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恐纵队
1977年10月的一个中午,地中海西班牙马略卡岛的帕尔马机场的候机大楼里,旅客们陆续地在服务台前办理着登机手续,根据飞行时刻表,本次飞往联邦德国法兰克福的联邦德国汉莎航空公司的波音737“皇冠”号客机预定15点10分抵达目的地。
机场开始最后一次广播汉莎181次航班的乘客登机。就在这时,两个男人和两个黑发女人才匆匆赶来,在办理登机手续处出示他们的飞机票。后来的事情表明,他们是故意赶在这个最后时刻来的,目的是逃避机场警察的详细检查,以便蒙混过关。
他们穿着随意而整洁的假日服装。就外表而言,他们与其他旅客没有任何区别,只是他们的手提包显得比其他乘客的要重得多。
在护照检验处,他们出示了三份伊朗护照和一份荷兰护照。从护照上看,两个女人的名字是佐拉雅·安扎吕和沙娜·戈朗,两个男人的名字是雷察·阿巴钦和约翰纳斯·盖杜。护照检查官在护照上没有发现什么可疑之处,便急促地点了点头,祝愿这4位旅客“一路平安”。
并没有谁去注意这4个珊珊来迟者,只有在机舱内问候登机旅客的3位空中小姐对两个男子中的一个起了注意,因为此人穿了一身入时的绿色夏季西服、没有扎领带,显得引人注目。她们在机舱厨房内悄声议论起他:“坐在左排后座上的那个人像个可疑分子,坐在他身边的那位戴着银项链的乌发姑娘,不知道是不是他的女朋友?”
时针刚过13点,“皇冠”号飞机载着86名乘客、5名机组人员从跑道上腾空而起,飞向一碧如洗的蔚蓝色天空,把阳光普照的岛屿甩在身后。
37岁的机长于根尔·舒曼和比他小两岁的副驾驶莫尔根·菲托尔又驶上了归国的航途。对于他俩来说,驾驶这种飞机,实在是小菜一碟。他们在来汉莎航空公司工作之前,就在联邦国防军获得了第一流的飞行经验。他们对这架只有103个座位的小飞机的技术数据了如指掌,这种飞机每小时耗油2640公升,在加足油的情况下,最多可以连续飞行300分钟。
飞机正在飞近法国南部城市埃拉附近上空。
突然,机舱后部骚动起来,声音很响。附近的乘客全部都转过身去观望。
最后一分钟才登机的两个男子和他们的女伴从座位上忽地一跃而起,大叫大嚷地穿过通道,径直朝前舱奔去。他们横冲直撞,全然不顾其他旅客,猛地掀开头等舱的门帘,冲了进去。
驾驶舱的门猛地被打开了。正在指挥飞行的副驾驶菲托尔吃惊地转身一看,只见一只手枪的枪口正对着执行机长舒曼的脑袋。菲托尔还没有来得及采取什么行动,肋骨就被重重地踢了一脚,把他从座椅上踢了下来。那两个男人站在驾驶舱内用英语和德语大声吼道:“滚出去,你们被劫持了!”
