗马教皇与西欧天主教会作为西欧最大的封建领主,最热衷于对外扩张,他们把无地骑士和贫苦农民的注意力引向东方,借以消除西欧封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教皇从天主教会的立场出发,企图通过东征,把希腊正教教会皈依在罗马教皇统治之下,重建统一的基督教世界。还梦想再进一步扩张势力到伊斯兰教世界当中去。

西欧的农民长期处在封建主的残酷压榨下,他们要服徭役,他们要用农产品向封建主缴纳地租、人头税、使用森林或草地费、领主的养兵税、法庭税、桥梁税、市场税和教会的什一税等等。而且,封建主还寻找各种借口敲榨勒索农民。随着 11 世纪农业和手工业的分离及商业的发展,封建领主的胃口已不满足于农民所供奉的面、肉而又增添了对手工业者提供的武器和意大利商人提供的酒等爱好。为了满足贪婪的需要,封建主进行了连绵不断的割据战争,给本已穷困潦倒、痛苦不堪的农民带来了更大的灾难。当时修道院的文书说战争使有的地方“变成了荒野,差不多有八年之久人烟绝迹”,有的地方“土地荒废,无人耕种。”与此同时,自然灾害也不断袭来,人祸天灾,使得农民不得不寻求一条“生路”。他们有的举行起义,有的背井离乡。

1071 年,早已失去昔日东罗马帝国威风的拜占庭与崛起于中亚西亚的塞尔柱克人在曼齐克特摆开了战场。结果拜占庭打输了,只保存了西部的几个沿海城市,国家分裂成很多半自治的封建领地。后来曾有人形容当时从君士坦丁堡皇宫的窗户能望见不再属于帝国版图的东方山脉了。罗马教皇抓住这一时机与拜占庭皇帝谈判,希望“恢复由上帝制定的昔日罗马教会与君士坦丁堡教会之间的一致”,让东正教应受天主教支配。这当然遭到了拜占庭的反对。但是,随着塞尔柱克人和其他异族的不断进攻,拜占庭的处境越来越艰难,拜占庭皇帝亚历克塞一世的女儿说当时“无论海上陆上,处境都非常恶劣,而且严寒的冬季(1090—1091 年)封闭了一切出路,因为大雪堆积, 连屋门也不能开启”。于是,鉴于帝国危在旦夕,亚历克塞一世向罗马教皇和西欧各国伸出了请求军事援助的手⋯⋯

拜占庭帝国的求援,正中罗马教皇和西欧各国君主的下怀,也同时符合了封建主、无地骑土、商人和走投无路的农民急切地寻求摆脱困境的共同需要。而拜占庭皇帝的求援信则无疑变成了他们蠢蠢欲动的诱发剂和助推器。信上说:“我们愿屈服于你⋯⋯君士坦丁堡与其落入土耳其人和彼采纳格人之手,不如落入你手;城内有珍贵的上帝圣物;君士坦丁堡教堂的珍宝足够装饰全世界的教堂。更不必说藏于历代君王及希腊显贵库府中的无数金银财宝了。”这无疑是告诉西方人这里是天堂,有着享受不完的财富和快乐,你们快来占有它吧。

早在 1071 年拜占庭惨败于塞尔柱克人后,罗马教皇格列高里七世就企图借机吞并东正教。后来,他一再制定侵吞东方的各种计划,念念不忘他东方的“基督教兄弟”。格列高里七世的第二代继任人厄尔班二世教皇继承并发展了格列高里七世的野心,把征服地中海东岸的“基督教兄弟”和“伊斯兰异教徒”视为其转嫁国内危机的重要措施。

有人认为,十字军东征的主要原因是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之间的矛盾,是“十字架反对新月”。教皇煽动战争的口号就是“夺回主的陵墓”,“解救圣地耶路撒冷”。其实这全是骗人的鬼话。其实,这场蓄谋已久的战争是西方各国统治危机的必然产物,迟早都要发生的。所谓“解救圣地耶路撒冷” 只不过是动听的借口而已。我们知道,位于巴勒斯坦境内的耶路撒冷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所共同尊奉的圣地。基督徒确信其创立人耶稣曾在这里传教、受难、复活、升天;伊斯兰教徒确信其创立人穆罕默德曾乘“天马” 从这里飞入天国进入天堂,而且伊斯兰教还曾把这里作为礼拜的朝向。罗马教皇造谣说,信仰伊斯兰教的塞尔柱克人崛起后肆意亵读基督圣物,迫害到耶路撒冷朝圣的基督徒。其实,这全是骗人的谎言。事实是,塞尔柱克人不仅没有迫害基督教徒,而且使基督教信仰者摆脱了拜占庭帝国在宗教和财务上的沉重压迫。塞尔柱克人一直保护着基督徒所确信的所谓“主的陵墓”的那块空地,当然,塞尔柱克人也像拜占庭帝国一样对来自西欧的“朝圣”者收取一定的税额,但这又有什么可非议的呢?