“把手举起来!”劫持者先是用英语,然后又用德语命令道。
菲托尔只得俯首听命,两只手交叉在脑后,一阵拳打脚踢把他从两个女人身边赶进了头等舱。两个女人大叫大嚷地挥舞着打开了保险盖的手榴弹。
此间,一个劫机分子始终监视着机长舒曼。
对这种场面,作为航空公司的飞行员,他们是有所心理准备的。但事到临头,这两位素来沉默寡言的汉子几分钟后才回过神来,明白了这里所发生的一切。
事情发生的如此突然,令机舱内的乘客瞠目结舌。
15点30分,米兰飞机安全中心报告:汉莎181号航班在厄尔巴岛附近空域离开了马略卡——法兰克福的航线,飞机正向罗马方向飞去。普通舱内的乘客谁都没有离开自己的座位,没有讲一句话。他们吓得魂飞魄散,愣怔怔地望着中间通道。头等舱的乘客被两个女人和一个男人驱赶着,双手抱着后脑勺的菲托尔,也跌跌撞撞地走向机舱后门,就像一群牲口似的被圈在了一起。
手枪正对着他们,两个女人中有一个用打开了保险盖的手榴弹威胁他们。她把手榴弹高高举在头上,让飞机上每一个人都能看得见,她那变了形的脸显示出了憎恨的心理和果断的神情。
这突如其来的场面把大家吓蒙了。直到守在驾驶舱里监视机长舒曼的那个劫机分子头目用机内话筒向大家讲话的时候,大家才完全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女士们、先生们,”劫机分子的头目用英语在麦克风里说,“我们不是恐怖分子,我们是自由战士。我们要求释放关押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土耳其监牢里的战友。”接着他又恫吓说:要是他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将会发生的事情用不着他来说,其同伙们手里的武器会告诉所有的乘客。
劫机者按照计划,控制了飞机和机上的所有人员,并将手枪一直对着站在后舱里的空中小姐和菲托尔。他们又从惊恐的旅客中找出了两名妇女,做他们的助手。
接着,那个为首的劫机分子用那种结结巴巴的英语命令道:“把你们的护照和证件统统丢在过道里!”他还威胁道:“你们要老老实实,不准隐瞒什么。我们会对你们从上到下进行搜查的,必要时,就把你们的裤子剥下来。要是在谁身上发现了什么,可别怪我们不客气。”
又有两名妇女被迫去做恐怖分子的助手。她们弯着身子,穿过通道跪下去,把散落在地上的护照和证件收起来。她们竭力控制着自己颤抖的手,就像木偶似地任人摆布。
接着,手提包又被集中起来,搬进了头等舱。
15点15分,汉莎航空公司的“皇冠”号飞机出人意料地降落在意大利罗马国际机场。
飞机着陆1小时后,意大利同行的电话报告交到了德国内政部长麦霍夫的手中,此刻他正在为施密特总理预定当天晚上召开的核心小组会议作准备。尽管此时他对这次劫机的背景还一无所知,但他还是在电话中恳求意大利当局千万不要让飞机再度起飞,无论如何要挡住它。
10分钟后,米兰飞行安全中心又转来了恐怖分子用夹着阿拉伯音的英语通话。这位恐怖分子自称“瓦尔特·马拉姆上尉”,“我们已经控制了德国汉莎航空公司的飞机,我代表行动小组要求释放关押在德国监狱里的战友。我们反对世界上的帝国主义组织。”
麦霍夫在结束与劫机分子的通话后,再次敦促意大利政府保证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让被劫持的飞机起飞。可是就是在这次通话后十多分钟,罗马向波恩通报:“汉莎181号班机未经准许,强行起飞了。”半小时后,波恩被告知飞机向塞浦路斯方向飞去。
19点,内政部派专机送联邦刑事侦察局的专家赶往塞浦路斯。与此同时,德国外交部得到了塞浦路斯的允诺:如果飞机在塞浦路斯降落,他们将阻止它再次起飞。1分钟后,“皇冠”号就在塞浦路斯的拉维卡机场降落了。
劫机分子通过无线电要求提供10吨燃料,并让他们再次起飞。而塞浦路斯当局为等待联邦侦察局的专家,迟迟不给飞机加油。劫机分子似乎察觉了他们的企图,尖着嗓子大声叫嚷:“赶快给飞机加油,否则就把飞机炸掉!”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机场马上给飞机加了油。而此时德国内政部的专机还在赶往塞浦路斯的途中。
22点50分,“皇冠”号再次起飞,飞往贝鲁特。但贝鲁特机场拒绝了皇冠号降落的请求。飞机从贝鲁特折向大马士革,这里同样没有准许“皇冠”号降落。飞机只好转飞巴格达,但巴格达也拒绝其着陆。接下来“皇冠”号在科威特机场再次受阻。被劫持飞机像只失去了巢的孤鸟,只好一直在天空中徘徊。
机长舒曼的脑子在飞速的盘算着,他在思考怎样避免劫机分子的猜疑,又能给地面站更多的情报。他终于在地中海上空成功地避开了劫持者的耳目,和后面不远的一架飞机联系上了。他用德语告诉对方驾驶舱内的同行:“劫机者共有4个人,两男两女,带有手枪和手榴弹。”他并不知道对方有没有听懂他的报告。
事实上,这些宝贵的情况很快就转到了德国。
次日凌晨1点54分,飞机降落在巴林机场。劫机分子用手枪逼着乘客把所有的百叶窗都关上。谁也不知道飞机现在停在哪儿。
在巴林机场,飞机只停了1小时40分,加上油后,飞机再次起飞,朝着迪拜方向飞去。4点45分飞机到达迪拜机场上空时,机场已经根据国家总统的命令关闭了。
在迪拜机场的指挥塔里,望远镜直指天空。人们看到了正在他们头顶上盘旋的“皇冠”号飞机的方位灯;下面,在机场的跑道上停放着阻止降落的几辆消防车。
此时,飞机的燃料仅够维持10分钟,再不降落,飞机上的乘客就全完了。但指挥塔仍不作任何答复。
“我们降落了!”