拜占庭的求救给予了他千载难逢的良机。但是,西欧各国的统治者如一盘散沙。他们吵吵嚷嚷,各怀鬼胎,虽然早就对东方的土地和财富垂涎三尺, 早就想摆脱艰难的困境,但面对着拜占庭的求援却很难紧密地团结起来共同远征。于是,这个责任历史地落到了一个合适的组织者——罗马教皇的身上, 而这也正是罗马教皇盼望已久的。于是,以“拯救东方的基督教兄弟”、“保卫基督教”为口号,西欧各国共同地站到了罗马教皇扯起的大旗下。

教皇乌尔班二世(1081-1099 年),原系克吕尼派僧侣。1095 年 11 月, 从意大利来到法国的罗马教皇乌尔班二世在克勒芒召开了历史上著名的宗教会议。参加会议的除罗马教皇、14 位大主教、200 多位主教和 400 多位修道院长外,还有众多的封建主、骑士、商人、教士和农民。无数的人挤满了克勒芒城,很多人不得不在城外搭起了帐蓬。

在会上,乌尔班向聚集在克勒芒的各个阶层的人们进行宗教狂热煽动, 他一边攻击国内的封建暴虐及东方穆斯林的暴行,一边列举法国人的光荣业绩,他要求领主、骑士和农民拿起武器,为解决“主的坟墓”,拯救“圣地” 耶路撒冷而战。他把这次战争说成是“十字反对弯月”的圣战,答应为远征参加者“赎罪”,在战斗中死亡的即可升入天堂。他还把东方的物质利益作为诱饵,说什么“耶路撒冷是大地的中心,其肥沃和丰富高于一切土地之上, 是另一充满欢娱快乐的天堂”;“遍地流着奶与蜜”;“这边有的不过是忧愁和贫困,那边有的是欢乐和丰足。”

这是多么诱人的前景啊!因争夺士地和财富而混战不已的封建主们,无地的光蛋骑士们,幻想垄断地中海贸易权的商人们,被剥削、压迫和穷困逼得走投无路的农民们,以及急于为挽救封建统治危机转移国内矛盾的各国统治者们从这里看到了共同的希望:对,到东方去!到东方去!据说,乌尔班二世演说到这里时,被激动的听众疯狂地打断了。他们连声高呼:“这是上帝的旨意!这是上帝的旨意!”一些人就在会场上把红十字标记缝到了衣服

上以表示参加十字军东征的决心。过后教皇前往都尔、波尔都等地继续进行煽动。

克勒芒会议决定,1096 年 8 月 15 日为出征的日期,一场由教皇发动的旨在掠夺东方财富统一宗教信仰的侵略战争就这样在“解救圣地”、“夺回圣墓”的幌子下由克勒芒会议最后统一起来和确定下来了⋯⋯

作为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序幕,应该说是农民十字军的东征,或者准确地说,“东迁”。

克勒芒会议所决定的远征耶路撒冷的消息立刻传遍了西欧大地。早已被穷困、饥饿和痛苦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农民立刻就被点燃起满怀的希望和十足的狂热,迫不及待地希望早日迁到流满了蜜和乳的“东方乐土”上。法国一位修道院长描述了他当时目睹到的情景:“非常的热心使穷人十分果敢,以至于谁也不愿所得无几,谁也不管家屋、葡萄园、田地的售价是否相当。人人想尽办法筹集一些现款,出售所有的一切,不是按价值而是照买主的出价出售,为了赶快走上‘主的途径’,不至于落在别人后面。”“大家高价买进一切,而廉价卖出一切⋯⋯出重价买到路上需要的一切,廉价出售所有以获得出征资料”,他声称,据他亲眼所见,农民用 12 只绵羊只卖了不及以前一只绵羊的价钱,感叹“人好像被关在一种可怖的牢狱中似的,必须赶快逃出来。”显然,他恰恰就在这感叹声里无意地道出了农民参加十字军东征的真正动因。

1096 年春天,急于摆脱困境的法兰西东北部和德意志西部的破产农民约六七万人,组成庞杂的队伍,扶老携幼、沿着莱因河、多瑙河向东移动。这支没有训练、缺乏装备的队伍,因缺乏粮食,只得沿途求讨。其中一些亡命之徒一路乘机抢掠。这支队伍一路受到袭击,大批死亡。而此时的拜占庭帝国已摆脱了危机而不需要军事援助了。于是连忙将这批人送到博斯普鲁斯海峡对岸。就在这里,这伙农民遭到了塞尔柱克人的围攻,仅 10 月 21 日一战

就被歼灭 2.5 万人。结果只剩下 3000 农民逃回君士坦丁堡。无数的农民就这样无谓地做了教皇的牺牲品。

1096 年秋天,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主力部队正式出发。这支部队主要由

法、德、意三国的骑士和贵族组成,共约 10 万人。他们分四路出发,次年春天会合于君士但丁堡。对于十字军的到来,亚历克塞一世十分震惊和恐惧, 但他又想借这支队伍恢复失去的领土,于是他一方面借他人之手袭击这支队伍,另一方面又让十字军的大多数头领们宣誓,但根本没有任何束缚力,十字军仍然是我行我素。他们到处烧、杀、抢、掠。例如,在经过两年多的远征后,十字军于 1099 年 7 月 15 日攻入了圣城耶路撒冷。这群野兽一进入该城,立刻大肆屠杀居民,四处抢掠金银财宝。据《耶路撒冷史》记载,十字军占领耶路撒冷后,“没有一块地方萨拉森人(即阿拉伯人)可逃避刽子手的屠杀。其中很多人被射死在所罗门庙的屋顶上⋯⋯又有很多人从屋顶滚下。在这庙里,屠杀了将近万人”。“如果你站在那里的话,你的脚直至大腿上,会染着死人的鲜血。还有什么可说?他们中谁也不能保全性命。妇女与幼童,均不得幸免”。据统计十字军在耶路撒冷共屠杀了 7 万生灵。而且, 这些十字军骑士们还极其残忍,杀完人后他们还不甘心,还要将死者的头摔在石头上撞碎。为了掠夺尽可能多的财富,这伙强盗的原始兽性暴露无遗, 据记载:“十字军在大屠杀之后,分头侵入市民家里,抢夺所有财物。他们定下这样的规矩,就是最先侵入人家者,不论这人家是贫是富,就占有、取

得房屋或将邸宅及所有财物据为己有。”他们甚至“把死人剖腹破肠,以取死者生前吞下的金币”,还“拿尸体堆积成山,烧成灰烬,以便容易觅得死者生前吞下的黄金。”圣城人民的累累白骨换来了十字军万贯家产。十字军的首领们更是大发横财。一位修道院长记述说,十字军头领的“金条和金币在库房里堆积如山,像农民茅屋里的萝卜青菜”。十字军在耶路撒冷的兽行戳穿了“援助东方基督教兄弟”、“解救圣城耶路撒冷”的无耻谎言,暴露了十字军东征的真正意图。

占领耶路撒冷后,十字军又不断地四处侵略扩张,在短短几年内就占领了地中海东岸的全部地区。十字军的头领们在教皇的支持下建立起一些国家,其中重要的有北面的爱德萨伯国、里波里伯国、安提阿克公国和南面的耶路撒冷王国四国。这些国家都是按照西欧各国的封建制度建立起来的,十字军的原来一穷二白的光蛋骑士都一跃变成了大大小小的封建主。这些统治者把东方各族人民一律视作农奴,不管是异教徒的伊斯兰教徒、犹太教徒, 还是东方的基督教兄弟。

十字军国家是在罗乌教皇的羽翼下建立起来的。教皇成立了“圣殿骑士团”、“医院骑士团”、“条顿骑士团”等组织派往这些国家,这些所谓“僧侣骑士团’直接受教皇指挥。

十字军之所以能取得一系列的胜利并建立了国家,并不是因为什么上帝的旨意,也不是因为他们战斗力强大,其主要原因乃是东方的伊斯兰国家十分隔离分散,没能很好地团结战斗共同对敌。后来,阿拉伯世界的各国逐步团结起来不断收复失地,这才有了十字军国家的不断呼救和十字军的一次又一次东征⋯⋯