波音737越来越近,最多再有5分钟就要着陆。指挥塔上的负责人不顾总统的严厉命令,吩咐几辆消防车马上开走,以免发生可怕的灾难。
5点51分,飞机在迪拜机场的跑道上慢慢停止了滑动。消防车立即朝飞机开去。
“谁也不许靠近飞机,否则我们就开枪!”
消防车像表示敬意似的在离飞机不太远的地方停了下来。
劫机者只让“一个负责人”来谈判。
指挥塔答复说:“负责人马上就到。”
星期五早晨,德国的《法兰克福汇报》收到了迪拜办事处转来的电报。这是劫机者和红军派指挥部致德国联邦政府的公开信。
致西德联邦政府总理的最后通牒:
从帕尔马飞往法兰克福的汉莎181次航班内的乘客和机组人员完全处于我们的控制之下。旅客和机组人员的生死存亡及汉斯·马丁·施莱尔的生命完全取决于您是否愿意满足我们的下述要求:
1.从西德监狱里释放下列红军派的战友:安德雷阿斯·巴德、古德隆恩司林、扬·卡尔·拉斯普、维雷那·贝克,并发给每人10万马克。
2.从伊斯坦布尔监狱中释放两名巴勒斯坦的战友:马迪和胡赛因。
3.按附加规定,交付我们1500万马克。
4.请与下述任何一个国家商定接收从监狱里释放出来的战友:越南民主主义共和国;索马里共和国;也门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5.由您提供飞机送他们前往目的地。飞机必须经过伊斯坦布尔,接收在那里获释的两名巴勒斯坦战友。我们的要求已经通知了土耳其政府。所有获释的战友必须在星期日,即1977年10月16日8点以前到达他们的目的地。要求的两笔款项也必须在此期间内交付。
6.如果全体战友没有获释并没有到达他们的目的地,如果没有在指定的时间内按要求交付款项,将立即处死汉斯·马丁·施莱尔先生以及181次航班上的全体乘客和机组人员。
7.如果实现了我们的要求,全体人质都将予以释放。
8.我们不再和您联络,这是我们之间的最后一次接触。任何误解或者上述战友及交付赎金上发生什么差错,均由您负责。
9.如果您企图拖延或搞欺骗的话,则最后通牒即告终结,并立即处死汉斯·马丁·施莱尔和机上的全体乘客及机组人员。
S·A·W·I·O
1977年10月13日
波恩的政治家们还从来没有像本星期五那样意见一致过。作出的决断是艰难的:如果联邦政府屈从于恐怖分子的要挟,也许能拯救飞机上的人质以及企业主联合会主席的生命,但是以往的经验告诉人们,被释放的恐怖分子不久又会潜回国内,制造更为可怕的事件。在此之前,基督教民主联盟的政治家洛伦茨被绑架,为了营救他,政府释放了恐怖分子,并用飞机将他们送到了也门,在那以前,他们还只是恐怖事件的胁从犯,但后来他们潜回国内变本加厉地行凶报复。最后,施密特总理在反对党的支持下,决定对恐怖分子的最后通牒不予理睬,即使牺牲人质也在所不惜。
与此同时,德国政府派出了联邦军特种部队的反恐怖武装人员。就在离“皇冠”号几百米远的地方,在联邦德国内政部派来的专机舱内,联邦刑事侦察局的专家和特种部队的指挥官正在俯身研究着机场的平面图。袭击“皇冠”号的计划提出来又被否定了,他们周密思考,反复权衡利弊。阿联酋国防部长也参加了讨论,他坚决不同意武力强攻,主张天黑之后设计智取。