  1. 世纪后半期,东方历史舞台上出现了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萨拉丁

(1138—1193 年)。他团结一些伊斯兰国家数次击败十字军国家,建立了以埃及为中心的包括耶路撒冷在内的阿尤布王朝。萨拉丁领导的反十字军的胜利,震动了整个欧洲。德皇红胡子腓特烈、法王奥占斯都腓力和英王狮心理查联合组成了第三次十字军(1189—1192 年),企图重占耶路撒冷。由于德皇在小亚细亚乞里西亚过河时淹死,德国十字军即折回。英法两国国王矛盾重重,明争暗斗,1191 年虽然攻占阿克城,但法王旋即返回欧洲,与德皇享利六世缔结反英同盟。英王无力攻下耶路撒冷,仅与萨拉丁签订了一项条约, 萨拉丁允许基督教徒三年内可到耶路撒冷朝圣和经商。第三次十字军东征就大败而归,不得不承认耶路撒冷归属埃及,而只保留一条狭小的滨海地带。教皇和西欧的封建主们当然不会善罢甘休。

此后,他们时刻梦想再次夺取已经失去的东方“天堂”,这才有了十字军的第四次东征(1202~1204 年)。

这次东征的准备工作开始于 12 世纪末,主持人是罗马教皇英诺森三世

(1198~1226 年在位)。

英诺森三世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和外交家,才能十分突出。他当选为教皇时才 37 岁。他不仅把教会有权统治世俗和教皇有权处置国王的教义载入了罗马教会的法律,而且还不遗余力地将之付诸于实践,时刻梦想建立起由他高高在上主宰着的大一统的“世界大国”。

英诺森三世一继位,就立即在给德、英、法、意、匈等国家的通谕中号召同东方穆斯林异教徒进行新的“神圣战争”,命令他们在 1199 年 3 月之前作好东征的准备。为此他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例如,为了筹集战争经费,

他命令修道院和教会缴纳财产和收入的回 1/40 的捐税,僧侣和教徒也必须捐款。为了使这一工作顺利完成,他自己主动捐出了个人收入的 1/10。

教皇为这次东征拟定的计划是,在意大利集结部队渡海南下,先直捣阿尤布王朝的心脏——埃及,然后再夺取巴勒斯坦和圣地耶路撒冷,重建耶路撒冷王国。可是,这次东征并没有按照这个计划进行,而是完全抛弃了这一计划,矛头直指“东方的基督教兄弟”国家拜占庭帝国,并在其击溃的废墟上建立起了十字军统治的新的国家“拉丁帝国”(1204~1261 年)。造成这种原定计划彻底改变的主要原因有三:

把东正教臣服于天主教为条件而使两派基督教复归于一是历代罗马教皇一贯的政策和梦寐以求的。在英诺森三世统治时期,罗马教廷的权势达到了极点。炙手可热的英诺森三世自认为不可一世,当然更加试图完成他的前任们未竟的事业。在他继任教皇准备东征而给拜占庭皇帝亚历克塞三世的通谕里,不仅命令拜占庭集结军队以供“圣战”,而且以“父亲”般的口吻宣谕教义,并威胁如果亚历克赛三世拒绝教皇的要求,那么两方就要联合起来共同对付拜占庭。君士坦丁堡当然不会听从罗马教皇的命令,也不理会它的“正宗”说教,这更激怒了英诺森三世。他密切注视着时态的发展以等待时机。威尼斯商人的极力怂恿正中教皇下怀。西方国家要远征东方,交通问题

解决的唯一办法就是依靠威尼斯商人提供船只。但是,威尼斯和埃及的亚历山大港贸易频繁,十分友好,所以不愿因输送远征军而得罪埃及。与此相反, 威尼斯商人因为拜占庭的排挤和玩弄阴谋诡计而对拜占庭充满了敌意,所以企图借十字军之手来打击拜占庭。就在威尼斯 1201 年签订的运载十字军条件的协定里,在教皇的默契下,留下了改变十字军侵略地点和计划的“漏洞” 和“借口”。

就在罗马教皇和威尼斯商人杀气腾腾的时候,拜占庭帝国内部发生了王位之争。1202 年春,失势的一方以臣服于罗马教廷为条件请求罗马教皇出兵援助,这无疑给坐待已久的罗马教皇送来了“东风”。教皇和威尼斯商人抓住这一时机立刻为出征进行了迅速的准备。

1202 年 10 月,满载着十字军骑士和粮食、武器的 220 余艘战舰从威尼斯出发了。11 月,军队攻占了基督教城市萨拉港,十字军骑士和威尼斯人在这里进行了疯狂的屠杀和抢掠。教皇为“侵犯基督教土地”而表示“无限哀痛”,虚伪地大发雷霆了一番,将威尼斯人开除出教,并劝谕十字军将士为了达到“最高目的”而要“多多忍受”。