夜幕降临了。飞机上的电压太低了,连无线电都无法使用。马拉姆用枪逼着舒曼呼喊机场给飞机配电。
过了一会儿,两名身穿工作服的“机械师”开着一辆闪着耀眼灯光的汽车从跑道直向飞机开来。机长舒曼用英语告诉对方说飞机上只有24伏的电压,需要对方上机配电。但是就在机械师刚要登机时,马拉姆却用手枪栏住他们,威胁他们不准登机。
两个穿工作服的人只好驱车离去。一会儿飞机旁出现了一辆配电车。工人们在“皇冠”号外边给飞机配电。车的尾部挂着一辆平板车。机上的人把装着废物的口袋从飞机上递了下来。工人们一面装着垃圾,一面打量着飞机。不过,他们尽量避免引起恐怖分子的猜疑,因为,在这种时候,只要有一点破绽,他们就会立即开枪。眼看无机可乘,化妆成机场工作人员的突击队员们只好撤离了。
在机场大厅里,突击队员们仔细地检查从“皇冠”号卸下的垃圾。除了纸盒和空瓶子外,还发现4盒未开封的香烟和4张签有舒曼名字的登机牌。人们明白,他是想用这种方法通知外界,机上只有4名暴徒。
机场后面,德国边防军反恐怖第九纵队的突击队员和迪拜的士兵正在海湾航空公司的一架波音737客机上,反复进行模拟突击训练。两名化装成人质家属的伦敦反恐怖专家小组的特工人员也赶到迪拜,加入了突击队的行列。
随着旭日的升起,最后期限越来越近,死神的阴影笼罩着每一个人的心头。机场指挥塔里突然传来马拉姆迫不及待的喊叫声:
“立刻把地面的配电车给我调开!给你们20分钟的时间,不然我就枪毙一名乘客。”
“怎么回事?”阿联酋国防部长守在指挥塔上,一夜未归。
“我们要起飞。”
德国大使汉斯·约阿希姆·诺伊曼一听急了,他一把抓过话筒叫道:“离最后期限还有一个多小时,你们为什么要飞走?”
驾驶舱里传来了回答:“最后通牒是由我单独决定的。我们要起飞,马上把配电车调走!”
机场的两名工作人员只好开走了配电车。
“你们的飞行目标是哪里?”话筒里传来指挥塔的询问。
劫机者大声回答:“这你们管不着。”
大使最后用一种几乎是央求的语气对着话筒说:“请你们保证飞机上乘客的安全。”
马拉姆没有回答。喇叭里只听到飞机隆隆的马达声。汉莎181直刺蓝天,变得越来越小。站在指挥塔上的人们透过望远镜也只能看到一个小小的亮点。
四面八方都伸出了援助的手。在波恩,各国酋长表示愿意提供援助。罗马教皇保罗六世甚至自告奋勇,愿意作为人质去替换乘客。从内罗毕也传来报告说,医院已腾空了100张床位,随时可供使用。
飞机先是朝阿曼飞去,受阻后又折向南也门的利扬机场。可是那里也不能降落,因为跑道已用汽车封锁了。飞机在空中绕了一圈又飞往亚丁。
亚丁机场上载重汽车和装甲车开上了跑道,以阻止飞机的降落。
燃料即将用完的“皇冠”号在机场上空不停地盘旋,恐怖分子马拉姆威胁机场管理人员尽快清除跑道,否则就炸机。
“皇冠”号迫降在跑道旁边。飞机猛地跳了一下,铝制的机身震颤不已,像是要散架似的。机舱里乒的一声,掉下了一块顶板。只见飞机周围白雾缭绕。
烟雾?是飞机着火了吗?
窗外,白雾慢慢地消失了。那是刚才飞机迫降时,一下子腾空而起的沙尘。
“我们降落在一个沙坑里了,如果不出去检查一下,飞机就别想再飞了。”
劫机者终于同意舒曼爬到飞机的外面。他一边用手电照着飞机的机腹,一边四下张望。看到远处观察他的士兵,他把手卷成个喇叭形,大声喊道:“我是机长舒曼,我要跟德国的代表说话。”南也门的士兵对他的呼喊毫无反应。他又放开喉咙试了试,还是没有动静。于是舒曼朝着士兵走了过去。
可是没走几步就被马拉姆发现了,他命令道:“回来!要不我就立即炸毁飞机。”说着就抓起了手榴弹,准备扔进机舱。机长只好转回身,耷拉着双肩返回了机舱。
发了狂的马拉姆带着因憎恨而变了形的面孔对乘客说:“机长想逃跑,将你们弃之不顾,必须处死他。”
他用枪逼着舒曼跪在头等舱的门帘前,用枪口顶着他的头。“你想出卖我们吗?知道自己的罪过吗?”马拉姆咆哮着。
“我无罪。”舒曼终于从牙缝挤出了这最后的一句话。
“砰”的一声枪响了。舒曼的身体倒向了一边,鲜血染红了他身下的地毯。
劫机分子把舒曼的尸体搬到了通道上,想要杀一儆百。机舱里闷热难当,汗臭和尿臭中混杂着血腥味。
直到午夜时分才来了一辆加油车给飞机加上了油。10月17日深夜1点,副驾驶员于尔根·菲托尔又被逼着坐在了驾驶舱的位子上。
发动机吼叫起来,“皇冠”号慢慢地爬上混凝土跑道。士兵们也让开了。宽大的机轮在细沙上打了几次滑,好容易才飞了起来。
飞机向着科威特飞去,在途中又转向索马里。4点35分,“皇冠”号载着乘客86名、4名机组人员、1具尸体,在索马里摩加迪沙机场上静静降落。劫机者立即通过机场又发出了一份最后通牒:至星期一当地时间17点,如果恐怖分子的战友尚未从德国监狱里释放出来,他们就将飞机的全体乘客和机组人员统统炸毁。
与周围的寂静恰恰相反,机内和指挥塔的气氛十分紧张。
劫机分子在下达最后通牒后,他们又用枪逼着一个男人,将舒曼的尸体从紧急出口的滑梯上推出机外。裹着尸体的毯子浸透了血,地板上留下了一道红色的血迹。
机场上军用卡车运来了众多的索马里士兵,他们远远地将飞机团团包围了起来。一辆救护车驶至飞机后部,运走了舒曼的尸体。
最后的时刻就要到了。马拉姆狞笑着从行李包里翻出了炸药,拿在手里挥舞着说:“注意听着,我们就要炸毁一切了,什么都不留下,一声巨响我们大家全完蛋。”另一个女劫机者耸耸肩说:“我已经死过多次了,快活得很,我一点都不怕。”
这时,索马里的警察部长通过无线电再次向劫机者提出交换条件,说:“只要释放人质,由索马里负责劫机者的安全。”
可是马拉姆只是嘲讽地付之一笑。
就在最后期限到来的前刻,马拉姆同意将最后期限延长30分钟。为了答谢索马里的好意,他再给30分钟时间,让机场上所有的车辆撤离现场。
离死亡还有30分钟。
德国特使韦施纳夫斯基此刻心都快要从胸膛里跳出来了。这位素来镇静的人第一次感到了神经紧张。
他必须赢得时间!他还必须说服劫机者,再次延长最后期限。他急中生智,拿起话筒编了个谎:
“请您听着,我刚刚获悉,几分钟后,将有一名联邦政府的全权代表抵达这里,他要向您传达一项非常重要的通知。”
恐怖分子没有回答。看到这种情形,一直拿不定主意的索马里总统巴尔将军终于同意,允许载着联邦军反恐怖部队的专机在摩加迪沙降落。
载着突击队员的远程飞机在红海之滨吉布提上空已盘旋多时了。飞机是当天中午从北约设在希腊克里特岛上的空军基地起飞的。这时油箱里的油已所剩无几,飞行员正迫不急待地等着降落的命令。