1203 年 6 月,十字军攻到君士坦丁堡城下。7 月,占领了城防战略要地金角港。亚历克塞三世仓皇而逃。7 月 18 日,反对派代表重登帝位。然而, 十字军骑士并未就此罢休。1204 年 4 月 12 日,十字军攻进君士坦丁堡。13 日,全部占领该城。这伙强盗立刻又干起了他们一贯的烧杀抢掠的罪恶行当。他们闯进宫殿、教堂、修道院、商库和民宅强奸妇女,劫取财物,肆意杀人, 整个君士坦丁堡陷入一片恐怖之中。

占领君士坦丁堡后,十字军又继续侵占拜占庭帝国的其他领士。后来, 他们在这个“上帝的国度”建立起了受教皇支配的十字军直接统治的“拉丁帝国”(1204-1261 年)。“拉丁帝国”下有三个附庸国家,即:帖撒罗尼加王国、雅典公国和亚该亚(伯罗奔尼撒)公国。每个国家又分为若干封建领土。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之后,由于东方人民反抗十字军的正义斗争,狠狠地

打击了西欧封建主,粉碎了他们的侵略野心。十三世纪初年以后,对东方异教徒进行圣战夺取丰富战利品的号召,也渐渐失去吸引力。各国王权在市民支持下开始强化,再加上西欧各国人民反封建斗争日益高涨,各国统治者与罗马教廷都有后顾之忧。因此,十字军运动走向下坡。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在整个十字军东征历史上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这次东征是十字军东征的真正目的和真正性质的最好说明:它雄辩地证明,所谓“解救圣地耶路撒冷”、“拯救东方基督兄弟”等等动人的口号只不过是教皇和各国统治者手中的遮羞布而已!

在整个十字军东征史上,还有一个所谓“儿童东征军”的闹剧。

第四次东征后,罗马教皇的谎言不攻自破,人们对远征“异教徒”夺回“主的圣墓”的口号已越来越不感兴趣,但罗马教廷却还想死抱着这块招牌以加强它的统治。于是,教会散布谣言说成年人犯有“多重罪孽”,神对成年人的保佑远远少于“无罪”的儿童,只有儿童才能凭借上帝的保佑把圣地耶路撒冷从伊斯兰教徒手中解救出来。于是,在法国,一位 12 岁的牧童埃提杨疯疯癫癫地出场了。1212 年 3 月,他跑到巴黎的圣日内修道院声称上帝派他为使者作解救圣地的儿童军总指挥,于是在教会别有用心的支持帮助下, 他扛着“上帝显圣”的大旗到处招兵买马,他胡说什么在上帝的旨意下,大海会在他们面前分开,他们可以像《圣经》上的摩西那样如走平地般地在海上行走。这些骗人的谎言当时确实迷惑了不少人。到 6 月份,在埃提杨的周

围就聚得了 3 万儿童,当然,这其中也不乏成年人,包括农民、教士、强盗和无赖等。

这支无知的然而是“纯洁”的儿童队伍很快地聚集到南部的马赛港。大海当然不会分开,他们也不可能如走平地般地渡过大海。他们所看见的倒是宣称只想得到“上帝酬报”的船商。阴险狡诈的船商将儿童骗上了船。在运往埃及的途中,两艘船被狂风卷入海底,剩下的 5 只船到达埃及后,唯利是图的船主立刻将剩下的这些可爱的“基督斗士”全部卖为奴隶。

就在这一年,德国也出现一个自称受上帝派遣收复圣地的“神童”。他也象埃提杨一样宣传受到上帝的帮助可以如履平地般地渡过大海到达耶路撒冷建立“神国”。在他的周围也很快地聚集了 2 万名儿童。他们历尽千辛万

苦到达意大利时只剩下 6000 余人,但不久就是这些幸存者也溃散了,至此, 这场令人啼笑皆非的闹剧宣告收场。

儿童十字军的出现,既是一小撮别有用心人的有意煽动,又说明了宗教狂热的愚昧和无知。它只能增加历史的笑料而已。

在儿童十字军以后,第五次(1217—1221 年)、第六次(1228—1229 年)、第七次(1248—1254 年)第八次(1270 年)十字军的规模都较小,已成强弩之末。罗马教皇虽然野心不死,几次还想再组织新的十字军,均无法实现。1291 年,十字军失掉了最后一个据点阿克。至此,由教皇发动的这场为时近 200 年的侵略战争才以十字军的彻底失败而告结束。

东方各国人民反十字军的胜利,维护了国家和民族的独立,使得被摧残的穆斯林文明得到了保存和继续发展。萨拉丁等反侵略的战斗业绩,留下了光辉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