机舱里坐着60名年轻的士兵,他们的年龄在25至40岁之间。他们的表情与其说是紧张,不如说是无聊。他们盼望尽早着陆,迎接战斗。这些身着便装的士兵是德国反恐怖斗争中的精华。他们直接受内政部长的领导,只有在发生凶杀、抢劫、扣押人质和其他紧急情况下,经内政部长同意才能使用这支力量。
这次行动,除动用了德国最先进的反恐怖武器装备外,英国还送来了最新研制的“眩目炸弹”,这种炸弹在爆炸时发出的强光可达50千瓦,并发出震聋发馈的响声,可使人在10秒钟全身瘫痪,双目失明。炸弹只有15厘米长,用一种软质材料制成,爆炸时软质材料化为灰烬,没有任何碎片。
波恩的警察局长乌利希·韦格纳担任此次行动的指挥任务。他先在警察局服役,后又考上北约防务学院,毕业后正式转入国防军,时任内政部长根舍的边防事务副官。此人不善言谈,最恨夸夸其谈不做实事的人。
他决计要拖到天黑,只有等到天黑之后,反恐怖突击队才能行动。他让人通知“皇冠”号上的恐怖分子:11名巴德——曼因霍夫集团的成员已获释。他们正在来索马里的途中。
为了使恐怖分子确信不疑,韦施纳夫斯基还提供了附有飞行时间和航线的飞行图。恐怖分子在机内依据资料进行查实:飞机将于今夜降落。
再过几分钟最后通牒的时间就到了。在汉莎181次航班的机舱里,恐怖分子们正在作最后的准备。机舱里弥漫着浓烈的酒精气味。人们坐在洒满烧酒的椅子上,犹如坐在火药桶上。在头等舱内,暴徒们正忙着把雷管安在炸药上。大多数乘客闭上了眼睛,不愿意看到这令人毛骨悚然的爆炸准备工作。
突然,飞机加强舱里传出了马拉姆发狂的吼声:“胜利了!我们胜利了!我们不死了,我们死不了啦!”
他兴奋得直拍大腿,跳起舞来。他又拍拍乘客的肩,叫道:“我的孩子们,你们得救了!”他见乘客们还呆若木鸡,毫无反应,又冲他们喊道:“你们的政府已经让步,我们的战友将从监狱里释放出来,他们午夜就到。到那时候,你们就自由了!”
捆绑的绳子已一一松开。但是男男女女们还呆呆地坐在那里。因为他们不敢相信,死亡已经过去。好一阵子他们才反应过来,自己就要自由了。人们从椅子上一跃而起,相互拥抱亲吻,激动兴奋的眼泪夺眶而出。
激动不已的恐怖分子暂时放松了对人质的看管,允许人们在飞机上自由活动。此时,他们已经同意将最后期限延长至深夜3点30分。
为了稳住机上的恐怖分子,机场指挥塔定时呼叫“皇冠”号,向他们报告其战友们的新情况,要他们再忍耐一会儿。
此刻,乌利希·韦格纳根据行动区域侦察,已经确定了反恐怖作战行动程序:
一、由索马里军队封锁整个行动区域;
二、反恐怖突击队出击;
三、由一名通讯官率领一支联络部队配合行动指挥组;
四、由行动指挥组和索马里军队采取措施,分散机上恐怖分子的注意力;
五、袭击飞机;
六、疏散人员;
七、返回汇合地点。
17点30分,载着联邦军反恐怖特种部队士兵的远程喷气式飞机在“皇冠”后面2000多米远的地方着陆了。飞机停在一座沙丘的后面。“皇冠”号上谁也没有发现这一情况,就连飞机隆隆的引擎声也没有引起劫机者的猜疑。
与此同时,荷枪实弹的索马里士兵把机场封锁得水泄不通。摩加迪沙的机场大楼成了战地医院,医务人员正在等待行动。每个人都在用不同的方法克制着自己越来越强烈的不安情绪。
22点,德国反恐怖突击队员穿上了防弹衣,开始执行最后一道命令。指挥官韦格纳要求他们最后再熟悉一下机场的地形。行动的每一个步骤甚至每一个角度都经过上百次的演练,直到这些手持武器的突击队员相互配合得像一架精密仪器那样谐调。
尽管是这样,但还是具有很大的冒险性。因为这中间可能出现的许多情况是事先根本无法预测的。
23点50分,通过波恩的电话接通了,韦施纳夫斯基向联邦总理报告:“我们已经准备就绪,10分钟后开始行动。”
侦察分队首先接近“皇冠”号。他们悄无声息,就像一只只灵巧的猎豹,在经过一天曝晒之后的地面匍匐前进。不一会儿他们就爬上了坚硬的飞机跑道。“皇冠”号就停在眼前。他们屏住气爬到机腹下和翼下,架起了高灵敏度的窃听器。在他们头顶上没有任何动静。4名劫机分子似乎没有一人发现他们已经接近了飞机。30分钟后,侦察分队第一次向指挥组报告:“皇冠”号上毫无动静,恐怖分子在驾驶舱内活动。到现在一切都十分顺利。
突击分队出发了,只见一串黑影跃上跑道,朝着飞机猛扑过去。现在关键是要使恐怖分子全都集中到驾驶舱,并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向窗外,只要坚持几秒钟的时间,突击队员就能袭击并控制飞机。
23点50分,索马里士兵们点燃了事先架在“皇冠”号前方并浇上了汽油的干柴。顿时大火冲天而起,火光映入飞机驾驶舱。马拉姆和他的女同伙一下跳了起来,隔着窗户向外张望。到底有人中计了。
“上!”乌利希·韦格纳一声令下,第一个扶着梯子跃上了机翼。突击队员4人一组闪电般地冲到机翼上面的紧急出口处。他们在出口处装上了定向磁性炸药。使用这种特制炸药可以保护机门的碎片飞到机体外面而不伤害机舱内的乘客。
18日凌晨0点05分,“轰隆”一声巨响,两个机门被炸飞,“快卧倒!”随着一声呐喊,两枚眩目炸弹投进了机舱。眩目的白光把恐怖分子弄蒙了。突击队员们一拥而入,对着驾驶舱猛烈扫射。
突击队员射击的角度事先都经过准确的计算。一女劫机犯未及转身就被乱枪打死。知道中计的马拉姆拿着枪冲向舱门,手里的枪没来得及扣动扳机就已身中数弹。马拉姆倒下的地方正是他先前开枪打死机长舒曼的地方。
身负重伤的马拉姆还是拉开了一枚手榴弹并扔进了机舱。但因伤势过重、力不从心,手榴弹滚到近处的一个空椅子下爆炸,没有造成大的人员伤亡。另一名女劫机者躲在厕所里半掩着门负隅顽抗,在盲目的射击中,她打中了一名突击队员的脖子。
事情发生的太过突然,“皇冠”号上86名人质此时也搞不清楚。突然降临在他们头上的是什么。耀眼的闪光使他们眼前一片漆黑,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使他们从椅子上跳了起来。一时间他们不知所措,不知道冲上飞机的人就是他们的救星。直到听见有人用德语喊“快!从这儿出去!”时,人们才跌跌撞撞地朝着紧急出口跑去。
空中小姐迪尔曼当时已经睡着了。恐怖分子手榴弹的爆炸声惊醒了她。当她试图从紧急出口逃出时,她才意识到她的一条腿被炸伤了。最后还是一名突击队员将她抱到了门外的担架上,此时已没有了知觉。
所有的人质都被转移到附近的一个沙坑里。人们一直都在担心飞机随时会被炸飞。因为恐怖分子安装在飞机里的炸药一触到火就会爆炸,然而飞机里毫无动静。
凌晨0点07分,全部行动结束了,整个突击作战只用了1分钟46秒。“皇冠”号铝制的外壳百孔千疮,驾驶舱正面的玻璃被打得粉碎,鲜血染红了座椅和地板。起落架前面躺着三具血肉模糊的恐怖分子的尸体。
玩火者必自焚!这4名恐怖分子的狂妄,对他们来说,换来的却是三死一伤的结果。
被死里逃生救出来的人们当天就乘一架波音707专机踏上了飞往法兰克福的归途。从马略卡岛的帕尔马到法兰克福,本来只该用135分钟的航程他们却用了5天时间才到达。在他们身后留下的是一条几千公里之遥的,充满了恐怖、惊吓和苦难的航线,是一段令他们不堪回首的痛苦经历。
特种部队的60名反恐勇士们也同机返回,对于这些反恐怖纵队的突击队员来说,这只不过是他们执行的极为平常的一次任务,还有更高更危险的挑战在等待着他们。